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1303),10033是哪个大学代码

代码 6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303) 适用学科:130302电影学130303广播电视艺术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学术后备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够为繁荣我国戏剧与影视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掌握戏剧与影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重大现实问题和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戏剧与影视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初步了解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生产过程、创作规律。

3.具有较强的从事戏剧与影视相关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开展本学科研究与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

5.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比较完善的人格。

二、研究方向
1.视听艺术史论
2.视听艺术与技术
3.广播电视文艺研究
4.影视产业文化研究
5.播音主持艺术研究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共6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半。
凡提前修满最低学分、学术水平达到硕士学位相关授予标准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可提前半年毕业,但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所修各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在85分以上。

2.发表至少1篇CSSCI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

3.校内外评审专家的论文评阅意见全部为同意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四、培养方式
1.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
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师生互选,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2.课程学习以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为主,辅之以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经典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确定的经典文献阅读书目,按照考核要求提交至少2份读书报告。

3.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尝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公共基础课为必修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实行免修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外国语课(4学分) 港澳台硕士生免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外国留学硕士生免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国语课,必修中国概况(3学分)和高级汉 语(4学分)。

(2)学科基础课,须修3门课程,9学分;
(3)专业主干课,须修至少4门课程,不低于8学分;
(4)发展方向课,须修至少4门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须包含一门2-3学分的跨
级学科课程。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学开课时分学期 备注 公共 128000MX001 基 础课 128000MX00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课 603Ⅱ804Ⅰ、Ⅱ 础 学科178000MX201 课基 视听艺术发展史专题研603Ⅱ 究 教学团队 178000MX202178000MX203178000MX401178000MX402专178000MX403业主178000MX404干课178000MX405178000MX406178000MX407178000MX601178000MX602178000MX603178000MX604178000MX605发178000MX606展方178000MX607向课178000MX608178000MX609178000MX610178000MX610178000MX610跨学科选修课 视听艺术理论 603Ⅰ 视听艺术研究方法 603Ⅰ 影视艺术语言研究 402Ⅱ 视听艺术文化研究 402Ⅱ 视听技术与艺术研究402Ⅰ 影视美学 402Ⅱ 视听艺术批评研究 402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402Ⅰ播音与主持 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研究402Ⅱ艺术专业 纪录片专题研究 402Ⅲ 电视剧专题研究 402Ⅲ 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402Ⅲ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研究402Ⅲ 电影专题研究 402Ⅲ 影视叙事学研究 402Ⅲ 新媒体研究 402Ⅲ 视听艺术研究前沿 402Ⅲ 影视产业文化研究 402Ⅲ 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研究播音主持风格研究播音与主持艺术前沿 402402402 Ⅲ播音与主持 Ⅲ艺术专业 Ⅲ 至少选修1门2—3学分跨一级学科的课程。
教学团队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教学团队
2.个人学习计划导师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并在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发展需要基础上列出拟修读的课程、时间安排及要达到的目标;结合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列出硕士研究生应读文献书目、进度安排及要达到的目标。
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备案。
补修课程要求: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提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增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提倡以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考试或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除学科基础课《视听艺术发展史专题研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之外,其他课程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即可开始学位论文的准备与写作。
学位论文主要考查硕士研究生具备的学术素质和学术风范,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是科研论文。

1.个人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围绕选题查找、阅读文献资料,厘清研究现状和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研究进度做好规划。
硕士生应在第二学期内制定好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第一次开题未通过者可于第四学期初进行第二次开题,如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转入下一学年开题。
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论题的创新性和论文框架的逻辑性。
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并采取专家审定组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最终审议。

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向导师做进展报告至少两次。
在论文送审前将两次进展报告提交学院备案,并作为论文送审资格进行审查。

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答辩应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答辩程序严格把关,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最终审议后公布答辩结果。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
两次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6学分。

七、文献阅读 研究生导师组负责制定与修改文献阅读书目,并在每届研究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将文献阅读书目发给招录的研究生。
硕士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三部经典文献著作,并撰写阅读笔记。
文献目录:
1.C·爱森斯坦著,富澜译.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2.安德烈·巴赞著,崔启衍译.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3.鲁道夫·爱因汉姆著,邵牧君译.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4.戴·波德威尔著,李显立译.艺术电影的叙事[J].《电影世界》,2000年第六期
5.马克思·霍克海姆,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34-180.(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6.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3-153.(鲍德里亚的符号交换理论)
7.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07-147.(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观念与意识形态)
8.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C].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5-115.(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9.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33-50.(媒介即讯息)10.仲呈祥.仲呈祥文艺评论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1.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高鑫.影视艺术欣赏(上、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3.张凤铸.影视艺术新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4.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5.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6.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上下)——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透视/文艺学与美学丛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7.胡智锋,张国涛.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8.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周月亮.影视艺术哲学——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1.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2.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3.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电影本体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4.张会军.风格的影像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25.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6.张晓锋.当代电视编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7.王志敏.电影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刘一兵.电影剧作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29.赫伯特.泽特尔(美).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0.贾秀清,栗文清,姜娟.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31.迈克尔.拉比格(美).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2.丹尼埃尔.阿里洪(乌拉圭).电影语言语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33.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德).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34.欧阳宏生.电视批评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35.王辉.纪录片——想法与做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36.迈克尔.拉比格(美).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37.张凤铸主编.中国电视文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38.张凤铸主编.中国广播文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39.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0.何立主编.艺术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41.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2.张景华主编.戏剧鉴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郑传寅,黄蓓著.欧洲戏剧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4.张前,王次照著.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45.杨杰等主编《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6.孙景琪,孙京编著.数字影视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47.李兴国主编.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48.闵大洪著.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9.廖祥忠著.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0.张凤铸著.音响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51.张燕翔著.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2.宫成波主编.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53.王利敏著.数字化与现代艺术[M].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4.胡正荣.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丛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5.邵培仁.章东轶.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56.刘永泗.影视光线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57.[美]赫伯特·泽特尔著.电视制作手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58.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9.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60.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61.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62.姚喜双.《播音风格探》.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63.[美]吉尼·格拉汉姆·斯克特.《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新华出版社,200464.任远.《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初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65.[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66.季思聪.《无冕女王――中美女主播的公众形象和私人生活》.时事出版社,201067.赵淑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68.韩泽,《节目主持学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9.高明凯.《语言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0.[荷]扎伊恩·
A.《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
2.指导教师定期检查阅读笔记,并给出相应成绩;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发言情况给出成绩。
研究生必须在第二学期期末提交两份书面的文献阅读报告(字数5000字以上),文献阅读计1学分。

八、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应作为主讲进行一次学术报告。
参与听讲硕博讲堂学术讲座10次以上(主讲一次可抵听讲5次)。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4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

标签: #稳定 #好用 #培训机构 #机构 #php #苹果 #专业培训 #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