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

圆弧 8
通信工程专业2019版教学大纲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6《大学英语A》课程教学大纲...............................................35《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47《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55《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62《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68《线性代数A》课程教学大纲...............................................7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课程教学大纲.....................................8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89《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9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02《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14《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122《程序设计(C)》课程教学大纲............................................129《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38《电路原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46《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大纲................................................153《数字电路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6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66《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74《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8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9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0《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09《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214
I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221《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29《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2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245《通信工程专业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53《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教学大纲............................................258《移动通信(双语)》课程教学大纲.........................................265《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2《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277《电装实习》课程教学大纲................................................283《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89《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95《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实训课程教学大纲............................30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06《通信系统实验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12《DSP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实训课程教学大纲..............................319《电信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课程教学大纲..................................325《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训课程教学大纲................................333《专业综合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339《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347《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53 II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选用教材课时分配 撰写人 中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文A113036通识教育课程 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 开课学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 研室 制定/修订时间 2019.09 学分
3 学时/周数 48 通信工程专业 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汪娟 审定人 汪娟 批准人 李向东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通识教育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理论,能够自觉主动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目标2: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掌握职业、家庭、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和自我修养的能力,成长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时代新人,适用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
课程目标3: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明确历史使命,明确人生价值,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掌握并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掌握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能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指标点 6.1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熟悉通信信息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和法津法规,能够跟踪国内外形势及发展趋势;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8.1能够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123
四、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组成。
(一)理论教学内容1:新时代、新使命和新征程
1.基本内容: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及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2.重点: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掌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掌握如何坚持“知”“行”统
一,学以致用。

4.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5.能力目标:能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调整;能认清和主动承担时代责任。
内容2:人生的青春之问
1.基本内容: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正确的人生观和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重点: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难点:理解错误人生观的实质与危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2 4.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处理人生矛盾、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展开探讨。

5.能力目标:能用科学的人生观认真思考人生和正确选择人生活动;能用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客观评价社会成员及其实践活动;能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内容3:坚定理想信念
1.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其中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重点:了解理想和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3.难点:领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处理人生矛盾、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展开探讨。

5.能力目标:能够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能够树立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个人理想;具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能力。
内容4:弘扬中国精神
1.基本内容: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同时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重点:掌握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理解如何弘扬中国精神;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领会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探讨新时期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3.难点:理解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关联,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新时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5.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爱国观来辨析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内容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定价值观自信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重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

3.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知识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科学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5.能力目标: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思辨看待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内容6: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基本内容:道德及其变化发展,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向上向善和知行合
一。

2.重点: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内容;正确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掌握怎样正确认识中国革命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关系。

3.难点: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掌握大学生如何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4.知识目标: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确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明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
4 心原则。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培养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了解个人品德的特点与作用,通过对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5.能力目标: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意识、自主要求和自我修养,具备外化为自身行为和习惯的能力。
能在客观评估自身情况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
内容7: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重点:了解法律的含义、特征和本质;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掌握我国宪法确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难点: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掌握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4.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我国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了解我国特色社会注意法治体系,培养法治思维。

5.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职业、家庭、社会公共生活等领域现实一般法律问题,能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项目1:传承爱国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
1.实践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为主题,以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和如何爱国为切入点,以教材相关章节为理论支点,以中国精神和中国革命道德为依托,设置说说家乡美、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环节。

2.实践目标:引导学生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做忠诚理智的爱国者,追求高尚的人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其实发扬爱国情怀,提升理性爱国的思想道德素养。
项目2:体悟人生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1.实践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为、“文明”、“友善”等
5 为主题,以教材相关章节为理论支点,以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为依托,设置开展志愿服务、寻找身边好榜样等实践教学环节。

2.实践目标:以理解和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及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为切入点,通过本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和谐、文明、友善的社会风尚。
项目3:理解道德本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1.实践内容:校园拍客,聚焦校园文明。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在校园中所拍的图片或视频,通过PPT来展示校园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

2.实践目标:旨在了解大学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表现,让学生在观察、调查、分析中能明辨是非,升华道德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项目4: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实践内容:以从法治理念入手,以教材相关章节为理论支点,开展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课堂模拟法庭、今日说法等形式实践活动。

2.实践目标:帮助大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把握法律的内在精神,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教学内容 内容1:新时代、新使命和新征程内容7:尊法学法守法用项目1:传承爱国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项目4: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内容6: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项目3:理解道德本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内容1:新时代、新使命和新征程内容2:人生的青春之问内容3:坚定理想信念内容4:弘扬中国精神内容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1:传承爱国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项目2:体悟人生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线下教学√√ √ 教学方式混合教学 线上教学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6 (一)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微电影、道德讲堂等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和使用课件。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内容1: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内容2:人生的青春只问内容3:坚定理想信念内容4;弘扬中国精神内容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6: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内容7: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项目1:传承爱国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项目2:体悟人生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项目3:理解道德本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项目4: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合计 课堂讲授 23333810 32 线上讲授 实践 444416 合计 23333810444448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采用“N+1”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课程小论文、读书笔记、观后感、课内实践报告)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总成绩中,过程考核占60%(平课程小论文占10%、读书笔记占10%、观后感占10%,三项合计为平时成绩,课内实践报告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40%。
各考核环节按照附件中的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1 2 课程目标
2 3 课程目标
3 合计 平时成绩10%10%10%30% 考核环节实践成绩 5%5%20%30% 期末成绩10%10%20%40% 合计 25%25%50%100%
八、课程参考书目及资源 1《.如何在大学里深造》,沃尔特、波克(美)著,杨静宪译,同济大学出版社,
7 1992年4月版。

2.《菜根谭》,(明)洪应明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6月版。

3.《转变与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启示》,徐小结著,航天工业出版社,1993 年9月版。

4.《伦理学教程》,罗国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

5.《论辩原理》,赵传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6《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

7.《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8.《人生的奥秘》,施修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人生的理论与实践》,沈继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10.《心灵指南》,刘墉著,漓江出版社,2007年2月版。
11.《经济法》(第五版),杨紫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 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6月版。
13.《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4.《民法》(第六版),王利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年8月版。
16.《民事诉讼法》,张卫平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版。
17.《刑事诉讼法》,程荣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
1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叶必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版。
19.《乡土中国》,费孝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2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21.《西塞罗三论》,[古罗马]西塞罗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3月版。
22.《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美]桑德尔著,邓正来译, 中信出版社2012版。
23.《目送》,龙应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
24.《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5.《史记》(校点本),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7.《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8 28.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南京大学/course/NJU-1001752346 29.教育部网站30.中国法制网站
9 附件:评分标准
一、过程考核评分标准
1.基本评分规则 考环核节(90~优100)(80良~89)(7中0~等79)(6及0~格69)不及格(<60)0分 课程小论文 读书笔记 观后感 提前完成,80%以上的史实清晰,分析问题80%以上正确,书写清晰、规范 笔记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向上,感受真实,联系实际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对影像资料的主题和结构有很好把握,能围绕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透彻分析;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思想敏锐,观点新颖。
按时完成,延时完成,补交,40%以补交,史实不 60%以上的40%以上的下的史实清清晰,基本没 史实清晰,分史实清晰,分晰,分析问题有逻辑条理, 析问题60%析问题40%逻辑混乱、条书写不清晰 以上正确,书以上正确,书理不清,书写 写较清晰、规写基本清晰、不够清晰规 范 规范 范 存在以下 情况之
一,本次 笔记内容较笔记内容基笔记内容基 丰富、思想健本顺畅,机构本顺畅,机构 康向上,感受较清楚,能够较清楚,基本 真实,较能联围绕读与感能够围绕读 系实际分析,的结合点写,与感的结合 具有一定的基本能表达点叙述。
价值。
出自己观点。
不能在规定作业判定时间内完成,为0分:不能围绕读
1.作业严与感的结合重抄袭;点叙述。
语言
2.作业各表达不通畅。
题均未按 照要求写,概念 不清楚, 没有分析 对作品主题对作品主题对作品主题理解错误,认结果; 与结构有较与结构有较与结构有一识肤浅,缺乏
3.作业极好的把握;能好的把握;立定的把握;能必要的分析度潦草。
够围绕影视意较明确,结够抓住影视和阐释,结构
4.未交作作品的主题构完整、分析作品的主题混乱,语言运业。
思想进行分较有条理。
进行一定程用不通顺,词 析;观点鲜 度的分析;感不达意。
明,文笔通 悟能力一般。
畅,结构较严 谨。

2.重做及补交评分规则
(1)在60分以下的作业,教师应提出重做要求,并给出重做后的提交截止时间;
(2)在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提交重做作业,按基本评分规则的70%重新计分。

(3)所有未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的作业,包括重做作业,在课程结束前最后截止时间补交,按照基本评分规则在60分以上的以60分计。
10
二、课内实践报告评分标准 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不及格(<60) 分组分工明确,报分组分工合适,报分组分工一般,报分组分工不明确,未参与小组进行 告字数多,格式专告字数达标,告字数基本达标,报告字数过少,格课内实践 业、条理清晰,PPT格式规范、条理清格式一般、条理一式随意、条理混展示优异,讨论点楚,PPT展示较般,PPT展示一乱,PPT展示较 评热烈。
好,讨论点评积般,讨论点评一差,无讨论点评。
极。
般。

三、期末考查论文(大作业)评分标准 优秀(90~100) 良好 中等 及格 (80~89)(70~79)(60~69) 不及格(<60) 能熟练地综合能较好地运用评分标准: 运用所学理论所学理论知能运用所学 知识,论文条识;立论正确,理论知识, 理清楚,论述有一定的独立观点正确, 充分,文字通思考能力和科条理较清 顺,书写工整;学作风。
对论晰,分析较 对论题认识深题认识较为深为透彻,有 刻,论点鲜明,刻,论述过程一定的科学 论述过程清清晰。
作风。
晰。
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正确;论文条理基本通顺,没有大的原则错误,只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
在运用理论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原则错误,论文文理不通,层次不清,书写潦草,或剽窃论文,未能达到最低要求。
备注:
1、存在以下情况之
一,本次作业判定为0分:
(1)未参加实践;
(2)实践过程中全程只作为旁观者未参与实践操作;
2、对于重修学生必须跟班重新参与各项实践内容,评分参照该标准执行。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选用教材课时分配 撰写人 中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A170005通识教育 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History 开课学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 研室 修订时间 2019.09 学分
3 学时/周数 48 通信工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邵鹏宇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审定人 邵鹏宇 批准人 李向东
一、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课程之
一。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本课程要求学生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经过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的人文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课堂内外的交流、沟通能力,逐渐形成历史反思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2 课程目标2:学生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学生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指标点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8.1能够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1
2 四、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其他教学两部分内容组成。
(一)理论教学内容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1.基本内容: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以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重点: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动;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3.难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4.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和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变动的认识。

5.能力目标:能够把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内容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基本内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2.重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难点: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4.知识目标: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对中 13 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掌握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理解民族意识觉醒的历史意义。

5.能力目标:能够启发思考并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基本内容: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

3.难点: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探索国家出路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4.知识目标:认识天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这些运动失败原因、教训以及历史意义。
内容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基本内容: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失败: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2.重点: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难点: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4.知识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认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及其纲领,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内在根源。
内容5: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1.基本内容: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三座大山”的重压,两个中国之命运。

2.重点:“三座大山”的重压。

3.难点: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4.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时代和国际环境;认识“三座大山”如何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14
5.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三种政治力量、三个救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内容6: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2.重点:“三座大山”的重压。

3.难点: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4.知识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与局限性,认识中国的先进分子如何通过艰苦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大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内容7: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基本内容: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2.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3.难点: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4.知识目标:了解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及其统一全国过程,认识这个政权的性质和产生的客观历史作用;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过程,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内容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基本内容: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中 15 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民族抗战开始。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重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经验。

3.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历史意义。

4.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认识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了解国民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以及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5.能力目标:能够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内容9:为新中国而奋斗
1.基本内容: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党地位的确立。

3.难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知识目标: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是这 16 一历史时期主要内容;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各种危机,认识这个政权走向崩溃根本原因;了解“第三条道路”的内容与本质,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创建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客观真理。
内容10: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1.基本内容: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接续奋斗得来的。

3.难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也不能对立起来。

4.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了解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新时代的真正内涵,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艰巨任务。
内容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基本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2.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难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党和人民完成民主革命 17 遗留任务所做的各种努力,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背景,认识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内容1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基本内容:良好的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2.重点: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3.难点: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4.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积极进展;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初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内容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基本内容: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2.重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1989年春夏政治风波;邓小平南方谈话;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创的,如何继续发展。
18
4.知识目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和伟大转折,认识党和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得的工作成就;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认识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挫折及其深刻历史教训。

5.能力目标:能够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成就,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
内容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基本内容: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极不平凡的五年;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2.重点:中共十八大精神;民族复兴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3.难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认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了解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认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了解宪法修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5.能力目标:能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核心要义。
(二)实践教学项目1:常州三杰红色精神主题课内实践
1.项目内容:参观常州市的常州三杰纪念馆、烈士陵园、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刻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2.项目目标:学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外出考察并掌握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早期中共领导人的奋斗历程;在查阅相关史料和撰写实践报告中养成初步的人文学科思维习惯;在PPT展示和主题演讲中积累初步的社会实践经验;在逐渐深入的实践中培育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项目2:常州历史文化主题课内实践
1.项目内容:学生选择一位常州市的近现代历史名人或一处近现代历史遗迹,开展深度调研或个体访谈,激发大学生对常州市的热爱,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9
2.项目目标:学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加深对第二故乡——常州和常州历史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在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中逐渐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在PPT展示和主题演讲中积累初步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未来的人生中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教学内容 内容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内容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内容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容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项目1:常州三杰红色精神主题项目2:常州历史文化主题内容5: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内容6: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内容7: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内容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9:为新中国而奋斗内容10: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内容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内容1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内容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线下教学√ √ 教学方式混合教学 线上教学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演示、讨论答疑和实际调研的方法,学生可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线上学习,要求及时完成雨课堂测验和作业,积极参与雨课堂讨论。

(1)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主要讲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相关理论,并能理解思政理论在本专业的应用领域,能初步利用人文社会科学视角分析、阐述和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

(2)案例演示:精选典型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料进行解释和说明,设计具有 20 一定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案例,通过案例的阐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模仿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能理解近现代“两大历史任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等原理和方法在特定案例中的应用。

(3)讨论、答疑和练习: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堂讨论、问题答疑和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了解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际调研:在课内实践中,通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协调配合,让学生进社会、进社区,市民进校园、进课堂,实现双向互动,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教学实效。
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以工匠精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职业道德操守。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 内容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2 内容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内容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内容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内容5: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1 内容6: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内容7: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内容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内容9:为新中国而奋斗
2 时内期容(101:94从9-新-20中18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1 内容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内容1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内容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 内容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 项目1:常州三杰红色精神主题课内实践 项目2:常州历史文化主题课内实践 合计 20 线上讲授 111112121 1 1111 16 课内实践 6612 合计 322324343 2 22226648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采用“N+1”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平时课堂表现、课程小论文、课内实践报告)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1 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总成绩中,过程考核占50%(平时课堂表现和课程小论文合计为平时成绩占30%,课内实践报告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各考核环节按照附件中的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序号 1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合计 平时成绩25%5%30% 考核环节实践成绩 0%20%20% 期末考试成绩35%15%50% 合计 60%40%100%
八、课程参考书目及资源 (一)重要文献类孙中山
1.《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
2.《〈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李大钊
3.《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毛泽东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5.《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6.《论持久战》(1938年5月)
7.《论新阶段》(1938年10月)
8.《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9.《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10.《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1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12.《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通过)14.《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15.《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1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17.《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963年9月)习近平 22 18.《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2005年6月21日)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20《.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21.《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23.《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24.《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25《.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7年8月1日)2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邓小平2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江泽民2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胡锦涛29.《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二)著述类30.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1.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4.3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1-2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红军长征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3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3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16.36.[美]罗斯ꞏ特里尔著,何宇光等译.《毛泽东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7.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8.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 23 社,2014.39.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三)在线课程类40.学堂在线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清华大学/course/THU03051000444/1510542 24 附件:评分标准 考核环节中期末考试评分标准见每学期“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课程小论文评分标准
1.基本评分规则 观测点90-优10秀0分80良-8好9分70中-7等9分60及-6格9分小不于及6格0分0分 完成进度提前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补交 补交 基本史实掌握程度 分析问题的正确性 80%以上的史实清晰 分析问题80%以上正确 60%以上的史实清晰 分析问题60%以上正确 40%以上的史实清晰 分析问题40%以上正确 40%以下的史实清晰 分析问题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史实不清晰 基本没有逻辑条理 不交或存在明显的抄袭痕迹 书写清晰书写清晰、书写较清书写基本书写不够清书写不清 规范程度规范 晰、规范清晰、规范晰规范 晰
2.重做及补交评分规则 除完成进度观测点外其他评分标准同上,但最高不得超中等评分。

二、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课堂互动 优秀90-100分 良好80-89分 中等70-79分 及格60-70分 不及格60分以下 精神饱满,能积能回答问题,很少回答问题,不回答问题,不回答和发表错误 极回答问题,问回答问题比较不发表自己的观发表自己的观言论并不接受规 题正确率高。
正确。
点。
点。
劝。
在线预及时完成,完成能完成,质量延迟完成,质量基本不完成。
复习质量高,态度认一般,偶尔不较差,不完成次 真。
完成。
数较多。
在催促后仍不完成。
课堂纪律 尊敬老师,认真听讲比较认听讲不认真,走上课睡觉、玩手迟到早退或不履 听讲,无违反课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现象机、吃零食、化行请假手续,屡教 堂纪律现象。
神,讲闲话等比较严重。
妆等。
不改。
现象。

三、课内实践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优秀90-100分 良好80-89分 中等70-79分 及格60-70分 不及格60分以下 课内实践报告 分组分工明确,分组分工合适,分组分工一般,分组分工不明未参与小组进 报告字数多,格报告字数达标,报告字数基本确,报告字数过行课内实践 式专业、条理清格式规范、条理达标,格式一少,格式随意、 晰,PPT展示优清楚,PPT展示般、条理一般,条理混乱,PPT 异,讨论点评热较好,讨论点评PPT展示一般,展示较差,讨论 烈。
积极。
讨论点评一般。
点评冷清。
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选用教材课时分配 撰写人 中文英文 A170004 通识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ZedongThoughtandTheoreticalSystem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开课学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 研室 制定/修订时间 2019.09 学分
5 学时/周数 80 通信工程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王雷宇 审定人 王雷宇 批准人 李向东
一、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坚定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历史地位;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条件以及形成过程,理解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
课程目标2: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世界整体发展趋势;树立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培养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1 8.1能够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 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
2 文社会科学素养。
26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2.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和历史过 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3.难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

4.知识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掌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熟悉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理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3.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4.知识目标: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内容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基本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重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我国确立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3.难点:我国确立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4.知识目标: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前途;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内容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 27 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重点: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3.难点: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4.知识目标: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 成果;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熟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内容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

3.难点: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
4.知识目标: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熟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内容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2.重点:导致两个“没完全搞清楚”的根源;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3.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4.知识目标: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特点;熟悉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熟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内容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基本内容: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2.重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8
3.难点: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熟悉把握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内涵和意义;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
内容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基本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重点:“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生态建设。

3.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熟悉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熟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原则性;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的艰巨性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内容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基本内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2.重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实践;“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对维护祖国稳定统一的重大意义。

3.难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4.知识目标: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掌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熟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意义;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
内容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基本内容: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和重大意义;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关知识。
29
3.难点: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4.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熟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关知识。
内容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基本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重点: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群众观点的重要性;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意义。

3.难点: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意义
4.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熟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理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内容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基本内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

2.重点: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理解认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途径和意义;熟悉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实践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阅读伟人传记、开展读书交流,家乡改革开放成果,向优秀党员学习、做合格大学生,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对应三个层面设计若干实践教学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2.重点:阅读伟人传记、开展读书交流,家乡改革开放成果,向优秀党员学习,做合格大学生,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
挖掘经验做法、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难点:挖掘经验做法、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4.能力目标: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0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
2 教学内容 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内容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内容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内容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内容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内容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内容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内容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内容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内容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实践教学内容 线下教学√√ 教学方式混合教学 线上教学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优质课件,结合短小视频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探究和兴趣。
开展专题教学,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采用课堂辩论,课堂讨论,教师引导点评,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加深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和国情、社情、民情的考察,从实践层面强化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内容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堂讲授 4222 课内/外实践 合计 4222 31 教学内容 内容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内容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内容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内容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内容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内容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内容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内容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课内/外实践 合计 课堂讲授446162222 48 课内/外实践 3232 合计4 4 61622 2 23280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N+1”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课内/外实践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总成绩中,过程考核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30%,课内外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各考核环节按照附件中的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序号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12课程目标
2 合计 平时作业25%5%30% 考核环节课内/外实践 20%20% 期末考试35%15%50% 合计 60%40%100%
八、课程参考书目及资源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4.
3.《江泽民文选》.第
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通过)》.人民出版社,1979.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7. 32
6.胡锦涛.《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2002.
7.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0.《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11.龚育之,石仲泉.《毛泽东思想新论大纲》.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12.王顺生.《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14.田克勤,程舒伟.《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5.郭学旺.《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言实出版社,1998.16.《邓小平年谱》(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7.《十六大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张士义.《毛泽东在历史挫折关头》.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9.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2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23.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求是》.2008.24.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3.25.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3. 33 附件:评分标准 考核环节中期末考试评分标准详见每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过程考核评分标准: 观测点
平时作业 优(90~100) 格式规范,符合作业写作要求;内容主题明确,符合作业内容。
良(80~89) 格式基本规范;内容主题明确,符合作业内容。
中等(70~79) 格式基本规范;有集中讨论的内容主题,符合作业内容。
及格(60~69) 提交的文档能够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
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符合结构组成要素。
不及格(<60) 大段抄袭,或未按时提交,或与作业内容不相关。
课内/外实践 能正确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全面深刻,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条理性强。
能正确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深刻,内容丰富、主题较明确,条理性较强。
基本能正确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较深刻,内容基本丰富、主题基本明确,条理性较强。
尚能正确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分析,主题基本明确,表达观点基本明确。
抄袭或未按时提交,或与实践内容不相关。
34 《大学英语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课时分配撰写人 中文 大学英语
A 英文A136001通识教育 开课学院/系学分 CollegeEnglishA 外国语学院 制定/修订时间
8 学时/周数 2019.09128 通信工程 无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第2、3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视听说教程,第1、2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学术英语(理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理论教学128学时 任丽花 审定人 黄仕会 批准人 王毅
一、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A》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普高类生源学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常用词汇、短语、习惯表达、固定搭配、语法要点和难点,会对长句、难句进行分析理解和翻译,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学术英语及职业英语交流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与交流。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沟通 毕业要求指标点 10.3能够阅读通信工程领域相关的外文资料,了解专业领域国际发展动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与交流。
课程目标
1 四、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1:基础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4800个常用词汇(其中4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短语、习惯表达法、固定搭配,语法要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相 35 应的听、说、读、作、译的基本技能。

2.重点:相关阅读及写作技能。

3.难点: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4.知识目标:掌握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的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 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了解日常话题的语言表达结构,掌握相应的语音、语调、语法等;掌握相关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英文专业资料的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掌握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作文的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掌握语言难度较低文章的英汉互译,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

5.能力目标: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无生词、语速为130-150个单词/分钟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能读懂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阅读速度达到70单词/分钟,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30分钟内能够完成大约140个汉字的翻译。
内容2:拓展教学内容:学术类英语技能
1.基本内容:专业文献阅读、写作。
跨学科的学术共核词汇,基本的学术写作素养、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学术研究方法和基本学术规范的介绍,学术论文选题、引言、文献综述、参考文献、摘要等的写作。

2.重点:阅读技能、写作技能。

3.难点:写作技能。

4.知识目标:掌握信息检索的途径和能力;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体要求。

5.能力目标:能够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初步提升阅读素养,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英语学术期刊上的英语专业文献;够掌握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或翻译以及论文学术规范。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 教学内容 内容1:基础教学内容内容2:拓展教学内容:学术类英语技能 线下教学 教学方式混合教学 √ 线上教学 36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方法
(1)问题导向,注重运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设计科学合理的启发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2)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方法:既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学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3)联系实际,培养兴趣: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既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学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内容1:基础教学内容内容2:拓展教学内容:学术类英语技能 合计 课堂讲授 642892 线上讲授 122436 实验 合计 7652128
七、课程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采用“N+1”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N”是指多种过程考核形式,“1”是指期末考试。
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平时成绩、自主学习及期中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总成绩中,过程考核占50%(平时成绩占25%、自主学习成绩占12.5%、期中考核成绩占12.5%),期末考试成绩占50%。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序号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1 合计 平时成绩25%25% 考核环节 自主学习期中考核 12.5% 12.5% 12.5% 12.5% 期末考试50%50% 合计 100%100%
八、课程参考书目及资源 37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共同语言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
3.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综合教程综合训练(1-3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1-3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张道真.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蔡基刚.新核心大学英语(B版)泛读教程(1-2册)[Z].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长篇阅读(2-3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8.吴鼎民.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及策略(本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9.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文化交际,河北工业大学,/course/HLJU-1206434803.10.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大学英语学术写作,南京大学,/course/NJU-1002777003 38 附件:评分标准 考核环节中期中测试及期末考试评分标准详见每学期“大学英语期中测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大学英语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环节中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如下 观测点 基本掌握
程度 作业完成态度 优(90~100) 语法清晰,分析得当。
良(80~89) 主要语法清晰,但部分语法有误。
书写工整、清晰,大小写、标点符号等按规范执行。
书写清晰,大小写、等按规范执行。
中等(70~79) 部分语法清晰,但有明显语病。
能辨识,部分字母、符号等按规范执行。
及格(60~69)基本语法不清晰。
不能辨识,符号等不按照规范。
不及格(<60)基本语法未掌握。
作业不完整或未交。

二、考核环节中自主学习评分标准如下 观测点自主学习 优 良 (90~100)(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不及格(<60) 提前完成。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安排合理。
按时完成。
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比较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安排比较合理。
延时完成。
学习目标基本明确,有基本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安排基本合理。
延时完成。
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未进行自主学习。
39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选用教材课时分配 撰写人 中文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 英文A190016通识教育 CareerPlanningandEmploymentandEnterprisingGuidance 开课学院/系 学生工作处 制定/修订时间 2019.09 学分 2.0 学时/周数 32 通信工程 无 汤涛,雷卫宁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上下册).现代教育出版社.2014. 理论教学32学时 周扣娟 审定人 贾子彦 批准人 薛波
一、课程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它旨在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其正确就业观念,提高其就业及生涯管理能力等,充分发挥职业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
为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课程分别在第一学期和第六学期开展,第一学期重点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需掌握的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概论、基于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四方面的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生涯决策与落实等。
第六学期重点学习创业就业指导部分的知识,需掌握的内容有: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材料的准备、求职过程指导、求职权益保护、对创业的基本了解等。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熟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对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课程目标2:能够通过自我认知、环境认知、求职等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3:能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基本理论,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可持续性的终身发展观。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40 毕业要求要求8:职业规范要求9:个人和团队要求12:终身学习 毕业要求指标点 8.2能够理解通信工程领域工程师的责任,能够在通信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通信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9.1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的含义和关系; 12.1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课程目标123
四、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概论
1.基本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2.重点: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建立连续发展的生涯意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的各代表学说及其代表人物。

3.难点:引导学生将对课程的学习和解决自身职业生涯问题紧密关联;帮助学生养成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服务其职业规划的意识。

4.知识目标: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类型、内容;使学生了解过程取向理论、结构取向理论的各代表学说及其代表人物。

5.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能够形成利用生涯理论指导自身职业规划的主动意识。
内容2:自我认知
1.基本内容:人格探索,兴趣探索,能力探索,价值观探索。

2.重点:理解MBTI人格类型理论,了解分析人格特征的方法,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方式开展人格评估;掌握霍兰德兴趣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职业分类,开展兴趣探索练习及测评,并确定霍兰德代码;掌握探索能力的方法,并积极探索自身能力,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能力的要求,培养可迁移技能;了解价值观对职业发展所起到的激励和影响作用,能够运用价值观澄清方法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3.难点:运用MBTI人格理论认识各类型人格特点,合理运用人格测评工具自主进行职业探索;理解兴趣对于职业满意度的影响,能够合理利用测评结果,并正确地认识评估兴趣;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并将能力培养与职业选择相结合;帮助澄清真实价值观,并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

4.知识目标:理解MBTI人格理论,并能了解自身人格特点;了解霍兰德兴趣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职业分类;了解能力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能力对于职业发展的意义;了解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概念以及价值观对职业发展 41 所起到的激励、影响作用等。

5.能力目标:运用MBTI理论及工具进行人格评估,开展职业探索;开展 兴趣探索练习及测评,合理利用测评结果正确地认识评估兴趣;学会探索、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并将能力培养与职业选择相结合;掌握价值观的分类,能够运用价值观澄清方法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内容3:环境认知
1.基本内容:职业环境认知概述,认识职业世界。

2.重点:树立职场探索意识;认识职场中三个维度的组成:组织文化、行业和职位等;理解职业类别及其发展路径;理解职业探索的要素、原则和方法。

3.难点:探索组织文化和行业的方法;学会对组织文化与行业进行评估;了解职业探索的方法:生涯人物访谈法;学习职场人脉的积累方法。

4.知识目标:理解职业环境的概念及意义;了解职业环境认知的方法;理解职业探索PLACE五要素,了解职业的概念、类别和发展路径等。

5.能力目标:树立积极进行职场探索的意识,消除对于职场的固定看法,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职场;能够运用生涯人物访谈法搜集职业信息。
内容4:职业生涯决策与落实
1.基本内容:职业生涯决策,生涯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书。

2.重点:分析并辨别决策风格;运用SWOT分析法或生涯平衡单进行决策;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目标分解的三种方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原则;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具体内容;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格式。

3.难点:了解CASVE循环在学业规划和生活中的运用;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发展目标;形成积极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动意识。

4.知识目标:了解职业决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职业生涯决策的过程(CASVE循环);了解职业目标的含义、分类及其设定的依据、原则;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具体内容、基本格式及撰写时的注意事项等。

5.能力目标:分析并辨别自己的决策风格,掌握做出决策的方法;掌握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和目标分解的方法;形成主动撰写并积极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意识。
内容5:求职前期准备
1.基本内容:就业信息搜集,求职材料准备。

2.重点:了解就业信息搜集的方法和渠道;掌握就业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方法;理解简历的基本内容和制作注意事项;掌握简历制作的技巧。

3.难点:掌握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方法;掌握简历制作的技巧。
42
4.知识目标:了解求职时需要获得的就业信息以及搜集就业信息的常规渠道;了解简历的内容、制作与投递方法等。

5.能力目标:运用信息搜集和整理方法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使用简历制作技巧进行简历制作。
内容6:求职过程指导
1.基本内容:笔试,面试。

2.重点:了解笔试的方法及技巧;理解情景面试、行为面试和压力面试的技巧。

3.难点:掌握应对笔试的方法及技巧;掌握应对情景面试、行为面试和压力面试的技巧。

4.知识目标:了解笔试的类型及内容,笔试的准备以及笔试的方法与技巧等;了解面试的类型及内容。

5.能力目标:掌握应对笔试的方法及技巧;通过模拟面试,掌握情景面试、行为面试、压力面试的技巧。
内容7:求职权益保护
1.基本内容:入职手续办理,就业协议,劳动合同。

2.重点:了解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档案等的含义、作用和注意事项;掌握就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及撰写注意事项等;理解劳动合同对个体职场发展的重要性。

3.难点:形成及时办理入职手续的自主意识;了解违约和改派的含义,明晰违约后果;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内容,并能将之运用到实践中。

4.知识目标:了解报到证的使用方法,及报到证需要准备的材料等;了解毕业生户口、档案和组织关系的相关知识等;明晰就业协议书的签订、解除等步骤与类型;明晰劳动合同的定义、类型、内容等,理解签订劳动合同时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等。

5.能力目标:掌握入职手续办理具体程序;生掌握就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及撰写注意事项等;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内容。
内容8:创业与创业计划书
1.基本内容:创业概述,创业素质,创业准备,创业计划书。

2.重点:掌握创业的定义;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理解创业中技能培养、筹集资金等具体方法;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和写作方法。

3.难点:理解大学生创业的定义;分析自身的创业素质;明确创业前需要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
43
4.知识目标: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基本要素、具体过程等;理解创业素质的基本内涵,以及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等;了解创业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了解创业计划书的内容、结构及撰写方法。

5.能力目标: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掌握创业中技能培养、筹集资金等具体方法;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
3 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概论内容7:求职权益保护内容2:自我认知内容3:环境认知内容5:求职前期准备内容6:求职过程指导内容8:创业与创业计划书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概论内容4:职业生涯决策与落实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混合教学线上教学 √ 其他 √ √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方法《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属于集理论、经验与实务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该课程采用了教师课堂授课、“新锦成职业发展教育平台”在线学习、“新锦成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在线测评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融入了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课堂测评、读书指导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期优化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来实现知识的教授及学习;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属于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展开全面探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加工;头脑风暴是一种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和提出创新设想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概论内容2:自我认知内容3:环境认知内容4:职业生涯决策与落实 课堂讲授 4444 实验 上机 合计 4444 44 教学内容 内容5:求职前期准备内容6:求职过程指导内容7:求职权益保护内容8:创业与创业计划书 合计 课堂讲授 444432 实验 上机 合计 444432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比例为3:
7。
成绩评定:课后作业即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占总评成绩的15%;课内实践即模拟无领导小组面试占总评成绩的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占总评成绩的35%;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占总评成绩的35%)。
各考核环节按照附件中的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关系: 序号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1 2 课程目标
2 3 课程目标
3 合计 课后作业0%0%15%15% 考核环节课内实践 0%15%0%15% 期末考试35%35%0%70% 合计 35%50%15%100%
八、课程参考书目及资源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顾雪英等.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方伟,王少浪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4.刘彩生,潘锦全,蒋春雷等.大学生就业导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杜俊峰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6.方伟,王少浪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45 附件: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观测点 课后作业 课内实践 期末考试 优(90~100) 内容真实完整,有较强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逻辑性,创意新颖。
积极参与讨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内容表述准确。
内容真实客观,版面清晰,针对性强,逻辑清晰,对学生本人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
良(80~89) 内容真实完整,有一定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逻辑性,创意较新颖。
积极参与讨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内容不够充分。
内容真实客观,版面清晰,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
中等(70~79)内容真实完整,有一定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逻辑性。
参与讨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内容不够充分。
内容真实客观,版面较清晰,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无不良影响。
及格(60~69)内容真实完整,缺乏科学性、操作性和逻辑性。
参与了讨论,有自己的观点、有论据。
内容真实客观,版面较清晰,缺乏针对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无不良影响。
不及格(<60)内容不完整,缺乏完整性、科学性、操作性和逻辑性。
未参与讨论或没有明确观点并且思路混乱。
内容不真实,版面混乱,缺乏针对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本人产生消极影响。
4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选用教材课时分配 撰写人 中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文 A113012 通识教育 开课学院/系学分 BasicPrinciplesofMarxism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制定/修订时间
3 学时/周数 2019.0948 通信工程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侯全生 审定人 侯全生 批准人 李向东
一、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特征,认识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课程目标2: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产生的必然性和鲜明特征。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性、唯物辩证法。
具备科学的实践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课程目标3:学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于对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总结中。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指标点 8.1能够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1 47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12.1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12.2能够追踪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实际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和归纳总结等能力。
课程目标23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内容1:绪论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自觉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2.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难点: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知识目标: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内容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基本内容: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重点: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3.难点:唯物辩证法
4.知识目标: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不断提高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3: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基本内容: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重点:科学的实践观;能动的反映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价值评价、价值观;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必然和自由。

3.难点:价值观和世界观。
48
4.知识目标: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内容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基本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体现,认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难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知识目标: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力。
内容5: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重点: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特征,认识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3.难点:商品经济规律
4.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内容6: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基本内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求学生认识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难点:资本主义的认识
4.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 49 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内容7: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 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2.重点:社会主义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前进。

3.难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4.知识目标: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内容8: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重点: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3.难点:共产主义社会。

4.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实践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以教材中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引文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托,选取一定的专题,引导学生了解经典著作。
基本内容及要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为主题,以“什么是……”、“为什么要追求……”和“如何做到……”为切入点,以教材相关章节为理论支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相关理论为依托,设置讨论专题。

2.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经典著作的版本、卷数卷次、内容跨越年代,了解教材引文所在著作的时代背景、理论及现实意义、历史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习感悟。

3.难点:形成自己的学习感悟。

4.能力目标: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0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
3 教学内容 内容5: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内容6: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内容7: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内容8: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实践教学内容1:绪论内容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3: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内容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实践教学内容1:绪论内容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3: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内容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实践教学 线下教学√√√ 教学方式混合教学 线上教学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教学将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当结合视频教学,增强课程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专题教学,拓宽教学内容。
注重改革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方式结合,由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向师生教学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通过实施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实践层面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内容1:绪论内容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3: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内容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内容5: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内容6: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内容7: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内容8: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合计 课堂讲授 21266633240 课内实践4 48 合计 61266633648 51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课内实践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占20%,课内实践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各考核环节评分标准见附件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序号 123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合计 平时作业10%5%5%20% 考核环节课内实践 15%10%5%30% 期末考试20%20%10%50% 合计 45%35%20%100%
八、课程参考书目及资源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
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以上篇目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上篇目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论十大关系》;《论持久战》.以上篇目见《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点;《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上篇目见《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2、1993.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见《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中国 52 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上篇目见《胡锦涛文选》,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 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上篇目见2013年以来的《人民日报》. 53 附件:评分标准 考核环节中期末考试评分标准见每学期“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过程考核评分标准: 成绩考核环节 优(90~100) 良(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不及格(<60) 平时作业 格式规范,符合作业写作要求;内容主题明确,符合作业内容。
格式基本规范;内容主题明确,符合作业内容。
格式基本规范;有集中讨论的内容主题,符合作业内容。
提交的文档能够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
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符合结构组成要素。
大段抄袭,或未按时提交,或与作业内容不相关。
课内实践 团队合作到位,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口齿清晰、条理性强。
团队合作基本到位,内容丰富、主题较明确,口齿较清晰、条理性较强。
团队合作基本到位,内容基本丰富、主题基本明确,口齿较清晰、条理性较强。
主题基本明确,表达观点基本明确。
抄袭或未按时提交,或与实践内容不相关。
54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选用教材课时分配 撰写人 中文 形势与政策 英文A170006通识教育 开课学院/系学分 SituationandPolicy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制定/修订时间
2 学时/周数 2019.0964 通信工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江苏省“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势与政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侯全生 审定人 侯全生 批准人 李向东
一、课程简介 《形势与政策》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是理论武装时效性、答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使学生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课程目标2: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家方针政策,开拓大学生视野,提升思想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引导大学生思想统
一、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指标点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8.1能够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12 55
四、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一)理论教学内容1: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专题
1.基本内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2.重点: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3.难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4.知识目标: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提高维护能力、确保维护效果。

5.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坚定理想信念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内容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专题
1.基本内容: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重点: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

3.难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4.知识目标: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要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展现了新作为、实 56 现了新突破。

5.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辨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散布的 “经济悲观论”等错误观点,从而坚定信念,自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内容3:关于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专题
1.基本内容:祖国统一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建设奥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重点: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新进展新局面。

3.难点: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进展实践。

4.知识目标:要引导学生认识到,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引导学生了解,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港澳同胞大有可为,也必将带来香港、澳门发展新的辉煌;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5.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支持香港、澳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是

标签: #网页 #网页 #道具 #cad #雪铁龙 #cf #java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