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星期五,程序员学习多少钱

多少钱 3
132020年9月4日星期五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84 文逢周五出刊 摘第76期 刘心武写实,让人着迷16版 憋屈!老婆总拿我跟连襟比14版 观念“代沟”吵不平 14版 体面的盛宴 14版 强大一点儿做父母14版 有闲情的人不容易老 14版 郭宇:28岁“退休程序员” 16版 1960年中国人探险珠峰壮举16版 轻断食对脂肪肝有益 15版 简单按摩延缓皱纹产生15版 居家适老化改造到底改些啥15版 《民法典》让高空抛物不再“任性”15版 交友三大准则:轻财、量宽、重义15版 谢园逝世,永远的“孩子王”16版 24小时书店,难道只是听起来很美?快递绿色包装有了“硬标准”24小时书店调查: 今年1月至7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8亿件,超过了2017年全年业务量。
然而,据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 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邮政局不断推进快递业绿色发展。
2019年,实施“9571”工程,截至去年底,已实 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现全国电子运单使用率98%、52%电商 近日,河南省《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
“24小时书店”这一模式开始进入官方视野。
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郑州多家24小时书店已经因成本原因,放弃了24小时营业服务,也有新书店开始谋划24小时模式。
多家24小时书店放弃24小时营业 2016年4月,以“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空间和文化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留给读者最大便利”为宗旨的郑州杜岭街的中原图书大厦回声馆开业,很快 为关闭状态,店内电话也关机。
成本高不能刻意为了24小时 为了降低成本,回声馆引进了咖啡店合作,丰富晚上经营内容,在一楼半封闭区域提供咖啡酒类等饮品服务,并有驻唱歌手。
为何放弃了24小时营业?“综合考虑了经营情况和客户体验,虽然很纠结但还是改了。
”回声馆孙经理介绍说,书店开业以来,晚上看书的人挺多,但电费、人力成本却不低,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读者主要是12点之前在店里 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率75%、3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 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废弃物回收装置。
2020年,提出邮政 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 郑州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城《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市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书准体系。
房郑品书舍全总“工具包”破解职场隐甘皙性歧视为解决快递包装用量激增造成的 业力争实现“9792”目标,即:“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摘自《工人日报》) 成为“网红”。
除了功能齐全,一二层图书区24小时开放也是一大卖点。
不过,记者近日探访时发现,其24小时的营业时间在坚持三年之后,于2019年调整为营业至第二天凌晨3点。
在回声馆之前,郑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时书店是书是生活。
2014年,这家书店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的地租全免优势,试运行周
五、周六两天24小时不打烊。
后来,在经营屡陷困境的情况下,几易店址,如今也不再坚守24小时营业。
负责人富贵说,书店最近一次24小时营业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2016年11月,锐普书房西大街店实行24小时全日制营业。
其对外宣传语充满温情:“因为我们发现有好多书友每日辛勤的工作结束后已经晚上9点了,想来书房坐一坐的想法也难以实现。
我们考虑到如果仅仅只是延长营业时间,还是会有打烊的时刻,广大书友还是无法尽兴而归,所以我们决定永不打烊。
”遗憾的是,这家书店“永不打烊”的梦想破灭了,地图软件显示该店 看书,到了凌晨3点确实就没人了,调整时间后最终也减少了两个员工成本。
在孙经理看来,不能刻意为了24小时而24小时,要根据具体读者情况和书店经营情况来确定。
为了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今年回声馆还对咖啡业态进行了更新,夜晚驻唱以轻音乐为主,保证阅读氛围。
书是生活负责人富贵介绍,6年前书店面积小,成本主要是几盏灯和一台空调,最大的人力成本通过招学生兼职来满足。
即使如此,24小时开放也只是断断续续坚持了两年。
但如今书店面积较大,水电和人力成本更无法承受。
商业区书店探索新模式 看着郑州24小时书店纷纷放弃全天营业,有读者提供了一个线索:一家名为“渔社”的24小时经管图书馆,今年5月初正式开业。
这家以经管类为主的细分图书馆,不同于书店,盈利点不在图书销售,甚至图书以进价销售。
渔社创始人刘永的理念是“共享智识”,平时举办线下活动分享商业案例, 让创业者与商界大咖面对面咨询交流,“我们想做一家纯正的知识服务机构, 希望通过经管图书馆场景,给其他商业经营者带来借鉴价值”。
在他看来,24小时营业对位置要求很高,而他的图书馆处于核心商业区,紧邻地铁交通便利,这是确保客流的重要条件。
不过,经营三个月以来,渔社并未实行24小时开放。
刘永说:“眼下如果开放24小时人力跟不上,考虑到经营成本还未落实,但未来会走向24小时。
” 郑州城市书房“郑品书舍”今年建成,店长张先生说:“我们书舍周边环境安静,没有繁华地段的人流量,晚上看书的需求不多,现在运营成本就很紧张,不能单纯为了24小时而硬要24小时。
” 24小时书店可持续性在哪里 24小时书店作为应对网络冲击,实体书店寻求自身转型的产物,被业内推为标杆的是北京三联韬奋书店。
与此 同时,多地的24小时书店由于长期亏损,不得不选择取消,原因主要为成本增加,读者较少而无力继续承担。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经营密码是什么?店长江先生告诉记者,书店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周边文化场所和商业配套业态成熟,方便读者到来,另外也与城市人们的生活阅读习惯有关,有一定的夜读群体,而北京市政府也出台鼓励夜经济发展的政策。
据悉,北京市出台并实施了支持实体书店的一系列政策,此外还重点对24小时书店给予了专项补贴,鼓励有更多的不打烊书店点亮北京城市的夜空。
深圳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是国内坚持最久的24小时书店之
一。
该店相关负责人黄经理说:“办24小时书店确实是一种情怀,我们已经创下了十多万小时不打烊的纪录,但如果想要坚持下 张丛博郑艳来不能仅仅靠情怀。
”(摘自《大河报》) “未婚未育”,这或许是让很多职场女性在填写简历信息时最为扎心的字眼。
在一些用人单位眼中,这四个字代表着“不稳定”“长期产假”“人力成本损耗”。
尽管国家早已明令禁止性别歧视,但职场上针对单身女性的隐形歧视始终存在。
2018年,全国总工会开展的“企业性别平等机制建设调查”显示,在招聘过程中受访女职工均表示在工作场所遭遇过性别歧视,其中一点就是很多企业会专门询问女职工结婚、生育计划等内容,并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考虑因素。
智联招聘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也显示,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
而遭遇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数。
也因此,职场女性中出现了一股“逃离婚育”的趋势。
去年,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 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在全国总工会的调查中,有超过40%的企业管理者表示,促进性别平等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增加了企业成本。
据不完全测算,一名女职工在生育期企业需要承担的费用(包括产假工资、哺乳假工资、各项社保费用等)大约4万元。
加上痛经假、孕期调整工作不上夜班、哺乳室等投资,不少中小企业坦言“难以承受”。
要让“不敢婚”的职场女性冲破这种隐形羁绊,制度建设已经起步。
2019年,全国总工会编制的《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指导手册》发布。
手册中设计的“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检查清单”,是全国首个针对工作场所性别平等的“工具包”。
“国家已经出台了保护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关键是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据此建议,应明确将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确政府监管部门职责,明确经济和行政处罚方式,加大 某些药品说明书 为何难“说明” 这些无意的“舌尖”浪费,戳中你了吗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剩饭吃了对身体不好,坚持让我倒掉,怪自己种的,特别是早上出门买菜,看到 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 王嘉露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实效性。
(摘自《劳动报》) 疫情下超九成大学生社交焦虑 据报道,患者得了带状疱疹,选用抗病毒药伐昔洛韦治疗时,国内说明书要求的剂量是每次0.3克、每日2次,连续服药10日。
但在国外,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剂量是每次1克、每日3次,疗程7天。
同一种药,国内外服用剂量差5倍,让医生和患者都感到十分困惑:得了带状疱疹,究竟应该吃几片药? 同一种药的剂量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这种现象在医学上比较常见。
比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可以运用于解热镇痛。
“伟哥”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但也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用于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伐昔洛韦也是如此,若用这种药治疗单纯疱疹,只需每天1次,每次0.5克即可,但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有效的用量则是,每天3次,每次1克。
道理不难理解,但当药品说明书上只写明一种用法与用量时,就会陷医生于两难的境地:假如医生根据治病需要使用伐昔洛韦,用每次1克来治疗带状疱疹时,就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如此“自作主张”,一旦出事,医生很可能惹上麻烦。
再加上剂量增加数倍,费用也相应增加,容易引发患者的误会。
假如医生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则对患者十分不利,没有足量使用抗病毒药,不仅很难治愈,而且容易留下神经痛等后遗症,让患者苦不堪言。
这事的症结在于,国内早期的仿制药越仿越走样,有时甚至简单照搬说明书,连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等不同的疾病也没有加以区分,这种粗放式的仿制方式,当然容易导致出现药不对症的现象。
化解之策,首先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更新与纠错机制。
此外,药品说明书的更新,不仅要及时,也要广泛倾听医生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在药品生产供应方面,应该用精细服务来代替粗放式服务。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指甲大的“大白丸”、500毫升的大吊瓶等很常见,多名成人共用一瓶药不算奇怪。
但当前大力发展精准医疗,这种做法就更加显得落伍,更不合时宜,除了成人的不同疾病需要与之对应的药品之外,儿童药品更需要有丰富的品 罗志华种与剂型,以提高药品的准确度。
(摘自《羊城晚报》) 中,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小习惯,在有意或无意间导致了“舌尖”上的浪费。
请客总担心菜不够吃 李琴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上班,上周末,弟弟来矿上看她,夫妻俩带着弟弟去外面餐馆吃饭。
“老板,我们3人,称1斤半羊肉,两个蒸笼……”刚进餐馆,李琴的丈夫就开始点吃的。
李琴知道,丈夫请客吃饭好面子的老毛病又犯了。
结果,吃到最后,他们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半。
其实,类似李琴老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记者在该矿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89人参与,有53人在请客吃饭这栏选填了准备多点,或多点些菜放心些,多少有些剩的,才更像是请客吃饭。
“健康”观念下的挑剔 “今天周末,儿子一家回来看我。
中午我把饭菜弄多了,没吃完,儿子说剩菜 可惜的。
”重庆一小区的张大妈说。
重庆陆军大学西南医院教授刘峰 表示,不用碗、碟、盘子来储存剩余饭菜,而采用密封较好的玻璃保鲜盒,并且采用低温储存;在保存时间上,剩饭最好在1天内吃完,剩菜则要在5~6个小时内吃完,凉菜、绿叶菜最好当顿吃完;吃剩饭剩菜前一定要热透。
有了以上措施,吃剩菜剩饭还是安全的。
记者随机调查发现,40岁以下人群,有过半的人倒过剩菜剩饭,有接近四成的人不吃肥肉,有约两成的人不吃鸡、鸭的皮。
问其原因,一是怕剩菜剩饭对身体不好,二是肥肉、鸡皮、鸭皮油腻,不想吃。
专家建议,对于看起来油腻、不想吃的食物,尽量不买,或者尝试改变其烹饪方式,减少浪费。
各种原因的无计划购买 “厂区卖的菜很多都是周边农民 特别新鲜,就忍不住买买买,也不管吃不吃得了。
”重庆綦江齿轮厂员工邓春梅说。
“我妈见不得超市打折,一碰上打折就会买一大袋菜回家。
”有企业员工说。
作为家庭“煮妇”,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
多种原因下的无计划购买,导致最后吃不完,只能扔掉。
有人建议,平时尽量做到有计划地购买食物。
对于超市打折活动,要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以便减少浪费。
(摘自《工人日报》) 热点 责任编辑:杨玉燕 “医美面膜”是商家创造出来的 “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复敏感肌……”一段时间以来,被一些商家称为“拯救皮肤神器”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等颇受追捧,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介等营销渠道,成为流行的护肤用品。
然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1月就指出,所谓的“医美面膜”实为医用敷料,按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为名称,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
专家指出,医用敷料成分简单,主要作用为修复皮肤屏障,并没有其他功效,管理规范医用敷料市场迫在眉睫。
如何促进行业自律,有效约束电商平台,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是相关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医美面膜”的叫法是商家创造的 “面膜我现在只用医美的!”“我要把其他面膜的钱省下来全买医美面膜!”……打开一些社交平台,经常能看到关于“医美面膜”的推荐。
“90后”小李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使用“医美面膜”是在2014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做了激光治疗后,医生给她开了一款胶原蛋白敷料,其用法和外观与普通面膜类似,但价格高出好几倍。
2018年前后,她发现这款敷料开始在网上爆红,并被冠以“械字号面膜”“医 美面膜”的名号。
今年8月中旬,记者在电商平台上 查询一些“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品牌,发现其销量巨大,其中一款品牌月销量高达40万单,还有两家店铺相关面膜销量均达10万单。
尽管国家药监局今年1月就宣布不存在所谓的“医美面膜”,但在一些网络销售平台上,依然能见到“医美面膜”的身影。
黑龙江女孩奇奇在朋友圈看到微商推荐购买了“医美面膜”。
“我脸上容易长痘痘,看到推介的医美面膜有这么大功效,就买来试试。
”奇奇说,自己使用之后感觉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一款“医美面膜”反而会刺激痘痘产生。
此外,这些面膜承诺的“美白、抗皱”功效,用完后更是“几乎没有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生石蕾认为,市面上的所谓“械字号面膜”,有些宣传过度了,“医美面膜”的叫法并不是专业名词,而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医用敷料成分简化,普通面膜更复杂” 国家药监局指出,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医用敷料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石蕾介绍,“敷料”指用于保护伤口、创面的医用材料,专门用于医疗治疗的棉片、纱布、膏药等就是医用敷料,而有些用于治疗目的的敷料用类似面膜的形式制造出来,在激光术、光子嫩肤、水光针等医疗美容项目后给患者使用,进行术后修复。
作为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在生产工艺方面比普通面膜要求更严格。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医生袁超指出,医用敷料的生产药厂空气洁净度至少要在10万级以下,更适合用在有创伤创面的皮肤上。
而对于“医美面膜”是否“介于药和护肤品之间”,2019年1月,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中明确指出,在国家法规层面不存在“药妆品”概念,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此外,医用敷料应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高庆指出,医用敷料应当同其他医疗器械一样严格控制流入市场,相关部门需严格把关。
当消费者购买使用医用敷料导致皮肤过敏、受损时,可以向工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投诉。
(摘自《中国青年报》) 从今年1月29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不参加集中性活动开始,大学生们宅家学习的效率,就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日前,东华大学团委发起了一项关于大学生疫情期间学习、健康、生活情况的调研,654名大学生参与其中。
“疫情期间,大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对学生们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和生活状态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书记沈洁告诉记者。
报告显示,现阶段,约七成的同学网课学习以直播课和录课为主,“先看录课、再进行直播讲解”只是其中较小的部分。
上网课的出勤情况,有77.5%的同学会按要求出勤每一节课。
但相较于线下课程,超过八成的同学无法完全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或多或少存在疑惑。
这说明网课的形式对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确实存在一定影响。
报告指出,宅家学习严重限制了同学们的室外活动,又因为室内空间有限或其他原因,导致同学们难以好好锻炼身体;此外,没有规律的作息方 式、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导致了同学们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在对自身健康进行评价时,最担心的是“身体健康”。
疫情期间的日常交流,有88.8%的同学更倾向于使用微信或QQ等社交媒体,仅有9.9%的同学选择“面谈”。
此外,有91.5%的同学认为自己对网络社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感,有90.2%的同学在网络社交中,会因为对方长时间不回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上述现象均表明,社交焦虑对于学生自身正常的社交、自我认识和平时的学习工作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开学后的社交焦虑缓解途径,报告也给出一些调研数据。
比如,有85.5%的同学认为应当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74.3%的同学认为开学后要多找朋友们聊天,适应面对面社交的状态;65.8%的同学选择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偶尔走出家门,增加社会互动;59.2%的同学选择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 王烨捷体的活力来应对社交焦虑。
(摘自《中国青年报》) “专特供”借酒还魂应一查到底 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售价115000元,而且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
据新华社报道,早在2013年,国家多部门就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并明确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
这些“专特供”名酒“八成是假货”“九成为送礼”“十分不靠谱”。
这类“专特供”名酒再次出现,主要原因还是特权思想在作祟,有人以为拿这种产品送礼更能体现诚意,有人以为消费这种产品就能体现身份和面子。
实际上这类名酒八成是假货的曝光,对送礼者和收礼者都泼了一盆冷水,使其感受不到诚意和面子,相反会感觉上当受骗“,专特供”名酒有望因舆论监督遇冷。
但是,不能只靠舆论对“专特供”名酒说不,而是应该对这类产品的生产、销售、购买、消费等环节进行深入调查、严厉惩治。
比如“八成是假货”就意味着生产者、销售者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
再比如,“九成为送礼”意味着部分送礼者 有行贿嫌疑,部分收礼者涉嫌受贿,可能触犯党纪国法。
对所有涉嫌违法者都应该依法查处,查处“专特供”名酒的入手点是网络销售平台。
更重要的是,谁在销售、谁在购买“专特供”名酒,通过网络平台都能查出来。
只有顺着媒体线索一查到底,才有希望彻底铲除“专特供”名酒。
除了从供给端依法查处外,还应该从需求端查处。
谁在购买“专特供”名酒,又送给了谁,也应尽量一查到底。
“专特供”名酒再现网络也折射出当前酒类市场的经营较为混乱。
“专特供”之所以偏偏附体酒类产品,主要原因是酒类市场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之处。
所以,如果整治酒类市场之乱,“专特供”也会失去附体无法还魂。
期待媒体报道之后,相关治理措施能够及时跟进。
(摘自《北京青年报》) 今晚文摘文章见报后,请原作者速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寄发稿费。
联系电话:(022)23602884

标签: #长虹 #一个月 #多少钱 #高尔夫球 #培训班 #一台 #文件 #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