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火慢熬”熬”,6□本版编辑:李博

道具 2
□热线电话:(010)64810710□E-mail:artxh@ 争鸣 百家论艺 与“文火慢熬”的电视剧版(左)相比,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右)片段式的剧情很难撑起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从“文火慢熬”到剧情断裂 ——剧版、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比较 □李牟小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版8月3日起登陆各大影院,在上映之前的几个月就受到高度关注,但上映之后却令很多观众大跌眼镜,各大专业、非专业评论网站的评论也极其辛辣,甚至有人呐喊:“别三生三世了,先把这一辈子活好”。
经过电视剧和电影两个版本比对,影版和剧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并且在创作手法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与剧版的直接顺序叙事的“文火慢熬”相比,影版采用了直接叙事、倒叙以及旁白辅助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压缩了叙事时间,给人的观影感受是所谓“三生”非“三生”,剧情断裂,片段式的剧情撑不起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三个身份的三种人生在剧版和影版中的呈现也大为不同。
在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浅是确确实实有三生存在的,一生司音,二生素素,三生白浅。
并且生生之间交代得十分清晰,从身份变化的原因到事件、环境,甚至与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发展线都非常明确。
在第一生当中,狐族狐帝幺女白浅化为名为司音的男子,被送到昆仑虚师从战神墨渊潜心修行,与墨渊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情”。
第一生到墨渊用元神生祭东皇钟基本结束。
在第二生当中,七万年后白浅为了不让擎苍破钟而出,独自一人去作法,结果被钟里的擎苍法力所伤,坠入凡间成为一个凡人素素,遇见下界去捉拿翼界金猊兽的夜华,两人相爱并且在凡间结为夫妻。
后来夜华带素素回到天宫,素锦醋意大发开 始想尽办法折磨素素,最终素素跳下诛仙台,凡胎死去,真身重生,由此过渡到第三生,做回白浅。
在这一世中她重新与夜华“相识”,后来恢复第二世记忆,两人感情就要重新确立之时,墨渊苏醒,不巧擎苍破钟,眼看又要生灵涂炭,这时夜华又以自己的元神再祭东皇钟,长相厮守梦想破灭,白浅又陷入一人境遇,最终不知等了几万年,才得夜华仙体重生。
而影版在叙事上将第一生省略掉了,直接带入第二世的叙事,剧版中有的情感铺垫一律没有,直接将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置于剧版中的尴尬期——两人有婚约,但是从未见过面相互抗拒,说好的三生也断裂成一生,这显然不是个好的处理方式。
作为一部IP电影,势必要面临两大受众群体:了解这个IP的观众和不了解这个IP的观众。
对于前者而言,最好是在之前IP的基础上生发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而又不背离IP原来的特质。
对于后者而言,就必须通过剧情尽快让观众理解人物、了解人物关系,从而达到观影流畅的目的。
但影版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影片开始之初,情节就跳到夜华和白浅有婚约在身但未曾谋面。
在剧版中用作铺垫的叙事,在影版中都是通过各个角色的对白传达给观众的——婚约事件是通过迷谷讲述出来的,白浅作为素素生活在天宫的生活,是素锦和夜华两人讲述的,而夜华为保护素素所受之苦,则是通过侍女奈奈的口中讲出的。
除此之外,大量旁白和独白穿插在叙事之中,也将原本曲折的情节处理得生硬无趣。
在台词 构思上,将电影主旨抽离出来,变成实实在在的直白文字,通过演员的嘴巴说出来,最终将电影中潜在的所有美感都抽离了。
影版之后的情节发展更是散乱,甚至打破了剧迷们的期待和人物认同。
在剧版之中沉着、内敛、重情义的折颜这一人物,被影版破坏得体无完肤,成了一个好喝酒,又阴阳怪气的闲散之徒。
客观来说,根据影版的改编,除了素锦的形象还可以与剧版相契合之外,每个人的塑造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
观众带着巨大的心理预期走进影院,却看到一部与印象之中的剧版相差很远且改动巨大的作品,未免感到失望。
同时,在影版120分钟的时长之内,演员表演普遍尴尬,制作团队以及演员本身对原著小说和剧版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最终导致整部影片的人物气质普遍跑偏。
剧版之中杨幂、赵又廷的表演虽然不是非常出彩,但气场也算是符合人物设定,白浅调皮灵动、夜华内敛沉稳。
可是在影版中,杨洋本身的气质和无法掩盖的偶像包袱让夜华也浮华了起来,在大银幕的放大之下,夜华少年老成的形象彻底破碎,决然无法与一个身负重任的天族太子的形象相匹配。
众所周知,刘亦菲有一个外号叫“神仙姐姐”,然而今非昔比,今天的刘亦菲实在不够符合年轻群体所期待的“仙女”审美预期,遑论白浅这个人物所要求的气场。
影版选取杨洋和刘亦菲,一是为了制造噱头,杨洋自出道以来,他与各路女演员的绯闻就接二连
三,主创团队可能 希望他跟刘亦菲的CP组合能够制造出新的话题,满足市场需要。
二是两位主演拥有强大的粉丝群体,杨洋的粉丝群体数量尤为庞大。
主创团队认为有了这两大保障,就达到了当下国产电影坐收高票房的最基本也无比重要的一个标准:画面干净有美感,俊男美女齐登场。
在影片之中,刘亦菲和杨洋在表演上都与故事环境背景存在着可以一眼洞穿的疏离感,没有活在人物中切实地把握人物,而是从中抽离出来。
加上100多分钟绵绵不断的音乐伴奏,故事的情绪非但没有与音乐相得益彰,反而令两位主演生硬的演技欲盖弥彰。
此外,在剧版之中,造型设计以及场景设计都基本符合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并且场景服装道具等都具备造型美感。
但影版为了追求大银幕的视觉效果,采取颜色碰撞的视觉奇观手段,有些甚至违背了应有的素朴典雅和宁静的影像气质,人物造型浮夸,场景千奇百怪,失掉了古风韵味。
同时,影版在宣传上大打“等待就是爱的最高宗旨”的高调口号,各种煽情话语和伪文艺语言成为这部电影的宣传标语,但宣传力度的强大在影片质量的反衬下显得更为苍白无力。
影片质感欠缺,制作团队诚意不足,“三”生的厚度何其广阔,但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口号却远不如常人一生的厚度,又谈何三生。
通过这部影片,国产电影创作者更加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影片的基础没有打好,一味追求特效奇观,终究还是难以得到广大观众的肯定和认可。
话剧《前任不敲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乔宗玉 立秋,英国国宝级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创作的话剧《前任不敲门》(译者:安平、邹爽,导演:邹爽,主演:冯宪珍)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进行了华语版首演。
该剧曾经火爆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此次为了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创作人员们对之进行了适度的中国化的台词转换,使其喜剧效果更为明显。
对于“前任”,有一个更为诙谐的说法——“前辈”。
如果不是有“前辈”的提携与教导,我们似乎就不会在恋爱中成长。
诚如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我用整段青春和最好的爱,却教会了他如何去爱另一个人。
如何去爱一个人,其实是一桩终身教育的课题,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
一次偶然的“招灵”,灵媒大师阿卡蒂夫人无意中让男作家康查尔的前妻艾薇拉的亡灵返阳,康查尔家顿时大乱。
艾薇拉任性调皮,频繁搞出恶作剧。
康查尔现任妻子露丝发现了这个秘密,与艾薇拉争风吃醋,康查尔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露丝开车出门,原本为了与康查尔成为一对“鬼夫妇”而在汽车上动了手脚的艾薇拉追悔莫及,结果,成为怨灵的露丝和艾薇拉继续缠斗,留在人间的康查尔决定离开老宅…… 《前任不敲门》的开始,当艾薇拉出现时,当她与康查尔显现出昔年夫妻恩爱缠绵时,当她故意作弄情敌露丝时,笔者想到了唐传奇《霍小玉传》中被李益负心的霍小玉临终前的那一句“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然而,艾薇拉终究不是痴情的霍小玉,她在康查尔之外,和别的男人也有过私 情,并且,康查尔也背着她和别的女人偷欢。
康查尔和艾薇拉的婚恋,属于两个人既是相爱着的,又是互相背叛着的;康查尔和露丝,则是康查尔对露丝的好有些乏味,属于身在福中不知福。
事实上,康查尔这个男人,就是一个“渣男”,对婚姻、妻子没有责任感。
不过,往往这种男人,又非常讨女性欢心,因为他们具有挑战性,让女性感受 到平凡生活外的刺激。
《前任不敲门》以轻松的喜剧形 式,讲述着前任与现任的诙谐关系。
笔者一直以为,不论是感情,还是事业,过于执著,就注定痛苦。
庄子有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天天你侬我侬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不如各归四海,两两相忘,反而日后能有回味。
世上的人千姿百态,爱情也不一定就是以结婚为最 话剧《前任不敲门》剧照王雨晨摄 圆满结局,爱情可以多姿多样,前提是两个人必须都有所进步,而不是互相损耗对方。
前任是人生的一个过去时,他/她纵然千般不是万般不好,也曾是我们张口、闭口提到的人。
他/她教会我们成长,纵然他/她会带走我们对爱情奋不顾身的勇气、对自我的信心,但是,我们更要感恩现任对我们的包容、体恤,陪着我们走着眼前的路。
·2017年8月14日 不久前电影版《李雷和韩梅梅》上映了,令我回想起7年前观看的话剧版《李雷和韩梅梅》。
在全民青春泛滥、追忆往昔的文艺海啸之中,我通常采取的是鸵鸟策略——眼不见心不烦,对各种艺术形式的“青春佳作”皆抱着一种死活不买账的情绪。
其实我并非对青春题材的作品不感冒,恰恰相反,我非常敏感,怕它撩起烦恼。
但我与《李雷和韩梅梅》这部剧还是不期而遇,烦恼便汹涌袭来:李雷做生意失败,导致他离开了韩梅梅,李雷的理由很“雷”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彻底被韩梅梅改变,“堕落”为他学生时代最鄙夷的那种活法。
似乎,成年后的这点小挫折,使李雷“觉醒”了,他要做回他自己,恢复当年随心所欲、还时常逾矩的状态。
而这种回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毫不留情地离开韩梅梅。
一个“妾有意”,一个“郎无情”,蒋小涵扮演的韩梅梅,哭得梨花带雨,宛如碰到了古典时代的负心汉一样。
她的表演,逼得观众恨不得走上舞台,高声对李雷说一番语重心长的大道理。
我也是台下最普通的一员,我要说的是,李总,是不是生意做成了,您就会觉得被韩梅梅改变,或曰为了韩梅梅而改变,也相当值,甚至还要感谢“准糟糠”不遗余力的栽培? 分手,决绝地消失,只因事业上遇到了风浪。
男人好脆弱,好现实,好娘炮。
好在李韩二人还未结婚,否则,按照李雷“霸道总裁”的逻辑,他会马上提出离婚。
如果女人不答应,他就玩一劳永逸的消失。
若剧情真让她俩早早把婚结了,那么观众站起来好好教育一下李雷的欲望就会更强烈——仿佛大伙碰到这事,都会比李雷处理得更好。
大伙真的就能比李雷强吗?姑且不谈,反正我们是观众,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可以义愤填膺到革命导师的高度。
但是,如果真的安排他俩完婚了,又因事业而闹掰,那么或许我们反而会对李雷有那么一丝同情:婚姻不是个好东西,生意挫败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我们的李总早就想对婚姻说一声再见了。
可关键是,他俩还未结婚,至少没有被那张法定的纸拴住,李雷就可以如此轻松自如地说拜拜,这说明他对韩梅梅的爱,还远未达到许仙、董永那般程度——事业有成反倒成了他俩能继续“苟且”的先决条件,或曰保鲜剂。
说得好听一点,李雷的确深爱着韩梅梅,但这排在第二位,比不过男人事业的成功、面子、兄弟手足感情等等一切有关事项——如此“务实”,如此“爱江山不爱美人”,如此降低“青春纯美爱情”的格调,反倒连本世纪初的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都不如。
要知道,《流星花园》里的青春组合F4,虽然充斥着拜金奢靡、享乐任性、“暴力美学”“外貌协会”说了算的不良导向,但它的爱情,是完全属于青春的——没有大时代的悲壮决绝,却排除万难,为爱痴狂,具有一种另类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之牺牲精神。
不知花泽类、道明寺他们长大“参加工作”了会怎样,更不知他们是否会迫于尘世间的压力,跟自己的“杉菜”说一声:对不起,等我变得更强大了,再来找你。
只知,我们的李雷,太拿自己的青春当回事了,将当年的调皮捣蛋美化为此生万万不可泯灭的“童真”。
李雷早已不是英语教材上的那个男孩,他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老做着青春的白日梦。
要知道,青春的第一属性便是不计成本与代价,这也是青春最迷人的地方。
表面上,李雷坚持认为自己被韩梅梅改变了,失去了自由,俗气了,他要返抵学生时代未被韩梅梅打磨过的“原生态”。
实则,他要分手的行为,充分暴露他本人已俗到家了,完全一副商人机会主义的嘴脸,跑路不说,还要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 为青春— — 观 买话 一剧《 李 梁雷 个盼 和韩 迟梅 梅 来》有 的单感 □ 恋人。
换言之,韩梅梅对李雷的改造,如果真是朝着俗的方向在发展,也远未跟上李雷自己在这条路上的步伐。
李雷是成年人了,不是学生,青春的恣意妄为往往是一种臆断,甚至是意淫,乃成年人受伤后的一剂安慰药。
李雷早就自我改变了,也许有韩梅梅的“蛊惑”与“诱导”的成分,但内功是自我修炼的,李雷早已不需要回到原点,也回不去了。
他所谓的鄙视改变,回归本性,显得太矫情、太强词夺理了。
臆断青春与缅怀青春,看似不可分割,其实完全不同。
同样的,恋爱婚姻与事业也是两回事,李雷跟任何女人在一起,都会遇见事业的低潮与高潮。
这不,他兜兜转转了一大圈,耗了几年光阴,也许还碰到了各式各样的张梅梅、王梅梅,可他最终选择回来,还要死守着韩梅梅。
他意欲何为,是要给韩梅梅立个贞节牌坊,为其“贤妻良母”加冕,还是承认韩梅梅对他的“改良”,是无须实践就能颠扑不破的真理,抑或李雷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能严格区分臆断青春与缅怀青春在学术上的巨大差异。
对于李雷来说,女人,你可以用青春的办法搞定,但事业就不能这么异想天开了。
事业自有事业的逻辑,与青春不同,甚至绝缘。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成东青,读书时追女孩,也疯癫得不像话,后来成功了,风光无限,可他曾经陷入过多少次低潮,李雷才哪到哪!成东青若像李雷这样,动辄尥蹶子、玩消失,哪还有什么“新东方”。
唯一令人舒服的是舞台上的超大号自行车,它作为背景,顽固地强调着青春永在——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各类泛滥成灾的“青春”文艺作品,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独一无二的青春体验,皆可浓缩为这个标志性的画面。
可是,韩梅梅已有了新的恋人,即便她“弃暗投明”,接纳了李雷,也保不准李总日后再次遇到挫折时,便秉持“为了你,我必须离开”的“高尚”原则,再一次扛起青春的大旗,再玩消失,让爱情与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难道是当年的青春太过于理想完美,得来太不费工夫,必须在若干年后“踏破铁鞋”,进行成本核算与审计,买这个迟来的单;还是暗示当下的中国人太艰辛,小心脏太焦虑,青春与童真早就与我等绝缘? 话剧《李雷和韩梅梅》海报

标签: #cad #雪铁龙 #cf #java #空间 #电脑 #文件夹 #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