Column专栏,Column

花了 4
专栏 主编:何敬东编辑:孙勇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Tel:(0755)83501681 A3 【贾语村言】公权力和媒体抓住艺人不放,是因为艺人涉毒不仅仅是个人艺德有瑕,而是一件涉及公众利益的大事儿。
艺人涉毒是大家的事儿 贾壮 艺人涉毒年年有,今年曝光特别多,原因在于公安机关加大了打击力度。
来自北京公安局的消息称,今年北京共破获毒品案件1600多起,抓获涉毒人员7200多名,同比分别上升47%和63%,缉毒成果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在7200多名涉毒人员中,艺人仅占极少数,可见并非选择执法。
另据公安机关介绍,下一阶段还准备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将更多吸毒人员纳入视线”,这意味着媒体的娱乐版还会很有看头。
打击涉毒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所以才会有“人民战争”之说,才会有消息灵通且富有责任感的群众踊跃为侦查人员提供线索,但就个人来 说,涉毒与否同周围人并无太大干涉,上半年7200多名涉毒人员,在大众传媒上公开忏悔的也只有几位艺人。
当然这并非难事儿,说话和流泪是艺人的看家本领,涉毒被曝光之后,艺人们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专长,面对镜头,痛哭流涕忏悔自己的过错。
公权力和媒体抓住艺人不放,是因为他们与平头百姓不同,艺人涉毒不仅仅是个人艺德有瑕,而是一件涉及公众利益的大事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偶像的作用是强大的,形形色色的艺人代言充斥媒体,刚刚被抓的柯震东就曾经出演禁毒广告,艳照门事件中的阿娇,也曾出面宣传禁止婚前性行为。
他们青春靓丽的形象,具有很大的号召力,而当这种形象遭到破坏时,就打破了与粉丝之间的默契,他 们必须出面道歉,防止负面形象因为自己的偶像作用扩散到更多人,或许道歉忏悔有被动含义,但必不可少。
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俊俏的脸庞有时可以使价值取向迷失。
有研究者根据柯震东和房祖名二人的最近一条微博进行分析,发现评论前者的负面高频词为伤心、原谅、笨蛋等,评论房祖名的是阴险、丢脸、败家等,同样涉毒,柯在粉丝中引起的反弹要小于房祖名,因为他长得更帅一些,他在电影中追过清纯的女孩儿,粉丝们的观感更好,忠诚度更高,更容易原谅他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违心的道歉,也会有产生好的效果。
从商业角度看,艺人和粉丝之间存在买卖关系,粉丝的喜好是市场,艺人的美感是产品,当美感遭到破坏时, 就有失去市场的可能,补救方法是做好危机公关。
事发之后,柯震东和房祖名的经纪公司都有言辞恳切的表态,除了代艺人向社会真诚道歉之外,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希望艺人改过自新、回到正途的意思。
为了艺术生命,为了商业利益,艺人和经纪公司有主动道歉的积极性,这也是公众能第一时间看到悔过的重要原因。
艺人频繁涉毒,与职业特点和行业环境有关。
早年间有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从歌词中不难看出艺人内心的脆弱。
有媒体总结,艺人涉毒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原因:缓解压力、精神空虚、寻找灵感和交际需要。
身处复杂的 演艺界,艺人承受的压力非常人可以想象,敏感、脆弱的情绪,往往会求助毒品来慰藉。
这样说当然不是为艺人辩护,在“意志薄弱”之外,还应该寻找艺人涉毒更深层次的原因。
前不久,美国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自杀身亡,据称他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
给人带来欢乐的人自己可能并不快乐,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抑郁症患者去找医生寻找解决办法,医生建议他去看小丑的表演,看了就会快乐起来,患者说,“我就是那个扮演小丑的演员”。
当掌声停止时,艺人要独自面对长久的安静,过程可能是极其痛苦的。
艺人涉毒罪不可恕,但在狂欢喧闹之后,还是要关注一下艺人的心理,这也是大家的事儿。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运筹之中】股权众筹进入政府、商业和民生的眼界,已经悄然到来。
股权众筹会承接起P2P网贷火把吗 谢宏中 2011年开始,承接企业投融资的股权众筹这一新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继P2P网贷大发展之后,再一次将互联网金融推向新的高峰。
截至目前,有一定影响力的众筹也已近二十家,如天使汇、众筹网、云筹。
股权众筹会不会承接起P2P网贷的火把,把互联网金融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呢? 网贷属于债权融资,以债务的方式筹集资金,因受到净资产和抵押物的限制,其市场毕竟是有限的。
股权众筹属于股权投资,以企业股权为权益载体来筹集资金,股权可以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和一轮又一轮新兴技术的应用,被无限放大价值,其市场可远超存量金融产品价值,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众所 周知,理财是财务收入,投资是价值回报。
所有发达经济体的民众都会经历储蓄型(银行定期存款为主要产品)到理财型(信托、基金、网贷等产品),再到投资型(天使类股权投资和创业合伙)的财富管理方式转变。
从该角度看来,股权众筹承接P2P网贷的火把这一趋势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股权众筹平台的出现相对网贷平台较晚,网贷平台于2007年被引入中国,而股权众筹于2011年才被引入。
随着这几年的不断建设与进步,网贷平台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而股权众筹平台尚属新鲜事物,成熟度有限,在项目开发、风险控制、信用建设、项目孵化、资源对接、投后管理等多个方面还处于积累期。
股权众筹要想作为后起之秀,承接P2P网贷的火把, 无疑又会面临着大量的难题和挑战。
在经历了个体户、下海与改制、互 联网崛起之后,当下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云存储时代的第四次创业浪潮。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创业方式,凭着成本低、壁垒低、成长快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草根创业当中。
草根创业的时代,也必然是天使投资的黄金时代。
股权众筹因为投资份额更小、专业化投后管理的先天优势,使人人都有机会当创业者,人人都有机会当天使投资人,其必然会随着创业与天使投资的浪潮而长足进步。
可以说,与其怀疑股权众筹的前景,不如怀疑创业投资的生命力,和中国新一轮创业浪潮时代的到来。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6月网贷行业总成交量141.48亿元,较5月(修正137.13亿元)上涨3.17%,日均成交量4.67亿元,较上月(4.57亿元)少许上涨。
2014年1月以来,行业成交量平均增速为6.92%,按此增速,预计截至2014年底,行业每月成交量可突破200亿元。
而另一方面,清科集团众筹半年报显示,2014上半年股权类众筹融资需求近20.36亿,实际募集金额1.56亿元,国内股权众筹领域6月募资金额达8776万,超过1至5月的募资总额。
从这一系列行业成交量平均增速来看,网贷已逐渐进入平缓期,股权众筹实现了将近10倍的增长。
股权众筹平台在孕育期之后,已经影响到了一批先知先觉的高净值人士,呈现井喷的苗头。
就拿素有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排头兵的深圳前海而言,互联网金融板块新兵不断,众筹也开始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周前,以深圳前海云筹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前海产业智库等15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前海众筹大会顺利召开,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与会门票328张在会议前一周就被内部抢空,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在这次大会上,商界人士倡议成立深圳众筹公开,共建众筹经济生态圈。
股权众筹进入政府、商业和民生的眼界,已经悄然到来。
笔者斗胆预测,股权众筹承接P2P网贷的接力棒,举起互联网金融的火把,就算不是在明天,也是在不久的将来。
(作者系天使投资人、云筹创始人) 【缘木求鱼】能把和尚逗得生了气并忍不住愤怒起来的官员,本领也真是不可小觑。
和尚的愤怒 木木 大约所有的生物都是具备愤怒的能力的,包括植物在内。
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愤怒的质量和水平当然也就当仁不让地格外高。
中国人的历史中,“愤怒事件”当然也很不少,其中,最著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愤怒”,应该非“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莫属吧。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布衣之怒”则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如此看来,愤怒到了最高境界,结果似乎都与死人有关系。
虽然在死人的规模上,不同的愤怒者导致的结果会大有不同,但惨烈、激烈、壮烈的程度却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当下,愤怒因为结果的不可控,无疑应该算是一种负面情感吧。
从这个层面看,“制怒”、“平和心态”、“一团和气”似乎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而且,愤怒之下,身体健康肯定大受影响,头脑思路也容易被干扰,为长远计,人们还是凡事看开点,少愤怒为好。
不过,俗话说得好,“泥人儿也有个土性子”,再加之复杂世事的不断刺激、反复折磨,每天不吃五谷杂粮就活不下去的人们,或偶尔或经常地愤怒愤怒,也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其实,要想让天底下熙熙攘攘的凡人们断了愤怒的根儿,大约真的难如登天,本性就那样儿,佛祖来超度估计也不行,过去不行、现在不行,恐怕 将来也够呛。
因此,在尘世中不断摸爬滚打的凡人们,估计就要继续忍受各式各样愤怒之气的熏蒸了。
比较起来,天上的神仙们似乎就应该逍遥得多。
不过,在古今中外的戏文里,神仙们也是很会生气甚至愤怒的,见到没眼力见儿的小妖怪,也往往忍不住一巴掌拍下去。
如此看来,神仙们也和凡人一样,时不时就要忍受一下被愤怒煎熬的痛苦;天上的神仙尚且如此,地上的和尚们偶尔把持不住愤怒那么一下,似乎也就没啥可大惊小怪的了。
据媒体报道,云南昆明盘龙寺的和尚们,因“怀疑”当地政府要“商业化、公司化”盘龙寺,一怒之下,关闭山门谢客了。
这大约算个新鲜事儿,媒体遇到 新鲜事儿,就忍不住要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于是当地政府马上跑出来澄清:绝无此事,纯属误会!和尚们毕竟身怀道行,听到这样的解释,马上没了火气,又打开山门迎客了。
平心而论,能把和尚逗得生了气并忍不住愤怒起来的官员,本领也真是不可小觑。
不过,大约也是被“政绩”逼急了,否则,谁会违背人文传承、乡俗里约去打和尚的主意呢?为官最讲究政绩,但在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理念大更新的历史背景下,原本就没什么家底儿的穷乡僻壤,“加快发展”的工作确实有难度。
为官于此,在整天考虑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大政方针的间隙,顺带着考虑一下盘龙寺的发扬光大问题,似乎也不能算 什么坏事儿。
大约是被全国各地寺庙的商业化 潮流吓怕了吧,盘龙寺的和尚们为这点儿小事儿动了恐惧、嗔怒的凡心,似乎也情有可原。
不过,这倒暴露出和尚们修道修得还有差距。
为了还没影儿的事“大动干戈”、为了“扰我清修”的私念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估计也有违佛陀的教诲。
修道是为了渡人,盘龙寺名声显赫起来,善男信众来得多了,不是正好方便渡人渡己吗?高兴还来不及,居然还会生气!几十年的道行看来是白修了。
如此看来,愤怒的和尚还是难脱凡尘羁绊;而和尚的愤怒,对世道人心的醇化也无一丝一毫的积极意义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儒林经济】《儒林外史》中,方巾直裰这一组合成了读书人的制服,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文化符号。
制服控 王国华 小骗子牛浦路遇老骗子牛玉圃。
牛玉圃当即把牛浦认作侄孙。
牛浦正在走投无路的当儿,又见牛玉圃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衣着华丽,举止体面,便同意了。
第二天在仪征暂歇,牛玉圃带牛浦去大观楼吃饭,巧遇一个人,《儒林外史》中对此有精彩描述。
二人上得楼梯,只见楼上坐着一个戴方巾的人,那人见到牛玉圃,吓了一跳,说道:“原来是老弟!”牛玉圃道:“原来是老哥!”两个互相鞠躬。
那人问:“此位是谁?”牛玉圃道:“这是我的侄孙。
”转身对牛浦说:“这是我二十年拜盟的老弟兄,常在大衙门里共事的王义安老先生,快来叩见。
”牛浦行过了礼,分宾主坐下。
牛玉圃说:“我和你还是那年在齐大老爷衙门里分别的,直到而今。
”王义安道:“哪个齐大老 爷?”牛玉圃道:“便是做九门提督的了。
”王义安道:“齐大老爷待我两个人是没得说了!” 正说得高兴,忽见楼梯上又走来两个戴方巾的秀才。
前面一个穿一件茧绸直裰,胸前油了一块,后面一个穿一件元色直裰,两个袖子破得晃晃荡荡的。
两个秀才一眼看见王义安,那穿茧绸的道:“这不是我们这里丰家巷婊子家掌柜的乌龟王义安?”那穿元色的道:“这么个货色,怎么敢戴了方巾在这里胡闹!”不由分说,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一个大嘴巴,打得王义安跪在地下磕头如捣蒜,两个秀才越发威风。
牛玉圃走上去扯劝,被两个秀才啐了一口,说道:“你一个衣冠中人,同这乌龟坐着一桌子吃饭!还要来替他劝解,连你也该死了!还不快走!”牛玉圃见势不妙,悄悄拉了牛浦走下楼来。
这里两个秀才把乌龟打 了个臭死。
众人紧劝慢劝,两个秀才才住手,要把他送官。
乌龟害怕了,在腰间摸出三两七钱碎银子送与两位秀才,两个秀才勉强作罢。
王义安是个开妓院的老板,从整场闹剧看,根子就在他穿戴了不该穿戴的衣物:方巾。
《儒林外史》中,读书人登场时几乎都是执着而单调的描述:头戴方巾,身穿某某颜色的直裰。
方巾直裰这一组合成了读书人的制服,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文化符号。
开妓院的戴方巾,显然犯了大忌。
我小的时候,周围的同伴都喜欢在腰间扎一条皮带,头上顶个带棱角的帽子。
那时候文革已结束好几年,但红卫兵的固定装束(其实是军人的装束)依然有着强弩之末的影响。
好在没人干涉,你穿我也穿,大家以此获得认同感。
其实也就是吸引一下眼球,没有额外的收益。
秀才维护的方巾则不然。
具备此身份可以见官不跪,不服劳役,比平头百姓拥有更多的权利。
作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秀才愿意无偿担负监督者角色。
今天的军队中有纠察,警务工作者中有督查,都是监督业内风纪的。
古代并没专设这种岗位,但整个社会有一股自觉维护的本能。
戏子鲍文卿到茶馆喝茶,见到一个人头戴高帽,身穿宝蓝缎直裰,脚下粉底皂靴,近前一看,原是他同班唱老生的钱麻子。
于是冷嘲热讽道,刚才远远地看,还以为是哪一位翰林、科、道老爷错走到这里来吃茶,原来是你这个二货。
这衣服、靴子,岂是我们这类人穿的。
你穿这种衣裳,叫读书的人穿什么?钱麻子分辩说,如今南京城已经没那么多讲究,戏子可以跟乡绅同桌吃饭。
秀才若是没钱穷酸,也被人瞧不起。
鲍文卿说,你讲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止来生还做 戏子,或许会变驴变马。
匡超人与支锷、浦墨卿、景兰江几位“名士”酒后在街上撒酒疯。
盐务长官坐轿出巡,一眼认出支锷,叫人把他领到轿前训斥道,你是自豪的盐务工作者,怎么能半夜胡闹?支锷以酒遮脸,跟上司拽文,上司看他戴了方巾,大怒道,盐务工作者都是商人,从来没有读书人(生、监)充当的,你凭什么戴这个帽子?左右,把他一条链子锁起来!浦墨卿上前劝解,长官说,你戴了方巾,当然是秀才了,怎能不顾身份黑夜酗酒?也带起来送到儒学去,让宗师教训他! 窃以为这位盐务长官很懂规矩,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而在今天,很多本属服务性质的机构和部门,也要把制服颜色、样式做得跟公安和其他执法部门的差不多,混淆视听,不知是为了吓吓被服务对象还是有别的什么企图。
(作者系深圳作家)

标签: #存储空间 #怎么做 #数据 #怎么弄 #怎么处理 #调查报告 #证书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