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监测Page

ios 3

2 目录 快速进入点击页码 产业环境...................................................3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到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3《“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解读......................5《“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解读..................................9《“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解读.......................15工信部一天连发三份重磅规划绘就信息产业五年发展“路线图”............21《数字政府蓝皮书: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报告(2021)》发布...............23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哪些变革.................................27更智能更绿色数据与算力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29RCEP将深化电信产业链区域性融合....................................31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前三季度销售额近7000亿元..........................33元宇宙是风口也是虎口...............................................33远程手术、智能巡检、生产溯源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36 运营竞争..................................................39 川渝合作构建“千兆城市群”打造“东数西算”支撑.......................39江西省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39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草案进入“三审”...........................40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省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情况...................41陕西累计建成4G基站超19万座5G基站2.7万座........................41 技术情报..................................................42 上海数据交易所启航推动打造“国际数字之都”..........................42试揭元宇宙面纱:下一代互联网若隐若现...............................44探底元宇宙硬核:硬件与算力相辅相成.................................46中国超算再显“神威”打破“量子霸权”..................................48河北大学等提出人工智能视觉系统新方法...............................52小小ABF载板,何以“梗阻”芯片供应链?...............................52 企业情报..................................................55 电信运营商争当产业链长.............................................55三大发力点做实5G基站节能..........................................58微信互联互通再升级巨头之间的“隐形门”会消亡吗?....................61商汤获批港交所上市元宇宙成加分项..................................63个人一键“变”商户支付宝低调营销收款码..............................65 海外借鉴..................................................68 零信任:网络安全产业下一轮爆发点...................................68苹果能否实现“基带自由”?...........................................72模拟芯片重拾“涨”势.................................................74印度移动通信市场止戈...............................................77英伟达Q3营收增长50%重“安培”降“挖矿”展望元宇宙....................80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 产业环境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到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 11月30日,工信部对外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同日,工信部还发布了《“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并举行发布会就上述规划进行了解读。
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规划》中对数字化转型作出了哪些具体的工作部署? 对此,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首先谈了对两化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他表示,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数据驱动的企业业务、组织、商业模式变革转型。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中枢,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是实现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的枢纽,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我们常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谢少锋坦言,总的来看,两化融合是一个大概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制造业数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 字化转型是技术深刻变革条件下两化融合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当前两化融合的工作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是实现融合和转型的基础设施。
他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规划》中也对数字化转型作出了专门部署,概括起来讲就是“强企业、抓重点、厚基础、建生态”。
首先,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主体。
要全面推广数字化转型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能力,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
其次,要以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链供应链为突破口,以场景数字化为关键,通过发布工业场景数字化图谱、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等举措,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再次,数字技术和产业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工信部将聚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最后,要坚持标准引领,以两化融合标准为基础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在重点行业领域的规模化推广。
同时,加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包容普惠共享的数字化转型生态。
建议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 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主体。
当前,企业采集和汇聚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但“不会管”“不会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做? 在就《“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举行发布会时,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数字经济推进处副处长张毅夫进行了回答。
他表示,这一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数据管理能力问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为企 业数字化转型大干一场。
但有些企业在实际面对数字化工作时,却又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还有些企业没有章法地大干快上,最终结果可能是在数字化上走了弯路,没有达到预期效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5 果。
” 针对这个问题,工信部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也作了明确部署。
张毅夫表示,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的贯标工作。
“十三五”期间,工信部指导全国信标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做法,研制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也就是DCMM国家标准。
“开展DCMM国家标准的贯标评估,有助于科学地帮助企业掌握数据管理方法,事半功倍地提高数据管理能力,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张毅夫说,目前,北京、天津、山西等9个省市率先开展了评估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所以我们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建议企业积极开展贯标工作。
”他说,同时,工信部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出台DCMM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补贴、人员培训、贯标试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
工信部支持企业强化数据驱动的战略导向,通过设立首席数据官,将数据战略引入自身的日常管理运营中,协调企业整体范围内数据管理和运用,带领企业构建、激活并保持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
“今年,江苏等地方已经率先开展了试点,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取得了一定经验。
”张毅夫说,下一步,工信部也将推动首席数据官制度在更多地方进行推广。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解读 持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多次要求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推进新时期两化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6 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重点,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一、背景情况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推动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宽广,步伐更加坚定,成效更加显著。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经历深刻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渗透融合,持续引发技术经济模式、生产制造方式、产业组织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从总体看,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仍处于走深向实的战略机遇期,正步入深化应用、加速创新、引领变革的快速发展轨道。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创新,激发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对于新时期推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统筹推进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体系相关工作安排,编制形成《规划》。

二、总体考虑 《规划》立足新时期融合发展的历史方位,在衔接继承两化融合“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解决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与现有政策配套协同,聚焦融合重点,突出系统布局,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指导未来五年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具体来讲:《规划》编制坚持了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总体站位。
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2035年基本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7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要目标之
一。
《规划》继续高举两化深度融合这杆大旗,将推动融合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思想认识,明确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思路。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十三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制造领域基础能力薄弱、行业、区域、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潜能未真正发挥、融合发展人才、资金、标准、监管制度环境等保障不完备等问题。
《规划》在聚焦这些制约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深刻原因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指引,谋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
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融合,要在遵循融合发展本质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新认知指导新实践,推动融合发展迈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
《规划》结合融合发展的现况和趋势,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考虑与已有工作衔接,又体现前瞻性布局,凝练形成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四是坚持统筹布局。
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系统工程,涉及单个企业的转型发展、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乃至产业体系的整体重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打好“组合拳”。
《规划》针对不同企业、行业、区域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深刻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扩散路径和融合方式,系统绘制了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路线图,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构建开放融通的融合发展新生态。

三、发展目标 《规划》采用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和5个方面的分目标。
在总体目标方面,到2025年,信息化与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 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 化、质量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选取了“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这 一可以综合反映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实际成效的定量指标,提出到202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 展指数达到105,相较于2020年提高约20。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8 在分项目标方面,围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构建融合生态体系等5个方面的发展重点,分别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
围绕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定量目标,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值得强调的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支撑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资源汇聚配置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的应用普及是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也是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布局要点。
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的监测统计,可以直观反映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的进程,考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四、主要举措 《规划》紧扣“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围绕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设置了5项主要任务、5大重点工程以及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5项主要任务:《规划》提出“76441”五项主要任务,即培育融合发展“七个模式”、探索“六大行业领域”融合路径、夯实“四大基础”、激发“四类企业”活力、培育“一个跨界融合生态”。
其中,“7644”由2020年6月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6543”四项主要任务拓展而来,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指导意见》。
具体来说:一是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发展新型智能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七大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二是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加快推进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六个行业和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是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
包括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标准体系等四大基础。
四是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
包括培育生态聚合型平台企业、打造示范引领型骨干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四类企业。
五是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
通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制造业“双创”水平等举措,打造融合发展新生态。
5大重点工程:围绕上述主要任务,设置了五项重点工程。
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9 动,包括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等工作。
二是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包括开展两化融合度标准制定与评估推广工作,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版,健全标准应用推广的市场化服务体系等工作。
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包括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应用,组织开展平台监测分析等工作。
四是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包括打造系统解决方案资源池,培育推广工业设备上云解决方案,健全完善解决方案应用推广生态等工作。
五是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包括制定和推广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标准,提升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工业电子商务等工作。
5个方面保障措施:围绕保障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5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强化部际、部省、央地间协同合作,发挥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产业联盟等多元主体的桥梁作用,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二是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充分利用重大专项资金等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建立多层次、体系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打造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力资本的创新潜能。
四是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建立部门间高效联动机制,放宽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限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融合发展环境。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融合发展“中国方案”的国际推广。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 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期,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大数据战略,开启大数据产业创新 发展新赛道,聚力数据要素多重价值挖掘,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相关战略部署、发展大数据产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委建立大数据促进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聚力打造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各领域大数据融合应用,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集聚高地。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逐步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数据资源“家底”更加殷实,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基础能力显著提升,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广泛普及,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急先锋”和“主力军”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的关键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出了培育壮大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的明确部署。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凝聚各方共识,敏锐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更好地推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出台《“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规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统筹全面规划和重点部署,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潜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统筹发展和安全,培育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大数据产业提供全链条大数据技术、工具和平台,深度参与数据要素“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活动,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
《规划》坚持数据要素观,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推动数据要素价值的衡量、交换和分配,加快大数据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等特性优势转化,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激发产业链各环节潜能,以价值链引领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强做优做大产业。
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链是产业发展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1 的根本和关键,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不仅是“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规划》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并重,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的目标,坚持标准先行,突破核心技术,适度超前统筹建设通信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围绕产业链现代化的目标,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在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安全、应用各环节协同发力、体系推进,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三是推动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任何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优质的企业主体、全面的公共服务、扎实的安全保障。
经过五年的培育,大数据产业协同互促的发展生态初步形成,但是距离支撑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培育壮大企业主体,优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三、《规划》主要内容和重点有哪些? 《规划》在延续“十三五”规划关于大数据产业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数据要素价值。
《规划》总体分为5章,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6”,即6项重点任务、6个专项行动、6项保障措施。
其中,6项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围绕数据要素价值的衡量、交换和分配全过程,着力构建数据价值体系、健全要素市场规则、提升数据要素配置作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二是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
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加快数据“大体量”汇聚,强化数据“多样化”处理,推动数据“时效性”流动,加强数据“高质量”治理,促进数据“高价值”转化,将大数据特性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激发产业链各环节潜能。
三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适度超前部署通信、算力、融合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技术攻关和市场培育能力,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四是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产品研发,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深化大数据在工业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产品链、服务链、价值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
五是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发源地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2 协同研发、成果转化、评测咨询、供需对接、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大数据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资源、主体和区域相协同的产业生态。
六是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
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加大对重要数据、跨境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提升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加强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应用。
关于《规划》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三新”:一是顺应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踏步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据上升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成为重要命题,贯穿《规划》始终。
二是明确新方向。
立足推动大数据产业从培育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产业规模1万亿元目标基础上,提出“到2025年底,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的增长目标,以及数据要素价值体系、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目标。
三是提出新路径。
为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以做大做强产业本身为核心,以强化产业支撑为保障”的路径设计,增加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等新内容,将“新基建”、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作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将产品链、服务链、价值链作为产业链构建的主要构成,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有机统
一,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数据安全保障。

四、《规划》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有哪些举措?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这已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高
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完善数据要素产权性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相关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等作出战略部署。
广东、江苏等地就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开展积极探索,深圳、天津、贵州等地在数据立法、确权、交易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有益进展。
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全链条技术、工具和平台,孕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活动,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重要内容。
推进我国数据要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3 素市场建设,既对提升大数据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更广阔、更丰富的价值空间。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中的关键支撑作用,《规划》围绕数据要素价值的衡量、交换和分配全过程,重点部署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制定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指南,开展评估试点,为数据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奠定价值基础。
二是健全要素市场规则,发展数据资产评估、交易撮合等市场运营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创新数据交易模式,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处置、应急配置等机制。
三是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要素数据化,促进数据驱动的传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五、《规划》提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是出于什么考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我国大数
据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规模快速攀升,产业基础实力增强,产业链初步形成,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应用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但同时,大数据产业仍存在数据壁垒突出、碎片化问题严重等瓶颈约束,全社会大数据思维仍未形成,大数据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的“5V”特性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为更好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遵循大数据的自然特性和发展规律,鼓励研发释放“5V”特性的技术工具,探索符合“5V”特性的模式路径,破解制约“5V”特性发挥的堵点难点,以产业高水平供给实现数据高价值转化。
经过研究论证,推动大数据“5V”特性发挥需与产业发展的汇聚、处理、流动、治理与应用等核心环节紧密结合,多维度提升适应“5V”特性的发展水平和能力。
比如,对于“大体量”数据增长速度要适度超前部署数据采集汇聚的基础设施,对于“多样化”数据处理需要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不断创新,对于保护数据“时效性”价值需畅通数据高速流动、实时共享的渠道,对于保障数据“高质量”可用好用的需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对于促进数据“高价值”转化要注重引导数据驱动的新应用新模式发展等。
基于上述考虑,《规划》提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坚持大数据“5V”特性与产业高 质量发展相统
一,通过“技术应用+制度完善”双向引导,重点推进“大体量”汇聚、“多样性” 处理、“时效性”流动、“高质量”治理、“高价值”转化等各环节协同发展,鼓励企业探索应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4 用模式,推广行业通用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符合规律、激发创新、保障底线的制度体系,实现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互促共进。

六、《规划》在构建稳定高效的大数据产业链方面有哪些举措? 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给我国大数据产业链稳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风险,但同时也孕育
着新的机遇。
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做大做强优势领域,聚焦薄弱环节补足短板,防范和化解可能面临的挑战,保障大数据产业链安全稳定高效。
“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覆盖数据生成、存储、加工、分析、服务全周期的产业链初步建立,大数据应用广泛渗透到千行百业并已有众多成功案例,大数据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但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诸多不足,如在大数据分析、治理、安全等环节关键环节仍然缺乏可用、可信、可管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预测性、指导性深层次应用缺乏,无法满足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更高层次的需求。
《规划》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围绕破解关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应用层次不深、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推动产业链做优做强,重点部署了以下内容:一是打造高端产品链,建立大数据产品图谱,提升全链条大数据产品质量和水平。
二是创新优质服务链,加快数据服务向专业化、工程化、平台化发展,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和业态,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培育优质大数据服务供应商。
三是优化工业价值链,培育专业化场景化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业态。
四是延伸行业价值链,加快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成熟行业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乘数效应和倍增作用。

七、下一步,如何推动《规划》落实? (一)组织宣贯培训。
面向地方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大数据企业
和行业应用企业等,详细解读和宣贯《规划》内容。
(二)建立推进机制。
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以及业内外资深专家等组建推进工作机制,与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做好对接,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推进工作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5 机制,确保重点任务落实,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经验。
(三)任务分解落实。
抓紧制定形成可落地、可执行的重点任务分工表,落实推进责任。
鼓励和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四)开展试点示范。
持续组织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DCMM贯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行业和工业企业围绕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数据治理、生态培育等重点任务先行先试,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和模式。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
一是规模效益快速增长。
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2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8%,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28%增长到2020年的40%。
二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部分新兴平台软件、应用软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成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加速孵化。
三是骨干企业实力提升。
百强企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超过25%,收入超千亿的企业达10家,2家企业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强。
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全国268家软件园区贡献了75%以上的软件业务收入,13家中国软件名城收入占比达77.5%。
五是融合应用日益深化。
软件加快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软件信息服务消费在信息消费中占比超过50%,在新冠肺炎疫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6 情期间,软件创新应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系统谋划、真抓实干,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是怎么编制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2020年4月,我们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建编写组,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编写组在系统梳理总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产业规模测算、软件产业链供应链分析等专题研究,分片区对全国主要省份和代表性中心城市进行调研座谈,听取十余家软件园区、30余家重点企业以及院士、专家的意见,摸底产业发展情况,形成《规划》初稿。
2021年4月起,我们认真学习吸纳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等要求,征求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相关部门,部内16个相关司局和37个地方主管单位的意见,经认真研究,我们采纳了其中的合理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规划》。
《规划》在充分衔接继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针对性、系统性、协同性思维,以破解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布局、突出应用、统筹推进,充分考虑与现有政策配套协同,明确“十四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指导未来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创新驱动、价值导向、重点突破、协同 推进、应用牵引、生态优化、安全可控、开放合作”的原则,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强化国家软件重大工程引领 作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加快繁荣开源生态,夯实产业发展 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生态培育,壮大信息技 术应用创新体系,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持续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全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7 面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三、当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规划》做出了什么任务部署? “十三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链供应链脆弱,存在断裂风险,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需加强。
三是软件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深化,企业软件化能力较弱,制约数字化发展进程。
四是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企业小散弱,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五是发展环境仍需完善,“重硬轻软”现象依然严重,软件价值失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
《规划》总共包括五个部分,设置了“585”任务措施,即5个主要任务、8个专项行动、5个保障措施。
其中:围绕软件产业链、产业基础、创新能力、需求牵引、产业生态部署5项主要任务。
一是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
围绕软件产业链,加速“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提升产业基础保障水平。
重点夯实共性技术、基础资源库、基础组件等产业发展基础,强化质量标准、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等基础保障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三是强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重点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做强做大创新载体,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创新活力,加速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联动、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
四是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
鼓励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关键产品应用试点,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发展。
五是完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
重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繁荣开源生态,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实施,《规划》设置了关键基础软件补短板、新兴平台软件锻长板、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示范、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软件定义”创新应用培育、工业技术软件化推广、开源生态培育和软件产业高水平集聚8个专项行动,以及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强化安全服务保障、深化国际开放合作5项保障措施。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8
四、《规划》对于“十四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目标制定主要有哪些考虑? “十四五”时期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需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发掘与中高速增长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因此,《规划》采用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出“四新”发展目标。
到2025年: 一是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
基础组件供给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
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化、质量管理、价值保障等能力有效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完备。
二是产业链达到新水平。
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形成具有生态影响力的新兴领域软件产品,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长板优势持续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三是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软件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深化。
四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增长潜力有效释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五、关于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规划》提出哪些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围绕软件产业链,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稳固上游,夯实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实力。
二是攻坚中游,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
三是做优下游,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规划》针对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部署了6项具体任务,即通过聚力攻坚基础软件、重点突破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应用软件、前瞻布局新兴平台软件、积极培育嵌入式软件、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19 优化信息技术服务,加速“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全面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六、《规划》将“提升软件价值保障能力”作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为什么强调要推动“软件价值提升”? 软件通过可编程的方式,为物理资源和系统赋予更加灵活的使用方式和应用价值,如果把硬件比作躯干,软件就是为硬件产品赋能、赋值、赋智的“灵魂”。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未能充分体现软件价值,软件市场价格长期受抑制,严重影响软件企业生存发展,制约产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因此,《规划》将提升软件价值作为提升产业基础保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了“支撑软件价值提升”重点任务,通过建立软件价值评估机制、推广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加强对软件产品和服务价格监管、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等方式,进一步突出软件价值导向。

七、《规划》提出“深化软件定义”重点任务的考虑是什么? “软件定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已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软件定义”拓展了产品的功能,变革了产品价值创造模式,赋予了企业新型能力,催生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已成为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创新活力和驱动力,《规划》部署了“深化软件定义”任务,设置了“‘软件定义’创新应用培育”专项行动。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构建“软件定义”技术体系。
大力支持开展“软件定义”及泛在操作系统平台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加强政产学研用对接,构建“软件定义”核心技术体系。
二是培育“软件定义”创新应用生态。
建立面向电子消费、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等典型行业领域的“软件定义”解决方案,组织开展试点示范,探索“软件定义”生态发展与运营模式。

八、《规划》在促进软件应用,激发数字化发展需求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发展新阶段,而软件在数字化
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软件对融合发展的有效赋能、赋值、赋智,全面推动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0 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夯实设备、网络、控制、数据、应用等安全保障,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为数字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规划》遵循“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生态培育”的产业发展规律,在“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中部署全面推进重大应用、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服务信息消费扩大升级4项举措,通过鼓励各个重点领域、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关键软件产品应用的方式,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发展。

九、我国软件企业发展取得哪些成效?《规划》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软件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形成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骨干企业加速壮大。
2020年百强企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超过25%,收入超千亿的企业达10家,2家企业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强。
二是名企名品脱颖而出。
华为进入全球最佳品牌百强行列,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中,中国企业占10家;金山办公市值超过1600亿元,WPS办公软件月活跃用户达4.11亿,全球用户突破10亿。
《规划》注重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与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结合起来,重点推动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做强做大骨干企业。
鼓励大型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企业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专业化、体系化整合。
二是构建协同发展企业梯队。
鼓励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建设“双创”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开发环境和科研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
三是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支持中小型软件企业深耕特定行业、领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用产品。
四是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发展。
提升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质量,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园,紧扣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部省市协同,引导各方加大资源投入,加快形成名城、名园、名企、名品一体化发展格局。

十、《规划》对于培育壮大国内开源生态有哪些部署?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开源模式,能够集众智、采众长,加速软件迭代升级,促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1 进产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完善,已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可以说“软件定义未来的世界,开源决定软件的未来”。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力量,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协作的开发者数量排名全球第
二。
企业“拥抱”开源趋势明显,使用开源技术的企业占比近90%。
国内开源基金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Openharmony”等一批可圈可点的本土开源项目正在孵化。
但总体而言,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尚处起步阶段,面临发展基础较弱、底层技术掌控不足、开源文化氛围不浓、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
《规划》突出强调开源在驱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繁荣国内开源生态”的重点任务,设置“开源生态培育”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建设高水平基金会,打造优秀开源项目,深化开源技术应用,夯实开源基础设施,普及开源文化,完善开源治理机制和治理规则,加强开源国际合作,推动形成众研众用众创的开源软件生态。
工信部一天连发三份重磅规划绘就信息产业五年发展“路线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在一天内发布了三份重磅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这些规划,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软件企业业务收入要突破14万亿元,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要突破3万亿元。
三份规划将引导我国信息产业迈向新征程。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发布会上表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为此,《“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2 具体指标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
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综合处处长冯伟进行了具体说明。
他说:“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广泛应用在4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应用牵引,以标准化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普及。
“聚焦行业转型痛点问题,找准关键工业场景,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首先实现工业场景的数字化和解决方案的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解决方案的规模化推广。
”冯伟说。
总体来看,谢少锋认为,该规划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 据了解,《“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是我国软件产业第五个五年规划。
谢少锋表示,连续多年制定规划,充分体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性。
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12%以上。
“十四五”基础组件供给要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长板优势持续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重要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高水平建成20家以上中国软件名园。
规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基础保障水平;强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完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2至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软件产业处处长王威伟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发挥开源基金会等专业组织牵头引领作用,完善开源治理机制和治理规则,推广开源理念;加快建设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等基础设施;面向重点领域孵化一批基础性、前瞻性的开源项目等。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3 工业软件也是“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王威伟表示,要聚焦关键技术和产品,汇聚行业创新资源,不断夯实共性技术,继续补齐高端工业软件短板。
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 “当前,我们正在加速迈入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
”谢少锋在发布会上这样介绍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性。
他说,编制《“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京津冀、上海、贵州等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布局建设了11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大数据产业集聚,行业集聚示范效应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广东、江苏等地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深圳、上海、贵州等地纷纷出台数据条例。
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上周,上海数据交易所也正式揭牌。
规划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六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
谢少锋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支持企业将数据战略引入自身的日常管理运营中。
今年,江苏等地方已经率先开展了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
《数字政府蓝皮书: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报告(2021)》发布 11月26日,在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上,中央
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数字政府蓝皮书: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筹推进、推动试点示范,已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有效推进路径。
在统筹谋划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发展,建立健全了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
我国政府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契机,发挥信息化在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4 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我国重视规划先行,出政策、定标准、建机制。
蓝皮书指出,随着《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近3000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40多项平台工程标准规范、60多项高频应用的全国性电子证照标准被制定发布,为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制度保障。
此外,我国还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电子证照等多个专项工作,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以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区为典型代表,通过大胆探索、因地施策,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得到全面推广。
在《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我国有5个实践案例入选全球50个电子政务创新经验。
■峰会动态 政务协同十大场景即将发布 11月26—27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还将连
续举办多场重磅发布活动,包括:发布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获奖成果、公共数据资源治理能力成熟度(PDMM)成果、2021年度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广东省数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研究报告、广东省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应用新场景,峰会还将举行华南(广东)国际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数字政府建设产业联盟启动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此外,一系列行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将首发最新研发产品。
其中,腾讯将发布政务协同十大场景,包含基层治理、科技助农、指尖帮扶、指尖党建、智慧防疫、数字法院、政企协同、城市管理、执法监督、移动警务,覆盖从政府系统运行效能到政务服务、从城乡基层治理到智慧党建、智慧抗疫等数字政务各方面。

1 基层治理 针对基层治理中常见的巡查走访、信息上报、纠纷调解、信息公开、政策宣传、投票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5 自治等需求,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型基层模式,移动工作台实现基层减负,确保基层工作令行禁止、群众需求有呼必应,同时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2 科技助农 打造指尖上的助农服务,农村信息员通过企业微信为农民提供助农指导,农民在微信上就能接收信息,帮助乡镇村农业发展,解决乡村农户需求。
例如,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农圈与企业微信合力建设的科技助农平台——益农社,通过组织各村信息员用企业微信与村民连接,可将惠农政策、气象预警等信息实时告知村民。
村民也能对接外部市场的采购需求,争取农产品议价权。

3 指尖帮扶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帮扶救助微信—政务微信两端融合平台,“政府救助平台”全方位保障群众无阻力、无障碍申请。
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赋能,让农村低收入群众在遇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时,能够通过小程序,以“自己举手”或“他人代举”的方式,随时随地提出救助申请,第一时间得到对应职能部门的受理和办理。

4 指尖党建 河南濮阳党建云平台,是智慧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当地针对农村基层党员分布分散、解决村民难题要一家一户跑、工作开展难的问题,打造党建云平台,连接了全市7100多个党支部的16.8万名党员。

5 智慧防疫 张家界市综治微信平台在全国首创“抗疫直播”,居家隔离期间,也能让政策和群众“面对面”,实现“点对点”宣传。
截至9月15日,共有40万余人参与,满意率达98.63%。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6
6 数字法院 建立“一案一群”基层法院工作机制,通过互通群将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法官、书记员、律师分阶段拉入案件群,形成高效的信息、文件互通机制。
同时,利用企业微信完成法院执行工作现场直播,不受时空限制。

7 政企协同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推出的全新移动办税平台“@深税”,兼具智能化、移动化、无纸化多重优势,为纳税人提供掌上办税、指尖体验,办税更加省心省时省事。
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现代电子税务局,“@深税”是全国首创基于“政务微信+企业微信+微信”模式,在开放、协同的互联网生态上构建的全功能性移动办税平台。

8 城市管理 以综合指挥中心为联动调度枢纽,构筑城市运行中枢统一调度,有力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跨部门、跨层级的高效沟通和智慧协同调度,实现一个入口掌控全局。
同时,通过智能化手段赋能主题场景,在查违建、巡河涌、社会重点人群监护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做到解放人力、精准服务、提升效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疑难杂症精准发现。

9 执法监督 实现行政执法人员指尖办案,做到执法现场和办公场所的工作融合,实现各层级、各系统执法业务协同。
如执法人员通过扫描营业执照,即可获取法人基本信息,无需手动录入。
同时,通过调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多种公共支撑能力,实现全过程网上办案和无纸化办案,提高一线执法效率。
10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移动警务 Page27 通过“互联网+移动办公”打造的警务工作模式创新,助力警员实现指尖办公,实现跨层级、跨警种的高效协同,为警务工作减负,增强警务实战效能、提升整体战斗力。
通过统一通讯录,警员可便捷地通过组织架构或搜索方式找到人,组群沟通,开展视音频会议,发送文件、定位等。
事件的处理过程,现场的照片,都可在群组里保存记录,事后还可分析总结经验。
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哪些变革 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如何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介绍,大数据产业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可以说,大数据产业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
典型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即提供大数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利用大数据赋能的传统企业。
谢少锋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大数据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基础日益巩固,产业链初步形成,生态体系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我国大数据产业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谢少锋称,目前,全社会对大数据认识参差不齐,相当比例的企业、部门、人员缺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8 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释放。
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才短板。
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更稀缺,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进程。
步入集成创新和泛在赋能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加速演进,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技术伦理、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增多,均对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江明涛称,从国际格局变化来看,发展大数据是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发展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围绕大数据技术产业、跨境数据流动、数据治理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各国普遍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产业正步入集成创新和泛在赋能的新阶段。
”江明涛说,大数据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融合,推动大数据技术架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加快转变。
大数据深度融入各行业、各领域,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和决策模式日益成熟,加快了其数字化转型进程。
此外,从国内现实需求来看,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的关键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谢少锋看来,编制《规划》,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谢少锋介绍,《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按照“价值引领、基础先行、系统推进、融合创新、安全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技术创新高水平、基础设施高效能;围绕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培育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
谢少锋表示,《规划》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等六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设置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29 了数据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等六个专项行动。
《规划》明确了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即提升数据思维、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技术供给、加强资金支持、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合作。
更智能更绿色数据与算力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 当前,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刻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从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到现在的万物互联,随着数据存储、分析、处理需求激增,数据与算力设施成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
近日,中国联通“智·云”数据中心在江西抚州启动建设,总投资超过2.2亿元;十堰工业大数据中心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5亿元;甘肃省首个园区级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式成立……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我国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年底,数据中心算力预计达300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达到15%,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效率(PUE)下降到1.3以下。
届时,数据与算力设施的建设与服务水平将迈上新的台阶,在数字经济宏伟新蓝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面统筹区域规划发展 综观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目前呈现出“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上海、广东三个数据中心聚集区的在用机架数全国占比为31.3%,与国内其他任意三个省(区、市)相比,北上广还是在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分布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此外,若将河北、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海南等北上广周边地区加上,这一比重会提升至60%以上。
数据中心的布局紧随区域的互联网发展需求,与经济发展程度密不可分。
大量数据中心布局在一线城市及周边是因为它们的主要客户互联网企业大多布局在这里,但这些区域土建成本高、能耗指标没有太大富裕,未来没法扩建大规模数据中心。
中西部地区土地宽裕、能源富集,能大幅降低数据中心成本,但距离用户较远,存在网络延迟问题,且跨省网络带宽交易价格很高。
因此,统筹布局是未来数据中心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比如实时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在线业务靠近一线城市布局,而离线非实时业务则进行远距离布局。
Page30 在数据中心被列为新型基础设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数据中心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也指出,随着数据中心需求量增大,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与日俱增,数据中心作为高耗能且备受追捧的产业,很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的问题。
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指出:“数据中心作为重资产投资,是以15年到20年的生命周期来衡量的,若布局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无效投资。
” 为促进数据中心协同、均衡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数据中心顶层规划,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推进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
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推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一线城市与周边地区的数据中心协调发展。
“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工程”也将统筹数据中心区域布局列入其中。
鼓励在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热数据聚集区,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少的地区建设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吸引冷数据聚集,推动数据集聚区之间资源共享调度,提升数据中心利用水平。
加速推进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是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之
一,而人工智能正是实现数据中心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
华为中国政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营销总监李伟曾在采访中指出,数据中心的智能化是未来结合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通盘考虑,如模块智能化、能效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运维智能化、安全智能化和运营管理智能化。
“新建数据中心应重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对于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能提供较优的解决方案。
”百度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实践可以作为参考。
该数据中心应用AI实现智能运维,更及时、快速、全面地掌握自身的运营状况,采用百度“飞桨”AI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中心深度学习模型,实时监控运行数据,持续进行系统调优并给出维护策略,实现智能供电、智能散热,确保数据中心低能耗高性能运行。
关于数据中心的智能化建设,《规划》指出,要加快算力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多元异构的智能云计算平台建设,增强算力设施高速处理海量异构数据和数据深度加工能力。
同时,《规划》还提到要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打造人工智能算法框架,鼓励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1 企业加快算法框架迭代升级。
构建先进算法模型库,打造通用和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加快软件与芯片适配。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搭建普惠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尽管当前国内数据中心绿色化建设已初显成效,但挑战仍然存在。
一方面,可再生资
源供需矛盾凸显。
公开数据显示,数据中心七成左右的电力供应仍然来自煤电,绿电的实际用量偏小。
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清洁能源风、光、水等绿电受传输距离、存储技术和供应周期的影响,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
目前我国在氢能、核能等储能方面不断建设,但是真正转型应用于数据中心的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仅在局域的、小规模数据中心有所试点。
“电力供应的需求侧改革很关键,如何协调清洁能源、传统电力的市场分配,提升清洁能源储能技术,充分利用双碳下的碳汇、碳税价格调节手段,促进用电户大量使用清洁能源的主动性,才能把绿色电力的市场双方都培育起来,让绿电应用走向良性循环。
” 另一方面,低碳技术的应用,包含着大量的设备更新和置换成本,企业短期很难从节约的能耗中收回置换成本和更新系统的代价,这也是制约绿色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阿里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研究员曲海峰表示:“目前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普遍比较低,应该更多地使用云计算服务,尤其是公共云计算服务,大范围、大比例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以提升能源对信息技术的支撑效率,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化。
” 为推动数据中心变得“更绿”,此次《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引导使用节能与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工程”也将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列入其中,鼓励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应用液冷、水冷等高效制冷方案,直流供电、高压配电、分布式供电等高效供配电方案,应用模块化机房、高效能比IT设备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水平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加快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数据中心开展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鼓励数据中心运营方加强内部能耗数据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RCEP将深化电信产业链区域性融合 作为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RCEP这一覆盖人口数量最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2 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协定的签署和生效,将对全球电子信息行业和中国相关产品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计算机、手机、彩电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产能、出口量占据全球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企业数量、就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等方面也均处于全球前列,但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仍处于组装加工环节,整体产业链、价值链和外贸进出口仍主要由跨国公司主导,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尚依赖于国际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和自外国进口。
电信产品贸易比重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与RCEP国家贸易关系紧密,尤其中国电子零部件自RCEP国家进口比重较高。
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对RCEP国家出口1592.8亿美元,占行业出口总额的23.5%;自RCEP国家进口2417.1亿美元,占行业进口总值的45.7%,中国与RCEP国家的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逆差为824.36亿美元。
中国与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6个国家保持行业贸易逆差。
尽管遭受疫情冲击,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与RCEP国家的贸易仍保持增长,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增长8.8%。
中国电子信息与RCEP国家的贸易增长,受益于疫情防控局势下各国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与消费者购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用于工作学习,而且这种变化的长期性正在扭转全球PC市场持续多年下降的颓势。
自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全球PC市场需求出现多年未有的同比明显增幅,全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出口量均同比大幅增长25.6%,扭转多年持续下滑的颓势。
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重要的制造和出口基地,受益于市场的重新繁荣,出口的增加带动上游零部件自RCEP国家地区的进口,产业内贸易方兴未艾。
深化区域贸易投资合作 中国自RCEP国家进口电子信息产品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液晶显示板、电容、印刷电路、电阻等品类,其中集成电路每年进口额超过1400亿美元。
韩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是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也是中国与这些国家贸易的重要品类。
中国电容器、集成电路、通信设备零部件、半导体器件、印刷电路板、电阻器自RCEP进口的比重分别高达63.9%、45.9%、44.4%、41.8%、34%、33.5%。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3 RCEP中最直接的承诺是“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这对成员国所有消费者有利。
东盟国家与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分别有各自的最惠国框架,只有中国和日本、韩国和日本之间没有达成特殊贸易框架。
本次RCEP是中、日、韩之间首次达成自贸协议。
不过,由于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协定(InformationTechnologyAgreemen,简称ITA约定,签署国之间的信息技术产品实施零关税,ITA协定覆盖绝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和除柬埔寨、老挝之外的大多数RCEP国家,因此RCEP签署尤其协议涉及的电子信息产品关税减让,并不会对区域内既有的行业贸易产生直接影响,但RCEP通过区域累计的原产地规则,将明显深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在区域内的贸易合作和投资发展。
以中国对日本的关税减让承诺为例,中国在液晶显示、光学元件、科学仪器等品类设定了10年左右的关税减让期,例如将激光器从6%的现行进口税率和放大器、光学门眼的12%现行进口税率在第11年降至零,液晶显示板5%的进口关税维持20年并在第21年降至零。
同时,中国将降低自日本进口光导材料、光学元件、其他仪器等品类的进口关税。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前三季度销售额近7000亿元 日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发布统计数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平稳增长。
2021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6858.6亿元,同比增长16.1%。
其中,设计业同比增长18.1%,销售额3111亿元;制造业同比增长21.5%,销售额为1898.1亿元;封装测试业同比增长8.1%,销售额1849.5亿元。
据海关统计,2021年1—9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4784.2亿块,同比增长23.7%;进口金额为312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出口集成电路2329.8亿块,同比增长28.4%;出口金额为1086.2亿美元,同比增长33.1%。
在旺盛需求的驱动下,全球半导体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公布的数据,2021年1—9月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为3979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元宇宙是风口也是虎口 元宇宙席卷一切,科技巨头纷纷表态,但依然跳不出着眼于自身业务领域的投射,如
同看一场又一场盲人摸象。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4 元宇宙呈现的是什么,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
元宇宙是不是值得倡导的未来科技方向,众说纷纭中唯一的共识是,它不会一蹴而就,这场持久战需要科技界及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努力。
聚焦人类未来的两大争论 所有的元宇宙研究报告都会提到,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构想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即元宇宙。
在互联网发展乏力,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这一大背景下,科技巨头们内卷的力量亟须一片全新的空间去释放,元宇宙这一概念因此再度翻红。
Facebook更名为Meta、刘慈欣批判元宇宙,推动了元宇宙的讨论持续高热。
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为科技日报记者梳理的数据显示,在“如何看待刘慈欣说扎克伯格
的元宇宙不是未来,元宇宙最后将引人类走向死路?”这一问题下,网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截至11月19日15:00,共产生了1800多个回答,总浏览量达到563万次。
如知乎科幻话题优秀回答者Moenova所言,人类的未来是星际旅行,还是在虚拟现实?这是人类科技的两大争论。
知乎优秀答主程墨an的回答获得了近1800个赞同。
“对于物理世界的探索和接触,是最真实的宇宙。
而元宇宙是人造的,不管多么精彩,都只是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投影。
”程墨an说,“如果人类是小孩,星辰大海好比户外体育,而元宇宙就是在家里打游戏。
人类正确对待元宇宙的态度,应该和对待电子游戏一样,可以有,但不应该是全部。
人类这个小孩子,可以打游戏,但更应该参加户外活动。
” 在一些知乎网友看来,现在的元宇宙就是一个方便资本炒作的概念,新瓶子里面装的是游戏、AR/VR、虚拟现实联动、新社交等旧酒。
也有一些知乎网友,对元宇宙的未来非常乐观,或持更加中性的态度。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知乎答主FunJoel说:“元宇宙的本质是以3D交 互为主要增量的下一代互联网生态,是共识,也是风口,有泡沫,也有风险。
但泡沫终将 退去,元宇宙一词可能存在,也可能湮灭,但以3D交互、VR/AR为全新体验的下一代互联 网终将到来。
”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5 知乎答主黄彦臻说:“鄙夷它是骗术和吹捧它是未来都有失偏颇,谨慎而开放的心态,才是拥抱未来最好的选择。
” 技术支撑与产业实现 元宇宙的概念迄今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义,大多数科技公司都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定义元宇宙,布局零散。
元宇宙从概念走进现实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11月2日,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铺陈出了从算力网络的底层支撑、数字交互全新引擎、软件+硬件打造的沉浸式社交连接、混合现实彻底打通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空间的元宇宙实现路线图。
虽然在具体的战术落地上依然聚焦于自身业务,但这是目前为止,以一个产业组织者的视野,勾画的业界最清晰的元宇宙实现路径。
通信行业专家王云辉说:“多年以来,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中,运营商一直是汇聚和连接所有产品、技术、应用、供给和需求的产业底座。
在元宇宙时代,这个定位依然不会改变。
” 我们何时能触达元宇宙的世界,短期内不会有答案,在产业层面、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即便是人们公认的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及运算、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元宇宙这六大支撑技术已有不同程度的落地,但还远难搭建起理想中的元宇宙世界。
在知乎答主“熊少滚雪球”看来,元宇宙的概念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目前任何一个方面的技术都没有成熟。
目前可见的连接介质就是AR/VR这一类虚拟与现实交界的技术及产品走出了自己的节奏,投融资水平已回到2016年高点。
IDC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市场在AR/VR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占据了全球约55%的份额,自2021年起,中国未来五年AR/VR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7.2%。
但是,VR/AR等技术与产品能否成为打开元宇宙大门的一把钥匙,还要看能否打破商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6 业化落地的瓶颈。
许多人认为元宇宙就是游戏,这种理解太过简单。
中粤资本联合创始人罗浩元说:“现实世界的科技水平决定了‘元宇宙’能够实现的程度,我们乐于看到的是,元宇宙能够由实入虚把实体模型搬入数字世界,帮助解决医疗、工业、军事等现实世界的问题,创造增量的社会价值。
” 远程手术、智能巡检、生产溯源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5G赋能工业互联网“百花齐放” 5G远程超声机器人诊断平台、仿生机器狗“铁蛋”、5G无人工厂项目……日前,2021中
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一大批“黑科技”产品、5G关键技术等集中亮相,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体验。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包括生产过程溯源、厂区智能理货、全域物流监测、虚拟现场服务等应用场景,以及石化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等行业。
一个是当下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个是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技术支撑,5G“遇上”工业互联网,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神奇变化?未来,“5G+工业互联网”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融合应用不断丰富 “我们把5G、工业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了酿酒行业,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技术人员通过远程辅助工具,既能清晰地看到车间,又能远程操控设备,不用到现场就能解决问题。
”武汉一家企业的员工说。
如今,借助5G与工业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传统工厂正变得更加“智慧”。
在纺织行业,有的企业通过在缝纫机、巡检机器人等设备上设置5G模组,实时采集生产、环境等数据,并上传至边缘云平台,可直观地呈现生产、物流等信息,让生产效率提升2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0%。
在家电行业,有的企业通过5G、VR(虚拟现实)等技术展现家电装配细节,让新员工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7 “沉浸式”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技术要领,从而降低培训成本,大大缩短新员工的培训上岗时间。
11月21日,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聚焦智慧工厂、智慧安全等领域,征集并遴选出了58个典型应用案例。
其中,天津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项目是智慧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
该项目依托360公司数字化安全能力框架,通过部署安全监测平台,可实时监测企业安全态势,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支持安全隐患整改,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此外,在智慧矿山等领域,同样有不少应用案例入围。
比如,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公司老石旦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山西吕梁鑫岩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等。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建明介绍,一些煤矿开发了AR(增强现实)眼镜,井下工人戴着AR眼镜巡检设备,可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视频画面,供地面上的技术人员进行参考、远程指导。
“从这些场景、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扩展了,和生产环境结合得更为紧密,这是可喜的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表示,近年来,“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不断丰富,率先在采矿、钢铁、电力等行业形成了远程设备操控、无人智能巡检等典型应用场景,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激发了产业各方参与热情。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一些企业将生产现场的扫码枪、工业相机、摄像头等设备接入5G网络,将生产过程每个工序的物料编码、作业人员、生产设备状态等信息实时传输到云平台,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关联整合,形成溯源数据库。
人们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产品批次、品质等信息,用起来更放心。
在智慧医疗领域,5G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应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得到救治。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8 “我们已经做了多例5G远程眼底激光手术。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陈有信告诉记者。
在进行远程激光眼底手术时,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实时眼底高清图像等,5G网络能够保证治疗过程中的通信实时性,确保激光精准和治疗安全。
“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是发展‘5G+工业互联网’的根本目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呈现“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初具规模,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企业、通信设备企业、软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多样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团体赛”打法更加成熟,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更加清晰。
韩夏认为,“5G+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潜力无限。
据统计,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1800个,覆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与此同时,余晓晖表示,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
比如,在芯片和模组方面,现在5G芯片模组价格过高。
产业界应共同努力,推动实现以低成本的模组和芯片来满足工业需要。
牵住技术创新“牛鼻子” “5G+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十四五’期间,5G、工业互联网将从探索起步阶段进入到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新阶
段。
”王鹏说。
据了解,我国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大动脉”。
加快5G基站建设和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发展,增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公共服务功能。
支持企业运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支持企业设备上云,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要拓展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遴选一批专业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一批5G全连接工厂,做优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复合型专家人才队伍,带动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升级。
“5G、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要紧紧牵住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
”肖亚庆说,要加强关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39 键技术攻关,聚焦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工业模组、传感器、关键软件等领域快速研发和产业化。
激活数据潜能,加快研制工业数据交互等基础共性标准,探索建设数据交易平台,提升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此外,要深化开放共享,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新生态。
运营竞争 川渝合作构建“千兆城市群”打造“东数西算”支撑 11月26日,记者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获悉,四川、重庆两地通信管理局日前联合公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信息通信业2022年工作要点,将重点从十个方面推进两地通信建设工作。
这十个方面具体为:一是加强川东北、渝东北,川南、渝西等毗邻地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二是加快成渝双城要道5G网络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5G网络建设标杆区;三是构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千兆城市群”,实现川渝城镇以上千兆宽带全覆盖;四是推动数据中心网络直联、区间网络链路优化,强化“东数西算”支撑;五是推进两地数据双向流动,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六是聚焦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智慧交通、5G+智慧文旅、千兆光网等应用场景,打造成渝融合应用创新高地;七是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星火·链网”超级节点项目建设,共建共用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八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网络安全试点示范项目,联合举办网络安全竞赛;九是深化两地互动交流,组织开展跨地区应急通信演练,推进两地监管信息共享;十是进一步推进成渝两地通信服务一体化,降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信息通信使用成本。
江西省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2月1日,江西省与中国电信集团在南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叶建春会见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李正茂,并共同见证签约。
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珠峰和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夏冰代表双方签约并参加会见。
会见时,叶建春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中国电信集团长期以来对江西的支持帮助,简
要介绍了江西省情和发展态势。
他说,自2016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电信与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0 江西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双方要以此次深化战略合作为新起点,紧紧抓住“十四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机遇,努力开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新局面。
叶建春表示,希望中国电信深度参与江西数字经济建设,大力支持江西5G网络、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助推我省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江西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智能互联的智慧城市和惠农便民的数字乡村。
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努力为中国电信在江西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李正茂表示,江西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体现了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
中国电信将紧紧抓住江西发展的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在赣投资力度,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乡村、数字城市等创新中心,推动VR等数字应用,助力江西打通数字经济大动脉,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草案进入“三审” 12月1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湖南省网络安全和
信息化条例(草案·三次审议稿)》。
为体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两者并重的立法理念,三次审议稿中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化促进两项内容,经相应修改、充实后,所占比重大体相称。
如何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所涉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作出准确界定,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效率?据悉,三次审议稿在征求省委编办关于机构和部门职责建议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完善,对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网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除了对上位法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保护以外,三次审议稿还对本省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作出规定。
如增加了“网络运营者处理重要数据的保护义务”等规定,明确开展重要数据处理的网络运营者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和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在信息化促进方面,三次审议稿明确省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共数据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的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开放平台,促进公共数据共享和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1 开发利用。
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同时对智慧城市建设作了规定。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省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情况 12月1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全省推进数
字经济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副主任王燕文、陈震宁、许仲梓、马秋林、邢春宁、魏国强、曲福田和秘书长陈蒙蒙出席会议。
副主任刘捍东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樊金龙列席会议。
副省长储永宏代表省政府作表态讲话。
会上,10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3名省人大代表围绕数字经济建设热点难点提问,8个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结合部门职能一一作答。
储永宏在表态讲话中说,省政府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落实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担负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发挥数字技术效能、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全国数字创新发展新高地,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刘捍东说,专题询问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希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照中央和省委最新部署要求,切实增强发展数字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一体建设,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省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贡献人大力量。
陕西累计建成4G基站超19万座5G基站2.7万座 12月1日,记者从由省委网信办和铜川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数字陕西建设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建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数字陕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我省连续4年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累计建成4G基站超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2 19万座、5G基站2.7万座;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光缆总长度达169.5万公里,光纤网络、5G网络等新型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深化拓展,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在数字惠民服务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网络扶贫“五大工程”、数字乡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相继实施,全省电商服务覆盖全部乡镇和50%以上的行政村,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
在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优化方面,全省大数据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长安鲲鹏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数字经济聚集区,全省建成数字经济示范园区45个、示范平台90个。
截至目前,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方面,“十三五”以来,全省统筹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化应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构建了“网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云端+自贸+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体系,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初步形成。
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全省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技术情报 上海数据交易所启航推动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上海从制度建设到平台建设,都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在沪举行。
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全数字化交易系统同期启动。
今后,上海数据交易所将为国内外数商提供全天候挂牌、全地域交易、全流程追溯的服务。
“上海模式”引领:推动数据资产化目前,上海市大数据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累计开放公共数据5000余项,商业数据的峰值日流量达1亿条,一大批标志性、示范性应用落地推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引领区意见》)中明确,浦东要建设国际数据港和数据交易所,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
在业内看来,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引领区意见》的生动实践,是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应有之义,有望成为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教授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释放数据以及数据经济的潜能,优化数据资源配置,亟须推动数据资产化。
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将直接推动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化是一个赋予数据市场价值的过程,也是使数据增值的过程。
数据交易活力十足 上海数据交易所坐落于张江国创中心,其在交易数据使用权的基础上,设计数据交易标的为:可交易的数据使用权,数据产品及(或)数据服务。
据了解,上海数据交易所在揭牌当天完成数据产品挂牌20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
如在金融领域,万得信息挂牌了13个金融数据库。
银联智策挂牌了基于全国POS机刷卡数据加工后的商户标签、持卡人标签数据。
在蓝色电子屏上,记者看到了一张醒目的数据产品登记证书。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数据产品登记证书类似于数据的“身份证”。
在数据进入交易所挂牌交易前,需要取得产品登记证书和产品说明书,并经过合规及质量评估。
上线首日,上海数据市场展现了蓬勃活力,部分首单交易达成,比如,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和国网上海电力达成交易的“企业电智绘”数据产品,助力商业银行依托能源数据创新面向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数库科技与工商银行在现场完成了首单基于数据资产凭证的融资,并与九坤投资在量化资管领域实现了首笔数据交易。
条例与政策护航构建良好数据生态 “数据产品在进场交易前,需要做合规评估,包括对数据交易主体做基本情况和合规背 景尽调,考察数据产品的数据来源合法性,数据产品的可交易性,数据产品流通的风险管 控合规等。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翔宇说。
©2021
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4 在此背景下,数商生态的营造就显得非常必要。
记者从上海数据交易所获悉,经过近半年的建设推进,首批签约数商达100家,如国网上海电力、中国东航等数据交易主体,协力、金杜、中伦等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富数科技、优刻得、星环科技等交付类企业。
上海还加大法制建设力度,从制度、政策等方面保障数据交易。
其中,最新通过的《上海市数据条例》以促进数据利用和产业发展为基本定位,紧扣以规范促发展、以保护促利用的立法主线,聚焦数据权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三大环节,结合数字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的发展瓶颈,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促进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赋能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上海将力争以3年至5年的时间,加快构建数据交易所的“四梁八柱”,提升数据资源配置能力。
同时,围绕交易、合规、评估、挂牌登记、交易清算和交付等关键环节,完善相关办法和操作指引。
着力强化区域合作,设立长三角数据交易专区,稳步扩大数据交易的深度和广度。
试揭元宇宙面纱:下一代互联网若隐若现 什么是元宇宙?全真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3D版互联网?各有说辞,见仁见智。
从资本市场热捧元宇宙概念股,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宣布涉足元宇宙产业链,到各大
券商年度投资策略会热议元宇宙投资布局路线,再到一级市场与元宇宙相关的创业公司秣马厉兵筹谋冲刺IPO,朦胧的元宇宙,搅动了资本,撬动了产业。
当众人喧哗之时,也许我们首先应该追问:元宇宙之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虚实交互”的第二人生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出自美国科幻小说大师尼尔·史蒂芬森于1992年发表
的小说《雪崩》。
时隔近30年,今年3月,游戏平台罗布乐思(Roblox)登陆美股。
招股书中重提“元宇宙”,再次带火了这个概念,也让人们意识到,小说中的未来可能真的来了。
什么是元宇宙呢?罗布乐思的CEO戴夫·巴斯祖基给出了几个关键词: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系统和文明。
腾讯研究院则谨慎地描摹:“元宇宙或许意味着,社交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等不再只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5 是真实世界的工具或附庸,是可以安放人类心智的另一个世界。
” “我觉得用一句话来说:元宇宙就是人以数字身份,参与和生活的可能的数字世界。
”零碳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陈序给出三个核心的要素:数字身份、自由参与以及数字世界。
作为天风证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师,孔蓉和她的团队早在今年3月份便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撰写了一系列研报。
在孔蓉看来,若用一句话来描述,元宇宙或许就是3D版的互联网,“它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它是新时代的流量环境,它是未来完整深度的数字世界。
” 透过上述多元的表述,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要素,那就是“身份”“沉浸”与“交互”。
正如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所言:“现实世界和元宇宙是相连接的。
”更直白地来说,一种能够实现“虚实交互”的全新互联网,大概就是元宇宙应有的模样。
而在行业内,“元宇宙”有一个更加朴素的称呼——下一代互联网。
在社交软件Oasis绿洲创始人尹桑看来,元宇宙更像是一个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互联
网”的讨论。
“可能在一两年内,硬件设备还无法成熟,但是从长远来看,未来一种更为沉浸式的互联网,一定会像当年移动互联网一样普及。
”尹桑说,到那时元宇宙将会水到渠成。
构建生态的头部玩家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曾说:“元宇宙是个跨越许多公司甚至整个科技行业的愿景,
是移动互联网的继任者。
”理清了概念,下一步就是要明白,元宇宙究竟包含哪些产业,以此才能透视资本投资背后的逻辑,也才能真正找到元宇宙赛道未来潜在的“头号玩家”。
“元宇宙的关键在于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与交互,它绝对不是孤立的。
”3Glasses创始人王洁认为,正是这些对于交互、身份、以及沉浸的要求,才最终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形成。
那么元宇宙包含哪些产业呢?华泰证券研究所TMT研究组负责人、科技与电子首席黄乐平从产业链的角度,勾勒出了元宇宙包含的几大产业:第一块是智能硬件、第二块是芯片、第三个是软件平台、最后一个是内容。
很显然,元宇宙更像是一个类似于移动互联网的庞大生态。
而这也使得赛道上的竞争 相当激烈。
DST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给元宇宙头部玩家定了一个相当高的门槛,那 就是必须是一家能够坚持以每年几十亿元投资十几年的巨型企业。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6 既然是构筑生态,那么眼下首要任务就是抢占生产链各个节点。
这或许就是为何当下,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大肆投资的原因。
“元宇宙说到底其实类似于5G技术,是一套底层架构的设计,这就意味着越早参与进去,未来就越有话语权。
” 群雄逐鹿的卡位赛 事实上,梳理近年来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布局就会发现,国内外几大巨头早已悄然开启了卡位赛。
Facebook早在2014年就收购了虚拟现实头显制造商Oculus。
科技巨头苹果也不甘示弱,其专门为MR头显研制的芯片已通过实验室验证,即将投入试量产阶段。
此外,微软、英伟达等多家硅谷巨头也都在工业和商用领域,开启了元宇宙领域的抢滩登陆。
放眼国内,许多互联网与科技厂商也都在近两年动作频频。
今年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90亿收购国内VR设备商Pico,此前,字节跳动还战略投资了手机游戏研发商“代码乾坤”。
快手也在去年低调领投了MR设备厂商Nreal,并且在APP端设立了“全景视频”栏目。
包括华为、小米等在内的硬件设备厂商也纷纷在MR类设备上加快布局。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眼下,说元宇宙爆发还为时尚早,不过可以确信的是,下一代沉浸式互联网的浪潮,已然奔涌而来。
探底元宇宙硬核:硬件与算力相辅相成 硬件设备以及算力,无疑是元宇宙在当下最显而易见的入口。
通过可穿戴设备,人们可以轻松进入元宇宙的时空之中。
今年,Facebook旗下的Oculus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被业内视为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节点。
不过,另一方面,硬件和算力的形态,也将制约影响着元宇宙的走向。
视觉设备技术领先 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究竟何时到来?目前业内普遍预测在5到10年之后。
不过就产业链而言,时机也许会更早一些。
“我认为终端设备很有可能会率先实现突破。
”华泰证券研究所TMT研究组负责人、科技与电子首席黄乐平表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基本集中在硬件设备上。
“这一块我们是走在世界前沿的。
” 一提到MR设备,笨重、穿戴有眩晕感,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
然而只有亲身体验,你才会意识到如今行业的翻天覆地。
采访中,视涯科技高级副总裁刘波拿出一款2019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7 年推出的设备,记者体验发现,这款产品重量已经与一副普通眼镜无异。
佩戴后茶色墨镜的基底让人依旧能看清外面的世界。
同时,两块高清的屏幕宛如悬空一般,投影出清晰的图像。
画面中京剧演员眉眼纤毫毕现。
“就微显示器领域而言,我们目前生产的设备,在多项性能上已经接近人眼可视极限了。
”刘波向记者介绍,在近眼显示设备领域,国内的企业无论是性能还是产能,目前都已经达到了全球先进的水平。
不同于传统基于玻璃基板的显示屏,硅基OLED采用硅晶圆作为显示背板,因此其在像素密度,成像亮度、刷新速度等方面都更具优势,而这对于近眼设备至关重要。
“近眼状态下,人眼对动态图像的响应时间要求是小于2ms(毫秒)。
”据刘波介绍,目前硅基OLED已经在技术上突破了像素颗粒过大导致的近眼显示纱窗效应的技术门槛,预期在未来实现量产后,价格就会大幅下降。
硬件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让设备厂商开始考虑下一步的方向。
作为3Glasses的创始人,王洁的策略便是“轻重”两条路线齐头并进。
据了解,作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厂商之一,3Glasses在MR领域积累了大量技术专利。
在轻量设备上,公司在2019年发布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新一代消费级超薄VR眼镜3GlassesX1。
而在重型主机设备3Glasses蓝珀S2上,3Glasses则主打沉浸感,配套6DOF手柄强化沉浸式游戏体验。
设备不同,元宇宙的入口也就不同。
“主机型设备性能更强,适合大型主机游戏的体验,而轻量的眼镜更适合观看各类全景视频。
”王洁表示。
VR设备形态的改变,也将对视频内容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一开始也是做一些花鸟山水的专案,但这提不起年轻人的兴趣,所以我们开始意识到需要种类更为丰富的内容去支撑。
”王洁说,这意味着全景视频生产的门槛必须降低。
目前快手平台已支持全景视频。
她颇为自豪地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一只小团队已经通过拍摄全景视频,在快手平台吸粉几十万。
算力核心仍待破局 打通硬件设备的入口,下一步就是虚拟世界的搭建,这或许才是当下最大的技术障碍。
有分析师直言:“元宇宙的本质是一场算力的重构。
”而这场关于算力的挑战,延伸于元宇宙世界搭建的每一个环节。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8 “我认为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之
一,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去呈现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让所有的人都身在其中。
”海马云副总裁许琳认为,一个足以令人沉浸的世界,首先就对其画质有极高的要求,这背后是算力指数级的增加。
计算机处理大型图像的本质,是将其拆解成无数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平面进行贴合,一个普通的工业级模型可能就包含上亿个这样的平面。
而这还不考虑光线、水波这些涉及复杂物理交互的因素。
“迪士尼一部动画,一帧画面可能就需要渲染1200个小时,按照一秒24帧计算,那差不多就是3年时间。
”许琳向记者介绍,因此在动画工业中,一般动画都由上百台设备集成,以期短时间完成渲染,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堆叠算力的方法。
这一策略也反映出当下单一硬件设备性能与高精度渲染运算之间,可能存在几个数量级的差距。
渲染的背后是GPU芯片的性能,这又受制于摩尔定律,不太可能短期内性能指数级提升,因此优化算法便成了目前最主流的思路。
据许琳介绍,海马云是一家从事云服务和图形渲染技术的企业,目前也是国内较大的云游戏技术提供厂商之
一。
“我们的研究目前更多偏底层架构。
通过协同计算、分布式计算,在云端整合算力,从而在不提高终端硬件门槛的情况下,提升画质。
”不过在许琳看来,未来元宇宙对于算力和实时性的要求,将远超目前云游戏的现状。
除了图像,AI人工智能也将是考验算力的另一座大山。
Oasis绿洲创始人尹桑认为,在未来的元宇宙世界中,源源不断的内容不可或缺,甚至如今UGC(用户生产内容)都远远不足。
“未来的虚拟世界需要AIGC(AI生产内容),你每天都发现这个世界有自然的变化,这个世界才真正有价值。
” 中国超算再显“神威”打破“量子霸权” 又一次,中国超算应用团队站在了国际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领奖台。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超级计算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项——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的谜底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揭晓,之江实验室牵头的中国超算应用团队,凭借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研发的量子计算模拟器——“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SWQSIM)获此殊荣。
这是继2016年、2017年、2020年之后,中国团队再次在超级计算应用领域登顶。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49 “造强用弱”局面开始扭转 在互联网上,许多从事超算工作的专业人士,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来向公众简单通俗地描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是没有“实体”的,展示出来的只是一个软件,所以它很难像火箭发射或者航天员出舱那样,很直观地展现成就。
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它展现了中国在超算应用这个世界前沿科技领域,攀上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包云岗第一时间发文表示祝贺,他说:“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应用的获奖,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实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俞大鹏表示,“该团队在算法和超算架构结合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为超算界,也为量子计算界带来巨大贡献”。
中科院物理所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范桁认为,“世界最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模拟,代表了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模拟水平,为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创造了纪录”。
“戈登·贝尔”奖的高峰,曾被美国和日本牢牢占据长达30年。
这个设立于1987年的奖项,主要颁发给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杰出的成就,通常会由当年TOP500排行名列前茅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获得,美国“泰坦”超级电脑、日本“京”超级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都曾获得此奖。
2016年,中国在“戈登·贝尔”奖上破冰,随后又在2017年、2020年获此殊荣。
2021年,在争夺“戈登·贝尔”奖的6个最后项目里,有一半来自中国,另一半来自美国和日本。
除获奖团队应用外,另外两项中国的应用分别是“千万核可扩展第一性原理拉曼光谱模拟”和“多架构大规模并行保辛结构电磁全动理学等离子体模拟”。
包云岗表示,连续获奖,意味着中国以前在超算领域“造强用弱”的局面开始扭转。
打破“量子霸权” 如果用严谨的语言描述,此次获奖项目是一长串的表述——使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
机,实现随机量子电路的实时模拟。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50 据获奖团队首席、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鑫介绍,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涵盖了模拟所需的基础算法、并行算法和系统级优化方法。
他们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提出近似最优的张量网络并行切分和收缩方法及混合精度算法,可高效扩展至数千万核并行规模,并提供每秒4.4百亿亿次的持续计算性能,是超算领域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最高混合精度浮点计算性能。
“量子计算是后摩尔时代计算的重要增效途径,是解决大规模科学计算应用的重要手段。
量子模拟器作为经典计算和量子计算的桥梁,基于经典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的模拟,对下提供量子计算机的正确性验证,对上辅助用户开展量子算法设计,是当前带噪声的量子计算机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刘鑫说。
中国团队获奖后,有关该团队打破“量子霸权”神话的消息刷屏。
那么,什么是“量子霸权”? “量子霸权”是一个科学术语,与国际政治无关。
它指的是量子计算机在某个问题上远远超过现有的计算机,这个词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裴士基(JohnPreskill)在2012年提出。
由于“霸权”这个词让许多人观感不适,现在科学家更愿意把它称为“量子优越性”。
2019年10月,谷歌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篇文章,宣称其率先实现了“量子霸权”:谷歌公司研发的“悬铃木”量子计算原型机,可以在200秒内完成百万量子采样,而美国最快的“顶点”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万年才能模拟完成——时间上的差异高达10亿倍。
这一次,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证明,谷歌公司2019年演示的随机量子电路采样任务,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打破了谷歌的“量子霸权”。
具体来看,中国的量子模拟器SWQSIM可以在304秒以内,得到百万更高保真度的关联样本,在一星期内得到同样数量的无关联样本。
该软件还可在60小时内完成比“悬铃木”复杂1000多倍的量子电路模拟,实现100-400比特量子电路算法的单振幅和多振幅模拟,为未来量子计算的发展提供模拟支撑。
刘鑫介绍,最开始,研究团队想用全振幅模拟的方法来设计模拟器,但这对内存的需求太大了,后来他们将设计思路调整为基于张量网络收缩方法的单振幅模拟,即牺牲一部分时间复杂度,找到一条空间复杂度可以接受的近似最优路径。
开始的性能结果并不理想, ©2021询合作需要,特殊定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请致电400-007-6879 2021.12.02 信息产业监测 Page51 后来团队通过改进方法,计算速度提升了100多倍。
这个高平衡度的最优解法,曾让团队困扰了很久,连续组织了3次算法攻关。
刘鑫记得,在每周举行的例会上,大家曾激烈地讨论甚至争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最后,一位团队成员的提议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于是按照这个方向去实验和改进,最后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获奖的喜讯传来后,团队成员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之余,每个人都表达了从事这个工作以来的收获和体会,长达3小时的聚餐,大家回忆了研发过程中的种种故事,包括那些“吵到谁也不想理谁”的学术交锋。
现在,大家都可以会心一笑,轻松放下。
探索未知本身就是幸福 11月15日,中国获奖团队参加了著名量子信息科学家、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斯科特·阿伦森(ScottAaronson)的特邀组会,并作了报告,后者表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工作,非常愿意看到经典计算和量子计算的融合发展”。
这项工作所有的研究开始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当时团队里绝大部分人“还从未做过量子计算”,最初的工作从调研国际相关研究开始。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介绍,在传统超算上实现这样一个复杂度极高的问题,触发了团队在算法、并行方法、优化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真正建立了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和最先进的超算之间的桥梁,让它们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相互融合。
”付昊桓说。
2021年7月初,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国际计算机学会通知入围“戈登·贝尔”奖后,团队决定对计算性能做进一步优化,主要针对谷歌“量子霸权”随机电路的模

标签: #cad #下载网页 #截图 #文件 #测量 #笔记本 #文件 #发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