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钻’字上做文章”,运维怎么学

运维怎么学 4
2职工 2022年6月15日周三责任编辑:洪菡婷版面设计:沈静电话:88860494E-mail:zjgrxw@ 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泥瓦工: “要在‘钻’字上做文章” 记者金钧胤报道一个初中学历的泥瓦工的职业道路可以走多远?缙云县的陈红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黝黑的皮肤,起茧的双手,指甲缝中也时常沾着水泥,43岁的陈红伟进入建筑行业已二十余年。
烈日下,他挥舞着水泥铲刀,每块地砖之间接缝被填嵌密实、楼梯与地面每一处的连接处都严丝合缝。
作为资深泥瓦工,切砖、吊线、铺沙子、浇水泥、量水平……他样样娴熟。
今年,他被缙云县人力社保局认定为高层次人才。
“入了这行就不能敷衍了事” “我可不是什么人才。
”在陈红伟看来,他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而已。
陈红伟出生在缙云县白岩村的一个务农家庭。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陈红伟不得不出来挣钱。
“那时我父母觉得手艺活比看天吃饭的农活靠谱多了,便让 我去学泥瓦工,回来也好帮乡里乡亲盖房,有份生计。
”就这样,陈红伟来到了永康学艺。
“那时每次看到老师傅们抹得光滑平整的墙面,我都会情不自禁凑上前去瞧瞧看看,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砌出这么好的墙面。
”陈红伟回忆,从抹灰、贴砖到砌墙,他跟着老师傅们一学就是三年。
虽然每天只有6元钱的工资,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通过日积月累,他砌墙的技术逐步提高,不仅横平竖直,而且还美观牢固。
后来,陈红伟回到家乡,为左邻右舍的村民砌墙、抹灰、贴砖。
“干这个砌墙的活儿很脏很累钱也不多,一天下来干得腰酸背痛更是家常便饭。
”在陈红伟看来,学了这门手艺,再苦再累也要把它做好,决不能为了图轻松就敷衍了事。
砌好人生中每一块砖 “建造房子毕竟是用来住人 的,必须要保证房子的安全。
房点成绩,为缙云争光。
”高昂的斗 子的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是志在陈红伟拿到设计图纸那
要承担重量的,这不仅是要承担刻,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细节要 房子的重量,更要承担良心的重求有设计感、砖块之间误差要求 量。
”正是因为陈红伟对技术的小于1毫米、整体要求有美感…… 精益求精,对“产品”的精雕细“周围参赛的人几乎都是科班出 琢,他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越身,参加过专业培训,而自己只是 来越多的村民找他建房子。
后多年来几乎全靠自己摸索,压力 来,陈红伟也开始承包村民的房更是倍增。
”看着其他人拿着大型 屋建造,收入也提高到了一年10设备专用的切割机,只有自己用 多万元。
传统的小切割机,陈红伟直言,感 “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觉自己好像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我还经常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在了。
与同行的交流中,做更完美的自 有压力也有动力。
陈红伟赛 己。
”2018年,陈红伟参加了丽水前仔细研究设计图纸,争分夺秒 市首届“绿谷工匠”技能竞赛——地加紧练习,最终凭着自己“无师 泥瓦工竞赛,凭借多年的工作经自通”的手艺在当天的比赛中成 验,最终取得技能竞赛第一名,还功用砖头砌筑出“东方明珠塔”和 获得了“丽水市首席技师”“绿谷“2020”字样,取得了第三名的好 工匠”等称号。
2020年,陈红伟又成绩,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称 经缙云县人力社保局的推荐,参号。
加了在宁波举办的“浙江技能大赛”。
精进之路悠且长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泥瓦工这份职业看似简 规格的竞赛,我想着一定要做出单,但其中的‘巧’却一点不比其 他行业少。
”去年,陈红伟代表浙江省去成都参加“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性的赛事高手如云,这次他没有取得名次。
但在比赛的过程中,陈红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手艺人,必须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精进技术。
“现在国家正在提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不能满足于现状,更要在‘钻’字上做文章。
”于是,陈红伟报名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班,开始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技术。
陈红伟放弃了很多工程项目,往返于各个培训基地。
除了学习理论课程,还进行实操演练,演练过程中,陈红伟和很多同行们交流了施工的方法和技巧,并成功获得了砌筑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我又学到了很多内容,人到中年重返‘校园’,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大学梦’。
”陈红伟表示。
钢花飞舞 5年探索2年编写 远控桥吊操作法是这样“起飞”的 记者张浩呈通讯员陈晓波报道在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港区远控桥吊操作室里,只见远控桥吊司机们双手紧握操作手柄,目光锁定监控画面,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作业任务。
在他们旁边,新司机正在进行远控桥吊作业培训,桥吊导师吴起飞将手中的《起飞远控桥吊操作法》(以下简称《操作法》)递给他们“,好好学,等你们把这本书吃透了,也就离操作好远控桥吊的‘梦’不远了。
” 《操作法》是浙江海港集团首本远控桥吊操作法,由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吴起飞带队编写,将公司智慧码头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与优秀做法提炼成册,为远控桥吊作业和培训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梅东方案”。
远控桥吊操作法的“起飞”要从2016年说起……这一年,梅山港区迎来了第一台远控桥吊,面对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设备,桥吊司机们心里有不安、有忐忑,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期待和激动“,这可是集团第一台远控桥吊,我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吴起飞说,相较于常规桥吊,远控桥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整机的19个高清摄像头时刻掌握作业的各个环节,司机室也“搬”到了后方的办公室,大大改善操作司机的工作环境。
但面对远控桥吊操作系统不成熟、司机对设备不熟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等种种困难,吴起飞和他的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他们的“远控生涯”。
随着远控桥吊正式投入生产作业,越来越多的司机开始学习 远控操作,作业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周期长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吴起飞团队以提升远控桥吊作业效率为重点,深耕细作,不断摸索,专注于提质增效,寻求远控桥吊操作的“最优解”。
经过近五年的摸索实践,2020年梅东公司远控桥吊作业效率相较于2016年提升了56.7%,培训周期更是缩短至两个月内。
2020年5月1日,集结了三十余名岗位精英的“起飞王牌战队”完成了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现代阿尔赫西拉斯”轮的装卸作业,在40小时内安全高效地完成了近六千标准箱的作业任务。
如何进一步提升远控桥吊司机团队的生产效率?此后,提炼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远控桥吊操作法的想法在吴起飞心中油然而生。
经过近两年的编写,“灵活、顺畅、便捷”的操作法于今年4月底发布。
该操作法注重“手自一体”灵活操作,通过对设备运行性能的把控,注重手动与自动操作的切换,保证了远控桥吊操作的高效。
截至目前,港区共有远控单小车桥吊22台,自动化轮胎吊60台,智能集卡42台,数量与比例位居国内同类码头首位。
“扎根码头一线11年,我吊装了40万个集装箱,带出了79个徒弟,和港区一同成长。
”谈及他所热爱的工作和码头,吴起飞的眼神中满是光彩,“现在《操作法》终于面世,是经验的积累,更是团队的财富,希望能够对港口保通保畅,助力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发挥积极的作用。
” 日前,仙居自留地车业有限公司车间钢花飞舞,弧光闪烁,工人们忙着生产新能源观光车配件,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近年来,该企业瞄准“绿色、环保、节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生产的新能源观光车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通讯员王华斌摄 更跑好出的一未个来95后“外卖小哥”上了“浙江好人榜” 一次偶然的相助开启了他11年的公益路…… 带领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通讯员尹敏记者潘仙德报道在仙居有这样一群平凡人,主动向身处困境的陌生人伸出援手,为宣传慈孝、文明、绿色等社会正能量上山下乡,用千万件小事温暖千万个人。
这就是仙居县城东企业群工会志愿者服务队。
“尽力而为,持之以恒,公益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
”这是该服务队队长兼创始人吴福明坚守的公益本心。
有难大家帮 吴福明是仙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是台州市劳模,更是一个公益人。
一次偶然的爱心援手,让吴福明产生了组建志愿服务队的想法,并很快将之付诸于行动。
2011年,吴福明就职于当时的仙居县城东工商所。
为了方便企业员工办事,及时宣传政策法规,他发动组建了城东企业QQ群。
那一天,吴福明照常在工商所大厅坐班,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服务,一名神情焦急的女士引起了他的注意。
仔细询问,得知该女士是来办年检手续的,但她放心不下独自在医院的孩子,想早点办完手续回医院照看孩子。
原来,她9岁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为了筹50多万元的医疗费,只能一边在厂里做零工一边在医院照顾,但还是杯水车薪。
吴福明开启了绿色通道,用最短的时间帮她办好了手续。
当天晚上,他在企业群呼吁,希望大家伸 出援手,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
每年高考季,到学校开展 大家积极响应,你几十我几百地“真情服务高考,爱心助力学子” 捐款,凑了1.9万元钱,帮孩子解志愿服务;油菜花节,开展“让爱 决了部分难题。
留驻”志愿服务,为金婚银婚的 这件事后,吴福明牵头组建老人补拍“花海结婚照”,免费为 了仙居个私协会城东分会党员服现场70周岁的老人、残疾人拍 务队,队员以城东工商所的职工照;围绕“五水共治”,开展盂溪 和辖区的企业职工为主。
“一个人义务巡查和无磷洗涤剂宣传活 力量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
”通动;开展“一杯水温暖一座城”公 过你带我、我带他,越来越多爱心益众筹,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驿 人士加入了服务队,从当初的10站,免费提供开水、药品、爱心雨 人发展到了现在的500多人。
伞等物品…… 不断扩大爱心半径 这些公益服务品牌项目一直坚持到现在,并荣获了众多公益 2011年到2022年,这一坚持奖项。
如“盂溪守护者”获评团省 就是11年。
委“护三河”优秀项目、“一杯水温 吴福明带领着团队不断扩大暖一座城”获评仙居县两新党建 爱心半径,在公益事业这片土地众筹一等奖、“多背一公斤山区公 上默默耕耘。
益行”被拍成微电影并获评台州 市特等奖,等等。
一个好的服务团队,离不开 一个优秀的带领者。
作为服务队队长,更作为一名市劳模,吴福明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地给队员做榜样,先后获得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浙江千名好书记、浙江好人、台州市劳模、台州首届两新组织“红领英才”、仙居县道德模范、2021年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爱心人士等诸多荣誉。
为了让志愿有回报,爱心有所得,更为了让团队走得更长更远,2022年,吴福明带领团队与仙居县总工会联合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福利项目,真正体现“劳动最光荣,公益是分享”的公益服务理念。
“海上漂”刘黎: 用过硬专业“闯荡”柔直运维“江湖” 记者李国峰报道“对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来说,这样的年检工作是保障柔直换流站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可不能出现马虎。
”前几天正是舟衢换流站年检的日子,站内的现场检修工作已经陆续铺开,在众多忙碌的身影中,一个女孩子特别引人注目,虽然瘦小,但她对检修工作的那股子认真劲儿却一点不比别人少。
今年35岁的刘黎是国网舟山供电有限公司运检部柔直运维检修管理专职,在今年年初,她入围省人社厅、团省委组织实施的“浙江青年工匠”培养项目。
她是个不怕困难的女汉子 2011年8月,刚研究生毕业的刘黎进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工作,正式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先后在检修公司修试工区状态检测班、二次检修班历练。
刚参与电力运维工作时,刘程验收技术方案、五站自动化验 黎就下定决心要向师傅们学习,收工作、整个五端系统的联调试 迅速掌握作业技能。
凭借着一验以及部分消缺工作…… 股不服输的精神,扎进“男人堆”里的刘黎工作起来毫不逊 为海岛供电保驾护航 色。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团 记者了解到,柔性直流输电队”,柔直运维没有规程可循。
技术是一种基于可关断半导体器2014年,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 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新型直流输电工程在舟山投运,成为世界 输电技术,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上已投运端数最多、电压等级最 性、改善电能质量、增加系统对清高、单端容量最大的多端柔性直 洁能源的消纳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流工程。
项目共有5座换流站, 较强的技术优势。
总容量100万千瓦。
从项目投 “作为一名新舟山人,我深知运起,刘黎就经常在5座换流站 柔性直流工程对这座海岛城市来间辗转,服务在电力运维的第
说,意义重大。
虽然任务艰巨,但线。
我不能退却。
”随后刘黎主动申请“5个换流站分布在5个不 成为“柔直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同的海岛上,出去工作常常整周 员。
漂在海上,我也被人戏称为‘海 千头万绪的工作并没有打倒上漂’。
”刘黎笑着说。
国网舟山 她,她通宵达旦、干劲十足:编写供电公司柔直运检中心柔直检修 采购技术规范书,新建采购订单,班副班长张吼对此也深感敬佩, 参与编写舟山多端柔性换流站工“有时候半夜出现应急抢修的工 作,刘黎总是不怕吃苦,冲锋在第工程的成功投运,实现了舟山北 一线。
” 部地区岛屿间电能的灵活转换与 在成为柔直换流站首检总相互调配。
工作协调人后,她组织召开设 随着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 计联络会、现场协调会百余次,电示范工程的不断完善,刘黎 全过程精益化管控直流断路器也不断发现柔直现场运行的问 及阻尼恢复技术工程和短路试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渐成 验。
长,成为了年轻专家。
在调研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丰厚的交流现场,她总是乐于做“讲解 回报,从世界首个柔直系统直流员”。
断路器及阻尼恢复技术示范工程 因为刘黎过硬的专业技能和 落地到舟山柔直系统舟定站直流出色的讲解风采,让她收获了
断路器短路试验的完成,舟山北个特殊的称号——“舟山柔直代 部多个海岛的供电保障能力和电言人”。
能质量调节作用有了极大的提“有幸参与研究新型输电技 升。
术,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 成为“舟山柔直代言人” 励。
”面对着大家的赞美,刘黎却表示,自己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从设计、施工、管理到运维检“希望能够挖掘好柔直技术的潜 修,由于没有规范和工程经验,刘能,在守护海岛居民的电与光的 黎这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不畏同时,助力新型电力建设转型,为 难、敢拼搏,一个个新问题都迎刃实现新能源的友好消纳贡献一份 而解。
如今,随着舟山多端柔直力量。
” 记者李国峰通讯员蔡霞报道风里来雨里去,飞驰在大街小巷,这是“外卖小哥”们的生动写照。
叶阳辉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自己也没想到能成为‘浙江好人’。
”刚见到叶阳辉的时候他正在像往常一样,接单、跑单。
在他眼中,这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鞭策。
2018年,21岁的他怀揣着“挣大钱”的梦想,从河南信阳来 到杭州,成为了一名“外卖小哥”。
“我一直被杭州这座城市温 暖着,送外卖遇到恶劣天气时,顾客会主动说注意安全慢慢来;电瓶车爆胎了,有好心人会主动带我去修车店……”谈起过往的这一件件“小事”,叶阳辉脸上都是笑容。
时间回溯到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杭州临平不少小区被划成了封控区、管控区。
骑着电动车从冷清而寂寥的街道穿行而过时,叶阳辉的心里突然多了一份神圣使命感,“我没钱没物资、没有专业知识,但作为城市的一分子,特殊时期我也想为社会、为大家做点啥。
” 因为对辖区路线“门儿清”,于是,从3月份开始,叶阳辉和同事们就加入了抗疫志愿者队伍,只要社区有需要,他们就暂停接单,当好疫情防控志愿者。
核对双码、张贴告示、维护秩序……“外卖小哥”不接单就是不赚钱,但叶阳辉“亏本生意”却做得格外起劲儿。
他帮助社区一起运送物 以赛促学 日前,杭州市城镇环境卫生协会在杭州路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2022年“杭环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来自基层环卫行业的33个代表队99名保洁员、安全员、管理人员代表参加。
资,帮忙搭建核酸检测点,利用熟悉道路的优势当好“送货员”。
红马甲和橙黄色外卖服的搭配,让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尽管有忙碌、有疲惫,叶阳辉却说:“我看到的是互帮互助,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友爱,大家的温暖给了我们坚守的底气。
”渐渐地,他感觉自己正在融入这个城市。
从3月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一直到现在,叶阳辉时刻待命,一次都没有脱岗,数不清查验了多少码,送了多少物资。
即便如此,他仍没忘记自己的老朋友计女士。
自从4年前他接到计女士的订单,发现她行动不便,叶阳辉就常默默守在一旁,等她吃完,然后整理好餐盒并顺手将房内的垃圾带走,一直持续到现在。
不仅是他自己,他还号召身边的“小哥”们一起帮助计大姐。
这群小伙子宁愿少赚一点钱,成就了这场无声的爱心接力。
闲暇之余,叶阳辉会在休息驿站和同事们谈论生活、交流梦想、结交朋友。
还和许多年轻人一起加入小区业委会智囊团,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像‘外卖小哥’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正越来越受到大家关心和重视,我们现在跑得更安心、更起劲、更开心了。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叶阳辉表示“,还是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城市增添精彩,跑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以学促用 通过知识必答、抢答、挑战问题等环节,加深了对环境卫生行业的安全生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达到了“以赛促学展风采,以学促用强技能”的效果。
通讯员沈永良摄

标签: #新用户 #怎么处理 #尾气 #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 #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