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鱼归水多鱼多,A032022年3月12日

凯迪拉克 7
星期六责编朱浩美编张怀博 审读黄炜 水深鱼归 水多鱼多 涵养税源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退税 降费实质上也是做加法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看GDP增量好比登山 美联社记者:中国经济现在正在逐渐从高速增长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以及绿色的增长进行转型,我们看到去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债务水平以及监管高技术企业。
今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是颇具雄心的5.5%的增速目标,这是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以及乌克兰冲突的情况下制定的目标。
我想问的是,中国政府是否意味着今年将更加重视增长?把增长摆在结构性改革以及减少碳排放之前呢?中国政府将如何平衡这些不同的发展目标呢? 李克强:你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速,去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0多万亿人民币,继续增长可以说是在高基数上的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么大的经济体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本身就是很大的难题。
刚才你提到我们今年确定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回想2020年,我们在那么严峻的形势下,没有搞“大水漫灌”超发货币,去年乃至到今年2月份,在世界许多国家通胀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我们的居民消费价格,也就是CPI涨幅不到1%,这不能不说和我们实施的合理宏观政策有关。
当然,刚才我讲的,我们制定宏观政策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的,没有评价其他国家的意思。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而且为今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且不说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就是我们本身要实现5.5%的目标,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
十年前我们经济总量还是50多万亿,增长10%,增量有六七万亿就可以了,而今年得要有九万亿名义GDP的增量。
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
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比如财政政策,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
但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
那你们会问,钱从哪里来?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说了,我们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这 相当于给登高山的人输氧。
当然,我们还有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
退税是企业的“及时雨”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有关研究显示,降费对于小企业的帮助是最大的,减税次之。
您能否与我们分享关于减税降费影响的具体数据?另外,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有所减少,对这方面有什么考虑?还有就是涉及消费方面,政府会考虑采取发放消费券等类似的政策措施吗? 李克强:结论是要有理论和实践支撑的。
从我们这几年的实践看,减税降费效果最直接。
我在材料上也看到,有人担心减税降费实施几年了,边际效应是不是已经递减了,也就是说作用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这次我们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是退税和减税并举,规模2.5万亿元。
在2020年经济受冲击最严重时,我们也就是这么大的政策规模,最终挺过来了,而且我们这次调整结构了,把退税顶在前面。
所谓退税,就是按照税制的设计,对市场主体类似于先缴后返的税额,我们采取提前退税的办法,就是一次性把留抵的税额退给企业,规模1.5万亿元以上。
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加大力度。
我们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的就业人口多,而且现在是他们资金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在年内全面解决,对小微企业的增量留抵退税逐月解决。
我在政协参加讨论的时候,一位政协委员是企业家,他就告诉我,相比减税降费和投资等其他措施,退税来得最快、来得最好。
跑个项目可能有很多周折,退税等于是给企业直接发现金、增加现金流,是及时雨。
看来,说破千言万语,不如干成实事一桩,一定要把这项关键性措施落到位。
退税降费是在做减法,但实质上也是加法,因为今天退,明天就是增,今天的减,明天就可能是加。
去年我们新增纳税市场主体交的钱,超过了我们当年减税的钱,这是有账可查的。
从2013年我们实施增值税改革,以减税为导向,累计减了8.7万亿元,当时我们的财政收入大概11万亿,去年已经突破了20万亿,增加了近一倍。
因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了,所谓受益是他的效益增加了。
所谓水深鱼归、水多鱼多,这是涵养了税源,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
刚才你说到地方财政收入遇到新的困难,我们注意到了。
所以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幅是多年来少有的,增长18%,总规模达到9.8万亿。
退税主要是中央财政掏腰包,当然地方政府也得“凑份子”。
我们退税的钱是直达企业,考虑到基层的困难,我们对基层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是直达市县以下基层。
我们的地方政府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该给市场主体的 钱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
给“骑手们”系上“安全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当前,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预期不稳,部分行业岗位缩减,还有的企业出现了裁员。
另外一方面新的需要就业人口又在不断增加。
请问总理,今年我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实现稳就业的目标? 李克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有奔头,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记得去年到企业调研时,有企业负责人跟我说,到了8月份,许多职工向他预支工资,为什么?9月份孩子要交学费。
春节前我到西北农村调研,农民就告诉我,他一个孩子上大学,一年得花费一万多块钱,还有一个上高中,一年得8000多块钱,靠种几亩地是不行的,必须有打工的收入。
我真是为我们的人民群众感动。
他们在努力打拼,打工、就业不仅关系当前家庭生计,也在为下一代争取更好的未来。
今年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所以我们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
因为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必须有1100万人以上,最好有1300万人以上。
我总觉得,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够实现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有一个实例,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我们没有定经济增长指标,但是我们定了一个明确的指标,就是新增城镇就业要900万人以上,结果实现了1100万人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经济不仅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增速达到2.2%,在主要经济体中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多年来最高。
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最高。
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
还有一些企业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业。
城镇新增劳动力是在增长的,要有新的就业平台。
对于新增需就业人员,我们要给他们以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举措,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
比如这些年我们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
我们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们的特长、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那就业的大舞台会绚丽多彩。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灵活就业,因为有2亿多人,形式多样、覆盖面广。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就业形式会比较长期的存在。
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确实很辛苦,很多地方在给他们提供暖心服务。
作为政府,针对他们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要逐步完善政策,也就是说要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既解燃眉之急,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据新华社 ●谈乌克兰局势关于乌克兰局势,中方主张各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重视。
中方据此作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并愿意和国际社会一道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前的乌克兰局势确实令人担忧,应当尽最大努力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进行谈判,谈出和平的结果,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我们都支持和鼓励。
当务之急要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国际社会和各方都是有共识的。
中方呼吁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中方已经提出应对乌克兰局势特别是人道局势的倡议,并将继续向乌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当前世界经济受疫情冲击等影响已经很艰难了,有关制裁会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冲击,对各方都不利。
中方愿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作出自己建设性努力。
●谈香港当前,香港新冠疫情形势严峻, 特区政府依法决定推迟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集中精力抗疫,我们充分理解和支持。
中央政府每天都在关注着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特区政府要负起抗疫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会全力支持抗疫。
我们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特区政府换届将严格依照基本法相关规定进行。
希望特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巩固好、提升好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谈疫情中国一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积极推动国际交往合作,我们会根据疫情的形势变化和病毒的特点,使防控更加科学精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疫情发生以来,我多次与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公司、企业家对话,他们都希望要保证必要的商务往来。
我们已经开通了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对一些关键环节的企业和项目,保障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
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

标签: #透水 #多少钱 #要多 #中国 #多少钱 #多少钱 #混凝土 #cos2分之兀等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