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体弱者能做主卖房吗,·6·责任编辑:宋

文件夹 4
昕电话:27509640电子邮箱:lnsbfz@ 法治 2018年7月11日星期
老伴儿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做主卖房我不认可 老人年事已高、精神有残疾等理由,是否可以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被鉴定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就能对抗白纸黑字的合同吗?法院的判决表明,合同是否有效,对老人民事行为能力以及这一民事行为能力发生时的状态所做的司法鉴定是关键。
老人卖房子女反悔称母亲是文盲2016年2月24日李先生通过中 介公司买下一套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二手房。
卖房者是92岁的王老太,房子在老人一人名下。
在前期看房、议价、签订合同等阶段,王老太的一儿一女都陪着老人。
房屋办理了网签,却在银行贷款面签卡住了,王老太的儿子表示自己母亲不想卖房了。
直到办理贷款的最后期限,王老太还是拒绝。
李先生将王老太告上了法庭,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违约金直至过户之日。
作为代理人,王老太的儿子向法庭出具了一组证据,其中包括了医院的诊断报告单、诊断证明、处方等,证明自己母亲是92岁高龄的老人,文化程度为文盲,且身患多种疾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影响其对本案合同的认知。
案件审理中,王老太的儿子申请对母亲自2016年2月24日起有无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
北京安定医院出具《不受理鉴定说明》,称 法治信息 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河南平舆一考生被刑事拘留 河南省平舆县高考生李某因对同班同学心存嫉妒产生报复心理,在高考结束后,恶意填报同学高考志愿,致使对方高考信息被锁死,无法填报志愿。
目前,李某因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被平舆警方刑事拘留。
(据中国新闻网) 三人举报黑恶势力获奖50万元戴面具领奖 日前广东省公安厅召开发布会通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性成果。
现场向3位举报涉黑恶犯罪的群众分别发放了三笔举报奖励金,共计50万元。
三名举报人戴着“熊猫”面具领奖。
(据《广州日报》) 老人卖了房家人又以老人患病岁数大为由悔约 年老体弱者能做主卖房吗现有资料不够充分,故不能受理。
王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签订了合同。
”八里店乡村民龚大爷签订了《房基地转 老太的儿子表示其不再补充资料,并 原告韩女士则称,签约当天,李让协议》,之后曹先生在这一宅基地上 撤回了鉴定申请。
大爷意识清醒,知晓所签合同为出售建房。
2010年,上述宅基地上的房子可 判决:法院审理认为,依法成立房屋。
韩女士还提到一个细节,“签以在拆迁后获得两套回迁安置房。
于 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王老太作为成合同那天,因成交价格比挂牌价贵了是,曹先生和龚大爷在2012年7月签订 年人,应推定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1万元,李大爷对此还表示很满意。
”了一份协议。
协议约定:原宅基地上建 力,其虽提交了就医记录及文化程度 案件审理过程中,张大妈申请了筑为曹先生投资所建。
经二人商议,龚 证明,但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低并不对李大爷签约时及现在是否具有民大爷同意一套回迁房归曹先生所有。
等同于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且王老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
北京安定医 龚大爷的家人却不认可曹先生 太提交的就医记录绝大部分均发生于院出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书》,手中的协议。
龚大爷的妻子许大妈, 本案交易文件签订后,现有证据不足鉴定意见为:李大爷临床诊断为器质作为丈夫的监护人,将曹先生诉至法 以证明其签约时,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性精神障碍,受所患疾病的影响,认院,请求法院确认2012年的协议无 法院还认为,王老太的一儿一女识及意思表达能力丧失,应评定为无效。
许大妈在庭审中称,龚大爷从幼 参与了签约过程,在此情况下,王老民事行为能力。
但鉴定意见同时认时起,一直智力低下,2012年的协议 太被哄骗或欺瞒的可能性极低。
最为,关于李大爷签约时是否具有民事已经远远超过了龚大爷的认知和行 终,法院支持了原告李先生的诉求。
行为能力的问题,因鉴定材料不充为能力,并且自己作为监护人,对龚 80岁老夫妻卖房不履约被起诉 分,不受理该事项鉴定。
大爷这一行为也不予追认。
韩女士和丈夫也是在2016年通 2016年6月30日,法官来到李大 案件审理期间,法院委托鉴定机 过中介公司,在北京东城区看中了一爷家中,李大爷能正常理解谈话内构对龚大爷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 套二手房,房主是80多岁的李大爷夫容,并签字确认,而且李大爷再次表定。
2016年9月29日,法大法庭科学 妇。
2016年3月13日,韩女士与李大示不同意出售涉诉房屋。
技术鉴定研究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 爷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同日李大爷 判决: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司法见书认为,龚大爷诊断为轻度精神发 的老伴儿张大妈作为房屋共有人,也鉴定意见及6月30日李大爷谈话时育迟滞,评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在同意出售房屋证明上签字。
的认知状态,法院对二被告所称“李据此,如果2012年前后没有导致龚大 但过了办理银行面签手续的最后大爷签约时对合同内容不知情”的主爷智力损害的致病因素存在,可以推 期限,李大爷仍未履约,韩女士和丈夫张不予采信。
况且作为房屋共有产定其2012年同样诊断为轻度精神发 将李大爷夫妇诉至法院,要求其继续权人的张大妈也在同意出售房屋证育迟滞,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履行合同,并支付截至过户之日的违明上签了字。
法院最终支持了原告 判决:法院认为,根据司法鉴定, 约金。
庭审时,因为李大爷卧病在床、韩女士的诉求。
在这一案件中,老人原告在2012年7月与被告签订《协 生活不能自理,张大妈作为其诉讼代被鉴定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议》时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原 理人出庭应诉。
张大妈说“:我老伴儿不足以对抗合同,签订合同当时的民告的监护人明确表示不对该协议进 已83岁高龄且有脑梗死,在韩女士和事行为能力状态,才是关键。
行追认,故该协议应属无效。
法院判 中介未充分说明合同内容的情况下,从小智力差家人不认可老人“卖房”决支持了龚大爷家人的诉讼请求。
他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作出了违反 1999年,曹先生与北京朝阳区
(据《北京晚报》) 遇熟人微信语音借钱小心中计 民警提醒:语音可截取或转录 手段语音喊话证身份 调查网购软件可转发语音 生活中,市民与陌生人应减少语音交 李先生突然收到朋友小王发来 既然微信的语音无法转发,那么流,避免对方有可乘之机,将语音通 的微信,声称需要借1000元应急。
李“是我”的语音又是怎么回事呢?记过截取或者转录,变成一些可以被其 先生要求小王给他发语音证实身份,者查询发现,只要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所利用的形式。
此外,也不要在网络 很快对方就发来了一段语音,内容为或安装软件,就能达到转发语音的效上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要在与 “是我,是我”。
在听到确实是小王的果。
这种软件在网上不能免费下载,陌生人的聊天中透露自己的个人信 声音后,李先生准备转账给对方,但但是有卖家出售。
息和声音。
却接到了小王打来的电话。
这种软件拥有很多其他功能,诸 民警介绍,分析多起此类案例发 电话中小王称,自己的微信号被如检查删除僵尸粉、名片推送、批量现,骗子在骗取他人微信号的过程 盗,并且骗子用微信已经向多名好友退群等功能。
其中,微信语音转发功中,其实就已骗取了他人微信的语音 借款。
李先生将收到的语音播放给能最受欢迎。
信息。
因此民警建议,验证不能仅仅 小王听,小王发现的确是自己的声 提醒千万别单纯相信语音 局限于“是我”这样简单的话语,最好 音。
“最后小王仔细回想了一下。
他 对于这种新型骗术,民警表示,打个电话给朋友,进行较长时间的沟 怀疑是此前在一平台上使用过语音由于语音听起来是事主本人的声音,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借钱的动机,包 验证,被人盗取了声音。
”李先生说。
所以同事、朋友很可能被骗。
在日常括是否是本人。
(据《北京晨报》) 法律速答 同居分手后能否要求一方给予补偿 我与男友吴某同居生活8年,近日分手时遇到了麻烦。
吴某拒绝从我住处搬离并声称房子也有他的份儿,若让他搬离,我得拿出几十万元做经济补偿。
该房产是同居前我自己出资买的,与吴某无任何关系。
请问:吴某要求我给予其经济补偿的行为是否合法?读者李女士 击水律师事务所张向龙律师解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因同居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双方没有形成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对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就不能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处理,而只能适用《民法通则》等法律有关共有财产处理的规定。
李女士与男友吴某虽然同居生活八年,但不属于事实婚姻。
由于同居不产生结婚的法律后果,不产生合法夫妻关系和 权利义务,为此,不能将双方同 居期间各自固定收入认定为共 同收入,只能将同居期间双方共 同劳动经营所得认定为共有财 产。
李女士与吴某同居生活期 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 的财产,分手时可按一般共有财 产处理,若产生财产分割纠纷, 可通过诉讼解决。
吴某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具备劳动能力,同居分手时,可自 行租赁房屋,不能因李女士与其系 男女同居关系,就认为李女士有照 顾义务,也不能要求李女士拿出 几十万元做补偿,否则拒从该房 搬离,这种行为直接侵犯了李女 士的合法居住权。
李女士可以提起腾房诉讼, 同时提交房产证等证据材料, 证明该房系同居前自己出资购 买
且取得产权证,请求法院判 令吴某腾房并限期搬离,停止 侵害行为,并无需给吴某任何经 济补偿。
本报记者庞津昆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写信或发送电子邮件同本版联系(邮箱:lnsbfz@),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请专业法律人士解答。
聚餐喝多摔伤员工起诉:公司不拦我 在公司聚餐中,朱某喝了不少酒。
聚餐 以案释法 故,劳动部门未认定为工伤,同时没有证据显 结束后,他独自骑电动车回单位示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过错。
宿舍,结果在路上摔伤。
朱某觉法院认为,朱某作为完全民事行 得,公司在组织聚餐时明知自己为能力人,明知酒精的危险性而 大量饮酒,但却未采取任何安全不控制饮酒量,因此本人具有重 防范措施,最终导致自己发生事大过失,应承担主要责任。
而公 故,于是将单位告到南京市江宁司组织员工聚餐,在活动中朱某 法院。
同时,朱某还认为事发后饮酒过量至醉酒状态,且活动结 公司未能尽心,导致自己错过认束时间较晚,理应负责将朱某安 定工伤的机会,存在过错,应承全送至住所。
公司未尽到安全保 担一半的赔偿责任。
他要求单障义务,应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位赔偿自己伤后各项损失合计 综合原、被告的过错程度, 206560.5元。
法院酌定公司应对朱某的损失 公司表示,朱某受伤与单位承担25%的赔偿责任。
鉴于公司 并无因果关系,其醉酒骑车应负已发放的工资超过了朱某要求 事故的主要责任。
而且己方已积的误工费数额,故对朱某主张的 极帮助朱某申报工伤,但有关部门误工费损失,法院不予支持。
至 没有认定。
同时,公司方面还表示于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 已垫付朱某的医疗费70000元,并养费等,应由公司赔偿的25%部 继续发放了10个月的工资16760分,扣除之前已垫付的医疗费 元,已尽到法律和道德义务。
70000元,公司无须再行赔偿。
证据显示,对于朱某的事 (据《扬子晚报》) (本版所有案例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报法律顾问:融耀律师事务所律师沈雁群悦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增悦

标签: #婚恋 #网络 #互联网技术 #网络 #流量 #套餐 #流量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