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郑州将打通各类信息孤岛,大数据在哪个城市

哪个城市 9
2019年12月17日星期二责编任华飞美编杨阳 AⅠ·03今日关注 打造新型社会治理体系郑州城市大脑一期项目初步设计获批 明年郑州将打通各类信息孤岛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瑞朝实习生张阳 5G时代,万物互联,城市升级。
人工智能与城市智慧,大数据与区块链,如何相互反应,助推居民生活水平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为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2019(第八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暨智慧生态博览会”12月16日~17日在郑州召开。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由郑州市大数据局牵头组织实施的郑州市城市大脑项目,一期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经通过郑州市发改委的批复。
做法 获得国际城市精细化治理奖上海智慧城市布局“神经元网络” 什么是智慧城市?根据定义,它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深圳与杭州在我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究其原因,则是两地有腾讯、华为、中兴以及阿里等高端先进的企业做支撑。
以杭州为例,目前已成为移动支付之城,人文和互联网结合,一副智慧城市范儿。
杭州城市居民通过支付宝平台,便可以享受50多项政务和生活服务,基本覆盖了水电煤气缴纳、医院挂号、交通违章缴费、小客车摇号、社保查询等领域,这还是前两年的数据,可见杭州起步之早。
在今年11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静安“151项目”获得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中国赛区“城市精细化治理奖”,这也意味着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被国际认可。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末,上海就在静安区试点建设“大数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静安)”项目(以下简称上海静安“151项目”),加快构建城市物联感知网络。
项目中的一域(临汾路街道)、一路(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示范区)、一站(上海火车站)等试点,涵盖了最为普遍的居民社区生活、跨区域协同管理、交通枢纽等场景。
从窨井盖,到垃圾桶,从消防安全,到高空坠物监测,超过10万个智能传感器深入静安各个角落, 打造“物联感知城市、数联驱动服务、智联引领决策”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据了解,上海将加速在全市布局“神经元网络”。
明年1月起,升级版的上海城市运行平台将与234个街镇、5515个社区网格中心进行对接,这将对全国精细化城市管理起到重大示范作用。
谋划 5G站点覆盖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郑州正打造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其实,早在2013年,郑州市就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在此次国际智慧城市峰会上,郑州市市委书记徐立毅说,郑州也是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试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网城市,拥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作为首批5G应用的商用城市,5G的站点已经覆盖了中心城区重点区域。
郑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具体领域上有所偏重。
今年10月10日,在郑州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情况汇报会上,徐立毅就提出,安排好时序进度,优先解决商事登记、一证通办、不动产登记、智慧医疗、车辆分类分时段分区域管理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加快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而在16日的峰会上,徐立毅再次强调,郑州以政府数字化、社会数字化为切入点,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基础设施,以群众和企业要办的一件事为牵引,需要什么数据就打通什么数据。
通过重构数据共享、协同应用、便民服务的流程, 分布集成数据,构建城市大脑,最终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而这也契合了《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方案》里的谋划。
根据方案,到2020年,郑州市将打通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
进展 郑州城市大脑项目咋样了?分三期建设、打造中原地区标杆 在16日上午峰会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做了《新技术时代的城市发展与治理》的主题演讲。
他专门提到了阿里巴巴与河南的合作项目。
他希望通过落地在郑州的城市大脑项目,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组织社会,建设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有幸福感的郑州。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城市大脑,是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的,从交通治理入手,打通政务、社会数据等资源,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今年8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就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阿里巴巴技术 优势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在郑州建设中原区域中心,搭建飞天国产区域云平台,共同推动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河南数字经济发展,力争3~5年将郑州打造为全国数字经济领先城市。
而这一项目,也将推动郑州市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中原地区的城市大脑标杆。
郑州市城市大脑项目,是由郑州市大数据局牵头组织实施。
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政府了解到,12月11日,郑州市发展改革委批复了《郑州市城市大脑一期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1.3亿元。
郑州市城市大脑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主要构建基础框架体系,为后续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城市大脑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促进郑州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郑州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
另据大河报记者了解,郑州市城市大脑二期也已经揭开了神秘“面纱”。
其建设内容包括统一计算资源平台扩容及升级、统一支撑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城市大脑可视化(领导驾驶舱)、数据运维治理服务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
杨阳合成 网约车入场门槛“解绑”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尊重 □大河娇子 12月13日,多家河南媒体报道,洛阳市发布新修订的《洛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试行办法》(下称,“洛阳网约车管理办法”)。
其中,对网约车的裸车价格、轴距、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数等入场条件,进行了大幅度的放宽调整,并要求网约车加装高清晰音视频记录装置,鼓励新能源汽车加入。
更重要的是,该市打通了巡游车与网约车从业人员证照的使用边界,允许巡游出租汽车从事网约车经营。
此前两三年,国内各城市大多对网约车持审慎态度,对该领域运营商、从业人员、运营车辆等制定了相对较高的入场门槛。
之所以如此,是因当时国内的网约车安全事故高频,各运营商对司乘双方提供的“安全服务体系”有漏洞,同时,网约车平台也未能与政府方就行业市场有效治理、监管达成实际合作。
在行业野蛮生长期进行严格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基于公众出行安全考虑做出的决定并无不妥。
但换一角度看, “高门槛”的确会阻碍新生事物发展速度,对出行市场公平竞争和出行人自由选择权有一定负面影响。
而今,洛阳市对网约车入场条件积极“解绑”,必有其支撑的环境和条件。
从条件上看,近三年来,国内网约车行业技术迭代、司乘安全系统化两个方面获得了全面更新。
如11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安全与效率:网约车出行的新锚点》报告称,对国内外网约车在政府监管制度、平台安全功 能设计、公众安全教育等多个维度横向对比,可得出“中国网约车更安全”的结论。
另需看到,政府方与网约车平台间的信息壁垒正在消除,相关职能部门对车辆、司机的有效监管得到了保障。
另从环境角度看,洛阳能审时度势为当地网约车释放发展空间,是基于消费刚需、行业市场公平竞争做出的改变。
对于网约车与巡游车竞争,政府方没有退避三舍,而是积极探索“调和方案”、撮合双方资源互通。
如“洛阳网约 车管理办法”中提到,允许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驾驶网约车、巡游出租汽车从事网约车经营,不仅有利于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也可借网约车平台方技术禀赋,降低巡游车空驶率,提高从业人员收入。
综合来看,洛阳为网约车入场条件“松绑”,开启了河南对网约车“平等相视”的第一步。
在公众出行安全的前提下,国内城市还网约车平等经营权、消费者自由选择权是清晰的调整方向,值得拭目以待。

标签: #数据 #企业 #spark #费云 #好用 #学校 #不看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