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考了cpa又能怎样,外行考cpa难考吗

又能 2

花了6年时间把注会CPA考出来却找不到工作

花了6年时间把注会CPA考出来却找不到工作

花了6年时间把注会CPA考出来却找不到工作,现在找工作真难!非会计专业(大学是公共管理)但想以后从事会计,听说CPA最厉害,考出来好就业而且工资高,还可以积分落户。因为老婆也是做会计的,考个CPA也可以一起交流工作方面的内容。
2017年的时候就开始备考了,第一年备考会计和经济法,结果会计46分,经济法62分,过了一科。虽然只过了一科但让我信心大增。2018年考了3科,过了两科,会计和税法;2019年又报了3科,过了1科审计。但20年开始疫情来了,中间延考,到了21年才参加了考试,终于把最难的财管考出来了71分;2022年考过了最后一科战略。至此,总共花了6年时间,终于把六科全部考出来了。
结果投了很多财务岗位的简历,都没有合适的工作,想要的工作岗位面试机会都不给。可能不是会计专业的原因,本以为考了注会可以弥补专业不足,没想到还是被现实打败了。
回想备考经历真的太累了,投入了非常多时间和精力,放弃了很多娱乐和自由的时间。别人周末出去悠闲我在家里做题备考,别人过节回家,我留在北京备考,没有追剧,没有休息,为此还跟家人吵架很多次。现在虽然历尽千辛万苦考出来了,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年龄也大了,还得继续做老本行,而这个证书对我来说跟职业发展也越来越远了。
最后也提醒非专业想要做会计的同学,不能单纯以为考了注会就能转行,反而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基础的会计助理岗位肯定不甘心去做,高端的财务经理又达不到要求。现在真的有点迷茫,考了注会能干啥?大家给点建议吧!

在做财务基础工作

在做财务基础工作

我42岁,在做财务基础工作,有初级证,现在开始考CPA有用吗?很迷茫?
解答:
这类问题,我一般是不太愿意回答的,因为说实话容易招人恨,尤其是涉及到CPA这类的,因为很多人还要依靠这个的培训在生活或者赚的“盆满钵满”。
俗话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是否有用?
先问问自己,自己的“有用”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把“有用”的标准设定为:CPA证书=百万年薪!
那我就实话告诉你,是没有用的,因为你即便是考出来了,你实现不了这个梦想。这一点,是最招某些人恨,不信的话,绝对有人出来喷,因为这种说法:一是打破了某些人的“美梦”,二是对某些人的“饭碗”造成了影响。
如果把“有用”的标准设定为:CPA证书=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那我也同样实话告诉你,绝对有用!
有人迷恋“会计越老越吃香”,那绝对是错误的!“吃香”的前提,是你的业务能力足够强和足够好,业务能力并不能随着时间和年岁的增长就自动增加与提高了,需要不停地学习、积累与总结。而CPA考证就是一个很好的系统学习过程,当你考过CPA后,基本上可以傲视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了,因为你是系统学习过业务知识的。虽然考过CPA证书不等于就是百万年薪,但是肯定在原来的基础上是会有大大的提高,因为你的职位等也会随着有了证书而提高,或者是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单位。
人到中年,尤其是中年的会计人员,各种压力都很大,对于考证就不要给自己再添加太大太多的压力,重在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在学习与考证的过程中,重在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务工作中,学用结合。
最后,既然已经42岁了,才初级职称,确实不太好看也不好听,建议在考CPA证书的同时先把中级职称证书拿到书,这个证书对于跳槽还是比初级证书有用的多。

33岁零基础跨考CPA上岸

33岁零基础跨考CPA上岸,清晰的职业规划很重要!
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一个跨考CPA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考CPA之前,需要先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和职业方向,这有助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和学习计划。

2. 制定长期和短期职业规划:考CPA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学习和备考,因此需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职业规划,以确保自己在考试之后能够顺利进入职场。

3. 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考CPA之后,需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可以通过了解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4.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考取CPA只是一个起点,要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职场需求,不断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做出调整和优化。
总之,考取CPA只是一个职业规划的起点,要想在职场上有所发展,需要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职场的变化和需求。

作为曾经直接从柜员岗调到分行计财部的我

作为曾经直接从柜员岗调到分行计财部的我,可以肯定地说,考过CPA后,调到分行的可能性会增大。
 
我们先来看看考过CPA以后,你有机会去到分行哪些部门?

1、计划财务部
计财部是对CPA需求最大的后台部门。金融机构中后台的内卷,导致总行计财部CPA快成了门槛,分行计财部也是考的人越来越多。SC银行总部计财部,听说就是一层楼的员工不是持有CPA就是持有法考证的,或者是双证。

2、风控部
自从现在各大金融机构把风险部拆成风控和合规两个部门后,风控部的专业性要越发明显了。风控部一般都会专门招聘法律方向,财务方向,信息技术方向三个方向的专业人员。所以风控部财务方向对CPA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3、稽核审计部
大部分银行在各个省都有自己的审计中心,和分行平级。所以说调动到分行不太合适,但是内聘到审计中心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审计中心有招聘需求的时候,很多都会现在中信银行内部招聘,如果你是柜员CPA,入选几率会比外面应聘的几率大得多。
 
但是能不能调去分行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CPA。
CPA只是在同等备选条件下,你有优先被考虑机会。
 
那么我们先看看,除了CPA,想要被调到分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1、机遇。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一切的基础。
一定要有岗位空缺,才会有招聘需求。这个岗位工作一定不能太复杂,否则会直接社招。岗位一定要急,才不会有那么多关系户卡进来。
我当时从柜台调到分行,主要就是分行计财部原来的小姐姐生病住院,急缺一个财务报销和核算的人,我才有机会被调过去的。
 

2、专业对口。
并不是考了法考就能去风控合规,考了CPA就能去计财部。在银行后台,学历的重要性都是大于证书的。
所以,和需求岗位的专业相关性强,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当年就是因为计财部会计岗要求会计专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那时候会从好像还没取消)。营业部会计专业的人真的没有想象中多。柜台里面金融工商国贸这些专业就占了一大半。所以竞争压力没有想象中大。
加上我在坐柜期间,也在备考cpa,过了两门。所以对我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也是一种辅证。
其实过两门cpa没啥含金量,但是当所有人都没有,但是你有的对比之下,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作用。

3、领导知道你或者熟悉你。
在同等条件下,领导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也有可能,领导直接从熟悉的人中挑选一位。
所以,平时的工作表现就异常重要。
 
我在做柜期间,虽然转岗无望,但是并没有消极怠工,还是非常负责任非常努力,因为我是库管柜员,所以经常最晚下班的都是我,请假最少的也是我。年底的分行优秀柜员奖领导也给了我。
所以会计运营部作为我们的直管条线,对我们底下的事情和人还是很了解的。分行在选人的时候,我的其他条件都满足,我就被选上了。

4、有人推荐。
如果分行有认识的人,在选人期间,能跟领导推荐你,那你的成功概率也就会大很多。
我们柜台原来的会计主管之前调到了计财部。之前他是主管,我是库管,很多柜面工作,比如清分啊,加钞啊,系统测试啊之类的,都是我俩配合。所以有种革命情谊在。
在几位备选人员里面,也在领导那里推荐过我。大概率也增加了我入选的可能性。
 
那么,哪种情况下的调动,CPA会更有优势?

1、股份制银行>国有行
股份制银行的组织架构是总行-分行-支行。
一方面,支行的直属上级就是分行。柜员调动到分行为直接调动,不需要跨级,相对容易。
另一方面,这样的组织架构导致分行权利更集中,业务更复杂,更需要专业能力强的人。所以CPA的优势会更明显一些。
 
但是国有银行的组织架构是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网点。
所以作为最末级的网点柜员,直接跨过支行调到分行的可能性极低。如果分行后台需要人,首先支行后台会成为第一顺位被挑选,而非网点柜员。
这时候,网点柜员即使考过CPA,大概率也不会直接跨越两级到省分行工作,所以CPA的加成效力要低很多。
 

2、小城市银行>大城市银行
物以稀为贵。小城市的竞争压力会更小,CPA也更好。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有CPA证书,那么选上的概率要大很多。
但是一二线城市的银行,行里CPA持证的人比较多,那么你的CPA优势就会被相对削弱。
 
我从柜台调到分行的时候,我的CPA只过了两门。但是因为当时柜台考CPA的人真的少,所以我即使只过了两门,多多少少还是起了点作用的。
 
所以,凡是都抱着“ 试一试,再放弃” 的态度,人生会轻松了很多。对于CPA,也不要纠结于拿到证以后会不会过得更好。先去考,机会到的时候才能把握住。
 

标签: #新手 #体温计 #免费网页 #盘中 #污水处理 #文件 #文件夹加密 #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