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时光倒流,java培训能学到什么

java 4
B4本版编辑:卢海军电话:82560661版式编辑:吕明 【老照片】 小楼流月 竹畔 我离开本溪电台回到家乡大连14年了,电台小楼的倩影常在梦乡萦绕。
听友人说,本溪正在兴建雄伟的广电大厦,温馨的小楼就要拆了,我的心又是忧又是喜。
忧的是昔日与战友奋斗的地方就要夷为平地,再也难见踪影。
喜的是经过几代广电人拼搏进取,广电事业兴旺发达,更上一层楼,即将乔迁到美轮美奂的大厦了。
人老怀旧,归心似箭。
入冬时节,借到省城开会良机,又奔回了第二故乡,寻访小楼的旧日痕迹。
车到了北地电台大院,昔日宁静的小楼还是老模样,只不过经过岁月风霜,破旧衰老了些,与周围兴起的高楼大厦显得不那么协调。
老友耕德领我进小楼,小楼整体格局没变,办公室还是那么熟悉。
二楼的总编室,这里曾激荡着改革的风云,三楼的原工交部主任办公室,这里曾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
很难想象这长50米、宽20米的三层小楼是怎样容纳电台所有员工办公的。
当时我们艰苦惯了,倒没感到憋屈,看到外市同行已步入现代化大厦办公,方领悟小楼该完成历史使命了。
我恋恋不舍望了小楼最后一眼,小楼的故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帘。
忘不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那“新闻抓实效,节目要精办”、“全市占排头,全省争上游”的崛起奋进的岁月。
全台上下争作“全天候”记者,像“铅葫芦”沉入社会各个角落,深入到火热生活中,捕捉鲜活新闻,反映多彩生活。
在风雪弥漫的铁山,有记者录音的身影,在热浪滚滚的炉台,有记者在搞口头报道……在那璀璨的日子里,我随胜君顶着晨星在路旁采访环卫工人,当晚就播出了特写《早啊,城市美容师》;为了体验一位自谋职业青年“掏大粪”的荣辱甘苦,我和峻蜂与他一起去掏粪,写下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篇章,新华社、人民日报播发后,多家报纸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那几年,记者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抢抓好新闻,精办好节目。
《君去青山在万贯留人 间》、《宁静的夜晚不宁静》、《人间自有真情在》、《山村,有这样一朵“红云”》、《攀登者的足迹》等名篇佳作层出不穷。
通过那一代创业人的“卧薪尝胆”、“厚积薄发”,我们实现了全省广播系统优秀新闻评奖中“零”的突破,并实现了“三连冠”,在上级报台发稿总量连年在山城领先。
忘不了小楼那明亮的灯光。
那时,小楼灯光经常是通宵达旦。
记者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写稿。
那一代人大多是“老三届”和“回城知青”。
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些当年的学习尖子本可以参加高考,但他们钟爱新闻事业,舍不得自己的岗位,放弃了高考上大学的机会。
等讲文凭的年代到了,这帮工作狂才急忙加入了函授大学学习。
白天工作忙就晚上学习,当时,大家住房小,离小楼近,吃完饭就涌向了单位秉灯夜读。
聪明的广才可以把考试复习题“倒背如流”,每次考试都第
一,每月工作量完成是第
一。
最感人的是孙德全。
1984年我们这一批人赶上最后一次毕业考试,时逢市里要电台播发一组儿童乐园建设的系列通讯,大家都很为难。
在公与私的利益面前,他主动请缨,放弃了复习,他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孩子们的福利大家谋》等四篇溢满激情的通讯播出后,受到听众普遍好评。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广电人在困境中崛起。
当今,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广告下滑,利润锐减,但电台又恢复了青春,日子依然过得让人羡慕。
外地的广播电视报成了“鸡肋”,苦不堪言,而本溪广播电视报在电台一些人为主体的苦心经营下,异军突起,像常青树,十多年来发行量一直名列全市第
一,真是一个奇迹。
小楼的春秋是一部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史诗,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历史。
夜晚,昔日战友聚会一堂,举杯换盏,谈情叙旧,畅饮美酒,恍入诗境:不忘小楼春秋,共忆峥嵘岁月,醉里壮怀激烈,愿君扬鞭飞跃。
当年与战友在小楼前合影。
晚年Oldage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007年12月22日星期
lymagazine 老来邻居重聚首 同事聚、朋友聚、同学聚……现在的聚会可真不少呢,老人呢,只有在家呆着羡慕的份。
如今提倡精神赡养,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你可想到,让父母和他们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聚上一回?这可比送他们海参鲍鱼更叫他们开心…… 远亲不如近邻岁月见证真情 小时候,我家住在友好广场南的一座日式大楼里,那时它巍然屹立在灰板条子日式小二楼的包围中,真算是鹤立鸡群。
周围人都叫它“干部大楼”,它的四楼平台铺大水泥砖,是大人乘凉孩子玩耍的好去处;五楼平台则铺油毡和小石粒,“文革”中不上学的孩子正好用来放鸡。
楼中的孩子成群。
过年提着小灯笼排队满楼串,聚到大厅里开晚会演节目,家长们都出来捧场,红红灯火映红了大人孩子的笑脸,真是现在孩子想都想不出来的景象。
白天,谁家也不插门甚至夏天都敞着门,孩子随便出东家进西家玩,一块写作业、剪剪纸……大人们也是常常串门聊天,下雨有人帮着收衣服,谁家缺点什么就互相借一借,比起现在各人回家把门关得密不透风,邻里多年互不认识的情形来,那简直就是梦里的桃花源了。
动乱中有些家庭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连家中最亲近的亲戚也纷纷“划清界限”,可老邻居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互相还是那么亲,老楼成了那辛酸年月中难得的温情港湾。
1969年,我家和大部分邻居纷纷下乡,从此大多再也没回到老楼居住。
不过,我们三楼这茬最小的女孩,有6个人还一直保持联系,如今经常聚会。
当然免不了要互相问候父母,回家又讲给父母听。
父母总是刨根问底地老也听不够。
有一天,一个姐妹说,咱们一起挨家走走,去看看老人吧,这个动议得到大家热 让幸福时光倒流 徐文 邻里女孩风韵存 烈响应。
我转念一想,算算老人们也是38年没见面了,彼此也会十分想念,我们去看望,哪有让老人们自己聚一聚更让他们高兴啊。
我这个倡议,立马博得大家的鼓掌叫好。
六家孩子发起六家老人乐得睡不着 回家和父母一说,老人乐得睡不着,天天掐着指头盼日子,老妈不但盘算着要穿哪件衣服哪双鞋,还非要先试一遍照一照不可。
不料好事多磨,有家老爸感冒了,只得延期。
这下可好,姐妹们纷纷来电话,说各家的老人都像小孩子盼过年一样着急得不得了呢牎 7月15日是周日,大清早,父母就起来了,穿好了衣裳打点整齐,就催着要走。
姐姐去买了大红纸,早早赶到酒店“布置会场”。
等我推着父亲的轮椅一进来,嗬,只见对联已高高挂起:“丽日融融欣看知交卅载聚欢声连连共忆睦邻一生情”横额是“中原街34号邻里欢聚”。
母亲也坐着轮椅进来了,老人们一见面, 老邻欢聚满堂春 那场面,要多感人有多感人。
想想吧,他们分别时,恰是现在的我们这般大的人,女的是风韵犹存,男的是年富力强,一转眼38年过去,他们全是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了。
尽管那么多年未见,老人们彼此还都认得出来,你握着手他抹着泪,老人们笑了哭,哭了又笑,弄得我们这些孩子也直擦眼睛。
遗憾的是,王云的父母因为身体不适,到底没能来,其余五家,除了贺家妈妈已经过世,齐刷刷的都是老两口高寿过完了钻石婚呢!最年长的是我父母,妈妈八十
八,父亲八十
六。
当年邻居喜相逢幸福时光重现 大家公推我姐做了主持人。
老父第一个讲话,他献上了特意为今日欢聚写的一首诗牶“三十年前是善邻,互通声气自相亲。
风华岁月忙工作,休憩时分聊世尘。
绕膝儿童均立业,满头乌发已成银,难得今日重聚首,家兴国盛老来新。
” 妈妈也即席讲话,她深情地回忆了那难忘的岁月。
特别是表达了对贺平妈妈的缅怀,妈妈说:当年,我家两个儿子要下乡,可老徐工资停发,我病休劳保,储蓄又被冻结,眼瞅着拿不出孩子的行装,我在老贺家门口转了半天,就是不好意思进去借钱,贺平妈妈在门里看见了,出来问,大嫂,你有事?我说要借十块钱,她热情地 答应着,还问牶“够吗?再多些吧,以后想用尽管来。
”钱不在多少,难得这份情意,倘她还在,我们老姐妹一定要好好聚聚,让我好好谢谢她。
妈妈又忆起当年于明阿姨不怕受牵连,接待了下乡后回城办事的我家人。
于明阿姨连连笑着摆手牶“那算不得什么,谁叫咱们相处得像一家人哪牎” 话题又转到老人们的老人身上,赵霞妈妈和苏薇妈妈,都将孤身的老婆婆侍候到近百岁高龄,我家爷爷奶奶也是在我家养老活到高寿。
妈妈那一代的人,孝字当先,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了一口好吃的,也要送到老人的嘴边。
他们的孝行,潜移默化播撒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中,如今,这六家老人,都得到了儿女的悉心照料。
老人们吃着、说着,笑得格外开心,尽管都是高龄老人了,可谈笑风生一点也不觉得累,谁也不愿散。
我们这一桌,也因为老人们的幸福快乐,聚会得别有味道。
姐姐即兴跳起了小时候的舞蹈,老人们乐呵呵鼓掌,说她跳得还像小时候那样轻盈可爱。
特意从日本赶回来的贺平和哥哥贺利唱起了童年的歌牶“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真的,再一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都觉得好幸福。
大家争着买单,服务员却告知已有人为我们这两桌买了单,原来,我爱人趁开会间隙特意赶过来悄悄为我们结了账。
回来后,老人特别欣慰兴奋,他们互通电话,畅谈往事今天。
不久,我的父亲永远离去了。
这张与老邻居们的合影,成了他最后一张照片;这首诗,成了他最后的一首遗诗。
我和姐姐都为替父辈们操持了这次聚会而感到庆幸。
我们也想告诉别的儿女们,为老人尽孝,有了想法就赶紧做,千万不要等,饭能等菜能等,孝敬老人不能等,一旦子欲养而亲不在,那后悔药可没处买去。
要知道不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住舒坦是孝顺,老人的精神生活更重要,有空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陪老人出去走走,帮老人聚聚朋友,都是可以做的,这可能比用金钱孝敬老人更让老人快乐开心呢。
【养生观】 活到老,真好 黄金兰 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件一件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狗老酒。
这就是老。
有些老同志对“老”完全不能适应,以致心中沮丧空虚,难以聊生。
我今天却要说老年是黄金时代。
人说黄金时代是20岁,你想,20岁能懂什么呢?懂得茅台酒和汾酒有什么分别吗?懂得京胡和二胡有什么分别吗?懂得川菜和湖南菜有什么不同吗?我说到了老年,人生对老人已没有秘密,能通人言兽语。
当年女孩子说“我不爱你”你想了一整年也想不出原因来,现在她刚要张口你已完全了解。
上帝把幼小的你给了父母,把青壮的你给了国家社会,到了老年,他才把你还给了自己。
年老比年轻好,一如收获比垦荒好,和平比战争好,年轻时和命运对抗,到老来和解了。
成年以前是“危机四伏”,门外一步都是不可知,正所谓“如暗夜行走”。
到了壮而行,手里有地图,心中有煎熬,天天“冰炭满怀抱”,灵肉冲突,义利冲突,群己冲突,难有安宁。
谢天谢地,总算老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
还用得着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背吗?再也用不着一夜急白了胡子、三天急瞎了眼睛,再也用不着“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喜不惧,无雨无晴。
岂不快哉! 老年最忌悔恨,悔恨伤身伤神。
可是悔恨的声音还是常听见。
有人说他当年经手公款成万成亿,从未贪污,以致老来受穷,有人说当年官场争逐,他讲义气让一步,让他的好朋友升上去,结果“官大一级压死人”,一生受这朋友欺负,悔不当年把这厮一脚踹下去。
有的老人后悔他以前做过好事,往往变成很坏的人。
中国民间有个词,谓之“老坏”,值得警惕。
能活到老,真好。
想想那些我们喜欢的作家,曹植活了40岁,李商隐活了45岁,李贺不过27岁,徐志摩35岁,曹雪芹据说48岁。
倘若举行民意测验,可以发觉人人嫌他们死得早。
值得看的景象越来越多,人所共喻。
今天的电影拍得比当年精彩,今天的花也开得比当年灿烂,今天的年轻人比哪一代的都漂亮,有照片为证。
60曰老,70曰耆,80曰耄,90曰耋。
活到耄耋之年,最怕有长年卧床的疾病,自己苦,家人也苦,连医生护士也跟着受罪。
这是老年的最大问题。
活到老,真好。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年朋友们安享晚年,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
B4本版编辑:卢海军电话:82560661版式编辑:吕明 家教Upbring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手记】 说教不如身教 陈蓉 儿子从小是个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小,有话憋在心里愣是讲不出来。
带他出去,每次与叔叔阿姨打招呼,都要爸爸妈妈说“叫叔叔,叫阿姨”,否则别想听到他半个字,就是这样,他也是从不看别人的眼睛,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于是,我和他爸爸商量好,每次带他出去之前,事先约定好,见到熟人一定要他打招呼。
有一次,我和儿子去公园玩,一下楼就碰上了一位邻居奶奶,我赶快示意他,可是只看到他的嘴唇动了动。
等奶奶走了之后,我问他:“你怎么不叫啊?”他急了,大声嚷道:“我叫了,是你没听见。
”我心中窃喜,因为只有他叫了,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引导。
于是我假装抱歉地说:“哎呀,真对不起,不过我真的没听见,你想想,我离这么近都没听见,何况奶奶呢。
你这次白叫了,多可惜呀!你下次主动大声地打招呼给妈妈听,像个小男子汉,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儿子特别自信,他觉得他能大声地与人打招呼就能让妈妈这么高兴,当然很得意了。
终于有一天,在送他去幼儿园的路上,我看到他先是深吸一口气,然后重重地吐出来,一声响亮的“叔叔阿姨好”在我耳边响起。
我感到特别欣慰,儿子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小孩子是不会懂得什么大道理的,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不用教育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是要让他明白该怎样去做。
等他养成了习惯,那么这些行为里所包含的道德规范也就形成了。
与人大方地交流,终于让儿子赢得许多朋友,他会经常到这些小朋友家玩,也会领一些小伙伴到家里来玩。
在对待伙伴上,儿子非常大方,有吃的有玩的都愿意拿出来分享。
有一次,他最喜欢吃的巧克力只剩下几小块了,来了四五个孩子,他想给人家吃,可又舍不得,最后他把小脑袋歪着想了半天决定:“给王明吃一块,你们都不要吃了,因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看到围着他的其他几个孩子都失望地转身玩去了,当着孩子们的面我没有说他一句。
晚饭时,我告诉儿子:“我们三个人演一个小品怎么样?”儿子一听兴奋极了,于是由我做主人,分别招待他们父子两个客人。
我把儿子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端到“大客人”一边,并且说:“这盘肉太好吃了,也不太多,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就给你一个人吃吧。
”儿子一听,忘记了是演戏,生气地抗议道:“不吃就不吃,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看,机会来了,就说:“伤自尊心了吧,想一想下午在吃巧克力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小朋友的?如果小朋友也这样把朋友分好几等来对待,那谁还愿意和他玩呢?”儿子一听恍然大悟,红着脸点了点头说:“妈妈,我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 孩子作业太多怎么办 余轶非 每个家长都可能遭遇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快要期末考试了,各科作业都特别多,每天晚上没有三个小时根本完不成。
如此一来,弹琴、看电视、自己玩一会儿全都变成了奢望。
面对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孩子经常得不到足够的睡眠,变得越来越敏感、情绪焦躁,稍有不如意便眼圈儿一红,大哭大闹一场。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情绪还传染给了家里的其他成员,弄得一家三口连每日三餐都像打仗似的紧张兮兮。
尽管仅凭个人的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大气候,但家长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帮助孩子找到应对这种机械教育的变通方式。
同时,做好孩子的精神后盾,正确引导,帮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
当然,做到以上这些的前提是,我们要对家庭作业本身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毫无关系;●孩子升入初中后,两者的关系 亦不成正比———对于初中生来说,合理的家庭作业应该可以在90分钟内完成,高中生的家庭作业则不应超过两小时; ●如家庭作业的安排符合上述条件,家庭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白天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 ●一旦作业量超过上述限制,孩子花费在做作业方面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反而越不理想。
库帕博士还指出,作为以学习为天职的学生,按时完成老师留下的家庭作业天经地义,但家庭作业的数量和形式应该随着孩子年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只有安排适量,才能发挥家庭作业对学习应有的积极意义。
留心孩子的学习方式 作业量和成绩不成正比 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仍然依赖多留作业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
每位老师自然都希望提高自己任教的这门功课的成绩,因而在缺乏整体监督统筹的情况下,作业的布置量都是任课老师说了算。
而且,每位老师都只盯着自己的这门课,完全没有想到,几门功课加在一起,可就苦了孩子,急坏家长。
美国杜克大学的教育学专家哈里斯·库帕博士从1987年开始开展了一项针对家庭作业数量与教育质量的专题研究。
经过长达16年、对60位受访对象的追踪访问,库帕博士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小学教育中,家庭作业的数 一般来说,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遇到困难的孩子多为刚刚迈入学堂的低年级学生或刚刚升入初、高中的新生。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多花些工夫陪孩子学习与写作业,并规定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
这样做并不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相反,从一开始就制定规则大大有益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孩子写字的时候,家长不要给孩子喝水或吃东西,不要与孩子说话,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做作业的习惯,等孩子写完后,要与孩子一起复习与预习,使得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陪练”大概要持续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过了以后,孩子的学习习惯基本已经养成,家长就可以轻松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学习了。
对于刚刚升入初、高中的孩子来说,短暂的不适应是正常现象,但如何缩短适应期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专家建议家长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家长和孩子对升学以后的变化都要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遇到听不懂的课、不会做的题、考试不及格、作业量增加等,都是正常的,人人都有一个适应期。
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失去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家长都要为孩子鼓劲。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调整学习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听课不能满足于听得懂,要多思考,知识一定要及时消化;课堂没有听懂的,课后及时问老师。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会听课,及时复习巩固。
3.不必纠缠个别难题。
遇到作业太多太难,一定及时向学校老师和领导反映。
对于难题应认真思考,但不要在某一个问题上纠缠,实在不会做就不做,等待老师上课时讲解。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一旦发现孩子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家长切不可过分指责,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以便让孩子集中精力尽快完成作业。
有些孩子喜欢一边玩一边做作业,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在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看电视。
如果孩子在看书,家长们也不妨拿起报纸和书本与孩子一起充充电,如此可以创造出一种热爱学习的家 庭氛围。
2.合理制定作息时间。
让孩子明 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
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地学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3.不指责、不抱怨。
就算老师留的家庭作业确实过多,家长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儿抱怨老师的不妥,而是应该强调家庭作业的正面意义,以免刺激孩子的厌学心理。
4.万万不可替孩子写作业。
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与其直接给出结果,不如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很多时候,孩子无法解答一道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答案,而是找出答案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
5.掌握必要的写作业技巧。
有些孩子和家长总认为作业一定要有大块的时间去做,比如自习课或者回家后再做作业,其实则不然。
如果老师留的作业实在太多了,这是家长最为难的时候。
在来不及与老师沟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注明孩子是经过家长同意才这样做的———这样总比一样都完不成好得多。
但前提必须是孩子已经百分之百努力过,而家长也已经和孩子讲明道理,并肯定孩子已经掌握了老师要求的相关知识。
找老师和学校谈谈 当然,没有哪位家长喜欢频繁出入班主任和校长办公室,但是假如沟通不及时,孩子可能因此开始厌倦学习,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为了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而苦恼,在安抚孩子焦躁和挫败感的同时,家长有必要与老师进行充分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要做好必要的调查工作:登录学校或教育部门的网站,查看学校布置家庭作业方面是否有原则性规定。
如果有,家长对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以便确认作业是否过量。
与其他家长沟通:如果你认为目前的作业量确实过多,在拜访班主任之前,不妨和孩子同学的家长聊聊,看看别人是否也有同感。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联合几位家长一起向学校反应更能引起学校的重视。
比如,各课老师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经常出现作业扎堆情况等。
私下与班主任交流: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和老师当面谈谈,建议采取一种非正式的合作方式与老师会面。
这样,老师就会明白你此行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来质疑他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双方心来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2007年12月22日星期
lymagazine 【家长学堂】 让失败感远离你的孩子 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研究员章睿齐 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
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过的玩具、游戏。
在活动时总选择比较容易的项目,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活动,等等。
这样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下不良的教育造成的:不少人信奉“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学校里有些教师套用“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的教育模式,平时他们喜欢出怪题、偏题和难题,设置种种陷阱,不让学生轻易“过关”,唯恐学生骄傲自满;家庭里有些父母也是不知疲惫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且不断地拉出来“敲打”孩子,以为只有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才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努力。
殊不知,这种方法偶尔为之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多的失败必然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
有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差,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挫折。
而当他们在学习上受挫时,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励、指点,受到的却是教师的批评、谴责、奚落的白眼,有的甚至还受到父母的打骂。
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就是笨孩子,永远也学不好。
更为糟糕的是,孩子在他的内心容易产生一种习得性自弃行为,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不是学习的材料,于是便会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努力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少年时代的拿破仑·希尔曾被认为是应该下地狱的人。
那里无论出了什么事牞诸如母牛被放跑了牞或是堤坝决裂了牞或是一棵树被神秘吹倒了牞人人都会怀疑牶这是小拿破仑干的。
改变小拿破仑的是他的继母。
陌生的继母来到他家的第一天牞走遍了每一个房间牞很高兴地问候每 一个人。
走到小拿破仑的跟前牞他父亲介绍说牶“这就是拿破仑牞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继母听到这里,把她的双手放在小拿破仑的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他的眼牶“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
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以后继母总是鼓励小拿破仑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
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小拿破仑事业成功的支柱。
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富有真诚和热情。
继母初见到本来冷漠的小拿破仑时,并不是以冷制冷,而是满腔热情,真诚对待,表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胸怀。
显然,热情与真诚是改变小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条件。
这位继母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她造就了儿子,最为关键的是她懂得数年如一日地不断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生活中也常常这样。
有时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往往是通过别人或是一些小小的表扬而来的,最亲爱的人的一声赞美,立即会令你信心百倍,而一句轻蔑的嘲讽,足以叫人信心全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寻找和重建。
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尊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
那么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放手培养,帮助孩子学会竞争。
·鼓励教育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正确评价孩子,标准适当,同时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动码使用方法请见本报B1版

标签: #美工 #基础 #文件 #培训机构 #做什么 #有什么 #驱动程序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