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8

ct 4
年7月24日 香山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特别鸣谢: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公司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辽宁:大连城市困难老年人将享最高每月
6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4山东:烟台市老龄办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5山东:烟台市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市情教育................................................6山东:烟台市扎实推进医养结合提升业态融合度........................................................6山东:改革开放40年烟台养老机构从“无人问津”到“一床难求”......................8山东:泰安市老龄办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泰山先锋”志愿服务活动........................9陕西:应对老龄化,建议放开计划生育鼓励老年人就业..........................................10湖南:湘潭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启动..............................................10湖南:邵阳全力推进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11四川: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又有新情况,满65周岁老人或可免票游景区....11贵州:贵阳老龄事业规划“互联网+”........................................................................12广东:社区养老评估,受众满意是根本......................................................................13

云南: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4医养结合:让新型养老模式阳光普照..........................................................................15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休闲与养生养老..........................................................................17养老教育医疗,谁能重新挑起房地产的担子?
............................................................19肖锋:养老问题要把这代年轻人拖垮了......................................................................2180后与90

后终将晚景凄凉...........................................................................................

22全面放开生育搭不上“老龄化”末班车!..................................................................26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27

养老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29 热点新闻....................................................................................................................30 四川:阿坝州积极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30 养老研究....................................................................................................................30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完善农村养老的必要前提..........................................................

30 养老类型....................................................................................................................31 “长者饭堂”树立居家养老好样本..............................................................................

31老有所养:中国老年人的“新饭局”..........................................................................32龙潭“好邻养老社”倡导邻里互帮,提供五分钟服务圈..........................................33

浙江:在台州养老是件幸福的事儿..............................................................................

34民办养老机构路在何方?金报记者邀请专家“开药方”..........................................36 养老产业....................................................................................................................37 第三届丝路老龄与健康产业展
10月亮相西安............................................................37养老产业零门槛准入到底靠不靠谱?国家请慎重,这关系到4亿中国老人的未来!
38坐在家里都被骗,老年人自主创业靠谱吗?..............................................................39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最新趋势......................................................................................

41陈东升:泰康养老产业平均利润率6%~10%之间......................................................

42 智慧养老....................................................................................................................44 与养老智能化产品的一场“斗争”..............................................................................

44

物联网+养老让养老方式变得智慧................................................................................

45谷歌与养老机构洽谈合作,开发面向老年人智能家居产品......................................45浙江:嘉兴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智慧用电”全覆盖..........................................

46 老年大学....................................................................................................................47 浙江:杭州创建老年大学新模式,政府和公益组织合办..........................................

47 健康管理....................................................................................................................49 老年人容易骨折且难愈合,远离骨折困扰,只需这
3招!......................................

49 养老地产....................................................................................................................50 房地产商为何热衷养老地产?......................................................................................

50 互动养老....................................................................................................................52 黑龙江省第三届候鸟养老优质服务季在哈尔滨启动..................................................

52 养老金融....................................................................................................................52 人社部:分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522017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23%..................................................................53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好成绩从何而来..............................................................................

53上半年我国养老、失业、工伤三项基金总收入2.65万亿元.....................................

54 社会保障....................................................................................................................55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时间表进展如何?人社部:抓紧制定..........................................

55 国际交流....................................................................................................................56 日本面临如何拓展老年群体消费空间的课题..............................................................

56 老年说法....................................................................................................................57 养老理念不同成诉讼,法官调解化干戈......................................................................

57 十三五规划...............................................................................................................

57 贵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57 政府购买服务...........................................................................................................

58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机电设备招标中心西乡塘区万力社区城市养老服务等中 心政府采购公建民营运营方公开招标公告..................................................................

58 关于我们....................................................................................................................61
联系我们....................................................................................................................62 2018
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辽宁:大连城市困难老年人将享最高每月6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日前,市政府网站发布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大连市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相衔接的老年人照顾服务保障体系。
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自愿随子女迁移户口 《意见》要求,全面落实高龄、困难老年人津贴、补贴制度。
百岁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持一致,实行同步增长;90-99周岁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80-89周岁享受城乡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纳入低保分类救助。
对城市6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人、遗属孤老、低保家庭中的困难老年人,按照身体自理、半失能和失能状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400元、6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农村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标准,由各区(市、县)根据当地生活及物价水平确定。
健全家庭收入状况核对机制,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70-79周岁的,按当地低保标准上浮20%享受分类救助;80周岁以上的,按当地低保标准上浮40%享受分类救助。
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全面落实农村老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不断完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对象“双岗”联系人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扶助关怀活动。
另外,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自愿随子女迁移户口,依法依规享受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和各项优惠优待政策。
投靠本市常住户口子女落户的,凭老年人及其子女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子女合法稳定住所等手续申请办理。
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免费 《意见》提出,贫困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的,依法依规给予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引导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老年人援助案件,倡导公证机构对经济困难但不符合公证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减免公证收费;对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案件,予以费用减免;对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予以免费。
进一步降低老年人法律援助的门槛,把民生领域与老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的老年人实行电话和网上预约、上门服务。
特别是对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失独、低保、特困以及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免于经济困难审查。
在法律援助接待窗口配备适老用品,或有专人引导和协助,为老年人接受法律服务提供便利,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法律援助要求。
设立老年人乘机绿色通道和专属值机台 同时,倡导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依法对参保老年人给予保险费、保险金额等方面的优惠,政府部门按规定为城乡分散救助供养的特困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综合考虑老、幼、病、残等重点旅客出行需要,为老年人出行创造便利条件。
在长途客运方面,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在向老年人开放重点旅客候车室的同时,在候车厅适当位置设立老年人候车专
4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区,并为其候乘提供便利服务。
在空港方面,设立老年人乘机绿色通道,增添机上轮椅,设立专属值机台,并提供花镜、纸笔等基本用品,方便老年人办理值机手续。
在铁路方面,设立老年人购票服务窗口,建立预约和服务电话,设置重点候车座椅,为老年人候车、进站提供方便。
在水路客运方面,设立老年人乘船候船室和绿色通道,出台“户籍在海岛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乘坐船艇进出海岛和岛屿间往来享受半价优惠”政策,为老年人乘船出行提供优惠和便利。
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老年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意见》明确,低保对象、特困供养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的个人缴费部分,政
府按应缴额100%给予补助;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的个人缴费部分,政府按应缴额60%给予补助。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个人、政府、企业等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切实保障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同时,做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按要求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老年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还要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企业探索建立子女对患病父母的带薪陪护假制度。
引导公民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老年人的责任。
探索制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
鼓励支持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建立老年人人才供求信息库。
(来源:半岛晨报综合)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57 山东:烟台市老龄办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 7
月18日上午,烟台市老龄办党组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的任务,动员全办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推进全市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会上,听取上半年机关支部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等情况汇报,各科对照2018年工作要点,汇报了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下步工作打算。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老龄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老龄工作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讲大局,全市老龄工作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开展形成了良好开端;二是抓学习,提升精气神,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在全办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的风气和氛围;三是谋发展,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叫响两个品牌、夯实三个基础、突出四个重点、加强五项工作、建强一支队伍”的工作思路,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超半;四是重创新,积极在孝亲敬老文化建设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老龄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新路径;五是强队伍,注重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转化作风,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会议要求,下半年,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风大改进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对标对表,全面提升干部执行能力和机关服务效能,勇于担当、大胆开拓,争先进位。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以作风大改进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全市老龄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老龄工作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烟台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烟台市老龄办)
5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71 山东:烟台市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市情教育 20日,记者从烟台市老龄办获悉,日前,烟台市老龄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市情教育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市情教育。
活动面向全社会,重点对象是党政干部、青少年和老年人,主要开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教育、孝亲敬老文化教育、积极老龄观教育,通过开展主题宣讲、进行集中宣传、开展文体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创新教育形式等具体措施,达到“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省情市情意识明显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的工作目标。
结合烟台实际,将组织开展教育宣讲活动,发放宣传画、宣传册、读本等,在市级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行集中重点宣传,展播涉老题材优秀作品、敬老养老助老公益广告等,并将教育内容纳入老龄宣传系列活动和文体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实施。
按照老龄委年初部署开展的孝亲敬老文化建设活动安排,还将广泛开展“崇孝德、遵孝道、践孝行”主题活动,各行业系统结合实际,自行设计开展诸如“晒家规家训、讲好家风故事”“我给父母讲讲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带父母外出旅游,看一看”“每年给父母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给父母买一份银龄安康意外伤害保险”等活动;广泛开展“孝亲敬老文化进学校”活动,通过开展读敬老书籍、写感恩文章、节庆专题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和演讲、树孝德典型等活动,全面建设孝亲敬老校园文化。
(来源:齐鲁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63 山东:烟台市扎实推进医养结合提升业态融合度 近年来,“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山东省烟台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市、县两级建立养老服务
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全社会合力推进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16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38处,养老床位总数6.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7.5张。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医养结合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烟台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等文件,从发展措施、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保障、投融资支持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医养结合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相关部署,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制订出台《烟台市发展养老服务业市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以奖代补”奖励、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和运营补贴、养老护理员补贴、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补助、困难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等补助政策。
为加快引导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2016年,烟台市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机构补助标准,其中,
6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机构建设补助最高达每张床位12900元,“以奖代补”最高达每处200万元,对内设医务室的养老机构给予每处10万元的“以奖代补”补助。
自2012年以来,全市每年65%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
实行多元化发展机制,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 烟台市已建成13处社会福利中心,示范带动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其中,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被评为全国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成为该市首家5A级养老机构。
201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导公办机构落实政府基本养老保障职能,推行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推动形成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养老服务市场。
其中,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与金都康复医院合作,实现公建民营与医养结合。
在全市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和公办养老机构示范带动下,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乐天养老中心、瑞康健康城等多处集养老、医疗、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养老服务综合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和使用,开发区磁山温泉小镇、莱州市桃源山庄老年公寓等开展了医养结合、旅游养生、异地养老服务,新建成多个养老地产项目。
全市民办机构达124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57%,社会力量已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针对当前社会对医养结合型服务需求不断增多的现状,该市注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引导医养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护服务,加快构建医疗、养老、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
全市已建成13处设立医院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包括在养老机构引入和设立医院,如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引入凤凰山医院、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公寓引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将医疗机构改建为医养结合机构,如芝罘区广济老年人颐养中心为广济脑科医院改建,莱州市桃源山庄老年公寓为莱州市旅行医院改建;新建医养结合机构,如芝罘区益健老年人颐养中心、莱山区圣莱恩养老院;在医疗机构设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如蓬莱市中医院设立涌泉康护中心。
另有5处医养结合机构正在建设中,全市已有50处养老机构设立卫生室、医务室等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占比29%,113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全市可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176处,占比81%,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服务供给不断提升。
打造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医养服务进家庭 烟台市还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0分钟左右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已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1238处。
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多样化运营,引入社会力量管理运营服务设施,设立健康小屋等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查体、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
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福山区东厅街道卫生院、烟台凤凰台医院等均已设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逐步向社区居家延伸。
该市自2005年起便着手于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建设,2006年开通芝罘区社区服务信息网站和呼叫热线。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2处,加盟为老服务组织、企业5000余家,发展入网老年人30万人,年提供服务500多万人次。
芝罘、莱山等平台,与多家涉老企业积极研发推广智能手环、监测床垫、紧急呼叫、远程医护和手机APP等入户应用,并与呼叫平台联网,部分产品已投入使用。
芝罘区依托“12349”呼叫平台,建成中福智慧健康养老生态系统,包含烟台市中福养老服务呼叫中心、福天下俱乐部、健康管理中心、淘烟台网站、烟台五福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福养老网六大板块,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家信息化养老服务内容。
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护服务水平 为加快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在省、市建立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制度、大中专毕业生入职
养老服务补助、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助、高校院所设立养老服务专业补贴等奖补制度,民政、人社等部门每年实施“养老服务和管理人员千人培训工程”,免费培训养老服务管护人员的同时,烟台市
7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还引导和支持烟台护校、滨州医学院老年医学院等5所学校增设养老管理与护理专业,大力开展养老服务学历教育,累计新招学生100多人。
举办了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评选出全市“金牌养老护理员”“十佳养老护理员”,2017年度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该市选手张凯丽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分获国家和省级竞赛特等奖,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
(来源:烟台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56 山东:改革开放
40年烟台养老机构从“无人问津”到“一床难求” 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市养老方式、养老观念及服务有许多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养老机构也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如今的“一床难求”。
烟台市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而构建多样化、多层次、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服务模式。
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公办养老院需提前预约床位 上世纪70年代,老年人与子孙辈同居一处,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赡养、精神慰藉和照料需求等养老资源。
“父母都是由我们姐妹四人轮流养老送终的。
”75岁的张广华是老芝罘区人,当年家住现虹口大厦附近。
张广华说,70年代时,街坊邻居十几户人家前后院住,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
张广华的母亲去世后,父亲轮流到四个女儿家住,直到81岁时去世。
“当时子女多,一家一年轮三个月,不太累。
老人住院的时候,大家轮流伺候。
”张广华介绍,对于大多数同年代家庭,与子女一起生活是养老的常见选择。
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社会的养老观念转变。
养老机构的入住对象由最初的“三无”老年人,扩大到需要和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
近年来,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不断出现。
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日益增多。
由于具有靠近居住区,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齐全,收费低等优势,公办养老院出现排队等床的现象,现有床位难以满足市民越来越迫切的养老需求。
“市福利中心一期建成后,三年后床位才住满;2013年7月二期建成后,不到一年就住满了。
”烟台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主任于永军介绍,老人们的养老观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在床位需要提前预约。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打造养老服务网络 不同需要的老年人、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对老年服务的需要程度、需要内容也不相同,对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选择也会有不同。
为了不断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各取所长、发展创新,推动着新型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每天上午,72岁的世联社区艺术团团长刘桂荣到社区居家养老活动服务中心的舞蹈室,和艺术团成员一起排练舞蹈,为社区、老年公寓及其他公益活动演出。
刘桂荣介绍说,以前在家感觉孤独,邻里之间也不太了解,有了这个平台,邻里关系融洽,更重要的是老人们有了精神寄托,相互之间有了照应。
邻居们在歌声和舞蹈中相识、相知,增进了友谊,使社区每个家庭能够和睦。
目前,烟台市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膳食供应等服务,努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0分钟左右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1123处。
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今天,很多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不但无法下楼购物、求医,而且在
8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遇到危险时无法紧急呼救,甚至记不住子女的电话号码。
烟台市采取多手段丰富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功能,将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周到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12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入网人数30多万人,加盟为老服务组织、企业5000余家,为居家老人的衣食住行、医疗、娱乐、家政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年提供服务500多万人次。
芝罘、莱山、牟平、福山等平台,研发推广智能手环、监测床垫、紧急呼叫、远程医护和手机APP等的入户应用,并与呼叫平台进行联网,部分产品已投入使用。
芝罘区依托“12349”呼叫平台,建成中福智慧健康养老生态系统,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家信息化养老服务内容。
烟台成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推进“医养结合”。
烟台市于2016年成功申报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成为全国首批50个试点城市之
一。
目前,全市已建成13处设立医院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另有5处医养结合机构正在建设,其中福山乐天养老中心与省立医院合作建设三甲医院,莱阳市德怡老年公寓同期建设了莱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全市50处养老机构设立卫生室、医务室等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占比31%,113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全市可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176处,占比85%,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服务供给不断提升。
到2018年底,以满足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为目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健全涵盖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使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
建成200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床位达到2万张以上。
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达到38张;到2020年底,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建成240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床位达到2.8万张以上,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达到40张。
(来源:烟台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72 山东:泰安市老龄办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泰山先锋”志愿服务活动 为贯彻执行市委“党建+服务”理念,推动我市建设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美丽山水名城。
7
月27日,泰安市老龄办开展“泰山先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体人员到泰山区财源街道后七里社区清洁环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三城联创”工作。
泰安市老龄办、泰山区老龄办、后七里社区组成“泰山先锋”志愿者服务队20余人,打扫路面垃圾、捡拾缝隙中的烟头等细小垃圾、清理花坛内杂物。
骄阳似火,志愿者们不畏酷暑、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经过一下午的清洁打扫工作,小区内环境焕然一新,居住环境得到了美化。
志愿者服务队的辛勤劳动受到后七里社区工作人员的感谢和小区居民的好评。
泰安市老龄办将把“泰山先锋”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抓,动员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服务“三城联创”工作、服务广大老年人。
(来源:泰安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70
9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陕西:应对老龄化,建议放开计划生育鼓励老年人就业 日前,陕西省统计局发布了《陕西省2017年人口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去年,陕西省二孩增长加快,占比首次超过了一孩。
与此同时,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且生育意愿不强,人口增长后劲乏力。
《报告》指出,2017年,陕西全面二孩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人口均衡发展取得成效,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受‘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影响,2017年全省二孩出生大幅增加,达到21.23万人,较2016年增加了6.84万人;出生人口的孩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二孩占比达到49.97%,较2016年提高14.41个百分点。
”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出生人口增加明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生人口减少的压力,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未来出生人口增长后劲乏力。
”报告分析指出。
针对陕西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报告》提出了关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其中包括“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出台鼓励生育措施,通过对生育进行补贴奖励等方式提高生育意愿”:“借助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已取得积极效应,积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升孕产医护水平、优化幼儿养育环境。
对此,陕西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雨锋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在这种前提下,应该尽快在生育政策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面对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育率慢慢开始走低,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不是太强,所以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我个人觉得是未雨绸缪”,谢雨锋认为,为了应对人口变化,需要提前做出研判和相应的政策调整。
从而避免出现类似邻近国家俄罗斯、韩国出现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倒逼生育政策改革的现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此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认为,现在不仅是要鼓励二胎,下一步比较急迫的是思考是否应该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目前,陕西不光面临出生人口增长后劲乏力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现状也值得注意。
《报告》指出,陕西老龄化速度持续加速,65岁及以上人口超400万人。
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645万人,较2016年增加约26万人,较2010年增加约165万人,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加24万人的增加量多2万人。
面对陕西人口发展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其中包括“营造老年人参与服务社会的良好环境,实现“老有所为”。
加快建立健全保障退休人员再就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创立老年人才市场引导机制,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和保障平台。
” 对于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有学者认为,当今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健康状况也有很大改善,老年人可以进行适当创业、就业。
陆杰华此前表示,激发低龄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发挥其余热,实际上对老年人自身和社会经济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而谢雨锋对鼓励老年人就业的政策可行性持保留态度。
他表示,根据老年人的特征,他们在有限的、特殊的工作领域(比如人文社科类)能够发挥余热,具体的还需要调查老年人自身的再就业意愿。
(来源:视觉中国)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61 湖南:湘潭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启动 7月20日,雨湖区民政局联合区消防、卫计、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对辖区内12家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了地毯式督促、检查。
至此,湘潭市2018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在各县(市)区陆 10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续展开。
此次行动旨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解决影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和提升长效机制。
此次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由民政、公安、卫计、质监、食药监、老龄办等6个部门联合进行,民政部门负责养老院的设立许可和日常监管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监管以及欺老虐老案件、养老机构非法集资案件处理;卫计部门负责养老院开办医疗机构的设立许可和日常监管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指导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养老院食品经营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老龄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入住养老院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等。
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从2017年开始,将持续到2020年结束,2018年的专项行动集中在6月至11月,分整治巩固、分类处置、规范提升、宣传总结等4个阶段进行。
(来源:凤凰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77 湖南:邵阳全力推进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 为进一步解决影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
设水平,7月19日下午,邵阳市召开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部门联席会议。
副市长肖拥军出席会议。
会上,市民政局就全市养老院建设基本情况及2017年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成果进行汇报;市公安、卫生计生、食药监、消防等部门及大祥、双清、北塔三区相关负责同志立足本职工作作表态发言。
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在加强养老行业监管、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确保了养老机构安全稳定发展。
目前,在2018年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中,已开展行动回头看,并将问题清单进行汇总,为接下来的集中整治奠定基础。
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明确此次会议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按照分类处置、逐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一单四制”方式抓问题整改。
要守住住房、消防、食品等方面安全底线,切实消除养老机构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创造安全环境。
同时,要千方百计增加养老院建设的投入,在向上争取项目与资金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加入和社会募捐。
下阶段各职能部门要坚持属地管理和部门配合的原则开展一轮全覆盖的检查,并由民政部门牵头,进行一次联合执法和督察督办,形成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将问题整改到位。
(来源:凤凰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76 四川: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又有新情况,满
65周岁老人或可免票游景 区 7月24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备受关注等《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提请三审。
在二审稿的基础上,此次提交的三审稿又有新变化:增加了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了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制度。
老年人旅游优待方面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表述。
据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达贵介绍,此前,有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调研意见提出,应当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权利救济。
为此,三审稿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 11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机构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定期公开本辖区内八类信息,包括老年人口数量及基本构成,老年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国家、省和本辖区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老年人健康支持、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基本情况;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财政资金投入养老服务及保障情况;日间照料中心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情况;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监督机构及监督电话;对不履行老年人优待规定的救济措施及处理结果;其他应当公开的信息。
老年人旅游优待的问题备受关注。
三审稿将“对不满六十五周岁老年人,鼓励在非法定假日免收门票,在法定假日实行门票半价优惠”中的“鼓励”删去,修改为:“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旅游景区,对年满六十五周岁老年人免收门票;对不满六十五周岁老年人,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免收门票,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或者免收门票。
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者老年人优待证等有效证件享受相应优惠。
” 还有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调研意见提出,四川人口基数大,目前和将来面临巨大的老年人扶助和互助等压力,有必要逐步完善志愿服务,彰显社会文明程度。
为此,三审稿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基本制度;对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建立志愿服务档案,探索完善老年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同时,鼓励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老年人组织和慈善组织等组织和个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倡导有志愿服务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通过结对帮扶、邻里互助,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为失能及残疾老年人服务等形式提供志愿服务。
” (来源:四川在线)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41 贵州:贵阳老龄事业规划“互联网+” 将推进老年人健康档案电子化,打造养老信息服务云及开发养老综合服务
APP到2020年基本实现七旬以上独居空巢老人应急救援全覆盖 “开发养老综合服务APP,构建交互式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和终端。
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70周岁以上无子女独居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家庭居家呼叫和应急救援服务全覆盖。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贵阳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十二五”以来,贵阳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都逐步健全完善,对特殊老年群体的救助能力也进一步提升,普遍开展老年优待和维权援助工作,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空间也不断拓展。
预计到2020年,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将增加到7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8%左右;高龄老年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口也将显著增加,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提高到30%左右。
因此,全市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人员短缺、城乡及区域老龄事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然突出。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市将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健康支持体系、加快发展老龄产业、营造老年宜居环境、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共计九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其中,全市将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整合人口管理系统等信息资源,建立市、区(市、县)和乡(镇、社区)互通互联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网络和管理系统。
规范收集行业基础数据,推进老年人健康档案电子化,打造市养老信息服务云,融入“筑民生平台”。
同时,开发养老综合服务APP,突出意外救援、电子定位、呼叫服务、健康知识、信息服务等功能应用,构建交互式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和终端。
2020年,全面建成以区(市、县)为单位的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基本实现全市70周岁以上无子女独居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家庭居家呼 12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叫和应急救援服务全覆盖。
到2020年,全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科学、 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巩固,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更加充分,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平衡,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全省走前列做表率。
贵阳还将为老年人做这些事 新建小区配建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驿站建设。
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积极引入专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社会力量,兴办、运营或管理老年活动中心、助餐点、助浴点、护理站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
到2020年底,城市社区标准化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率70%以上;农村社区标准化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率30%以上。
将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双向互动。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医务室、护理站、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老年医疗和康复服务,到2020年,每个区(市、县)至少建一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加强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
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
到2020年,三级综合医院要全部设置老年病科。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以上。
加强县级以上医院老年病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门诊和老年病病区,设置床位不低于20张。
各级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或老年人开通预约挂号、就诊导引、“120”急救等服务绿色通道。
建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积极发展森林康养养老服务业。
重点抓好开阳椿悦康养中心和支持景阳森林康养中心等首批省级森林康复试点示范基地建设。
各区(市、县)要按照《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划》和《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规划发展一批医疗、养老、美容及森林养生旅游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
同时创新机制和模式,引入“城乡三变”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居住区公共无障碍设施改造推动和支持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重点推进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人行通道,以及建筑公共出入口、公共走道、楼梯等设施和部位的无障碍改造。
优先安排贫困、高龄、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家庭设施改造。
试点开展老旧宅电梯加装,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
争取2018年底前,50%的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达到配建指标要求,2020年底前全部达到。
(来源:贵阳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66 广东:社区养老评估,受众满意是根本 7月18日起,由广州市民政局起草的《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引(试行)》(公开征求 13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按照这份征求意见稿,各区、街道(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所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每年都要进行自评,并接受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满分100分,并换算成四个不同的等级,这个等级将成为服务项目接受补助的参考标准之
一。
不合格的项目不但不会受到政府补助,还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若整改不力,则中止服务,并且两年内不得参与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招投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越来越大。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
可是,钱花出去了,怎么才知道有没有效果?怎样才能激励服务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让作为受众的老人们满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千差万别,服务侧重点不同,服务水平也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科学化、标准化的评估指标的建立,很有必要。
它可以起到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规范化的指引,有助于提高政府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与供给水平。
尤其是使用经济杠杆,将评估结果与补助联系起来,不合格的项目不仅将取消政府补助,两年内不得再参与招投标,这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公共支出物有所值。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评估指标中的服务项目既包括上门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日间托管3项基础服务项目,还有上门医疗、康复护理、临时托养、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临终关怀、安全援助等7项加分项目。
在评估指引中,对于各个服务项目的硬件和软件都设置有非常详细的评分指标。
相信对于服务机构能起到有效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绩效考核的重点,不仅仅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率,也要考虑公平、及时与受众的满意度。
对社区养老服务来说,已建成的老社区和新建社区在硬件服务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区别,新建社区可以发展“大而全”的社区养老中心,而老社区肯定在硬件上得分不高,但并不影响它们提供“小而优”的服务。
尤其在老社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更应当在评估中体现出对“小而优”的服务机构的鼓励。
在打分上,应该综合考虑现实情况和需求,因地而异,因地制宜,不可重硬件而轻软件,重客观而轻主观。
受众满意度应该在评价系统中占据更大的权重,这才是最能说明效果好坏的指标。
受众满意,才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根本。
(来源:大洋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25 云南: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云南自
2000年就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到2017年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587.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23%……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和在建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46个,农村敬老院844所,民办养老机构135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86个,农村幸福院3512个。
养老服务总床位达15.95万张,比2013年增长124%,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8张”。
这是日前本报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结合我省实际,我省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至2018年,省政府已连续7年将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列入10件惠民实事内容,建立了10.8亿元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又设立了17.75亿元的专项资金,统筹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互补发展、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民办公办养老同步发展。
认真组织实施,精准务实推进 “多措并举,加大政策创制,加强资金保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
本报记者从民政厅了解到,去年,我省成立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多部门协同 14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推进机制,统领全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工作。
通过三个指南、三套指标、三个步骤完成摸底(145项内容)、排查检查(115项指标)、验收整治(大整治指南)工作。
对照145项指标内容,全省共审核通过759家养老机构,服务床位数和养老床位数分别为63091张和58638张,入住对象为25637人。
对照《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要求,我省共完成727个(经合并调整机构由759个变为727个)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工作,其中需要整改的养老院711个,需鼓励进一步提升的养老院16个;通过《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整治指南》,制定“一地一策”“一院一策”整改方案,分省、州(市)、县(市、区)和养老院四个层级开展存在问题整治工作,我省共完成727个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及整改提升工作;对照《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115项要求,727个养老机构不符合指标共11241项,部分符合指标共8819项,经过整改,不符合变为部分符合共393项,占不符合项比例3.5%,由不符合变为符合共2245项,占不符合项比例19.97%,由部分符合变为符合的共2225项,占部分符合项比例25.23%。
此外,需鼓励进一步提升机构由16家上升到234家,服务床位数和养老床位数分别从63091张和58638张,入住对象25637人,提升为服务床位总数63982张,老年人床位数58843张,入住总人数为25703人,取缔养老机构13个,取缔床位190张。
全面分析、精准定位,解决“两无三难”问题 据悉,为推动建立全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省民政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制定《云南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规范》《云南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云南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机构与人员管理规范》,建立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机构能力建设。
目前,3个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
此外,为提升养老院的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养老院发生意外责任风险时的应对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减轻养老服务机构负担,我省还从福彩公益金中调剂500万资金,推行云南省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建立养老院风险分担机制。
同时,还制定出台《关于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意见》,采取政府资助形式,并于今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今年6月底前已实现全省统保。
针对就医难问题,省民政厅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与卫计部门多次研究医养结合工作,共同发文、联合培训,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全面提升养老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已有62%的养老院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率由年初的28%提升为62%。
针对安全难问题,省民政厅着力解决安全隐患突出的消防、食品、疾病预防等问题。
开展养老院消防安全大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消防部门专业优势,优化审批程序,加大培训力度,指导辖区内养老机构开展消防技术改造,初步安排云南省本级福彩公益金补助已建成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升级经费900万元,各地均加大投入,帮助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批、隐患整改中的疑难问题。
其次,针对用人难问题,省民政厅着力加大培训力度,共举办5期培训班,对全省16个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129个县(市、区)股长、“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员、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养老护理员进行了培训。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54 医养结合:让新型养老模式阳光普照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
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再一次明确提出“医养结 15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合”,让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再度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
我区在201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健康养老服务;到2020年,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所有养老机构均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在老龄化的当下,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截至2015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4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6.8%;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数量52.77万人,占老年人数量的12.9%,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剧增,医疗卫生需求日益迫切。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目前,自治区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路,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几天前,记者来到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风路丽苑社区。
社区里,老年人来来往往,有的老年人在活动室打牌、跳舞,有的在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针灸,在三楼的健康小屋内,老年人正排队体检。
“我们年纪大了,各种毛病就出来啦,现在我们看病基本上都在社区,因为内蒙古中医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坐诊了,我们再不用跑到大医院去排长队了。
”谈起社区正在开展的医养结合,66岁的王淑英高兴地说。
“社区对我们的健康特别关注,每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都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社区还给65岁老年人办理了新城区试点社区老年卡,特别方便。
”王淑英从钱包里拿出老年卡给记者看。
她说,新城区政府每年会往卡里存200元钱,作为居家养老服务消费的补贴资金,老年人持老年卡不仅可以买药、看病,还可以享受理发、家政、购物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打折优惠。
“社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一定程度解决了养老的后顾之忧。
”王淑英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还为老年人签约了家庭医生,医生们会定期访问,对一些特殊患者还会重点关注,每个季度上门巡诊,家门口就有医生随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这让老年人吃了颗定心丸。
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姜娜说,为了应对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丽苑社区构建了以“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精神慰藉、社工帮扶”等内容为基础的为老服务体系,并引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了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乌海市的做法与呼和浩特市不同,他们将医养结合项目直接搬进了乌海市第三人民医院。
据悉,医养结合楼项目集医疗、康复、养生等功能为一体,总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其中住院楼约5000平方米、养老院4000平方米。
楼高6层,1到3层设血透析、中医康复、理疗等功能科室,4到6层为养老院,设置200张床位。
养老院还规划有娱乐室、电影院、咖啡厅等,让老年人快乐养老。
“医养结合楼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本地区医疗、养老资源不足的矛盾,可以对不同形式入住的老人提供丰富的医疗健康服务,也最大程度实现了‘医’‘护’‘养’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健康和患病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患者、失能、半失能老人解决就医矛盾突出的问题。
”乌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丙新说。
说起医养结合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呼和浩特市卫计委家庭发展科科长韩冬梅说,目前,医养融合发展的机制还不健全医养结合机构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同时,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没有一支专业化的养老照护服务团队。
下一步,作为试点,呼和浩特市会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
一是从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扶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二是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医疗护理行为。
三是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保管理体系,对长期需要医疗护理老人建立保险制度,符合参保条件的失能老人发生的相关医疗护理费用,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四是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五是研究制定出台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报销政策,直接受理报销医疗服务收费,促进医养结合机构融合发展。
16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58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休闲与养生养老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多也促使老龄市场消费的快速发展,并且
现代人养生观念已经慢慢形成,在未来几十年,养生养老市场将越来越火热。
乡村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正迎合了老年人"返璞归真"的愿望,是一种理想的养生养老方式。
因此田园养生养老将是一种潮流和趋势,老年人到乡村田园中,去享受悠然自在的生活,在领略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又能找到久违的归宿感。
提及田园风光,就离不开农业资源,农业是养生之本,是人们生活的物质来源,供应着丰富的农作物食品,是原生态生活的根本。
随着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国农业也逐渐从传统农业演变为现代农业、未来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在田园中养生养老,享受的是乡村的田园环境,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养生休闲体验。
在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托景观资源、优质空气、农事劳作、生态饮食、农耕文化,达到以静养生、以气养生、以动养生、以食养生、以和养生目的,最终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乡村休闲养生养老的六种方式 景观--以静养生乡村景观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山、水、生物等风光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和谐的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灵上受到美的熏陶,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进而沉淀浮躁与喧嚣,释放郁闷与压抑,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的作用。
空气--以气养生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具有养生功能。
现代科学证明,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可以满足人类疾病预防及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
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可以与其它活动一起,形成特色的养生产品。
可将负氧离子与疗养保健机构、相关仪器等结合,实现负氧离子对相关疾病的针对性治疗。
农耕--以动养生"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
三国时的医学家华陀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原始农耕,可让人们体验古老农耕文化,感受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农场租赁,可利用都市人闲暇时间修身养性;科技农场,让人们在农业科技的魅力中得到养生锻炼。
人文--以和养生乡村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庆等。
乡村人文资源是乡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展现了乡村悠久且和谐的整体面貌,是以和养生的基础。
乡村的生活习惯、民俗活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思想等,都是养生的人文资源,让游客参与到乡村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中,或者让游客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人,让乡村的人文活动陶冶游客的身心,实现乡村养生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饮食--以食养生 17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
乡村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
时令养生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不时不食"的理念;有机养生则是指由乡村提供的绿色、无污染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环境--以睡养生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人的睡眠,而睡眠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
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
城市睡眠环境和乡村睡眠环境有很大差异,乡村中的各种声音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们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物钟,进入深度睡眠,进而实现"以睡养生"的目的。
中小学生市场:该市场主体需求为求知加游乐。
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认知的初级阶段,农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农业、了解大自然的途径。
针对这一市场,休闲养生农业应提供科普教育相关旅游产品,寓教于乐。
工薪白领市场:该市场主要为久居城市、不了解农业的人群。
休闲养生农业旅途可以提供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节事参与等旅游产品,使游客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
"银发族"市场:该市场群体为老年人,他们渴望安静安静的生活、健康简单的食物、休闲的环境,通过休闲养生农业旅游,他们可以体验耕作、收获的快乐。
乡村休闲养生养老的特点 乡村性:指的是田园养生以乡村为载体的特性。
这里的乡村,包括农村中的所有部分,即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块。
不过,既然是田园养生,应以田园为主。
人类的养生空间有许多,有城市,有山水,但只有在以田园为主的农村的田园、村庄和自然中进行的养生,才是田园养生。
"三农"性:这里的"三农"指的不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而是"农作、农事、农活"的"三农"。
在乡村里,在田园中,以"三农"为田园养生的生活内容的特性,就是田园养生的"三农"性。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农作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农事就是从事农村社会事务活动;农活则是从事乡村生活活动,即采取乡村生活方式生活。
田园养生的"三农"性,就是强调田园养生必须以"三农"为生活内容,必须在乡村里,在田园中,从事农作、农事、农活,而并非纯粹在乡村居住,更不是将城市的生活方式搬到乡村去。
生产性:指的则是田园养生不但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特别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且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特别是主要通过农业生产活动达到养生目的的特性。
养生性:在田园养生中,农夫哥强调生活空间--在乡村,讲究生活内容--农作、农事、农活,但是,
这些都仅仅是形式和途径,并不是目的,养生才是目的,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才是目的。
这就是田园养生的养生性。
时段性:所谓时段性,指的是田园养生所经历的时间往往仅仅是人的一生的某一个时段或某几个时段,并不是一生。
不过,这些时段既不长,也不短,一般应一周以上,几年以内。
谈到此,人们会很自然想到乡村的农民,他们大多生于斯,长于斯,祖祖辈辈生活于乡村,劳动于乡村,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农作、农事和农活,但他们并不是在进行田园养生,而是在过着乡村生活。
生活性:所谓生活性,指的则是把田园养生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的特性。
田园养生从事的农作、农事、农活,特别是农活,完全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所指的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是食、穿、住、行等。
至于农事,其所指的社会事务,包括政治活动、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虽不是日常生活,但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是日常生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充,因此,农事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千寻生活)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52935 18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养老教育医疗,谁能重新挑起房地产的担子?
西谚有云,人生在世,唯税收和死亡无法避免。
同理,养老、教育、医疗也是人生避无可避之事。
近日,有媒体撰文认为,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
这段话从逻辑上并无问题,正因为避无可避,所以才大有空间。
正如过去二十年房地产一骑绝尘,无非也是抓住了住房消费和刚需购房的痛点。
然而,回到现实,几乎在所有国家,养老、教育、医疗都属于准公共福利范畴,需要国家、社会与个体共同兜底,因此才有养老金、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如果无视其公共属性,一味大谈特谈商业前景和拉动内需的空间,显然是本末倒置。
更关键的是,养老背后是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实,教育背后是普遍存在的抢跑焦虑,医疗背后是大病致贫的惨淡现实。
要想让它们成为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谈何容易?
养老:"未富先老"是危机而非机遇前段时间,江西宜春市一名老年大学学员在人社局官网建议:鼓励市民主动申请放弃领取养老金。
舆论一片哗然。
紧接着,东北重镇辽宁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同时提出"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
"放弃养老金"的建议的确无脑,"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的建议也颇具黑色幽默,但它们的联袂出现,恰恰说明老龄化已经带来迫在眉睫的现实压力。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这意味着全国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属于老龄人口,养老压力可见一斑。
老龄化危机,已经到来。
随着老龄化危机一起到来的,是养老金危机。
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13个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已不足1年,7个省份在2016年出现当期收不抵支,而黑龙江省的累计结余已为负数,赤字232亿元。
19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这种背景下,养老固然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也能带来巨大的内需拉动力,但与其负面效应相比,这点利好,简直不值一提。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与其楼市崩盘的节奏不谋而合。
如果说养老能成为拉动内需的一架马车,那日本就不会存在"失去的二十年"了。
教育:无处不在的全民焦虑近日,教育部门发文,要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就在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超纲教超前学、强化应试、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等行为。
既要整治培训班,又要整治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部门从头忙到尾,不仅培训班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得不到家长的理解。
幼儿园抢跑与中小学培训热的盛行,对于教育产业是显而易见的利好。
国人向来重视教育,如今又叠加教育焦虑,教育产业的前景可以想象。
数据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平摊的生均支出为2697元。
根据各层级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
与此同时,虽然"租购同权"被提上日程,北京等地还准备试行"多校划片",但学位房的热度依旧不减。
究其根本,教育焦虑之下,人人无可逃避。
仅靠行政指令的一刀切禁止,反而适得其反。
诚然,教育会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教育培训市场也会造就无数上市公司,通过教育的确也能大幅度拉动内需,但由教育焦虑而得来的内需,未必是好事。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公共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
但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并不能解决优质教育失衡的老问题。
在培训班热之外,幼儿园入学难、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公共教育不均衡的问题长期存在,由此带来的学位房高热难下等问题依旧突出……显然不行。
教育是公共事业中的公共事业,公共教育作为兜底,必须保障公平与均衡,私立教育只能作为补充,满足差异化需要。
如果反客为主,那么,无论城乡之间,还是富裕家庭与普通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医疗:大病致贫的社会之痛近日,《我不是药神》热播,抗癌药价格之痛,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引来高层的关 20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注。
然而,与电影中将目光聚焦于药商的道德血液不同的是,现实的医疗问题更加复杂,从关税到中间商再到医保制度,每一处都急需改革。
如果将视野从抗癌药放大到整个医疗体系,不难发现,大病致贫是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2016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近3000万,比例接近四成。
普通家庭如此,中产也是如此。
一个中产家庭,一场大病就能被打回原形,这样的中产,如何成为社会结构的稳定器?
从现实而言,必须承认,随着中产社会的到来,消费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中产群体对健康的关注更是无以复加,所以,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必将拥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但是,医疗背后首先是公共责任,其次才是市场机遇。
医保制度覆盖率如何,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能否改善,大病致贫之痛能否疏解,这些问题不解决,医疗产业如何成为内需的强大拉动力?
房价挤压和贫富差距 与养老、教育、医疗天然存在的短板相比,房价挤压和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更加严峻。
房价既有
拉动效应,也有财富效应,更有挤压效应。
房地产的繁荣,固然能拉动家电等领域的消费,也能以房价上涨制造的货币幻觉让人感到自己财富爆棚,但更大的效应还是挤压式的:当6个钱包付首付成为常态,多年积蓄被房子一次抽干,每个月还面临着动辄数千到数万的贷款,消费如何能振兴起来?
数据显示,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新低。
6月虽然反弹到9.0%,但与过去相比,仍然处于低位。
这充分说明,人们已经没钱消费了。
至于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更加严峻。
衡量贫富差距的是基尼系数,这一系数本已处于下降渠道,但从2015年起再度上扬。
就消费而言,高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
高收入者的增加,固然能带来奢侈品消费的扩张,但于日常消费而言,却不如低收入者的潜力大,这在养老、教育、医疗上更为明显。
因此,贫富差距过大,反而不利于扩大内需。
所以,在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逐渐失速之时,试图通过提振内需的方式刺激消费这架马车,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但要让养老、教育、医疗来作为消费的引擎和驱动力,显然过于一厢情愿。
小马拉不动大车,步履蹒跚的老马更是拉不起三驾马车。
养老教育医疗,恐怕谁也挑不起房地产的担子!
(来源:千寻生活)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52936 肖锋:养老问题要把这代年轻人拖垮了 30年后,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养老问题最大的"痛点"不是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数量的巨大缺口,而是社会财富不够充裕,导致"未富先老"。
"创业"这个高难度动作,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养老负担过重和年轻人不愿生孩子是当前两个相互纠缠的话题,今后这两方面话题还会不断纠缠下去。
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
规划同时还提出,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以提高生育二孩的积极性。
辽宁鼓励老年人工作和年轻人生二孩的政策背景是:该省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据辽宁省老龄办公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到2017年末,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22.65%。
辽宁省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出生率下降,辽宁省的出生率仅为全国的一半左右,使少年儿童的人口数量和比重减少。
二是老年人口寿命延长,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三是人口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 21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剧了辽宁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以上因素造成辽宁省人口从2011年就开始进入了负增长。
2017年辽宁养老金存额可支付月数为5.9个月,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为倒数第
五,远低于17.2个 月的全国平均水平。
为此,7月1日起全国正式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要求各城市将已经上缴的养老保险基金交到中央,再由中央统一调剂,拨付给亏空较大的地区。
养老问题的痛点在哪里?
人口深度老龄化对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灾难性的打击,毕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无法解决社会活力问题的。
辽宁步入深度老龄社会对全国是个预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的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201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3%。
据预测,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5%左右。
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也就是说30年后,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到那时,我们怎么养老?
最近,江西宜春一市民在社保局官网上建议大家放弃领取养老金。
官方给出的答复是:此建议不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养老问题最大的"痛点"不是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数量的巨大缺口,而是社会财富不够充裕,导致"未富先老"。
那么,解决养老问题和鼓励生育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一,先要做大"财富蛋糕",激活和激发全社会的创富热情,为今后养老打厚实财富的底子。
辽宁22.65%的老龄化,已接近日本深度老龄化水平,却不具备日本社会的富裕化程度,这才是问题所在。
所以解决方式上,就要优化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稳定人们的长远预期,留住钱,留住人。

二,各地人才大战背后是人口焦虑,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不能收了女婿丢了儿子。
对本地人才要搞好培训、提高本土劳动力素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素质红利,为产业升级换代作好准备。

三,鼓励年轻人生育需要进一步降低高昂的养育成本。
生育是个自然结果,不能人为拔苗助长。
现在的问题不是愿不愿意生二胎,而是许多夫妇连一胎都不愿意生。
对此,政府需要在税收、教育等方面切实减轻育龄夫妇包括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负担。
比如最近,《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就已提出,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如果得到有效实施,无疑有利于减轻育龄夫妇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的负担。
最后,可以"鼓励老年人利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但是,鼓励他们创业就要慎重了。
现在的老年人能经受住骗子的骗术,已经算是跟得上时代了。
"创业"这个高难度动作,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前段时间一篇《80后、90后终将晚景凄凉》的文章引发热议。
置顶的评论却是:"我们90后,就没想活到退休。
" (来源:千寻生活)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52939 80后与90后终将晚景凄凉 从下个月起,中国将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这个制度,简单的说,中央要对各省的养老金,统一调剂,劫富济贫。
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
但是,由于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养老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广东、北京等东部地区养老金有结余,而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所以,国家要建立调剂制度,让养老金有结余,负担轻的省份去支援养老金支付有困难的省份。
或许要多年之后,中国人再回过头来看,才会发现,某种程度上,这个制度,预示着80后、90后 22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们晦暗的未来,正在逐渐揭开第一幕。
历史长河惊心动魄却又静水深流。
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后就低于更替水平,2000年以来,生育率比欧盟、日本还低。
根据妇联在 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意生二孩,有53.3%明确不想生二孩。
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
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
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人达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破2亿的国家。
两种趋势之下,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
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10%,并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
就意味着2个年轻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那么,那时的老人们,也即现在的80后与90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呢?遗憾的是,未来是晦暗而悲凉的。
抚养比面前,资产不堪一击 所以,本质上,养老是一个“劳动储蓄、再次转换为劳动”的过程:人年轻的时候,把劳动变为钱储蓄起来,或变为资产放在那里,然后,在年老的时候,把现金取出来,或把资产出租、变卖换成现金。
注意,这个过程还没完,还有通常被忽略的一步,那就是把现金换为劳动。
毕竟,所有的商品、老人所需要的医疗、护理种种服务,以现有的技术来看,30年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不能完全提供,仍然需要人的劳动才能实现。
这个转化过程是有损耗的,比如通胀,但通胀可以通过投资、理财、资产升值进行弥补。
唯一不能弥补的是,劳动相对于资产的价格变化——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例,可以影响资产、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老人的相对支付能力。
当下,中国的劳动力很便宜,假设需要花一个人30年的劳动才能换一套房,再过30年,随着年轻人、老年人的比例,也即抚养比的变化,劳动相对升值了,只需要10年的劳动就能换一套房。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当下的80后、90后为未来储蓄的劳动就会遭到一个很大的损耗。
简单的说,随着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居住需求的下降,房租会下降,房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便宜。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年轻人、或者说劳动力的工资会不断上涨。
此消彼长之下,老人的养老金,还有年轻时准备的资产性收入,比如房租收入等等,在飞速上涨的工资面前,其有效购买力都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去劳动。
这一点,正是当下韩国与日本的事实。
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日本陷入了严重的老龄化。
据相关预测,2025年,1.8个20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到2060年将减少到1.2个劳动力供养一位老人。
老龄化使日本的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困难,领取的人越来越多,缴纳的人越来越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把成年年龄从20岁降低到18岁,增加就业人口。
另一方面,2006年日本修改法律,强制性要求企业无条件地确保雇用年龄至65岁。
目前,日本老年人就业的行业很多,尤其是服务行业,比如保安、门卫、清洁工、厨师、饭馆服务员中,老年人随处可见。
再来看韩国的情况,目前,65岁以上老人占韩国总人口的13%,到2060年比例将变成40%。
看起来,这个数字和中国差不多,但即便是这样,韩国老人的境况并不好。
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而实际上,人们平均工作到71岁才会真正休息。
在韩国,有420万老人在工作,而韩国总人口也才5000万。
由于知识落后、体力下降,老人能找到的工作也是诸如快递员、保安、清洁工、加油员等低端岗位。
显然,日本曾经能够买下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也未能拯救当下的日本老人。
在抚养比的面前,资产不堪一击。
那么,如今80后的高价房产,能让他们安心养老吗? 当下很多国人反对延迟退休,从国家与公民的契约来说,这理所当然。
但实际情况却可能是一种悲惨的讽刺:当现在的80后老了的时候,会悲哀的发现,没有延迟退休,并不意味着60岁的他们可以不工作,反而意味着那时的他们需要费力的去找新工作! 不过,且慢认为这是悲惨的,相对而言,相对年轻的老人,能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在那时看来,或许是一件幸运的事。
随着年龄继续增大,变老了的80后们,会发现自己继续陷入一个更加悲惨的境地。
23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韩国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实际工作到70岁,韩国人预期寿命达到81岁,所以,有乐观的韩国老人说:“还有10年时间留给我们自由支配。
”悲哀的是,这不会是事实。
弃老 如果耐心的去看历史的那些角落,不难发现,对于老人,人类的那些残酷的遗迹。
在中国湖北郧县等地,广为流传弃老传说。
当地也发现过大量弃老洞的存在。
人在洞中,只能像虾米一样躬着身,洞外是一望到底的绝壁,在洞底部内侧,有一个石孔,边缘锋利,刚好容得下一个成人的头颅。
据说,这个石孔是供老人自杀用的。
在遥远的古时,被人送到洞中等死的老人,饥寒交迫无法忍耐之时,便仰身躺下,将头伸进这个石孔中,再朝上一顶,锋利的石棱便能帮老人结束生命。
日本人把弃老传说拍成了电影,这就是著名《楢山节考》。
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小山村中,有个习俗,凡是到了70岁的老人必须去参拜楢山,所谓的参拜,其实就是把老人舍弃在山里。
69岁的阿铃,和儿子孙儿住在一起。
虽然69了,阿铃仍有一口好牙,在这个粮食匮乏的村子,这对年纪大的人来说是一个羞耻,于是,阿铃自己用石臼砸残了牙。
不久后,阿铃参拜楢山的日子来临了,儿子背着母亲,默默走上险山。
临近山顶后,周围不时可见尸体和骸骨。
阿铃在一块岩石下落脚,催促儿子回家,儿子含泪下山。
影片到此截然而止,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某种程度上,这部在1958年获得最佳影片奖与最佳导演奖的电影,是60年前的日本年轻人,对60年后自身命运的预判。
这种弃老传统,据说当年达尔文在非洲考察一个原始部落时也遇到过。
生存资源极为缺乏的环境中,人类奉行的生存策略就是如此残酷。
当然,现在文明的物质财富与古时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弃老就真的不存在了吗?2016年,日本26岁男子植松圣26日凌晨闯入神奈川一间残障人士中心,持刀疯狂滥杀,至少造成15人死亡、45人受伤,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
植松圣犯案后到警局自首,供称“如果残障人士全消失就好了”。
他还曾经寄信给众议院,表示老人、残疾人都该死,他们制约了日本的发展。
这些举动当然偏激,不过,这也是日本社会上正在慢慢形成“嫌老”、“厌老”的风潮的一种极端体现。
日本作家五木宽之在《新老人的思想》中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阶级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等,都要靠年轻人阶级来负担。
为此,年轻人阶级容易将老年阶级看成是对自己进行压迫的集团”。
韩国的情况也类似,过去15年,认为应该赡养父母的孩子的比例从90%暴跌到37%。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对一个家庭是如此,对一个社会,乃至对全世界,也都是如此。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网上流传一个新闻。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指出,到2050年前世界养老金储蓄的总赤字将达到天文数字,400万亿美元。
这是全球经济总额的3倍。
拯救已被破坏的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对老年人的国家义务。
如果说这种行为与思潮都是一种显现的极端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的弃老,是文明的,不动声色的。
实际上,现在中国老人的问题,正在这样被解决。
弃老与养老:现代社会的劳动力分配 中国从2009年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即“新农保”,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
不过,新农保的覆盖率仍然很低,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2010年,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而这一比例在城乡老人间的平均值为24%。
新农合的另一个问题是保障水平低。
目前,新农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60岁后,一次性补缴9万元养老保险之后,农民能够领取到每月1200元左右的养老金。
如果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则只能够依照养老金的最低标准领取养老金,每个月只有几十元。
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均寿命的结构化差异,不难发现,中国农民仍然是在自己养老。
中国的平均寿命73岁,但有城乡差别,城市的平均寿命是76岁,而农民的平均寿命只有69岁。
也就是说,60岁时一次补缴之后,农民平均能拿9年的养老金,总计12.9万元,那么,养老金的大部分,实际就是一次性缴纳的那9万元,这还是没有计入利息的情况。
当然,有钱一次性补缴的老人,家庭条件更好,所有,会有更长的寿命,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会更长。
而对于那些没有钱补缴的农村老人,他们就只有依靠自己的儿女,如果儿女不孝,就等于被社会与亲人双重抛弃。
24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抛弃的结果是明确的。
武汉大学刘燕舞老师在湖北、山东、山西、河南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调研之后,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一些村民小组近10年来老年人自杀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0%以上。
出来严肃调研,农村老人自杀现象,近年来也不是见诸媒体与社交媒体。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这就使得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他们提前呈现出了更高程度老龄化时,中国社会将要出现的状况。
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老人的悲惨遭遇,还有这中国特色,那就是中国农村老人承担了更多的老龄化成本。
回顾前文提到的韩国目前的老龄化率在13%,中国现在和韩国的老年化率差不多,但却没有出现韩国老人上班的情况,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农村老人,承担了这个成本。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的平均寿命高达7岁的差别,也是触目惊心的。
这背后,很大程度就是新农保、新农合与城镇人员的养老金、医保的区别。
所以,如果把全国的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的养老金、医疗开支拉平,恐怕现在在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就不得不去工作了。
现在的80后、90后城市中产以为自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定会遇到。
首先,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提高,这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会成为一个趋势。
此次,中国整体抚养比会逐渐上升,达到当下农村的实际抚养比。
那么,某种程度上,当下的农村,就是未来80、90后们所面对的晚年生活。
对于当下的城市中产而言,不声不响之中影响他们晚年生存质量的,更可能是医疗开支。
按照人的生理演变,人的一生80%的医疗费用在60岁以后,从这个意义上看,医疗费用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老人的寿命。
曾经在医院看到相邻床位的两个老人,具体什么保险制度我已经忘记了,其中一个的报销范围大一些,可以报销CT,而另一位,只能报销B超,最终这位老人也只做了B超检查。
显然,医保政策会通过,检查、药物、治疗等环节,影响人们的治疗策略。
当下中国城市人群对医保系统是高度依赖的,医疗开支预算占GDP的比例,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某种新的特效药、某种检查、某种新型疗法能被纳入或者不能被纳入医保。
这会影响人们的治疗策略,最终影响无数老人的寿命与生存质量。
现代社会可以在不动声色之中,文明地完成弃老。
不妨想象一下,你住进医院,医生说,有一种国产中成药,价格便宜,医保报销;另有一种西药,医保只保30%;还有一种疗效明确的进口药,但医保不保。
另外,手术现在做不了,因为医保控费。
这个时候,你儿子过来说,爸,医生建议我们保守治疗。
这个时候,公共政策就和每一个人的寿命息息相关。
养老问题的本质,不管是养老金、还是老人的医疗开支,本质上都是一国某阶段的时间断面上,劳动如何分配的问题。
更直白的说,对于国家整体而言,资产无法养老,能够提高养老水平的,只能是通过公共政策改变一国劳动的分配比例。
打个比方,一个小岛上,有100个人,其中80个人是老人,都有房子,却无法生活自理,无论如何,他们的养老,必须依靠剩下的20个年轻人来完成。
如果这20个人要去造军舰,那么就无法养老,如果分出10个人来养老,军舰就得少造一艘。
这就是劳动分配与养老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个体的、原子化的努力的确有用,但根本上,养老这件事,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公共性。
某种程度上,劳动分配在养老上的比例,可以通过一国的养老金政策,医疗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反映出来。
日本的医疗保健支出2015年为55万9354亿日元,在GDP中占比为11.2%。
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6.9%,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开支仅仅占GDP的6.9%。
随着中国老龄化上升,医疗开支必然会增加,但是,升到什么程度,是10%、12%、还是15%,或者更高?每一个点,都是那时候老人的寿命与生存质量。
这是一个把年轻人的劳动在养老与飞船、与城市烟火之间分配的问题,这也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政治伦理问题。
相比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其政策受到各方面制约,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养老问题,中国显然在养老政策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就在去年年底,医保曾出现过一次控费,一时之间,很多手术都停了。
但即便如此,这在舆论上并没有太大反响。
这种政策自由度之下,80后、90后,看着日本、韩国的无法退休的老人,再看看中国农村的老人自杀率,就会知道,你们这代人将会如何老去。
(来源:搜狐) 25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52940 全面放开生育搭不上“老龄化”末班车! 彭博社最新消息,中国最早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或于2019年,正式宣布废除生育限制。
这意味着,中国持续了40年的计划生育,将正式寿终正寝,毫无疑问,那是一次历史性的改变!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人口危机,还有社会存在的养老问题,都是当前政府非常头疼的事情,虽然,各位代表和委员每年两会都会在讨论,但结果都是山河依旧,因为谁也不能改变当中国被搞乱的人口结构!在面对日益老龄化的中国,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
为此,有人道:“我们人口多,老年人多,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并不奇怪,但中国老龄化的数据与新生婴儿差距很大,社会老龄化,年青劳动减少,那么生产力和创造能力就跟不上。
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出现这种情况,那是非常遭糕的事情! 早在十年前,我就写文说过,中国应该早一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若十年前全面放开,比起现在放开,社会严重的程度相对要弱一点,只是在十年前,计划生育为了那点罚款,还在严控一胎政策,因为当时有人杞人忧天道:“中国人刚吃饱饭,放开计划生育,难道还想回到以前饿肚子的年代吗?”可能对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但我们要知道一个规律,世上之事,没有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存状况和观念都会发生改变,现在世界粮食的产量提高,各种高科技的发展,中国再多一半的人也不成问题。
我们都知道,当年计划生育,政府来养老,但到了现今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社会,这句话的底气也不足,因为政府养不起了。
这个时候,养老依然还是要靠子女呀!比如说一个家庭的老人被遗弃,社会上的人首先想到是如何遣责子女的不孝,都是子女的错;事实上,政府也应该要承担起责任的!因为对现今中国现状社会来讲,年青人的压力太大,房子的压力,孩子教育的压力,再加上父母养老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年青人很少有时候去照顾年老的父母。
所以,有时候,面对一些人指责常年不回家看父母的年青人,说他们不孝,我说先了解事情再说不迟。
相对中国社会来说,子女来养老,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以前普通家庭兄弟姐妹多,就算父母生病了,也轮流照顾,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就不行了,因为他们还有家庭的负担需要他们去承担。
在子女对父母的孝,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做的最好,因为我们孝道文化已经形成几千年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非常难得的。
而像国外,在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方面是远不如中国的。
其实,对一个社会形成一种默契的赡养文化,人们自觉去遵守,比起法律的执行赡养要文明的多。
而中间突然搞一个计划生育几十年,来横插一刀,把原来的赡养文化都打乱了,这个时候,社会岂能不出乱子呢? 现今,国家希望适龄生育的男女多生孩子,最起码也生二胎嘛!今后有个养老保障,但这一代人的观念,已经跟父辈们不一样了,他们自小在宠养中成长起来,吃不得苦,谁也不愿意多生孩子给自己增加压力!因此,在放开二胎之后,中国的人口并没有像专家所说的那样暴涨,这已经说明,在生育问题,中国新一代的人已经理性化对待。
在我接触的新一代年青人中,对待生育问题,远没有早些父辈那样多子多福的观念,而是我生过来之后,能养的起他们吗? 前不久,有报道说,中国要实施生二胎补贴政策,但现实的中国养孩子的成本这么高,这点补贴算得了什么呢?从出生的奶粉钱,到上幼儿园,再到小学补课到上大学。
需要50万——130万之间;而中国现今的工作,月收入是多少呢?显然,对一个多孩的家庭,大多数人是无力承担的。
因此,这是当前中国年青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的原因! 面对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政府想把养老问题的包袱甩给子女,但现今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人家想生的时候你不让生,不想生的时候又要人生。
生小孩不是自来水,说开就开,说放就放,现在全面放开有些迟了,也搭不上“老龄化”末班车了。
但不管如何,全面放开是今后是趋势,迟虽迟了点,但也算是亡羊补牢,而现今政府想让年青多生孩子,首先要减轻年轻人的负责,让就业工资 26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提高,房子下价;教育公化,取消一切补课费用;医疗尽快全民免费方向走,让每个都享受到社会改某的福利,如果这几座大山还压着透不过气,现有的人员都无法养活,谁还会想着多生孩子给自己找罪受呢?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52946 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传统养儿防老模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
如何
创造条件、创新举措,最大限度地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随之成为相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必答题。
在这场“时代大考”中,相城积极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路径,精准发力“优化养老环境,完善服务链条,提升养老品质”,聚力打造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为核心的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不仅让全区居家养老范围更宽广、内容更细化,而且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全天候、零距离、全覆盖,打通了情暖夕阳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导向促转型: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 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是相城搞好民生工作必须直面的现实。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相城老年人口10.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4.7%。
据预测今后每年还将以0.5-0.6万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13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1.39万之多。
直面奔涌袭来的“银发浪潮”,相城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小型托老所等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实现社区养老照料服务全覆盖。
从今年起到2020年,相城全区拟新建养老服务中心12个、日间照料中心43个、居家养老管理中心12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50.4张。
同时,相城系统梳理总结日托、半托、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助餐、助浴、护理床位等8个方面养老类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将问题具体到人头、细化到社区;全区13个板块逐一分解“责任清单”,分别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对照“问题清单”逐条落实“销帐”。
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传导责任与压力,倒逼着相城各部门和板块以问题为导向,从解难开始破题转型。
他们出台一系列养老类政策措施,要求全区各级财政按老年人口数每年每人260元预算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区级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不少于50%用于发展养老事业,以政策保障解决“经费难”;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已建成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以整合社区资源解决“日间照料中心落地难”;通过专项推介、统一招标、集中签约、规范标准等方式,引入养老企业、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服务机构引入难”。
全域发力换得效果给力。
据统计,目前相城全区“居家福”智慧养老院实现全覆盖,已投入使用的日间照料中心(站)81个、助浴点5个、各类养老床位4647张,社会力量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16个。
借他山之石攻玉:服务链无缝对接需求链 按照顶层规划,相城居家养老分两块,一是政府托底性保障,涉及到城乡“三无”、农村“五保”、低保、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
还有一部分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主要依托社区 27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居家养老。
今年初,相城启动培育养老服务社会化品牌计划,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为抓手,成 功引入4家养老服务专业社会组织,并与辖区内14个社区签订《合作意向书》,建设、运营14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健康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可是问题又来了。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好之后怎么运营?社会组织由谁来监管?“打酱油的钱会不会拿来买醋”?有多少老年人会主动享受服务?有争议、有辩解,婆说婆的理、公说公的道。
怎么办?相城没有选择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走出去”学经验、“坐下来”拿措施。
从无锡到常州,再到昆山,历经11次听证会、7次协商议事会,相城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的定位更加精准:居家养老有其特殊性,养老服务不容错、不容偏、不容粗,以老年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为导向,完善服务链条,扩大服务范围,赋能服务水平,让服务链无缝对接需求链,建立健康和谐幸福的“养老生态”。
为防止“借”来的经验“水土不服”,相城开出一系列“良方”:社会服务精细化,对社会组织怎么服务,服务什么项目,都是什么标准,一一进行明确,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项目评估专业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按标准评估,对老年人满意度不高的服务项目“重新洗牌”;质量考核精准化,依托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服务质量进行电话回访、定期走访抽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综合年龄段、服务需求、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分析;督导检查精实化,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实地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去检查养老机构都会按规程问老年人,伙食按规定给了吗?卫生按规定做了吗?服务机构承诺的具体事项办没办到?老年人都会跟我们反映。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也是一种监督。
”相城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钱春献说。
“养老+”品质升级: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上个月,北桥街道盛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项目全新升级,家住社区附近的朱钱根老人开心的像个孩子。
他每天都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过日子”,不仅可以在阅览室里读书看报,在活动室里娱乐健身,还可以在老年食堂里愉快就餐。
“我们属于空巢老人,平时就孤零零的两口子,现在好了,这日间照料中心里不仅设施好,人气也旺,天天都能和老伙伴们一起聊天,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带我们做老年健身操,还给我们过集体生日,让我们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啦!”朱钱根说。
朱钱根口中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集日托站、阅览室、康复室、老年食堂、送餐点等为一体的社区养老综合体。
据统计,试运营一个月来,盛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共服务5000多人次,其中日常活动2000多人次,助餐2500多人次,活动参与近600人次,社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精准养老服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院”。
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满意”,是相城冲刺“养老+”品质升级,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最好诠释。
据介绍,“养老+”服务主要以“菜单式”的“私人订制”,满足多层次各种类型老年人的需求,内容涵盖家庭保洁、起居照料、精神陪护、电器维修、洗晒整理、助医配药等6大类23项100余子项目,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相城以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为核心,优化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圈”,以辖区内的志愿者团队、购物超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不出社区”的需求;完善老年人“基本保健医疗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求;丰富老年人“文化兴趣服务圈”,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兴趣小组、社区院落文化为依托,丰富老年人的文化文体活动,增加老年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打通了情暖夕阳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养老新模式,不是为了玩噱头。
目前九成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沉下去,已成为全区域的共识。
”相城区民政局局长潘永明表示,市场介入养老行业,改变的不只是相城各个养老机构,受益的不只是社区自身,更有需要优质服务的老年人。
28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2967(来源:凤凰网江苏综合) 养老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养老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养老产业的问题,不仅招人难,而且流失大,管理人才更为缺乏。
这些年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导致养老产业整体人才不足,服务不规范、质量低等问题凸显。
下面小宝带大家分析下养老产业人才缺乏的原因。

1.养老服务专业化,培训体系不足。
养老服务更需要专业化的技能应对老人各种突发状况,而目前养老产业所能提供的培训渠道并不多。
之后除了养老机构将开设必要的培训课程外,各类院校也应加速对于养老产业专业的开设,与养老机构对接,以满足供不应求的养老市场,帮助养老产业发展。

2.职业得不到认可,导致人才缺乏。
目前养老从业人员面临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等明显问题,直接导致人员整体素质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服务缺乏动力与热情。

3.政府政策对于行业人才引入支持不够。
大部分养老机构目前仍然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导致在用人方面更加畏手畏脚,不敢增加人力成本,导致养老机构人员不足,人员服务质量跟不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项问题,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这有可能需要在特定时间内政府对于特定条件下的人才从业支持或财政补贴,需要政府给出更明确的指导。
7月19日下午,市长蓝绍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以及提升城市治理与服务水平等工作。
副市长华静、储永宏、孙建友、蒋跃建,市政府秘书长翁国玖出席。
会议研究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民生,也是助力创新名城建设的有力支撑。
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创新创业、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小微企业等岗位工作。
要构建长效机制,创新政策措施,落实待遇保障,拓展工作空间,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要坚持齐抓共管,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纳入就业和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各区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整体推进,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基层的工作合力。
要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学生知晓政策、掌握信息、激发热情,踊跃投身基层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典型,形成大学生在基层就业成长光荣的良好风尚。
会议审议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
会议强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举措。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意识,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要强化民生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全新业态,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要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监管机制,重点加强对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设施安全等监管力度,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要强化落实意识,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健全配套政策,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共同促进全市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会议研究了加强城市治理与服务工作。
会议要求,聚焦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和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全面提供精细化城市公共服务,切实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会议还研究了调整全市供热价格管理等其他事项。
(来源:西安养老平台)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52973 29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热点新闻 四川:阿坝州积极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阿坝州成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监督中心及阿坝州家庭医生签约技术专家团队,制定了《阿坝州签约服务包指南(2018)版》,指导各县(市)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目前全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省、州要求,组建672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基层采取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家庭等场地进行宣传及家庭医生签约活动,引导居民更好签约,对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进行分类,优先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人、残疾人、妇幼保健等重点对象进行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并根据签约服务包内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免费体检、指导就诊等针对性服务。
目前,全州已签约9万余户家庭,签约人数达49.8万人,一般人群签约率达53%,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8.6%,常住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来源:阿坝州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52955 养老研究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完善农村养老的必要前提 养老问题千头万绪,包括衣、食、住、行、医等各方面,其中吃饭问题当属首位。
随着老人年龄
的增大,买菜、做饭、洗碗等繁琐家务日益成为负担,求助子女家人很多时候也不现实。
为了化解这一“痛点”,广州率先尝试“长者饭堂”,扎扎实实地推进以“大配餐”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老人不用买菜、不用做饭、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午餐。
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大量中青年劳动力涌进城镇,偏远乡镇流失了数量庞大的年轻人口,而老年人限于体力、精力的原因更多地留在了农村,由此造成农村常住人口趋于老龄化。
乡村老龄化时常伴随着地区生产率降低、医疗消费高涨、社会抵抗力弱化等问题。
与城镇养老相比,乡村养老的受众更多,困难更大。
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中,农村老年人占73.7%,按户籍分类,农业老年人口占72.5%。
换言之,农村养老是我国养老问题的重难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关键是解决保障和改善乡镇养老。
为什么说,解决乡镇养老问题更为艰巨?首先,从养老的条件来看,城市的养老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有更为集中的文教、医疗资源,及其它的公共服务设施;其次,城市老年人多为退休职工,有较高的退休金及各类保险,还可以采用“以房养老”等模式,乡镇老人则多是农民、手工业者或摊贩,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依靠数额较少的养老金或贫困补助度日,日子较为拮据。
总而言之,城市居民的养老收入更多更有保障。
最后,在适老化设计方面,国内对适老化设计的重视程度在 30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逐年增加,从无障碍设施、急救系统到适老化家居设计,但这些设计多半停留在大城市。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是改善养老的先决条件。
以上述广州率先尝试的“长者饭 堂”为例,实行这种养老模式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员的聘请、场地的租金、工具的置办,都需要真金白银。
因此,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让人民群众的钱包鼓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借鉴这种养老模式。
再以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浙江安吉县为例,其下辖乡镇产业发展较为完善,笔者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安吉乡镇养老已具备相当的物质水平,乡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养老必备的经济实力,而物质上的富足也带动了精神文化的进步,村内各种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东南沿海地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较为完善的物质保障,而中西部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养老的物质条件相对较差。
从养老状况的地域差别中,我们也能一窥乡村产业振兴对改善养老条件的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首要前提是振兴乡村产业。
(来源:中国青年网) /Home/Article/index/id/469/aid/52929 养老类型 “长者饭堂”树立居家养老好样本 养老问题千头万绪,包括衣、食、住、行、医等各方面,其中吃饭问题当属首位。
随着老人年龄
的增大,买菜、做饭、洗碗等繁琐家务日益成为负担,求助子女家人很多时候也不现实。
老人做饭难、吃饭难,成了不少地方一个棘手的问题。
为了化解这一“痛点”,广州率先尝试“长者饭堂”,扎扎实实地推进以“大配餐”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7月23日人民日报) 当笔者看到这则新闻,告诉家中老人时,老人很是羡慕:“要是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饭堂就好了”。
的确,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的吃饭是个大问题:本身吃不了很多,也难有精力每天买菜做饭,基本上应付了事。
广州市兴办老年人助餐点长者饭堂,为老人们解决了现实困扰。
有数据显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约为3%、96%和1%。
可见,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模式中的主流。
人到老年,饭量越来越小,生理功能、行动能力逐渐衰退,而现代家庭的小型化、少子化、高压力,都让晚辈专门照顾老人显得力不从心。
相比之下,长者饭堂优点多多: 首先,通过很多具体、细微的制度设计,在政府、社区和老人之间搭建了基本合理的责任共担机制。
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众筹”,各方都在愿意支付且支付得起的范畴内取得共识,达到帮助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的目的,而企业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能做到盈亏平衡,则是“长者饭堂”避免昙花一现、保持长盛不衰的驱动力 其次,到饭堂吃饭,不仅不用买菜煮饭,极大地方便老人们的生活,而且菜式多样,注意营养搭配,避免了老人们剩菜剩饭吃几天的不卫生习惯,有利于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还增添了老人与他人与社会的交流互动,有效驱除独居的痛苦和烦恼。
但俗话说,众口难调。
在“长者饭堂”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新增点难以落地、餐饮服务质量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高、用餐人数在减少等情况。
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政府主导,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参与,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配餐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长者饭堂”逐步升级为整合专业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互联网共享等多种平台 31 2018年7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长者之家”。
“长者饭堂爱心餐”不仅养了老人的胃,更暖了民众的心,树立了居家养老好样板。
希望广州 “长者饭堂”取长补短,越办越好,也希望这种政府主导、各方襄助的爱心共赢模式,能够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与完善,满足老人们多元化养老需求,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全面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来源:东方网) /Home/Article/index/id/519/aid/52931 老有所养:中国老年人的“新饭局” 临近中午,88岁的老人刘宗炎就会步行几分钟,到离家不远的老人食堂吃饭,风雨无阻。
“儿子、儿媳都是医生,平常工作很忙。
”他说,早几年在家自己做饭还没问题,如今年纪大了,儿子总担心

标签: #雪铁龙 #csgo #要做 #直线 #什么叫 #要低 #能带 #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