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说“国”,责编:陈丽丽

长安 2
电话:23567732018年10月1日星期
国庆说“国” □汪金友 在一首题为《国家》的歌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 “一玉口中国”,说的是“国”字的写法。
外边一个“口”,里边一个“玉”,就是国家的“国”,也是中国的“国”。
有一个“国”字的谜语,谜面则是“:一方玉印镇江山。
” 追溯“国”字的字源,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国”字的最初写法是“或”,也是“域”的古字。
周代中期的金文,都是这样写的。
从口从一从戈,表示有人口有疆界有守卫城池的武力。
“或”字的本义是“邦国”、“封邑”。
《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周代是天子统治的“天下”,那时的“邦国”,也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周代晚期,有人在“或”字的四方,都加了一横。
意思是表示国家的四边,都有人把守。
到了秦汉时期,又有人把这周围的四横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囗”。
由此“,國”字也成了定型的方块字。
再后来,“國”字又出现了很多的变体,其中流行比较广的是“囯”和“囻”。
因为“國”字有十画。
写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东汉时期,有人去“或”加“王”,在“囗”中加一个“王”,写成“囯”,与“國”字同义。
可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魏晋六朝时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写法,在“囗”里边加一个“民”字,即“囻”,也读做“國”,寓意为“国以民为本”。
据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非常喜欢那个带“王”字的“囯”。
要求全国的人,都写“囯”而不写“國”。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6年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 其中共有515个简体字和54个简化偏旁。
当时发现,“国”字的异体已有40多种。
除上述外,还有的在“囗”中加“氏”、加“戈”、加“方”、加“主”字等。
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议,“囯”里面再加一个点,成为“国”,既便于书写,又有“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于是全体通过。
“国”和“家”的组合,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家”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上面的“宀”,表示与房室有关。
最早的房子,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的。
下面的“豕”,即野猪。
野猪是比老虎和熊还危险的动物,所以也是非常难得的祭品。
“家”字的本义,是屋内、住所。
引申出家庭、群落等义。
“国”和“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的决策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
有关“国”的词汇很多,表示国家形象的,有国名、国都、国徽、国旗、国歌、国法、国土、国境、国策、国力、国魂、国粹等。
我们每个人,也与国字密切相关。
国籍,确定了我们的身份;国格,彰显了我们的素质;国民收入,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国富民强,寄托了我们的梦想。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当时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就有“国庆独飨其利”的论述。
“国庆节”是近代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
承载着显示力量、增强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的重要功能。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
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祝愿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强盛! 天安门前 看升旗 □杜健华 曾无数次在荧屏上看过天安门升旗,鲜艳的红旗,庄严的国歌,总让人激动不已。
曾无数次幻想亲自到天安门看一次升旗,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那年,终于和妻儿一起逛金碧辉煌的故宫,爬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游风景秀丽的什刹海……观秩序井然的升旗仪式。
深秋,晨曦照得大地似铺了一层薄薄的霜。
巍峨的天安门、雄伟的华表、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安详地横亘在长安街旁。
此时,广场上、长安街上站满了人,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的到来。
红日初升,东方微亮。
城楼上的灯已经关闭,向天空望去,这时天蓝得好像要滴下蓝色的汁液来。
长安街开始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我知道仪仗队马上就要从故宫走出来了。
人们翘首以盼,内心充满期待,都睁大眼睛往天安门城楼悬挂毛主席画 像的下方观望。
这是听见有人说“出来了出 来了”,我急忙伸长脖子往前看,终于,国旗班卫士从故宫里走出来,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毛主席画像下走过,踢踏的脚步声响彻清晨的天安门上空。
走过金水桥,通过长安街,来到升旗区,擎旗手和两名护旗手直接走向升旗台,转身面对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分别向两边走去,面向天安门站定,他们个个英武矫健,声音洪亮有力,让每一位观众赞叹不已。
随着国歌的响起,国旗被一名卫士从胸前向空中一扬,这一扬石破天惊,如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似天宫二号直上云霄,如伟人挥手指引革命方向,似圣人规划改革宏伟蓝图。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与旭日向着蓝天升起。
无数人扬起脸,唱着国歌,注视着国旗缓缓上升。
此时,我脑海中出现了嘉兴南湖的木船,一个巨人诞生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
九十多年来,他用刚毅的臂膀担起了民族的重任,他用笔直的腰杆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国旗,浴血抗争中的力量,世事交锋时的尊严!每逢星期一学校升旗仪式,听着雄壮的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我心潮澎湃,时不时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国旗,我为你骄傲,中国,我为你自豪!” fkcll@百花台05 泪光中的五星红旗 □张金刚 曾无数次注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时近中年的我,更多地感受着祖国的每一次脉动。
那铭刻祖国形象的五星红旗,便一次次在我眼前闪耀,激起我的泪水,洗濯着那面五星红旗,在我心中永远闪靓。
第一次印象深刻地感受五星红旗,是2001年的7月13日。
当所有中国人屏住呼吸,听到萨马兰奇从口中送出“Beijing”的一刹那,会场沸腾了,北京沸腾了,全中国沸腾了。
激动、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泪光中,耀眼的五星红旗一时汇成了红色的海洋,荡漾着国人的骄傲与荣光。
众望所归,当会不负众望。
2008年8月8日晚8时,全世界注目中国,注目北京。
16天奥运:整个北京,五星红旗遍地绽放,用热烈多情的中国红,传达着“北京欢迎你”的国人心声;整个赛场,五星红旗100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51次铿锵奏响,昭示着体育强国的巨大实力。
至高的荣誉令国人热血沸腾,泪光中,绚丽的五星红旗,在一片劲吹的中国风中猎猎飘扬,华美闪光。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60岁华诞。
那日,每颗中国心皆放飞北京,编织着火红的中国结,见证着值得骄傲的北京时间、永载史册的盛世阅兵。
雄伟华美的天安门、湛蓝明净的晴空、整齐划一的方阵、坚定有力的口号,盛典精彩、国旗增辉。
回忆新中国60载峥嵘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泪光中,历经风雨的五星红旗愈加艳丽,坚定着所有中国人“祖国更强大、生活更美好”的信心与期待。
然而,五星红旗激起的泪水,并非全是喜悦与荣耀,还有温暖与坚强。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鲁甸地震,深重的灾难考验着奋进中的中国人民。
地震、泥石流吞没了美丽家园,掠走了骨肉同胞,但灾难面前,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全国 人民的关怀与温暖总会让我们泪花涌动,泪光中,五星红旗在灾区上空灿烂飘扬,引领灾区人民坚强重生、重建家园。
也正是因为灾难,让我平生第一次,亲历了举国哀悼的悲恸与震颤。
汽笛拉响,全国静默,泪光中,五星红旗徐徐降下,但升起的是以国家名义书写的生命尊严和人性光辉。
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曾历强震之痛的中国感同身受。
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迅速集结,开赴异国,展开救援,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反应速度、强大国力和一颗博大的仁爱、感恩之心。
当五星红旗在满目疮痍的美洲大陆高高扬起,泪光中,我如是看到了灾民被救治的微笑,看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大国形象。
曾经吉尔吉斯斯坦骚乱,中国政府迅速派包机撤侨,回到祖国的华人展开国旗向祖国致谢。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护航编队舰船高挂五星红旗,彰显着中国实力,保护着中外商船安全。
关注新闻的我,那一刻看到红星红旗,不禁激动泪流,泪光中,我再次感到了祖国的繁荣与强大,感到了祖国怀抱的温暖与有力。
茫茫太空、雪域极点、南国北疆、大街小巷、每个机关、每个家庭,全世界所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在闪光,昭示着中国的强大,承载着国人的自豪。
身为中国的普通公民,近年与祖国一起历过如此大悲大喜、风风雨雨,便更加深了对五星红旗特殊含义的理解与感怀。
当看到《战狼2》中,冷锋肩披作为通行证的国旗,穿越敌占区时,更是心潮澎湃,无限荣光。
如今,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每当国庆节在窗口悬挂国旗,我的眼里便常含泪水,在心中默默重复着那句简单而真挚的话语:感恩祖国!祝福祖国! ▲火热的工地庄园摄 庄户人的国庆 □邓荣河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有钱的和有闲的都作了飞鸟,轻轻扑棱一下翅膀,就是令人羡慕不已的逍遥。
利用国庆假期携妻带子进行旅游,成为很多城里人过节的首选。
而庄户人呢,也是一只小鸟,一只想家恋家的鸟儿。
其实,鸟儿们也想飞,也想可着劲儿往自己想去的地方飞。
可是涨红了脸的红高粱不让他们飞,低着头的谷穗们不让他们飞,渐渐退却了绿意的玉米秸们也不让他们飞。
趁着冷霜还未睁大眼睛,辛勤的庄户人顾不上多喘上一口轻松,伴随着农业机械一阵紧过一阵的轰鸣,汗流满面地抢收每个已渐饱满的日子,抢收国徽上那穗闪着光泽的象征。
茶余饭后,到待收获的田间看看,到已收获的地头转转,就是庄户人最惬意的旅游,就是最实在的休闲。
在庄户人的心目中,很多节日的 浪漫与他们沾边,但无缘。
其实,正是有了太多庄户人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很多节日才有了风采,才有了诗意。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正是有了庄户人不辞辛苦的劳作,国庆节才一直拥有着沉甸甸的内涵…… 国庆假期里的庄户人,劳动着快乐着。
他们知道——十月的情节里,没有垂头丧气的情绪,没有锈迹斑斑的力气。
闲不住的庄户人用粗犷的手,诗意地剖析粮食的前身,剖析粮食最初的原始意义。
于是命中注定——十月的黄土,难得片刻的平静。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让人无法抗拒,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国庆节的假期里,休闲的人们沉浸于节日的欢乐,而庄户人则把或富饶或贫瘠的田野,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上,放在心上,不离不弃…… 我家的 国庆节 □张培胜 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举国欢庆。
巧的是,这天也是父亲的生日。
父亲走过人生的大半辈子了,见过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美好,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打算好好张罗一张饭菜,庆祝父亲的生日。
这样的想法,一直盘桓在心里,可是,提前回到家,父亲说出他的想法“,现在日子好了,生日过不过都没关系,庆祝国庆是大事。
”父亲看出我脸上的疑惑“,你没看最近中央电视台播的《辉煌中国》吗?“”看过,看过!”父亲一脸喜悦“,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我们国家取得了成绩,我看到了许多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我想外出走走。
”原来父亲是想出去旅游,我说,“你早说嘛,我提前给你谋划,以前让你出去走走,你也不去。
”听我这么一说,父亲一脸委屈的样子,一边的母亲说“,以前,他觉得钱不多,不想让你出钱,今年,你爸种的葡萄卖了好价钱。
” 其实,父亲这些年挺不容易的,全靠种地支撑全家生活。
我上学要钱,爷爷奶奶生病多年要钱,父亲一个人扛着,还借了一笔债。
我参加工作后,帮父亲还清了债。
可父亲觉得老是愧疚,每次让父亲到外面走走,父亲总是不肯。
原来他担心的是怕增加我的负担,如今,他一门心思在家种葡萄,今年收成不错,听母亲说,除去成本,有五万多块钱的收入,可把父亲乐坏了。
国庆节到了,他想出去走走,庆祝生日,也是一件好事。
国庆节这天,我怕人多车挤,提醒父亲早点出发。
可父亲淡然回应,“不远,不远,不用着急,吃过中饭再走。
”没有准备大鱼大肉,父亲的生日该怎么过?母亲说“,不用管,你爸说了,现在日子好了,可别忘了本,吃点普通的青菜就行。
“”啊,这怎么行?”父亲解释“,过去,穷的时候,有米饭吃都不错了,现在日子好了,吃点普通的饭菜,目的是不要忘记过去,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没想到父亲现在的变化这么大呀“。
他是党员,觉悟高些。
”母亲的话提醒了我,父亲的话,我懂了。
简单的饭菜,父亲却扬着幸福的笑脸“,今天是国庆,也是我的生日,我们举杯同庆。
“”祝祖国生日快乐,也祝父亲生日快乐。
”我起身郑重说道。
父亲连声说“,好!好!“”爸,你是一名老党员,庆祝一下。
”一杯茶水下肚,一股股温暖涌上心头。
吃过午饭,我开着车,带父母外出走走。
父亲说出他要去的地方,原来就是县城,县城离我们家只有50公里,一个小时就可以到。
到了县城,父亲看了县城国庆表演,我打算一家人在县城住一晚,给父母买点东西再回家,可父亲不肯“,回家吧,这么近,明天还有活干呢。
”我不理解,埋怨父亲不会享受生活,母亲悄声对我说“,你爸就是怕花钱,本来说开车去北京玩的,他昨晚打听一下,开车的油费得花不少,所以,他就决定到县城逛逛就行了。
”我正在劝父亲,父亲却先开了口“,来县城也是旅游呀,今天看了演出,逛了超市,特别高兴。
”父亲的性格,我最了解,拗不过他,于是,我们一家人在县城吃过晚饭,便回了家。
回到家,就听到父亲在打电话,“我打算和你合作吧,我出五万,咱们 合伙把葡萄种植规模扩大,村里的三个贫困户,就不出钱了,他们的股份算在我们两人的头上。
”好一会,父亲说,“我们俩是党员吧,是村干部,起个带头作用。
”放下电话,阳光落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像个孩子。
这个国庆节,我们家过得特别有意义。
父亲高兴,一家人都高兴。
6月10日,国民党又出动一个团兵力和地主民团约5000余人,分东、西、中三路进攻茂芝。
是时,集结在茂芝的2000多名县区乡干部和赤卫队也分三路御敌。
中路从茂芝正面阻击,并抽调100多名赤 卫队员机动支援两翼作战:东、西两路赤卫队登上山头,据高扼守,互相策应。
激战两个昼夜,因敌我力量悬殊,赤卫队被迫撤出阵地,向双善山上撤退。
12日,国民党军进入茂芝乡,将退避到协和楼和高阳楼内的群众团团包围。
茂芝民团头子詹耀南强迫被困在楼内的700多名群众,每人要交出17块光洋才得解围。
詹昭康、詹木桃、詹益铁等7人因抗拒交款被诬为“农匪”遭杀害。
部分群众一时交不起款,被迫立字分期交清。
接着,詹耀南又借维持治安为名,再次勒索群众,要每人缴交10元治安费,购买枪支扩大民团,迫得不少群众外出逃难求生。
国民党军队在茂芝、坝上驻扎70多天,先后杀害干部群众20多人。
茂芝、岭案、埔坪、 康贝四个乡村被烧房屋700多间,被勒索光洋近1万元。
国民党军队撤离茂芝后,逃亡的群众才陆续回乡,但见家乡已是一片焦土,断墙残壁,野草丛生,满目凄凉,离家前丢下的苦瓜子,已长蔓结出苦瓜了。
石井、茂芝虽遭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民团的疯狂扫荡和摧残,但赤色乡村的干部和人民没有被压服。
林逸响、詹锦云等带领部分县区乡干部和赤卫队转战双善山区,坚持游击活动。
刘瑞光与杨必达(共青团县委书记)、邱月波等转到浮山长教乡,和已在那里的许庭标、余光照等汇合,成立中共浮山区委。
詹前锋、徐光英相继离开饶平。
……在这残酷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许多生动感人的革 连载 命故事,在饶平人民中流传半个多世纪,现摘录几则于下: 张修省奇缘话说地处闽粤边界的饶平县湖岭村,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山村。
村里有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名叫涂小玉。
小玉的父亲涂以贤,是个满腹文墨的山村医师。
小玉生性聪颖,自幼随父攻读诗文,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乡人称她为“女秀才”。
转眼,小玉年过二
八,求亲的人们纷至沓来,但小玉却无一合意,于是,引来乡里阵阵非议之声。
她父母也阵脚浮动了,劝说小玉别太挑剔了。
但这小玉,心中却自有主见。
1925年初秋时节,张修省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回到家乡,在东洋村的华春庵办起了一个青年识字班,旨在灌输革命思想,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而这闽粤 边界的山区,文化落后,青年求学心切。
消息传出后,方圆十里的乡村男女青年,都纷纷踊跃报名。
涂小玉也瞒着父亲,同族兄涂文乙私下来到华春庵。
华春庵位于东洋村头,古榕亭亭如盖,庭后翠竹成荫。
这时,天气炎热,门口有一个高大的青年,身穿布唐衫,伏在古榕下一张桌子上,匆忙地为学生注册。
涂小玉壮着胆,叫声:“先生,我来报名。
”那青年一抬头,却露出一张大麻脸。
涂小玉一见,十分惊愕。
麻脸青年问:“阿妹,你叫啥名?” 涂小玉怯生生道:“涂小玉。
” 麻脸青年:“哦,你是湖岭村的?” 涂小玉:“是……你怎知道?” 麻脸青年笑而不答。
其实,方圆百里,只有湖岭村姓涂呢。
报名后,涂小玉心头如跌落什么一样,暗暗叹道:“这位先生,一手好字,对人热情,却偏偏生了那张麻脸,老天爷真不作美啊!”开学了“。
当当当”上课钟响了,学生们兴高采烈,早早坐在教室里,静候老师,只听门外一阵脚步声,有人喊道:“起立!
”语音刚落,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教师,夹着书本走进来了。
小玉抬头一望,深感诧异,这不是早几天在门外注册的麻脸青年吗?上课前,老师自我介绍道:“我叫张修省,幼年发天花留下一张麻脸,很易辨认,以后大家就叫我‘麻脸张先生’吧。
”大家一听,哄堂大笑。
(34)

标签: #牌子 #编程语言 #机场 #机场 #东莞 #机器人 #cma #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