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病毒有哪些,网络病毒有哪些网络安全问题

病毒 5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类型?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类型?


  • 一、宏病毒.
  • 宏病毒是一种寄存在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一旦打开这样的文档,其中的宏就会被执行,于是宏病毒就会被激活,转移到计算机上,并驻留在Normal模板上。
    从此以后,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都会“感染”上这种宏病毒,而且如果其他用户打开了感染病毒的文档,宏病毒又会转移到他的计算机上。

  • 二、CIH病毒.
  • CIH病毒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恶性病毒。这个病毒产自台湾,集嘉通讯公司(技嘉子公司)手机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陈盈豪在其于台湾大同工学院念书期间制作。
  • 最早随国际两大盗版集团贩卖的盗版光盘在欧美等地广泛传播,随后进一步通过传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 三、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是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传染途径是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
    最初的蠕虫病毒定义是因为在DOS环境下,病毒发作时会在屏幕上出现一条类似虫子的东西,胡乱吞吃屏幕上的字母并将其改形。蠕虫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或是一套程序),它能传播自身功能的拷贝或自身的某些部分到其他的计算机系统中.

  • 四、木马病毒.
    木马(Trojan),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另一个是被控制端。。“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主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主机。木马病毒的产生严重危害着现代网络的安全运行。
  • 木马病毒 发展历史
  • 木马程序技术发展可以说非常迅速。主要是有些年轻人出于好奇,或是急于显示自己实力,不断改进木马程序的编写。至今木马程序已经经历了六代的改进:
  • 第一代,是最原始的木马程序。主要是简单的密码窃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信息等,具备了木马最基本的功能。
  • 第二代,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冰河是中国木马的典型代表之
    一。
  • 第三代,主要改进在数据传递技术方面,出现了ICMP等类型的木马,利用畸形报文传递数据,增加了杀毒软件查杀识别的难度。
  • 第四代, 在进程隐藏方面有了很大改动,采用了内核插入式的嵌入方式,利用远程插入线程技术,嵌入DLL线程。或者挂接PSAPI,实现木马程序的隐藏,甚至在Windows NT/2000下,都达到了良好的隐藏效果。灰鸽子和蜜蜂大盗是比较出名的DLL木马。
  • 第五代,驱动级木马。驱动级木马多数都使用了大量的Rootkit技术来达到在深度隐藏的效果,并深入到内核空间的,感染后针对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进行攻击,可将系统SSDT初始化,导致杀毒防火墙失去效应。有的驱动级木马可驻留BIOS,并且很难查杀。
  • 第六代,随着身份认证UsbKey和杀毒软件主动防御的兴起,黏虫技术类型和特殊反显技术类型木马逐渐开始系统化。前者主要以盗取和篡改用户敏感信息为主,后者以动态口令和硬证书攻击为主。PassCopy和暗黑蜘蛛侠是这类木马的代表。

  •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


  • (1) 寄生性 


  • (2) 传染性

  • (3) 潜伏性

  • (4) 隐蔽性
  •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特性,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因此,同一种病毒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
    1.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
    (1)攻击DOS系统的病毒。
    (2)攻击Windows系统的病毒。
    (3)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
    (4)攻击OS/2系统的病毒。
    2.按照病毒的攻击机型分类
    (1)攻击微型计算机的病毒。
    (2)攻击小型机的计算机病毒。
    (3)攻击工作站的计算机病毒。
    3.按照计算机病毒的链结方式分类
    (1)源码型病毒 该病毒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该病毒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编译前插入到原程序中,经编译成为合法程序的一部分。
    (2)嵌入型病毒 这种病毒是将自身嵌入到现有程序中,把计算机病毒的主体程序与其攻击的对象以插入的方式链接。这种计算机病毒是难以编写的,一旦侵入程序体后也较难消除。如果同时采用多态性病毒技术,超级病毒技术和隐蔽性病毒技术,将给当前的反病毒技术带来严峻的挑战。
    (3)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将其自身包围在主程序的四周,对原来的程序不作修改。这种病毒最为常见,易于编写,也易于发现,一般测试文件的大小即可知。
    (4)操作系统型病毒 这种病毒用它自已的程序意图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工作,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圆点病毒和大麻病毒就是典型的操作系统型病毒。 这种病毒在运行时,用自己的逻辑部分取代操作系统的合法程序模块,根据病毒自身的特点和被替代的操作系统中合法程序模块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病毒取代操作系统的取代方式等,对操作系统进行破坏。
    4.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可分两类:
    (1)良性计算机病毒
    (2)恶性计算机病毒
    5.按照计算机病毒的寄生部位或传染对象分类
    (1)磁盘引导区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2)操作系统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3)可执行程序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6.按照计算机病毒激活的时间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激活时间可分为定时的和随机的。 定时病毒仅在某一特定时间才发作,而随机病毒一般不是由时钟来激活的。
    7.按照传播媒介分类
    (1)单机病毒
    (2)网络病毒 更详细的信息见: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_virus/200209/fenlei.htm

    现在流行的网络病毒有哪些?

    现在流行的网络病毒有哪些?

    冲击波病毒, 他的症状就是让你不断的重新启动计算机, 非常的麻烦,而且他修改了你的注册表。对你的系统文件造成破环, 你可以通过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卡巴斯基杀毒软件在杀毒方面是非常强悍的, 建议楼主去使用一下

    家用电脑常见网络病毒

    引导区病毒: 这类病毒隐藏在硬盘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中读取数据时,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一旦它们将自己拷贝到机器的内存中,马上就会感染其他磁盘的引导区,或通过网络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其他文件中,常常通过对它们的编码加密或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文件型病毒劫夺用来启动主程序的可执行命令,用作它自身的运行命令。同时还经常将控制权还给主程序,伪装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一旦运行被感染了病毒的程序文件,病毒便被激发,执行大量的操作,并进行自我复制,同时附着在您系统其他可执行文件上伪装自身,并留下标记,以后不再重复感染。 宏病毒: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型病毒,一些软件开发商在产品研发中引入宏语言,并允许这些产品在生成载有宏的数据文件之后出现。 宏的功能十分强大,但是便给宏病毒留下可乘之机! 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脚本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等)起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件或应用环境能够正确识别和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嵌套的命令。脚本病毒在某方面与宏病毒类似,但脚本病毒可以在多个产品环境中进行,还能在其他所有可以识别和翻译它的产品中运行。脚本语言比宏语言更具有开放终端的趋势,这样使得病毒制造者对感染脚本病毒得机器可以有更多的控制力。 网络蠕虫程序: 网络蠕虫程序是一种通过间接方式复制自身非感染型病毒。有些网络蠕虫拦截E-mail系统向世界各地发送自己的复制品;有些则出现在高速下载站点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与其它技术传播自身。它的传播速度相当惊人,成千上万的病毒感染造成众多邮件服务器先后崩溃,给人们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特洛伊木马”程序: 特洛伊木马程序通常是指伪装成合法软件的非感染型病毒,但它不进行自我复制。有些木马可以模仿运行环境,收集所需的信息,最常见的木马便是试图窃取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窗口,或者试图从众多的服务器提供商(ISP)盗窃用户的注册信息和账号信息。

    网路上的病毒有哪些种类?

    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按照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 按照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进行分类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 按破坏性分 ⑴ 良性病毒 ⑵ 恶性病毒 ⑶ 极恶性病毒 ⑷ 灾难性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 ⑴ 引导区型病毒 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操作系统中传播,感染引导区,蔓延到硬盘,并能感染到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⑵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称为寄生病毒。它运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E、SYS等类型的文件。 ⑶ 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点。 ⑷ 宏病毒 宏病毒是指用BASIC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宏病毒影响对文档的各种操作。 按连接方式分 ⑴ 源码型病毒 它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 ⑵ 入侵型病毒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⑶ 操作系统型病毒 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⑷ 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通常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标签: #数据恢复 #系统安全 #防火墙 #比较好 #杀毒软件 #防火墙 #安全卫士 #数据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