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公司如何盈利,大数据公司如何盈利的

数据 2

大数据行业的很多企业仿佛进入了一种怪圈:除了贩卖用户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很多企业仿佛进入了一种怪圈:除了贩卖用户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很多企业仿佛进入了一种怪圈:除了贩卖用户数据,不知道怎样去赚钱。



大数据时代,谁都知道自己在裸奔,每一条垃圾短信、每一个骚扰电话,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一个潜台词:我们认识你。但最近,被媒体曝出的巧达科技,依然部分超出了我的想象。据报道,因为可能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招聘数据公司巧达科技被查封,核心人员也被警方带走。

从媒体披露的商业计划书看,这家公司通过自有招聘网站、第三方数据源和语意含糊的“猎头授权”等方式,直接掌握了2.2亿自然人的简历,并借此掌握了10亿份通讯录。因此,巧达科技得意地宣称,自己已经拥有了超过8亿自然人的认知数据。而巧达科技的盈利模式,则是向相关企业直接出售这些非法获取的用户信息。

这份商业计划书,颠覆了我对大数据行业的想象。此前,我们知道大数据隐私保护形同虚设,但至少,各家APP在条款和口号里还要谨慎地表态尊重隐私安全,那些可能有侵犯用户隐私嫌疑的公司,多半也自知理亏,因此并不声张。

而像巧达科技这样,明目张胆将“挖掘和贩卖用户隐私数据”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实在是突破了我的心理底线。收集信息、为用户画像、贩卖数据——如此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2017年为巧达科技带来了4.11亿元收入、1.86亿元净利润,净利润率超过45%。

一家规模不大的创业公司,就能靠技术手段轻易非法获取8亿自然人的认知数据,并且,将这笔数据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拿来销售。这一切都堂堂正正地发生在了中国的创业和资本圈,令人匪夷所思。

大数据行业向来鱼龙混杂,非法买卖用户数据一直是行业内的潜规则,甚至有不少小公司完全靠收集和出卖用户数据为生。而大公司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去年11月,中消协曾经发布过一份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00个APP中,有91个“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而从行业发展来看,大数据尽管概念火热,但事实上,大量的所谓大数据公司只是掌握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技术。至于应当如何正确收集数据、如何保护隐私、如何有规则地变现,这些公司多半“没那根弦”。

因此,大数据行业也进入了一种怪圈:除了贩卖用户数据,大家不知道怎样去赚钱。在这种基础上,贩卖数据反而显得理直气壮,甚至对于自己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的事实“拒不认账”。比如数据堂——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5月,就有消息称数据堂因贩卖信息有“公司高管被抓”、“被立案调查”情形,但事后该公司却否认了上述传闻。

这样的土壤,自然会滋生出如巧达科技、数据堂一类是非不分的创业公司。让人觉得后怕的是,巧达科技居然将明显违规的商业模式写到了商业计划书之中,并连续获得了多个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投资。

一定意义上说,资本是创业者的指挥棒。投资与否,代表着对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的认可。巧达科技的盈利模式或许从商业回报上看站得住脚,但不是每一种赚钱的模式都应该得到支持。

巧达科技是一个黑色寓言,大数据行业不应再是一个灰色地带里“舔血”的生意。获取用户的信息容易,但真正优越的商业模式,无不建立在用户的信任之上。

利用大数据割韭菜的大A

利用大数据割韭菜的大
A,小散如何盈利!

芒格说,反着想就对了!

大家都在反着想,正着想就对了。
大家都在正着想,反着想就对了。

大数据显示着大家怎么想,所以机构,主力可以不断拉冷门行业来收割散户。

大A的最大特色就是割韭菜。

只有准备多的资金。

逢高补仓!
逢腰补仓!
逢低补仓!

才能静待花开!!!!!

【BT金融分析师】大数据公司Palantir股价飙升135%

【BT金融分析师】大数据公司Palantir股价飙升135%

【BT金融分析师】大数据公司Palantir股价飙升135%,分析师称受益于AI热潮

目前,市场热衷于对人工智能(AI)进行炒作,然而,投资者却遗忘了大数据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该公司股价今年迄今已飙升135%。最近一个季度,该公司美国商业业务部门的业绩强劲(同比增长15%),新合同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都帮助推高了该公司股价。
在最近一个季度,Palantir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了41%,与政府相关的收入增长了20%。
Palantir新合同
在6月的第一周,Palantir与美国相关部门签订了一份价值4.63亿美元的合同,为后者提供技术。此外,松下集团(Panasonic Group)旗下的松下能源公司(Panasonic Energy)与该公司签署了一项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为松下能源位于内华达州斯帕克斯的北美工厂提供运营“智能工厂”设施。该协议扩展了Palantir的业务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和制造领域的相关功能。
与此同时,Palantir最近宣布与亚马逊(Amazon)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为制造商提供代工产品。
人工智能产品
此前,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发表了一封由众多科技公司签署的公开信表示,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与此相反的是,Palantir首席执行官Alex Karp反对暂停对研究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他表示,“那些要求暂停的人之所以要求暂停,是因为他们没有产品。”
Karp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像GPT-4这样的大语言模型,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
在该公司最近发布的季度财报中,Palantir推出了一款新的人工智能平台(AIP),该平台为企业网络提供了超强的支持。该系统具有大语言模型和独特的尖端人工智能技术。
该公司目前预计,2023财年其销售额将在21.85亿美元至22.35亿美元之间,高于此前预计的21.8亿美元至22.3亿美元。
Palantir是买入、持有还是卖出?
在研究该股的12位华尔街分析师中,有6位给出了“持有”评级,2位给出了“买入”评级,其余4位给出了“卖出”评级。该股的平均目标价为10.5美元,这意味着有30.1%的下行空间。
与其他华尔街分析师的普遍观望态度相反,美国银行分析师Mariana Perez在2023年6月表示,该公司的技术领先竞争对手5年。因此,该分析师重申了Palantir“买入”评级,并给予其目标价18美元,意味着该股的上涨潜力达到19.8%。
该分析师补充说,与该行业的许多其他公司不同,这些公司需要满足行业法规和使用生成人工智能的要求,而Palantir拥有政府相关的行业经验,已经拥有支持生成人工智能的架构设计。
近日,Jefferies分析师Brent Thill将Palantir的目标价从10美元上调至14美元,同时维持对该股的“持有”评级。
结论
尽管大多数分析师对Palantir的股票持“持有”看法,但Palantir也得到了一些分析师的看涨支持。对Palantir股价造成影响的可能是该公司过去8个季度的盈利连续持平记录。

作者:Pathikrit Bose
【BT财经温馨提示】本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

标签: #数据 #数据挖掘 #网页 #分析师 #如何看 #数据 #数据 #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