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二:洲际交易所,市场研究MARKETS

饰品 18
RESEARCH 全球主要上市交易所财务报告及经营战略比较研究系列之二:洲际交易所 ComparativeResearchonFinancialReportsandStrategiesofGlobalMajorListedExchanges(SeriesNo.2):IntercontinentalExchange 曾 欣
1 陈万华(
M.W.LukeChan)2(1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 200122;2McMasterUniversity,加拿大 L8S4L8) 前言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 ICE)的公司化发展历史,用中国期货行业人士通俗语言讲,就是一个“远期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市场”或者“变相期货市场”通过内延式发展扩张和外延式收购兼并,迅速做大做强并赶超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故事。

一、演变进程十年以前,当能源领域的绝对龙头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如日中天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一家叫做洲际交易所(ICE)的场外柜台交易市场日后能成为分庭抗礼并独立上市的集团公司,而自己却沦落为他人(CME)的收购对象。
洲际交易所(ICE)成立于2000年5月,由全球最大的一些能源公司和跨国银行发起成立,为当时相对分散的场外能源 交易市场提供一个更为透明开放的集中电子化交易平台。
相比于当时还基于公开喊价的保守的会员制期货交易所,ICE走的是技术起家的开放式电子商务平台路线,以确保自己在交易结算数据系统方面的高度领先性。
ICE虽然是从场外能源市场起家的,但它一直觊觎标准化交易的期货市场,成立之后即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大规模收购扩张。
2001年,该公司购并了位居伦敦坐拥BRENT原油期货合约的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结束了IPE其20年会员制以及1年公司制独立运营的历史并改名为现在的ICE欧洲期货交易所。
目前ICE欧洲期货交易所占据每日交易的世界原油与成品油期货约50%的份额,全球将近2/3的石油现货企业都以ICE欧洲期货交易所的报价作为定价基准。
2002年,该公司成立ICE数据公司以满 21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FUTURESANDFINANCIALDERIVATIVES 足场外交易能源市场上日益增长的透明化市场数据需求。
2005年,ICE欧洲期货交易所成为首家完全电子化的能源交易所。
在同一年,ICE完成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并入选为Russell1000和S&P500指数的成份股。
2006年,ICE的电子交易平台推出WTI原油合约,直接和NYMEX的WTI原油合约展开竞争。
2007年,ICE大手笔购并了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并改名为ICE美国期货交易所,从而正式进军农产品期货市场。
同年,ICE收购加拿大的温尼伯商品交易所,主要品种是油菜籽期货等农产品,并改名为ICE加拿大期货交易所。
收购ChemConnect公司的场外交易液化天然气与化学品以及Chatham能源公司。
另外,该公司与FrankRussell公司签署了独家协议将
U.S.Russell综合指数期货推上市,并在2007年成立ICE欧洲结算公司。
2008年,洲际交易所购并YellowJacket软件和Creditex公司,从而得以在场外交易期权市场与信贷衍生品方面拓展其产品线。
2009年,洲际交易所购并TheClearingCorporation(TCC),并通过ICETrust与ICEClearEurope的购并推出信贷违约互换(CDS)清算。
2010年7月,该公司以大约5.97亿美元购并气候交易所有限公司(CLE),该交易所是开发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领跑者,经营着欧洲气候交易所(E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
这一购并为该公司提供了进一步增长和收入多元化的机遇。
气候交易所现在是洲际交易所的全资子公司。
2010年11月,该公司购并 TradeCaptureOTC进入移动设备数据市场,并在2010年11月推出ICE手机应用,这是业内首款交易所端的iPhone实时数据应用程序。
2011年7月14日,洲际交易所公告购入Cetip有限公司12.4%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Cetip是巴西最大的从事股票、固定收益债券和场外交易衍生品的结算登记上市公司。
ICE以约5.12亿美元购入Cetip3,160万股普通股,动用了包括3.02亿美元库存现金和2.1亿美元信贷额度。
2011年7月19日,按照“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要求,洲际交易所公告成功完成了将ICEClearCredit转变为受CFTC监管的衍生品清算组织(DCO)和受SEC监管的证券清算代理(SCA)的交易。
ICEClearCredit(之前被称为“ICEClearTrust”)作为受CFTC监管的DCO和SCA完成了首批交易清算。
2011年8月1日,洲际交易所启动巴西电力场外交易市场(BRIX),为巴西电力合约提供透明、电子化交易方式,包括为合格的电力市场参与者提供一系列风险管理工具。
巴西的电力市场正从价格监管实体向自由市场为基础的结构转变,预计这个项目在2012年之前不会有收入贡献。
通过十年的高速扩张发展,总部位于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洲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崛起成为一个在地域上横跨北美、欧洲、亚洲,在业务上横跨场内和场外市场,在品种上横跨能源、农产品、信用产品、股票指数以及外汇等金融产品,拥有四家期货交易所、两个场外柜台市场、五家结算类公司以及五家数据类公司 22 的全球交易所集团(图1)。
市场研究 MARKETSRESEARCH 购操作,例如在2010年第三季度回购9,000万股普通股之后,2011年8月又进行了一次1亿股的回购,均价为109.69美元,表示公司管理层认为价格低估且有足够现金进行回购操作。
数据来源:ICE公司年报 图2ICE收入(2004~2010) 图1ICE组织架构示意图
二、财务报告(一)整体业绩洲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上市 前总收入只有1.08亿美元,到了2010年,总收入增加到11.50亿美元,增长了9.6倍(图2)。
截至2011年11月29日,公司市值85亿美元,PE18倍,同期CME的市值是159亿美元,PE12倍,虽然市值水平低于CME,但估值水平高于CME。
从高达17%的资本回报率指标看,ICE远远高于CME和NYX(图3),说明投资者相当认可其成长性,愿意给予ICE更高的溢价。
洲际交易所的现金、应收款和资本状况非常强健。
在库存现金大幅超过总负债水平的同时,总利息偿付率依然保持健康,反映出最低的资本支出以及稳健的经营现金流增长。
欧美金融风暴以来,洲际交易所多次进行回 数据来源:ICE公司年报 图3ICE、CME、NYX资本回报率 (二)收入结构洲际交易所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交易与清算费用、市场数据及其他收入。
交易与清算费用(占2010年收入的89%)包含通过该公司基于互联网的全球电子平台、各期货交易所以及Creditex语音经纪商执行并在交易发生日确认的场外交易与期货交易结算的收入。
交易与清算费用收入按照交易的各商品成交量乘以各商品类型交易费率来计算。
市场数据收费(占2010年收入的9%)为期货与场外交 23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FUTURESANDFINANCIALDERIVATIVES 易市场参与者提供各种市场数据服务和产品,包括发布每日指数、查询历史数据等服务收费。
这一部分主要是向交易所数据供应商收取提供实时期货价格信息的终端与许可费用,以及数据查询费用。
其他收入(占2010年收入的2%)包括被确定服务的其他合并收入。
细分来自各个产品的交易清算收入结构,发现OTC能源产品贡献的收入最高(31%),紧随其后的是能源和排放权期货(29%),OTC信用产品贡献了14%,农产品类12%,指数外汇3%(图4)。
另外,美国市场的收入从2006年占比57%下降到2010年的53%,而美国以外市场的收入则从43%提升到47%。
数据来源:ICE公司年报 图4ICE的收入结构 (三)营业费用营业费用增长方面ICE控制得比较好,销售和办公行政费用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费用增加主要来自报酬和福利费用,而技术投入和相应折旧摊销、扩张购并费用等项目的不断增长,基本上都是业务扩张导 致的(表1)。
表1ICE的营业费用(单位:千美元) 科目 2010年/占比2006年/占比 薪酬福利236649/48%49750/46% 专业性服务32597/7%11395/10% 专利权 - /0% 9039/8% 并购相关成本9996/2% 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 97244 /19% 折旧摊销121209/24% 2526613714 /0%/23%/13% 营业费用合计497695/100%109164/100% 数据来源:ICE公司年报 相比2006年,薪酬福利支出从4,975万美元大幅增长到2.36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员工人数增加带来成本上升。
2006年,ICE的雇员总数500人左右,人均薪酬福利9.95万元。
截至2010年底,ICE的雇员总数增长到933人,人均薪酬福利25万美元。
其中302人在亚特兰大总部,308人在纽约,163人在伦敦,其余160人分布在温尼伯、卡尔加里、休斯顿、芝加哥、斯坦福、华盛顿特区和新加坡等地。
ICE非常重视技术投入,一直秉承自主建立最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理念,成立以来在交易、清算,信息数据和风险管理系统上的技术投入超过1.2亿美元。
在933人的员工总数中,包括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员、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安全专家、测试工程师、系统质量分析师、数据库管理、网页设计、销售辅助等技术类人员就有438人,占比达到47%。

三、经营战略亮点(一)全球领先的能源类OTC和期货 24 市场研究 MARKETSRESEARCH 合约自开业以来,洲际交易所开发并提 供了多元化的产品序列,以及范围广泛的风险管理服务:包括在一个统一整合的技术平台上提供交易执行、市场数据与清算服务。
洲际交易所已经在其能源类的期货与场外交易市场上展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图5)。
在最为重要的原油定价基准市场上,ICE的BRENT原油合约正在加速追赶NYMEX的WTI原油合约的江湖地位。
WTI的持仓过去三年仅仅增长了5.6%,而BRENT增长了62%。
交易量方面,WTI过去三年增长了38%,而BRENT增长了67%。
今年以来,原油定价中心正在悄然转移,世界石油市场大都以BRENT价格作为参考,因为布伦特原油具有海运的自然属性,且对中东市场敏感,更能反映世界市场的价格状况。
在传统能源市场,ICE继续采取广泛渗透、快速扩张策略,推出多种新的煤炭、天然气和轻质油期货合约。
数据来源:ICE公司年报 图5ICE的OTC和期货合约历年成交量 (二)激进的收购扩张洲际交易所不仅继续推动内生增长,而且还通过购并与分拆间断进行的重组项目推动了强有力的外延式增长,其资产增 长和全球扩张反映了这一点。
ICE成立以来,一直把NYMEX当作竞争对手,通过收购快速进入对方市场领域,甚至不惜恶意收购。
2007年3月,洲际交易所宣布拟斥资99亿美元竞购CBOT,直接威胁到CME此前与CBOT达成的收购协议。
2011年4月洲际交易所联手纳斯达克OMX向纽约证交所-泛欧交易所(NYSEEuronext)发出了113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试图破坏纽约证交所-泛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合并。
2010年对气候交易所CLE的购并预计会增大洲际交易所的资本效率、跨市场销售与产品开发机遇。
其他扩张计划包括TradeCaptureOTC购并以及通过Cetip部分收购与BRIX结盟在巴西进行扩张,反映出ICE进入新兴市场,实现产品多元化的愿望。
(三)各自独立的结算业务架构在场内交易所结算业务架构体系中,ICE四家期货交易所分别对应了四家独立受监管的结算公司。
位于伦敦的ICE欧洲结算所为ICE欧洲期货交易所以及OTC能源市场提供结算服务;位于纽约的ICE美国结算所为ICE美国期货交易所提供农产品和金融期货产品结算服务;ICE加拿大结算所为ICE加拿大期货交易所的农产品提供结算服务;ICEClearCredit(前身是2009年成立的ICETrustU.S)主要为场外信用产品CDS提供清算服务;还有一家是ClearingCorporation,主要为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以及ICEClearCredit等提供结算服务。
在场外OTC结算业务中,ICEClearCredit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信贷违约互换(CDS)清算所,这一新领域的集中清算需求正处于扩展阶段。
预计伴随着成交量的扩张和新品种的 25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FUTURESANDFINANCIALDERIVATIVES 不断开发,来自场内和场外结算业务的营业收入还将保持持续增长。

四、借鉴意义(一)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强化衍生 品市场监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通过的 “多德·弗兰克法案”将使美国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监管发生很多变化,法案也扩大了CFTC的监管范围,从场内产品扩展到场外互换市场。
场外衍生品将变成标准的衍生品在场内交易,并进行中央清算。
2010年7月,CFTC裁定,在ICE交易的部分合约发挥着显著的价格发现功能,因此必须根据法案规定进行交易,包括适用于重大价格发现合约(SPDC)的核心原则。
2010年,ICE不得不首次在OTC能源市场以及ICE欧洲期货交易所所有与美国相关的产品实施了限仓制度;2011年7月,ICE不得不将其来自信贷违约互换清算会员的调整后净资本要求从50亿美元调整至1亿美元。
2011年10月,CFTC更提出将要求互换清算所向资本不低于5,000万美元的公司开放,以允许更多参与者参与并妥善地对违约进行管理。
法律调整的不稳定期对于ICE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全球布局的技术领先优势ICE的电子交易平台以价格透明度及通过替代性交易执行途径实现价格改善而使得市场参与者获益。
电子交易执行还通过提供公司发布价格并减少交易处理错误与后勤部门日常管理费来节约时间与成本。
在技术接入方面,ICE现在对接了1,700个OTC类公司以及900家期货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亚洲都建立了通信枢纽HUB,全球投资者可以通过通信枢纽HUB、专线、互联网或者主机托管等多种方式接入交易所主机。
其交易速度进入sub-1毫秒级别,支持WEBICE通过互联网浏览器开放接入,全面开放API接口并达到FIX4.2协议标准,支持第三方开发高频程序化应用交易。
FIX协议本来是一个自发的国际协议,但已经是事实上的国际证券电子化交易标准,在交易所、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银行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中国的证券或者期货交易市场使用其特殊的电子交易协议,尽管都实现了完全的电子化,但是还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交易电子化协议格式。
(责任编辑 黄 伟) 26

标签: #cdr #国标 #国家 #平台 #培训机构 #平台 #好玩 #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