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期待时刻,是下楼做核检,为什么微信一解封马上又封

解封 6
2022年5月6日星期五编辑:窦硕峰E-mail:ncdzzbs@163 每天最期待时刻,是下楼做核检 农村大众报记者刘志浩 “解除管控了!”“大家可以出门啦!”5月3日一早,小区居民群里就开始有人欢呼,还有人拍了小区大门口的照片,显示有人车出入。
随后,小区管理员在群里贴出了正式通知。
至此,因为防疫需要管控一周后,小区又恢复了正常。
4月26日一早,小区业主群里突然传出消息:小区被“封”了。
我下楼一看,大门口站着几个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小区临时管控,不能再出入,具体解封时间需要等通知。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之前看类似新闻,基本都是一扫而过,并不会特别在意。
但当原本存在于新闻里的“临时管控”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感觉却完全不一样,赶紧向单位报备说明情况,并申请了居家办公。
想到家里吃的东西不多了,我马上去了小区超市。
超市门关着,不过门上的玻璃取了下来,成了一个递送东西的临时“窗口”。
在我前面还有两三个人,他们也是听到消息过来买东西的。
“放心,没特 核酸检测是小区居民每日必做的“功课”。
殊情况都会开门。
”超市老板笑着说。
妻子工作的小区,也已经临时管控,作为社区工作者,她们必须奋战在一线。
妻子发来信息说,这几天需要加班,不能回家了。
我告诉她,家里吃的喝的都不缺,大人孩子都很好,安心工作就行。
上班时间到了,我一边在线值班,一边关注小区群里消息。
到了 下午,官方消息出来,济南前一日确诊的病例中,我们小区有两例。
病例所在的楼已经严格封控,其他单元楼临时管控,密接、次密接也被临时隔离,一切按部就班。
管控期间,进行核酸检测是小区居民每日必做的“功课”。
一开始做核酸检测的时候,都会在微信群里下通知,但因为检测时间难以固定,人们看到消息的时 间有早有晚,加上一些老人压根没在群里,导致整体检测时间比较长,效率也不高。
后来,社区防疫人员干脆拿起小喇叭,做完一个楼,再喊下一个楼:“7号楼的居民,下来做核酸啦!”“9号楼下来做核酸啦!”听到喇叭就下楼,不用时时盯着微信群,土法子有时反而比“网络高科技”效率更高。
居民做核酸检测的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孩子们,每天下午四五点钟都会支起耳朵听,防疫人员喇叭一响,也都跟着开始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核酸检测了!” 做核酸检测成了大家每天最期待的时刻,虽然按规定需要间隔1米以上距离,也不提倡闲聊,但在家闷了一天,下去透透气,也很开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原本最担心的食物问题,后来发现完全多虑了。
临时管控后,小区两个超市和一个果菜团购群,都保持着正常运营,店主每天都在群里更新进货信息,回应居民各种采购问题。
居民也会把需要的东西,通过私信或群接龙的方式,告知店家。
7天管控 期间,所有菜品、水果、日用品的价格,跟平时基本一样。
居家期间购买的蔬菜水果,原来怕不够吃,后来发现买多了。
土豆、大蒜之类耐储存的菜还好,菠菜之类的叶菜,在家放几天后都开始发蔫,岳母连连感叹:不该买这么多菜。
不过她还是很有办法:剁了菜包饺子,这样既不浪费,又改善伙食,大人孩子都高兴。
因为疫情缘故,老大所在小学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实行线上教学,老二也从幼儿园放假居家,所以这次临时管控,对他俩影响不大。
居家前几天,我的工作跟在单位基本无异。
五一假期开始后,我继续居家值班,顺便带着老大写作业,闲下来的时候,再陪老大老二玩玩,享受一下亲子之乐。
现在回想起来,临时管控对我们家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家里吃的用的一应俱全,缺东西可以去小区超市买,没菜了可以团购,大人们也没怎么焦虑,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不恐慌就不会闹“饥荒” 农村大众报记者郑希平 4月27日,照常上班。
业主群里,陆陆续续传来小区要被管控的消息,真真假假,信源不
一。
下班时间到了,往家疾驰,路边闪过的都是摆摊的商贩,还有临时停车选购的市民。
在这种氛围带动下,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和我一样,加入到采购队伍之中。
其实家中是不缺粮的,但心里需求已超过了现实需要,一路走一路买。
当带着大包小包赶回家,心里踏实多了。
消息总不会是空穴来风。
27日 晚上10点多,小区被通知临时管控,原则上只进不出。
消息落地了,业主群里话题也变了。
从原先讨论会不会被管控,到了管控后怎么生活。
社区发的通知是,两天可以派出一个人采购生活物资,但这项政策没有实施,周边超市被纳入保供单位,部分人员可以正常上班,实行网上下单,配送到小区门口,居民领取。
加群,疯狂地加群,成为最开始两天我的生活常态。
我认真数了数,这些天加的群,总计有13个。
楼下做馒头的、生活超市、早餐油条胡辣汤、烧烤炸鸡和汉堡,每个保供单位都有好几个群,每个群里都有400-500人,相应的群里都有我的身影。
加入群后,我发现我的手机依赖症更严重了,每天每个群的信息都是爆炸式的,13个群加起来,可想而知。
家里明明没有闹“饥荒”,自己却每天心神不宁,我觉得这与群里各类信息轰炸有着直接关联。
看到群里别人买买买,感觉自己不买就没有了。
其实问问周边邻居,家中没有缺吃喝的,也没有出现断粮的,但仍旧像我一样,时不时就在群里接龙购物,像小仓鼠一样,一趟趟往家里搬运物资。
当然,管控期间也会时不时有点“小插曲”。
例如,有的超市实行套餐,有的居民不认可,有的居民则认为价格不高,很划算,在目前供给条件下,是最有效的手段。
于是,双方就产生了认知分歧。
还有一件事,5月2日负责京 东配送的工作人员在我们小区做核酸,又引发了一阵骚动,小区居民担心会出现异常状况。
对此,社区网格员及时进行了回复:自隔离开始,这些配送人员就一直住在我们社区。
恐慌再次被透明信息消除。
5月3日,京东的社区团购可以直接配送到小区内,又多了一个物资供给途径。
也是在这一天,济南市大部分社区接到了解封通知,但我们小区依旧处于临时管控的状态。
但小区南门陆续出现了商家摆摊,物资的供给途径也越来越多样了。
隔离一周下来,心态逐渐平稳,采购行为也逐渐恢复理性。
古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其实在当下,只要老百姓心中不慌乱,不去肆意屯购,每一家都是饿不着的,更不会出现饥荒。
为了菜篮子,他们一起“赶” 农村大众报记者薛程程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有效控制,经专家研判,现决定自5月3日0时起,解除对本小区1、2、3、5号楼的临时管控。
”5月3日,我所在的楼解封了,但对于已经经历三次管控的我来说,显然没有第一次解封的时候激动了。
照常打开手机,看到小区团购群传来群主发送的到货通知:“淘菜菜、多多买菜的货到了……4号楼的邻居稍等吧,分好了再去送。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每天都能看到的消息。
以我三次管控的经验来说,每次只要囤好菜,就觉得这波疫情打赢99%了。
好像大多数邻居也都这么觉得。
管控的日子里,蔬菜团购几乎成了大家每天的必备节目,无论冰箱里还剩多少,到了开团时间必须要点开小程序买点什么才放心。
因为不能出小区,有些邻居甚至不能 出单元门,所以近一周时间内,我所在地区的淘菜菜团购总是开团10分钟就抢购一空。
与蔬菜抢购一样紧俏的还有团长郑女士的分拣、配送时间。
54岁的郑女士是我所在小区社区团购点的团长。
自4月中旬因为疫情出现管控以来,管控楼的团购菜品,她和家人都要尽可能快地完成分拣并悉数送到居民楼下。
而在一个月前,送菜到楼下的确不属于他们的日常工作范围。
与我想象的不同,团购菜品分拣实在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
所有商品虽由指定仓库配送发出,但是因为产地不同,一个平台可能出现多个不同产地的相同商品。
单拿油菜来说,“九州油菜”和“新鲜油菜”就有所不同,在分拣过程中就要注意商品码与对货单上逐字一致。
“还好大家都是邻里街坊的互相理解,知道最近到货集中,有时候没等我分拣完,就开始自己翻找 居民到郑女士的社区团购点取货。
自己的货,最后拿给我确认一下就行。
”说这话的时候,郑女士的女儿已经给管控楼送了几单回来,“女儿怕我累着,说是给我帮忙,其实她干得比我多。
” 看着满地堆积的菜筐,我也想帮忙找找,可是一户四单菜品,我竟找了5分钟。
当天来送“多多买菜”货品的司机孙师傅说,货品出仓时没有那么明确地按筐细分,到 达团长这里,他们分起来的确麻烦一些。
孙师傅是济南槐荫区和市中区300多个团购站点的站长,手下11个司机和11个分拣员24小时连轴忙,分拣员晚上8点到凌晨4点负责将前一天10点之前下单的商品分拣装车,而配送司机则要在早晨5点一直跑到晚上9点。
“从4月15日到现在,司机们一直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吃喝住全在车上解决,不敢回家,怕万一小区被管控了。
” 说这话的时候我得知,原来已经有4个司机因小区管控无法正常上岗,作为站长的他即便还有很多琐事要处理,也不得不亲自送货,算上他7个司机,300多个站点每人每天跑两趟。
“怎么不累呢?有时候水都顾不上喝,只想快点再快点。
”孙师傅一边对货,一边帮忙将该站点的货卸下来。
分拣完这批货,郑女士还有另一批货要继续分拣,分拣完下一批还要将这些货送到居民楼下。
而送完这一站,孙师傅还有下一站要去,送完这一车,还有一车要送。
疫情总会消散,今天的一切都是在为美好的明天赶路。

标签: #盘古 #朋友圈 #微信为什么会被冻结 #下载不了 #qq #搜索引擎 #高二 #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