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在困难存,阿里大数据学院好不好

阿里 2
42014年12月1日星期一Tel(押010)62580620 综合 主编:肖洁编辑:闫洁校对:王心怡E-mail押news@ 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诚意在困难存 姻本报记者倪思洁 近日,中美签署了一项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两国各自公布了最新的气候变化应对及长期碳减排计划。
联合声明提出,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
而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就已提出,作为碳排放大国,今后中国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
如今,切实的数据已摆在面前。
相关专家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联合声明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转型有着积极意义,但不可盲目乐观,中国要达成目标仍需努力。
“好的开始” 5年前,哥本哈根大会令不少人大呼“失 望”。
各国代表经过马拉松式的辩论后,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即将在明年举行的巴黎大会,也因此被寄予厚望。
“中美联合声明提高了巴黎大会期间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表示,大家对巴黎会议有所期待,希望巴黎会议能按照德班平台精神达成协议,在《哥本哈根协议》的基础上,各国都能作一个足够的承诺。
“在联合声明发布前,大家比较悲观,不知道各主要经济体、碳排放国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 “距巴黎全球谈判大会还有一年,而这一年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萨曼莎·史密斯说。
在齐晔看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次中美联合声明显示出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时负责任的态度,反映出中国对人类公共事务的一种担当,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事务、气候变化治理中积极进取的姿态。
”齐晔说。
“这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对大家都有利的声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个大国的 诚意会促使其他国家也有一个积极的响应过程。
“谨慎乐观” 与《哥本哈根协议》类似,此次联合声明同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爽约”成了舆论争议的焦点之
一。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自己要做,不是谁要我们做的。
如果说约束力的话,不是别人约束我们,而是我们要约束自己。
”杜祥琬说。
他认为,联合声明中提出的碳减排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符合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国内需求。
换言之,我国在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高度的协同性和一致性,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也符合国家在当下发展阶段中对转型换挡、创新驱动的需求。
对于“爽约”一说,齐晔认为,由于联合声明并非协议,因此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与此同时,齐晔表示,中、美、欧盟代表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量,尽管现如今大家都有了相对明确的发展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巴黎大会上一定能达成协议。
“这种乐观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巴黎协议还有其他的重要部分,比如说资金、技术等。
能否最终达成协议,目前并不是特别清楚。
”齐晔说。
“很不容易” “现在煤炭还占近70%的比例,要降低到50%以下,并让这个缺口被其他清洁能源代替,是很不容易的。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高尚看来,要达成能源结构调整目标,还面临一些难题。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里,最主要的能源是核电,其次是水电、风电、太阳能等。
由于水电中可开发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而风电、太阳能都不稳定,核电是唯一一种从数量上能顶替煤炭的非化石能源。
”王高尚说,结合对我国核电发展情况的分析,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能提升到21%左右。
此外,联合声明中看似简单的描述,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近期来看,排放达峰势必会影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发展造成约束。
但从中长期看,非化石能源比重及能效的提高会倒逼经济向轻型化、低投入、高效率方向转型,有利于拉动投资。
而对经济影响的好坏,要看‘约束’和‘倒逼’两种力量的‘净影响’是正还是负。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目标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齐晔说。
“深海探索馆”同济开馆 11月29日,上海深海探索馆,参观者通过多媒体感受海 洋世界的神秘莫测。
当天,深海探索馆在同济大学开馆,为广大公众揭开深 海的神秘面纱。
深海探索馆占地近500平方米,包括“海洋 纵览”“深海探索”“深海遨游”“海底观测技术”四部分,以 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技术,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迷人 的深海世界。
徜徉深海馆,参观者不仅能欣赏到“黑烟囱”喷出的海 底热液幻影、活跃在幽暗深海的大量珍奇生物、多姿多彩的 有孔虫等深海奇观,还能了解人类探索深海的进程及最新 发现,感知人类征服海洋的雄心与信心。
中科院院士、同济 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亲自为格致中学的学 生作讲解。
本报记者黄辛通讯员姜锡祥摄影报道 简讯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成立健康大数据中心 本报讯11月29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院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在随后举行 的国际健康大数据研讨会上,该中心主任郭毅可、华 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等专家学者针对健康大数据领域 的热点问题作了精彩报告。
据了解,该中心将依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个 性化医疗大数据平台,以医疗健康尤其是个性化医 疗健康的应用为中心,建设健康大数据平台,从医疗 健康数据的存储、分析、建模、使用等角度,研究数字 化生命健康的关键技术。
(朱汉斌
冯春) 我国首个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国家注册证书 本报讯我国首个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在继8月19日应急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注册证书后,日前又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该试剂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和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其 获批国家注册证书标志着该试剂可在有资质的医院等机构合法使用,为埃博拉病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可靠的产品储备。
目前,该试剂已在我国赴西非移动P3实验室检测队使用,成功检测样本近1700份,其中阳性标本近850份。
(潘锋沈基飞) 一兰投资与北航共建数据安全联合研究中心 本报讯11月29日,“一兰投资基金管理(北京) 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安全 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在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正式签约成立。
一兰投资将以向北航委 托项目的方式,为联合研究中心每年提供不少于 20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
据了解,联合研究中心将密切结合国家关键 领域数据安全战略需求,特别是银行数据安全需 求,进行数据安全前沿性和前瞻性问题研究以及 自主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并为银 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 持和服务。
(倪
思洁) 海尔阿里联合推出智能电视 本报讯近日,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 联合推出海尔阿里电视系列。
该电视采用阿里巴 巴家庭数字娱乐服务,具有电视网购、云游戏、娱 乐等特色。
与此同时,海尔、阿里巴巴、国美签署O2O协 议,线上线下联合普及智能电视。
这是业内第一个主 推电视网购的智能电视,也是智能电视与电商跨界 合作的第一步。
(彭科峰) 学术·会议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院士圆桌会议 聚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本报讯(记者黄辛)11
月28日,第
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院士圆桌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中科院院士干福熹、汪品先、沈文庆、陈凯先、褚君浩、丁奎岭、张统
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林元 培、郭重庆等专家就上海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表示,上海 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 新中心,必须在科学原创方面有出色的表现,自信的底气来自科技原创力。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沈文庆认为,上海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如在张江集中建设了上海光源、上海科技大学等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和重大科学装置、高技 术集成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高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产业价值链。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则强调,上海的科技创新还远远不够,大家都在求稳,这样的文化不利于产出创新成果,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周期越来越短。
“等一等,机会就没了。
” 第七届中国血管论坛 多学科融合建一流专业培训平台 本报讯(记者丁佳通讯员王继荣、罗国金)11月27日~30日,第七届中国血管论坛在京召开。
此次论坛旨在强化血管外科基础诊疗,规范临床操作,并展现国内外血管疾病诊治最新进展。
据悉,论坛设13个主题、77个场次分会,展示了15家单位的手术演示70例次, 其中现场直播20例次。
同时,论坛云集了 260余位国内外血管外科专家,参会人数达1800人。
论坛强调多学科融合与团队建设,构建一流的血管疾病专业培训平台。
据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介绍,中国血管论坛融合多学科交叉优势,已成 为一流的血管外科专业培训平台,并吸引了海外血管外科培训团队加盟。
此次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会议还首设海峡两岸血管论坛。
发现·进展 哈工程等单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兴旺”号交付使用 本报讯近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研究院所参与研制的国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兴旺”号历经35个月建造,如期在烟台芝罘湾码头交付使用。
该钻井平台是全球综合性能最高的 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90%的海域。
这也是2009年以来,业内新建同类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建造周期最短的一座,从设计到交付仅用35个月。
“兴旺号”最大工作水深1500米,最 大钻井深度7600米,额定居住人员130 人,满足全球最严格的挪威石油管理局和 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要求。
平台实现了 118项重要技术提升,无损探测合格率达 98%。
(唐晓伟)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发现牡蛎可生物转化无机砷降低其毒性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陈忠、徐晓路)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张黎团队发现牡蛎在干净或轻度污染环境中可对砷进行有效生物转化并达到解毒效果。
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水生毒理学》杂志。
砷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慢性的。
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 还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在海水和沉积物中,砷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而在海洋生物中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研究人员对无机砷在牡蛎体内的生物转化和解毒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照组和暴露组牡蛎体内,砷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这表明牡蛎在干净或轻 度污染环境中,可有效地对砷进行生物转化并达到解毒作用,但牡蛎体内的生物转化具有一定的容量限制,其转化效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研究表 明,砷在牡蛎细胞内主要与起重金属解毒作用的金属硫因蛋白结合,可进一步降低砷对牡蛎的毒性作用。

标签: #不好 #数据 #好不好 #数据 #手机 #数据 #数据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