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怎样自学程序员

程序员 2
11责任编辑/张琳 E-mail:zgjxjfjb@中国军校 2019年4月9日星期
校园特别关注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时代都会在青年身上打下独有的印记,最近在军校校园里流行的热门词语——“斜杠青年”,就是其中之
一。
“斜杠青年”的概念是个舶来品。
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其书籍中提出这一概念,意思是拥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杠将各种身份分开的人。
新时代的军校学员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黄金岁月,适逢“两个一百年”的难得机遇,这一代人有更高的素质、更多元的人生追求,他们渴望创新、渴望独 立、渴望受到尊重,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丈量时代的经纬,他们身上的“斜杠”也意味着给每个生命个体赋予多元的可能与精彩。
从广义上来说,历史上很多大家都是“斜杠青年”。
苏轼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正是对文学的专注,他的书法绘画文气斐然;达·芬奇是发明家、画家、建筑师,他把对发明的热爱、对建筑的灵感融入绘画中,终成一代名师。
而对于军校学员而言,每个人都 为多彩人生领航 ■严本贤 可能成为“斜杠青年”,每一道“斜杠”都可能是决胜未来的利器。
一道道斜杠,不仅彰显着一份荣耀、代表着一种身份,更寓意着一种责任。
“斜杠青年”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价值符号,展现了青年一代追求素质和事业发展的宽度与广度,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需要个人丰满的理想来清晰标定,更需要靠历久弥新的信仰信念去奠基支撑。
无论身上有多少道“斜杠”,排在第 一位的始终都是那身军装,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唤起他们坚定信仰和绿色梦想的“心灯”。
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每一代军校教育者都在为学员解答 “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员们“划斜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储备的沉淀,个人潜能的跃升,更是对人生历程的回望,对价值追求的洗练。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创新发展,传承红色血脉,当好学员的“心灵守望者”,确保船行万里不迷航。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员的成才潜能,培养出担当强军重任的新时代高层次军事人才。
军校吧 畅聊军校校园人和事 ■本期观察陈帅 出场 卸下华丽的晚礼服,学员孙佳琛长长地舒了口气。
孙佳琛紧张而又欣喜。
紧张的是,这是她第一次主持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颁奖典礼;欣喜的是数年专业知识的积淀,数次登台主持的经验厚实着她心底的气度与芳华。
在中国军校的校园里,许多身着戎装的军校学员和孙佳琛一样朝气勃发、多才多艺,他们对“不会弹吉他的工科博士不是好摄影师”等说法并不陌生,一个新的代名词正在新时代的军校学员身上打下烙印——“斜杠青年”。
孙佳琛说,拥有“斜杠人生”是她正在逐梦的生活。
﹃斜杠青■于鹏飞 年陈逸凡 本报 ﹄特约通讯 的员追梦旅程朱桁冈 提升教育的力度——任何时候也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 3月16日,周末,学员刘一鸣没有走进他熟悉的实验室,而是在学员队的统一组织下,准备看新一期央视《开讲啦》。
这期的主人公是刘一鸣所在的陆军工程大学某教研室的“灵魂人物”——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
常人眼中,刘一鸣是个“科研牛人”: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防专利、2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第11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陆军唯一提名人选、学员队模拟营营长……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为了把每一条“斜杠”划得精彩, ▼ 搞得好科研、当得好骨干、走得上讲台、玩得好乐器……军校里的“斜杠青年”们正在追求多彩人生。
肖翀、段玮、汪琛摄 从山东大学国防生到军校研究生,刘一鸣正一步步在研究领域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他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大年二十
九,为了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他独自在某荒郊试验场搅拌水泥砂石,一不小心一大桶砂石滑落进搅拌坑,溅起的砂浆迎面扑来,溅了他一身。
“当时,我内心是崩溃的,差点就放弃了。
”刘一鸣说,“当别人都欢天喜地地准备过年,我却为一组组冷冰冰的数据在战斗,心中不禁向自己这样发问: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道路?” 一出生就生在“蜜罐”里、成长道路受互联网深度影响、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是新时代研究生共有的特征,但他们往往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所经历的艰辛困苦,缺少感性的认知和体察,进而在面对现实压力和困难时,常选择逃避和抱怨。
“这一期节目我看了好几遍,钱老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
年轻时,面对留学深造的机遇和从军报国双重选择时,他选择了后者。
”这次的电视节目,让刘一鸣的思想悄悄发生着转变,他深情讲述着他心中钱老的故事。
不知什么时候,他还把自己的微信头像设置成“朝阳下手握钢枪战士”的形象,他说,“体 会着钱老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道路:学术功底再深、发明专利再多,也不能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本科期间内容的简单延续。
”目睹“科研牛人“”斜杠青年”刘一鸣的变化,队干部熊建明说,“我们更该注重他们知识结构的优化深化,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
” 保持教育的温度——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块柔软之地 “教育要让人可感可信可不是件易事。
”毕业学员董瑞程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块柔软之地,用真心、动真情才能触动感化。
” 董瑞程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第一子课题主要完成人/获得NTC全国分析检测人员技术能力资格证/毕业联考3000米第一名/南开大学优秀国防生骨干……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军校学员,去年年底主动申请赴边,选 择了祖国南端最前哨。
董瑞程坦言,上岛前,他心里也 掂量过优劣:优,是因为到这里专业对口——“海岛市政建设”能学有所用;劣,是因为海岛的环境实在艰苦。
说起去南沙,董瑞程提起了毕业前的一次“围炉式”聊天。
中间是从某边防部队选调到院校的优秀基层干部刘臣,四周是一群即将面临毕业分配的研究生。
“其实,开始时我们对这样的教育并不是太上心,渐渐地才被刘队长自身的经历、边防战友的故事一点点吸引。
”董瑞程说,“当时,听到守岛20多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的故事,联想到这几年在海岛做实验的经历,心底冒出一个声音:我是否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我分配的单位就是当年李文波所在的海岛。
”董瑞程说,“闲暇时,我都会沿着海岛的礁石走上一段。
每次遇到难事时,我都会想跟曾经的队干部、战友联系寻求帮助,有时想想自己所学能有所用,心里渐渐豁然开朗起来。
”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有温度的教育或许是某个坚定的眼神,或许是某个温暖的故事,如雨水般点点滋润着人的心田。
如 ▼ 今,董瑞程在逐渐融入海岛生活。
温度的背后是理性的认知。
笔者 翻看该院2019年思想调查数据显示:96.4%的学员认为研究生由于多年的学术训练形成了独立思维,当面对新事物新观点时,会有条件、有选择地批判性接纳与认同;86.7%的学员认为相比本科生而言,研究生面临学术科研、成家立业等多重压力的综合影响,需要解决的思想心理问题更为复杂和多元;74.5%的学员认为研究生教育应当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为此,该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将全年教育细分为5个专题,每个专题分4个不同环节开展活动。
同时,笔者还看到了一些别样的教育—— 比如,打造“圆桌式教育”,设置教育主题,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最新的国内外时事政治内容予以解读,像实施专业课研讨一样实施教育。
比如,开设“强军讲坛”,学员根据主题教育专题内容,自主提名主讲人,由有丰富部队经历的学员登台授课,队干部采取“你讲我导”的方式开展教育。
比如,“研教”链接式教育,将导师教育与学员队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教育引领和学员队氛围熏陶作用,让学员在学习研究中受教育、长才干。
拓展教育的宽度——翅膀舞台大了,心才能插上 程序员/写手/训练达人/主持人……孙佳琛在一步步充实自己的“斜杠人生”。
孙佳琛的父亲是一名刑警,年轻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海军,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就对军人有种特殊的感情。
说起在军校的成长,她说了一件事:去年底的一个下午,一向严格的导师问她愿不愿意去做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颁奖典礼的主持人。
“这是我第一次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没想到导师不仅知道我的爱好,更愿意帮助我站上舞台。
”孙佳琛说,“当时,科研任务比较重,自身压力也很大,导师见我状态不好,特意协调了此次活动,我觉得参加完活动浑身充满了力量。
” “相比本科学员而言,研究生人生阅历各异,年龄差异大,集中学习课程少,行动较为分散。
”队干部李锴说,“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但我们更喜欢反过来说这句话:舞台大了,心才能插上翅膀。
为学员们搭建足够大的平台、舞台,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助推他们拔节成长。
” “我想组建军校学员自己的合唱团。
”土木工程专业的张楠楠从事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曾参与中国航天集团、北京市城市规划院的某重要目标防护研究;同时,他还是名声乐研习者、全国马拉松南京站优秀选手。
“为了学习声乐,我专门利用业余时间到培训机构学习,学员队也十分支持,如果说开始是因为喜欢,后来越来越发现学习声乐是专心科研、快乐生活很好的催化剂。
” 在陆军工程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上,孙佳琛和战友们一起参加诗朗诵《奋进的陆工大》“。
其实,刚开始大家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朗诵,效果不好。
后来,作者和我们分享他的创作历程,当我们把自身融入院校改革的历史节点时,心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 “当我们把井冈山的晚霞回望,羊肠小道的星火燎原,依然让我们荡气回肠;当我们把西柏坡的晨曦回望,猎猎军旗下的黝黑胸膛,依然让我们豪情万丈……”像孙佳琛一样的“斜杠青年”们正追梦在强军的大道上,绽放出时代光彩。
刘恒峰的这次出场,并不顺利。
3月下旬,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举行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颁奖大会,学员刘恒峰获得“65公斤级实战格斗”第一名。
一路拼杀到决赛,走上擂台的他有点焦躁,打算第一时间击倒对手。
比赛一开始,刘恒峰就火力全开。
然而,紧绷的神经和早春的寒风,快速消耗着他的体能。
不到两分钟,他就有点撑不住了。
本想用一记回旋踢给对手致命一击,不料由于站立不稳,反被对方抓住破绽狠摔在地。
比分落后,体能也已逼近极限,刘恒峰感到呼吸急促,一拳比一拳力量小。
可想想几周来的拼搏,如今胜利就在眼前,怎能轻易放弃?刘恒峰咬紧牙,拼死发起反击。
最终,以2分的微弱优势,刘恒峰获胜。
人生鲜有顺风局。
如果说军旅生涯为刘恒峰带来了什么,那一定是为胜利“坚守到最后一刻”的那份执着。
退场 刘国栋班长离开了。
3月上旬,火箭军士官学校教练勤务营一级军士长刘国栋光荣退休,离开了他热爱的军营。
1969年出生,20岁入伍,30年的军旅生涯在刘国栋脑海中留下了太多回忆。
他还记得初中学历的自己第一次学习导弹理论时的窘迫,记得挑灯自学数十本专业教材时的倔强,记得荣立二等功时自己灿烂的笑脸。
30年,刘国栋迎来了一批批新战士,又送走了一位位老战友。
每当退伍老兵回部队“探亲”,只要看到他的身影,就感到踏实,似乎那段青葱岁月从未远离。
而今天,刘国栋也带着对阵地和战友的不舍,走完了自己的军旅人生。
他的数十年,你的数十年,我的数十年,无数日子汇聚成人民军队最宝贵的历史记忆。
也许,刘国栋从未退场,每一名中国军人都将以同样的战斗姿态,在军营舞台上演绎自己的青春年华。
返场 重返考场,王浩涵将兑现诺言。
去年夏天,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学员王浩涵训练时不慎摔伤,小臂骨折让他未能完成毕业联考。
军校生活的最后半年,尚未痊愈的手臂与繁重的学习压力,让王浩涵每一天都备感艰难。
冰冷的金属医疗器械上,每1毫米的康复牵拉都让他痛苦不已;为了保持体能,他坚持每天负重长跑,经常累到筋疲力尽才停下。
但王浩涵不想放弃。
在新年承诺墙上,他写下“联考必过”的诺言。
从打着石膏绷带练习握拳,到咬牙进行单、双杠训练,王浩涵喜悦地感受着自己每天的进步。
坚持,汗水的积累正在酝酿质变,等待重返考场的那一天。
军人的形象是什么?可能是炫目劲爆的“战狼”,但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默默坚守与执着付出。
回到考场,迎接未来艰辛却又精彩的军旅人生,王浩涵永不言败。
(本组稿件由孟永超、胡黎明、叶兴国提供资料)

标签: #文件 #美白 #雷克萨斯 #程序 #转换成 #真伪 #输入文字 #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