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是谁,2013年1月4日

隐藏文件 0
星期
刘君 坊间纪事 不要E得这么快 □浮云 儿子送我一个电子阅读器,让我可以带着去旅游。
真方便呀,这小小家伙可以存几千本书。
我在坐火车或坐飞机或在餐馆等菜时,都可以拿出来,读几页武侠小说。
走进任何火车车厢、巴士站,或饭店快餐馆,都见到人人执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埋头在看信息或键盘操作。
家里、街上,都被冷冷的E产品淹没了。
谁不赞颂讴歌今天这E时代?连我这个一向对冰冷坚硬的科技产品有恐惧症的“机器盲”,也深深享受到电子时代的好处。
据说英女皇也与我一般,初看到电脑和键盘时,心生抗拒及惶恐,避之不及。
稍后,有人婉转劝诱女皇:“先试试用电子邮件写信吧,不必用信纸信封,不必去邮局买邮票,不用投邮箱,更不会寄失。
而且,对方可以立刻收到你写的信,不必等好几天呀。
”女皇好奇地鼓起勇气,试用电子邮箱后,欣喜地“以后不必寄信或等邮差送信了”。
跟着,有人进一步劝诱女皇“试着用邮件发些照片给亲友呀。
让他们立刻看到你的近况,多好!”如此这般,一步步学习下去,女皇不再怕用E产品了。
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年前拜访白金汉宫,给英女皇送的见面礼,就是小小的i-Pod。
手袋里有手机,不必再到处找公用电话了。
在夜深人静时,我上网,将十张八张账单一起用电脑入账交付清楚,跟着用信用卡在网上订下旅游的旅店房间,再用信用卡在网上购物。
有了这些E产品,虽是深夜,商店和写字楼早已关门,但我仍能一口气完成 多种手续和工作。
那还有什么怨言和抱憾呢?有的。
除了极多极普遍的信用 卡和电脑科技诈骗之外,今天再没有父母在门口苦盼着绿衣人,送来远游在外的儿女的家书了。
不再有人写信,再没有家书,连盼张圣诞卡也没有指望。
人们都不再用得上信封及信纸,过往年节时收到贺卡,看着某个亲朋的熟悉字体的那种高兴,也都没有了。
人情亲情似乎都淡泊下来。
爱情也换了个E样子。
哪里还有人写情信情诗呀?都在手机上交换信息和订约会,简单直接。
晚餐桌上,儿子低头拨弄手机约会女朋友。
我笑说我们那时代,男女谈情都慢慢地婉转地表达,然后约会。
儿子翻翻眼,懒洋洋地说:“大家都忙,谁耐烦?打电话也不必要了,用手机短信示意,合则来,不合拉倒,爽快。
”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键盘上打字,或用手机打字,送出各种信息。
学生少了书写的机会和需要,他们的字多数是歪歪斜斜的,潦潦草草的。
我们少年时要学写毛笔字,小书包里有格子簿、小墨盒。
老师重复地说“字乃人之衣冠”。
我们要学写信,给父母的长辈的朋友的,各有不同的上款称谓,配合不同的下款自称。
今天E时代,没有这回事了。
鱼雁传情,已走进历史。
人类要进步,就不能叫时针停住不动。
今天邮差的背包轻了,生活节奏大步加速。
这由冷硬电子产品组成的E时代,失去了老日子的那份雍容,以及温厚的人情味。
让我不禁轻呼“,不要E得这么快。
” 手机语文 “造”白字□浅水 读史,常为古汉语中名词的一字多音现象所困扰,别说现代的一般百姓、小知识分子搞不清楚,就连那些个当代大儒也难免不读白字。
试从《汉书》择例管窥。
西域有个强国叫月氏,月氏这两个字的读音都有麻烦。
记得我父亲一辈都把这两个字读作“肉汁”。
忽然某天冒出个新说,说此乃误读了,正确的读法还应读回月亮的月。
倒是辞典中仍然保留了另外两种传统读音:“肉汁”和“入汁”。
“氏”,必须按古音发“汁”音。
有个匈奴属国叫休屠,长期以来标准念法是“休楚”。
可是最近有人考证说休屠其实就是月氏人的酋涂部落,“酋涂”即“休屠”,所以这个屠字还是应该读回标准发音,即屠杀的屠。
要是从两千年前的汉朝算起,绕了多大一个时间的圈子呀! 记得小学语文课有“叶公好龙”的寓言,老师特别纠正同学万不可读成树叶的叶,指出这个字在这里发“社”这个音。
那时谁要是发成“夜公”,准会遭到小朋友群起嘲笑之。
不料到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庄严宣布,根据国家最新规范,念成树叶的叶,也不错。
可惜大部分异音用法都没那么幸运。
比如汉朝那会儿管印度叫身毒,这个“身”,发音不作身体的身,愣要读成个什么“捐”,或者也作“冤”,或者也作“烟”,或者也 作“钱”,总之就是跟身体的“身”发音毫不搭界。
“毒”呢?也怪矫情的,偏不给你发正常的平声,而要绕个弯儿发那么个上声。
于是,“身毒”得读作“捐赌”,亦可“冤赌”,亦可“烟赌”,亦可“钱赌”。
可真使我添堵! 古人是谁们这么喜欢无事生非,非要添乱,借用常用字来标专用的异音呢?这不是故意制造白字吗?再说人名。
休屠亡国以后,太子被押到长安,初任皇家马弁,后得宠高升。
他的名字,中文写成日磾,汉武帝赐他姓金,是为金日磾。
这个“日”字你猜应该读成啥呢?你想都想不到:读成秘密的“秘”!日磾称为“秘低”,即midi,最时髦的数码音乐制作的叫法呀!仅仅因为这个“日”字独一无二的异音应用,“金日磾”竟然占据《辞海》一个条目! 尚有不少令人郁闷的“一次性”读音。
如国名龟兹要念“秋词”,羌族部落先零要念“先连”,官名仆射要念“仆夜”。
如人名郦食其(政客)、赵食其(将军)、审食其(面首),此三个“食其”统统要念“艺姬”。
一个人的知识,岂能必须显示为不掉进这些乱七八糟人为制造的白字读音陷阱里去?这种知识的意义有多大呢?当然,意义也不能说没有,可是古人给自己如此设坎自找麻烦,会让崇拜效益和简约的现代人疯掉! 强词有理 有好奇的朋友问我,写时评或杂文有没有“诀窍”?我答:诀窍没有,但“模式”是有的。
只要掌握几个固定的“模式”或者说“模板”,就足够用了。
遇到新闻往模子里一套,一篇文章就出炉了。
例如这些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喝彩体”时评(又叫“歌德体”、“叫好体”),只要踅摸到领导作了什么重要讲话、出席了啥重大活动,立马就有一小撮时评人(确实是一小撮,圈子里大抵都知道他们的名字)跳出来表演一番,其文章标题无外乎几种:为××喝彩,为××叫好,×××彰显×××……内容更简单,复述一下新闻,喊几声口号,表一表决心,时不时还“热泪盈眶”一下。
有人一天能制造好几篇此类垃圾。
肉麻?弱智?确实有一点,但这类口水稿发得挺好,尤其受“主流媒体”青睐。
每逢“重大活动”之际更是铺天盖地,占领了不少媒体的版面。
这些时评人很聪明,他们将写稿产业化了,用风险最小、劳动最少而收入最有 别问我是谁□乔志峰 保障的方式,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人发家致富路。
一不小心曝光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啦,向那些被我伤害了的“同行”们表示歉意。
不过这也没啥,影响不到他们“先富起来”的伟大目标的实现。
因为制造上边说的那种文字垃圾,虽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但对脸皮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种事儿,很多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咱丢不起这个人,也挨不起这个骂。
吾日三省吾身。
挖苦了别人半天,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
写了这么多年时评和杂文,也养成了不少耍滑偷懒的陋习。
例如,今天在媒体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螺旋藻产品两次抽检大相径庭,企业曾进京公关。
我心里立即拟好了评论的标题:《螺旋藻进京公关了谁》。
随即又看到另一则新闻:河南信阳毛尖推出公务消费“奢侈茶”,一斤售价13万元。
我心里又立即拟好了评论标题:《谁消费了13万元一斤的“奢侈茶”》。
这个 现象突然让我警醒:面对不同的新闻,难道我只会追问一下“是谁”吗?赶紧翻了一下自己的旧稿,一大堆刺眼的标题映入眼帘:《“千名群众下跪事件”应拿谁是问》、《谁挪用了灾民的帐篷》、《“人工熊胆审批”涉及谁的利益》……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些年来,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的“谁”文章! “谁”文章并不比“喝彩体”难写。
复述一下新闻、痛斥一下现象、追问一下到底是谁这么坏,最后义正词严地要求“严查”或“严惩”。
仅此而已。
这种文字垃圾,键盘上放块馍,狗都会写。
“谁”文章的丑陋之处,不仅在于僵化的八股写法,更在于作者做人的“不老实”。
谁消费了13万元一斤的“奢侈茶”?螺旋藻进京公关了谁?这还用问吗,不就是那些自称“公仆”的老爷们嘛。
连三岁孩童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还非要装模作样追问“是谁”,说好听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说难听 点,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卖萌逗乐自愚愚人;至于有没有混淆是非把水搅浑小骂大帮忙之嫌,只能交给读者去评价了。
深入剖析一下自我,热衷于炮制“谁”文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私心,就是出于安全考虑。
出了事情,你追问一下“是谁”,没人搭理你;但如果你公开大鸣大放指名道姓臭公仆王八局狗日的慈善骗子一通叫骂,搞不好轻则告你诽谤,重则“维稳”你。
我被“维稳”了死不足惜,一大家子人上有老下有小谁来养活哟———指望那些扯淡的“社会福利机构”?白日做梦吧。
我属牛,可胆子比老鼠还小。
真丢人。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借此机会我郑重承诺:以后闲得蛋疼宁可哼几句“别问我是谁”,也尽量少写点“谁”文章。
万一哪天又冒出那么两篇来,肯定是缺钱了想骗俩稿费花花。
丑话说在前头而不是做了婊子还给自己立牌坊,这点坦荡咱还是有的。
不是咱吹牛,在这一点上咱比某些人强。
纸上博客 洋队长□ 那年头,官有多大,谱就有多大,谱就代表洋。
在我们公社,按惯例最洋的该是公社书记了。
书记姓沈,但为人可不省,香烟抽的是大前门,还讲究个沪产的。
要知道,当时抽烟可是有“规矩”的:区里干部两边分(大前门),公社干部赤脚奔(飞马),而沈书记显然“超标”了。
他开会时,大前门就放在桌边,随时拿起一根点上,从来没跟手下谦让过,大家也觉得自然。
大冷天,沈书记要洗澡,特地弄来个495的大柴油机到公社,轰隆隆地发动起来,那冷水很快便滚烫了,通过管子慢慢地流出来。
于是,书记这澡洗得惬意,全公社人民听了书记冬天这样洗澡都咂嘴。
沈书记家里要建房,差几根木头,那天到水利站检查工作,看到院子里躺了几根木料,感觉很合适。
水利站站长有点为难,说是上面的指标,要抗洪排涝啥的,不得挪作他用。
沈书记一瞪眼:什么上面下面的,全公社都是我的。
书记的谱大不大?大。
书记洋不洋?洋。
但是跟洋队长比还差许多,虽然洋队长跟公社书记比连个毛都不算。
洋队长姓什么早已不重要,或者很少人记得了,因为洋队长这个名头太响了,因为洋队长太洋了。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不说洋队长这么个小队长,就是大队长、大队支部书记、公社干部都要带头下地劳动,挑担挖沟样样精通才是做干部的料。
但洋队长不,洋队长从来是连根草都不拿的。
一个夏天,骄阳似火,人们都在地里汗滴禾下土。
洋队长照例要巡查一番,晚上好根据各人的表现记工分。
他上身洁白的衬衫:的确良的,据说的的确确凉快,否则怎么叫的确良呢;脚上的袜子:丝光的,比蝉翼还薄,能看出皮肤。
再穿上有一个个孔的凉鞋,那是塑料的;头上还有一把伞,黑色的布面,亮闪闪的伞柄,把手还做成弯钩状,收起来可以当电影中的手杖用,比起那竹子柄黄油布面的雨伞别提多高级了,所以我们都叫洋伞。
那时没有帅呆了酷毙了这些词,只有洋,所以洋队长的名头就传出去了。
洋队长再洋,在公社一把手沈书记面前也不敢。
这不,那天他就这身行头,正在对社员指手画脚呢,远远地看到沈书记带领一班人来田间地头检查。
他慌忙收了阳伞、脱了白衬衫,脚上的就来不及处理了,直接迈进灌溉渠装模作样地清理淤泥。
书记走近一看:不错,不错,这 么大热的天还带领社员劳动,搞得一身泥一身汗的,我看不洋嘛。
洋队长也只畏惧沈书记,离了沈书记他可是立马要恢复原状的。
他抽的香烟可不是大前门,而是黄色壳子的凤凰,喷出一口烟能香半里路。
内行人说那叫外香型烟,抽在嘴里不香别人闻了香。
可没几个人信,因为那么贵的烟有几个人抽过呀,那烟连计划都没有要花高价买的,一般人能抽得起大丰收就不错了。
大丰收香烟可一点都不香,还抽着咳着,咳着抽着,一抽就咳,不抽就熄。
就这也比我父亲抽的旱烟袋要高级许多。
要是夏天,眼尖的人还能看到洋队长的确良衬衫的口袋里还有一叠大团结,那时我听了要多羡慕有多羡慕,因为过年谁给我一个两角钱的红包就够我激动好多天了。
洋队长最洋的是他家建房子。
谁家建房不得准备多年,到时候忙得鸡飞狗跳的。
但洋队长说建房就建房,谈不上请师用将,因为全小队的人谁敢不积极主动呢。
最忙的时候就是上梁,那时候洋队长坐在门口的椅子上,面对着一群忙碌的人。
椅子旁边一个小茶几,茶几上一个茶杯泡了茶,一个碗里放了花生米。
身后一个人给他剃头,还有一个人负责将花生剥了壳搓了皮放进碗里。
那时候,好多人不信真有这么洋的人,专门偷偷到他家看。
没看到人只看到他家房就信了:一排四间青砖小瓦房,木头门玻璃窗,气派得连沈书记的办公室也不如。
你凭什么不信。
他这么洋就是因为有钱,有钱的版本有多种,有说全队的东西都是他家的。
陈洪文 但马上有人反驳:全公社还都是沈书记的呢,怎么沈书记还没他洋。
于是另一个比较可靠的版本就流传开来,说他在部队当兵,地方动乱,他们部队去维持秩序。
后来银行少了几麻袋钱,后来他提前退伍,后来部队来调查,再后来他每年都出去几天,有人说是去拿利息了,等等。
说得人吐沫星子乱飞,听的人似信非信。
反正钱多是事实。
他好赌钱总是输多赢少,别人赢到手抖他却轻松得很:反正我家孙子都不愁钱花。
再后来,改革开放了,家家都富裕起来,50、100的大钞票出来了,腰里鼓起来人们连乡长都无所谓了,何况村里的小干部,当然他也早不干了。
后来人家的房子都是外墙瓷砖铝合金门窗早让他家的房子变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丑陋了,人们看他再也想不到“洋”字了。
有说他利息拿不到了,因为当年的钱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存银行。
这些年过去了,银行早实名制了,他也没办法。
他早不赌钱了,据说有一次输了几百块就没钱了,把手表、戒指也押上还是赌输了,恨得在床上睡了几天没起来,吓得跟他赌钱的几个人忙敲开门送还了钱物,怕出人命。
从此,也没人敢跟他赌钱了。
现在再见他时我发现他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走路不自然,目光呆滞。
问熟悉他的人,说他中风了,老婆早死了,孩子常年不在身边。
看他风烛残年的模样我不能接受:这还有一点洋队长的影子吗? 那人回:这有啥好奇怪的,人怎么可能一世风光呢,都是好几节才过到头的。
时尚辞典 宅男物语 □邢精达 我是宅男。
我总是足不出户,习惯家里蹲。
外表不修边幅,时常胡茬满面。
我昼夜颠倒,像蝙蝠。
一天只吃两餐,不是为了减肥,纯粹乃时势所致。
身边女性友人都羡慕我“苗条”。
我不常被太阳晒,比较常晒月亮,唯一的运动是爬楼梯。
总之听人说,“大隐于市”的指数越高,就越有成为“宅男”的潜力。
宅男依嗜好、习性有所区别。
有的蓬头垢面而沾沾自喜(自欺吗);有的仙风道骨而遗世独立(自闭吧);当然也不乏文质彬彬,却心如死灰者(自逐矣)。
表里不一的模样,总令我辈父母万分诧异———电脑如此可怖,竟将孩子的三魂七魄牵走──他们抓破了头皮也料不到,足不出户的现代宅男究竟其来何自。
也许他们会怀疑自己上辈子造了孽以致这辈子生下怪胎吧。
宅男的口语表达不太流利,所以宅男不太喜欢跟人说话(偶尔怕口吃)。
宅男生性闭俗,难登大雅之堂,要么一开口就惹来嘘声连连,要么就是讲冷笑话搞僵了气氛。
宅男情同不慎步入兰若寺的书生,注定落魄无门,穷尽毕生的精气,也无由救赎。
镇日戍守电脑前,除了挂线在BBS或MSN上卖力“键谈”之外,就是迷电脑游戏了。
据可靠消息指出,宅男将是人类遭到数码科技制约后遗症的首部曲。
在宅男世界里,人际交流渐渐分崩离析、乃至变质、扭曲。
他们再也回不去现实世界,一味义无反顾投奔虚无的疆界———自以为辽阔,其实疏离。
看似峰回路转,却是步步绝境,人生忽然就变得存在主义。
就我个人而言,虽非百分之百的典型宅男,倒也十之八
九。
我可以坐在电脑前泡论坛泡掉一整个下午。
再不然就窝在房间玩线上游戏、听音乐、唱歌。
反正楼下就是便利店,一次采买三天的干粮绰绰有余,没办法了叫外卖也行。
寂寞难耐我就跟我养的宠物说话。
通常我说,它们听。
我多么希望,某天能够和它们以(人)物易(宠)物,知己知彼。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变成宅男。
我是当了宅男之后,才开始学习做一个宅男的。
宅男正如同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
我洗之不去的黑眼圈和永远晒不黑的皮肤恰巧是尴尬的对照。
正所谓,宅男不懂浪子泪,浪子不懂宅男悲。
宅男之静与浪子之动,两者之间,似乎贯串了某种直见性命的禅意。
呜呼哀哉!我是宅男。
你们不懂我的心———宅男的心。
心灵小品 隔花人远天涯近 □黎武静 《红楼梦》里的脂批曾细细指出:宝玉隔花观美人的一幕,诗意恰如“隔花人远天涯近”。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偏隔着这一枝花团锦簇,远如天涯,让人如何不唏嘘轻叹?美便在触手可及却咫尺天涯的一刻。
“人在天涯”更像一种寥廓寂寞的心情,寥寥无人落落寡欢,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悲喜不过一念之间,心生落寞时此处便是天涯,心花怒放时如置身乐园。
远和近也是同样的道理。
曾听一位热恋中的伊人叹息她那心尖上的爱情,虽然两人离得很近,感觉依然遥不可及。
爱情的迷茫让同城的两人如斯遥远。
也听另一位兄台炫耀他的哥们情谊,虽然相别多年,却永远亲如兄弟。
少时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距离,岁月让它显得如此珍贵。
晋元帝曾问年幼的晋明帝,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晋明帝在他膝上回答,“当然太阳远。
没听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
”第二天得意的父亲有意在群臣面前炫耀爱子的智慧,特意在大家面前再问一遍,结果晋明帝却说,“太阳近。
”问他为什么,朗声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好机灵的小孩子。
当他说日远时,以“不闻人从日边来”的地理现实来应对,当他说日近时,却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心理感觉来应对,轻轻巧巧地辩驳着远和近的分别。
当我们身处一个快速而高效的时代,朝发夕至的交通引领我们穿梭于茫茫大地,地理的距离变得不再坚不可摧。
比地理更遥远的是属于心灵的国度,我们是否有幸,相互取暖,彼此贴近?若是知音,天涯很远,你很近。
人在旅途 日本铁路的最高点,在东京西边山梨县的“野边山高原”站。
标高1375米,背景是覆盖白雪的高山。
“野边山高原”站外有个“幸福的钟”,传说敲了就会找到幸福。
我敲了。
在“野边山高原”160公里之外,东京“代代木上原”车站。
站外有一家小书店,叫“幸福书店”。
我不知道书店的传说是什么, 但我也买了一本书。
因为我跟大家一样,在寻找幸福。
我也上山打坐、吃素、过午不食、早睡 早起。
睁开眼睛觉得叶子比过去更绿,世界有大雨后的清晰。
下山时体会到人生无常、万事皆空。
心是一片海,情绪只是飘过海面的云。
正感觉自己焕然一新时…… 公司一件小事又让我破口大骂。
骂完立刻后悔:这不都是一场空吗?我干吗这么激动?因为心虽然是海,但情绪是浪。
浪受地心引力打过来,海也挡不住。
小事如此,大事更不用说。
学习老庄,觉得《道德经》第九章讲得真好:“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明知名利多了 幸福的地址□北风 会造成伤害,但我们还继续追求。
因为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功成”,没有“满堂”。
还得为员工考虑,为儿子着想。
圣贤的智慧,在深山的禅堂都如醍醐灌顶,但回到熙来攘往的现实,很容易忘记。
因为一打开智能型手机,各种资讯让我们觉得无所不能、非我不可、舍我其谁。
山上学到的无我、无常,通通忘光。
贪、嗔、痴,全力反击。
为了快乐,我们禅修、闭关、内观、壮游、请教大师、上心灵成长课程、从事极限运动、到“野边山高原”站外敲“幸福的钟”……我们也的确从这些探索中领悟到快乐的道理。
但为什么实践的时间,总是这么短?追求快乐,总是知易行难? 会不会是这些“知识性”的探索力道太弱,不足以让人大彻大悟。
人一定要经过戏剧性的事件,特别是悲剧(车祸、癌症、亲人过世……),才会觉醒? 但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DanGilbert研究指出:因意外而导致下半身瘫痪的人,一年后,跟中彩票的人在一年后的快乐程度竟然 一样。
原因是,人脑会自动“调适”,让自己相信目前不可逆转的处境其实也不坏。
这样说,戏剧性的事件也无法让人改变。
为什么人这么擅于“调适”?是什么力量不断把我们从“觉悟”中拉回原状?如果心是海,情绪是浪,那个牵动潮汐的“地心引力”到底是什么? 我猜是“个性”。
它决定了我们的判断、反应、言行。
电脑有“操作系统”,像隐藏的手指挥复杂的机器。
个性,就是人的“操作系统”,默默操纵我们的心情和行为。
它也隐藏,发功时,我们可能感觉到,也可能无意识。
禅修、闭关、内观……让我们暂时“关机”,让个性这“操作系统”失灵。
但大部分人无法持续“关机”,一旦再“开机”,个性就卯足全力,迅速在判断、反应、言行上,让我们变回原来的自己。
所以,春去秋来,很少有人真正“改变”。
年纪、知识、经验、智慧不断成长,唯独个性几乎维持原状。
这样看来似乎很悲观,个性快乐的人,怎样都快乐。
不快乐的,怎么修行都没用。
真的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个性无法改变,唯一的办法是“自觉”。
这个“自觉”,就是在闭关结束,为小事又破口大骂之后的“后悔”。
会后悔,就是体会到自己“知”和“行”之间的矛盾,下一次“个性”发威会比较警惕。
这当然未必能阻止破口大骂,但骂出的话不会像上次那么难听。
这样一次又一次,我们可以淡化个性中让我们不快乐的成分。
就像锻炼胸肌,靠反复练习把那些棱角磨平。
棱角会伤到别人,但受伤最深的永远是自己。
所以,也许幸福的地址不在“野边山高原”,它就在离我们最近却最难到达的地方。
那里,叫个性。
而幸福,也没有通用的准则。
要靠每个人了解自己的个性,然后找出一套和世界相处的方法。
个性正发出地心引力对我们兴风作浪。
浪花让人凉爽,也让人窒息。
载浮载沉之际,我慢慢了解:痛苦和幸福,都在同一个浪头上。

标签: #文件 #文件 #代码 #文件 #文件 #引线 #中文 #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