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我们同样的乡情,P6责任编辑

朋友圈 4
张智超电话3155705电邮rbcsdk@ 坊间故事FANGJIANGUSHI “狮城青年说”第十五期策划:张徽贞李颖撰文:张智超视频:谷俊玮陈一鸣沧青工作室 不同的我们同样的乡情 这是文化自信的味道 □知言 无论是创作歌曲宣传家乡的李强,还是驾驶无人机航拍沧州的王勇,又或是把乡情戳进羊毛里的王佳慧,他们都生活在沧州,是这座城市中的普通一员,尽管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所属领域不同,却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用自己的特长去展示家乡、宣传家乡。
我们无需深究到底是3位嘉宾的作品宣传了沧州,还是沧州的文化赋 予3位嘉宾更多更具内涵的创作灵感,因为两者原本就是互相成就、互相促进的关系。
就像李强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沧州人,能用自己擅长、喜欢的方式向全国人民介绍自己的家乡,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也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
” 对于3位嘉宾来说,在各自所处的领域里,他们或许不是站在塔尖的人,作品或许仍有不足,但我们依旧 能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到自信的味道。
这种自信,源于创作者对沧州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更源于沧州这座城市1500多年的文化积淀。
而透过3位嘉宾的故事,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受众,无论是生活于此的沧州人、外地人,还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在面对这些作品时,都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这同样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 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 的文化。
这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精 神内核,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更持久有 力的驱动。
期待更多人用自己的特长去展示 家乡、宣传家乡。
相信在这些作品的 鼓舞下,沧 州会越来越
好! 主持人说 新闻主角说 换个视角看沧州 王勇43岁航拍爱好者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今年春天,两段航拍视频在沧州人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里火了。
视频中的内容,一个是疫情期间,门可罗雀的沧州城区街景;一个是春暖花开时,海棠花争奇斗艳的浮阳大道。
这两段视频都是我拍的。
视频发布不到一个月,总播放量就超过了320万次,很多网友留言表示,那段日子始终为疫情的发展变化揪心,而这两段视频给了他们很大鼓励。
那时,大家都在猜测:拍视频的人,一定是个地地道道的沧州人,因为只有家里人才能拍出家的味道,让大家产生共情。
说实话,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并不知道,我从小在新疆长大,来沧州也就10来年时间。
航拍对我来说,既是工作也是爱好。
可能是职业病吧,我平时出去玩也会带着无人机,拍到难得的镜头,就会很开心。
我喜欢摄影已经很多年了,很早以前就经常拿着相机拍一些城市街景和运河风光。
直到2018年,我开始接触航拍,为此还专门考取了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
无人机的使用,让我能够从空中俯视这座每天生活于此的城市。
全新的视角之下,一种熟悉而又新鲜的感觉油然而生。
可以说,从接触无人机的那一刻起,我就迷上了航拍沧州。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沧州的了解越来越深,对她的感情也越来越浓。
2018年,为了方便和大家一起分享城市变化,我开设了抖音号“酷航王勇”。
4年来,这个账号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粉丝中,既有生活于此的人,也有长年在外打拼的沧州人。
建设南川楼、朗吟楼的时候,我就特意赶在征迁前,记录下了片区旧貌。
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多网友回复,“我曾在这儿住过。
”“视频开头的那个小院就是我家。
”“我舍不得搬家,但一想到南川楼片区未来的样子,心里还是忍不住憧憬起来。
”这些年,市区大大小小的地标 建筑、公共场所,我拍了很多,比如吕宅、清风楼、人民公园……收到最多的回复就是,“太美了,从没以这样的视角欣赏过这座城市。
” 确实,就像网友们说的一样,这些年,沧州变化很大。
没事的时候,我会把这些作品翻出来看一看,每当看到那些熟悉而又远去的建筑和画面,都会勾起一段回忆。
记得有一次,一位网友发来私信,问我能不能拍一段新华桥附近的视频——他是一位离沧多年的沧州人,当年一直在新华桥附近居住,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年始终没回来过,非常想家。
他看到我的作品,就想看看住过的房子还在不在?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这样的请求,我向来有求必应。
今年疫情期间,人们待在家里,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我爬上楼顶,拍下了那段火遍微信朋友圈的视频。
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把那段经历记录下来,让大家记住我们是如何战胜疫情的。
很快,疫情逐渐明朗,人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大家开始关心街边的树发没发芽,漂亮的花何时开放。
我又把去年在浮阳大道拍的海棠花视频找了出来,重新编辑,发到了网上。
想通过这些盛开的海棠花,向大家传递胜利的希望。
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但我喜欢这个城市。
在我心里,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就是沧州人! 从接触无人机的那刻起,王勇就迷上了航拍沧州 资料片 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来泊头看梨花》就与大家见面了 王佳慧设计创作的“温柔的铁狮” 航拍沧州的过程中,王勇对沧州的了解越来越深,感情也越来越浓 扫描二维码点击屏幕下端“青年说” 观看嘉宾视频 沧州日报共青团沧州市委 联合主办 你问我说 @李强——记者:如何看待人们对《来泊头看梨花》这首歌的喜爱?李强: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作品能被受众喜爱是一件幸福的事,尤其是当作品承载着浓浓乡情的时候。
大家喜欢这首作品,在转发的过程中,也会让更多人了解沧州,而我们创作这首歌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王勇——记者:对于航拍,未来有何打算?王勇:以后肯定还会一如既往地拍沧州。
这些年,我拍的大多是街景,以后我想多拍一些能 反映沧州文化的作品,比如运河人文、武术、杂技……通过航拍这一特殊视角,让更多人领略不一样的沧州美。
@王佳慧——记者:创作带有沧州元素的文创作品有何收获?王佳慧: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过去我只知道运河是沧州人的母亲河,但对她的历史、流经沧州长度等知识点都不清楚。
而现在,这些内容已经深深烙在我脑海里,我可以讲给不了解这些的沧州人、对沧州感兴趣的外地人,更为沧州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而自豪。
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农历壬寅年三月廿
我为家乡歌唱 李强43岁泊头市教体局职员 “来吧来吧来吧,来泊头看梨花,带上幸福快乐,现在就出发……” 这个月,想必不少沧州人尤其是泊头人被这首歌刷屏了吧——这首名为《来泊头看梨花》的歌,就是由我作词作曲创作的。
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10多年来,像这样赞美家乡、宣传家乡的曲子,我已经创作了几十首,除《来泊头看梨花》外,还包括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今年的梨花格外白》。
泊头是全国知名的鸭梨之乡。
往年,每到梨花快要开放的时候,我都会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沧州游玩,到泊头赏梨花、去吴桥看杂技…… 但受疫情影响,朋友们今年来不了了。
我原本想着,等梨花开了,就去拍段视频,让朋友们通过手机屏幕赏梨花。
但身边朋友给我提了个醒:“拍视频得配背景音乐吧,不如用你擅长的方式,写首歌,录成MV,那多有意义!” 我一听就来了兴致,当即开始谋划歌曲创作和团队组建。
既然是宣传家乡,那么主创人员全是泊头人就更好了。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身边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们,一听要为宣传家乡创作歌曲,他们都很支持,纷纷加入进来。
录音、混音、演唱、拍摄……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创作,虽然辛苦,但大家创作热情非常高。
从词曲创作到作品最终呈现出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期间,大家谁也没想通过这首歌得到些什么,就是一门心思地想创作一个好作品,为宣传家乡出力。
4月9日晚上,《来泊头看梨花》这首歌正式与大家见面了。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微信朋友圈里就“炸锅”了——人们都在转发这个作品。
仅仅过了一个晚上,播放量就 接近2万次。
到第三天的时候,光是在我们自己的视频号上,这首歌就播放了7万多次、转发量近万次。
越来越多的网友在视频下留言:“最美的沧州,开着最美的梨花。
”“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去沧州看一看。
”“走过很多地方,还是家乡美。
”…… 更让我们兴奋的还在后头——歌曲发布后没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到一条视频,视频内容是一群人在跳广场舞,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来泊头看梨花》。
紧跟着,其他广场舞队也纷纷把这首歌用作背景音乐。
如今,还有人为这首歌配上了手语舞。
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这首作品,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份高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作品受到大家欢迎,更因为自己的家乡被更多人了解、熟悉。
几天前,“学习强国”也发布了《来泊头看梨花》的MV,视频简介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快来泊头看梨花。
”作为一个沧州人,能用自己擅长、喜欢的方式向全国人民介绍自己的家乡,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也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
今后,我还将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也真诚地邀请大家到我的家乡来,赏美景、品美食。
把乡情戳进羊毛里 王佳慧29岁手工艺人 我是一名羊毛毡手工艺人,学习、从事这项技艺有10来年时间了。
这些年,我创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作品,比如帽子、手提包、钥匙链等实用物品,还有一些带有沧州元素的文创作品。
我经常会带着这些作品去参加各种展览、市集和创意大赛,也会把它们拍成照片或视频放在网上展示。
这些羊毛毡作品很受欢迎,但关注度最高的还是带有沧州元素的文创作品。
之所以创作这些与沧州有关的文创作品,还要从“复活”《山海经》神兽说起。
我从小就喜欢有关中国传统神怪的书籍,尤其是《山海经》。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相继“复活”了10多个《山海经》中记述的神兽,并把作品发到了网上。
这些文创作品很受大家喜爱。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大家都对文创作品感兴趣,而沧州又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沧州人,我是不是可以像创作《山海经》神兽一样,将手艺与沧州人文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富有沧州独特魅力的文创作品呢? 就这样,把“沧州”戳进羊毛毡工艺里的想法,在我脑海里慢慢成形。
有了大方向,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具体的创作内容。
能代表沧州的文化元素太多了,武术、杂技、铁狮子、运河、金丝小枣……先从哪一项入手,成了早期最困扰我的一个难题。
思考良久,我决定从特殊性、唯一性上入手。
沧州武术门派众多,更适合创作成一组作品,不太适合在前期入手,杂技的情况与之类似;金丝小枣虽然是沧州特产,但制成羊毛毡作品后,很难与其他品种的枣区分…… 挑来挑去,还是铁狮子和运河最合适制成文创单品——铁狮子又称“镇海吼”,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全国现存年代最久、体型最大的铸铁狮,沧州别称“狮城”, 也由此而来;大运河流经沧州8个县(市、区)215公里,是沧州人的母亲河,其中位于市区段的“Ω”形河道更是被称作“大运河最美弯道”。
确定了创作内容,我开始了“复制”工作。
创作羊毛毡版“铁狮子”时,我正在孕期。
那段时间,我挺着大肚子,除了翻阅文字资料外,还操控无人机录制了大量铁狮子航拍细节。
在“复制”过程中,我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相传铁狮子是为镇水患而造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它才被设计成现在这副威武的模样。
可如今步入新时代,大家生活幸福,我就把它设计得呆萌些,并取名为“温柔的铁狮”。
羊毛毡版铁狮子制作出来后,我带着它参加了不少评选活动,并在第三届沧州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铁狮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银铁狮奖…… 除此之外,我还照着有大运河最美弯道之称的“Ω”形河道,设计制作了“大运河书衣”。
我将这些带有沧州元素的文创作品放到了网上,得到很多网友点赞。
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创作此类作品,希望能将更多沧州人文与羊毛毡制作技艺结合在一起,让更多人认识美丽沧州。

标签: #格式文件 #转换成 #打不开 #三维图 #文件 #怎么改 #上有 #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