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行程 4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有三大变化: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有三大变化:

一是查询结果的显示有新变化,用户到达或途经地区的时间范围由14天变为7天。

其次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使用指南中的表述有变化,明确提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可以免费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7天内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连续停留满4小时的国内城市证明。

再就是原来的表述“您于前14天内到达或途经:北京市*(注:*表示当前该城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这段话也取消了。

这段话原来给一些人造成了困扰,因为某人到达北京市,虽然只是去的低风险地区,没有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很多地区在执行的时候都对这些人按照中高风险地区来人的标准进行了隔离。

以上举措证明我国国内的抗疫形势越来越好。同时也表明我们的抗疫举措越来越人性化。

什么是通信行程卡

什么是通信行程卡

什么是通信行程卡?(大家可以转发保存一下,不久的将来可以和忘记的人以及“20后”们解释)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俗称“行程码”。是由信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1],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最后一天,最后十余小时,仅此纪念这些年来“行程卡看一下”的回忆。

行程卡诞生3年来

行程卡诞生3年来

行程卡诞生3年来,现在又迎新变化,你看懂背后的逻辑了吗?

行程卡,全名叫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在2020年初,由中国信通院联合3大运营商,基于手机信号数据研发而来的。诞生在疫情防控最吃劲时期的行程卡,可以说在我国3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月29日,工信部宣布正式取消行程卡星号标志,今天,工信部再次宣布行程码的行程记录从14天缩短到7天。那么为什么行程卡会出现这些变化呢?

最初我国的行程卡加星以城市为单位,而现在精准防疫可以把风险控制在街道、小区,乃至楼栋为单位,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以城市为单位的行程卡加星,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所以由此来看行程卡升级变化是必然的。无论是摘星,还是缩短记录的时间,这些变化的意义何在?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91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00万,18个超过千万。对于这其中的每1个城市来说,行程卡出行限制的放松都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着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人,外出旅游、出差、就医、消费等生活将会更为便利,对当地实体经济的恢复也大有裨益。

虽然,行程卡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常态化防疫下,乘坐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出示行程卡依然是基本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更便捷地展示行程卡呢?

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打开支付宝一点就是行程卡。实现这种目前来说最快的方式,我们需要打开支付宝,点击首页九宫格最后的“更多”;然后点击右上角的“编辑”,在“便民生活”中找到通信行程卡,再点击右上角的“+”。行程卡就会出现在支付宝的首页了。

按照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行程卡也不例外,它的历史使命也正在发生变化:从疫情防控初期,作为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角色;到现在精准化疫情防控时期,主动做减法成为助力出行恢复的先锋,也在持续优化进步。

目前,国外疫情还处在高位,国内还时不时会有零星疫情出现。所以行程卡变化和大众的自由流动,我们还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标签: #基础 #贵州 #什么用 #举例说明 #什么事 #有什么 #数据 #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