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学电子商务哪里好

电子商务 4
2020年7月29日星期三版面编辑:梅刘柯康乾 知与行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余丁袁青川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以产业发展为杠杆,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多元视角,真正把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通过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形成稳固持续的扶贫产业全链条。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要以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促进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为重点,保脱贫、强产业、防风险、建体系,不断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抓好扶贫产业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实践证明,哪里产业发展得好,哪里扶贫成效就明显,哪里就能实现稳定脱贫。
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使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要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参与度,持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
要有远景规划和战略视野,研究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
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
要从我省实际出发,客观梳理现有扶贫产业, 坚持资源劳动力优化使当地群众受益,突出地域属性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政策扶植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区域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循环经济体系,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
产业扶贫要以产业发展为杠杆,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通过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形成稳固持续的扶贫产业全链条。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推动力。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
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有效保障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进而形成以当地群众、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聚集,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地就业。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要以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促进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为重点,保脱贫、强产业、防风险、建体系,不断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产业兴则百业旺。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
产业扶贫关键在提升“造血”能力,使扶贫由向贫困地区“输血”转变为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转变。
要以精准施策和资源整合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培养多层次的本地人才,帮助群众就地创业就业,形成产业扶贫新格局,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有效增收。
以产业发展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围绕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完善配套产业,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把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发展中来。
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回报,以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比如,巨鹿县统筹协调80多户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巨鹿县东辛庄村一设施农业基地,建立起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40余亩“扶贫大棚”,并完善特色农业扶贫、旅游扶贫、家庭手工业扶贫、新能源扶贫等多项扶贫新模式,以“组合拳”形式协调推进扶贫开发。
振兴乡村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关键要发展产业,特别是做好农业现代化这篇文章。
要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一是应科学制定我省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巨大潜能,培育新业态、创造新模式,深入推进数字农业经济体系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率高的现代绿色种植基地,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引导更多农民工回流,增强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
三是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就地转化增值,引导农产品加工业等向贫困地区集中,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例如,灵寿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特色农业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脱贫攻 坚的重要抓手,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就近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增强创新能力,以科技助力扶贫。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通过产业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大力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力度,推动科技与贫困地区的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选派科技特派员对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开展入村入户技术指导,引导支持科技人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以“人才+科技扶贫”“企业+科技扶贫”“合作社+科技扶贫”等形式,实现贫困人口的真脱贫、脱真贫。
三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不断提升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方式,推动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
四是积极发展电商扶贫促进增收,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支持各贫困县整合当地邮政、快递、物流、公交、货运等资源入驻各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农村物流网络设施共享机制。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更好发挥产业扶贫作用,要顺应市场变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力抢占产业链制高点,培育形成方向明确、精准聚焦、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
二是用好京津科创资源,强化技术攻关,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符合贫困地区资源条件实际,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相对稳定、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产业。
四是促进家庭手工业和乡土产业规范提升,扶持家庭手工业发展,大力发展箱包皮具、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乡土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土字号”“乡字号”品牌。
五是用好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建设一批融生产观光、展示体验、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优化和升级产业产品结构,构建发展“大环境”,以产业发展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电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陈建伟 农村电商可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提高乡村全要素生产率,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有着重要作用。
要通过夯实基础设施、严控产品质量、培育专业人才、完善法律法规等,推动农村电商健康持续发展,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充分认识电商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农村电商发展特点和趋势,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农村电商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助推作用 随着通信网络向农村延伸、消费市场不断下沉、个性消费持续增长,农村电商在带动农村创业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农村电商可以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从现实看,农村地区存在的农业家庭分散经营、基础设施滞后、信息 获取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了农村生产与城市消费间的脱节,特别是农户市场信息不畅,使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偏差,从而加剧农业生产的低效和高风险。
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公平、及时、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渠道,农村电商能更好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有效衔接产供销各环节,化解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发展农村电商可推动城乡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乡村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
电商的发展使市场趋向开放性、扁平化和平等性,有利于促进各种新型信息交流和资源配置方式发展,不仅能够吸引“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农民”回流农村,而且会带动更多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进而提高乡村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能催生新产业,提高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难题,农村电商让“大量生产者”与“海量消费者”更加精准地对接,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者盈利能力和消费者效用水平,改变传统农业产业的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和组织链以及城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准确把握农村电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农村电商市场潜力巨大。
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 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达到9.04亿人,农村网民2.5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
网络购物用户达7.1亿,网络支付用户7.68亿。
2019年网上零售额达10.63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同比增长16.5%。
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975亿元,同比增长27%。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可带动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等产业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电商企业竞争激烈。
电商商品信息、营销手段等的公开性特点,使竞争者间信息透明度较高,导致了电子商务企业的高竞争性特点。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电商市场的集中程度在明显降低,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
创新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信息技术变革,电商模式创新速度加快。
除了京东、淘宝等平台外,抖音、快手等一批新电商模式快速发展,团购点评、体验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社交电商、内容电商、品质电商、C2B电商等成为热点,特别是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风景”。
此外,线上企业开始布局线下产业,线下企业开始联合线上企业、拓展线上渠道,呈现出线上线下快速融合、创新融合的趋势。
找准推动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夯实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提,要持续提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向农村延伸,建立农村信息 高速公路。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地头处理、冷链运输、仓储等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建立产地仓储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严控产品质量。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确保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农产品认证管理,建立认证产品生产及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产品标准化建设。
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认证和质量溯源等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电商产品质量达标且可追溯。
培育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在城市创业的电商人才回乡创业,通过电商人才回流带动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电商从业人员培训,强化农民信息意识,提高电脑操作技巧、网店管理知识、网点运营技能,培育一支过硬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
完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农村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持续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好《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强化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的法治环境。
建立完善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以及电商平台的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第2136期
7 领导理论思维能力是领 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 干内容。
提高理论思维能 力,必须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 部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增强对党的路线、 要方针和政策的理论认 同,在知行合
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上下 不功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断书记多次强调理论思维对全党的 重要性,他指出:“我们党在中 提国大国这执样政
一,个面有对着十近分1复4亿杂人的口国内的□申灿 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 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 祁 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 刚 高断前进的。
”他明确要求全党, 利 “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 理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 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总书记这些论 论述深刻阐明了领导干部提高理论 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思指明了方向。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 维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 能没有理论思维’。
中华民族要实 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 力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目标。
但要看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 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会 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 石。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 势,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运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好运用科学 理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 大矛盾。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保持政治定力的必然要 求。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 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他 指出:“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 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
”领导干部保持政治定力就 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信 得过,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
致。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 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的理论认同,在知行合
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上下 功夫。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马 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 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
”学习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 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自 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坚持学而信、学而 思、学而行,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通过深入研读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 法,念好共产党人的“真经”,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理论思 维能力。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 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 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 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各级 领导干部要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 政治必修课,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所蕴含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 法,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 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 实实践者,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 工作。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既要注重学习,更要注重实践。
恩 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 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 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这表明理论思维 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理论思维的形式和内容要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 新的历史方位。
领导干部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方面要立足 新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 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时代问题,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 势,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研究和解 决具体问题中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检验和 强化理论思维能力。

标签: #网站制作 #seo #seo #到哪里 #seo #seo #网络营销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