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2013年08月06日

不看 6
星期二编辑:贾晶晶校对:高秀峰美编:马丽 金融·投资邮箱:kggs·jia@ 07 政府单一投资弊端显现 环保产业亟须民资注入 本报记者江丞华 据环保部对外公布的信息显示,国务院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即将陆续出台。
据透露,这三大行动计划的投资总额将达到4.7万亿元。
然而,与政策引爆的巨大投资市场相对应的,却是中国环保市场投资主体单一而导致的动力不足局面,这直接影响了环境质量改善的程度。
数位受访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表示,节能环保不是单纯政府的事,它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保持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环保产业资本市场不温不火 当前,中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污染趋势尚未从根本上 得到遏制,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各种环保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但从结果来看,贯彻落实仍不够得力。
来自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数据预算,2013年—2017年,火电除尘、脱硫、脱硝市场分别为482亿元、608亿元和550亿元。
水泥、钢铁大气治理市场约266亿元、103亿元,燃煤工业锅炉治理需求或达400亿元。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巨大的市场份额,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宏观因素。
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微观条件的不断完善,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点行业及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快于产业平均水平。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他们普遍认为,虽然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但是,由于投资主体单
一,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相应的激励政策一直不到位,因此,国内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不温不火。
“环保产业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结果。
因为,只有市场经济越发达,环保投资市场化程度越高,环保产业的投资力 度才就越大,我们的环境质量改善会越明显。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其他主体占比极少 事实上,当今世界环保产业投资的潮流早已是环保产业投资市场化。
据了解,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韩国、波兰等新工业化国家,超过50%的污染削减和控制投资是由私营部门直接实现的,个别国家这个比例甚至超过70%。
即使在传统上公共投资占有明显优势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国家污染削减与控制的投资结构也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而中国目前,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仍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付以及污染企业为控制污染而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下而进行的被动投入。
上述专家表示,这二者的投入都可以归结为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行为,中国环保产业来自于其它主体的投入量所占比重极少。
据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1.5%时,才能基本控制污染,提高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
虽然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投资主体单
一,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 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到环保产业中。
CNS供图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519322亿元,而“十二五”时期,中国生态环保投入总值达34000亿元,平均每年为6800亿元。
按照这一比例估算,目前我国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1.3%,刚刚达到基本控制污染的范围。
数位受访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均表示,当前的节能环保行动,主导机制是政府,主要推动力还是政府。
诚然,政府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节能环保不是单纯政府的事儿,它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包括共同遵守节能环保规则和共同分享节能环保收益,如此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保持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呼吁引导民资参与竞争 “环保产业原先定位为环境治理提供支撑,目前已上升到拉动内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地位,这是一次从‘配角’到‘主角’的变化。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
但实际上,尽管国家对环保产业 的关注度很重视,但多数环保服务企业仍表示,目前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情况仍然不佳。
“目前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政策还有很多欠缺,有些税务政策,恰恰对环保产业起到了抑制作用。
例如,过去政府建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是不征收土地税和房产税的。
但公用事业市场化之后,原来没有的税,现在全有了。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如是说。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在起草“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时,环境商会曾建议参照医院、学校等公用事业的征税办法,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这是最实惠的一项政策。
刚开始写进去了,但文件出来后,这条又没了。
” “要想促使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意味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力量,并使之产生良性互动。
一方面,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则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环保产业中来,使民间资本能够公平地参与竞争并分享收益,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投入到环保产业中来。
这样,环保产业可望走上健康的快车道。
” 零售业务遇阻外资银行加速网点布局 本报记者李金玲 近来,由于自身结构调整、持续亏损等多方面原因,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或已经“动刀”调整在华零售业务。
先是苏格兰皇家银行全面退出了中国的零售业务,随即德银中国也关闭其零售支行,东亚中国调整零售结构,外资银行在华零售业务正大范围收缩。
外资银行调整在华零售业务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中国不断释放的利率市场化信号。
专家指出,利率市场化将对整个金融领域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冲击,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首当其冲。
外资银行“动刀”零售业务 7月中旬,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华贸支行正式关闭,这也是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家零售支行,部分员工已被辞退。
两年前,就传出德银中国早有主动退出零售业务的传闻,主攻批发业务。
虽然传闻最终并未得到德银中国的认可,不过,目前德银中国的一些分行仍然负责少量的存量零售业务,不再开展新增业务。
另一家外资银行东亚中国,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从国内小型分行开始调整零售业务结构,欲提高整体收益。
2012年年报显示,东亚中国的 净息差较2011年略有下降。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外资银行对 零售业务‘动刀’”。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外资银行在华零售业务并没有体现很强的优势,也没有给银行带来较好的经济回报,部分银行调整业务也是符合内部调整的要求。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生态环境日益变化,外资银行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便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根据年报数据,去年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日子并不好过,截至2012年底,中国境内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税后利润总额163.4亿元,比2011年减少3.9亿元,下降2.33%。
多家外资银行中国子公司去年业绩出现下滑或增速下降。
银监会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在华外资行营业机构的资产规模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也从2011年的1.93%跌落至1.82%。
与此同时,外资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净利润占比也从2011年的1.34%跌至2012年的1.08%。
中国银行业相对封闭外资银行难显优势 欧美债务危机曾让外资银行看 清了中国业务之重,步调一致地把中国视为业务发展宝地,多家外资银行近期在华逆势扩张零售业务。
但由于受到央行不对称降息和经营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多家外资银行在2012年的业绩出现下滑。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行业改革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将对整个金融领域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冲击,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首当其冲。
”边晓瑜认为,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相对封闭,外资银行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零售业务并没有为其带来良好的营收预期,反而会成为收入增长的羁绊。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无形中设置了众多的进入壁垒,外资银行在华设置营业网点时便受到了不良影响,零售业务在短期内已经成为阻碍外资银行占领中国市场的重要障碍,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营业利润。
外资银行加速布局网点 通常,外资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等业务很容易就被中资行复制和克隆,所以外资行在开展零售业务时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同时,外资 银行在华受限较多,加上受制于网点数量少等先天不足,外资银行再努力拼抢也很难与中资银行相抗衡。
边晓瑜告诉记者,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与网点布局有直接联系,在我国网上银行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前,实体营业点的多寡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零售业务的成败。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外资银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尚不稳固,网点布局较国有商业银行和民资股份银行有不小差距。
“外资银行短期内调整零售业务并非是彻底放弃该业务,而是为了在网点布局完善后更好的回归该业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近日,传闻花旗集团计划在两到三年内扩张在华分支机构至100家。
对于目前只有47家网点的花旗中国来说,要实现上述计划意味着未来该行必须以每年新开将近20家网点的速度全速前行。
渣打中国也在去年快速布局网点。
现拥有83个分支网点的渣打中国,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约20个网点的开设,目前,该行已获准筹建济南和长沙分行。
目前,仅有汇丰中国、东亚银行和渣打银行三家外资银行网点超过100个。
互联网金融 银行争食POS网贷“大数据孤岛”藏风险 由于POS机积累的数据不能与商户其它经营数据互联互通,能否准确地反映商户的还贷能力和信用等级有待商榷。
本报记者郭奎涛 利用商户POS机收款流量获取贷款客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的重要途径。
日前,中信银行联合银联商务推出POS机网贷业务,这已经是继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之后,第四家发力POS网贷业务的银行了。
所谓POS机网贷,是指银行通过综合分析POS机商户的收款量、现金流量等交易信息,作为争取银行信贷和银行放贷依据的贷款方式。
随着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拥有POS机平台、电商平台等各类商户信息的大数据平台成为银行信贷的香饽饽。
然而,由于各个平台之间数据并不共享,片面依靠单一平台的大数据展开信贷的风险正隐藏其中。
无需抵押,针对中小企业 “股份制银行最缺的就是渠道和客户,银联就是个大渠道,还有现成的200万商家及其背后更多的持卡人,可以弥补中信在物理网点上的缺陷。
”就与银联商务合作一事,中信银行一位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银联商务POS终端超过300万台,网络覆盖全国所有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服务特约网络商户超过200万家,是国内最大的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约占银行卡收单市场40%的市场份额。
记者联系多家银行发现,POS机网贷业务并非中信银行首创,去年,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就已经先后推出了类似的业务。
不过,相比这些银行最高1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中信银行则根据商户的收款量和净资产而定,没有统一上限。
一位信贷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说,这些银行POS机网贷业务共同的显著特点是,无需抵押,即使如中信要求客户拥有房产,只是作为贷款的参考依据,主要通过POS机交易数据和客户资产数据即可进行系统预审批,解决了中小企业传统贷款必须抵押的难题。
POS机成银行圈地市场 据了解,商家在申请POS网络贷款时,银行一般都会要求企业先安装POS机。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安装了POS机就能申请中信等银行的相关网贷业务,而且必须是安装该银行的POS机或者合作的POS机才可以。
“(原因)很简单,自己的POS机处理起来会更加方便,而且对商家申请资质、交易信息比较熟悉。
另一方面,别的POS机,即使你想去合作,他们也不会轻易给你数据。
”另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随着其网贷的价值逐渐被挖掘,POS机正在成为各大银行跑马圈地的新市场。
根据记者调查,招商等银行之前还在努力吸引银联POS机商户,而随着银联商务与中信银行全面合作,尚不清楚招商等银行是否还有机会。
对此,上述信贷行业人士认为,虽然POS机积累的商户流水量、反映的商户经营状况等为银行信贷提供了依据,由于这一数据不能与商户其它经营数据互联互通,例如许多商户可能同时配备不止一家的POS机,甚至可能已经在某P2P网贷平台有了贷款,能否准确地反映商户的还贷能力和信用等级有待商榷。
孤立的“大数据” POS网贷反映的这一问题并非个案,在P2P网贷、电商小贷等其它网贷形式中,由于用户交易纪录等大数据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各个平台不愿意将数据进行共享,而是独自开发或者在有限的合作下开发,这就使得平台的大数据成了一个个的孤岛。
以刚刚起步的P2P网贷为例,各个平台通常都以用户在自家的交易信息为评级依据,缺乏与其它平台尤其是央行征信系统的对接,就导致了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最终给放款人甚至是整个平台带来坏账风险。
即使在已经比较成熟的电商小贷平台,作为信贷依据的平台大数据也存在孤立的局面。
例如阿里金融,阿里大数据积累了数百万商家、十多年的交易纪录,是阿里金融与传统银行抗衡的唯一一张王牌,自然不肯轻易授予他人。
数据处理公司百分点创始人苏萌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如果数据是不能流动的话,那每个企业看到的是一个数据孤岛。
大数据真正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是在于数据能够流动起来,企业外部数据占的权重会越来越重要。
“这里面有平台自身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
因为央行征信系统的主要来源和使用者都是金融机构,像P2P网贷这样的新生事物不在其中,即使想接入也接入不了。
”P2P企业拍拍贷一位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拍拍贷已经联合多家同行成立了网贷联盟,力争年内实现联盟内机构借款人预期信息查询,形成区域内统一的征信平台。

标签: #简述什么是云计算 #数据中心 #做什么 #什么事 #服务费 #云计算的云是什么意思 #基础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