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周刊,学编程去哪里学习

去哪里 2
现代课堂建设新课堂 周刊 4版2021年4月7日 山东寿光因为文圣仓颉、盐圣夙沙氏、农圣贾思勰被称为“三圣之城”。
寿光市圣城小学秉持“让孩子站在课堂中央”的理念,创造性实施“学本课堂”。
5年来,圣城小学的课堂样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
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变革 学本课堂不是教本课堂,也不是生本课堂。
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不是单一指学生,而是包括学生、教师和学习的参与者。
在学本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属于学习的主体,是“大小同学”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以人为本的学本课堂坚持“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
其主要特征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本课堂旨在实现学习者的自我教育,使学习者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
学本课堂的建构包含一个“导”字、两大支柱、三套系统、五个环节。

1.构建“导”字引领的闭环体系学本课堂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构建了以“导”字为引领的课堂闭环体系,即目标导向、学单导学、问题引导、评价导效。
目标导向:基于课程标准,立足教材和学情,确定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引领学生的学习和课堂评价,提升课堂效率。
学单导学:学习单是学本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路径和载体,以学习单有效引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立体化学习,努力实现核心问题引领下的高阶思维训练。
问题引导:学本课堂始终把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深度、广度摆在首位,聚焦学习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以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本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为了达成“会利用累积(数方格)的方法完成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测量”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张伯伯有两块(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请你想办法选出面积最大的一块菜地,并写出你的理由(材料准备:长方形的纸片、平行四边形的纸片、直尺、面积格、剪刀)。
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任务的空间性、层次性、情境性,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
评价导效:在课堂上,通过评价任务的设计,引出学生的表现,以便使教师获得推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知识或能力的证据,判断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

2.做实课堂改革的两大路径学习团队的建设和学习单的编制是保证学本课堂平稳运行的两大重要途径。
我们基于学情科学组建各班级 发现课堂改革样本·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小学 走向学习的世界 □韩高波张海艳专家点评 学本课堂背后的学校嬗变 □孙俊勇 按照学科步骤,写在指定的位置”。
如在异质帮扶时,要求是“一站一坐,优生站,弱生坐,用弱生课本,优生用手指着,弱生拿笔,随时在课本和学习单上记录,并指导改正”。
必须规范到“点”上,这些“点”就是“规定性动作”。

3.可视化策略。
进入课堂,观学生状态便可见学生学习的进度。
看到每个学生没有任何交流,那是学生在“独学”;看到两人头对头小声交流,那是同质对子在“对学”;看到一站一坐,那是帮扶对子在帮扶学;看到一个小组在读、在说或在讨论,那一定是在“群学”;看到学生侃侃而谈,那就是在“展示”了。

4.切片教研策略。
在学本课堂推进过程中,问题是相伴而生的,指导小组和实践团队一起对课堂进行诊断,从横断面的视角,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最紧迫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研究团队分别认领与自己教学关系最密切的主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按照规定的周期,将认领的主题进行展示,然后团队再进行实践、诊断、改进,如此螺旋,逐步上升。

5.复制式推广策略。
复制式推广就是把学生学习该走的流程让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先学会,把学生该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好。
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每个研究团队的教师都会组成小组,扮演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回到自己的班级,把学习的过程复制给学生即可。
复制式推广不仅推广速度快,更关键的是推广出来的技术不走样儿,同时兼顾到了规范。
五年来,圣城小学遵循“少即是多”的理念,全员、全科扎实推进学本课堂改革,并逐步以课堂变革带动课程建设、文化创建和教师成长。
我曾多次到学校调研、听课、座谈,见证了学本课堂研究和实践过程,深深被师生素养的提升所吸引。
我认为,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呈现了如下特点: 学生站在了课堂中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自主学习时学生认真投入、深度思考;合作学习时,学生讨论探究、交流互动;展示环节,学生落落大方、非常自信。
可以说,学生的这种素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师团队深度教研,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教 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在学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同属于学习的主体。
在学校听课时,我关注到教师的指导、教学的设计、课堂的流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我了解到,教师团队的研究意识明显提升,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评一体化”构建研究、深度学习研究、全息课程构建研究等研究项目都起到了引领作用。
此外,还催生了一大批学科研究项目,单元大语文教学研究、数学阅读、数学文化研究,小学英语一体
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等均走在当地教科研的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名师。
学校品牌效应正在释放。
该校的学本课堂改革,在全市的课堂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学校多次在全国、省、市级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每个学期都有来自省内外和本地的学校到校观摩学习,对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引领作用,凸显了社会价值。
(作者系特级教师、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 的学生学习团队,以学习单的研制开发为载体,打造论断式学科团队教研新样态。
科学组建学习团队:学习团队建设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采取8人一组,实施大组(8人)套小组(4人)的办法,所有学科教师共同协商,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科学的团队组建有利于形成竞争,激发每个小组的团队活力,同时利用差异即资源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内“兵教兵”的作用。
论断式学习单编写:学习单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进程。
因此,学习单开发研制的质量是课堂内涵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关键。
我们采用论断式学习单编写策略,青年教师编写第一稿,骨干教师审核形 成第二稿,学科集体教研论断形成第三稿,也就是课堂使用稿。
在课堂使用后,根据学情反馈和课堂生成情况,继续修改形成最终稿。

3.完善课堂内涵的三套系统为了提升学本课堂的内涵和品质,构建起课堂文化、课堂流程、课堂评价三套系统,形成了互助、同进、共赢的课堂生态。
课堂文化系统:主要包括礼文化、三jing(净、静、敬)文化、四自文化(自勉、自觉、自强、自省)。
课堂流程系统:学生层面包括自主学(课前结构预习)、重点展、合作学(独学、对学、群学)、普遍展、延展学(课后巩固拓展);教师层面与之对应的结构备课、学单开发、智慧导学、点拨提升、激励评价、行动反思。
课堂评价系统: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结果明晰、评价形式的民主、评价内容的明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长效评价机制。

4.链接课堂内外的五大环节学本课堂的五个环节,即自主学(链接到课前)、重点展、合作学、普遍展、延展学(延伸到课后),目的是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指向小组的深度探究,把课前、课中和课后统一起来设计,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
学本课堂实施的五大策略 学校依据校情和学情自主研发了各类操作技术和推进策略,采取了切 块落实策略、定点规范策略、可视化策略、切片教研策略、复制式推广策略等多项策略。

1.切块落实策略。
为了降低学本课堂实施的难度,我们把学本课堂操作技术分解为小组建设、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课堂评价、学习单的编制和反馈训练七个模块。
每一模块都出台相应的流程、标准,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各教研团队和教师分别落实和规范自己的课堂,最后由学本课堂指导小组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评比和验收。

2.定点规范策略。
课堂规范是课堂技术落实的必要手段。
学校把相关的标准转化为一个个确切明晰的“规定动作”。
如学生在处理学习单时,遇到自己“深知”的题目,要求“用黑色的笔, 学本课堂改变了学校样态 学本课堂改变了学生状态。
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更浓,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在寿光市历届学生素养展示中,学校均获总评一等奖。
学本课堂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引领教师团队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入手,深度研究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的设计、学习单的开发,有理论的引导,有实践的探索。
教师比以往更加注重教学研究,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以及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好提升,这些都是教师反复研究的问题。
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许多教师应邀到外地做课,县级以上教学能手人数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5%以上。
与此同时,先后有来自重庆、江苏、河南、安徽等地的兄弟学校慕名来校观摩学习。
该成果先后荣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学本课堂的愿景是借助“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联盟校的平台深化研究和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努力实现课堂上的深度学习,使学本课堂由“规范”走向“品质”,由“共性”走向“个性”。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小学) 特级教师谈教学·陈加仓 数学课堂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数学课堂应当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是立德树人的地方。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根究底、辩证地看事物的审辩式思维。
以审辩式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些开放性环节,为孩子提供审辩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记得3年前听过的《折线统计图》一课,至今不能忘记。
其中有一个环节,教师问:如果你是这个房车基地的老板,接下来会怎么做? 生1:我要对门票进行打折降价,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房车基地(老师夸 以审辩式思维落实学科育人 学生很有经济头脑,长大了肯定能当老板)。
生2:我要请电视台过来给房车基地拍一个形象宣传片,让更多的游客来参观,挣更多的钱(老师夸这位学生真有点子)。
生3:我们干脆在房车基地旁边建一个小朋友的游乐场,吸引小朋友过来玩,小朋友来了,爸爸妈妈就来了,还有可能爷爷奶奶、亲戚朋友都会过来(老师继续夸孩子棒)。
听课老师很佩服学生精彩的发言,赞美老师开放性的教学设计。
评课时,我说:“我们不能培养见钱眼开、 唯利是图的未来人,而要引导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剖析。
并不是人来得越多越好,还要考虑当地旅游接待的能力是否跟得上?会不会造成交通堵塞?会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只有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知识与生活、知识与人的关系,才能形成更加健全的价值观。
” 以审辩式思维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不同文化跨越了空间、时间界限融合在一起。
面对多元文化,我们需要辩证汲取,更需要了解和珍 视我国民族文化,理解并欣赏与我们产生互动的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的文化。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规范行为、涵养人格,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有中国心。
记得一位教师上数学拓展课“印度乘法”,从头至尾都只讲印度乘法。
评课时我问:印度乘法有这么好吗?为什么没有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先带学生研究“乘法”,完成后再揭示这是印度乘法,最后组织学生将中国乘法与印度乘法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文化的悠久历史、印度乘法的缺点、中国乘法的优 点。
这样的对比学习,不仅巩固了印度乘法的知识,感受了乘法文化的博大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心中产生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挖掘优秀的他国文化,还要用足中国本土文化。
比如学习《年月日》,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公历年份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还要向学生介绍中国农历,每19年中设置了7个闰月(三年一闰五二闰),每1闰年有13个月。
每19年为一个农历循环,所以在19的倍数生日(周岁)时会出现公历和农历出生日期相同或都只差一天的情形。
学习国际公制长度单位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中国传统长度单位里、丈、尺、寸等。
用审辩式思维涵养家国情怀 2020年4月,新冠疫情趋于稳定。
开学之际,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引起大家的思考。
许多教师认为开学第
课就是德育课、班会课。
但是我觉得疫情后的这堂特殊的第一课不应局限于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围绕疫情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新授知识,将“防疫方法、英雄事迹、战士精神”等内容整合进教学,共创开学第一课,突破课时、空间等限制,将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达成育人目标。
开学第一课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
当下疫情中的病患数据正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疫情在各国还会怎么发展?我们设计一节统计课,让学生在制作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同时,学会初步预测,思考相应决策,在数学思维的头脑风暴中建立对疫情的正确认知。
不刻意夸大疫情教育,不偏离学科教育的根本,挖掘出特殊的育人价值,让开学第一课成为值得回味的时刻。
(作者系数学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校长) 主编:褚清源电话:010-82296784编辑:钟原电话:010-82296569投稿邮箱:美编:孙东电话:010-82296729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标签: #备份文件 #华为 #喜马拉雅 #文件 #苹果 #浏览器 #制作网页 #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