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钊陆铭简历,皖c是哪个城市

城市 0
陆铭简历 (2011年11月18日更新) 个人信息: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3月 教育经历: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1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1996 工作经历: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1年3月至今《世界经济》编委,2011年1月起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2010年7-8月里尔第一大学访问教授,2010年3月加拿大―UWO/CIGI/BRIC(China)+OntarioProject‖特邀研究员,2009年11月至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2009年9月至今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2009年7月至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科发展委员会顾问,2009年6月至今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9年4月至今巴黎第一(索邦)大学(UniversitéParisSorbone)访问教授,2009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2009年2月至今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访问教授,2008年11-12月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2008年9月至今巴黎第九大学(UniversitéParisDauphine)访问教授,2007年10-11月世界银行咨询专家,2007年至2008年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2008年3月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8月至今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WIDER),2004年5月至8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3年10月至今复旦大学匿名审稿杂志《世界经济文汇》编辑,2002年1月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1年7月至今(2003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法国就业研究中心(leCentred'étudesdel'emploi),1999年10月至12月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学。
教学: 劳动经济学(本科生、研究生)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截面和面板数据处理)(研究生)微观经济学(本科生) 主要著作:201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与陈钊、朱希伟、徐现祥共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
2010,《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中信出版社。
2009,《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与潘慧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与陈钊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与陈钊、王永钦、章元、张晏、罗长远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微观经济学》,(与陈钊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体制与公共政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与陈钊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中国的大国发展之道──来自经济学的声音》,(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工资、就业的议价:理论及中国二元就业体制的效率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与陈钊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3,安德鲁·肖特著,《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与陈钊合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Schotter,Andrew:TheEconomicTheoryofSocialInstitution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2002,《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隐性失业论》,(与袁志刚合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主要论文:2012,―Identity,Inequality,andHappiness:EvidencefromUrbanChina,‖(withShiqingJiang,andHiroshiSato),WorldDevelopment,ing.2011,《高增长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与欧海军合作),第12期,2-30页。
2011,《政企纽带与跨省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与夏立军、余为政合作),《管理世界》,第7期,63-75页。
2011,―LabourMarketTransition,eInequalityandEconomicGrowthinChina,‖(withHongGao),InternationalLabourReview,150(1-2):101–126.2011,《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与向宽虎、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6期,3-25页。
2011,―Inter-IndustryInequality:AnImportantSourceoftheUrbaneGap,‖ (withChenZhaoandWanGuanghua),SocialSciencesinChina,May,159-177.2011,《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世界经 济》,第1期,107-125页。
2010,《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与陈斌开、钟宁桦合作),《经济研究(消 费金融专辑)》,62-71页。
2010,《通过买房而择校——教育影响房价的实证证据》,(与冯皓合作),《世 界经济》第12期,89-104页。
2010,《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与 许政、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7期,144-160页。
2010,《社会融合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生政策变迁理论》,(与 刘晓峰、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6期,60-80页。
(《新华文摘》,2010年第15期转载,48-51页。
)2010,《行业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与陈钊、万广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65-76页。

2010,《解析中国创新能力的不平等》,(与万广华、范蓓蕾合作),《世界经济》,第1期,3-14页。
2009,《拜年与择校》,(与周群力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19-34页。
2009,《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与陈钊、佐藤宏合作),《经济研究》,第10期,121-132页。
2009,《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与赵剑治合作),《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363-390页。
2009,《户籍、社会分割与信任:来自上海的经验研究》,(与汪汇、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81-96页。
2009,―PowerasaDrivingForceofInequalityinChina:HowDoPartyMembershipandSocialNetworksAffectPayinDifferentOwnershipSectors?
‖(withShuangLi andHiroshiSato),CESifoEconomicStudies,55(3-4):624-647.2009,《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与 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3期,42-52页。
2009,《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章元合作),《管 理世界》,第3期。
2009,―TheCostsandBenefitsofFederalism,ChineseStyle,‖(withWang,Yongqin, YanZhang,YuanZhang,andZhaoChen)inArthurSweetmanandJunZhang(ed.), EconomicTransitions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irty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MaGill-Queen’sUniversityPress,141-159.2008,《权势的价值:党员身份与社会网络的回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是否不同?》,(与李爽、佐藤宏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
2008,―LaborMarketReform,eInequalityandEconomicGrowthinChina,‖ (withShiqingJiang),China&WorldEconomy,Vol.16,No.6,63-80.2008,―EconomicOpeningandIndustrialAgglomerationinChina,‖(withZhaoChen andYuJin),inM.Fujita,
S.KumagaiandK.Nishikimi(eds.),Economic IntegrationinEastAsia,PerspectivesfromSpatialandNeoclassicalEconomics, EdwardElgarPublishing,276-315. 2008,―IsChinaSacrificingGrowthwhenBalancingInterregionalandUrban-Rural Development?
‖(withZhaoChen),inYukonHuangandAlessandroMagnoli hi(eds.),ReshapingEconomicGeographyinEastAsia,TheWorldBank, 241-257.2008,《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 析》,(与刘永平合作),《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1271-1300页。
2008,《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与李爽合作),《管理世界》, 第9期,161-165、179页。
2008,《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与陈钊 合作),《世界经济》,第8期,57-61页。
2008,《政府干预与企业家满意度——以广西柳州为例的实证研究》,(与王亦 琳、潘慧、杨真真合作),《管理世界》,第7期,116-125,159页。
2008,《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农村公共信任的影响》,(与张爽合作),《世界经 济文汇》,第4期,77-87页。
2008,―PowerandPoliticalParticipationofEntrepreneurs:EvidencefromLiuzhou, Guangxi,China,‖(withZhaoChen,andJunzhiHe),JournalofAsiaPacific Economy,13
(3),298-312.2008,《权势与企业家参政议政:一项实证研究》,《世界经济》,(与陈钊、 何俊志合作),第6期,39-49页。
2008,《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与陈钊合作), 《经济研究》,第1期,21-32页。
2008,《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
——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与田士 超合作),《管理世界》,第1期,48-56页。
2008,《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刘永平合 作),《世界经济》,第1期,65-77页。
2007,―GlobalizationandRegionaleInequality:EmpiricalEvidencefromwithin China,‖(withGuanghuaWanandZhaoChen),inGuanghuaWan(ed.),UnderstandingInequalityandPovertyinChina:MethodsandApplications, PalgraveMacmillan.2007,《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 的实证研究》,(与陈敏、桂琦寒、陈钊合作),《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125-150页。
2007,《千年史的经济学:一个包含市场范围、经济增长与合约形式的理论》,(与王永钦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76-85页。
2007,―EconomicOpeningandDomesticMarketIntegration,‖(withMinChen,Qihan Gui,andZhaoChen),inRossGarnautandLigangSong(eds.),China:Linking MarketsforGrowth,AsiaPacificPress,369-393.2007,《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与 蒋仕卿合作),《管理世界》,第6期,14-22页。
2007,《反思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与政策》,(与蒋仕 卿合作),《世界经济》第5期,44-51页。
2007,《―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与张爽合作), 《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991-1020页。
2007,《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一个基于收益递增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与陈钊、杨真真合作),《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443-468页。
2007,《社会资本的作用会被市场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与张爽、章元合作),《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539-560页。
2007,―InformalEmploymentinIndiaandChina,‖(withJeemolUnni),TheIndianJournalofLabourEconomics,Vol.50,No.3,531-540. 2007,―AreEquityandEfficiencyIrreconcilableGoalsinEducation?
A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ofBasicEducationFinanceinChina,‖(withDing,Weili),FrontiersofEducationinChina,2
(2):163-180. 2007,―GlobalizationandRegionaleInequality:EmpiricalEvidencefromwithinChina,‖(withGuanghuaWanandZhaoChen),ReviewofeandWealth,53,1,35-59. 2007,《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期,4-16页(首篇)。
2006,《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3-20页(首篇)。
2006,―Urbanization,Urban-BiasedPoliciesandUrban-RuralInequalityinChina:1987-2001,‖(withZhaoChen),ChineseEconomy,Vol.39,No.3,42-63. 2006,―TheInequality–GrowthNexusintheShortandLongRuns:EmpiricalEvidencefromChina,‖(withGuanghuaWanandZhaoChen),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Vol.34,No.4,654-667. 2006,《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与金煜、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4期,79-89。
2006,―Reform,InteractionofPolicies,andEconomicGrowth:EvidencefromChina’sProvincialPanelData,‖(withZhaoChenandJiYan),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1:48-68. 2006,《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与桂琦寒、陈敏、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2期,20-30。
2005,《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与万广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2期,4-14页。
2005,《反腐败、市场建设与经济增长》,(与孙刚、张吉鹏合作),《经济学(季刊)》,第4卷(中国经济学年会专辑),总第18期,1-22页。
2005,《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吗——基础教育财政的一般均衡分析》,(与丁维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47-57页。
2005,《谁在承受经济转型的代价──评<经济转型的代价>》,《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1087-1094页。
2005,《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与万广华、陈钊合作),《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17-26。
2004,《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与陈钊、金煜合作)《世界经济》第12期,25-31。
2004,《考虑离婚的动态家庭分工理论及一个提高分工效率的保险机制》,(与陈钊、吴桂英合作),《经济学(季刊)》,第三卷(中国经济学年会专辑),167-190。
2004,《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6期,50-58。
2004,《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与陈钊、严冀合作),《经济研究》,第1期,54-63页。
2003,《为何改革没有提高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4期,833-856。
2002,―EmploymentRestructuringduringChina’sEconomicTransition,‖(withJianyongFan,ShejianLiu,andYanYan),MonthlyLaborReview,August. 2001,―EmploymentTrendsinShanghai:ACaseofChina’sInstitutionalandEconomicRestructuring,‖ChinaPerspectives,September–October2001,P.13-22.(法文版―Lesévolutionsrécentesdel’emploiàShanghai,‖Perspectiveschinoises,juillet–août2001,P.14-24.) 2000,"Dualitédusystèmed'emploi,segmentationdumarchédutravailetrestructurationéconomique,"Tendancesdel'économiechinoise(Bulletindel'IDREC,France),No15,Automne2000. 2000,"Laréformedusystèmed'emploi,"(withZhaoChen)Problèmeséconomiques,LadocumentationFrançaise,mercredi16août2000. 2000,《东欧转轨经济中工资与就业的决定机制》,《世界经济》,第9期。
1998,《就业体制转轨中的渐进改革措施》(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1期。
1997,《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方颖合作),《经济研究》,第
8 期。
主要承担课题:亚洲开发银行项目“KeyIndicatorsforAsiaandthePacific2011”(子项目负责人),2011-2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研究”(负责人之一),2012-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2012-201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农业用地使用权跨地区再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2011-2012。
上海市曙光学者跟踪项目―城市体系的空间和规模结构合理化研究‖,2010。
亚洲开发银行项目,―ChinaandtheEconomicCrisis‖,2009。
北京大学林肯土地研究院项目―土地利用效率与跨区域的土地配置: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评估(1993-2006)‖(LandUseEfficiencyandInterregionalLandAllocation:AnEvaluationBasedonChinaCityLevelPanelData(1993-2006)),2008-200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07JZD0023)子课题,―城乡统筹就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证‖,2008-2010。
教育部应急课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08JYJ017),2008。
TheIDRC/CIGIYoungChinaScholarsPovertyResearchNetwork的研究项目,―HowDoesSocialCapitalHelpHouseholdsagainstNegativeShockduringMarketization?
EvidencefromRuralChina‖,2007-2008。
世界银行项目,―IsChinaSacrificingGrowthwhenBalancingUrban-RuralandInterregionalDevelopment?
‖,2007-2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理论、实证与政策‖,2007-200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系列课题―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200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社会和谐与经济增 长的政治经济学‖,2007-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立项课题―中国民营企业家 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实证研究‖,2007-2009。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6年学术研究咨询项目―关于收入分配在宏观与微 观层面之间若干问题的研究‖,2006。
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项目―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2006-2007。
教育部给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的研究资助项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地理与政 策的视角‖,2005-2009。
日本发展经济学研究院合作课题―中国的产业集聚:空间经济学的视角‖, 2005-2006。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促进上海充分就业的新思路、新举措研究‖,2004-2005。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就业、失业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2003-2005。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项目,―战略性劳动分工理论及其应用‖,2003-2005。
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劳动经济学‖,2002-200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中国就业体制的转轨:议价理论及应用‖, 1999-2001。
荣誉和奖励:2011,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11年会最佳论文一等奖。
(冯皓与陆铭合作的论文―SchoolQualityandHousingPrices:EmpiricalEvidenceBasedonaNaturalExperimentinShanghai,China‖)2011,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2010,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
201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三等奖。
(论文《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获得论文类一等奖,《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获得论文类三等奖。
)2009,上海市领军人才。
2009,上海市―社科新人‖。
2009,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文科科研成果个人奖。
2009,复旦大学第二届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称号。
2009,论文《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首篇)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8,论文《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与蒋仕卿合作)获得了第六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转型的终结?——再论作为经济发展阶段之函数的政府功能》(与陈钊合作)获得了第六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与王永钦等合作)获得了第六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论文《为了控制收入差距的共识:经济学贡献了什么?》(与王亦琳、章元合作)获2006年度上海劳动保障学会优秀论文。
2006,―香港人‖奖教金。
200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6,论文《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首篇)获第八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一等奖。
2006,论文《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获第五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2006,论文《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5,―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优秀世纪之星奖‖和―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优秀教材奖‖。
2005,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
2004,教材《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获得人事部颁发的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4,论文《为何改革没有提高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4期,2003)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二等奖。
2004,著作《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与陈钊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
2004,博士论文《工资、就业的议价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理论经济学)和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2003,教材《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获得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2002,复旦大学―新世纪之星‖科研奖。
2002,上海市第四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首届蒋学模奖助金。
1999,中国劳动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联系方法:邮编:200433地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电话:86-21-55665308传真:86-21-65647719E-mail:lm@;lumingfd@

标签: #小米 #文件夹 #文件夹 #文件夹 #文件夹 #管理软件 #华为 #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