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查询背后的秘密,怎么查自己的网贷大数据

自己的 4
B2银行 编辑/朱紫云美编/刘洋校对/张国刚zhuziyun@2020.6.29CHINABUSINESSJOURNAL中国经营报 个人征信查询背后的秘密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近来,多家银行遭用户质疑存在不合理查询征信问题。
其中,未经授权被查询征信、借款结清后仍 被查询征信、短期内频繁查询征信导致信用评估问题等较为集中。
据银行业务人士透露,频繁查询征信记录对于客户信用评估会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银行未经 客户许可不会私查征信,通常会在贷前、贷中及贷后监管环节进行查询,但不会过于频繁;不过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操作不太合规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央行 逐步加强了征信管理,金融机构业务违规情况大幅减少,但由于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的快速变化,现有征信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一定的便利化转变。
个人征信频繁被查 近来,金融机构对用户的个人征信查询问题备受关注。
某国有银行客户王先生告诉记者,5月份其准备在另一家银行办理个人贷款时查询了个人征信,发现从2月份开始每个月都有这家国有银行的征信查询记录;后来办理贷款的银行因征信查询太过频繁、信用评分偏低拒绝了此次贷款申请“。
我这段时间并没有在这家国有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等任何业务,更没有仍在存续的信贷业务,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查询我的征信,很难理解。
”王先生如是表示。
不仅王先生,近来多家银行用户均出现遭遇银行查询征信的问题。
山东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其此前曾在某民营银行做过个人贷款,去年就已全部还清了,但今年1月底征信上却出现了该行的征信查询记录,查询原因为“贷后管理”。
刘先生表示,今年3月份该行还进行了两次的贷后管理征信查询“,贷款去年就结清了,为何还会三番两次地进行贷后管理的征信查询?” 实际上,不仅贷款业务方面,信用卡业务征信查询的情况也愈加频繁。
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用户表示,使用该行信用卡多年,今年1月份贷款买房时查询了个人征信才发现,过去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内,该行信用卡先后查询了我个人征信达12次“。
房贷拟办理银行认为我这块的征信有问题,一直没有审批通过。
” 金融机构的业务如何触发用户的征信查询?据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称,征信查询需要得到用户授权,比如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信用卡分期及信 一般金融机构是按照固定频率查询客户的最新的征信情况,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新增融资、借款,是否产生逾期、欠息、展期或者借新还旧等情 况,这属于银行的常规性操作。
本报资料室/图 用卡额度调整或者出现房贷等业
务逾期时,都可能会查个人征信。
“用户授权一般通过纸质同意书签名形式或者电子勾选确认,电子渠道需要用户主动授权并进行身份验证才行。
有些业务如果贷前用户进行了授权确认,贷中及贷后监管不一定必须另外再特别签署同意书,人行征信报告会显示是贷前查询还是贷中维护查询。
”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如上表示。
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表示,一般个人信贷业务中,信贷机构和消费者签立授信合同,包含征信查询授权同意书在内,在授信合同范围之内可以查询消费者征信报告,授信合同之外的查询需要另外授权。
也有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 有些银行与第三方机构进行助贷等业务合作,客户通过第三方提交贷款申请的话,也会触发银行的征信查询。
实际上,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贷前审查、放款和贷后监管等环节都会涉及征信查询。
某国有银行广州支行零售业务负责人透露,当有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在进行授信审批前,一般都要查询贷款申请人、共同借款人、担保人等的征信报告;如贷款获批,在后续的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过程中,还会查询征信报告,检查其征信情况是否有负面变化。
某城商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征信查询是在银行的征信查询前置系统中进行,首先由贷款业务经办人(客户经理)发起查询申请,录入被查询信息主体信息、查询原因, 上传客户的贷款申请书、征信查询授权书等相关资料,发起查询申请;其后,客户经理所在部门的领导对此申请进行审批,检查资料是否齐备、是否合规等,如无异议,将查询申请提交下一环节;最后,分行的征信报告查询员对申请进行复核,如无问题,完成报告的查询,如对申请材料存在异议,则否决查询申请,由发起人补足资料后重新提起查询申请。
贷后监管的征信查询中,上述涉及的民营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一般金融机构是按照固定频率(一个月至三个月都有可能)查询客户的最新的征信情况,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新增融资、借款,是否产生逾期、欠息、展期或者借新还旧等情况,这属于银行的常规性操作。
征信查询频繁会影响贷款 对征信查询问题的争议中,不少用户认为,频繁的个人征信报告查询,影响了其后期的信贷业务办理。
刘新海指出,一般做贷前审查的时候除了关注是否有逾期记录外,还会看用户目前的负债情况,如果用户短期内个人征信查询过于频繁,可能存在多头共债的风险,会影响其综合信用评分。
对于个人客户征信报告的关注内容,上述城商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在贷款机构数、查询次数、逾期情况、透支情况、舆情情况等“。
如果客户短时间内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会影响贷款审批的结果,影响包括不满足准入要求,影响客户利率定价等。
” 另一城商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个人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 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信用报告中的记录又表明这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新贷款或申请到信用卡,可能说明客户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获得新贷款或申请信用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方面金融业务办理导致的个人征信查询增多外,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某国有银行吴某、某股份制银行饶某和某地方银行谭某均因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处罚。
此外,邵阳银保监分局今年3月份连开两张罚单,原新宁联社黄龙信用社主任杨某及发展部经理绍某因个人征信信息泄露问题遭 监管处罚。
刘新海认为,征信查询违规的 情况一直都存在,近来相关投诉事件增多,除了个人违规操作以谋取私利外,还与监管趋严检查力度加大有关。
“近来央行逐步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征信违规事件的检查监管,暴露的问题增多,金融机构也相应地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实际上现在较以往已经好了很多。
” 某城商银行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复表示,央行对征信管理工作逐步趋严,对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事件零容忍,近年来对金融机构的处罚数量和罚款数量有上升趋势;我行也一直紧跟监管要求,从政策、系统、人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确保达到监管对征信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刘新海指出,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征信查询业务管理比较严格,有标 准的合规流程,都是通过授权的方式,批准金融机构申请一定数量的征信查询账号;按照合规要求,征信系统接入的金融机构查询人员需要获取信贷用户(签字)授权后,登入央行的授权账户和密码才能查询“。
为了加强监管,现在央行对每个账户每次或一段时间内的查询数量是有限制的,超过上限就会被监控追查。
” 此外,刘新海进一步指出,随着服务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对满足业务需求的征信查询数量不断增多,各个业务环节需求都在上升,原有的授权模式合规成本较高,且难以满足高效、便捷性的需求,银行有时为了满足业务发需求合规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刘新海看来,随着线上化、智能化业务的转型,监管也要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层面进行适当改变。
利率跌破4%银行消费贷“价格战”蔓延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贷整体规模下降。
为了争夺消费贷市场,银行消费贷利率普遍下调。
业内人士 表示,近期银行消费贷款利率有所降低,一方面是考虑消费贷利率据LPR及支小、再贷等监管要求优惠制定,要加大对复工复产复市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考虑行业竞争。
在采访中,《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现在居民消费欲望还没有大幅回升,消费贷规模增长仍比较难。
多家银行开始尝试通过线上拓客、增加场景等方式。
近期监管层发布的《商业银 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银行网贷新规”)指出,或将把个人互联网消费贷上限设定为2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之后银行线上消费贷的“价格战”或更加激烈。
消费贷利率持续下降 近期,多家银行降低了消费贷的贷款利率。
以招商银行为例,记者注意到,该行APP中宣传道,闪电贷年利率3.96%起,根据规则,深圳、北京、上海、南京等24个城市的客户,如果在今年5月1日至6月19日成功获得闪电贷额度或者4月20日闪电贷额度为0的受邀客户都可以参加。
同时,记者致电了北京地区多家营业网点,国有银行的消费贷贷款利率普遍在4.35%~5.5%之间,也有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略高在6%~7.5%之间,不过某股份制银行网点人士也坦言,该行消费贷利率已经较此前有所下降。
谈及消费贷利率降低的原因,某城商行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主 要是消费贷产品利率是根据LPR和监管层要求助力企业复产复工、支小、再贷款等优惠政策制定,因此多家银行降低了消费贷利率,使得客户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人们消费欲望并不强烈,各家银行争相降低消费贷利率,也是为了争夺消费贷客户。
”某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管理层如是说。
根据央行数据,更多体现消费意愿的居民短期贷款,1~4月仅新增1771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614亿元。
5月居民短期贷款有所恢复,当月增加2381亿元,同比多增433亿元。
“相比而言,国有银行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消费贷的利率能 做到更低。
不过,作为纯信用类的消费贷利率要想低于4%,银行必须要继续降低成本,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以降低成本。
”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如是说。
上述城商行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疫情以来,该行对于消费贷业务的创新主要包括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变革业务模式,依靠申请线上化、审批数据化、用款自主化的数字化经营,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办理时效、降低客户成本。
“如客户可通过扫码、H5、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等渠道自主线上提交申请,节约时间成本;审批系统对接多家房屋评估专业公司,运用多维大数据,免费实时预评估额 度,为客户节约评估时间和费用成本;客户核定额度和有效期内,根据约定的资金用途,贷款资金循环使用、自主支用、随借随还,为客户融资提供便利,降低融资成本。
” 最近发布的银行网贷新规中将个人互联网消费贷设定成20万元上限的授信额度“。
目前多数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线上消费贷上限都是30万元或以上,如果新规实施,意味着银行消费贷规模扩张压力更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线上消费贷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贷款利率,部分银行后续可能会通过免息、下调利率等方式吸引新增线上用户。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如是说。
下转B3 19家银行APP通过备案技术与业务平衡仍存痛点 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6月下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公告称,协会上线了移动金融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在协会移动金融客户端软件备案平台完成备案的客户端软件都将同步在可信服务平台予以发布。
此前,协会已公布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首批备案名单,据悉通过备案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来自34家机构,其中银行 类金融机构有19家。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银行在积极申请上述实名备案工作,即使没有出现在协会公布的首批名单中,但备案工作仍在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谈及备受关注的银行APP软件的安全性及合规问题,受访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APP软件测评工作仍存在一些痛点需解决,比如检测机构的行业标准不同,以及技术标准合规与银行业务发展之间需要平衡等等。
实名备案完善监管 日前,协会经综合审核并结合相关机构测评和公示情况,形成了第一批完成客户端软件实名备案名单,其中银行APP包括: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及其信用卡、徽商银行、西安银行、恒生中国、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安徽农信联社、中国银行、吉林九台农商行信用卡、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及其掌上生活、重庆三峡银行、广州农商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东营银行、东亚银行19家。
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该行按照《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划》要求,通过智能风控不断提高手机银行APP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强化风险监测能力,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顺利通过本次测评及备案。
去年以来,关于金融机构客户端软件安全防护不力,甚至侵犯客户权益的消息时有出现,且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及网信办、公安部等相关部门也多次点名金融客户端软件存在违规的金融机构,并要求其整改。
为遏制行业乱象,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提出加强移动金融APP的监管力度,针对金融APP个人信息安全、账户安全、密码安全、数据安全、隐私政策等方面进行规范,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组织开展客户端软件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以及行业公约、黑白名单、自律检查、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去年12月,协会召开金融业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工作试点启动会议,安排部署金融机构客户端软件备案试点工作。
会议明确,各试点机构应于2019年底前完成第一批试点客户端软件的材料提交和备案申请。
记者了解到,申请备案的银行机构远不止第一批通过名单的机构。
一家申请备案的城商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表示:“在申请备案截止时间,我们已经提交了相关资料,需要在网上操作的工作也已完成。
”在其看来,金融机构完成实名备案是未来的趋势,应尽力争取。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告诉记者,完成实名备案对于银行机构的APP可信度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这个备案不但要对APP本身进行检测,也要对APP运营主体的身份、资质等进行审核,能够提升银行机构推广线上APP产品的品牌度和可信度,通过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备案,将能够提升普通用户对于银行APP产品的认可度,促使银行在APP开发过程中,注意用户隐私保护、注意产品合规,能够提升银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影响深远。
” 此外,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当前,各类APP非法收集客户信息的情况比较严重,优先获得互联网金融协会备案的银行可以借此进行宣传,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用户在使用时也更加放心。
此外,依据《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更新移动客户端,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备案,在开展业务时也更加合法合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的操作风险和政策风险。
” 检测“痛点”尚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备案SDK及SDK用途等、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要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安全和内控管理制度、个人信息 检测,软件主体也需经过严格的保护策略(隐私、收集目的和使用 审核,协会对于软件也将进行持后处理机制)、外部评估报告等。
” 续的监控。
而备案能否成功的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实际 键点之一就是“检测”。
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痛 王诗强表示:“根据备案清单点”。
“银行APP不仅需要系统的 要求,对申请备案的资金交易类技术安全性,同时还要遵循银行 和信息采集类客户端软件,应由的业务逻辑。
但检测机构大多为 权威、独立第三方机构(如具备科技机构,往往从纯技术角度去 ‘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资质等)进分析。
”前述某申请备案的城商行 行评估,以证明申报APP在安全网络金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之 性上符合银发〔2019〕237号文要前找过某第三方公司检测,检测 求。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出来的问题没有跟业务和监管政 保证移动客户端个人信息收集、策进行联系,比如检测出‘违规获 使用合法合理,如果有违规违法取客户位置信息’,但位置信息是 或者不必要的收集客户信息的情反洗钱业务相关政策规定的,业 况,需要及时整改,否则就可能通务需要才获取这个信息。
” 不过备案。
最后,申请移动金融 此外,检测的行业标准还未统 客户端备案之前,最好先加入中
一。
该网络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及时与协会“之前我们请过一家检测机构,顺 工作人员保持沟通,按照协会工利通过了检测。
但后来又请了另 作人员的要求提供资料。
” 一家机构检测,却出现不通过的情 前述某申请备案的城商行网况。
每家检测机构侧重点和执行 络金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所标准不同,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在的银行没有出现在日前协会公 对于目前存在的痛点,业内人 布的第一批名单中,原因是还没士多认为合规更重要。
孙扬表示: 有完成第三方检测。
“目前监管认“业务发展要让步于合规。
不需要 可的检测机构有限,而等待检测采集的个人信息绝对不能碰,在 的金融机构众多,我们也在积极APP上只能提供银行机构被金融 联系,争取早日安排检测。
” 监管机构允许的业务,广告和产品 作为金融机构,申请备案需陈述要符合金融监管规定,要有完 要大量准备工作。
孙扬表示:“金备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等。
” 融机构要提供客户端软件提供方 “合规第
一,业务发展第
二。
” 信息(包括法人机构的统一社会王诗强也认为“,银行、证券、基金、 信用代码、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营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移动客户 业执照和金融业务许可证等)、客端使用目的不同,因此功能不同, 户端软件的安全加固情况包含很难出台统一的检测标准。

标签: #体重 #数据 #数据 #怎么做 #表格 #数据 #标准差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