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恋,猎豹cs9配钥匙多少钱

猎豹 5

6 双城恋 倪娜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分不清故乡的。
爸妈是武汉下放到宜昌的知青,我出生在武汉,三个多月大就跟着爸妈到宜昌,一岁又被外婆接回武汉。
后来辗转这两个城市,读书、工作、恋爱、成家。
所以冥冥中可能就注定了,我会有两个故乡。
小孩子语言天赋极高,我能在略带川音的宜昌话和语调多下沉的武汉话之间自如切换,而不似爸妈,永远在宜昌被说成武汉人,在武汉被指是宜昌人。
小时候大多数时间住在关山的外公外婆家。
那时候的关山,就是农村,15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仿佛是世界的尽头。
我每每在这里下车后,先看着长长的公交车艰难地转一个整圈——两节车厢,中间是一个大转盘,小小的我觉得有趣极了。
然后才牵着外婆的手,一蹦一跳地沿着土路走到厂里的家属区。
六岁那年,我回宜昌上小学。
那天外婆把我和爸爸送到15路车站,车子开动后,我看着她的身影越来越小,突然一种自己也不明白的感情涌上来,特别想哭鼻子。
其实小时候的记忆大多是模糊的,但不知为何,这个场景却非常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但我也是很喜欢宜昌的,从记事起就喜欢。
小城不大,却山清水秀。
这里的人们喜欢笑,说话的音调像唱歌一样好听。
刚上一年级时,爸爸单位分了房,我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长江里的船,还有远处的青山。
直到今天,每当我想起那如丹青一般的画面时,总会不自觉吟出那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或许只有这样灵秀的山水,才能孕育出屈原、昭君那样的才子佳人吧! 上学后,就只有每年春节才能回武汉了。
最初两三年要坐上一天一夜的轮船,后来是一整个白天的汽车。
因为知道一年只有这短短半个月才能与亲人们团聚,所以小小的我会格外珍惜这短暂的时光,每次春节结束回家,我都会很难过。
而家里的亲人们,也会照顾我们的时间安排很多活动,走亲访友、东湖野餐、黄鹤楼登高,或者去中南商业大楼给我买新衣。
给我的压岁包,永远是所有孩子们中最大的。
临走时总会捎上各种特产,我最喜欢汪玉霞、曹祥泰的糕点,甜甜糯糯的,那时候在宜昌可买不到。
直到十七岁来武汉念书,当我一个人开始直面武汉任性的天气,以及大城市的喧嚣时,却有些不适和无措,于是想念起宜昌的一切。
后来毕业我回到宜昌工作,却又开始没来由地想念武汉。
当时真是恨极了自己,为什么总不能体会当下的好,而只能去回味?也恨极了这样在两个城市之间迁徙,仿佛把自己生生劈成两半。
那时常常望着窗外的树,兀自羡慕着它,因为树一旦长在那里,就不会离开。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回到武汉,那时是开心的,因为我的他也在武汉。
接着,结婚、生女,爸妈退休后也搬回来,一切仿佛就此安定。
人渐渐成熟,不再那么容易伤春怀秋,血终究浓于水,虽然缺失了那些岁月,亲情依然温暖。
只是,近两年经常做一些关于宜昌的梦,有时是一条熟悉的街道,又或者是从前常吃的早点摊,甚至还有当年学校门前卖凉虾的婆婆……梦醒后,最先窜入脑海里的一个词居然是“朝花夕拾”,“朝花”不假,可刚入不惑的年龄怎么看,离“夕拾”都还有一段距离吧。
想起前年冬天去宜昌出差,办完事后,绕到曾经的初中校门口,只看了一眼,鼻尖就开始发酸。
我家的房子早就拆了,现在是漂亮洋气的小区,几乎都认不出旧时的模样,边角上一段熟悉的小斜坡还在,这让我兴奋不已,我微闭双眼,顺着小斜坡,跟着记忆中的地图走。
这边是早点摊,撒一把葱花的红油小面是我的最爱;右前方是一排平房,班里好几个同学都住那,下午上学时常常在巷口吆三喝四一起走……回程时,为了等一个萝卜饺子,我还差点误了动车。
尽管跑到上气不接下气,但那一口炸得脆香的外皮、咸香的萝卜、清甜萝卜汁,以及小葱末、花椒粉的特别香味带来的满足,真是过瘾极了。
前不久,宜昌的朋友送她女儿来武汉念大学,我陪着她好好地在武汉玩了两天。
东湖如今有世界级的绿道,吃着朋友带来的宜昌蜜橘,突然就想起了屈子的“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行吟湖边,仿佛置身于一幅长长的画卷里。
黄鹤楼上凭栏,我跟她讲到“封城”的日子,讲到武汉保卫战,泪盈于睫。
司门口的曹祥泰还在,真好,朋友笑道,最初就是因为我分给她的一块芝麻糕而记住了这味道、这名字。
我们在光谷步行街购物、吃饭,入夜的灯影流离、车水马龙里,我已经找不到记忆里当年关山的影子。
送别朋友,坐地铁回家,突然想起2号线刚通车不久,我搀着快90岁的外婆专门来坐地铁,她兴奋得像个孩子。
回到家对着外公的相片,絮絮地讲了半天:“崽崽今天带我去坐了地铁,老头子,你晓得不,火车可以在地底下跑咧……” 行文至此,眼中又泛起泪光。
手机响了,妈妈打电话来,无外乎天渐凉,注意增减衣服之类的叮嘱,末了她说刚腌了些豆瓣酱,做好了每家送一些,也跟我拿一瓶过来。
我才想起,哦,已经过了白露,宜昌人习惯用白露后的辣椒腌豆瓣酱,因为这时候的辣椒味浓清脆,最为适合。
窗外已是秋季高远的天空,再过两三个月,宜昌城又会满是腊货的烟熏香味了吧,朋友说今年会帮我腌一只腊鸭,因为武汉人都喜欢吃腊鸭焖藕。
如今我已不再纠结哪里才是我的故乡了,小时候我说“回武汉”,现在我说“回宜昌”,我用的是同一个“回”字,意思是还、归。
而且,这回乡的路由最初一天一夜的轮船变成了两个小时的动车,无论是路途,还是心灵的距离,都更近了。
宜昌女子的温婉,武汉姑娘的泼辣,在我身上都有痕迹,这两座城市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她们息息相关。
立冬补冬,补嘴空,多吃多补 陈典作 改变(外一首) 沉河 是时候改变了它不是来自于一阵春风或一片秋阳别样的生活在诱惑它不会是最好的也不会是最需要的我的短暂里有漫长的未知 去重新亲近泥土吧去低微的生命里寻找生命我倾听着古老的呻吟根须在地底下挣扎波浪在水面上挣扎血液在心脏里挣扎但它们并不知其结局 傍晚 每片夕阳都是一扇通往梦乡的门多么辉煌灿烂的门可每次我都迷恋于它的美丽,直到它关上留我在漆黑的门外独享一个人的清醒湖中时发咕咚咕咚声把软绵绵的夜幕变得紧张。
我庆幸有像我一样不眠的生物保持着暗夜的生机而转念一想,这时代并不缺少熬夜的人只缺少日落而息者我抚摸着一颗仿佛无时无刻不在睡眠的小树,顿生羞愧 弯曲的奥妙 肖佑启 滠水越长河堤也越长顺着河堤走那里有弯曲的奥妙 走一千米转,走二千米转滠水不着急看头又瞧见了尾 咆哮不见,湍急不见舒缓是预订的节奏,急一下用弯曲,纠正得了 宽阔不要紧,涨水不要紧双堤镇守谁破得了滠水 弯曲着走可以仰望木兰山的峰顶弯曲着走可以将通江的口子试着调大 更多的时候,用于治疗沿途黎民百姓的失眠弯曲是必备的良药江堤是药引 弯曲的江堤似跳动的声波越规律日子就越有奔头 江花 时间里有温情二两 马亚伟 我买了毛线,打算给儿子织一件小毛衣。
朋友对我说:“织毛衣多浪费时间啊,你用这点时间写稿,稿费可以买10件小毛衣了。
”我笑笑不语,依旧拿起毛衣针织了起来。
一直以来,我们衡量时间的价值都趋向数字化和功利化,一定要计算出某段时间里的效率。
大家也常说,时间就是金钱,于是常常计算一天赚了多少钱,月薪多少,一年能挣多少。
诸如此类,仿佛一定要衡量出固定的时间之内,得到了多少报酬,有多少收获。
时间用来计算得失,而我觉得这种计算,功利、冰冷,以至于人都成了一台挣钱机器,丧失了温情。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利用时间创造更大的物质价值,创造可以看得见的利益。
可除此之外,时间里还应该有温情二两。
我们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打造生命中的二两温情。
我们创造的那些可以看得见的价值可能分量不轻,不过二两温情却是生命中的点睛之笔。
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把时间量化,精于计算,一直是我们所擅长的。
那么,就让我们在时间里加入二两温情。
我给儿子织毛衣,花费大量时间,丢失了很多看得见的收获。
而容易被忽略的,是我从中得到了几许温情时光。
儿子还小,可能不大懂我织的毛衣与买的毛衣有什么区别。
但对我来说,在一针一线中织入爱与暖,编织母子间的温情时光,这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我憧憬着,儿子穿着我织的毛衣奔跑,我满眼温情地看着他,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邻居女孩萍儿开了一家美容店,生意不错。
她的母亲是位50多岁的女士,平时特别爱美。
萍儿经常邀请母亲来做美容,每次她母亲到店里,无论有多少顾客,她都是亲自来为母亲做美容。
萍儿说,挣钱重要,但老妈更重要。
原以为顾客会有意见,没想到顾客不仅不怪她,反而特别支持她。
因为这件事,萍儿的美容店口碑更好了。
萍儿母亲在女儿的打扮下,看上去比同龄人小很多,这是萍儿最得意的事。
萍儿耽误了挣钱时间,却收获了更多。
朋友大张是个生意人,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雄厚的资产。
但他丝毫不敢松懈,生意场上,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你稍稍松懈,千军万马就会横扫而过。
可即使如此,大张依旧在每年的清明节回到故乡。
他的父母都已经过世多年,大张每年都回来为他们扫墓,雷打不动。
每次回乡,他都要花上三五天时间。
大张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无人惦念才是真正的死亡,只要我在,我的父母就都还在,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大张并不是迷信之人,但依照乡俗为父母扫墓,他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的仪式,能够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慰藉,让父母永远在自己心中活着。
有一次,大张因为回乡扫墓耽误了一大单生意,但他丝毫不介意。
他说,有些东西,你有再多的钱都买不到。
我知道,大张说的“有些东西”,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那点点温情。
时间有涯,温情无价。
时间,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时间,不仅仅应该用来换取一些物质和利益,而更应该关注精神和心灵层面的收获,关注情感的交流和慰藉。
时间里藏着温情二两,这点点温情,足以让生命充满温暖,还可以让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别以爱的名义去伤害 鲍海英 孩子是天使,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快乐源泉。
在我结婚前,只要看见别人怀中抱着小孩,我总情不自禁地想去抱一下。
可等我结婚有了孩子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带孩子的苦。
儿子小时候特别顽皮,因为老公是一名军人,我的爸妈和公婆又都住在农村,老公远在外地,我在家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尝尽了带儿子的酸甜苦辣。
儿子七岁开始上小学,虽然有了学校教育我要轻松一点,但他在外面总有疯不完的劲,每次他在外面与别的孩子玩耍受伤或忘了按时回家,我总要责罚他。
有一次临近放学,大雨滂沱,我急急忙忙从单位骑着自行车往学校门口赶。
早上送儿子上学时,我就与他约定,中午在校门口接他。
雨越下越大,骑着车的我被雨水灌了个透,浑身衣服湿漉漉的,冷得直打颤。
因为骑行困难,已经过了放学时间,我一边奋力骑车,一边担心着守在校门口的儿子,他会不会和我一样被雨水淋湿?他会不会因为没有等到我,待在风雨中哭?我就这样担心着赶到了校门口,可让我意外的是,校门口的学生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我在雨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儿子的踪影。
此时的我又冷又饿,想到早上我与儿子约定,叫他一定要在校门口等我,可我找遍了教室,也没有发现儿子。
就在那时,我的心里顿时像是腾起了一个大火球,剧烈燃烧,我一边急急地寻找,一边暗暗发誓,今天找到儿子,一定要狠狠地收拾他一顿,看他今后还敢不敢乱跑,不听招呼! 就这样,我一边带着巨大的怒气,一边骑车从学校往家的路上赶。
我努力用手抹着眼眶前的雨水,渴望能从马路边,发现儿子的身影。
可我一路找到家,也没有发现儿子的下落。
正当我心急如焚,万念俱灰走进家门时,却发现儿子早已到家。
霎时,我满腔的怒火得以爆发,声嘶力竭对着儿子怒吼,叫他跪下。
我拿来戒尺,对着儿子的屁股一顿猛抽。
我一边抽打儿子,一边吼叫:“让你不长记性,让你再乱跑,让你被人贩子拐去……”那是我第一次歇斯底里地体罚儿子,如此绝情。
见我像一头怒狮,已经知错的儿子一边跪着,一边浑身颤抖,他不停向我哭泣,抽抽咽咽辩解说:“今天要下雨,学校提前放了学,我怕您冒雨来接我而淋湿了衣服,我就提前走回了家,下次我再也不敢了……” 原来,眼见要下雨,儿子担心我接他会淋雨,就提前独自一个人从学校走回了家。
想到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的苦,想到小小儿子提前回家,竟然是不想让我多吃苦!我为自己刚才错怪了儿子后悔不已,我立马扔掉手中的戒尺,一把抱住儿子泪流满面。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
可在孩子成长中,我们最容易做错的,就是以爱为借口,一遍又一遍执意要去伤害孩子。
殊不知,有时在这种伤害的背后,我们忽视的,却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责编:周璐版式:段莉莉责校:孙婷邮箱:313656220@ 鱼塘边的扁豆 梅赞 疫情下的武汉“解封”,正值芳菲尽的人间四月天。
朋友小赵约我赴江夏油湾村踏青透气,经纸坊,转向天子山大道,再拐进油坊村的村路,通过一片葡萄园和橘园,就到了一个被蓊蓊郁郁的山林环抱的小村庄。
此时,小赵的朋友叶波,已在禾场上等候我们多时,他的家就在这里。
叶波见我们还戴着口罩,说,现在,在这里,你们尽可以放心地摘掉口罩,尽情地呼吸这里的空气。
于是,我们赶紧摘下口罩,来一次深呼吸,呼吸这久违的、新鲜的、带着乡村野味的、自然的气息。
沿着低矮的山丘,满眼都是油油的绿,散发出青草的芳香;低凹的泖间,流水在叮当作响,水中的芦苇,抽出长长的穗,茕茕独立;菜畦里,一垄茄子,已结成果,也还有些正开着淡紫的花;一垄辣椒,尖尖的角从叶间露出来,是朝天椒,很辣的那一种;一垄豇豆,细细长长地爬在架上,垂下来,有如美人的长发……一切都在蓬勃地生长,而蓬勃的生命最具感染力。
转了一圈,感到有点口渴,叶波回到家里给我们沏茶。
我喝着茶,一下子就瞥见窗台上有几枚干扁豆,满满的果实仿佛要将豆荚胀破。
我拿起干豆荚说,这是扁豆吧?叶波点头道,这是他父亲种剩下的。
我来了兴致,哦,那我们去把它种上吧。
但记得“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怕是过了季节。
又忍不住问,现在季节过了,还可以种吗?叶波笑着回答,你们本来就是好玩,有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我欢喜起来,那我们去种吧,秋天时,再来摘扁豆。
但种在哪里呢?我又没了方向。
叶波指了指窗外说,就种那鱼塘边吧。
于是,我找了把锄头,把窗台上的干扁豆全拂走了。
来到鱼塘边,我们先剥开干扁豆荚,黑紫色的豆米好像镶着一条绿边,晶莹剔透,颗粒饱满,一看就是好种子。
然后,在一绺桂花树的空隙,靠着汛期、防鱼跑而拉起的铁丝网下,挖松了鱼塘边的土,再刨出几个坑,然后,一个坑里放了三四粒豆米,最后用松软的土将种子覆盖,舀来塘水,点在刚覆盖扁豆种子的泥土上。
完成这些,我就憧憬着种子发芽,再长出茁壮的苗来,待到“满架秋风扁豆花”时,就会结出一蓬蓬的扁豆来。
从油坊村回来后,心中就多了一份牵挂,总想着鱼塘边自己种植的几颗扁豆,长成什么样了?心中的扁豆已然开花,正在结果,等待它的栽种者来采摘。
时间过得真快,半年一晃就过去了。
国庆节期间,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油坊村。
当我急切切地到鱼塘边,眼前的一幕,让我有了万分的欣喜。
沿着鱼塘的铁丝网旁,几株桂树已全见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蓬蓬的扁豆。
它的茎蔓,攀援着桂树,已完全长成了桂树的形状。
隔老远,还能看见零星的扁豆花。
有淡紫色的,也有白色的,还有红色的。
让人顿时想起清朝的一首诗来,“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走近一看,茎蔓间,一串串,一丛丛,一簇簇的,结了不少扁豆呢。
回家度假的叶波贴心地帮我找来一个篮子。
扁豆的茎蔓缠着桂树,搭成了一个硕大的篷子,叶子上还挂着雨珠,我将手伸进去,摘那些看得分明的扁豆;摘过这些看得见的扁豆后,我又将头伸进去,寻那些藏在茂密的叶间的扁豆,叶上的雨滴就全滴到我的头上。
我全然不顾,仍像哨兵一样,不放过蛛丝马迹。
看那些刚刚长出的嫩扁豆,泛着青色,吹弹就破,实在让人不忍采摘,只得留到下一次再来摘。
一会儿,偌大的篮子已遮住了底儿。
于是,我越过铁线网,翻到网外。
哟,还有好多玫瑰红的扁豆,通体红透了,很有喜庆感。
只是,那桂树梢上的扁豆,我怎么够也够不着,只得放弃。
再一看,篮子装得都差不多过半。
叶波却说,扁豆特别肯结,你越摘,它越长,不碍事,多摘点。
哦,还有这样一说?我们一边聊着一边摘着,篮子已装满了,还有万千扁豆挂在枝头。
看着丰收的扁豆,心里涌起一种小小的激动和自豪,劳动是仁慈和美丽的啊。
那天,我们一人带了一包扁豆回家。
母亲见我带回这么多鲜嫩的扁豆,欢喜得和我絮絮叨叨,说,我们那称扁豆为蛾眉豆,因为它弯弯的就像一撇蛾眉。
扁豆真是个好东西,它有健脾化湿消暑、治疗水肿等营养功效。
《延年秘旨》上也记载着,扁豆粥有“和中补五脏”的作用。
那几天,家里的厨房里,飘着的都是扁豆的清香味。
远亲不如近邻 叶国成 住进小区十六年,每天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从来没有真真正正地和邻居说上一句话,即使偶尔在楼道里碰见也只是擦肩而过。
我住的这个单元,一共十六户人家,多半都是本地人。
因为我是外地人,再加上平时没有往来,很多人都不认识,知之甚少不便交往。
出门上班,下班回家,两耳不闻窗外事,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
除了偶尔遇见对门的人点点头外,基本上与世隔绝。
我想,就这样挺好的,互不打扰,各人过各人的日子。
接下来的两件事让我对邻居有了新的认识,摒弃了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观念。
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天刚亮妻子就出门去上班,因为要坐公交车,所以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出门。
妻子刚出门没一会儿,门就被人敲响了。
双休日,天又冷,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这一大早的谁在敲门?我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是想不出来谁会在这个时候来访。
我窝在被窝里假装没听见,依旧在刷微信。
我想,只要是没人开门,敲门的人就会自动离开的。
但我想错了,人不但没走,反而更急促起来。
“咚、咚、咚”的敲门声,不绝于耳,节奏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大,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这是谁呢?我倒要看看。
披衣起床,怒气冲冲三步并作两步地步入客厅去开门。
当我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站在门口的时候,不耐烦地问,一大早的,有事吗?女同志拿起手中的钥匙说,刚才路过你家门口,看见你家钥匙还在插孔里,我想一定是早上上班走得匆忙而忘记抽了。
最近小区治安不好,我想双休日一定有人在家,所以就敲门给你说一声。
我看见,她手中拿着的正是我爱人的钥匙。
这个冒失鬼马大哈,出门了怎么也不抽钥匙。
接过她递过来的钥匙,我一个劲地点头说谢谢。
刚才的怒气被满脸歉意所代替。
除了感谢,我还能说些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和邻居近距离接触。
还有一次,让我终生难忘。
那日,我印刷一些纸品回家。
本来说好了请搬运公司的人来搬运的,可是搬运公司却因事迟迟未来。
纸品卸载在楼梯口外面,天阴沉沉要下雨的样子。
我给搬运公司的人打电话催促,一遍又一遍,他们总是说在路上,可是,等了半个小时却不见人影。
天空开始下雨了,密密麻麻。
这可怎么办?要知道,纸品一见水就没用了。
正在我愁眉不展的时候,陆陆续续地回来一些邻居。
在得知情况后,他们便自告奋勇地帮忙搬。
四五个人,每人每次扛两捆,从一楼到五楼,又从五楼到一楼。
如此反复,上上下下地跑了好几趟,终于抢在大雨来临前帮我将纸品全部搬进家门。
我一个劲地说谢谢,想请他们在家里坐坐,抽根烟、喝口茶,表示一下谢意。
他们却云淡风轻地说,都是邻居相互帮助应该的,不必客气。
忙忙碌碌大半天,邻居们连口水也没喝就走了。
看着他们出门的背影,我着实感动了,深刻体会到了浓浓的邻里情。
要不是他们,我当天可要遭殃了。
关键时刻,是这些素不相识的邻居帮了我。
看来老话说的没错,远亲不如近邻是有道理的。
我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固步自封,要经常出去走动走动,邻里之间也一定要互帮互助。

标签: #cm #二手 #东风 #猎豹 #宫颈 #长城 #要多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