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一升”让百姓享优质医疗,2022年1月10日

更准确 2
星期一责任编辑霍丽娜第473期热线电话:(0537)2399971Email:dzrb163@126
5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有省里专家坐诊,CT、彩超、中医理疗一“院”齐备 “一沉一升”让百姓享优质医疗 □本报记者孟一高峰 务中心每周都有省立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 本报通讯员雷夫幸邢亚雯 1月5日一大早,曲阜市尼山镇大烟村村民李金玉起床后从容地穿戴、洗刷,并按医嘱空腹来到尼山镇中心卫生院做体检。
没有长途跋涉、也无需排队等候,李金玉就完成了全套的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一年一度的“为民办十件实事”工作是个重要载体,而能否在年终岁尾交上一份合格甚至是优异的“答卷”,则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大众日报·济宁新闻》本期起开设《走基层·聚焦民生实事》栏目,实地探访民生实事成果。
医院等一线专家坐诊,专家下沉不仅带来了优质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理念,更通过授课、教学查房、预约手术等形式,全方位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
记者在小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看到,患者的CT、彩超数据 检查,他颇为惊喜地告诉记者,“本以为只是简 等均与医联体医院实现了实时互联,远程会 单量量身高和血压,没想到和城里大医院做的中心)提档升级列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
一,来到俺这小街道的,但自从有了国医堂,街坊诊已经变为现实。
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 专业体检丝毫不差。
” 着力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邻居们都渐渐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也愿意接中心还推出了“一站式”结算服务、康养
大烟村位于尼山镇西部山区,距离曲阜城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让老百姓“家门口”看病受中医诊疗了。
”王洪发一边艾灸一边感慨,现体服务、送诊下乡服务等,让群众就近享受 区21公里,来回坐公交要2个多小时。
“过放心又舒心。
而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在村里娃感冒发烧不再急着吃药、打针,而会到了更为优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去,别说是进城自费体检了,就是免费的,也卫生服务中心)也在不断提升就诊环境、医疗首先选择推拿降温,老人们也不再觉得多吃口 作为群众“家门口的医院”,乡镇卫生 没人愿意来回折腾,而镇卫生院因为条件差又设备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更为规范的运营机肉就是赚一口,更加追求食疗养生……像这样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的好坏, 满足不了群众的体检需要。
”尼山镇中心卫生制和各自的诊疗特色。
的专业中医诊疗科室,已经在曲阜各乡镇卫生直接影响着群众看病的便捷程度,而不论是 院院长孔祥杰介绍,去年,镇卫生院不仅新建 同天上午,曲阜市小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
尼山镇中心卫生院,还是小雪街道社区卫生 了体检楼,还新增了螺旋CT机、四维彩超中心的国医馆里早早涌入了前来接受中医理 “解决看病难,使有效的医疗资源进一服务中心,都只是济宁市基层医疗机构快速 机、胃肠镜等医疗检测设备,检查、诊疗和护理疗的居民。
上个月,因腰椎间盘突出造成身体步盘活与优化,‘一沉一升’最让群众受发展的“缩影”。
为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 水平均大幅提升,山区居民终于不用再为出山活动困难的大雪村村民王洪发抱着试一试的益。
”谈到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工程的意境,2021年,济宁共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基础 看病发愁了。
态度到小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了个国义,小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文广设施建设项目48个,增加CT、彩超等设备 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医馆的专家号,不承想坐诊的竟是省中医院的表示,“升”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科室设186台(套),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 疗服务能力建设,是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专家,而他更是在接受了温针、拔罐、中医封包置、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
“沉”则表设再上新台阶。
目前已有150家基层医疗机构 方便患者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基础。
等系统理疗后,一个多星期就能下地活动了。
现在通过医联体等合作,实现省、市优质专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43家达到 2021年,济宁市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咱也不知道省里和市里的中医专家是咋家资源的下沉。
如今,小雪街道社区卫生服国家推荐标准。
□记者孟
打通讯员臧盛博报道造本报济宁讯日前,
起高达9000余万元的工程转 诉包合同纠纷案以“诉前调 讼济解”的方式在济宁高新区顺 与利化解。
虽然纠纷双方都是大型企业,在关系企业利益 非宁的事上据理力争,但在济宁 诉高新区人民法院的专业调解 讼高下,相隔千里的双方通过“云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衔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
接新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 ﹃动,着力打造了诉讼与非诉 一区讼衔接“1+5”诉源治理模 式,即:联合搭建一个诉源 加治理平台,设立司法辅助事 五务部、法律援助工作站、司 法辅助事务托管中心、诉前 ﹄调解委员会、行政争议审前 诉诉和解中心等5个机构,让纠 源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
治前依托诉源治理平台,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派出公证 理人员、法律援助律师、送达 模调人员、调解员等常驻院诉服中心,承担诉前调解、评估 式鉴定、文书送达、无争议事 ︱解实和争议焦点确认等辅助性 ︱事务,争取纠纷通过诉前调︱解解决。
并成立了4个“速 化裁法官团队”,常态化深入 纠纷 一线指导调解,对确实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导入诉讼程序。
在上述工程转包公司纠纷案中,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在接到原告起诉后,及时 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不仅为 当事人节省了近50万元的诉 讼费,也为双方保留了后续合作的可能。
记者 了解到,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还配套建立了全 覆盖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网络,实现了“平台 导入—基层调解—当场履行或公证确认”的诉 前纠纷化解机制,标准化、制度化的流程管理 使调解效率大幅提升。
去年1-11月份,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通过 诉前调解程序化解纠纷1337件,在2020年的基 础上收案数量继续下降21
.67%,诉讼与非诉讼 街接“1+5”诉源治理模式获评全省法院十大 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党组 成员、副院长房崇炬表示,他们将进一步优化 涉企诉讼立案服务,依托网上诉讼服务中心, 全面实行网上立案、递交材料、案件查询等, 在简化办事流程的同时营造法治化、国际化、 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通讯员
陈亚光记者吕光社报道1月4日,位于邹城市中心机电产业园的布科思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主打产品智能雾化消毒机器人进行出厂检测。
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雾化消毒机器人继2020年用于全国抗疫后,最近又批量打入北京冬奥会赛场。
泗水:执法力量下沉到镇街 行政执法形成“拳头” □本报记者吕光社本报通讯员包庆淼李娜 冬日的阳光,普照泗水大地。
近日,泗水县泉林镇卞桥集上人头攒动,16名执法人员对集市食品安全进行拉网式检查,查验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者健康证,对每个食品经营摊点存在的问题,作出即时整改和建议。
执法人员的检查让在镇上做了12年熟食生意的张伟对食品安全增强了敬畏之心。
张伟说:“前些年,我的食品卫生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煮熟食时没有一套完整的食品操作流程,凭感觉就行。
自2020年6月以来,按照执法人员的指导意见加工销售熟食,现在生意更好了。
”消费者到张伟店里买到了放心食品,张伟也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2020年5月,泗水县作出一项决定: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5个部门120名执法人员下沉到13个镇街,由镇长“统领指挥”,将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打造成“执法兵营”。
“我们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泗水县实际,以执法重心下移为切入点,确定下沉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权限,为镇街赋权。
”县委编办副主任殷升介绍,县里在执法车辆配备、福利待遇等方面做了“配套”,将执法下沉人员的管理权直接赋予镇街,下沉人员实行全脱产,除人事关系保留在县直部门外,其他日常管理、监督考核、评先树优、执法保障等全部由镇街负责。
执法下沉工作运行一年多来,镇域内乱搭乱建现象销声匿迹,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市场经营秩序井井有条……当谈起执法力量下沉的效果时,泗水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震脱口而出:“四两拨千斤。
” 长期以来,农村市场食品监管是一个较为薄弱的领域。
“不是我们不重视农村市场食品监管,而是执法力量有限,往往鞭长莫及。
”曾有8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王震坦言,“执法力量下沉,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局共下沉了26名执法人员,各镇街又选配 了136名工作人员,实现了‘1+1>2’的效果。
” 执法力量下沉,增强了经营户的法律意识。
时下,行走在泉林镇驻地,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的商铺门前干净整治,车辆摆放整齐。
泉林镇党委书记孙甲文颇有感触地说:“执法力量下沉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 该镇打出了一套基层执法“组合拳”,将县直部门下沉的9名执法人员以及从镇里选配的14名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综合执法大队,由镇长“挂帅”指挥,统一办公、统一调度、统一执法。
执法力量下沉,使镇街的行政执法不仅“师出有名”,而且形成“拳头”。
目前,各镇街的行政执法逐步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同步。
各镇街开通电子政务网,配备移动执法装备,并安装行政执法网上办案系统,确保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网上运行。
培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 任城区就业小故事反映社会大民生 □本报记者王浩奇本报通讯员赵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岁末年初,群众有没有安居乐业,就业有没有新变化,收入有没有提高,日子是不是越过越富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在济宁市任城区走访,听听群众怎么说。
“我这个店开了3个月了,每天客流不断,感谢政府免费培训的好政策,让我掌握了技能手艺,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1月4日,任城区南张街道黄井村的美秀理发店里顾客爆满,老板李娟和两个员工忙前忙后,正在为客人理发。
看着李娟忙碌的身影,很难想到,7个月前,她还在为找工作发愁。
常年居家照顾孩子让李娟与当今就业形势脱节,她不知道自己还会干什么、还能干什么。
去年5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政府免费培训定点机构济宁艺美职业培训学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 美发技能培训学习。
其间多次参加义剪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实操技能。
结业后,李娟在家门口开了间理发店,并招了同期培训的两名学员,生意做得红火,每天顾客盈门。
任城区人社局培训服务科科长徐会华介绍,去年以来,任城区实施“提技能、稳就业专项行动”,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培训补贴2200余万元,培训10900人,实现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创业带动身边就业。
“我这儿已经约到3月份了,真是不好意思,您看看能否约一下别人。
”前几天,金牌月嫂李笑苓又推掉了一个家庭的邀约。
这几年,因为技能娴熟、好评度高,李笑苓成了济宁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头号明星”,档期已经排到了今年3月份。
李笑苓是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吕庄村人,之前在村口推着流动摊位卖水果,风吹日晒,收入勉强够维持生活。
眼看孩子上了 学,家里支出增加,李笑苓决定出来找工作。
她在济宁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1个月的免费家政技能培训,因表现突出被公司聘为月嫂,工作之余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各种技能提升培训,先后考取了高级育婴师、高级营养配餐、高级家政服务员、高级保健按摩师、中式烹调师、家政服务员指导师等证书,现已经晋升为金牌月嫂,家庭服务订单不断,客户满意率达到100%。
“我做这行7年了,客户都对我非常满意,无一例退单。
通过学习也考取了相应证书,收入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已经买了两套房子了,日子越过越好。
”回顾这几年来的变化,李笑苓感慨万千。
在任城区唐口街道谢刘庄村,提起“90后”卢晓飞,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这孩子能干大事。
”没承想,他不仅干了大事,还带着全村人一起干了大事。
2017年,他返乡创业成立了济宁润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以“水稻+泥鳅+青蛙”综合种养生 态循环农业,并在2018年注册“稻泥蛙”商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成立企业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带领全村人一块赚钱。
之前穷怕了,现在我有了能力,自己富的同时也要带动全村富。
”卢晓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并推进成立济宁市青蛙养殖协会,为会员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技术跟踪、养后回收、饲料药品供给等服务,得到了当地企业和农民的一致认可。
2019年12月,卢晓飞被招募为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他和他的“稻泥蛙”成了谢刘庄村的一块金招牌。
“合伙人可通过合同约定,享有乡村和乡域内项目开发等优先权,政府在项目报批、土地流转、资金补助、信贷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我们也会在包括创业担保贷款在内的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给予扶持,让他们安心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任城区人社局局长王献忠介绍。
济宁市任城新区城市设计 公布 □记者王浩奇报道本报济宁讯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山东省城市设计典型案例,济宁市任城新区城市设计公布。
济宁市任城新区项目位于济宁市任城区以北;用地面积966.7公顷,紧邻城市中心,是老区向北拓展的承接地,也将成为老城中心功能拓展的前沿,同时将成为未来济宁城区最具活力的城区。
城市设计构思为:打造城市中枢,实现与老城融合;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塑造宜居环境,实现城市和谐发展;提升土地价值,实现土地最优配置;彰显城市特色,展现任城新城风貌。
空间布置为:一轴两翼,四大主题(行政办公、商业中心、文化商务、商贸物流);纵展横连,延续更新;七区六带,功能协同;三廊六园,蓝绿交织。
目标定位为:从物质形态到城市生活,构建完美的理想新区,包括:宜居型综合生活区、复合型商务聚集区、多元化文化娱乐区、集约化城市产业区、特色化城市风貌区。
2022年济宁棚户区改造 新开工计划3043套 □记者孟一报道本报济宁讯日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山东省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保障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等计划任务的通知。
其中,济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计划3043套,基本建成计划2228套。
据了解,济宁棚户区改造计划主要涉及邹城市、泗水县、金乡县、鱼台县、汶上县、梁山县和微山县。
各相关县(市、区)需于1月底前公布2022年度计划和项目清单并抓好项目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年度任务。
济宁两景区 上榜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记者孟一通讯员高震报道本报济宁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并于2021年12月21日完成公示,确定18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济宁市梁山县贾堌堆农家寨景区和微山县南阳古镇旅游区两个景区上榜。
据了解,贾堌堆农家寨景区是一个重点围绕梁山县大路口乡龙山文化、运河文化、古村落民俗等文化内核,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价值的主题性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南阳古镇景区则主打湖区小镇特色,以农家休闲、乡土美食、郊野体验为主,力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惠企通服务平台入选省级 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 □记者王浩奇报道本报济宁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1年度省级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名单,济宁市惠企通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入选优秀大数据解决方案名单,济宁惠企通免申即享平台入选优秀大数据应用案例名单。
“三优两重”项目旨在培育山东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创新典型,提高大数据产业创新能力,树立大数据领域标杆,带动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济宁市大数据中心做优“互联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创新打造济宁市惠企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推送、融资服务、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平台上线企业5.2万余家,“四上”企业上线率达99.75%,汇聚中央和省、市政策7万余条。
集中编纂 地方党史读物28部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张树礼高振超报道本报济宁讯2021年,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把集中编纂地方党史读物和举办大型主题展览作为向党百年华诞献礼的中心工作,市县两级党史研究部门编纂《组织史资料》9部、《百年大事记》5部、《百年党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记忆》《地方党史简明读本》《地方党史讲稿》等读物14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展》6个,参观学习3万多人次。
这些书籍和展览,系统记述了1921年至2021年中共济宁地方组织在济宁大地上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和重要事件,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现了济宁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追求真理、奋发图强的生动实践,成为干部群众进行地方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济宁市公安局 实施精准考核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侯宪锋高根学报道本报济宁讯济宁市公安局按照“全警上线、清单定责、警务留痕、绩效量化”的办法,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形成“一人一表”,分别按照30%、50%和20%的比例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评价指标,推动平时考核更加精准。
济宁市公安局对内部人员根据执法勤务、综合管理、外勤、内勤等的岗位特点,划分不同序列进行考核。
依托“济宁公安智慧政工”平台,开发建设平时考核系统,同步设计研发手机App客户端,多源头采集数据,对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收集、智能评估、高效管理,运用信息化提高考核效率。
对平时考核结果实行“三挂钩”:即考核结果与福利待遇挂钩;考核结果与个人评优评先挂钩;考核结果与选人推优挂钩。
将群众满意度列为平时考核重要内容,定期梳理济宁市政务热线、市公安局民生服务平台、12389举报投诉平台群众反映诉求,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逐一调查核实,限期整改落实。

标签: #奥迪 #型号 #机场 #长安 #长安 #长安 #马自达 #四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