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心灵的生命箴言,读书2020

木马 3
年3月7日责任编辑:雷虹 alan0104@
3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 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赫尔岑 读书笔记 当我们身陷孤独之境时,不妨多充实自己的内心,让心灵变得丰盈了,所有的激情和创造也就孕育而生了。
温润心灵的生命箴言 ——读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向建军 在这个平凡而又纷繁,可
爱而又绚丽的人世间,每一个人都怀揣梦想,在现实中不懈地打拼。
我们都是人生的朝圣者,一步步向着心中的理想迈进,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一段段心曲。
冬春之夜,就着橘黄的灯光,摊开周国平的《各自的朝圣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那些作家在生命成长中,写下的温润心灵的生命箴言,字字千钧地叩击着心房,顿时一股暖意袅袅升腾…… 展开书卷,周国平亲切地与我们谈苦难,谈孤独,谈智慧,谈人生……期望每一个人,能在经受风雨涅槃之后,都有一颗高贵的灵魂。
在他看来,人生一辈子,总离不开或多或少的砥砺,把苦难视作人生的第一课,珍视苦难、正视苦难,所有的磨砺最终都会汇聚成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人们“带着这笔财富 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周国平以洒脱的告白,将苦难的深意一一揭示,意在告诉我们,苦难不可怕,经历一番寒彻骨,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愈加夺目。
人只有在一场场淬炼中,思想方会变得成熟,意志才会变得坚强,灵魂世界才会变得越发高远和高尚。
人生的旅途从来就不会是一马平川,有鲜花悦目,也会有孤独相伴。
鲜花人人都爱,但一提起孤独,人们往往又唯恐避之不及了。
但周国平却透过生活的表相,看到了孤独带给人们的深切影响力。
他说:“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有思想、有品位的人,一定会把孤独转化为向上的动力,在升华中迎来精神境界的飞跃。
所以,当我们身陷孤独之境时,不妨多充实自己的内心,让心灵变得丰盈了,所有的激情和创 造也就孕育而生了。
世界是宽广的,充满了无 限的生机,许多的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鉴于此,普罗大众都渴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的确,智慧能帮着我们改变许多人生的困境,走向光明的坦途。
智慧需要不断的学习,也需要不断的思考。
在周国平看来,“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
”这些秉赋,一方面来源于书本和实践的习得,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个人的品德修养。
周国平认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个有情商的人,他不会太在意一时的得失,而总是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力求“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了这种襟怀,则改变世界也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我们活在这个缤纷的世界上,常常会扪心自问,应该以何种态度去面对人生?书中,周国平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表达 了“人生应该单纯”的处世观点。
他说,生命原本单纯,而复杂则是对这一真理的背离。
我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他谆谆教导说:“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对人生意义独特的领悟和坚守。
”如此单纯地活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快乐,正如苏轼在一首词中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 旁征博引中,周国平还以旷达的人生境界,与我们平心静气地探讨了信仰、敬畏、哲学、读书、爱情、婚姻、童心以及伦理等话题。
平实的解读,给人以很深的教益。
的确,人生就是一场独特的朝圣,途中,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静谧无声,走在栉风沐雨的路上,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当彷徨的时候、失落的时候,读一读《各自的朝圣路》吧,它会让我们萌生许多新的思想,在查漏补缺中去改变自我,改变人生,迎来一个天朗气清的崭新世界…… 悦读 朴素的心,根植大地深处 ——读岜农《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刘敬 岜农的《低头种地,抬头唱歌》,似一把火炬,“腾”地点亮了我因琐屑忧烦而倍显暗淡的目光。
月半弯,星数点,牛哞声声远。
头戴草帽、口叼香烟的农夫耕田山野,那背影帅气得如同西部牛仔……这就是《低头种地,抬头唱歌》的封面画。
岜农这部作品给人的最大惊喜,是画里还有诗,诗中还有歌,歌如诗画,撼人心魂。
岜农并非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一位音乐人。
他出生于广西南丹的壮乡,学校毕业后,便漂至桂林、南宁等城市,学绘画,讨生活,玩吉他。
即便后来在广州组建了瓦依那乐队,成为主创兼主唱,平面设计工作却依然是其主业。
33岁时,他回村修整房子、栽种水稻,并开始整理音乐作品,36岁,正式还乡,耕田唱歌,实践“自然农法”至今。
行行重行行,山高水长间,没有哪一步是白走的,从乡野到城市,再从城市返故里,这并非空间意义上的简单回归,那些年,那些滔滔逝去的永不折回的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岜农赋予了深远以至非凡的意义——他于2015年整理制作完成10年的日记式音乐、绘画、诗歌作品集《那歌三部曲》,后由刀马旦唱片出品发行便是力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低头种地,抬头唱歌》,不仅收录了岜农的原创歌词、绘画作品,还通过访谈的形式,向读者坦露了自己不断告别、摸索、寻梦、成长,终至辗转回归的心路历程。
首辑作品,岜农根据壮族民间神话传说创作了1万余字的叙事体长诗——布洛陀创世史诗。
岜农在研读了大量的壮族古诗、山歌、故事及西南其他少数民族的创世诗歌、民间故事,以至印第安、 非洲部落的诗歌预言等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奇异的想象,采用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独辟蹊径,潜心创作布洛陀创世史诗。
该诗不仅淋漓尽致地叙写了壮族先民对世界、对自然的曲折探知及与险恶环境的斗争历史,最主要的,长诗“以人性的变化为主线,铺展开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图”,从“上古”至“后记”,重章叠句,回还复沓,“织出云和田/织出鱼和莲/织出花间蝴蝶成双对/织出松尾明月团团圆……”这些诗章凝聚着、饱蕴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积累传递下来的智慧和经验。
长诗可读可吟,有趣有味,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思考的深涯,带给人一种富于厚度与深度的独特的民族文学之美。
书的第二辑,选录的正是《那歌三部曲》——以岜农自创的原生态歌曲的歌词为主 要内容,辅以精美插图,并以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嵌入了相应的歌曲,手机一扫,音乐即起,于读者确是意外之喜。
仅就歌词而言,形式多样,长短不拘,像《三月三》《西部老爸》《七月的太阳》等,皆自然而纯粹,质朴而干净。
文字的流水源于心田,平白如话,自在随性,如叮咚之泉,似欢歌之溪。
如“望月月沉落/望鸟鸟飞脱/月落星子在/鸟飞笼空着”(《鸟飞笼空着》),寥寥四句,虽浅白如自语,却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幽微婉曲的心境。
深思细品,让人感触良多。
音乐和诗歌是一生的修行。
朴素的心,根植于大地深处。
书中那些原生的乡土的赤诚的清澈的歌谣,传达的更多的是对自然万物的欣赏,对生活方式的探询,对时代发展的忧虑与反思,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他的歌里,泥巴味儿掩不住纯净高雅,粗犷野性中更见诗意曼妙。
读思录 走进博尔赫斯的世界 ■陆小鹿 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那年,我去看了“博尔赫斯的地图册”旅行摄影巡回展。
展会由他的遗孀玛利亚·儿玉女士策划。
一身白衣白鞋的儿玉女士,戴着硕大的墨镜和波希米亚风格的手镯,看一眼便知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12岁时,她认识了博尔赫斯,49岁那年嫁给了他。
晚年的博尔赫斯双目失明,儿玉就充当了他的眼睛,陪他云游四方,足迹抵达爱尔兰、伊斯坦布尔、威尼斯、雅典……拍下很多富有生活气息的照片,她带来的展会上的照片都是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没有PS,谈不上什么摄影技巧,不介意脸拍得美不美、帅不帅,只是用镜头真实记录下旅途中的种种惊喜。
大多数时间,他们拍晨昏、宫殿、树木、花园、人们……偶尔,作为旅行者本人,他们也不可避免会被镜头摄入,于是我看到了和旋转木马合影的博尔赫斯,坐着热气球在天空中飞翔的博尔赫斯,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拄着拐杖,眯着 眼睛不知在看什么的博尔赫斯…… 展会上,我最喜欢的一张图片,摄于意大利。
年迈的博尔赫斯闭着眼,坐在石凳上休息,调皮的儿玉折了截树枝,作势放在他的头顶上。
充满爱意的捉弄之感溢出照片。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博尔赫斯会喜欢儿玉,因为他俩都有孩子气的一面。
儿玉曾满怀“怜爱”地这样写他“:巴黎让人想起你还是个固执的小孩,关在旅馆的客房里一面吃巧克力一面看雨果的书。
”这哪里像是写给一个耄耋老者的呢? 1984年,85岁的博尔赫斯将这一路的旅途感想,以诗歌及札记的形式,写成了书,取名《地图册》。
很难想象,一个失去视力已久的老人,是如何走遍世界,并用文字描述了这一片片风景。
序言里的一段话极为精彩有趣,博尔赫斯形容旅行就是发现,人人都是发现家。
他说:“开始先发现苦、咸、凹陷、光滑、粗糙、彩虹的七色和字母表上的二十几个字母;接着发现面庞、地图、动物、天体;最后发现怀疑、信仰和几乎完 全能确定的自己的无知。
”结合本书内容,再去看 展会上的图片,就能对博尔赫斯的旅行世界有更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展会上的图片是对35年前写就的文字《地图册》的一种补充。
博尔赫斯写日内瓦的奶油圆球蛋糕、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角、冰岛的旅馆、克里特岛的迷宫……书中每篇篇幅都极其短小,然而思考的空间很大,处处充满博尔赫斯式的梦及反思。
能否读懂博尔赫斯,靠的是灵魂的本能。
博尔赫斯夫妇。
《地图册》的后记是儿玉女士写的,情深意切,看得我眼睛潮湿。
“他早已在天堂,学习宇宙的语言,那里是不是图书馆的模样?有炽热的诗歌、美和爱?”她则在“重温那些有他陪伴的日子,越来越接近他。
但愿某天重逢,再次携手,长相厮守,地老天荒。
” 而我呢,一个遥远的东方读者,希冀通过《地图册》以及他们拍下的这些图片,来走进博尔赫斯的精神世界,试图通过他的方式,来重新感知和解读这个世界。
一周一本电子书·浙江省职工书屋 “这些年的经历已经教会了我,我最珍贵的财产就是时间。
我对时间最好的利用就是用时间来获取知识。
知识比金钱更加宝贵。
” 传奇式证券交易巨匠、20世纪初最伟大的市场炒家江恩45年的实际交易经验和市场研究使这本书成功问世。
这是一次奇妙的股票市场之旅,希望这些独特而又神秘的证券分析理论和方法也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启发。
品读守护灵魂的纯真 ——柳再义散文作品赏析 ■董柏云 柳再义的有些散文是可以当诗来读的。
我初识柳再义的作品是在全国诸多报纸上,以后才知他是《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经常读他的散文随笔诗歌,渐渐地品出味来:清新雅致,内涵深邃,温暖心灵。
有时文字不见得能背出来,但意象是一定刻进灵魂与生命同在了。
从他的娓娓倾诉中,可感知他的浩瀚,他的描摹不尽。
在《粗枝大叶的人》,作家对粗枝大叶的人的习性、为人、处事作了详尽的描绘,文章末尾以点睛之笔给以概述:“其实生活本来就不是完美的,粗枝大叶的人远远地粗略地望一眼,美好。
可真要是拿了放大镜凑近瞧,生活也还是有许多不如意的。
”这是作家对事物的感悟。
现代社会,朴素久违了,其实,无论山水之妙,景观之韵,打扮之要,文章之道,都在于朴素,其精髓之处都在于“扫尽腻粉呈风骨,褪尽红衣是淡妆”。
什么是散文?王蒙曾说过“:一个人平平常常地走 在路上,就是散文。
”一句话说出了两层意思,首先,必须是有个主体;其次,这个人必须有颗平常心。
柳再义许多散文正是他多年行走中体验生命的心灵记录。
《令人羡慕的职业》,作家通过母亲的认知——“最瞧得起的职业是收废品”,理由是“收废品是坐地起价,不投本,也没有风险”,观照现代人对废品的“喜新厌旧”,而废旧物品回收,物尽其用,对整个社会来说,意义很大。
文章并没有就此打住,继而讲述“我爸来南京过生日,我说既然来了,就留下来。
他说那不行,家里还有芝麻绿豆要收。
如不回去天这么热,芝麻绿豆就要炸落到田里了。
”“隔了两天,电话打过来了,绿豆100多,黄豆200多,芝麻还没弄。
说是还叫别人帮忙的,欠人情了。
”最后笔锋一转:“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是劳动。
无论在哪里,都要有事做。
就整个民族而言,节约资源,善待旧物,这都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简短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精辟的哲理。
我觉得,柳再义的散文 里有着浓浓的人情味,这是由密集的细节烘托出来的,这些细节都有一种很真实的气息,是他的一段一段亲身的经历。
他在《君子清淡》里讲述一位颇有名望的老师、全国最富盛名的官方杂志研究员、74岁的郑先生和一位全国劳模周师傅,两位职业不同,却都为人处事低调务实“,待走近了,才发现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太少,少到让他人费解。
然而在生活的另一方面,他们却是精神的富有者。
”读这样平白无奇的文字,淡然似无味,细细揣摩,深感内有大象之形,饱含大羹之味,令人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它启迪人们,清淡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情,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则是快乐的一种高境界,是生活的一份超拔。
柳再义的散文随笔有其厚重的人文内涵,又有其新的时代精神。
读他的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章,不时可以听见最纯洁的天籁之音,常看他的文字,可保持“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的人生境界。
评弹鲁迅的“柳冠焦戴” ——开卷存疑一得 ■陈慈林 开卷有益是古训,但也不可偏废了开卷存疑之心:不论读何人之书,都要认真思考,看其是否说得有理?切不可不求甚解、人云亦云。
但某些时候,明知某人认定的事实或发表的观点有错讹,却因其是名人或权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长期无人指正,于是以讹传讹,终致讹误长期存在,反致名人权威声名受累。
比如鲁迅先生对《红楼梦》中焦大与柳湘莲之骂的混淆,就是一例。
《红楼梦》被毛泽东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中焦大与柳湘莲两段入骨三分的“名骂”,惟妙惟肖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背景下贾氏子弟的虚伪和堕落。
该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宁国府资深老马夫焦大,几十年来跟着贾府老太爷南征北战,几次把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自己饿着肚子喝马尿,省下粮食给太爷,是个有功之奴。
那天因喝醉了酒,乘着酒兴,对贾府后人穷奢极欲进行了批判和“监督”:“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摸 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要到太庙哭太爷去。
” 这焦大虽是文盲,毕竟是当年跟着老太爷上过战场的“老兵”,觉悟高、胆子大,这番酣畅淋漓的怒骂,活色生香,痛斥了宁府不孝子孙的肮脏心灵和糜烂生活,可跻身千古名骂之列。
虽然最后“主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焦大遭受了“被捆绑在马厩里,塞了一嘴巴马粪”的待遇,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曾有“红学家”就此细节写过专文研究。
对贾府本质作出深刻批判的另一人是柳湘莲。
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其人任侠仗义、嫉恶如仇。
该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描述,此人是贾宝玉的朋友,听说属意于己的尤三姐是贾琏的小姨子,当即严词拒绝:“你们东府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恐怕连狗儿猫儿都不干净”,寥寥25字,不着一脏字,却比焦大更深刻地揭露了贾府成员荒淫无耻的品行。
鲁迅先生熟读《红楼梦》,经常在文章中引用《红楼梦》的典故,他收入《伪自由书》中的一篇杂文名篇, 就引用了《红楼梦》焦大哭太爷的典故。
也许是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老话,这次鲁迅先生犯了“柳冠焦戴”的错误。
鲁迅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中写道:“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
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
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焦大确实仗着酒醉骂了主子,也确实被塞了一嘴马粪。
但那句“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的核心之骂,其版权铁定属于柳湘莲,愚鲁的焦大是无论如何发不出这种高雅之论的,鲁迅千密一疏,误把柳冠让焦戴了。
鲁迅是人不是神,下笔时未及仔细核对《红楼梦》原文,难免出错,其实他写下几百万字的文章,偶有笔误亦可理解。
但奇怪的是,《言论自由的界限》从报刊登载到收入《伪自由书》单行本,直到出版《鲁迅全集》,其间经过几多编辑把关,竟然无人纠错,时光流逝八十多年,至今还“误”在《鲁迅全集》中,无人在注释中指误。
嗟乎!

标签: #360杀毒怎么关闭 #防火墙 #系统漏洞 #木马 #防火墙 #备份 #管家 #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