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c25透水砼配合比是多少

透水 12
附件
1 ICSXXXXXCCSPXX T/CWEAXX-2021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ofwaterandhydropowerprojects(征求意见稿) 2021-XX-XX发布 2021-XX-XX实施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标准制修订工作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规定;——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批准部门:xxxxxxxxxxx本标准主编单位:xxxxxxxxxxx本标准参编单位: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xxxxxx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xxx本标准内部编号: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

语.....................................................................................................................................................

22.2符

号.....................................................................................................................................................

2 3基本规定...............................................................................................................................4
4设计.....................................................................................................................................5 4.1
一般规

定...............................................................................................................................................

54.2设计选

型...............................................................................................................................................

54.3直植型生态护坡

.........................................................................................................................................

64.4附着型生态护坡

.........................................................................................................................................

74.5砌块型生态护坡

.........................................................................................................................................

94.6

其他生态护坡...........................................................................................................................................

11 5施工...................................................................................................................................13 5.1
一般规

定.............................................................................................................................................

135.2直植型生态护坡

.......................................................................................................................................

135.3附着型生态护坡

.......................................................................................................................................

145.4砌块型生态护坡

.......................................................................................................................................

165.5

其他生态护坡...........................................................................................................................................

185.6施工养

护.............................................................................................................................................

19 6质量检验与验收.......................................................................................................................20 6.1
一般规

定.............................................................................................................................................

206.2质量检

验.............................................................................................................................................

206.3质量验

收.............................................................................................................................................

20 附录A坡式防护工程计算..........................................................................................................21 A.1
稳定计

算.............................................................................................................................................

21A.2护坡计

算.............................................................................................................................................

23 附录B墙式防护工程计算..........................................................................................................25 B.1
墙式防护工程分层加筋所受拉力验算

...................................................................................................

25B.2墙式防护工程稳定计算

...........................................................................................................................

26 附录C植被及植生基质设计......................................................................................................28
2 C.1
植被设

计.............................................................................................................................................

28C.2生态护坡植被物种分类

...........................................................................................................................

30 附录D生态护坡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31
标准用词说明.................................................................................................................................47
条文说明.............................................................................................................................48
3 1总
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护坡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生态护坡工程。
1.0.3生态护坡工程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生态环保、自然和谐、低碳节能、经济适用的原则。
1.0.4生态护坡应积极采用和推广经过实践检验且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1.0.5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T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42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9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8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49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575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0.6生态护坡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生态护坡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采用植物、工程结构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形成的具有边坡防护、水土保持、生态 修复、景观绿化和维持生境连续性等综合功能的护坡体系。
2.1.2基体basebody 用于承载护坡层或供植被根系发育的稳定边坡体。
2.1.3护坡层slopeprotectionlayer 用于防护基体、改善植生条件、供植被种植和根系发育的护坡结构层。
2.1.4植被层vegetationlayer 生长于护坡层或基体表层的人工植被。
2.1.5直植型生态护坡direct-plantingecologicalslope 在适生基体上直接植草或间植花卉、灌木、藤本或小乔木的生态护坡。
2.1.6附着型生态护坡attached-layerecologicalslope 通过工程措施在基体上构建植被层的生态护坡。
2.1.7砌块型生态护坡masonry-blockretainingecologicalslope 通过砌块叠砌、嵌固、链接或拉结形成具有支挡功能的生态护坡。
2.2符号 B——斜坡方向护面板长度Bi——挡墙断面宽度C——立地条件校正率c——凝聚力cg——黏滞系数f——摩擦系数G——墙体重力或期望的种植密度H——墙高、坡高或波高H1%——频遇1%的波高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a——主动土压力系数KD——稳定系数
2 L——长度或波长m——边坡坡率P——滑动力或推力Q——种子千粒重R——种子发芽率Sv——加筋带垂直间距T——水平拉力或极限抗拉强度Ta——设计容许抗拉强度t——厚度或滑动深度W——单元体重量α——边坡坡角γ——重度γg——块体密度μs——加筋带与土的摩擦系数σh——水平附加荷载σv——有效法向应力τ——剪应力φ——摩擦角
3 3基本规定 3.0.1生态护坡工程应在基体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并应确保完工后生态护坡和基体的整体安全稳定。
3.0.2生态护坡工程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低碳环保等相关要求。
3.0.3植被应以草灌为主,宜选择乡土植被,营造生物多样性,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3.0.4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和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3.0.5环境保护应符合SL492的有关规定,应控制粉尘、噪声、污废水、固废等污染。
3.0.6水土保持应符合SL575的有关规定,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4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生态护坡设计应全面调查和收集项目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土壤特性、原生植被、本土动物、经济社会条件等资料。
4.1.2生态护坡工程安全稳定应符合SL386和GB50286的有关规定,坡式防护相关计算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墙式防护相关计算按本标准附录B进行。
4.1.3生态护坡工程混凝土抗冻等级应符合SL191的有关规定。
4.1.4护坡层与基体之间宜设置滤水保土、保湿或整平的过渡垫层。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碎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1.4有安全隐患的临空临边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1.5生态护坡工程宜选择喷灌、微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4.1.6生态护坡工程宜设置截排水措施。
砌块型生态护坡应设置镇脚,坡顶或戗台边缘宜设置封顶,横向宜设置间距10m~20m的混凝土格梗围护。
4.1.7植被物种可按本标准附录C选择。
种子发芽率应大于70%,植被成活率不宜小于90%,覆盖率不宜小于85%,高海拔、寒冷地区或特殊边坡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4.2设计选型 4.2.1生态护坡设计应统筹水文、气象、地质、生态需求、管护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相应型式。
4.2.2生态护坡可采用直植型、附着型、砌块型和其他类型。
各类生态护坡适宜性见表4.2.2。

5 序号 护坡 分类
1 直植型
2 附着型
3 砌块型
4 其他 表4.2.2生态护坡适宜性 护坡型式 地基条件 土质 砂砾石 人工种草铺设草皮生态袋三维土工网垫土工格室纤维毯混合料喷播生态混凝土混凝土或砌体框格多孔植生砌块透水混凝土砌块格宾石笼预制篮筐自嵌式砌块塑钢板桩预制混凝土波浪桩鱼鳞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直植型生态护坡 适用条件 岩质或混凝土 ××√√√√√√√√××××××× 常水位界限 水位波动区及常水位以 上√ √ 常水位以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1
人工种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对边坡进行表土耕作,深度不宜小于0.1m,必要时可覆盖种植土厚0.1m~ 0.3m。
2撒播种子应均匀、全覆盖。
3宜采用两种及以上种子混播,或单品种分区播种。
4.3.2铺设草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对边坡进行表土耕作,深度不宜小于0.05m,必要时可覆盖种植土厚0.1m~ 0.3m。
2单块草皮短边尺寸不宜小于0.2m。
3铺设草皮可选择平铺、叠铺、方格铺等方式,间铺缝隙应均匀,并填充种植土。
4.3.3生态护坡所需的草本、花卉、藤本、灌木、小乔木可按蜂巢、圆形、字型或创意造 型要求栽植。
草本及花卉栽植穴直径宜为0.1m,间距宜为0.15m,深度宜为0.05m~0.1m; 藤本、灌木及小乔木栽植穴尺寸可按根球、胸径及冠径综合确定。
4.3.4在不影响防洪和行洪安全的边坡或滩区,可扦插或栽植灌木、小乔木。

6 4.4附着型生态护坡 4.4.1生态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态袋宜采用高分子纤维材料加工而成,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1 的规定。
表4.4.1生态袋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 断裂强度(kN/m) 纵向横向 >11.5>8.5 断裂伸长率 纵向横向 5%~40%80%~120% 纵横向撕破强度(kN) >0.3 CBR顶破强力(kN) 1.45~1.95 抗老化指标 荧光紫外试验 >95%/150h (强度保持率/照射时间) 氙弧辐射试验 >75%/500h 表4.4.1(续) 单位面积质量(g/m2) 生态袋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 120~145 保土性O950.4 防堵梯度比GR <
3 2人工铺设为主的生态袋,每个生态袋的重量不宜大于50kg,袋体摊平尺寸长度 宜为0.75m,宽度宜为0.55m,厚度宜为0.15m~0.25m;机械铺设为主的生态袋,长度、宽 度宜为1.0m,厚度宜为0.15m~0.35m。
3生态袋袋体之间宜采用联结扣联接。
联结扣宜采用聚丙烯材料挤压成型,拉伸 断裂强度不宜小于20MPa,断裂伸长率不宜小于30%,弯曲强度不宜小于20MPa。
4当边坡坡度小于30°时,生态袋宜顺坡挤密展铺或阶式压边扣紧平铺,并通过 联结扣或锚钉扦插入边坡基体内。
5当边坡坡度为30°~60°时,生态袋宜分层退台叠砌,退台宽度宜为0.1m~ 0.2m,上下层应丁顺搭配;总高度大于3m时,宜设置戗台分级过渡,分级高度宜为2.0m, 戗台宽度不宜小于0.8m。
6当边坡坡度大于60°时,生态袋后侧宜设置土工格栅,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 50kN/m。
土工格栅应水平铺设嵌固在回填土区,竖向分层间隔宜为0.3m~0.5m,并与生态 袋有效连接。
7生态袋可采用种植土、砂土、有机料、底肥、改良剂、种子和水等按比例均匀 混合装填,充填率宜为75%~85%。
8常水位以下生态袋内填料应具有透水性,宜填充占比不小于30%的砂砾石或粒
7 径为10mm~50mm的级配碎石。
9生态袋和基体之间宜铺设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300g/m2。
4.4.2三维土工网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维土工网垫宜采用高分子纤维材料加工而成。
网垫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 260g/m2,厚度不宜小于12mm,纵、横向拉力不应小于1.4kN/m。
2网垫应顺坡展铺,边缘搭接宽度不宜小于0.1m,宜采用间距0.5m~1.0m锚固 钉固定;在坡顶及坡底处展铺应各外延0.5m,并设置深大于0.3m的嵌固槽固定。
3网垫表面应撒布0.05m~0.2m厚种植土,种植土表面可撒播植被种子或铺设草 皮。
4.4.3土工格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工格室片材宜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单组展开面积不宜小于4.0m×5.0m,格网平面尺寸宜为0.2m~0.8m,高度宜为0.05m~0.2m。
格室组间连接处中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120N/cm,边缘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N/cm。
2土工格室应顺坡均匀布设,宜采用钢筋或锚固钉锚固,间距宜为0.5m~1.0m,长宜为0.2m~0.5m。
3土工格室叠砌时应保持上下层间连结牢固。
总高度大于3m时,应设置戗台分级过渡,分级高度宜为2.0m,戗台宽度不宜小于0.8m。
4土工格室内应填充种植土,表层宜撒播植被种子或铺设草皮。
4.4.4纤维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纤维毯宜采用高分子纤维或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加工而成。
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220g/m2,厚度不宜小于5mm,纵、横向拉力不宜小于1.0kN/m。
2纤维毯应顺坡展铺,边缘搭接宽度不宜小于0.1m,宜采用锚固钉固定,间距宜为0.5m~1.0m,长度宜为0.2m~0.5m;在坡顶及坡底处展铺应各外延0.5m,并设置深度大于0.3m的嵌固槽固定。
3有种子纤维毯可直接铺设,无种子纤维毯宜在撒播植被种子后铺设。
4.4.5混合料喷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合料可采用种植土、肥料、植物种子、黏合剂、保水剂、改良剂和水等材料组成。
2当边坡表面平滑、有冻土层或坡率大于1:1.2时,应挂网。
边坡顶部挂网时,
8 岩质边坡外延长度不宜小于1.5m,土质边坡外延长度应大于3.0m。
3挂网材料宜采用镀锌金属网、树脂网、塑料网等,网孔直径宜为30mm~60mm。
挂网搭接宽度宜为0.1m~0.15m,挂网与基面间距宜为喷播厚度的2/3。
4锚钉宜采用镀锌钢筋或特制材料,强度等级不宜低于HPB300,直径不宜小于φ 12mm,长不宜小于0.5m。
5回填边坡、土夹石边坡喷播设计厚度宜为50mm~70mm。
岩石边坡或水泥边坡喷 播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
4.4.6生态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态混凝土可采用骨料、水泥、肥料、外加剂等材料组成,pH值宜为7.0~8.5。
2生态混凝土骨料宜采用单级配,骨料粒径宜为20mm~40mm,水泥用量宜为280kg/m3~320kg/m3,水灰比不宜大于0.5,配合比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生态混凝土厚度宜为0.05m~0.2m,孔隙率宜为25%~30%,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0cm/s,容重不宜小于18kN/m3,抗压强度不应小于5MPa,反滤能力D均/d50宜为9~20。
4易淘刷基体表面宜设置厚度不小于0.1m的中粗砂、碎石或土工布反滤层,土工布单位面积密度不宜低于300g/m2。
5常水位及水位波动区以上坡面可布设20mm厚种植土,然后撒播植被种子或铺设草皮。
4.5砌块型生态护坡 4.5.1混凝土或砌体框格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砌体砂浆抗压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7.5。
框 格宽度宜为0.4m~0.6m,高度宜为0.3m~0.6m,间距宜为1.5m~2.5m。
2框格可采用成拱廊型、交叉棱型等样式。
3框格梁交叉部位可设置钢筋锚杆,锚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HPB300,直径不宜小 于16mm,长宜为1.0m~5.0m。
4框格网内宜铺设种植土,撒播植被种子或铺设草皮等。
4.5.2多孔植生砌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挤压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等级不 宜低于M25,宜配置必要的构造钢筋,砌块厚度不宜小于0.08m,块重宜小于50kg。
2砌块形状可为三角形、矩形、六角形、圆环和边缘可弥合型等,水上开孔率宜
9 为40%~70%,水下开孔率宜为20%~50%。
3砌块铺设间隙宜为5mm~10mm,必要时可采用M7.5砂浆填塞缝隙。
4砌块底部宜设置土工布或砂垫层、碎石垫层。
5常水位以下砌块孔洞内宜填充碎石或种植水生植物,常水位以上砌块孔洞宜填 充种植土并植生。
4.5.3透水混凝土砌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块宜采用无砂混凝土预制,砌块孔隙率宜为25%~30%,容重不宜小于18kN/m3,抗压强度应大于5MPa,块重宜小于50kg。
2砌块框格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厚度不宜小于0.08m。
3坡式铺砌应与岸线布局相协调,整齐规则,必要时可采用M7.5砂浆填塞缝隙。
4砌块底部宜设置土工布或砂垫层、碎石垫层。
5砌块表面可布设20mm厚种植土,然后撒播植被种子或铺设草皮。
4.5.4格宾石笼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格宾石笼钢丝抗拉强度宜为350MPa~550MPa,钢丝直径不宜小于2.0mm,网面标称翻边强度不应小于21kN/m,网眼尺寸宜为40mm~80mm。
2钢丝应做防腐处理,可采取镀锌、镀锌铝合金或聚合物涂层等措施。
镀层质量不宜小于240g/m2;聚合物涂层厚宜为0.4mm~0.7mm,抗拉强度不宜小于17N/mm2,断裂伸长率不宜小于200%。
3格宾石笼长宽宜按0.5m的模数递增,厚不宜小于0.3m,隔段1/3及2/3处或中部应增设加强筋。
石笼之间宜采用镀锌钢丝或高强纤维扎结。
4石笼内宜充填卵、块石,粒径应大于1.5倍网眼尺寸。
卵、块石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强度不宜小于20MPa,孔隙率宜为20%~30%。
卵、块石宜大小搭配,大块布置在临空侧或紧邻孔洞。
5石笼应砌筑规则,交界面宜错开布置,墙式砌筑总高度不宜大于5m。
底部或墙后宜设土工布或砂垫层、碎石垫层。
6格宾石笼表层需植生时,可摊铺种植土,撒播适宜种植的植被种子或铺设草皮。
4.5.5预制篮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篮筐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5,钢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HPB300。
2预制篮筐可为矩形、三角形、菱形或圆形等形状,高度宜为0.25m~0.5m,壁 10 厚宜为0.05m~0.1m。
平铺类底部宜为空,叠砌类底板可局部镂空,侧壁镂空尺寸宜小于0.2m。
角部宜设置锚固孔,采用螺栓、镀锌钢丝或高强纤维连接。
3筐内可采用卵、块石或土质充填料,容重不宜低于17kN/m3。
4卵、块石充填料粒径应大于1.5倍侧壁镂空尺寸。
卵、块石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孔隙率宜为20%~30%。
卵、块石宜大小搭配,大块布置在临空侧或紧邻孔洞。
5篮筐应砌筑规则,墙式砌筑总高度不宜大于5m,底部宜设置不小于0.3m厚的混凝土基础。
护坡底部或墙后宜设土工布或0.1m厚中粗砂、碎石垫层。
6篮筐表面可摊铺种植土,可撒播适宜种植的植被种子,或栽植花卉、藤本或小灌木等。
4.5.6自嵌式砌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嵌式砌块抗压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U25,宜工厂化制作。
2自嵌式砌块可为矩形、三角形、扇形或圆形等形状,高度宜为0.25m~0.5m,壁厚不宜小于0.05m,容重不宜低于19kN/m3。
砌块间可采用联锁式、铰接式或穿孔锚结等方式连接,利用高强度纤维或钢筋贯穿锚固孔锚固。
3坡式铺砌锁扣或锚固孔应连接可靠,方便装配。
4叠砌挡墙高度不宜大于5m,墙底宜设置现浇混凝土基础,墙顶砌块宜采用砂浆塞缝嵌固,或设置现浇混凝土封顶。
叠砌挡墙高度大于1.5m时,回填土内应设置土工格栅与砌块墙体锚固连接。
土工格栅应分层埋设在回填土内,底层长度不宜小于0.8~1.2倍墙高,墙高者取大值,可计算确定并复核稳定性。
墙后回填土压实度不宜低于0.91。
5护坡底部或墙后宜设土工布或砂垫层、碎石垫层。
6自嵌砌块内孔隙和空心部位可充填种植土,可撒播适宜种植的植被种子,或栽植花卉、藤本等。
4.6其他生态护坡 4.6.1塑钢板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塑钢板桩密度不宜小于1.38g/cm3,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宜小于30MPa,抗压强度 设计值不宜小于60MPa,抗弯强度设计值不宜小于46MPa;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不宜小于5.0KJ/m2,悬臂梁冲击强度不宜小于4.0kJ/m2。
塑钢板桩的套接接头抗拉设计强度不宜小于200kN/m。
2板桩平面宽度宜为500mm~800mm,高宜为90mm~200mm,壁厚宜为5mm~20mm。
11 3塑钢板桩稳定计算及桩顶位移验算应按SL379的有关规定执行。
4可根据需要在墙身预留排水孔,排水孔沿高度方向分排布置,排水孔间距不宜大于3.0m,排水孔的直径宜为50mm~80mm,排水孔后应设置反滤层或集、排水设施。
5桩顶宜设置帽梁,塑钢板桩伸入深度可取50mm~70mm。
6塑钢板桩内侧宜回填种植土,并种植适宜的植被。
4.6.2预制混凝土波浪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混凝土波浪桩可采用圆环型、半圆环型、V型、蜂巢或半蜂巢型等类型,桩体应配置抗弯钢筋,板桩截面根据截面刚度、运输条件及打桩阻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平面半径宜小于0.75m,壁厚宜为100mm~300mm。
2波浪桩非预应力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60,桩长宜小于12.0m。
3冠梁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C25,冠梁宽度宜为0.2m~0.5m,厚度宜为0.1m~0.2m。
4波浪桩稳定计算及桩顶位移验算可按SL379的有关规定执行。
5波浪桩内侧宜回填种植土,并种植适宜的植被。
4.6.3鱼鳞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鱼鳞穴平面宜呈半圆形,直径宜为0.3m~0.8m,顺坡下侧设置砌石或土围挡,围挡高宜为0.3m,穴外可按自然休止角放坡。
鱼鳞穴间距宜为1.0m~3.0m。
2鱼鳞穴内填筑种植土,并宜种植灌木、小乔木或耐寒耐旱的草本植被。
12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前应查勘现场,复核基准点,测量放样,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5.1.2进场原材料应进行检验检测并报验。
5.1.3材料储存应采取防水、防晒、防腐、防污染、防高温、防霉变等措施。
5.1.4应清除基体表面的松石、碎石、浮土、树根、杂草等杂物,并修整坡面。
5.1.5种植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机械结合人工整平。
5.1.6种植土或植生混合料应满足植被生长需要及设计要求。
5.1.7植被种子应均匀布设,并覆盖3mm~5mm细土或按设计要求压种。
5.1.8植被种植可采用撒播、喷播、插播、压条等方式,成活率及覆盖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5.1.9植被施工季节应符合生长和移栽要求。
5.1.10垫层和反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砂砾料用于反滤时含泥量宜小于10%;2砂垫层、碎石垫层应回填密实,相对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土工布应符合GB/T17638的有关规定,土工膜应符合GB/T17642的有关规定。
5.2直植型生态护坡 5.2.1人工种草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表土耕作→种子撒播→养护管理。
2撒播前应将表层土耧细耙平,宜保持坡面土壤湿润。
3种植范围内纵横向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2m。
5.2.2铺设草皮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表土耕作→草皮铺设→养护管理。
2草皮进场前应有检疫证明,不应出现干枯及脱水现象,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宜从坡脚向上逐排错缝铺设,按设计要求选择平铺、叠铺或方格铺等方式。
4宜采用滚压或拍打方式,使草皮与土壤密切接触。
5草皮切边时,斜切深度宜为40mm~50mm;铺设草皮范围内纵横向尺寸的允许偏 差为±0.2m。
13 6草皮铺设覆盖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单块裸露面积宜小于25cm2,杂草及病虫害面积占比不应大于5%。
5.2.3栽植或扦插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栽植穴开挖→栽植或扦插→养护管理。
2栽植苗的土球直径应根据苗木类别及移植要求确定,乔木类、独本灌木类应为胸径的8倍~10倍,丛生类灌木类宜为植株自然冠幅的1/2~1/3。
3乔灌木树穴直径宜为苗木胸径的12倍,树穴深度宜为苗木胸径的8倍。
4苗木栽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对于树冠的修剪应保留树冠的总体骨架,在确保成活的基础上保持树形。
5.3附着型生态护坡 5.3.1生态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生态袋充填→铺砌或叠砌→表面植生→养护管 理。
2生态袋充填后应饱满且具有扁平稳定形状。
3施工时底层生态袋应与基础可靠连接,生态袋与生态袋或土坡应密实扣结。
4袋间缝隙应用土填实,袋体外侧应保持整齐平顺。
5袋体与坡面间的回填土应同步升高、逐层夯实,转折处宜增设T形袋。
6顶层生态袋上宜采用黏土夯压,并预留顺坡。
5.3.2三维土工网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网垫铺设→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网垫宜自上而下顺坡铺设,搭接宜上部网垫压下部网垫,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
3网垫宜采用锚钉固定,坡面突变处应增设锚钉。
5.3.3土工格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土工格室布设→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 理。
2土工格室片拼接位置应合理划分,准确下料,并编号堆放。
3土工格室宜采用连接件连接格室,紧贴坡面均匀展开,先固定两边,充分张拉 后及时用锚杆固定。
14 4土工格室采用热熔焊接方法连接时,应在施工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根据试验选定施工工艺及相应的施工参数。
焊接强度不得低于母材,焊接长度不应小于0.1m。
焊接后2小时内不得拉扯搭接面。
5平铺式土工格室应自上而下铺设,坡顶应加强锚固;叠砌式土工格室应自下而上铺设。
5.3.4纤维毯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纤维毯铺设固定→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0mm,厚度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mm。
3纤维毯宜自上而下紧贴坡面进行摊铺,应与坡面密贴,平整无褶皱。

4边沿的纤维毯埋入土体长度应不小于200mm,填土并压实。
5锚固钉宜按设计要求布置,必要时可适当加密。
6适宜喷播的边坡可采用喷播方式进行播种。
5.3.5混合料喷播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坡面处理→混合料配制→喷播→养护管理。
2挂网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先铺设挂网,再钻孔植锚钉,锚钉应垂直坡面或上倾15°固定,灌浆后固定绑扎。
3混合料分层喷播顺序应先上后下,先难后易,不得漏喷。
表层喷播时,混合料应加入植物种子。
分区分片应均匀喷播,防止遗漏和重叠。
4喷播作业宜在坡面浸润结束后3h内完成,混合料应在拌合后6h内喷播完成。
5.3.6生态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浇筑→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应通过试验确定生态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1%,集料的允许偏差为±2%。
3生态混凝土拌合物宜均匀摊铺,不应缺角少边。
4生态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宜合理选择搅拌机的容量。
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
5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宜先将集料、水泥和50%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和2分钟~3分钟,再加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拌和,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和2分钟~3分钟,待浆体均匀包裹,即可出料。
必要时可再搅拌2分钟~3分钟,增强混合料均匀性, 15 保持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确保喷播施工质量和效果。
6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 应根据配合比试验测定的初凝时间及施工期气温条件综合确定。
7生态混凝土压实设备可选用专用低频振动器、平板振动器或滚压工具等。
振密 压实应均匀,避免单点或局部过度密实,边压实边补料找平。
8施工完毕后,应及时采取覆盖、洒水等养护措施,避免雨淋、冻结或暴晒。
5.4砌块型生态护坡 5.4.1混凝土或砌体框格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框格施工→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框格基槽,施打锚杆。
3应自下而上浇筑或砌筑框格,宜平整、稳固、缝线规则。
框格网规格尺寸应符 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mm。
4应分缝分段做好镇脚、连接或封顶。
5.4.2多孔植生砌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多孔植生砌块铺设→碎石或种植土填筑→植被种 植→养护管理。
2砌块外形的允许偏差为±10mm,厚度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
3砌块搬运、铺设时不应损坏4砌块铺设布局造型、连接形式、缝宽应满足设计要求,铺设表面平整美观。
5砌块孔内碎石或种植土应填实,必要时人工捣实。
6植被种子应均匀种植在砌块孔内的种植土上。
5.4.3透水混凝土砌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砌块铺设→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砌块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厚度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
3砌块搬运、铺设时应轻拿轻放,不应损坏。
4砌块铺设布局造型、连接形式、缝宽应满足设计要求,铺设表面平整美观。
5种植土和种子的撒布施工不得损坏已完工的砌块结构。
5.4.4格宾石笼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格宾石笼装填→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 16 理。
2格宾石笼加工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扭曲变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0mm~ +100mm。
3格宾石笼组装应展开网片、校准折缝,隔网与网箱应成90°拼联。
4网箱各角端应与相邻网箱联结。
隔网与网箱、上下层网箱及四周之间的联结点 间距均应小于0.2m。
端网、网盖与网箱之间联结间距均应小于0.1m。
网箱相邻接触面应均匀联结,联结点不应少于4处/m2。
联接材料应与网笼材料相同。
5宜采用人工填筑石料,应先外侧后中间,有序紧密,石料填筑应密实,空隙宜用小粒径石料填塞,孔隙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石笼外露表面应平整。
6格宾石笼封盖前,顶面应填充平整,并以钢制工具先行固定角端,再绑扎边框线与石笼网封盖。
7植生宜按设计要求撒布种植土并种植适宜的植被。
5.4.5预制篮筐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预制篮筐砌筑→卵块石填筑→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预制篮筐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壁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
3块石充填料软化系数、强度及粒径应满足设计要求;土质充填料应用土工布包裹。
4充填料容重应满足设计要求。
5篮筐施工应自下而上砌筑,砌筑宜整齐规则,外观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0mm,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0mm。
6坡式铺筑宜按篮筐平面尺寸8倍~10倍划片,采用锚筋将篮筐拼接牢固,形成规则框格。
7墙式叠砌宜按篮筐长方向尺寸10倍~20倍分段砌筑,上下层犄角部位通过竖向锚固孔插销锚固,逐层安放逐层充填。
5.4.6自嵌式砌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基础施工→自嵌砌块砌筑→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砌块应表面完整,线条顺直,无翘曲掉角。
平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4mm,厚度 17 尺寸的允许偏差为±2mm。
3基槽底沿纵向可成阶梯状开挖,每台阶长度不宜小于3.0m,且应与砌体长度模 数相一致。
基槽底和加筋体下的基础在横向的倒坡宜为3%~5%。
地形变化调整基础标高时,应与砌体的高度模数相吻合。
4砌块平放堆积高度不宜大于1.2m,砌块间宜用方木衬垫。
5第一层自嵌块应用水泥砂浆找平铺设,砂浆强度应与自嵌块同标号且不宜小于M7.5,挂线标定按设计轮廓依次摆放,对于弧形挡墙,应按差分原理细分段长并弥合砌筑。
6叠砌时上下层砌块应入槽卡固、锚固棒销固。
上下层砌块错缝长度不应少于砌块长度的1/4。
边叠砌边逐块检查安放位置,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
7墙后回填应分层施工,按铺设土工格栅、土工布→回填土料→压实→土工布翻裹回填土→回填砌体墙后碎石→上一层砌筑实施,随筑随填。
8土工格栅应按设计要求或1%~3%倒坡铺设并拉平绷紧。
9回填土宜采用小型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
10同层相邻砌体水平偏差不宜大于2mm,轴线偏差每10m不宜大于10mm,砌缝宜小于3mm。
每三层砌体安装完毕均应测量标高和轴线。
5.5其他生态护坡 5.5.1塑钢板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安装导向架→沉桩→冠梁安装或浇筑→种植土填 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桩体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明显的划伤、孔眼、气泡、异物等瑕疵;局部磕 损深度不大于公称壁厚的1/8,且不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桩长的允许偏差为±5L/1000mm,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
3沉桩宜采用双侧式导向架,当土层松软、桩较短时,可采用单侧式导向架。
4沉桩宜采用刚性护套、夹具等辅助装置振动沉桩,达到桩顶设计标高后终止沉桩。
5塑钢板桩不宜随意截桩。
确需截桩时,应经设计单位复核确认。
6桩顶宜设置帽梁,板桩与帽梁内钢筋应有连接点,混凝土施工应符合SL677的有关规定。
5.5.2预制混凝土波浪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8 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波浪桩打设→冠梁浇筑→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桩体的宽度、半径、对角线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3应根据不同的桩型选择适宜的旋挖钻头或异型钻头施工定位先导孔;宜采用专用液压振动器结合先导孔打设,达到桩顶设计标高后终止沉桩。
4波浪桩轴线定位的允许偏差为±50mm,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
打桩过程中的垂直允许偏差为±3H/100mm。
5桩尖断面尺寸应满足打设垂直度、深度等对送桩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必要时采取减振措施,减少对地基土及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5.5.3鱼鳞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施工流程宜为施工准备→鱼鳞穴施工→种植土填筑→植被种植→养护管理。
2鱼鳞穴宜采用人工开挖。
3填筑土围挡或砌筑砌体围埂,构建鱼鳞穴。
4摊铺种植土,栽植适宜的植被。
5.6施工养护 5.6.1生态护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坡面覆盖、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补植、局部缺陷修补、除杂草、排渍除涝等养护工作。
5.6.2植被种植结束后,宜及时采用遮阳网、无纺布或秸秆、草帘等覆盖;如遇到强降雨冲蚀或涝渍,应加盖塑料薄膜。
5.6.3根据植物习性和墒情及时浇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有关规定。
5.6.4基肥宜采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可采用穴施、环施和放射状沟施等方法。
追肥宜采用化肥或菌肥,可采用根施法或根外施法。
施肥不应对河道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5.6.5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宜根据病虫害疫情结合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对症防治。
药剂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
5.6.6发现植被秃斑、脱落或破损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补植。
5.6.7应安排专人定期巡视,及时清理枯枝、落叶、杂草、垃圾,防止占压、损坏生态护坡及植被,做好防汛、防火、防强风、干热、越冬防寒等工作。
19 6质量检验与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工程项目划分及质量检验程序应执行SL176的有关规定。
6.1.2独立发挥作用的生态护坡工程可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当作为工程主体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工程时,按生态护坡功能区、护坡类别、标段界限、投资等因素,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分部工程。
6.1.3在分部工程项目确定后,按生态护坡延展长度或面积合理划分单元工程,单元工程长度不宜小于100m,不宜大于500m;单元工程面积宜小于3000m2。
6.2质量检验 6.2.1确定生态护坡质量检验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并分项列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频次。
6.2.2各类生态护坡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见本标准附录
D。
6.3质量验收 6.3.1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SL631和SL634的有关规定。
6.3.2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SL223的有关规定。
20 附录A坡式防护工程计算 A.1稳定计算 A.1.1坡式防护工程的稳定计算,应包括整体稳定和边坡内部稳定计算。
A.1.2整体稳定计算应包括护岸和岸坡基础土的滑动和沿护坡底面的滑动两种。
护岸和岸坡地基土的滑动可用瑞典圆弧滑动法计算,沿护坡底面的滑动可简化为沿护坡底面通过堤基的折线整体滑动,滑动面为FABC,见图A.1.2。
计算时,先假定不同滑动深度t值,变动
B,按极限平衡法求出滑动安全系数,从而找出最危险的滑动面。
图A.1.2边坡整体滑动计算 土体BCD的稳定安全系数按公式(A.1.2-1)计算: KW3sin3W3cos3tanct/sin3P2sin23P2cos23 P2KW2sin2KP1cos12W2cos2tanct/sin2P1sin12tan P1KW1sin1f1W1cos1式中K——坡式防护工程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P1——滑动体GEAF沿滑动面FA方向的下滑力; P2——滑动体ABD沿滑动面AB方向的下滑力; f1——护坡与土坡的摩擦系数;——基础土的摩擦角(°);c——基础土的凝聚力(kN/m2);t——滑动深度(m); 21 (A.1.2-1)(A.1.2-2)(A.1.2-3) W1——护坡体重量(kN); W2——基础滑动体ABD重量(kN); W3——基础滑动体BCD重量(kN)。
A.1.3当护坡自身结构不紧密或埋置较深不易发生整体滑动时,应考虑护坡内部的稳定计算。
通常不稳定破坏发生在枯水期。
护坡体和岸坡是两种不同抗剪强度的材料,水位较低时,往往沿抗剪强度较低的接触面向下滑动,见图A.1.3。
假定滑动面经过坡前水位和岸坡滑裂面的交点,全滑动面为abc折线。
折点b以上护坡产生滑动力,依靠下部护坡体的内部摩阻力平衡。
图A.1.3边坡内部稳定计算 1维持极限平衡所需的护坡体内部摩擦系数值f2按公式(A.1.3-1)计算: Af22Bf2C
0 (A.1.3-1) Amn1m2m1 1m12 (A.1.3-2) nf1/f2 Bm2W2W1 2mmnm12m2m1 1m121 1m12 1m12 CW2W1 1m21m1m211m2
1 (A.1.3-3)(A.1.3-4)(A.1.3-5) 式中f2——护坡材料的内摩擦系数; n——系数; 22 f1——护坡和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m1——折点b以上护坡内坡的坡率; m2——折点b以下滑动面的坡率。
2护坡稳定安全系数可按公式(A.1.3-6)计算: 式中——基础土的摩擦角(°); Ktanf2 (A.1.3-6) A.2.1 A.2护坡计算 波浪作用下预制坡式防护结构块体的厚度可按公式(A.2.1-1)计算: tK1rHLrbrmH mcot式中t——护坡的护面厚度(m); (A.2.1-1)(A.2.1-2) K1——系数,对规则块体可取0.266,对咬合异形块体取0.225;r——水的重度(kN/m3); rb——生态混凝土预制块体的重度(kN/m3); H——计算波高(m)。
当d/L0.125时,取H;当d/L0.125时,取H; 4% 13% d为岸坡前水深(m);m——斜坡斜率,1.5m5.0;L——波长(m);——斜坡坡角(°)。
A.2.2整体现浇并形成大面积板体的坡式结构护面厚度可按公式(A.2.2)确定: tHrLrbrBm (A.2.2) 式中t
H ———— —— 混凝土护面板厚度(m);系数,对开缝板,可取0.075;对上部为开缝板,下部为闭缝板,可取0.10; 计算波高取(m),取H1%; B——沿斜坡方向(垂直于水边线)的护面板长度(m)。
A.2.3坡面所浇筑混凝土框架的重量应满足公式(A.2.3)要求: W= rbH3 KDrb/r13cot (A.2.3) 23 式中W——淹水区坡面框架上所需要混凝土的最小重量;
H 计算波高(m),当H/d0.3时,取H;当H/d0.3,取H;d —— 5% 13% 为岸坡前水深(m); KD——稳定系数,通常取5.5。
24 附录B墙式防护工程计算 B.1墙式防护工程分层加筋所受拉力验算B.1.1墙式防护工程的每层加筋所受拉力按单元体静力平衡法计算。
第i层单位墙长的加筋带所承受的水平拉力Ti应按公式(B.1.1-1)计算: TiviviKahiSvi TaT/K1 (B.1.1-1)(B.1.1-2) 式中 Ti——第i层单位墙长的加筋带所承受的水平拉力; vi——第i层加筋带所受的土的垂直自重压力(kPa); vi——超载引起的第i层垂直附加压力(kPa);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hi——第i层水平附加荷载(kPa); Svi——第i层加筋带垂直间距(m); Ta——设计容许抗拉强度;T——加筋带极限抗拉强度;K1——安全系数,取1.24。
Ti应满足Ta/Ti1.5,当Ta/Ti1.5时,应调整加筋带间距或改用具有更高强度的加 筋带。
计算简图见图B.1.1。
25 图B.1.1墙式防护工程计算简图 B.1.2第i层单位墙长的加筋带抗拔力Tpi与填土破裂面以外加筋带有效长度Lei与周围土 体产生的摩擦力有关,应按公式(B.1.2-1)计算: TpisviLei (B.1.2-1) 式中s——加筋带与土的摩擦系数,参照加筋挡土墙取值; vi——第i层加筋带上的有效法向应力(kPa); Lei——第i层加筋带的有效长度(m),按破裂面以外的加筋带长度确定。
第i层单位墙长的加筋带抗拔稳定安全系数应按公式(B.1.2-2)计算: fsTpi/T (B.1.2-2) 式中 fs——加筋带抗拔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1.3。
B.1.3第i层加筋带长度Li应按公式(B.1.3)计算: LeiLoiLei (B.1.3) 式中Loi——第i层加筋带滑动面以内长度(m);Lei——第i层加筋带有效长度(m)。
为施工方便,自上而下加筋带宜采用同等长度,也可分段采用不同长度。
B.2墙式防护工程稳定计算 B.2.1分析墙身水平部分所受压力时,计算应考虑弯矩、水平合力、铅直合力和偏心距。
26 B.2.2断面上的应力max应满足公式(B.2.2-1)要求: maxam (B.2.2-1) GmaxB2e o (B.2.2-2) amGtan/Bcg (B.2.2-3) 25g10 (B.2.2-4) cg0.03Pu0.05 (B.2.2-5) 式中 G——墙体重力(kN/m),若挡土墙有墙踵,则应计入其上的填土重量; B——加筋挡墙断面宽度(m); eo——偏心距(m); ——块体之间摩擦角(); cg——黏滞系数(kg/m3); g——块体密度(t/m3); B.2.3 Pu——箱体结构的单位重量(kg/m3)。
剪应力应满足公式(B.2.3-1)要求: iam (B.2.3-1) iEahi/Bi (B.2.3-2) amGtan/Bcg (B.2.3-3) 式中 i——剪应力(kN/m2);am——允许剪应力(kN/m2);Eahi——第i层以上水平合力(kg/m3); B——第i层挡墙断面宽度。
i 27 附录C植被及植生基质设计 C.1植被设计 C.1.1应综合考虑项目区种植规划、生态绿化、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开展植物 设计,以草本绿化为主、藤灌结合为辅,营造生物多样性和季相变幻多彩的生态景观。
C.1.2植被设计包括植被物种选择、配置模式、种植方法、覆盖率、种植密度、成活率、 草籽播种量测算等内容。
C.1.3应因地制宜选择具有良好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引种物种为辅; 引种植物要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耐贫瘠、耐粗放管理;选择适宜种子繁殖的植物种类; 种源容易获取、商品化程度高、种子质量好的植物优先选择;适于播种的时期较长的植物优 先选择;选择不会在当地恶性生长,造成生态危害的植物种类;选择绿期长、景观优美、与 周边景观协调性好的的植物;选择根系固土能力强、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
护坡地被植物参 见附录
C.2。
C.1.4目标植物配置参照项目区周围自然植被群落构成配置,目标植物具有多层次、多色 彩、多季相的景观特点,能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既具有良好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 功能,又兼具一定的观赏性。
目标植物群落应符合生物多样性及原生态性;物种间具有良好 的共生性且能形成持久、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少养护或免养护的情况下能够较快地自然更新 且不易发生退化。
边坡目标植物根据坡度大小选用草本型、灌草型、灌丛型、乔灌草型等植 被,合理搭配不同生长类型植物的比例。
浅根系和深根系植物相结合,形成致密的表层土壤 结皮,防止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发挥良好的固土和稳定边坡作用。
合理搭配豆科植物和其它 类植物的比例,实现土壤养分能够持续自给。
科学配置冷季型植物与暖季型植物,实现建植 初期和生长后期均具有较高的植物覆盖度。
C.1.5
边坡播种植物应综合考虑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净度、生长速度和岸坡岩 性、朝向和坡率等立地条件确定播种量。
草籽播种量的确定可按公式(C.1.5)计算: 式中 W=G×Q/(1000×T×C×D×P×R) (C.1.5) W—植被种子的播种量(g/m2); G—期望的种植密度(株/m2),可取900株/m2~1800株/m2; T—种子层播种厚度的校正率,播种厚度20mm~30mm的校正率为
1,越厚取低值; 28 C—立地条件校正率,按土质、坡率、朝向等立地条件优良程度选取0.7~0.9;D—施工期校正率,根据施工季节适应性强弱选取0.7~0.9;P—种子净度(%);R—种子发芽率(%);Q—种子千粒重(g)。
C.1.6单位面积承载棵数、株行距及埋深应根据植被生长特点、边坡生境条件确定。
灌木行距宜为0.3m~2.0m,株距0.1m~0.5m;藤本行距2.0m~3.0m,株距0.5m~1.0m。
种植孔穴直径须根类宜φ150mm~φ200mm,支持根类φ200mm~φ300mm,攀援根类φ200mm~φ300mm,贮藏根类φ400mm~φ500mm。
在黏土土壤持水量60%~70%情况下,植被种子微粒(≤2mm)、中粒(2mm~5mm)和大粒(≥5mm)播种深度(覆土厚度)宜为10mm~30mm,对于砂土则增厚10mm。
C.1.7暖季型草本播种宜在5月~6月;冷季型草本播种宜在3月~4月或8月~9月;二月兰播种宜在4月~5月或8~9月;崂峪苔草播种宜在4月~5月;白三叶播种宜在4月~5月或8月~9月。
C.2生态护坡植被物种分类 C.2.1应根据项目区所在地域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以原生植被物种为主,适宜的外来物种为辅,确保生态效果。
C.2.2国内不同气候特征的植被带包括东北、三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及青藏高原等七大分区,各区域适生的草本、花卉、灌木及藤本物种见表C.2.2。
29 地区东北地区 C.2.2生态护坡植被物种分类参考表 草本及花卉 灌木及藤本 紫花苜蓿、野牛草、羊茅、披碱草、冰草、芨芨草、狗压根、黑麦草、红豆草、沙打旺、碱茅、山荞麦、马兰花、鹅冠草、野豌豆、草木樨 锦鸡儿、枸杞、大叶速生槐、丁香、旱柳、紫穗槐、花棒、杨柴、柠条锦鸡儿、爬山虎、伏地肤、沙棘 三北地区 野牛草、羊茅、早熟禾、针茅、无芒雀麦、披碱草、侧柏、枸杞、柠条、沙棘、梭梭、怪柳、 紫花苜蓿、冰草、小糠草、苔草、黑麦草、红豆草、胡杨、花棒、杨柴、胡枝子、沙柳、沙拐 沙打旺、白三叶、山荞麦、马兰花、小冠花、芨芨草、枣、黄柳、沙蒿子、香椿、臭椿、爬山虎、 鹊麦、沙米 伏地肤 华中地区 羊茅、早熟禾、小糠草、剪股颖、小冠花、狗牙根、香根草、双穗雀稗、假俭草、百脉根、黑麦草、紫花苜蓿、弯叶画眉、知风草、白三叶、金发草、大穗结缕草、沙打旺 枸杞、柠条、沙棘、旱柳、刺柏、怪柳、沙枣、沙柳、盐瓜瓜、草木樨、四翅滨藜、紫穗槐、火炬、爬山虎、伏地肤 华南地区 黑麦草、百喜草、狗牙根、香根草、画眉草、爬墙虎、双穗雀椑、紫穗槐、丁香、小冠花、干香白三叶、知风草、苇状羊茅、结缕草、葡茎翦股颖、柏、苦剌花、蔓荆、豇豆、双花木、竹柏、双穗雀稗、假俭草、蟛蜞菊、吉祥草、草决明、芒草木兰、五叶地锦、鸡血藤、金银花 华东地区 紫羊茅、早熟禾、小糠草、狗牙根、香根草、假俭草、结缕草、马尼拉草、百喜草、三棵针、狼牙齿 双穗雀椑、紫穗槐、沙地柏、小冠花、干香柏、火炬、苦剌花、蔓荆、五叶地锦、鸡血藤、爬山虎、金银花 西南地区 羊茅、百喜草、剪股颖、黑麦草、狗牙根、早熟禾、假俭草、扁穗牛鞭草、双穗雀稗、毛花雀稗、小颖羊茅、宿根画草、狼尾草、小冠花、白三叶、结缕草、象草,香根草、俭草、糖蜜草 黄荆、油茶、青檀、蔾蒴、桑树、黄栀子、桃金娘、苇茅、火炬、双花木、竹柏、木兰丁香、五叶地锦、铺地藜、油麻藤、金银花 青藏高原地区 披碱草、白草、老芒麦、冷地早熟禾、星星草、赖草、羊茅、紫花针茅、无芒雀麦、冰草、高山嵩草、藏嵩草、驼绒藜、百喜草、俭草、糖蜜草 桃金娘、苇毛茅、丁香、五叶地锦、铺地藜、油麻藤、沙棘 新疆地区 披碱草、羊茅、早熟禾、冰草、黑麦草、红豆草、紫花苜蓿、草木樨、驼绒藜、伊犁绢蒿、沙打旺 枸杞、柠条、沙棘、旱柳、刺柏、怪柳、沙枣、沙柳、盐瓜瓜、紫穗槐 30 附录D生态护坡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 D.0.1直植型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
表D.0.1直植型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施工日期检验方法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数量 种植土配合比及厚度满足植被生 每50~100㎡检
1 坡面清理长要求,填铺后的允许偏差为0~ 量测 测1处 3cm 观察、测量 种子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及种子发芽试验报告 每批次1次 主 控 直 项
2 目 植 符合设计要求草皮长宽尺寸基本 草皮质量一致,厚度均匀,杂草不超过 5%,草高适度,根系好,草芯鲜 活 观察 按面积抽查10%,4m2为一点,不少于5个点。
≤30m2应全数检 查
3 植被成活率 90%或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 每50~100㎡测
1
4 铺、植密度 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 全面 一般
5 铺、植范围长度允许偏差±30cm,宽度允许 量测 项目 偏差±20cm 每20m检查1处
6 排水沟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 全面 31 D.0.2生态袋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2。
表D.0.2生态袋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施工单位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具有质量合格证,抗拉强度、1生态袋质量撕裂强力、CBR顶破强力、等检查 效孔径、尺寸偏差满足设计要检测求 每批次1次 生态袋单位面
2 积质量 满足设计要求的g/m2 检测 每批次1次 主3控项目
4 造型及尺度种子 整齐规则,与岸坡协调平整度±50mm 种子发芽率大于90% 检检查测每50~100㎡测1次 试验 每批次1次 检测 5植被成活率/覆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 盖率
1 联结扣 联结牢固 检查 一般项目2种植土配合比种植土组份配长合要比求满足植被生检测 每50~100㎡测1次每50~100㎡检查1次 每100m3检测1处 32 D.0.3三维土工网垫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3。
表D.0.3三维土工网垫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三维土工网质
具有质量合格证,核实强度、完检查
1 量 好率;尺寸偏差满足设计要求检测 1%,且不少于3个 2坡面平整度 ±30mm 量测 每50~100㎡测1次 主
3 种子 控 项 目 植被成活率/覆
4 盖率 种子发芽率,符合设计要求 试检验测每批次1次 检测 每50~100㎡测1次 种植土配合比种植土组份配合比满足植被生
5 及厚度长要求,填铺后的允许偏差为量测 0~3cm 三维土工网锚
1 锚钉连接牢固 检查 固
般 项目
2 每50~100㎡检测1处每50~100㎡检查1次 33 D.0.4土工格室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4。
表D.0.4土工格室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数量 具有质量合格证,核实强度、焊1土工格室片质量接质量、完好率;尺寸偏差满足 设计要求 检测 每500㎡测1次,不少于3次 2坡面平整度 主 控
3 种子 项 目 植被成活率/覆
4 盖率 ±30mm种子发芽率符合设计要求 量测 每50~100㎡测1次 试验 每批次1次 检测 检测 每50~100㎡测1次 种植土配合比及种植土组份配合比满足植被生
5 厚度 长要求,填铺后的允许偏差为 量测 0~3cm 每50~100㎡检测1处 一1土工格室连接件锚固孔完好,接锚牢筋固或高强纤维连般 项 目2土工布重量 指标300g/m2 检查检测 每50~100㎡检查1次每批次检验1次 34 D.0.5 纤维毯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5。
表D.0.5纤维毯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项次
1 检验项目纤维毯质量 质量标准 具有质量合格证,核实强度等级、完好率;尺寸偏差满足设计 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检测
2 种子 种子发芽率 试验 检测 主 有草籽纤维毯发 试验 控
3 芽率 种子发芽率 检测 项 目 4植被成活率/覆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 盖率 年月日~年月日检验数量 1%,且不少于3个每批次1次 每批次1次 每50~100㎡测1次 种植土配合比及种植土组份配合比满足植被生
5 厚度 长要求,填铺后的允许偏差为 量测 0~3cm 每50~100㎡检测1处 1边坡表土层厚度 300mm 一2边沿开挖沟 般 项 植物纤维毯边沿
3 目 开挖沟埋入 4相邻搭接宽度 5固定钉固定 宽200mm,深200mm200mm100mm 1000mmх1000mm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查 沿护坡长度方向每50~100m2检查1处 每50~100㎡检查1次 每50~100㎡检查1次 每50~100㎡检查1次每50~100㎡检查1次 35 D.0.6混合料喷播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6。
表D.0.6混合料喷播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项次
1 检验项目锚钉质量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具有出厂证明及质量合格证,强度、防腐、尺寸满足规范要检查 求 检验数量1%,且不少于3个 年月日~年月日 具有出厂证明及质量合格证,检查每200㎡测1次,不少于 2挂网质量强度、防腐、尺寸满足设计要测验 3次 求
3 管材具有出厂证明及质量合格证, 尺寸规格满足设计要求 主
4 种子 种子发芽率90% 控 项 植生混合料配组份配合比满足植被生长要 目5合比及厚度求,喷播后的允许偏差为0~ 10mm
6 密度 1.3g/cm3~1.7g/cm3 7通气孔隙率 ≥25% pH值 6.0~8.5 无侧限抗压强度 3d无侧限抗压强度0.40~0.55MPa 量测 试验 试验量测 检验检验检验 检验 每批次测1次 每批次1次 每个分部试验1次/每50~100㎡检测1处 每50~100㎡抽检1次每50~100㎡抽检1次每50~100㎡抽检1次 每50~100㎡抽检1次 植被成活率或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 覆盖率 1岸坡预处理无浮石、浮土、洞穴等危害岸检测坡稳定因素 每50~100㎡测1次 沿护坡长度方向每50~100m2检查1处 具有出厂证明及质量合格证,
2 有机料组份机肥力满足植被生长需检查 要 每批次检查1次 3藤灌苗木 藤灌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一4般项目 水泥有效含水率 水解氮有效磷
P.O32.5,具有质量合格证≥15% ≥60mg/kg≥20mg/kg 速效钾 ≥1.0×102mg/kg 收缩恢复度 ≥90% 降雨强度 1d~3d的≤3.0×102g/ 80mm/h的侵蚀(m2•h),超过3d的≤1.0× 模数 102g/(m2•h) 检测检查检验检验检验检验检验 检验 每200m检查1次每批次检查1次每50~100㎡抽检1次每50~100㎡抽检1次每50~100㎡抽检1次每50~100㎡抽检1次每50~100㎡抽检1次 每50~100㎡抽检1次 36 D.0.7生态混凝土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7。
表D.0.7生态混凝土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1抗压强度(MPa) ≥15 试验 每500m2取样l次,且不少于3次 2抗折强度(MPa) 主 控 抗冻性:冻融循 项3环50次质量损失 目 率(%) ≥2.5≤
5 试验 每500m2取样l次,且不少于3次 试验 每500m2取样l次,且不少于3次 4绿化覆盖率(%) ≥95 检测 5有效孔隙率(%) ≥25 检测 6透水性(cm/s) ≥1.0 检测 1厚度(cm) 符合设计规定, 检测 且允许偏差±5mm。

般 项2造型及尺寸 整齐规则,与岸坡协调 检查 目 平整度±50mm 检测
3 主材质量合格证、特性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 每500m2抽测l组。
每500m2抽测l组。
每500m2抽测l组。
每200m2抽测l点, 每50~100㎡测1次每批次检查1次 37 D.0.8混凝土或砌体框格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8。
表D.0.8混凝土或砌体框格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数量 混凝土预制块外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 观及尺寸 ±5mm,表明平整,无掉角、观察、量测 断裂。
主控项目 每50~100块检测1块
2 坡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为±1cm。
量测 每50~100m2检测1块 一般
1 混凝土块铺筑应平整、稳固、缝线规则。
检查 项目 全数 38 D.0.9多孔植生砌块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9。
表D.0.9多孔植生砌块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具有质量合格证,核实强度等
1预制砌块质量级、完好率;尺寸偏差满足设计 要求 检查检测 1%,且不少于3个 2基础混凝土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 每个施工段 3坡面平整度 ±30mm 量测 每50~100㎡测1次 4砌块表面平整度 主 控 项
5 种子 目 ±10mm种子发芽率, 量测 每50~100㎡测1次 试验 每批次1次 检测 植被成活率/覆
6 盖率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 每50~100㎡测1次 种植土配合比及种植土组份配合比满足植被生
7 厚度 长要求,填铺后的允许偏差为 0~3cm
1 一般项目
2 土工布重量 指标300g/m2 量测检测 每50~100㎡检测1处每批次检验1次 39 D.0.10透水混凝土砌块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0。
表D.0.10透水混凝土砌块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年月日~年月日
检查数量
1 砂浆强度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试验 每台班或每100m3砌体取样 1组 垫层材料、厚 主控
2 度 项目 透水混凝土
3 砌块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量测 查阅出厂合格证及复检试验报告 全面检查全面检查 透水混凝土细砂灌缝密实、无裂缝、空
4 砌块铺设 鼓、坡面平整美观 观察、量测 全面检查
1 坡度
2 变形缝 护坡顶面3高程 护底 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5mm 允许偏差:±15mm 量测观察、量测 量测 量测 每10m不少于1点 全面检查 每10m不少于1点 每10m不少于1点 一般4项目
5 砌缝宽 相邻砌块高低差 允许偏差:±5mm允许偏差3mm 量测 每10m不少于
1 点 量测 每10m不少于
1 点 表面护坡6平整 度护底 允许偏差7mm允许偏差10mm 量测 每10m不少于
1 点 量测 每10m不少于
1
7 顺直度 允许偏差10mm 量测 每10m不少于
1 点 40 D.0.11格宾石笼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1。
表D.0.11格宾石笼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数量
1 笼体材质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查阅出厂合格证、材
料试验或检验报告 全面检查 质地坚硬,无风化;最小边尺寸 石料质量、不小于笼体孔眼尺寸各方向的最
2 规格 大值,且满足设计规定的粒径级 主控 配要求 项目 笼体组装笼体绑扎牢固结实;填料紧密、
3 及填料 平整、饱满 饱满密实,不应有掉笼、散笼、
4 笼体护体架空现象,笼体接缝应错开,笼 之间的联系应牢固 观察、量测观察观察 全面检查全部全部 笼体孔眼
1 尺寸 一般2项目 345 笼体长度笼体宽度笼体高度护砌高程 允许偏差:20mm 允许偏差:-20mm~+100mm允许偏差:-20mm~+100mm允许偏差:-20mm~+100mm允许偏差:-100mm~+100mm 每个笼体 量测 不少于
4 个点 量测 量测 每10m不 少于1个 量测 点 量测 41 D.0.12预制篮筐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2。
表D.0.12预制篮筐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项次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年月日~年月日 预制篮筐质具有出厂证明及质量合格检查
1 量 证,核实强度等级、完好检测 率;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1%,且不少于3个 强度、软化系数、粒径、2卵块石质量孔隙比(待定)满足设计 要求
3 种子 主 控 项4预制篮筐平 目 整度 卵块石平整
5 度 植被成活率6或覆盖率 种子发芽率,±20mm±50mm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每500㎡测1次,不少于3次 试检验测每批次1次量测每50~100㎡测1次量测每50~100㎡测1次检测每50~100㎡测1次 种植土配合种植土组份配合比满足植7比及厚度被生长要求,填铺后的允 许偏差为0~3cm 量测每50~100㎡检测1处 1垫层厚度 ±20mm 检测 一2土工布重量 指标300g/m2 般 项3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强度、外观尺 目 寸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 检测量测 沿护坡长度方向每50~100m2检查1处 每批次检验1次 每100m测1次 预制构件锚固孔完好,锚筋或高强
4 锚结 纤维连接牢固 检查每50~100㎡检查1次 42 D.0.13自嵌式砌块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3。
表D.0.13自嵌式砌块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1自嵌式砌块外观质具有质量合格证,核实强度等级、观察,量测 量检查 完好率;尺寸偏差满足设计要求 砌体应自下而上错缝竖砌,咬扣紧
2 垒砌质量密、错缝锚固孔完好,锚筋或高强观察 纤维连接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年月日~年月日检验数量 全数 全面 主 土工织物铺设工艺符合要求,搭接 控3土工织物铺设或缝接符合设计要求,缝接宽度不检查 全面 项 小于10cm;搭接宽度不小于30~ 目 50cm;
4 回填加筋土碾压参数应符合碾压试验确定的试验、检测每层1次/(200m2或50 参数值,压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延米)不少于3个测点
5 反滤料填筑填入高度及其填入工艺满足设计 量测 全面 要求 6直植生态护坡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检测 全面 砌体轴线位移置偏10mm量测 位置、 1尺寸 允许 偏差顶面标高 ±2mm 量测 一般项目
2 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强度、外观尺寸满足设检测 计要求 量测 每10延米检查一个点每10延米检查一个点 每100m测1次 土工布、玻璃纤维物理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水 每批次或每单位工程取
3 格栅质量力学指标,以及耐久性指标均应查阅、检测样1~3组进行试验检 符合设计要求 测 43 D.0.14塑钢板桩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4。
表D.0.14塑钢板桩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检验方法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数量
1 出厂 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复检报检查 质量证明 告 每批次抽样1次 主控2项目 板桩断面尺寸 板桩规格
3 和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 全数检查 检验 每批次抽样1次 1施工工艺 2槽口连接 一般3项目
4 轴线位置允许偏差 桩顶高程 5桩身垂直度 6冠梁平整度 符合施工规定完全联锁不脱离 ±50mm±30mm±5H/100±10mm 检查 施工记录及监视 观察 检查 全数检查 检测 每20m1次 检测 每20m1次 检测 每20m1次 检测 每20m1次 44 D.0.15预制混凝土波浪桩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5。
表D.0.15预制混凝土波浪桩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单元工程名称、编号项次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检验方法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数量
1 出厂 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复检检查 质量证明 报告 主 控2板桩 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 项 断面尺寸 目 板桩规格
3 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 和强度 每批次抽样1次全数检查 每批次抽样1次 1施工工艺
2 一般3项目
4 槽口连接 轴线位置允许偏差 桩顶高程 5桩身垂直度 6冠梁平整度 符合施工规定完全联锁不脱离 ±50mm±50mm±3H/100±10mm 检查 施工记录及监视 观察 检查 全数检查 检测 每20m1次 检测 每20m1次 检测 每20m1次 检测 每20m1次 45 D.0.16鱼鳞穴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见表D.0.16。
表D.0.16鱼鳞穴护坡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1鱼鳞穴围挡鱼鳞穴围挡可靠,保水保土效果好 检查 1%,且不少于3个 主 种植土满足植被生长要求, 控2种植土厚度填铺后的允许偏差为0~量测每50~100个检测1处 项 3cm 目 植被成活率或3覆盖率 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每50~100个测1次
1 灌穴 一2般 项 目 布置规则性 灌穴浸泡充分梯次布置,蔚然成片 检测 1%,且不少于3个 检查 1次/1000m2 46 标准用词必须严禁应 不应、不得宜不宜可 标准用词说明 严格程度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 47 团体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 T/CWEA:XXXX—20XX 条文说明 48 目次 1总则...................................................................................................................................50
3基本规定.............................................................................................................................51
4设计...................................................................................................................................52 4.1
一般规定

.............................................................................................................................................

524.2设计选型

.............................................................................................................................................

524.3直植型生态护坡

.......................................................................................................................................

544.4附着型生态护坡

.......................................................................................................................................

544.5砌块型生态护坡

.......................................................................................................................................

554.6其他生态护坡

...........................................................................................................................................

57 5施工...................................................................................................................................59 5.1
一般规定

.............................................................................................................................................

595.2直植型生态护坡

.......................................................................................................................................

595.3附着型生态护坡

.......................................................................................................................................

595.4砌块型生态护坡

.......................................................................................................................................

605.5其他生态护坡

...........................................................................................................................................

615.6施工养护

.............................................................................................................................................

62 6质量检验与验收.......................................................................................................................63 6.1
一般规定

.............................................................................................................................................

636.2质量检验

.............................................................................................................................................

63 49 1总则 1.0.1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贯彻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生态护坡广泛应用于江、河、湖、库等工程沿线堤防或岸坡防护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因生态护坡广泛适用于水利、交通、市政、园林及景观等行业,尚未形成各行业通用的生态护坡工程体系,虽然有厂家参与不同类型生态护坡设计、制造和销售,但企业标准纷杂,甚至无标准,既无统一的标准体系,又无准入门槛,质量档次参差不齐,耐久性差,不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生态护坡相关产业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规范各类生态护坡的设计、施工及质量监督,改进各类生态护坡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以形成生态护坡标准体系,引领生态护坡产业发展。
1.0.2~1.0.3明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原则要求。
1.0.5~1.0.6明确本标准主要引用的相关标准,生态护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0 3基本规定 3.0.1生态护坡是建立在已有的稳定安全的岸坡基体上的生态化治理措施,起到保护岸坡、滤水保土、营造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3.0.4~3.0.6生态护坡施工应满足工艺严谨、质量可靠和安全文明的要求;规定了生态护坡工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生态护坡设计所收集的原生植被主要包括边坡周边陆生维管植物、水生维管植物等,本土动物主要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鱼类、鸟类等。
4.1.4临空高度大于2.0m或临水深度大于0.7m的有安全隐患的陡坡或挡墙顶部临边部位,应设置防护栏杆或警示标识等安全防护设施。
4.1.5干旱少雨地区可设置喷灌、滴灌等灌溉系统。
管材、管径选择及管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20203、GB/T50485有关规定。
4.1.6截排水措施并符合SL386有关规定,排水沟可采用浆砌石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7.5,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
排水沟尺寸可根据当地降雨量合理确定。
砌块型生态护坡纵向脚槽应设置镇脚,坡顶或戗台纵向边缘宜设置封顶,横向宜设置间距10m~20m格梗以分片围护,镇脚、封顶及格梗宜采用强度等级C20及以上混凝土现浇,宽0.25m~0.4m,高宜0.3m~1.2m,可配置构造钢筋。
4.1.7应根据植被种植目标、区域适选物种、土壤、生境条件等确定植被类型、配置方式、种植密度、覆盖率等。
宜选择易覆盖、根系发达、具有匍匐茎的多年生本土物种,也可引进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良物种。
高寒干旱、土壤贫瘠地区应选用本地物种。
水位波动区以上植被覆盖率不宜小于85%,常水位以下植被覆盖率不宜小于50%。
4.2设计选型 4.2.2根据护坡结构及构造特点,生态护坡包括直植型、附着型、砌块型和其他四大类生态护坡。
各类生态护坡具有其不同的适用性。

(1)直植型生态护坡主要包括人工种草、铺设草皮。
主要适用于水位波动区及以上的土质基体边坡及滨水岸坡。

(2)附着型生态护坡主要包括生态袋、三维土工网垫、土工格室、纤维毯、混合料喷播、生态混凝土等。
主要适用于水位波动区及以上的土质、岩质或混凝土基体边坡。

(3)砌块型生态护坡主要包括混凝土或砌体框格、多孔植生砌块、透水混凝土砌块、格宾石笼、预制篮筐、自嵌式砌块等。
主要适用于土质、砂砾石、岩质基体边坡。

(4)其他生态护坡主要包括塑钢板桩、预制混凝土波浪桩、鱼鳞穴等生态护坡型式,主要适用于防护淤泥质、土质岸坡或贫瘠山坡、黄土塬区岸坡等。
52 序号护坡分类护坡型式 1直植型生态护坡 人工种草 铺设草皮 生态袋 表4.2.2各类生态护坡型式构造及图片 三维土工网垫 土工格室 2附着型生态护坡 纤维毯 草毯 混合料喷播 生态混凝土 典型图片及构造 序号护坡分类护坡型式 混凝土或砌体框格 多孔植生砌块 表4.2.2(续)各类生态护坡型式构造及图片3砌块型生态护坡 透水混凝土砌块 格槟石笼 预制篮筐 自嵌式砌块 塑钢板桩 4其他型生态护坡预制混凝土波浪桩 鱼鳞穴 典型图片及构造 53 4.3直植型生态护坡 4.3.1人工种草人工种草护坡宜采用撒播、摊铺或栽植穴等方式植生,明确表土耕作深度、种植土 铺设及植被种子类别及混播要求。
4.3.2铺设草皮 铺设草皮护坡宜采用人工或机械摊铺方式植生,明确表土耕作深度、种植土铺设及草皮植被类别,草皮铺设可平铺、叠铺或方格型间铺。
4.3.3~4.3.4为维护生态多样性,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休憩文化旅游景致,可在大面积的草坪上栽植草本、花卉、灌木及小乔木,但不应影响防洪设施安全和行洪安全。
4.4附着型生态护坡 4.4.1生态袋生态袋护坡由生态袋、草籽种植土混合料、砂砾石、联结扣、土工格栅或反滤土工 布等组成,适用于土质、岩质或混凝土质岸坡。
生态袋单个重量不宜超过人工搬运能力,结合市场调研,确定生态袋袋体尺寸及适宜厚度范围。
应在生态袋外露面标定植生侧。
6土工格栅的锚固长度也可按JTS/T148-2020第8.2.6.3条计算确定。
4.4.2三维土工网垫 三维土工网垫护坡由三维土工网垫、种植土及植被等组成,适用于较缓的土质、全风化岩质岸坡。
结合市场调研和GB/T18744-2002相关要求,确定三维土工网垫单位面积质量、纵横向拉力等取值范围。
4.4.3土工格室 土工格室护坡由土工格室、种植土及植被等组成,适用于较缓的土质、全风化岩质岸坡。
1土工格室片材可采用PVC、PE或PP材料加工而成,可添加钢丝、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加筋材料。
格室片材断裂拉力:PP材质不宜小于275N/cm,PE材质不宜小于220N/cm,格室片材断裂伸长率宜小于10%。
2锚固钉直径不宜小于φ8mm。
4.4.4纤维毯 纤维毯护坡由纤维毯、种子及种植土等组成,可材质分化工纤维毯和植物纤维毯(或 54 草毯),按构造分为有种子纤维毯和无种子纤维毯,适用于较缓(坡度<35°)的土质、强风化岩质岸坡。
草毯是近年常见的新型纤维毯,由PP或PE纤维网、天然植物纤维、带草籽营养土、无纺布或营养纸等多层复合绗缝而成,空隙均衡具备良好的水土通透性。
草毯幅宽宜2.4m,卷长宜20m~50m,厚度宜50mm~200mm,单位面积质量宜200g/m2~4000g/m2,成品浸水PH值宜6.5~7.5。
3有种子纤维毯直接铺设并锚固,无种子纤维毯宜在撒播植被种子后再铺设并固定。
4.4.5混合料喷播 混合料喷播是通过喷播设备将种植土、肥料、植物种子、改良剂和水等材料组成的混合料喷射到基体表层(必要时设置锚钉及挂网)形成的植被体系。
适用于坡度为45°~85°较陡的岩质、坚硬土质、黄土塬土质或混凝土岸坡。
固结植生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料喷播植生方式,通过专用喷播机将生态复合材料、缓释肥、种子、喷播土等与水的混合物均匀喷射在坚硬土质或岩质坡面并渗透固结,厚度不宜超过5mm。
水和生态复合材料的浓度比宜采用30:1~300:
1,单位喷洒量宜1.5L/m2~5L/m2,生态复合材料中可掺加高摩尔比脲甲醛缓释肥,肥效期不应小于6个月。
3挂网材料网丝直径宜2mm~5mm,最大拉伸力不宜小于6kN/m,且抗老化年限不宜小于15年。
挂网与锚钉绑扎或卡扣牢固。
4短锚钉宜0.3m~0.5m,交错排列,纵横向间距1.0m,锚钉宜采用环氧树脂砂浆灌注,钻孔直径宜1.5锚钉直径。
锚钉外露宜0.08m~0.12m。
5喷射完成后宜选用单位面积密度13g/m2~20g/m2的无纺布进行覆盖。
4.4.6生态混凝土 生态混凝土护坡由垫层、土工布、生态混凝土基层、种植土及植被等组成,生态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水泥和功能性添加剂等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满足生物生存要求的生态化多孔混凝土,适用于土质或强风化岩质岸坡。
2胶凝材料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包括盐碱改良剂、缓释肥、抗冻融引气减水剂及增强环氧树脂和丙乳聚合物等。
4.5砌块型生态护坡 4.5.1混凝土或砌体框格混凝土或砌体框格由混凝土或砌体框格、种植土及植被等组成,适用于土质、全风 55 化岩质岸坡。
4.5.2多孔植生砌块 多孔植生砌块护坡由多孔植生混凝土砌块、土工布、种植土及植被等组成,广泛适用于土质、全风化岩质岸坡。
4.5.3透水混凝土砌块 透水混凝土砌块护坡由透水混凝土砌块、土工布及垫层等组成,适用于水位波动区及以下的土质、全风化岩质岸坡。
4.5.4格宾石笼 格宾石笼护坡或挡墙由格宾笼、卵块石、垫层或土工布等组成,适用于水位波动区及以下土质或全风化岩质岸坡。
1可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钢筋箱型骨架支撑塑性钢丝网片,增强格宾石笼的整体性和边角规则性。
2聚合物涂层防腐可采用PE或PVC。
4.5.5预制篮筐 预制篮筐护坡或挡墙由预制篮筐、卵块石、垫层(必要时铺设土工布)或混凝土基础及种植土和植被组成,适用于水位波动区及以下河道束窄需营造宽阔岸滩的土质或全风化岩质岸坡。
篮筐表面可摊铺种植土,可撒播适宜种植的植被种子,或栽植花卉、藤本或小灌木等。
5预制篮筐砌筑应与岸线布局相协调。
坡式篮筐铺砌可连续拼接或跳仓布设,边角应锚固连接可靠。
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宜低于300g/m2。
4.5.6自嵌式砌块 自嵌式砌块护坡由自嵌锁扣、锚固孔连接纤维、垫层或土工布等构成边坡防护体系,适用于土质或全风化岸坡。
自嵌式砌块挡墙由自嵌砌块、锚固棒、混凝土基础及种植土和植被组成,适用于河道束窄需营造宽阔岸滩的土质或强风化岩质岸坡。
1自嵌砌块形状多样,具有水平锁扣或竖向卡扣及锚固孔等自锁功能,块内可镂空或实心。
4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厚度不宜小于0.3m,基础宽度应超出砌块底宽各0.5m。
墙顶砌块宜采用强度不小于M7.5砂浆塞缝嵌固,或设置厚0.05m~0.15m、宽0.3m~0.8m的现浇混凝土封顶,伸缩缝应与基础长度相协调。
墙顶后侧宜回填横坡缓于 56 1:10厚度宜0.3m黏性土以利导排地面积水。
土工格栅的锚固长度可按JTS/T148-2020第8.2.6.3条计算确定。
4.6其他生态护坡 4.6.1塑钢板桩由塑钢板桩、冠梁、种植土和植被组成,适用于淤泥质、粉质、轻中粉质壤土等松 软岸坡。
该护岸型式具有生态环境干扰少、临时措施简易(无需降水和大开挖)等优势,符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生态环保理念。
在塑钢板桩墙后或梯级平面网格内宜填筑种植土,可撒播适宜种植的植被种子。
1为规范塑钢板桩质量,分别对桩身材料密度、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以及局部冲击强度等主要指标下限值进行了明确。
维卡软化点不宜小于75℃,硬度(绍尔D)不宜小于77度,热变形温度不宜小于65.0℃。
塑钢板桩截面可采用M型、FA型等类型,以增加高度改善截面刚度。
塑钢板桩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宜小于25N/mm2、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宜小于25N/mm2,弹性模量不宜小于2500MPa。
3当塑钢板桩的桩顶无约束、桩顶可自由转动时,波浪桩内力和变形也可采用NL法或P-Y法计算。
塑钢板桩宜沿河道岸线梯级布设,水平间距应按岸坡开敞条件、梯级高度、水平支挡能力等要求综合确定。
塑钢板桩挡土高度根据岸坡防护高度及梯级布设条件确定,板桩净入土深度可按挡土高度1.2倍~2.0倍或计算确定。
对于存在深层滑动或浅层滑动的岸坡,可在阻滑区设置深层抗滑板桩,浅表滑动区设置低于滑裂面2m~5m的浅层抗滑板桩。
必要时可在梯级板桩之间加设拉结隔段,增强梯级板桩的整体性和抗滑效应。
对于挡土高度大于1.5m或墙后地面活载较大时,应增设拖板或横向锚定板带等措施以形成框格网,拖板平面宽度宜为板桩悬臂高度的0.7~1.5倍,拖板平面间距宜为宽度的1.5~3.0倍。
塑钢板桩泥面处位移宜按15mm~25mm控制,桩顶位移宜按泥面处的位移+悬臂高度的2/100控制。
4.6.2预制混凝土波浪桩 由预制混凝土波浪桩、冠梁、种植土和植被组成,适用于淤泥质、粉质、轻中粉质壤土等松软岸坡,并明确相关规定。
该护岸型式具有生态环境干扰少、临时措施简易等优势,符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生态环保理念。
混凝土波浪桩墙后宜填筑种植土,可撒播适宜种植的植被种子。
4.7.3鱼鳞穴 由小体量的砌石或土围挡、松散的种植土和植被组成,适用于陡峭的岩坡、黄土塬 57 土坡或难以集聚水土的土坡的简易防护和绿化,并明确相关规定。
58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
5.1.2每件产品均应标明商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产品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运输和贮存的条件等,并附带质量检查合格证。
5.1.3应开展必要的工艺试验、发芽率试验等,进一步核定施工控制指标和参数。
5.1.4岸坡稳定性不足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并提出必要的加固措施方案,经主管单位批准后实施。
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应采取有效截水、导排措施。
5.1.9植被施工不宜在寒冷或酷热季节,遇雨、雪、雾、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施工。
5.2直植型生态护坡 5.2.1人工种草根据设计的种植方式、布局及成草目标,按照相应的种植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 工,确保达到种植质量及效果。
养护管理施氮肥一般5g/m2,施复合肥一般15g/m2。
5.2.2铺设草皮 根据设计的铺设方式、布局及成草目标,按照相应的铺设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种植质量及效果。
5.2.3栽植或扦插 根据生态护坡绿化规划及灌木间植要求,在植草护坡上可按造型布局要求栽植或扦插花卉、藤本、灌木或小乔木。
5.3附着型生态护坡 5.3.1生态袋根据生态袋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 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3.2三维土工网垫 根据三维土工网垫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9 5.3.3土工格室根据土工格室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 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3.4纤维毯 根据纤维毯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3.5混合料喷播 根据混合料喷播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3.6生态混凝土 根据生态混凝土护坡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4砌块型生态护坡 5.4.1混凝土或砌体框格根据砌体或混凝土框格网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 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4.2多孔植生砌块 根据多孔植生砌块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4.3透水混凝土砌块 根据透水混凝土砌块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4.4格宾石笼 根据格宾石笼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4.5预制篮筐 根据预制篮筐卵块石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4.6自嵌式砌块 60 根据自嵌式砌块挡墙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5.5其他生态护坡 5.5.1塑钢板桩根据塑钢板桩护岸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 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液压振动器有利于施加强迫力促使塑钢板桩贯入岸坡土体,刚性护套有利于增加塑钢板桩截面刚度,减少侧移偏转。
塑钢板桩宜适选施工动力,可采用专用液压振动器和导板打设,液压振动器有利于施加强迫力促使塑钢板桩贯入岸坡土体,导板有利于增加塑钢板桩截面刚度,减少侧移偏转。
振动敏感区域不宜采用振动式打设,可结合水力劈裂或隔振措施打设贯入。
陆上施工时,可采用履带式挖机、吊机、钻机等,设备应安全、可靠、高效、操作控制方便。
动力设备宜与液压振动器连接打设,并沿岸线单向推进。
软土地基上可铺钢板或铺设碎石路面辅助施工。
水上施工时,可通过内河航道利用专用打设船协助施工,有利于顺河道两岸打设塑钢板桩。
5.5.2预制混凝土波浪桩 根据预制混凝土波浪桩护岸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波浪桩宜适选施工动力,可采用专用液压振动器或结合先导孔打设,液压振动器有利于施加强迫力促使波浪桩贯入岸坡土体,根据不同的桩型选择适宜的旋挖钻头或异型钻头预先定位成孔,有利波浪桩施达就位,防止侧移偏转。
波浪桩打设可采用履带式挖机、吊机、钻机等,设备应安全、可靠、高效、操作控制方便。
动力设备宜与液压振动器连接打设,并沿岸线单向推进。
软土地基上可铺钢板或铺设碎石路面辅助施工。
宜按设计要求在桩顶背侧平台摊铺种植土并种植适宜的植被。
5.5.3鱼鳞穴 根据鱼鳞穴设计指标、布局及防护要求,按照相应的工艺、步骤及管护要求施工,确保达到护坡防护要求的质量及效果。
61 5.6施工养护 5.6.1~5.6.7明确施工养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62 6质量检验与验收 6.1一般规定 6.1.2~6.1.4明确生态护坡工程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划分规则,拟定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范围。
6.2质量检验 6.2.1~6.2.2给出各类生态护坡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
63

标签: #多少钱 #要多 #中国 #多少钱 #多少钱 #混凝土 #cos2分之兀等于多少 #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