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丁酉年,12017

朋友 2
丁酉年 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主办

2017-08-07 目录 养老视点....................................................................................................


4 北京:养老联合体将引专业运营商.............................................................4北京拟全市推广居家养老失能险,政府将补贴20%................................5山东: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将被转制.................................................6山东:鼓励PPP模式建养老机构,行业薪酬挂钩职业技能等级...........7山东:莱市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结束.....................................................7山东:滕州市多举措着力转变养老服务供给模式....................................8安徽“养老公共服务清单”:预计到2020年底,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超过600

万.....................................................................................................

8安徽:滁州市出台2017年全市老龄工作评估方案..................................9浙江省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9新疆:喀什地区民政局、老龄办举行党纪党规知识测试......................9四川:我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10福建养老扶持政策密集落地:让老年人幸福来得更实在.........................11台湾人口老龄化愈趋严重,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近8万..................12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组委会在池州市召开全体会议..........13张孟强: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是根本出路..................................13三部门印发《通知》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14中国养老服务业迎来“高光”时刻...........................................................15专家: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需发展养老金融...............................................16多地推独生子女护理假,贴心举措让父母老有所依..............................162017中国老年经济与金融年会在京召开,养老服务补短板引热议.....18新一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这组数据说明了很多问题..........19积极开展老年体育,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0 养老研究..................................................................................................

21 建设专业化、福利性的社区老人院...........................................................21当代农民养老难的深层思考.......................................................................22

何文炯: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24 养老类型..................................................................................................

26 养老又治病,全家都舒心...........................................................................

26 养老产业..................................................................................................

28 认知症照料难日式“介护”能否开启养老产业新变革........................

28 智慧养老..................................................................................................

29 “智慧养老”:应对老龄化的一个新趋势...............................................29 老年大学..................................................................................................

30 四川:到2020年要做到每县至少一所老年大学....................................

30 健康管理..................................................................................................

31 老年人慎做这8种运动...............................................................................

31 养老金融..................................................................................................

32 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推进百亿资金升级千家养老机构......................

32 社会保障..................................................................................................

33 山东:枣庄市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14.8万人员.....................33停滞的商业养老保险亟需上位...................................................................33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公务员工资或普涨........................................35宋晓梧:养老应全国统筹,东北养老问题全国最严重..........................

39 国际交流..................................................................................................

40 20余国家和地区国际机构来华掘金中国养老市场.................................40

英国:把养老院变成“养病院”...............................................................41 老年说法..................................................................................................

41 “以房养老”何以遭遇公证骗局?司法部表态将严查..........................

41 政府购买服务..........................................................................................

43 山东:德州市民政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助项目评审成交公告..43安徽:合肥市民政局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评估服务中标公告......44云南省禄丰县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工程PPP项目资格预审公告.........45

青海:海东市平安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中标 公告...............................................................................................................

49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运营招标 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50

广西:南宁品正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藤县儿童福利院与藤州镇农村 养老服务中心联建工程招标公告...............................................................52 关于我们..................................................................................................

54

联系我们..................................................................................................

55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养老视点 北京:养老联合体将引专业运营商 在北京,“医联体”的概念由来已久,主要是为发挥大型医院或核心机构的带动作用,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组成“联盟”。
这一模式将被借鉴到北京的居家养老行业中。
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王小娥透露,目前北京正在筹备打造区域养老联合体,由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驿站组成。
区级指导中心作为本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制定区域养老政策,集成区域专业化资源,今年底前,各区联合体将全部建成。
据悉。
区域养老联合体的部分设施由政府无偿提供,委托服务商运营,目前本市正在制定扶持措施,探索区域养老联合体规范管理、专业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区片“抱团” “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专业运营工作,既是养老行业的发展关键,同时也是短板,因此,北京定下扶持养老服务商开展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的思路。
”王小娥介绍,其中主要的做法之一就是正在筹备的区域养老联合体。
王小娥透露,承载北京老年人就近养老职能的区域养老综合联合体,由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驿站组成。
其中,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场所、补贴等支持,其中的专业运营、开展服务等主要交给社会资本。
相较之下,区级指导中心作为本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制定区域养老政策,集成区域专业化资源,今年底前将全部建成。
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区级指导中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老龄办融入”的方向综合了多种职能,其中会委托社会力量提供一些床位和培训服务等,可能还会搭建整个区的养老信息统筹平台,“区老龄办将融入指导中心,作为指导中心的核心,参与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工作。
同时,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运营,承接实训基地、康复辅具展示、生活照料等功能区的日常运营管理”。
该知情人士表示,按计划,目前每个区都会建立一个指导中心,负责本区养老联合体的工作,现在有部分指导中心已经建好,还有相当比例正在选址和筹建。
错位联动 不论是医联体还是养老联合体,建立“联盟”的目的还是为了组织内的各级机构能形成联动关系,变“单打独斗”为“群体作战”。
王小娥表示,养老照料中心是区级指导中心分布式管理的下沉,定位于养老平台运营商和未来长期照护服务管理中心,统筹自身机构养老资源、周边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开展养老综合评估、服务供需对接、服务质量监管等工作。
据统计,目前北京已经建成208个照料中心。
此外,现阶段已成为社会资本追捧焦点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总服务台,直接将各类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里。
有养老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按照北京现行政策,养老驿站和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虽然都布局在老年人的身边,但养老照料中心规模相对更大、辐射范围更广,能同时对接多个街道、社区,可以提供一定规模的短期住宿床位。
相较之下,养老驿站规模更小,覆盖服务范围虽然可能不如照料中心全面,但却更深入社区和居民。
据悉,随着年底前各区指导中心全面落地,今后制定各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养老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4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机构布局等工作将由“养老联合体”内部自行确定。
具体来说,指导中心将负责挖掘开发、整合利用政府现有各类可用于养老服务的政策资源、设施资源,统筹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调度区域资金和市场资源的利用,促进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将有限资金投入最需要的领域,最大限度发挥养老资源的效益、作用等。
衍生盈利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内,企业想要凭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处深入社区和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网点谈何容易。
因此,目前有不少社会资本都瞄准了政府规划布局的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包括北控集团、中信国安等在内的多家养老企业都已有意愿从养老驿站、照料中心连锁经营领域分一杯羹。
然而,在政府为这两类养老机构定下“微利”的定位后,社会资本的入局似乎又变得不是那么划算了。
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作为北京首家养老驿站,三里屯托老所规模虽小,但前期及后续投资成本却一点都不少。
该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没有租金,但驿站交由龙振运营后,人工、水电气等日常维护支出都是由龙振养老自行负责的,即使依靠仅有的20多张床位作为短期托管、日间照料,居家服务收费每年总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但在较高的人力和运营成本下,现在也只能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面对这一情况,已经或准备进军北京社区居家养老圈的企业普遍都定下了通过连锁网点经营提供增值服务的思路。
据全国资运营的北京首家养老驿站管理集团、北京诚和敬驿站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一介绍,目前,诚和敬驿站公司确定了以社区养老驿站作为搭载平台实现长期盈利的路线,即未来公司具备了一定的站点规模,能够辐射较大范围的人群后,将以驿站作为“门店”为适老化改造、金融、文娱等企业提供搭载服务,甚至可以成为这些搭载企业的孵化器,诚和敬驿站公司则从中进行利润分成。
张帅一还提到,与此同时,驿站网络辐射人群的数据将在后台形成智能大数据系统,诚和敬驿站将为更多新兴企业提供基于此的大数据服务。
(来源:北京商报)中国养老网 北京拟全市推广居家养老失能险,政府将补贴20% 2017年8月5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题论坛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海淀区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条件成熟将向全市推广。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互动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齐维珊对海淀区居家养老护理失能互助保险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表示希望搭建政府、保险公司、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制度框架,提供失能等级的评估、照护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解决养老问题中的长期护理保障与服务问题。
失能护理互助险海淀试点进展顺利 上个月,海淀区政府与人保寿险合作推出了海淀区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项目,并正式向社会发布实施。
此前,市政府发布《关于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全市还将支持西城、朝阳加快推进国家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支持海淀区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条件成熟向全市推广。
对此,齐维珊也表示,目前海淀区居家养老护理失能互助保险试点进展顺利,未来将全市推广。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5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北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消费需求大。
未来将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专业养老机构,规范居家养老入户服务内容和标准。
此外,还将强化养老服务消费保障,扩大高龄、失能等老年人长期护理补贴试点区域范围,规范养老助残卡的发放和管理。
还将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条件。
保险分三档为参保人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 齐维珊在介绍时表示,长期护理互助保险覆盖具有海淀区城乡户籍且年满18周岁(在校学生除外)以上的居民以及在海淀区行政区域内各类社会组织工作的具有北京市户籍的人员。
参保人按不同年龄段实行差别化缴费,一次性缴纳全年度保费。
政府按不同年龄段缴费额度的20%予以补贴。
农业户籍由乡镇财政给予一定支持。
55岁以上享受低保的家庭、生活困难补贴的个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由政府全额负担保费。
个人连续缴费不低于15年,财政补贴不超过15年。
“以日常基本生活中吃饭、穿衣、睡觉、如厕四项基本生活能力为标准,海淀区建立起全新的失能标准。
”齐维珊表示,参保人达到规定的失能标准,申请享受保险待遇时,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将以“实物”的形式,按轻度失能每月900元、中度失能每月1400元、重度失能每月1900元为参保人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
参保人未享受失能护理互助保险待遇即身故时,个人账户可由参保人的受益人继承或享受其他待遇。
低保、特困、失独等老人优先享受 据介绍,海淀区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为参保人员提供居家、社区、机构以及其他共4大类20项失能护理服务。
本着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在试点期间,为保证制度有效运行、积累经验和数据,参保的城镇低保、特困、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以及百岁老人、特殊贡献老人、失能等级达到中度和重度的参保人,可优先享受护理保险服务和待遇,其余人员将在试点过程中逐步纳入。
据了解,居家照护服务包括居家服务、居家护理、居家康复、辅具购买及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老人餐饮服务、紧急救援系统6项。
社区照护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
机构照护服务则是指独居孤寡失能老人经申请后,在定点照护服务机构中接受长期照护服务,超出护理保险支付额度的部分由个人按机构规定承担。
其他照护服务包括家庭互助服务、临终关爱服务和精神安慰。
(来源:搜狐)中国养老网 山东: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将被转制 记者从山东省民政厅了解到,山东提出,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资入股、收购、委托管理、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到2020年,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社会组织或实现公建民营,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40%。 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1310.97万,占总人口的13.18%,较2015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增幅相当于全国的3倍多,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十分紧迫。 为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加服务资源有效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山东日前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91号文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孟强说,山东将加强养老设施规划,新建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研究制定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的办法;老旧小区要按照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通过置换、租赁、购置等方式,配建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6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养老服务设施。此外,山东还提出,引导社会力量运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对符合条件的 给予运营补贴,实现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稳
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平均薪酬待遇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本地服务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来源:新华社)中国养老网 山东:鼓励PPP模式建养老机构,行业薪酬挂钩职业技能等级 记者从今天的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山东将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为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意见》指出,山东将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探索建立民政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或发行债券。
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建立山东养老服务人才库,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登记管理;探索推行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贡献与将来接受养老服务情况挂钩;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平均薪酬待遇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本地服务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养老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实施一批地方标准,鼓励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创新性地制定团体标准。
加快养老服务品牌建设,支持养老服务领域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和引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加大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力度,组织开展山东省服务名牌认定工作,推进“孝润齐鲁·安养山东”服务品牌创建,制定养老服务领域品牌标准评价体系,到2020年,扶持和认定一批养老服务名牌,增强养老服务发展活力。
(来源:齐鲁网)中国养老网 山东:莱市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结束 近日,从蓬莱市人社局获悉,2017年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已经结束,惠及全市3.8万余名退休人员,各级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和对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
本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范围是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这是我市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十三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这次调整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原渠道解决。
目前,蓬莱市退休人员调整和增发的养老金,已经足额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来源:蓬莱市老龄办)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7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山东:滕州市多举措着力转变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一是大胆简政放权。
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合作、租赁、委托管理等方式,逐步将政府举办的养老服务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多层次供需对接。
二是明确购买项目。
购买养老服务内容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托底性,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居家老年人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三无”、低收入、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机构供养、护理服务。
三是完善配套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购买流程和服务标准,坚持费随事转,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
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建立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来源:滕州市老龄办)中国养老网 安徽“养老公共服务清单”:预计到2020年底,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超过 600万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全省老年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制定实施本省老年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
完善高龄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降低年龄,提高补贴标准。
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照料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确定,集中供养对象标准可适当提高。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乡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3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力争达到80%。
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当地高龄、空巢、留守、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护服务。
健康支持体系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规划提出,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打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通道,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增加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床位,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不低于30%。
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必须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
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行动。
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18.4%左右;高龄老人将接近270万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超过600万人。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8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网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滁州市出台2017年全市老龄工作评估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老龄工作部署,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滁州市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老龄政策、文件、通知及相关要求,出台2017年全市老龄工作评估方案。
评估指标包括认真做好《老年法》及安徽省《实施办法》的宣传、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按时向市老龄办上报至少一篇以上有价值的老龄专题政策调研报告、按时完成《安徽省老龄基本信息库》检查验收工作、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达标10个、积极完成“银龄安康行动”任务、完成《中国老年.下半月》杂志征订任务和老龄信息上报、认真开展“敬老月”活动、高龄津贴按时发放、完成全省第四届老年人书画艺术展上报任务、完成新版老年证制作设备终端布点任务、积极配合做好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启动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做好老年人防诈骗宣传工作、较好完成市老龄办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天长市较好完成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监测调查工作)等15项重点工作。
评估方案规定,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估方式为结合年度评估,通过查看书面总结报告,并根据实地督查调研和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统筹评估。
10-11月份开展综合督查调研,在省评估前完成市级评估工作。
(来源:滁州市民政局)中国养老网 浙江省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 近期,浙江省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全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工作。
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对象为:省内登记注册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公办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中心;依法登记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街道、乡镇及以上的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单独注册的民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
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运营需要,通过全省统一公开招标,竞争择优确定3家保险公司为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承保主体,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服务。
养老机构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保费具体标准,根据招标确定。
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分别补助保费的三分之
一,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减半补助,其余部分保费由养老服务机构自负。
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的实施,将充分发挥保险托底作用,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风险,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来源:财政部)中国养老网 新疆:喀什地区民政局、老龄办举行党纪党规知识测试 为扎实开展第十九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章、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9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党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党章党规,严守纪律“底线”,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7月28日,根据地区纪委的统一部署,地区民政局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地区纪委统一组织的党纪党规知识测试,民政局、老龄办领导及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测试。
本次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
考前局党组进行考前动员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考试过程中,所有党员干部都能认真审题、轻松答题,秩序良好。
参加测试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考试,党员、党员干部一定会牢记廉洁自律要求,熟悉纪律处分规定,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学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达到了“以考促学、学用结合”的预期目标和良好效果。
(来源:喀什地区老龄办)中国养老网 四川:我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 记者近日从省老龄办获悉,由省民政厅、省老龄办代为起草的《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完善支持居家养老的配套政策,探索制定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的支持政策,在假期和用工制度方面进行适当倾斜;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
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省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711个,新增公办、民办养老床位9.57万张、10.08万张,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05个,老年护理床位10.17万张,198家养老机构设置了医疗机构。
目前,我省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十三五”期间老年人口将以年均50万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86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2.66%,老龄化程度居全国前列,老龄化问题艰巨而复杂。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现全省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的目标。
分年龄段对养老服务分类供给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加快完善支持居家养老的配套政策,探索制定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的支持政策,在假期和用工制度方面进行适当倾斜;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适应老年人生活特点和安全需要的家庭住宅装修、家具设施、辅助设备等建设、配备、改造工作,对其中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
强化养老服务分类供给。
针对60—69周岁低龄老年人加强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金融、老年文化、老年休闲娱乐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服务供给;针对70—79周岁中龄老年人加大老年用品、老年医疗保健、老年康复用具和老龄特色用品等方面的供给;针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重点提供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
8大涉老工程涵盖养老方方面面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0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记者梳理《规划》发现,“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8大涉老工程,涵盖居家养老、医养融合、特殊老人关爱、老年教育等多个方面。
其中,特殊家庭老年人关爱工程将开展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摸底调查,分类纳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慈善项目的扶助,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等保障。
医养融合示范工程提出,支持50-100个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疗、康复、护理等专业设施设备,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示范行动提出,到2020年,城市60%以上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的基本条件,农村40%以上的社区具备老年宜居社区的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养老网 福建养老扶持政策密集落地:让老年人幸福来得更实在 在全省养老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补齐养老事业短板进行热烈讨论——“要因地制宜发展养老服务,分类指导、分类施策”“让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要做‘盆栽’和‘面子’工程,而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在4日召开的福建全省养老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补齐我省养老事业短板、加快养老事业发展进行热烈讨论。
专业化组织,让社区居民享受“零距离”养老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仅靠政府提供养老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通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地,不断增加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
今年5月,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受到附近老人欢迎。
“连午休的床铺都有,真的太方便、太贴心了!我们早上过来,晚上回家,可以待一整天,休闲、吃住、医疗保健等各种养老服务都有,老人聚在一起热闹又开心。
”每天一早,95岁高龄的社区居民卢希炯和84岁的老伴,都会准时到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报到”。
老卢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国外,一年才回来一次。
在照料中心,不仅环境干净舒适,有丰富的午餐和专业的护理人员,还有十几个老伙伴,老卢不禁赞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据了解,该中心共占三层楼,包括诊疗咨询中心、餐饮、文化娱乐、休息洗浴、养护等区域,拥有照料床位20余张。
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引进福龄金太阳健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服务内容涵盖老人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助餐、助行、助医、助急等。
“小区老人如果在家遇到突发状况,打个电话我们15分钟内就上门服务。
”金太阳负责人表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专业化组织服务使关怀直达老人身边,让在外打拼的子女没有后顾之忧。
鼓楼区副区长林诚表示,鼓楼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0.8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18%。
为应对老龄化趋势,鼓楼区近年来累计投入3.6亿元用于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原则,积极打造“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在现有4个养老机构、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区10个街镇至少各规划建成1个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目前已开放运营4个照料中心,力争9月底前再建成投用6个,实现“一街镇一中心”。
在泉州,专业化服务组织也遍地开花。
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居家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全面落地,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市城区,基本形成“市级设立信息化平台、县(市、区)设立实体援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1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助服务站、街道设立服务中心、社区设立服务站”四级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体系。
同时,泉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市县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采取公办民营方式运营养老机构,目前已有7家通过公办民营方式运营。
探索新路子,让农村老人享受“接地气”养老服务 不仅城里老人可以享受“家门口的养老院”,越来越多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2013年起,泉州市率先在全省创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并连续五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45所。
在永安市农村,村民们兴起一种互助养老、抱团养老新模式。
政府提供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和场所,空巢老人搭伙入住共同生活,各尽所长互相帮助解决生活照料问题,社会志愿者帮助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
老人们在这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互帮互助,日子过得充实而开心,被村民们称赞为“农村幸福院”“颐老院”。
近年来,永安市投入250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颐老院95个,占建制村总数41.7%,受益老人近9000人。
为破解乡镇敬老院床位利用率低,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福鼎市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通过大力推进运营机制改革,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将有资源优势的乡镇敬老院全部或部分捆绑打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由民营企业或社会组织实行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通过市场化运营盘活乡镇敬老院,破解入住率低的困难。
”福鼎市副市长肖剑华说,在推进公建民营过程中,政府通过签订合同要求企业预留30%床位给特困人员,入住的特困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承租方护理,剩余床位可由承租方接纳社会对象提高运营效率。
目前,该市已建乡镇敬老院15个,入住老人437名,入住率达57%。
当前,福建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532万,占全省总人口13.7%,据预测,到2050年占比将达到30%。
为应对老龄化严峻形势,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我省一系列扶持政策密集落地,打出多套“组合拳”,力争到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全省老年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来源:福建日报)中国养老网 台湾人口老龄化愈趋严重,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近8万 台湾当局内部事务主管部门公布:2017年7月的户口统计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整体比例13.55%,0至14岁的幼年人口占比13.22%,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了近8万人。
自今年2月呈现“死亡交叉”后,两者差距越来越大。
台湾老龄化指数在2017年2月首度破百,达到100.18,老年人口首度超过幼年人口,共有15个县市老龄化指数破百,占比逾三分之
二。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台湾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幼年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
据台湾当局户政主管部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出生人数没有持续增加,但老年人口不断增加。
2017年1月老年人口还比幼年人口少11685人,但到了2月两者就呈现“死亡交叉”,老年人口已经比幼年人口多5698人。
到了7月,老年人口已比幼年人口多了77463人,二者差距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台湾7月平均每2.9分钟有一个婴儿诞生,平均每3.1分钟有一位老人过世,折合年粗出生率7.56%,死亡率则为7.24%。
目前台湾地区老龄化指数超出100的县市已从2011年的3个增加为15个。
其中,嘉义县老龄化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2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指数最高,为177.00,新竹市老龄化指数最低,为63.87。
由于工作年龄人口递减、退休年龄人口递增,台湾15至65岁青壮年扶养负担将逐年增加。
数据 显示,2016年台湾约每5.6个青壮年人口扶养一位老年人口;但到了2061年,将变为每1.3个青壮年人口扶养一位老年人口。
专家表示,未来,台湾社会的扶养负担会日益加重,甚至影响台湾竞争力和经济发展。
(来源:新华社) 中国养老网 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组委会在池州市召开全体会议 在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进行之际,6日下午,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组委会在安徽省池州市召开全体会议,总结经验,交流情况,号召各地继续全力做好第三届老健会各项工作,努力形成中国特色老体工作格局。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赵勇,中国老年人体协主席、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张发强等组委会领导和成员,以及全国各地的老年人体协代表等260余人参加会议。
赵勇在会上强调,要从五个方面做好老年体育工作:一是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二是丰富老年人身边体育健身活动,三是支持老年人参加身边体育赛事,四是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科学指导,五是弘扬老年人的健身文化。
他强调,要重视老年人文化建设,把弘扬体育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老年人身边的健身文化,让老年人“加入组织”,享受快乐,收获健康。
据介绍,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已分别在十三个地、县举办。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00人报名参加本届老健会,规模超过往届。
从5月4日气排球交流活动开赛,至今已陆续完成钓鱼、门球、柔力球等项目的交流。
赛会进程规范有序,交流氛围热烈和谐。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第三届全国老健会组委会秘书长盛志国在会上作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工作报告。
他表示,第三届老健会是推进和落实“政府主导、部门尽责、协会组织、社会支持、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大老体工作格局的好机会。
有大健康理念的激励,有大老体工作格局的支撑,要努力把第三届老健会办成促进老年体育健身发展的盛会,努力形成中国特色大老体工作格局。
全国老龄办巡视员曹健在会上表示,积极开展老年体育,对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老龄办作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的主办单位之
一,将一如既往,积极进取,努力办好第三届全国老健会,使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推动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张发强在讲话中表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结果,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意义。
体育有“赛的体育”和“玩的体育”,老年人体育是“玩的体育”,追求更快乐、更高寿、更强健。
(来源:新华社)中国养老网 张孟强: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是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迅速扩大、升级,一些好的养老机构确实存在“一床难求”的情况,但也有许多养老机构入住率比较低,存在床位闲置和资源浪费问题,那么,如何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结构失衡的难题?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3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在8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孟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就是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
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此作过深刻分析,指出:供需失衡就是人口结构和消费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供给体系未能跟上消费转型升级的变化,结果一方面过剩,一方面不足。
“体现在养老服务领域,一是总需求很大,总供给不足;二是现有的服务供给,中低端粗放型过剩,中高端专业化不足。
”张孟强说,要破解供需失衡矛盾,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张孟强指出,破解供需失衡矛盾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打破市场准入障碍,引导社会资本广泛深度参与。
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做优增量,引导新增供给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另一方面盘活存量,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存量资源转型升级和有效利用。
三是强化引导监管,通过需求倒逼、标准规范、品牌引领、人才支持、市场监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的对接与平衡。
(来源:中国山东网)中国养老网 三部门印发《通知》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 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设一批示范企业、乡镇和基地,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
“此次《通知》,实际上是在落实今年2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软件所所长潘文告诉记者,《通知》确定了3方面试点内容,分别是支持建设一批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成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支持建设一批示范街道(乡镇),包括应用多类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街道或乡镇;支持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包括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地级或县级行政区。
潘文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原因包括: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相关高规格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市场空间空前拓展;互联网的颠覆性变革使智慧养老成为热点。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并将以年均3%的速度增加。
为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16年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今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重点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动在养老和医疗机构中优先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鼓励财政补贴家庭和个人购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13万亿元。
潘文认为,智慧健康养老可理解为,以信息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老年群体提供一种新型养老解决方案。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4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养老服务业涉及领域广泛,但我国养老服务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潘文表示,养老服务业大体分为养老地产及其配套设施和其他配套产业两大类,其他配套产业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食品、养老用品、休闲服务、寿险及资产管理等领域。
由于文化背景和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当前国内的养老地产相关领域普遍盈利能力较差,未来居家和社区养老领域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会给市场化主体不断注入活力。
(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服务业迎来“高光”时刻 能保护脊椎、自带阅读灯和放大镜的沙发,高度在55厘米~66厘米范围内的茶几、圆角并带有扶手的桌子……8月4日~6日,这些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家具,出现在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
带来这些专属于老年人的家居产品的是一位出生于1994年的年轻人。
23岁的陈羽翀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在生活中因为家具的不合适而遇到许多不便,产生创业的灵感,成立了一家名为“品质生活”的科技公司,主营“适老”家具。
看到了“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并从中发掘商机的个人和机构,还有许多。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家中外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和各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职工国际旅行总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
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在此迎来“高光”时刻。
在8月4日举行的“健康中国·职工先行”职工健康管理分论坛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世平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数量达到2.3亿,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隐忧”。
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党委书记、中国职工疗养协会副会长王大军则看到了职工健康与职工养老间的内在联系。
他指出,近年来,由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给职工本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长中的风险。
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带来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不少国际企业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
在本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的12个展区中,有一个展区专门聚集了来自国外的参展商。
日本最大养老服务公司的“日医学馆”在本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设立了一个面积相当大的展区,主要展示“日医”在看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并推荐该公司的专业设施、产品与服务。
“日医”国际事业部中国事业广告科代理科长关隆显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中国在养老服务行业的硬件设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观念等软件领域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日医非常看好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除了在中国设立实体养老机构外,还将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上门看护、养老机构专业咨询等业务。
”欧洲知名的养老集团法国欧葆庭公司中国区运营总监顾特睿也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分享了他对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观察。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子女是非常乐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的,在中国也是如此,我们非常了解这一点。
但是对于失能或半失能的高龄老人而言,在家中无法得到好的医疗、护理,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因此,能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机构是很急需的。
”顾特睿表示,“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想将一些理念和标准引入到中国来。
”除了商业机构的作为,社会组织的职能也不可或缺。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表示:“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纽带,把政府同社会民众连接起来,把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养老服务工作者连接起来,把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养老事业连接起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5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来,把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连接起来。
”“80后”甘田霖是投身养老领域社会组织的身体力行者。
他所在的“80后养老事业联盟”是去年 由20多位从事养老行业的“80后”年轻人发起的一家社会机构。
这一组织致力于通过论坛、展览等活动,促进养老行业企业的业务对接,也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养老行业。
曾经做过7年临终关怀志愿者的甘田霖对于关爱老人非常有感触。
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80后代表一种情怀。
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
如果我们年轻人不做养老,那我们的父母谁来养?”“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可以带来更多的新理念,比如和传统的静养思维相比较,未来60后70后的养老将更追求活力、开心、便捷、有效。
”甘田霖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养老网 专家: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需发展养老金融 在今天举办的“2017中国老年经济与金融年会”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提到,与其他产能过剩的产业不一样,我国养老产业产能不足,需要大量金融资本注入,使养老产业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也实现产业化。
资金和人才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核心要素。
“这就涉及到金融与养老的结合。
”宋晓梧说,我国目前养老产业服务水平不高,很多老年人有钱买不到相应服务。
而国家管理的是全体老人的基本需求,对于更高层次的服务则需要社会资金支持。
在本次年会上,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金融服务分会会长费淳璐透露,我国老龄化趋势将更加严峻。
“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
”费淳璐说,这一切都向养老事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费淳璐介绍,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将推出“511计划”:5年内推进金融企业100亿资金进入1000家养老机构参与升级改造,帮助1万人接受专业养老培训,服务于养老产业,使其软硬件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任俊峰也强调了养老与金融结合的重要性。
“以后养老可以用机器人养老,应用智能出行,智能看病等,而这都离不开金融。
”任俊峰说,“但现在投资人有钱无处投,养老产业又找不到投资人。
解决这种矛盾,需要金融的发展。
” 全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也提到,目前养老产业投资错位,未来应该重视精准服务,增强信息化水平和人才培养。
“养老产业里还存在诚信危机,很多人害怕老年保健产品是假货。
建议养老机构和当地社会组织结合,进行落地宣传。
”李伟说。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明亮建议,促进养老产业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体系,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进行医养结合。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养老网 多地推独生子女护理假,贴心举措让父母老有所依 近日,重庆拟立法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已经有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出台了类似政策,独生子女“护理假”时间在10到20天不等,这让“百善孝为先”变得更加可行。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6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政策——多地推独生子女护理假河南最长可达20天 近年来,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进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如何照顾父母成为社会性难题,引起国家与地方层面重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地方层面也相继制定政策,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独生子女在父母住院期间,享受护理假权益。
这其中,河南的独生子女护理假时间最长,为每年累计不超过20天,广西和海南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福建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
此外,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也在酝酿中,但尚未正式出台。
湖北与重庆都提出,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的护理时间;四川则将照料假拟定为每年累计不低于3天。
此外,上述大部分地区均明确,享受这一政策时,独生子女父母需年满60周岁,且强调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呼声——民众盼护理假在全国推开 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推出让不少老人感到欣慰,他们中的很多人盼望政策能在全国推开,惠及自己。
今年66岁的周庆生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名企业退休职工,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去年春天,他刚刚经历了一次开腹手术,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之久。
“孩子工作压力很大,我们怕请假太多影响他工作,所以只让他守了三天就催他回去上班了。
”周庆生回忆说,住院期间,儿子只有在手术当天和术后的前两天在医院陪护,剩下的时间都是老伴和护工在照顾自己,出院后老伴还因为劳累感冒了。
“只靠老伴一个人在医院照顾还是挺吃力的,但我们更怕孩子老请假影响事业。
”周庆生说,如果未来全国都能推行独生子女护理假,孩子的压力会小不少。
身为独生女的80后白领刘芊芊对于独生子女护理假相关报道也有所耳闻,她告诉记者,希望将来能享受这样的政策。
刘芊芊如今在北京的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因为单位内部竞争压力大,她和同事们对于请假这件事向来都要“精打细算”。
“按照现在单位的制度,如果父母身体不好需要请假照顾,我们或者用年假抵充,或者直接请事假。
”她说,如果请了事假,那么当天的工资要被扣除,天数过多还会影响到整个季度或者年度的绩效奖金,成本很高。
“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父母养老压力挺大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另一方面父母一天天变老,需要我们的地方越来越多,结婚生子后就变成了‘421’家庭,要照顾四位老人挺难的。
”刘芊芊感慨说。
追问——如何让假期落到实处? 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出台被不少人点赞,但也有人担心它最终会因为缺乏监督变成“纸上假期”难落实。
“虽然有政策规定,但是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私企可能还是很难遵照执行,毕竟很多企业现在连基本的双休日都不能保证。
”刘芊芊道出了自己的顾虑。
她向记者分析说,即便是企业不批准职工的独生子女护理假,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继续在单位工作,职工也很难为自己据理力争。
“别人都不请,只有我请的话,就算单位批准了,部门的领导是不是会对我另眼相看?认为我不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7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能专注自己的工作?”在刘芊芊看来,只有全社会把独生子女护理假当作和婚假、产假一样理所应当休的假,政策才可能真正落实。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具体措施为政策落实护航。
例如,福建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独生子女护理期间享有工资福利,人社或有关部门将责令限期给付。
情形严重的单位将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都会受到约束,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四川还没有正式实施独生子女护理假,但是四川省总工会一名工作人员此前就曾对媒体表示,此类假期进入实施阶段后,将介入并保障其实施效果。
延伸——这些贴心举措让父母老有所依 根据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
如何让这一庞大群体老有所依、让子女有机会尽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政策建议不断。
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执行至今已36年,但随着国情变化,原来的规定不再适应现在的实际状况,建议对探亲假次数及假期进行修订,让“常回家看看”变得可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方层面,政府的政策制定也越来越细致。
去年公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近期公布的《“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制定完善带薪休假政策,为子女照顾父母提供条件。
前不久,为关爱“空巢”老人,浙江杭州一社区划设了“孝心车位”,专门为回家看望父母的子女提供半日的免费车位,这一创新举措赢得了不少群众点赞。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养老网 2017中国老年经济与金融年会在京召开,养老服务补短板引热议 8月5日,“2017中国老年经济与金融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会上,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金融服务分会(简称“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透露,计划5年内推进金融企业100亿资金进入1000家养老机构参与升级改造,使其软硬件都达到发达国家相应水平。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人,占总人口的34.1%,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康平教授看来,老龄化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也为中国经济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2015年,中国60岁及其以上的老龄人口规模是2.2亿人口,人均消费达到2万元。
按照7%消费增长速度,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的消费总量将达到105万亿。
” 在加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正在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在养老服务供给侧迎来升级扩容和产业化的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有大量资金积淀,养老是急需发展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8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的产业,金融和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是非常好的契机。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30%的企业亏损,50%的企业收支持平,只有20%略有盈利。
”中国老 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称,经过调查发现,虽然现在养老产业发展迅猛,但养老机构营运状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是运营机构还没找到盈利模式。
老年人有需求,政府也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为何养老机构依然难以盈利?李伟表示,第一是投资理念错位。
很多养老机构主要做养老地产项目,没有考虑到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如康养模式。
现在房地产市场下滑,项目卖不动,空置率大概在50%左右。
“投资者抓住硬件投资,软件投资,信息化投资没有。
”在李伟看来,养老产业犹如一架飞机,机舱建好了,但缺少两个翅膀,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人才,康养人才或者是养老服务人才。
“第二是诚信危机。
近两年来,受卖保健品的影响,一些非常好的老年用品辅具在市场上很难推广。
”李伟建议,老年用品企业要想做大要跟国家层面合作,做小跟地方社区、居委会合作,单打独斗比较艰难。
会上,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会长费淳璐介绍了其“511计划”,2017年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将选4个省、20家机构开展试点工作。
今年10月28日,第一批完成升级改造的机构将挂牌开业。
2018年,该计划将推广至我国10个省市、100家机构,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为提高我国养老从业人员金融意识,助力金融服务与养老产业融合,有效服务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分会同时提出万人培训计划拟在5年内组织资源,每年提供2000人次的培训。
该计划也将于今年10月启动,年内完成试点4期600人的培训。
到2022年完成全部1万人培训目标。
(来源:千龙网)中国养老网 新一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这组数据说明了很多问题 近日,浩腾媒体(OMD)发布一份名为《重找自我的新一代老年人》报告,探索了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人均收入、卫生条件和营养条件不断改善,中国老年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模式也发生着变化。
如今的老年人开始重塑自我,重新追求他们年轻时未能拥有的生活。
根据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NRS)、BAT数据以及行业报告,报告发现: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2020年将超过17%;目前60岁以上的一代老人,因为年轻时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当年未能顾及自我,而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他们的独生子女;现在子女们已经成家立业,仅有50%的老人仍和儿女一起生活,因此如今的老年人有机会开始重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在中国,88%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险。
2014年,城市老年家庭平均每月收入已达7350元,其中用于消费的支出占收入的45%,比2010年增加了50%。
品牌启示:银发市场已经到来。
如今的老年人已经不再如以前那样保守、节俭。
他们利用手中的积蓄尝试新鲜事物,通过消费丰富生活。
需要有更多的品牌重视这个市场,向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以高质量产品取胜,而非低价格。
"便宜〃已经不是老年人的首选,他们更看中质量。
用高质量产品取信老年消费者将有助于抢占市场;沟通时注重生活的便捷性,用情感加强联系。
品牌应当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向他们提供可以缓解生活困难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广告把这些信息传递出去。
"理解的"、"有帮助的"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打动老年消费者。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9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利用电视和社交媒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声誉。
老年人仍然是重度电视消费者,品牌可以通过电视广告迅速且广泛地将产品信息传递出去。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提高,品牌可与老年消费者进行更多互动,营造口碑。
(来源:搜狐)中国养老网 积极开展老年体育,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消息,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全体会议8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嘉润凯莱大酒店召开,全国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曹健出席并发表讲话,他表示,积极开展老年体育,对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与全运会一起在天津开幕,是老年体育事业的重要历史时刻,值得永远铭记。
曹健说,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已经于7月2日在天津正式开幕,今天,我们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前夕召开大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及全体大会,非常及时,很有意义。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到2016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点
七。
而且老年人口还得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53年,老年人将达到近5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
一。
老龄事业使馆发展国家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此事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十三五’期间要抓好部署落实。
”2017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增强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因此,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
健康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老年群体对于生命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需求越发强烈。
因此,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对于落实全民健康计划,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命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不断延长平均健康生存余年,均具有重要意义。
曹健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老年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办好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今年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专门布置研究落实全民健身工作,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作为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并作为2017年度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之
一。
办好群众体育项目,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2日,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与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决赛阶段比赛共同在天津市正式开幕,这是老年体育事业的重要历史时刻,值得永远铭记。
“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已经成功开展了两届,前两届大会的成功举办,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全国老龄办作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的主办单位之
一,将一如既往,积极履行职责,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各承办单位一道,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努力办好第三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我们坚信本届盛会的成功举办,将使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更加有力的推动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
”曹健说。
(来源:华奥星空)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0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养老研究 建设专业化、福利性的社区老人院 从全球范围讲,世界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自1999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已超过1.77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建设长期照护体系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人个体技能因年龄增长而衰退,老年人健康问题
逐渐成为老年人和社会面临的主要威胁,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持续增加,导致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规模在不断增大,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长期照护一般是指为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必须依赖他人的失能老年人群提供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的综合性服务。
它有两个突出特点:第
一,它不是临时性的,不像病人住进医院、康复后可以出院的服务。
它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因此称为长期照护。

二,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服务,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服务,而是这两者的整合性服务。
失能是长期照护需求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失能老人对照料护理的需求又是最多、最迫切的。
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有多个子女,若待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进入到了晚年,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将更为严峻。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养老现实,大力建设我国的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势在必行并且任务紧迫。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是重要支撑 1980年代以来,社会化养老的需求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这一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长期照护体系。
这涉及资金筹集、服务提供、政府监管、人力资源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而举办专业化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对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重要形式。
养老机构有专门的场地、服务设施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内容可包括对老年人的长期入住照护、短期康复照护、日托服务、派送工作人员进社区或家庭服务等,其提供的养老服务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不仅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也起着咨询、引导、教育、支持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过长期探索,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举办养老机构,通常采取政府出资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运营经费和优惠政策,由有资质的民间经营者来运营的模式,并强调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家庭养老资源、收入较低的老人长期照护,具有较强的福利性。
举办专业化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是政府提供养老公共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和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
避免步入“豪华”型老人院误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立足现实国情,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政府已经
确立了大力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逐步建立长期照护体系的努力方向。
在2011年出台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工作目标。
这既是中央的明智决策,也显示了政府加大投入建设社会化养老事业和长期照护体系的决心。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1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然而,在为之感到欢欣和振奋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总体而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和结构上,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养老机构的数量严重缺乏、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等。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政绩工程”或片面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福利性等错误思想的引导下,盲目强调高标准、大规模,兴建了一些“豪华”型的公办养老机构,结果导致收费标准偏高,成为老干部和“富老人”才能享受的特殊服务,而大量急需照护的失能老人却因付不起昂贵的费用而被挡在门外,造成供给和需求的严重脱节,本应用来“雪中送炭”、解决民生的老人院却成了“锦上添花”、权贵专享的特供品。
目前,我国涉及数千亿资金的新一轮老人院建设一定要避免再步入这个误区。
加大对养护型老人院扶持力度 必须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强调和保障老人院的专业化和社会福利性,如明确规定:凡为
健康人修建的老年公寓,无论公办民办,一律不予以公有土地划拨,而必须依据市场规则,进行有偿购买或有偿转让;政府应重点以“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护型的福利性老人院的建设和支持力度,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对入住福利性老人院的老人要完善分类定级和服务、收费标准;加强对老人院管理和老年护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等。
另外,从中国国情出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处理好机构、社区、家庭三者间的平衡关系。
机构建设与人才培训要排在优先位置,还要让这两方面的努力同时有益于社区和家庭。
政策重点应该放在社区老人院的设置与经营上。
这类老人院的规模不太大,床位一般不会超过200张,在长期照护制度体系里,配备好人力的这类机构可以将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可以为社区各层次功能弱势与收入弱势的老人——无论他们在家庭、社区还是机构,提供所需要的照护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老人院在为失能老人服务的同时,真正起到对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支撑”作用,使我国的老人院建设真正成为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养老网 当代农民养老难的深层思考 当代农民养老内涵 正如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养老是人类亘古的话题。
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养老有着不同内涵。
我国权威词典《辞海》对“养老”做出了三种解释:一是指奉养老人;二是指古礼,即对仅有某些资格的老人给以酒食,称为“养老”;三是指使年老者得在家休养。
我国农民的“养老”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老的对象。
这当然是老年农民,比照我国城镇居民养老退休的年龄,体力劳动者男55周岁,女50周岁;脑力劳动者相应推迟5年的惯例和兼顾农业生产劳动的属强体力劳动的特殊性,农民“退休”养老的年龄理应不迟于男55周岁、女50周岁。
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养老的年龄,无论家境如何,有无子女,都可以享受养老,获得政府或社会提供的基本养老补贴。
二是养老主体,即谁来奉养年老的农民。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家庭养老,家庭中的子女或亲属是当然的养老责任人、义务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社会的现代化因素越来越多,支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条件已渐渐地弱化消失,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养老应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而成为养老的主体。
三是农民养老的内容。
现代意义上的农民养老,以满足老年农民的需要为目标,既要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也要对其生活起居予以细心照料,还要使其精神生活过得愉悦,心理上得到慰藉。
四是养老的标准。
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养老标准有“能养”与“善养”之说,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未富先老)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和社会对农民的养老应在做到“能养”的基础上,尽量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2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善养”的目标努力。
① 当代农民养老难的深层原因 我国农民养老陷入尴尬的困境,似乎是因为国家“未富先老”与老龄农民数量过于庞大所致,其实有着诸多的深层原因。
陈旧的等级观念,是导致当今农民养老难的最重要的主观原因。
封建等级观念将农民列入“另类国民”,认为农民太多,老龄农民数量过于庞大,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承担农民养老的负担。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导致对农民养老的欠债越来越多,这是农民养老难题形成的最为深刻的主观原因。
歧视性倾斜政策是当代农民养老难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国家实行重工轻农的倾斜政策,农业不仅得不到应有扶助与支持,反倒受到不公平的“掠夺”,从而出现严重的“三农”问题,这不仅是农民养老难的历史原因,也是直接的政策性原因。
长期实行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家庭养老的主体不堪负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
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使农村人口提前老龄化,给农民养老增加了空前的压力。
农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一个家庭的子女数量越来越少,一个家庭中人口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形变成倒金字塔形;以前多个子女共同赡养父母,如今,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赡养至少4位老人,多的达12位甚至更多。
②特别是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寿命越来越长,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而这些老寿星的子女也到了六七十岁,已进入被养老的年龄,他们拿什么来奉养自己的父母?
道德嬗变,孝道不存,当今许多农村年轻人不愿养老。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失误,如今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年轻人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水准很低,对父母只知索取从不思回报,根本没有孝顺之心③。
道德堕落,孝道背弃,使家庭养老优势无存,使家庭养老进一步陷入困境。
社会慈善养老严重滞后,使弱势家庭群体养老难有保障。
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都提倡“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克己奉公”的财富观、价值观;但近几十年,由于国人穷苦了,穷怕了,几乎所有的人(主要指大陆人,特别是先富起来的富翁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只知道如何从社会谋取、积聚财富,即使财富多得不得了,也不心甘情愿地拿出部分来回报社会、兴办慈善事业,救济弱势群体(如农村老人)。
民间力量没有热情无偿地兴办农村养老事业。
法律法规难以覆盖农民养老的方方面面。
对于养老,我国的《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保护条例》有一些规定。
由于农村年轻人受教育少,学法懂法更少,大多数人不知道有这两部法律中的养老内容,④许多年轻人认为不养父母老人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别人无关,村乡干部批评教育,往往不接受,反而讲干部多管闲事;而农村大多数老人更是法盲,很少有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将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
乡里邻居遇上他人子女虐待、遗弃老人的事情时,多半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同时,法院对此类案件往往实行不告诉不受理原则。
如此一来,法律似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家庭养老的负面难以消除。
对策与建议 要妥善地解决农民养老难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农民养老之路。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当前,制约我国农民养老问题解决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国家太穷或老龄农民太多不能解决好,而是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不愿去好好地解决。
全国上下特别是具有决策权的领导者,应彻底改变观念,真正树立起民主、平等、博爱的现代观念与意识,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尽快推行养老的城乡统筹,使农民获得最基本的养老保证⑤。
在此基础上,教育引导广大国民更新传统的财富观念,树立现代财富观念——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使广大国民热衷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使特殊困难农民的养老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积极推进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缩小工农、城乡差别,为实行养老统筹与社会化奠定基础。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城市化,尽快地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化,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尽可能地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别,大大地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倾斜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3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政策。
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制度创新,为农民养老提供制度保障。
农民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牵 涉到方方面面,如经济收入、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服务、法律法规、乡风民俗等等。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改革土地承包流转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想方设法加大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为农民养老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特别是老龄农民)病有所医,提高其健康水平及养老质量;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娱乐事业,丰富老龄农民休闲、娱乐生活的内容,使其老有所乐;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与体系,推进农村养老社会化、专业化;加强农村养老立法,使农民养老有法可依,加大养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养老法律意识,有效调节农民养老关系,使农民养老达到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自我养老的能力。
农民成为弱势群体,造成养老难,除了一些经济、政治、文化等主客观原因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自身素质低,难以做到自我养老。
要长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靠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的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就是发展农村教育。
国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逐步延长免费义务教育年限,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专业技术教育。
努力建立起政府、家庭、个人、社会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即政府承担养老的基础责任,如尽快在全国范围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适当地提高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形式,充分正视和发挥我国传统文化重家庭、重人伦、重亲情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利用家庭养老功能与优势,使老龄农民在享受家庭温暖的条件下安度晚年;以个人自主养老为主要方向,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养老意识,培养自主养老能力,农民们青壮年时努力工作,有意识地为自己养老积蓄财富,并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以确保晚年时能获得高质量的养老;以社会慈善养老为补充,提倡、鼓励、引导社会成功人士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完整社会养老救助体系,及时有效地给那些特殊困难的老龄农民以帮助,使每一个老龄农民都能安度晚年。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中国养老网 何文炯: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发展,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老年福利事业的重点。

一、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从老年人的需求看,老年保障体系应当包括收入保障、医疗保健、照料服务和精神慰籍四个方
面。
在传统社会中,生活来源、照料服务、精神慰籍,甚至一部分保健,都依靠家庭保障来实现,只有医疗需要家庭以外的社会力量。
现代社会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解决年老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后的经济收入来源,以保障其基本生活资料的购买能力;社会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其疾病医治的经济需要。
照料服务则需要单独的制度安排。
最近几年,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受到较多重视,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制度普遍建立,而且覆盖面逐步扩大。
但是,照料服务相对薄弱,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大大加强。
无论是从适应日益增长的照料服务需求,还是从完善老年保障体系的角度看,都应当把社会养老服务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二、当前老年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社会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服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4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务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
但总体上看,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且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平性不足,效率也不高。

1.供给总量不足尽管近年来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了发展,但是有效供给依然不足,难以满足老年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养老机构床位数与老年人数之比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也表现出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的问题。
公办服务机构服务半径较小,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无法辐射城市街道、社区,难以满足社区老人寄养、日托所需。
而民办养老机构受城市地价高、社区用房稀缺等因素制约了发展空间。
对于需要护理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提供专业的照料、康复、护理服务,老年居民无法就近方便享受到专业服务。
主要原因是:
(1)政府部门和官员认识不到位,政府投入不足。
对于养老服务,社会与家庭各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从理论到实践并不清晰,更缺乏共识。

(2)机制不到位,社会资源调动不够,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2、资源配置不合理总体上看,社会养老服务在各地都有发展,但资源配置不合理,既不公平,也缺乏效率。
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养老服务数量与质量差异很大,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护理型养老服务与非护理型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农村远远落后于城镇,养老服务面不够宽,养老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都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在城镇,部分社区为老服务功能还不健全,现有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如一些社区的高龄、空巢、多病和白天无人照顾的老人存在就餐困难。
另外,服务项目分配不够合理,目前已有的社区为老服务主要偏重于家政服务,在生活照料、保健服务等方面相对缺乏。
在机构养老方面,资源配置不合理。
有些地方养老院一床难求,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
公办机构床位闲置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高档次的床位价格相对较高,入住条件严格,普通收入水平的老人很难进入;二是部分床位价格较低的养老服务机构又因为居住和配套条件较差,除了社会供养老人及少数困难老人入住外,一般老人又不愿入住。
同时,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床位偏少是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不足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20%,而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这一类,因此,必然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护理,或者说,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很弱,因此,出现闲置也是必然的。

三、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建设要点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与现行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密切关系。
尽管政府出台了养老服务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导致政策之间衔接不到位,部分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为此,需要改进社会养老服务体制,创新服务供给机制。
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政府定位当前社会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在该领域中的角色定位不准有关,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时“缺位”、有时“越位”。
要从国民基本权利和政府基本职责出发,确定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般地说,政府对于老年人的服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二是对于补充性的养老服务要建立规制,加强监管。
对于政府直接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又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服务对象和服务标准的合理确定,二是服务的供给模式,三是各级政府之间怎么分工?哪些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哪些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

2、投入与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在社会养老服务领域,政府应当舍得投入,同时需要把投入的资源用好,要用有限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最佳的服务。
这一点,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教训。
这几年,投入是增加了,但是效用并不理想,有时甚至是花钱越多,带来的矛盾越多。
所以,需要创新投入机制和养老服务的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5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供给机制。
现阶段,财政投入,主要是补供方,从这么多年的实践看,既不公平,效率也很低。
所以,应当 逐步过渡到补需方。
在过渡时期,可以采取补供方与补需方并存的方式,将来应该主要采取补需方的方式。
从供给机制看,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管理合同外包、特许经营、优惠政策等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充分参与的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机制。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主要从事养老服务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完善治理结构,同时要积极鼓励民办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3、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思路,必然要发展养老服务业。
这几年,政府出台政策不少,但效果不明显。
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撬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杠杆的支点。
在居家养老方面,社区养老服务一要依靠发展现代服务业,二要通过政府支持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来实现。
前者使得老年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各种老年服务,后者是对于前者的补充。
这里需要对于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
在机构养老方面,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土地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并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特别是鼓励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4、服务对象评估对于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那部分,需要明确:哪些是全体老年人享受的服务?哪些是部分人享受的服务?这就需要明确什么样的人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我们建议,需要制定有关标准。
这种标准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般可以通过ADL这类标准来衡量,二是老年人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
现阶段,政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

5、服务质量评价社会化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服务不同,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
因此,需要研究和制定社会养老服务的规范与行业标准,并加强质量评价和监管,以提高服务质量,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评价机制,是对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考核机制。
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多维度评价方法的运用。
要根据评估结果对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进行分级定位,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人民网)中国养老网 养老类型 养老又治病,全家都舒心 8月1日,漳平优抚医院被正式纳入“漳平市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这是优抚医院继获得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后获得的又一“牌照”。
对于漳平的老人来说,已经入院的可以医保报销费用减轻负担;而想要入住养老的,也免去了他们无法报销的后顾之忧。
去年7月,福建德亨仁厚医院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优抚医院与养老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
目前,这家养老机构已吸引了近200位老人入住,到这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选择。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6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贴心护理员,成了老人干女儿 这家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由两部分组成:漳平优抚医院和漳平市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两栋大楼相邻,有电梯和走廊连通,养老和治病既独立又紧密相连。
84岁的赵春兰,入住养老中心已经三个月了,说起在养老中心的这段日子,老人一脸笑容:“这里环境很好,服务也很周到。
”赵春兰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脑梗等疾病,需经常奔波于家与医院之间,“有时候需要理疗,要到漳平市医院去,家离医院也比较远,走一趟都麻烦”。
除了就医麻烦,无力与孤独感也常常困扰着赵春兰:“孙子在外地读书,儿子儿媳工作繁忙。
”老人说,自己身体弱,儿子每次出差都得挂念着,一家人都很疲累,而她长期独自在家,也常感到孤独。
今年4月,得知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既可以看病,又可以养老以后,家人把她送到了这里。
“这里环境好,生活起居有人照顾,还能就近做理疗,非常方便。
”赵春兰说,“床上有铃,一按,医生马上就到了,哪里不痛快了,马上就给你看。
”舒适的环境,愉悦的心情,让赵春兰的身心状态都得到了改善,原来在家时心脏问题常犯,可近三个月一次也没犯过。
在中心,赵春兰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这里老人多,比家里热闹多了”。
最让老人感动的是,入住这里三个月,她还多了位干女儿。
“她是我的护理员熊启兰,她照顾得很贴心,前两天她去上海看女儿去了,到了上海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说想我了。
”阿婆笑着说。
现在,赵春兰的家人每天都会来看她,一家人对现状感到十分满意。
“住在这里,生活起居有专人照顾,环境也不错,我决定长期在这里疗养。
”阿婆说。
养老全员化,老人大病不出楼 “医养结合”是老人没有生病时,实行“养老模式”,由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一旦生病或突发疾病或旧病复发,立刻进入“医疗模式”,由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老人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在康复期间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完全康复后再转入“养老模式”。
走进优抚医院,这座规模不大的一级综合性非盈利性医院“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急诊科、内科、外科、老年病科等20多个科室基本满足了日常需求。
针对老年人常见病而提供的颈腰椎病科中医疗法更是医院的一大特色。
相比医院的等级,这里的医疗力量却有点“不相称”。
据福建德亨仁厚医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益荣介绍,医院共有12位医生,9位是从北京三甲医院退休的专家,其中有2位主任医师、4位副主任医师,“有些科目医生配置比漳平市医院还强。
”在苏益荣看来,中心的最大特色是全员养老,“医生、护士、护理人员每两小时巡视一次,为有需要的老人服务。
”在就餐时间,从总经理到护理员在内的所有非值班员工都要专门对接一位无法完全自理的老人,帮老人喂食,之后员工们再就餐。
此外,医院专家也多有针对性,多为擅长中医、心脏病、颈腰椎理疗等方面的医生,可满足老人们日常治疗需要。
饮食上,中心重视食药同补,通过营养搭配,改善老人们的饮食习惯,提高老人的身体素质。
中心以智慧养老为手段,根据老年人的自理情况、健康状况以及日常需求等,提供医疗服务、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中心内实现了网络全覆盖、监控无死角,垂直电梯直达各楼层,极大地方便了生病老人的及时救治,做到小病不出屋,大病不出楼。
治病加养老,健康养老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攀升,“银发浪潮”扑面而来,老年人的服务和照护需求越来越大。
据漳平市民政局统计,目前漳平市60岁以上老人有4.3万多人,占漳平总人口的15%左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日俱增。
“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在龙岩开始实施以来,德亨仁厚并非龙岩首家开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的单位。
长汀县新桥镇卫生院从2013年便开始实施医养结合模式,如今卫生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养老模式日趋成熟,医养结合成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目前该院已经有近160位老人入住,其中10多位老人来自宁化、清流等地。
在龙岩市“十三五”规划中,龙岩将健康养老产业确定为“365”产业中五个新兴产业之
一,进行大力培育。
与新桥卫生院相比,德亨仁厚养老中心是企业机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近200位老人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7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入住,一方面体现出中心服务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优质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
中心运行一年,先后获得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定点机构资格,解决了老人们医保报销的顾虑。
苏益荣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为完善中心周边环境提供便利,扶持中心养老事业发展。
下一步,漳平市将以“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方式,扶持当地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等多元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医养结合”惠及更多百姓。
(来源:福建日报)中国养老网 养老产业 认知症照料难日式“介护”能否开启养老产业新变革 在日前召开的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已经连续参展5年的日医,以“认知症护理和机构运营管理要点”为主题,分别从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相关方面详细地展示其介护服务的特点与优势。
众所周知,日本是高度老龄化的社会,不仅老年人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被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为了消除社会对这种疾病的偏见,日本很早就把老年痴呆症改称为“认知症”,并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日前召开的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已经连续参展5年的日医,以“认知症护理和机构运营管理要点”为主题,分别从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相关方面详细地展示其介护服务的特点与优势。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在2015年,65岁以上的日本老年人中每7位就有一位患有认知症,而到了2025年,则预计每5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认知症。
因此,作为最常见的老年病之
一,认知症不仅在日本被广泛注意,在我国也备受关注。
虽然我们对此疾病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如何区别认知症和自然衰老、如何正确的对待、护理认知症老人却鲜为人知,这也就使很多患上认知症的老人得不到正确的护理,长此以往势必会加重病情。
而且对于这种谁都有可能患上的脑部疾病,目前并没有可以对其根治的办法。
但是所幸的是,通过专业的护理还是可以有效地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并延缓疾病恶化的脚步。
因此,专业护理无论是对于认知症患者还是对于患者家属都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介护”这个在我国还较为陌生的服务也就被日医从日本带到了中国。
日式的“介护”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事无巨细、代做代为的家政看护工作,介护人员的着眼点更多的是放在老人现存的能力上,尽可能地让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帮助老年人过上高品质、有尊严的生活。
将建认知症养老机构 预计于2018年,日医将在北京开设一家以认知症老人为对象的专门养老机构。
在日医的认知养老机构,将采用单元式的护理方式向认知症患者提供援助。
通过10位老人为一个单元的少人数方式营造舒适的居家氛围,既有单人房间保护隐私也有共享空间促进交流,并且安排固定的服务人员进行护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8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理,从而与老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对于相关的建筑设施也都是以认知症老人为主体进行的设计,除了在建筑上摒弃了大型结构采用 家庭式的单元结构外,这种专业感还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是很微小的细节上。
例如在照明上会采用更暗一些的灯光,这样会有利于缓解认知症患者的焦躁感;台阶的宽度与高度是经过数据测算的,边缘的颜色上也会选择对比度大一些的,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通往外界的电梯口设有电子锁,可以避免认知症患者走失;在每个独立房间的门口放置一个透明的记忆盒子,里面根据认知症患者的喜好摆放他自己的东西,防止走错房间等等。
全方位的适老化设计更是与整个机构融为一体,最终的效果是希望在软件和硬件的双重作用下使认知症患者实现“具有本人个性的、安心安全地生活”。
优秀人才是一切的基础 日医所提出的“三优”理念是指用优秀人才和优良产品提供优质服务,而这里面,优秀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开展一切综合生活支援事业包括认知症患者专门介护的基础。
2012年就已进入中国的日医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设有四个独资公司,前期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上没少下功夫,但就现场询问工作人员得知,仅以认知症的一对一介护服务项目为例,专业的介护人才依然不够。
就介护这一专业领域来说,不仅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讲师进行授课还要让学员上手实操并且学习日式的接待礼仪。
经过培训取得专业资质后才能上岗。
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使得介护服务人员能学有所用,实现“专业对口”,这在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会提供工作岗位,推动就业。
日医在日本运营超过270所认知养老机构,相信在机构设施运营、服务项目计划、人才培养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实际经验和技术,但其能否在中国实现真正落地还有待考察。
(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养老网 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应对老龄化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高潮期,迅猛的老龄化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1世纪中叶。
未来二三十年即将步入老年的“新一代”老年人将呈现出许多重要的新特点。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保守落后、体弱多病、经济窘迫的老年人旧形象,未来的老年人无论在自身的知识素养、经济状况等方面,还是在居住模式、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将发生明显变化。
今后的老龄政策设计需要紧密结合中国未来老年人的新特点进行调整,才能引导中国的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新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而表现出更高的知识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无疑让老年人口获取新兴事物、掌握现代技术成为可能,这将会大大提升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还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各个人口队列中的网民规模还将迅猛增加。
可以预见,到2020年时,中国老年人口的互联网使用比例将在2010年基础上至少翻一番(根据有关推算,2014年末已经达到大约7.3%),到2030年时,至少将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成为网民。
这样一来,老年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紧密程度不断加强,老年人也可有效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代际互动的模式、社会参与的方式等都会焕然一新,这对老年支持和服务体系的影响不可估量。
除了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之外,新一代的老年人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增长了见识、拓宽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
29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了视野。
这使得他们无论是主动地模仿、还是被动地接受,新兴事物与老年人的“隔阂”都得以逐渐消除,老年人跨越现代技术的“鸿沟”也将不再成为难事。
在改革开放后迎来的大流动、大迁徙的时代,人们的眼界早已不再仅仅囿于所居住的社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接触新兴事物的机会、体验现代技术的可能都将增加,见多方能识广,流动迁徙实际上是天然的“社会教育”和自我学习过程。
未来,人口流动迁徙的大潮还将进一步地席卷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绝不可能置身于新兴事物和现代技术之外,而是更加深刻地与之相融合。
依托新兴事物和现代技术,相继老去的一代可以把自身与社会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全面提高社会适应水平,从而不再表现出传统老年理论所认为的与主流社会“脱离”与“断裂”行为。
在未来的老龄社会,新一代的老年人能够更加充分地接纳新兴事物、更加积极地运用现代技术,应当因时制宜地推出智慧养老举措。
可以预见,通过物联、互联以及智能等信息技术集成,融入“互联网+”理念,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能力将会得到延展,居家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例如,网上购物可以让老年人轻松快捷地进行商品消费,远程医疗可以让老年人方便及时地获取诊治服务,社交平台则可以让老年人充分有效地进行联络通讯,这对那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而言意义尤为突出。
同时,智慧养老还能够推出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订制,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老年人口知识技能的提升,必然能够为智慧养老提供更坚实的实施基础。
(来源:搜狐)中国养老网 老年大学 四川:到2020年要做到每县至少一所老年大学 近日,我省印发《四川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并将老年大学建设纳入“敬老模范县(市、区)”创建内容。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老年大学,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0%以上,老年人在校学习人数翻番。
预计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866万人。
目前,全省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468所,在校学员62万人,老年人入学率3.71%。
为满足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结合四川实际,规划应运出台。
根据规划,将整合利用现有社区教育机构、县级职教中心等教育资源,以及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同时,我省还将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
在老年大学办学上,我省将推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在老年教育发展上,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多方参与。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支持老年教育领域社会组织和老年志愿服务团队发展。
为实现预期目标,我省将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老年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建设计划、远程老年教育推进工程、老有所为行动计划、示范性老年大学创建等六项重点工作。
(来源:四川日报)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0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健康管理 老年人慎做这8种运动 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已比大不如前了,如果此时再不注意运动方式,冒然挑战完全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运动,那将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
那么,哪些运动不适合中老年人呢?
一、快速转头当听到有人喊自己时,这时如果您快速转头很容易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
有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快速转头。
建议:转头主要是颈部运动,颈部动脉为大脑供血80%以上,大脑发出的信号要经颈部下行,颈是重要的“生命线”。
老年人颈椎极为脆弱,转头时要放慢速度,或用缓慢转身代替。

二、仰卧起坐大多数中老年人的颈椎、腰椎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因此做仰卧起坐很容易给颈椎和腰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再加上,此运动对头部的变化较大,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意外。
建议:此类运动不适合中老年人,建议选择一些运动幅度较小的运动,养生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的,而非一朝一夕可促成的。

三、爬楼梯对于50岁以后的人来说,身体肌肉减少3%-5%,相应的平衡力也变差。
(另外),在跌倒老人中,超过51%与爬楼梯相关,爬楼梯每年致死2万人。
上了年纪后,关节退化,上下楼梯或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重量是平时的3~5倍,这会加速关节老化。
建议:老年人如果需要上下楼,一定要抓稳扶手。

四、弯腰取重物关于弯腰取重物的这个运动,实际是对任何人都是有伤害的,如果力量拿捏不到位,很容易闪到腰,甚至血压突升。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要避免这个运动建议:取重物时要“三步走”:第一步,先将身体向重物靠拢;第二步,屈膝、屈髋,用双手把物品拿稳;第三步,伸膝伸髋,这样就把物品拿起来了。

五、弯腰够脚面弯腰够脚面是一个非常好的伸展筋骨的方法,但对于一些从未做过此运动的老年人来说,做这个动作,极易给脊柱、骨骼、肌肉乃至血压等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血压升高、跌倒、骨折,甚至肌肉伤拉,这些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建议:运动前的热身可用活动腕关节、踝关节,或快走几分钟来代替。

六、躯干扭转扭腰是最常见的热身运动,但是如果您的背部肌肉力量下降,站着做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腰背损伤,也可能摔倒。
建议:如果做这个动作,可以躺着或坐着进行。
如果想锻炼柔韧性,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游泳等方式。

七、站着穿裤子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1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人上了岁数,韧带和关节都会逐渐老化。
站着穿裤子,不仅容易跌倒,继而造成骨折,还有可能刺激心脑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建议:穿裤子或鞋子时,一定要坐在椅子或床上,实在不行,也应有所依靠和扶持。

八、倒着走路早晨在公园晨练的大爷大妈有人特别爱倒着走路,觉得这样更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殊不知,老年人平衡性、视力、反应能力等有所下降,倒走易引发意外。
(来源:搜狐)中国养老网 养老金融 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推进百亿资金升级千家养老机构 日前,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家中外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参展,各国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应对老龄化。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15年是老龄化加速时期。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这一切都给提升养老事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博览会期间,“2017中国老年经济与金融年会”同期召开,该会议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金融服务分会(简称“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承办。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有大量金融积淀,养老是急需发展的产业,金融和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是非常好的契机。
宋晓梧还呼吁,要解决养老问题,还要基本养老全国统筹的问题。
“没有一个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各地自己确定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好些了,从更大范畴才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在实际情况中,养老机构的营运状况并不乐观。
经过调查,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只有50%的企业可以收支持平,30%亏损,只有20%略有盈利。
“我们的养老机构主要围绕着地产卖房子围绕这个做,现在房地产市场下滑卖不动,大概空置率在50%左右。
”李伟建议,养老机构要想做大跟国家层面合作,做小要跟地方社区、居委会合作,单打独斗比较艰难。
会上,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透露其“511计划”,计划5年内推进金融企业100亿资金进入1000家养老机构参与升级改造,使其软硬件都达到发达国家相应水平。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会长费淳璐介绍该项养老金融计划说,2017年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将选4个省、20家机构开展试点工作。
今年10月28号重阳节,第一批完成升级改造的机构将挂牌开业。
2018年,该计划将推广至我国10个省市、100家机构,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费淳璐同时介绍了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的“万人培训计划”:为提高我国养老从业人员金融意识,助力金融服务与养老产业融合,有效服务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中福协金融服务分会计划未来5年内每年提供2000人次培训服务,该计划也将于今年10月启动,年内完成试点4期600人的培训。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2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到2022年完成全部1万人培训目标。
政府养老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社会保障 山东:枣庄市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14.8万人员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鲁人社发[2017]26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7月27日,枣庄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枣人社发〔2017〕28号),确定从2017年1月1日起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惠及我市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14.8万退休人员。
此次调整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三结合”方式。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定额调整统一为每人每月增加55元。
挂钩调整主要体现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分两部分计算增加养老金。
其中,第一部分与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均按2016年底本人基本养老金的2.1%调整。
第二部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办法。
企业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按1.7元确定月增加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根据职务层级划为10个层级,每个档次按相应的调整系数乘以31元确定月增加额。
对于高龄退休人员,除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外,养老金调整将适当倾斜。
2016年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和年满80周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15元、30元和60元。
同时,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情况人员以往年度倾斜的累计标准,对达到相应年龄的有关人员,分别补齐累计标准差额。
而且,今年继续向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倾斜,每人每月增加30元。
此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直接关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目前,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根据文件要求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养老金调整补发待遇7月底逐步发到退休人员手中。
(来源:枣庄市峄城区老龄办)中国养老网 停滞的商业养老保险亟需上位 商业养老保险仍处停滞阶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养老面临着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1.5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0.8%。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未来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最多达到4.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最高将达到33.79%。
虽然市场对商业养老保险充满期待,保险从业机构也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了创新,如以房养老、养老社区等,但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并不理想,仍处于停滞阶段。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2016年,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包括各类在被保险人年满55岁后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3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其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为86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25%,积累保险责任准备金约1.9万亿元;有效保单件数6140万件,有效承保人次6532万,不到我国总人口的5%。
资料显示,国外(美国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整个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里大概50%,即使是养老年金保险,占比也超35%。
第三支柱亟需上位 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要求建立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以增加积累的养老资产。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三支柱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所谓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也就是俗称的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
目前,市场上主要在售的有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养老体系中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不堪重负,替代率进入下行周期,制度赡养率逐渐提升、参保人员缴费比例不断下降、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较大以及基金的当期结余减少,基本养老保险面临可持续发展压力。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发展缓慢,短期内难有起色。
由于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替代率持续下行和企业年金(第二支柱)的基本缺失,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巨大,是填补养老金替代率缺口最重要的补充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与第
一、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
商业养老保险强调养老保障中的个人责任,可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养老负担,且不存在财政压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次,参与机制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
投保人可以自由决策,不依赖于企业,有利于扩大其覆盖面,更有效地保护老年群体。
再次,可以充分体现激励性。
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根据精算平衡原则定价和确定保险给付标准,具有多缴多得的经济激励机制。
最后,运行机制灵活有效。
商业养老保险能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好地适应目标人群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表示,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深度、密度、资产总量都不足,不能够解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的保障程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出台了,但是落实不到位。
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要开发多层次的保险产品和多种形式、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来支持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建设。
此外,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还要加大保险资金的同步运用,在养老社区和养老设施的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有内部外部两方面原因。
行业内部因素主要分为三方面:
1.技术短板。
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期限非常长,个人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以后,交给保险公司,既要考虑长寿风险,又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变化,对精算技术要求很高。

2.人才短板。
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非常强,这些技术既要靠人去掌握,又要靠人去开发。

3.规制短板,尤其是监管部门,尽管努力探索对长期风险监管的规制,但探索需要一个过程。
从现实来看,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个人养老年金产品单
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在产品设计定价上比较保守。
这种保守当然对于稳健经营,对于防控风险有积极作用,但是保守的另一面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就显得不够了。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商业养老保险主要集中在养老生活费用保险这一小块上,消费者所面临的选择机会和余地都比较小,对于保险人而言也意味着将风险都集中在一块,这就给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从业机构应该注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的专业化,从而使经营商业养老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能够分散掉一部分的经营风险,以此来保证日常经营运行活动的稳健。
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集中在认知和政策方面。
虽然中国人均GDP达到了8000美元,但是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低收入的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
从整体来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能力也还不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4页,共56页 2017年08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够强。
政策方面,基

标签: #电脑病毒 #网络安全 #病毒感染 #什么意思 #乳腺 #什么意思 #是怎么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