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TS,奔驰c200加多少机油

机油 9
T/CHTS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 STANDARDSOFCHINAHIGHWAY&TRANSPORTATIONSOCIETYT/CHTSXXX-201X 公路钢桥树脂沥青铺装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forResinAsphaltPavementonHighwaySteel-bridge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T/CHTSXXX-201X(C) 201X-XX-XX发布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T/CHTSXXX-201X 该标准版权为中国公路学会所有。
除用于国家法律 法规规定用途,或事先得到中国公路学会文字上的许可 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转 帖、改编本标准。
中国公路学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
3区 电话:010-64245690传真:010-64958372 网址:/ 电子信箱:chts64958372@ Ⅰ 前言 前言 为了提高公路钢桥树脂沥青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延长钢桥面铺装使用寿命,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外钢桥面铺装设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相关研究成果,围绕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施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
经广泛征求意见后,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由6章和8个附录构成,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
1.钢桥面铺装设计要求;
2.钢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方法;
3.钢桥面铺装材料基本技术要求;
4.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要求;
5.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管理及验评标准。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受中国公路学会委托,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本指南主编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指南参编单位:宁波天意钢桥面铺装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吴春颖、凌晨、张志宏、张可强、陈刚、吴钊、韩文生、纵瑾瑜、韦武举、于迪尔、侯俊、曹健、朱雷。
本指南主要审查人:XXXX 指南实施过程中,请将发现的问题和对指南的意见建议反馈至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评价中心标准规范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联系方式:010-64245690;电子邮箱:chts64958372@),供修订时参考。
目次 目次 1总则.............................................................12术语及符号.......................................................2 2.1术语.........................................................22.2符号.........................................................33铺装结构设计.....................................................43.1一般规定.....................................................43.2组合设计要求.................................................43.3铺装结构刚度验算.............................................63.4铺装结构体系设计.............................................73.5排水设计.....................................................94材料............................................................104.1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材料......................................104.2铺装下层材料................................................104.3铺装上层材料................................................124.4粘层材料....................................................145施工............................................................155.1一般规定....................................................155.2施工准备....................................................155.3试验段铺筑..................................................165.4钢板喷砂除锈................................................175.5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施工......................................185.6铺装下层施工................................................195.7粘结层施工..................................................205.8铺装上层施工................................................216质量验评标准....................................................246.1一般规定....................................................246.2喷砂除锈验评标准............................................246.3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验评标准..................................246.4铺装下层验评标准............................................256.5铺装上层验评标准............................................256.6质量管理规定................................................28附录A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29附录B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31附录C组合结构疲劳试验方法........................................33附录D指干时间试验方法............................................35附录E固化时间试验方法............................................36附录FEBCL拉拔强度试验方法........................................38附录GEBCL拉剪强度试验方法........................................40附录HEBCL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42 —1— 总则 1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钢桥面铺装工程建设的需要,提高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公路桥梁新建、大修和改建桥面铺装工程。
条文说明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已应用于多座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公路桥梁,桥型结构包括悬索桥、斜拉桥、钢桁架桥和钢拱桥等。
先后应用于江东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辽河大桥、象山港大桥、嘉绍大桥和苏州斜港大桥等桥面铺装的新建工程,部分钢桥面铺装使用年限超过5年,铺装整体性能依旧良好。
先后应用于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阳逻大桥和军山大桥等桥梁桥面铺装的大修养护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1.0.3本指南适用于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
条文说明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主要由3层构成,EBCL层为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主要功能为钢板的防腐防水、铺装层与钢板之间的粘结以及提供抗剪能力;铺装下层RA树脂沥青混凝土为刚性过渡层,主要功能为将铺装上层的荷载传递给钢板以及刚度过渡,同时隔绝铺装上层的温度传递至钢板;铺装上层为磨耗层,主要功能为提供行车舒适性与行车安全性;三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称为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
1.0.4本指南规定了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钢桥面板喷砂除锈、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铺装下层、粘结层和铺装上层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的方法和标准。
1.0.5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确保安全。
1.0.6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7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应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合理的施工工期。
1.0.8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术语及符号 2术语及符号 2.1术语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1钢桥面铺装pavementofsteeldeckbridge 铺设于桥梁钢制面板之上,供车辆安全舒适行驶,对钢桥面板具有保护作用的铺装体系。
2.1.2喷砂除锈sandblasting 对钢板表面采用真空抛丸机或环保型喷砂机进行喷砂,去除钢板表面锈迹,确保在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施工前钢板表面达到规定的清洁度和粗糙度要求,确保不同条件的桥面板除锈后,锈迹、瑕疵达到规定等级要求。
2.1.3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epoxybondingchipslayer(EBCL) 作为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结构的防水粘结层。
以改性树脂沥青粘结碎石形成的防水抗滑粘结层,利用树脂沥青涂层隔绝水和空气与钢板的接触,增强铺装层对钢板的粘结能力,利用在树脂沥青上撒布的粘结碎石形成的粗糙的铺装界面的表面,约束铺装层不产生剪切滑动。
2.1.4树脂沥青resinasphalt 由
A、B两组分在常温下按照一定条件组成的混合物,其中A组分为树脂和沥青的混合物,B组分为固化剂和沥青的混合物,根据用途分为树脂沥青粘结料和树脂沥青结合料。
其中树脂沥青粘结料是一种将铺装层和钢板,或者铺装层之间粘结为一个整体的粘结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在常温下按照一定条件下混合后反应而成。
其中树脂沥青结合料是一种在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在常温下按照一定条件混合后反应而成。
2.1.5粘结层tackcoat 为加强铺装上下面层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材料。
树脂沥青铺装粘结层材料采用树脂沥青粘结料。
2.1.6树脂沥青混合料resinAsphaltconcrete 由树脂沥青结合料和一定级配的集料在常温下拌合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料。
—2— 术语及符号 2.1.7断裂强度tensilestrengthatbreak 试样拉伸至断裂时刻所记录的拉伸应力。
2.1.8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atbreak 试样断裂时的百分比伸长率。
2.1.9ERS铺装ERSpavement 由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EBCL、铺装下层树脂沥青混凝土RA和铺装上层SMA组成的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
2.1.10ERE铺装EREpavement 由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EBCL、铺装下层树脂沥青混凝土RA和铺装上层(EA、ERC或EBCL)组成的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
2.2符号 本指南各种符号或代号以及意义见表2.2。
序号 2.2.1 2.2.2 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122.2.132.2.14 符号或代号 ERS ERE EBCLEAERCRASMAFLMSOACPaγsaγsbγse 表2.2符号或代号 意义由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EBCL、铺装下层树脂沥青混凝土RA和铺装上 层SMA组成的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的缩写由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EBCL、铺装下层树脂沥青混凝土RA和铺装上 层EBCL组成的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的缩写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环氧沥青混凝土环氧树脂混凝土冷拌树脂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混凝土马歇尔流值马歇尔稳定度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混合料的油石比 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3— 铺装结构设计 3铺装结构设计 3.1一般规定3.1.1钢桥面铺装应遵循“抗滑、耐磨、防水和耐久”的原则设计铺装结构 层材料。
3.1.2钢桥面铺装设计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特点、交通荷载状况、环境气候 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结合同类型桥梁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工程经验进行。
3.1.3交通分级标准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执 行。
3.1.4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层性能应满足本指南3.4节的要求。
3.1.5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实施前应完成钢桥面铺装使用条件调查和铺装层 受力分析,并通过性能验证确定铺装结构与材料满足工程要求后,方能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3.1.6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除满足本指南的要求外,还应满足JTGD64-20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中对钢桥面铺装的要求。
3.2组合设计要求 3.2.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结构体系设计宜按照图3.2.1所示流程进行。
—4— 铺装结构设计 图3.2.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流程 条文说明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应先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规定调查桥梁所属路段的交通参数,确定桥面铺装的交通等级。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交通量预 测资料或现有交通量观测站实测的交通量资料,分析桥面铺装的荷载情况。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应分析桥址区10年以上的气温资料。
补充调查不 同季节月平均气温及气温分布规律,并调查或实测高温季节桥面铺装表面月最高温度,以论证分析高温对桥面铺装的影响和要求。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设计应根据交通条件、气候条件和桥梁结构特点,结合以往工程钢桥面铺装设计和使用经验,初步拟定钢桥面铺装材料类型与结构层厚度。
根据初拟方案,进行铺装材料与混凝土设计和性能验证,并进行钢桥面铺装体系的刚度验算。
若不满足要求时,应提高材料性能要求或增加桥面系刚度;若满足要求时,验证铺装组合结构的性能。
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重新进行材料选 —5— 铺装结构设计 择与设计;若满足设计要求,则确定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结构和材料要求。
3.2.2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层厚度宜为50mm~70mm,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厚度宜为3~5mm,铺装下层厚度宜为20mm~30mm,沥青类铺装上层厚度宜为40mm~45mm,环氧类铺装上层厚度宜为25mm~30mm,具体铺装层厚度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条文说明 若采用EBCL+RA+EBCL的ERE铺装,则其中树脂沥青混凝土RA铺装层的厚度宜为45mm~55mm。
3.2.3钢桥面铺装设计年限的选择,宜根据各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该桥梁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并考虑投资条件综合确定。
新建桥梁桥面铺装设计年限为15年,有特殊要求的可适当调整设计年限。
3.3铺装结构刚度验算 3.3.1桥面系刚度采用钢桥面板顶面最不利荷载位置处的最小曲率半径
R、纵向加劲肋间的相对挠度⊿两项指标进行评价,宜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获得,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刚度指标最小曲率半径R肋间相对挠度⊿ 表3.3.1 桥面铺装刚度验算要求 单位mmm 技术要求≥20≤0.4 条文说明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桥面系指包含钢桥面板、纵向加劲肋、横隔板以及铺装层的桥面系。
桥面系刚度直接影响桥面铺装受力和使用寿命,我国钢桥发展初期,桥面铺装早期破坏与桥面系刚度不足或偏小有紧密关系。
根据JTGD64-20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对正交异性钢板和钢桥面铺装的要求,本指南提出表3.3.1的刚度要求。
3.3.2适用于本指南的钢桥面顶板厚度宜不小于14mm,若桥面系刚度不足,应采取优化钢桥面顶板结构、提高钢桥面铺装层材料的性能要求等措施。
3.3.3应验算极限汽车荷载条件下,铺装层与钢桥面板间、铺装下层与铺装上层间的界面计算应力不应超过材料极限强度;否则应禁止该极限汽车荷载过桥。
3.3.4纵向腹板位置应避开轮迹带。
—6— 铺装结构设计 3.4铺装结构体系设计 3.4.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结构体系包括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铺装下层、粘结层和铺装上层。
条文说明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结构中粘结层包括两层,分别为铺装下层与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之间的粘结层、铺装下层与铺装上层之间的粘结层。
3.4.2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兼具防水层作用,由EBCL胶料与3~5mm碎石粘结组成,EBCL胶料与碎石性能指标应满足本指南4.1节中的要求。
3.4.3铺装下层(刚性过渡层)采用冷拌树脂混凝土,可采用RA-05型混合料或RA-10型混合料,宜按照附录A要求进行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RA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见表3.4.3-
1,混凝土性能要求见表3.4.3-
2。
表3.4.3-1冷拌树脂混凝土RA级配范围要求 混合料类型 13.2 9.5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范围(%) 4.75 2.36 1.18 0.6 0.3 0.150.075 RA05 100 100 90~10055~7235~5525~4316~3012~228~16 RA10 10095~10065~8550~70 / 28~40 / 14~237~14 表3.4.3-2冷拌树脂混凝土性能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稳定度kN ≥40 T0709(50次击实) 流值0.1mm 20~40 T0709 空隙率% 0~
2 T0705 车辙动稳定度次/mm(70℃) ≥10000 T0719 水稳定性: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90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10℃低温弯曲极限应变×10-
6 ≥85≥3000 T0729T0715 3.4.4铺装下层与铺装上层之间的粘结层宜采用二阶环氧粘结层或树脂沥青粘结层,材料性能指标应满足本指南4.4节中的要求。
条文说明 根据铺装上层材料选择的不同,铺装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层材料选择也不同,若铺装上层采用树脂沥青混凝土,可选用树脂沥青粘结层;若铺装上层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可选用二阶环氧粘结层。
粘结层材料也可选用改性沥青。
当选择改性沥青作为粘结层时,应对铺装下层表面进行相应的粗糙化处理,以增加铺装上层与铺装下层之间的粘结能力。
—7— 铺装结构设计 3.4.5铺装上层(表面功能层)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沥青玛蹄脂混凝土SMA-13,级配范围要求见表3.4.5-
1,混凝土性能要求见表3.4.5-2;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高温拌合型环氧沥青混合料EA-10,级配范围要求见表3.4.5-
3,混凝土性能要求见表3.4.5-
4。
混合料类型 13.2 表3.4.5-1铺装上层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范围(%)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0.075 SMA10 100 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 SMA-13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 AC-13 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
8 表3.4.5-2铺装上层混合料性能要求 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单位 SMA AC 马歇尔尺寸 mm 101.6m×63.5mm101.6m×63.5mm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双面击实50次 双面击实75次 空隙率 % 3~4.5 3~
5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 ≤VCADRC ≤VCADRC 矿料间隙率VMA % ≥17.0 13~15 稳定度 kN ≥8.0 ≥8.0 流值 0.1mm 20~50 20~40 饱和度 % 75~85 75~85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0.1 ≤0.1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20℃) % ≤15 ≤15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60℃) 次/mm ≥5000 ≥2000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 水稳定性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 % ≥85
≥80 ≥85≥80 -10℃低温弯曲极限应变 με ≥2500 ≥6000 表3.4.5-3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EA-10级配范围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范围 13.2 9.5 4.75 2.36 0.6 0.15 试验方法 T0702T0702T0705T0708 /T0709T0709 /T0732T0733T0719T0709T0729T0715 0.075 上限 100 100 85 70 40 23 14 下限 100 95 65 50 28 14
7 表3.4.5-4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EA-10性能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稳定度kN ≥40 T0709 流值0.1mm 20~50 T0709 空隙率% 1.5~
3 T0705 车辙动稳定度次/mm(70℃) ≥10000 T0719 水稳定性: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90 T0709 —8— 铺装结构设计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10℃低温弯曲极限应变×10-
6 ≥85≥3000 T0729T0715 条文说明 铺装上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根据桥面铺装荷载与使用温度,应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相应的优化。
3.4.6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高温稳定性能与疲劳性能应符合表3.4.6中的规定。
表3.4.6 性能类型组合结构动稳定度(60℃,次/mm)组合结构疲劳性能(20℃,10Hz,万次)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性能要求 要求≥3000 ≥1200 试验方法T0719附录
C 条文说明 若钢桥面铺装上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时,组合结构疲劳性能试件只采用EBCL层和RA层构成,疲劳性能要求为1200万次以上。
铺装上层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性能试验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T0739)的试验方法进行,疲劳性能要求为100万次以上。
3.5排水设计 3.5.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应设置排出钢桥面铺装层积水的排水通道,排出积水通道在桥梁构造设计上可通过在横坡低处的路缘石挡水板以及桥面泄水管集水槽周边构造设置排水孔的方式实现。
3.5.2所有铺装层与钢构件之间需设置防水材料,防止水渗入。
3.5.3应根据桥面宽度、纵横坡度情况,在桥面低处一侧合理设置排水孔。
—9— 材料 4材料 4.1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材料 4.1.1环氧树脂胶料由
A、B两种组分按照比例混合搅拌而成,其搅拌混合后技术要求见表4.1.1所示。
试验项目拉拔强度(70℃)拉拔强度(23℃)指干时间(23℃)固化时间(23℃)断裂伸长率(23℃) 表4.1.1环氧树脂胶料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MPa ≥
3 MPa ≥
8 h 10≥t≥
1 h ≤72 % ≥
5 试验方法 GB/T5210-2006 指干法拉拔试验GB/T528-2009 4.1.2环氧树脂粘结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玄武岩,碎石技术要求见4.1.2所示。
表4.1.23-5mm环氧树脂粘结碎石的技术要求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 / ≥2.60 坚固性(>0.3mm部分) % ≤12 砂当量 % ≥60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小于0.075mm的含量(水洗法) % ≤
1 吸水率 % ≤2.0 含水率 % ≤1.0 试验方法T0328T0340T0334T0345T0333T0330T0332 4.2铺装下层材料 4.2.1冷拌树脂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冷拌树脂沥青、玄武岩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和聚酯纤维。
4.2.2冷拌树脂沥青由
A、B两种组分按照比例混合搅拌而成,其搅拌混合后技术求见表4.2.2所示。
试验项目 表4.2.2冷拌树脂沥青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0— 材料 指干时间(23℃)固化时间(23℃)断裂伸长率(23℃)拉伸强度(23℃) h ≥
6 指干法 h ≤72 GB/T5210-2006 % ≥30 GB/T528-2009 MPa ≥2.5 GB/T528-2009 4.2.3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玄武岩石料,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4.2.3-1所示,细集料技术要求见表4.2.3-2所示。
试验项目 表4.2.3-1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 / ≥2.60 吸水率 % ≤2.0 坚固性 % ≤12 针片状含量 % ≤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 ≤
1 软石含量 % ≤
3 压碎值 % ≤26 母材饱水抗压强度 MPa ≥120 含水率 指 标 表4.2.3-
2 % ≤0.5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 / ≥2.60 坚固性(>0.3mm部分) % ≥12 砂当量 % ≥60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含水率 % ≤1.0 吸水率 % ≤2.0 亚甲蓝值 g/kg ≤25 试验方法
T0304T0304T0314T0312T0310T0320T0316T0221T0332 试验方法T0328T0340T0334T0345T0332T0330T0349 4.2.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粉,不应含泥土杂质和团粒,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表4.2.4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表4.2.4填料的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1— 材料 表观相对密度 / 含水量 % 粒度范围<0.6mm % <0.15mm % <0.075mm % 外观 / 亲水系数 / 塑性指数 / ≥2.50≤0.5 10090~10080~100无团粒结块 <1<
4 T0352T0103 T0351 /T0353T0354 4.2.5冷拌树脂混凝土中需添加一定量的聚酯纤维,其技术要求见表4.2.5所示。
试验项目纤维直径纤维长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 耐热性 表4.2.5 单位mmmmMPa%/ 聚酯纤维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0.010~0.025 10±1.5≥500≥15210℃,2h,体积基本无变化 试验方法JT/T534-2004JT/T534-2004JT/T534-2004JT/T534-2004JT/T534-2004 条文说明 冷拌树脂混凝土室内试验中,为了便于室内试验的开展,混合料拌合中未添加纤维。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冷拌树脂混合料拌合的时候应添加纤维。
其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4.3-2中的各项指标要求。
4.3铺装上层材料 4.3.1沥青混合料所用的沥青宜采用高弹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4.3.1所示。
表4.3.1高弹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kg,5s)0.1mm 30~60 软化点(环球法)℃ ≥85 延度(5℃,5cm/min)cm ≥20 弹性恢复(25℃)% ≥90 粘度60℃Pa.s ≥10000 闪点℃ ≥230 RTFOT163℃,85min 质量损失% ≤1.0 试验方法T0604T0606T0605T0662T0625T0611T0610 —12— 材料 针入度比%延度(5℃,5cm/min)cm ≥65≥10 T0604T0605 4.3.2环氧沥青混合料所用环氧沥青结合料技术指标见表4.3.2所示。
表4.3.2环氧沥青结合料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热拌环氧沥青结合温拌环氧沥青结合 料 料 拉伸强度(23℃) MPa ≥2.5 ≥1.5 断裂伸长率(23℃) % ≥100 ≥200 含水率(7d,25℃) % ≤0.3 ≤0.3 粘度增加至
1Pa.s的时间(120)min — ≥50 试验方法 GB/T16777-2008GB/T1034-1998 T0625 4.3.3粗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玄武岩石料,应坚韧,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应严格控制集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集料的颗粒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富有棱角,纹理粗糙,其技术要求见表4.3.3所示。
表4.3.3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石料磨光值 BPN 石料压碎值 % 洛杉矶磨耗损失 % 表观相对密度 / 吸水率 % 坚固性 % 针片状含量 % 水洗法<0.075
㎜颗粒含量 % 软石含量 % 对沥青的粘附性 等级 石料的破碎面积(2个或2个以上) % 石料的抗压强度 MPa 技术要求≥42≤26≤28 ≥2.60≤2.0≤12≤15≤1≤3≥5≥90≥120 试验方法T0321T0316T0317T0304T0304T0314T0312T0310T0320T0616T0361T0221 4.3.4细集料宜采用坚硬的机制砂,也可从洁净的石屑中筛取粒径范围0.5-3mm部分作为机制砂使用。
当采用普通石屑作为细集料时,宜采用石灰岩石屑,石屑中不得含有泥土类杂物。
细集料技术要求见表4.2.3-2所示。
4.3.5填料应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其技术要求见表4.3.5所示。
—13— 指标表观相对密度 含水量粒度范围<0.6mm <0.15mm<0.075mm 外观亲水系数塑性指数 表4.3.5 单位/%%%% 填料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2.50 ≤110090~10080~100 / 无团粒结块 / <
1 / <
4 材料 试验方法T0352T0103 T0351 /T0353T0354 4.3.6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和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应满足本指南3.4节的要求。
4.4粘层材料 4.4.1为了有效消除冷拌树脂混凝土和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之间的空隙,提高层间结合力,在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界面上涂布树脂粘层材料,用量宜按照0.3-0.5kg/m2控制。
树脂粘层的技术要求见表4.4.1所示。
试验项目指干时间(23℃)固化时间(23℃)断裂伸长率(23℃)拉伸强度(23℃) 表4.4.1树脂粘层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h ≥1.0 h ≤72 % ≥100 MPa ≥2.5 试验方法指干法GB/T5210-2006GB/T528-2009GB/T528-2009 4.4.2为提高界面粘结强度和防水性能,在铺装上层与铺装下层间洒布二阶环氧粘层,洒布量宜按照0.7-0.9kg/m2控制。
二阶环氧粘结料的技术要求见表4.4.2所示。
试验项目断裂强度(23℃)断裂延伸率(23℃) 表4.4.2 二阶环氧粘层技术要求 单位 技术要求 MPa ≥
2 % ≥100 试验方法GB/T528-2009GB/T528-2009 —14— 施工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的施工应选择具有相关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具有专业施工机具设备的单位完成。
5.1.2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必须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5.1.3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前,应对全桥实行封闭。
5.1.4正式施工前应完成一定数量的试验段施工,试验段施工应满足本指南5.3节的要求。
5.1.5每道工序完工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5.1.6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需确保施工安全。
5.1.7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工期安排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不宜进行夜间施工。
5.2施工准备 5.2.1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建立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5.2.2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合同文件、摊铺方式、机械设备、施工条件等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5.2.3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试验、机械、管理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各工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
5.2.4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有关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配备的试验人员和试验仪器应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且试验仪器应通过国家法定计量机构的检验标定。
5.2.5拌和站场地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结合工程的规模、工期等情况合理布置拌和站场地,所设置的各种临 时设施应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及安全施工的要求。
2拌和站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
3集料应按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并设置明显标志, 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料仓应设置分料墙,仓内地面应设一定坡度便于排水。
—15— 施工 4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最大单批次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一定的余地。
5包括储料斗在内的所有材料存放场地,应设置防雨措施。
5.2.6施工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配备性能良好的间歇式混合料拌和机进行混合料拌和,拌和机宜配备 5个以上冷料仓,应配备二级除尘装置和良好的打印装置。
2应配备性能良好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机数量应根据工作面宽度和 摊铺机抗离析性能综合考虑后确定。
3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施工宜配置水平振荡压路机。
4沥青混合料运输设备的数量应根据运距及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确定,应保 持施工现场与拌和厂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施工的连续性。
5.2.7施工前材料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1工程开工前必须检查材料来源和质量。
对购进的沥青、树脂沥青、集料 等主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试验报告。
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进场。
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指南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规范与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
3正式施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以及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发包人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经审核批复后,方可使用。
4对防水粘结层材料、沥青、树脂等重要试样,应在检验后留样封存2年。
封存的防水粘结层材料不应少于5kg,改性沥青不应少于15kg。
5.3试验段铺筑 5.3.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各个工序正式施工前应实施试验段,包括喷砂除锈、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刚性过渡层摊铺、粘结层洒布、表面功能层铺筑等。
5.3.2喷砂除锈和环氧粘结碎石层试验段面积不宜小于100m2,铺装层试验段面积不宜小于500m2。
5.3.3通过钢板喷砂除锈试验段应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适宜的施工方法:1)确定喷砂机的机械数量和组合方式。
2)喷砂设备的行走方式,行走速度,喷砂设备之间的搭接宽度。
3)机械打磨的方法和使用的机具。
2确定喷砂除锈作业的工作效率,每一个作业段的工作长度。
3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组织安排等。
4确定质量检查项目、检查频率与检查方法。
5.3.4通过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试验段应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涂布工艺与涂布量。
—16— 施工 2确定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实施完成后的厚度、与钢板的粘结强度等。
3确定施工速度,每一个作业段的工作长度。
4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组织安排等。
5确定质量检查项目、检查频率与检查方法。
5.3.5通过铺装下层试验段应达到以下目的: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2确定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容许时间、运输时间、摊铺时间和碾压 成型时间,施工接缝的处理工艺等。
3确定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施工参数。
4验证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提出正式施工时的配合比。
5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组织安排等。
6确定质量检查项目、检查频率与检查方法。
5.3.6通过铺装上层试验段应达到以下目的: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2通过试拌确定上料速度、拌合数量、拌合时间、拌合温度、生产配合比 等工艺参数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温度、摊铺宽度、摊铺速度等,确定碾压工艺、松铺 系数以及接缝处理工艺等。
4验证混合料生产配合比,提出正式施工时的配合比。
5完善以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
6确定质量检查项目、检查频率与检查方法。
5.3.7试验段实施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与,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
5.3.8试验段实施完成后,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5.4钢板喷砂除锈 5.4.1钢桥面铺装工程中钢桥面板必须进行喷砂除锈后方能进行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的施工。
5.4.2除锈前要保证钢板清洁、干燥、无污染,确保钢板表面无焊瘤、飞溅物、针孔、飞边和毛刺等。
5.4.3表面清理包括钢板表面油污的检查及粉尘、涂料等表面附着物及杂物的清除。
应保证无油污等污垢,可采用清洁剂或经批准的溶剂清洗油污、盐分及其他赃物。
5.4.4喷砂除锈施工期间,应密切关注施工当天及近期天气情况,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
喷砂除锈施工期间对环境的要求见表5.4.4所示。
—17— 施工 项目名称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钢板表面温度空气露点 表5.4.4抛丸作业环境要求 技术要求5℃~40℃ ≤85%≥空气露点温度+3℃ 实测 检测方法温度计检测干湿度摇表检测钢板温度仪检测露点测试仪 5.4.5钢桥面板喷砂除锈宜采用真空无尘打砂的方法进行除锈处理,一般采用真空抛丸机进行喷砂除锈,对于真空抛丸机难以处理的边角、拐角等地方可采用手提式真空抛丸机等进行处理。
5.4.6喷砂除锈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的施工,一般不超过4h,防止钢板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或遇水发生锈蚀。
5.4.7喷砂除锈施工期间,如遇到下雨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将已喷砂除锈的钢板做好覆盖,防止钢板遇水发生锈蚀,待天气转晴后,应重新进行喷砂除锈。
5.4.8真空抛丸机应按照试验段确定的行走速度、遍数、搭接宽度等,保持连续、匀速的作业。
5.4.9喷砂除锈施工期间其他注意事项如下:1钢板表面焊瘤、针孔、飞边和毛刺等处理结束后,方可进行钢板喷砂除 锈施工。
2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法进行喷砂除锈施工,保证喷砂除锈后钢板清 洁度达到Sa2.5级以上,粗糙度达到Rz80~100μm;要求机械打磨后钢板清洁度达到St3.0级。
3不得将水源、油等对桥面有污染的物质带入作业区,严格控制水滴入作业区。
5.4.10钢板喷砂除锈的施工质量按本指南6.2节执行。
5.5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施工 5.5.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层与钢板之间应设置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
5.5.2EBCL胶料涂布面要清洁、干燥、无浮锈、无尘埃。
抛丸除锈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开始EBCL层施工,防止抛丸处理后钢板表面发生锈蚀和二次污染。
5.5.3EBCL胶料由
A、B两组份组成,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均匀。
根据当时的钢板温度、大气温度和胶料拌和温度,参照试验室确定的温度时间控制图及时调整施工时间,保证胶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涂刷完毕。
—18— 施工 5.5.4EBCL采用人工方式涂布,方格网法控制涂布量。
EBCL胶料采用一层刮涂方式,涂布量按照0.9~1.1kg/m2控制,然后立即洒布一层3~5mm单粒径碎石,使之完全与EBCL胶料固化。
5.5.5EBCL的碎石洒布量应先做好标准样板,施工时参照标准样板控制验收,碎石洒布要求均匀、满布不重叠、无堆积。
5.5.6EBCL层施工结束后,要封闭养护,未固化前禁止一切人员和机械进入。
5.5.7EBCL施工过程中成型EBCL胶料拉剪试件和拉拔试件,与钢桥面板EBCL同等条件养生,检测胶料的拉剪强度和拉拔强度。
5.5.8EBCL的施工安排应严格按照天气预报进行,当天气预报在胶料初始固化前可能有雨的情况下不得安排EBCL的施工作业,以免胶料固化前淋雨,影响EBCL层的质量。
对于尚未指干被淋雨的EBCL层必须铲除,重新抛丸、刮涂和撒布碎石。
5.5.9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施工质量按本指南6.3节执行。
5.6铺装下层施工 5.6.1冷拌树脂混凝土施工前应保证环氧粘结碎石层表面无灰尘、杂物或其他污染物。
5.6.2冷拌树脂混凝土施工前应在环氧粘结碎石层上涂布树脂沥青粘结层,施工质量按本指南4.4节执行。
5.6.3冷拌树脂混凝土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5.6.4冷拌树脂沥青混凝土宜采用专用的混凝土拌合机拌和。
5.6.5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拌和注意事项如下:1根据配合比分别放料至称量斗进行称量,以保证油石比准确.2拌和机设置应尽可能在施工现场附近,一般不超过30min的运输时间为 宜,使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等待时间能符合胶料固化的作业时间要求。
3冷拌树脂沥青胶料由定量包装的A组分和B组分组成,将已分装完毕的
A、B组分按比例倒入拌和桶,用电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45s(搅拌时间根据现场温度状况需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提升到拌锅平台上,待集料干拌结束后直接倒入拌锅内。
4聚酯纤维应在
A、B组分混合后加入并搅拌均匀。
5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干拌时间控制在5s~10s,湿拌不少于60s,总拌和时间80~90s,以混合料均匀为准。
5.6.6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注意事项如下: —19— 施工 1拌和完毕的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直接放入运料车,运料车装料先后部再前部,保证摊铺过程中先拌和的混合料先摊铺。
2为保证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施工完毕,需根据现场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运输时间和摊铺碾压时间确定合理的运料车装料数量,以保证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不等料,每车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摊铺完毕。
3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常温冷拌,运输车辆可不设保温层,但要覆盖篷布。
5.6.7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注意事项如下:1钢桥面摊铺采用一台或多台摊铺机全幅施工,摊铺机的行走速度应与拌 和机的产量相匹配,一般宜为2m~3m/min,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采用走滑靴的方式进行控制,保证RA最小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2碾压方式为光轮静压+轮胎压路机碾压,初压为光轮静压3~4遍,以使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顶面压亮有光感为准,在初压结束后,立即在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表面均匀洒布一层10~13mm的碎石,碎石洒布量控制在1.0~1.2kg/m2,然后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3~4遍,要求洒布石料粒径的一半以上嵌入RA05表层。
在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完全固化后开始下一工序之前,将冷拌树脂沥青混凝土表面黏结不牢固的石子清除。
3碾压采用分段控制,碾压长度要与每车料摊铺长度一致。
碾压过程中禁止洒水、柴油、废机油及其混合液。
为防止粘轮,统一采用植物油涂刷压路机轮胎表面。
4摊铺碾压结束后及时清除压路机上粘连的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用专用清洗液清洗摊铺机,避免冷拌树脂沥青胶料完全固化后无法清洗。
5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施工必须安排在晴天时进行,并且应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未来2-3天内没有降雨,以保证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良好固化。
应绝对禁止雨天进行摊铺作业,若施工临时遇雨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予以废弃。
已碾压成型但尚未固化的混合料要及时用防雨布进行覆盖,并根据地形做采取防排水措施,保证未完全固化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不受水浸泡。
5.6.8铺装下层施工结束后根据气温条件要求封闭养护2~3d,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5.6.9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成型马歇尔试件,并置于桥上进行同步养生,检测1d、3d、6d的马歇尔稳定度。
5.6.10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按本指南6.4节要求执行。
5.7粘结层施工 5.7.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上层与铺装下层之间应设置粘结层。
5.7.2粘结层可采用树脂沥青或二阶环氧等材料,材料性能应满足本指南4.4节的要求。
—20— 施工 5.7.3树脂沥青粘结层涂布量宜为0.3kg/m2~0.5kg/m2,二阶环氧粘结层涂布量宜为0.7kg/m2~0.9kg/m2。
5.7.4粘结层施工前应对铺装下层表面进行抛丸处理。
抛丸处理后铺装下层表面应清洁干燥、无灰尘等污染物。
5.8铺装上层施工 5.8.1粘结层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铺装上层施工。
5.8.2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铺装上层混合料应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5.8.3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注意事项如下:1严格掌握改性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2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
投料次序为矿料、矿粉、纤维, 干拌约12s加沥青,湿拌约35s出料,总生产时间为60s~70s,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覆盖沥青胶结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3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要检测混合料的均匀性、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4拌和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改性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合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同时根据拌和总量检验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和油石比的误差。
5.8.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注意事项如下:1运料车的车厢必须涂刷油水混合物的隔离剂,且箱底不得有积液。
2运料车车厢外加装帆布棉被保温层,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完整无损的 双层篷布,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后取走篷布。
3连续摊铺过程中,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运 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做到不撞击摊铺机。
5.8.5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注意事项如下:1摊铺机前必须有3辆以上的运料车辆等候,才可以进行摊铺作业,必须 做到有运料车等摊铺机,禁止摊铺机等运料车。
2改性沥青混合料粘度较大,摊铺机的运行速度控制在3m/min以内。
3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装置控制摊铺厚度。
5.8.6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注意事项如下:1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钢轮水平震荡压路机进行碾压。
当采用钢轮压路 机静压+胶轮复压的方式时,钢轮压路机不开振动。
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然后用胶轮复压2~3遍,胶轮碾压的温度应有专人控制,不宜过高,防止沥青上浮,破坏混合料骨架结构及表面纹理,最后用钢轮收光。
2碾压过程需要时可喷涂清水或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水时应成雾状,以不粘轮为度,避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降温过快。
禁止使用柴油和机油的水混 —21— 施工 合物喷涂。
3碾压终结温度大于110℃,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50℃。
5.8.7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按本指南6.5节执行。
5.8.8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合注意事项如下:1当采用热固性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铺装上层时,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合前 应将环氧树脂主剂和固化剂分别加热,加热温度应符合表5.8.8-1的规定。
表5.8.8-1环氧沥青主剂与固化剂加热温度 混合料类型 主剂加热温度(℃) 固化剂加热温度(℃) 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 50~60 150~165 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 82~92 125~135 2
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合时,应符合表5.8.8-2的规定。
表5.8.8-2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合条件 混合料类型 干拌时间(s) 湿拌时间(s) 出料温度(℃) 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 8~10 35~50 170~185110~130 3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超出容许温度范围时,应予以废弃。
4拌合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死料、无结团成块或离析现象。
5逐盘在线检查矿料级配进行动态控制管理,以施工当日拌和站打印的各热料仓称重质量,计算施工平均油石比、分析生产级配波动情况;以热料仓筛分合成级配与生产级配进行级配调整;对当日施工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总量校核,检验铺装层厚度与设计值的偏差。
5.8.9环氧沥青混合料运输注意事项如下:1运输车辆应采取防积水、漏水措施。
2环氧沥青混合料装料应自后往前,保证先生产的混合料先摊铺。
装料时 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防止混合料的离析。
3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始终保持覆盖,直到卸料 结束取走篷布,以资保温并避免污染环境。
遭雨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必须废弃。
4装料结束后从车厢侧壁插入三支温度计,测温孔距离料车底板不得低于 30cm,也不得高于80cm。
5运输车辆进场前的清洁干燥尤为重要,应安排专人对到达施工现场的混 合料运输车车轮进行清理,不得污染桥面。
5.8.10环氧沥青混合料摊铺注意事项如下:1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确定。
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 横坡,根据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2摊铺机应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摊铺。
3摊铺速度应根据供料能力及各料车送料单上的“容许卸料时间”确定, 以匀速摊铺为原则,并尽可能减少摊铺过程中的拉料与鱼尾纹等现象,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
4每次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角落是否清理干净,清除附着在机体上的 —22— 施工 环氧沥青混合料;每次摊铺完成后,应对摊铺机进行清理,确保机体上没有附着环氧沥青混合料。
5摊铺过程中应派专人定期翻动螺旋布料器与熨平板之间的混合料,并及时清除“死料”。
6摊铺的混合料表面应无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鱼尾纹等现象。
出现此类问题时应分析原因,及时予以清除并调整施工方案。
7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及成型的混合料。
料车上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摊铺。
8铺装上层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缝采用60~90°的接缝,接缝应紧密、平直。
5.8.11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注意事项如下:1混合料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遍数 应通过试铺确定,在主桥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遍数与碾压速度宜按照表5.8.11-1执行。
表5.8.11-1压路机碾压要求 碾压阶段 碾压遍数 碾压速度 初压 双钢轮压路机4遍 2~
3 复压 轮胎压路机4遍 3~
5 终压 双钢轮压路机4遍 3~
5 2初压、复压、终压段落应设置明显标志。
对虚铺厚度、碾压工艺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做到不漏压、不超压。
3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应减速缓行,不得刹车制动。
压路机折回应呈阶梯状,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4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结团料或死料等应及时清除,并及时用新料填补、压实。
5禁止使用柴油、机油等作为压路机隔离剂,应采用沾有隔离剂的拖布擦涂碾压轮,防止环氧沥青混合料粘轮,影响铺面的平整度。
6环氧沥青混合料碾压终了温度应符合表5.8.11-2的要求。
表5.8.11-2碾压终了温度(℃) 混合料类型 初压温度 复压温度 终压温度 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 ≥155 ≥110 ≥90 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 ≥82 — ≥65 5.8.12
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养生期宜为30~45d,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养生期宜为3~7d,具体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与现场马歇尔试件试验结果确定。
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5.8.13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按本指南6.5节执行。
—23— 质量验评标准 6质量验评标准 6.1一般规定 6.1.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
6.1.2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和检查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应对每个施工环节严格控制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6.1.3若本指南中无特别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检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或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有关要求进行。
6.1.4所有与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影像资料等,均应如实保存。
6.1.5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除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外,工程监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控制,并由业主和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钢桥面铺装设计研究单位配合质量检测结构对钢桥面铺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
6.2喷砂除锈验评标准 6.2.1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钢桥面喷砂除锈施工质量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来执行。
6.2.2 项次 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喷砂除锈检验标准见表6.2.2。
表6.2.2钢桥面除锈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光洁度 ≥Sa2.5 比照板目测,2000m2检查8处
2 粗糙度(μm) 80~100 粗糙度测定仪,2000m2检查8处 6.3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验评标准环氧粘结碎石抗滑层(EBCL)施工检验标准见表6.3。
—24— 质量验评标准 表6.3钢桥面EBCL层铺装施工检验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EBCL涂布量 0.9~1.1kg/m2 总量计算法
2 △拉拔强度(MPa) ≥10 拉拔仪,2000m2检查6处
3 断裂强度(MPa) ≥10 拉伸试验机,2000m2检查6处 6.4铺装下层验评标准 铺装下层冷拌树脂沥青混凝土施工检验标准见表6.4。
表6.4铺装下层施工检验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马歇尔稳定度
2 流值 ≥40KN(70℃)20~40(0.1mm) 2次/台班
3 压实度 符合技术要求 按碾压吨位与遍数控制
4 △厚度(mm)
5 渗水系数 ±
3 插入法,每100m/6点 不渗 每200m/1处 6.5铺装上层验评标准 6.5.1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相关要求执行。
6.5.2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检验标准见表6.5.2。
—25— 质量验评标准 表6.5.2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 混合料外观 随时 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 目测 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拌和温度混合料出厂温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出厂时逐车人工检测 度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 值评定 印 0.075mm ±2% 2.36mm 逐盘在线检测 矿料4.75mm级配 0.075mm(筛 2.36mm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孔) 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4.75mm ±4%±5%±2%±3% ±4%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 沥青用量(油石比) 逐盘在线监测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 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3%±0.3%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T0722T0721 马歇尔试验: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空隙率、稳定度、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VV:符合设计要求稳定度:≥8KN T0702T0709 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 铺装厚度(mm)压实度(%)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指南规定符合本指南规定 每100m测5处 +10,-
5 每200m测1处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98%理论密度的94% T0702、T0709 T0719 对比检查桥面铺装前后的高程 最大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按碾压吨位或遍数 渗水系数 每200m测1处 ≤80ml/min 渗水试验仪 平整度 σ(mm)连续测定,每车道每100m IRI(m/km) 计算IRI和σ值 粘结层洒布量 每200m测1处 1.52.5±0.2kg/m2 平整度仪单位面积称重法 表面构造深度 每200m测1处 满足设计要求 铺砂法 摩擦系数 每200m测1处 满足设计要求 摆式仪 —26— 质量验评标准 6.5.3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检验标准见表6.5.3。
表6.5.3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环氧沥青主剂与固化随时 剂加热温度 ±3℃ 检查方法表量法 出料温度 每盘 符合设计要求 红外温度计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 混合料外观 随时 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 目测 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沥青、集料的加
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拌和温度混合料出厂温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出厂时逐车人工检测 度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 值评定 印 0.075mm ±2% 矿料2.36mm 逐盘在线检测 ±4%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级配4.75mm ±5% (筛0.0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 孔)2.36mm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4.75mm ±2%±3%±4% 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 的差 逐盘在线监测 ±0.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沥青用量(油石比)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2% T0722T0721 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定度、 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 VV:符合设计要求 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稳定度:≥40KN(完全固化) T0702T0709 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 铺装厚度(mm)压实度(%)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指南规定符合本指南规定 每100m测5处 +10,-
5 每200m测1处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98%理论密度的94% T0702T0709 T0719 对比检查桥面铺装前后的高程 最大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按碾压吨位或遍数 渗水系数 每200m测1处 不渗水 渗水试验仪 σ(mm)连续测定,每车道每100m 1.5 平整度 IRI(m/km) 计算IRI和σ值 2.0 平整度仪 粘结层洒布量 每200m测1处 ±0.2kg/m2 单位面积称重法 —27— 质量验评标准 表面构造深度摩擦系数 每200m测1处每200m测1处 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铺砂法摆式仪 6.6质量管理规定 6.6.1工程开工前必须检查材料来源和质量。
6.6.2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所用树脂沥青、二阶环氧树脂、SMA用改性沥青等材料供货品应与所提供的样品一致,供货过程中供货方需出具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检报告和工厂检验合格证书,同时还需出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结构进行的他检证明。
6.6.3施工前集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进的相同品种的集料为一批检查。
集料试验的取样数量与频率应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每批集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与本指南的规定。
6.6.4对树脂沥青、二阶环氧树脂、环氧沥青、沥青等重要试样,应在试验检查后留样封存2年,其中树脂沥青、二阶环氧树脂和环氧沥青材料数量不少于5kg,沥青数量不少于15kg。
6.6.5材料到场后,应根据材料的特性按相应的规定储存和管理。
6.6.6施工前应对施工机械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
6.6.7各种原材料试验结果、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及施工设备的检查结果,应在使用前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6.6.8树脂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必须取得开工令后方可开工。
6.6.9施工过程中应由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
—28— 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A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1一般规定 A.1.1本方法适用于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A.1.2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
A.1.3配合比设计的试验应遵循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
A.1.4生产配合比设计可参照本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
A.2材料要求 A.2.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A.2.2配合比设计用集料应满足本指南第4章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应于“高速公路”的要求。
A.3矿料配合比设计 A.3.1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按本指南3.4节中的要求进行。
A.3.2从施工现场分别取各类矿料进行筛分,求得各种规格料的级配。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求得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3条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
设计合成级配应接近一条顺滑的曲线,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
A.3.3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中聚酯纤维的掺加比例以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配合比设计聚酯纤维掺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的1.0‰左右。
由于树脂性材料的强度受级配的影响小,因此在具体的级配设计过程中以拌和树脂沥青混凝土时的施工和易性及其空隙率设计范围要求来确定树脂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和沥青用量。
A.4沥青设计用量确定 —29— 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4.1利用初选的级配,以预估的树脂沥青用量为中值,按一定的间隔取5个或5个以上的不同沥青用量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按马歇尔设计方法计算体积指标(树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求得),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
A.4.2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以70℃马歇尔稳定度为主要控制指标,根据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空隙率,同时结合树脂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综合考虑,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A.5混合料性能检验 A.5.1混合料性能检验按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等性能检验。
A.5.2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试验方法开展混合料性能试验。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测定残留稳定度及残留强度比;通过70℃车辙试验测定动稳定度;通过低温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应变。
A.6配合比设计报告 A.6.1确定目标配合比后,应及时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
A.6.2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
试验包括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绘制。
—30— 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B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B.1一般规定B.1.1本方法适用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可参 照本方法来进行。
B.1.2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体积指标法;环氧沥青混合料 性能指标采用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劈裂强度比和低温弯曲应变作为控制指标。
B.1.3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应符合本指南中的规定。
混合料拌和 应模拟实际生产情况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
B.1.4配合比设计的试验应遵循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
B.2材料要求B.2.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 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B.2.2配合比设计用集料应满足本指南第4章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应于“高速公路”的要求。
B.3矿料配合比设计 B.3.1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级配范围按本指南3.4节中的要求来进行。
B.3.2利用各种矿料的筛分级配计算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
B.3.3合成的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
B.4沥青设计用量确定B.4.1根据计算的矿料配比,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OAC和OAC±0.2%三个油石比,室内拌制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成型试验,按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
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之差应不超过0.1%,如超出此规定,应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31— 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B.4.2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规定方法测定环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体积参数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B.4.3对照本指南表3.4.5-
4,确定满足环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B.5混合料性能验证 B.5.1混合料性能检验按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劈裂强度比和低温弯曲应变性能验证试验。
B.5.2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试验方法开展混合料性能试验。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测定残留稳定度及劈裂强度比;通过车辙试验测定动稳定度;通过低温弯曲试验测定低温弯曲应变。
B.6配合比设计报告 B.6.1确定目标配合比后,应及时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
B.6.2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
试验包括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绘制。
—32— 组合结构疲劳试验方法 附录C组合结构疲劳试验方法 C.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采用重复荷载弯曲试验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评价组合结构体系 在重复荷载弯曲作用下协同钢板的变形能力以及疲劳寿命。
C.2仪器设备 C.2.1钢板:长380mm、宽100mm,由Q235B钢制成。
C.2.2辊轴支座(4件),支座一套,具有较高刚度。
C.2.3万能材料试验机:荷载由传感器测定,最大荷载应满足不超过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量程的20%的要求,分辨率0.01kN。
C.3试验步骤C.3.1按照现场施工工序依次在钢板上成型铺装各层。
C.3.2加载波形为正弦波,加载频率为10Hz±0.1Hz,试验温度为20℃±1℃。
C.3.3将试件放置在直径为50mm的钢制辊轴支座上,如图C.3.3所示。
图C.3.3组合结构疲劳试验加载示意图 C.3.4试验前进行预压,预压应力大小为0.5kN,预压3次,保证加载点与 —33— 组合结构疲劳试验方法 时间有效接触。
C.3.5设定好加载频率与加载荷载,开始试验。
C.3.6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试验停止。
1铺装层开裂到一定的程度,比如开裂到钢板或者开裂发展到一定的宽度2铺装层脱开3钢板发生不可恢复的挠曲变形C.3.7记录试验停止时出现破坏的位置及相对应的重复弯曲次数。
C.4报告在试件上标记脱层、裂缝出现的位置与尺寸,铺装层脱开时对应的加载次数。
—34— 指干时间试验方法 附录D指干时间试验方法 D.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桥面EBCL胶料和RA胶料达到指干状态下所需要的时间。
D.2仪器设备D.2.1钢板100*100*10mm6块。
D.2.2电子天平量程2000g,感量0.01g。
D.2.3烘箱2只。
D.3试验步骤D.3.1准备6块100×100×10mm的钢板,用磨光机除锈干净,清洁度不少于 Sa2。
D.3.2按比例配好EBCL胶料或RA胶料,拌均与后,用单位面积称重,精确 到1.0kg/m2。
D.3.3烘箱提前升温到25℃或40℃,涂好钢板立即放入烘箱,计初时间。
D.3.4按不同时间用食指去摸胶料,当胶料刚好不沾食指时,计终时间。
D.3.5初时间到终时间所需的时间就是指干时间。
D.4计算计算胶料的指干时间tz=t2-t1。
D.5报告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胶料类型及采用的试验方法。
D.6允许误差指干时间重复性的允许误差为1min。
—35— 固化时间试验方法 附录E固化时间试验方法 E.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桥面EBCL胶料和RA05胶料达到固化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E.2仪器设备E.2.1钢板300*300*10mm2块;钢板见图。
E.2.2电子天平量程2000g,感量0.01g。
E.2.3烘箱2只。
E.2.4拉拔仪1套。
E.3试验步骤E.3.1准备2块300*300*10mm的钢板,用磨光机除锈干净,清洁度不少于 Sa2。
E.3.2按比例配好EBCL胶料或RA05胶料,拌均与后,用单位面积称重,精 确到1.0kg/m2。
E.3.3将EBCL胶料在钢板上涂好,同时拉拔头面涂少量的胶料,拉拔头不少 于24个,在30℃放置2h,粘好拉拔头,立即放人25℃或40℃烘箱,计初时间t1。
E.3.425℃大概需放12h后或40℃大概需放3h后,进行试拉,强度是否达到3MPa。
如果强度达到3MPa,立即计终时间t2。
E.3.5初时间到终时间所需的时间就是拉拔强度达到3MPa的时间。
E.4计算 计算胶料的固化时间tG=t2-t1。
E.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胶料类型及采用的试验方法。
—36— E.6允许误差固化时间重复性的允许误差为1min。
固化时间试验方法 —37— EBCL拉拔强度试验方法 附录FEBCL拉拔强度试验方法 F.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桥面EBCL胶料达到固化状态时的拉拔强度。
F.2仪器设备F.2.1钢板300*300*10mm2块。
F.2.2电子天平量程2000g,感量0.01g。
F.2.3拉拔仪1套。
F.2.4烘箱2只。
F.2.5冰箱1只。
F.3试验步骤F.3.1准备2块300*300*10mm的钢板,用磨光机除锈干净,清洁度不少于 Sa2。
F.3.2按比例配好EBCL胶料,搅均匀后,用单位面积法称重,精确到1.0Kg/m2。
F.3.3将EBCL胶料在钢板上涂好,同时拉拔头面涂少量的胶料,拉拔头不少 于9个,在30℃放置2h,粘好拉拔头,放人60℃烘箱养生16h。
F.3.4烘箱提前升温到25℃或70℃,冰柜提前降温到-20℃,放入烘箱或冰 柜养生2h,2h后检测拉拔强度,记好数据。
F.4计算 从拉拔仪上读取胶料的拉拔强度,精确到0.1MPa。
F.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胶料类型及采用的试验方法。
F.6允许误差 —38— 拉拔强度重复性的允许误差为0.1MPa。
EBCL拉拔强度试验方法 —39— EBCL拉剪强度试验方法 附录GEBCL拉剪强度试验方法 G.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桥面EBCL胶料达到固化状态时的拉剪强度。
G.2仪器设备G.2.1拉剪试件3个1组 图G.2.1拉剪试件示意图 G.2.2烘箱2只。
G.2.3拉力试验机1台。
G.2.4电子天平量程2000g,感量0.01g。
G.3试验步骤G.3.1准备好拉剪试件,用磨光机除锈干净。
G.3.2按比例配好EBCL胶料,搅均匀后,用单位面积法称重,精确到1.0Kg/m2G.3.3找一块比较平的地方,涂好试件,在30℃静放2h,胶料少带有粘性时,沾好试件,拉剪试件不少于9个,放人60℃烘箱养生16h。
G.3.4烘箱提前升温到25℃或70℃,冰柜提前降温到-20℃,放入烘箱或冰柜养生2h,2h后检测拉剪强度,记好数据。
G.4计算 —40— EBCL拉剪强度试验方法 从拉力试验机上读取胶料的拉剪强度,精确到0.1MPa。
G.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胶料类型及采用的试验方法。
G.6允许误差 拉剪强度重复性的允许误差为0.1MPa。
—41— EBCL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附录HEBCL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H.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桥面胶料断裂强度及变形。
H.2仪器设备H.2.1哑铃式试件3个/1组。
图H.2.1哑铃式试件示意图 H.2.2烘箱2只。
H.2.3拉力试验机1台。
H.2.4电子天平量程2000g,感量0.01g。
H.3试验步骤H.3.1将哑铃状磨具,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表面沾一层透明胶,防止隔离。
H.3.2按比例配好EBCL胶料,搅均匀后,倒入摆好的哑铃状磨具,哑铃状试件不少于9件。
H.3.3放入提前升温到60℃烘箱养生16h后,取出冷却。
—42— EBCL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H.3.4然后在磨具中拿出哑铃状成型件,将烘箱提前升温到25℃或70℃,冰柜提前降温到-20℃,放入烘箱或冰柜养生2h,2h后检测断裂强度及变形,记好数据。
H.4计算 从拉力试验机上读取胶料的断裂强度,精确到0.1MPa。
H.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胶料类型及采用的试验方法。
H.6允许误差 断裂强度重复性的允许误差为0.1MPa。
—43—

标签: #要花多少钱 #一只 #江苏 #多少钱 #长安 #多少钱 #长安 #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