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Tel:,模特的基本步怎么走视频教学

模特 0
6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Tel:(010)62580616 要闻 主编/计红梅编辑/陈彬校对/何工劳E-mail押hmji@ 抗击新冠肺炎高校在行动 简讯 在线督导,是“督”更是服务 姻本报记者温才妃 上午10点,江苏大学退休教师韩广才在家中打开了电脑,进入班级群中,开始听课准备工作。
作为江苏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线上听课已经成了韩广才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开学一个多月以来,他线上听课30多次,平均每周5~6次。
人在家中坐,课从网络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随着在线教学全面铺开,一场质量监控战在各大高校打响。
那么,不入教室的教学督导,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督”的味道变淡 在面对面授课时,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督导组组长高孟宁一般要提前到教室,跟任课教师打个招呼。
这既是一种礼貌,也为了消除教师的紧张感。
而切换到在线教学“,进入在线课堂,打招呼变得不容易了”,容易惊动老师和学生,产生一种“不自在”的紧张感;也不想通过寥寥数字,和任课教师进行没有表情的寒暄。
“与传统的教学督导相比,在线督导的确有一定特殊性。
从前教学督导专家走进教室现场听课,可以感受课堂的教学氛围,而在线督导就没有那么直观了。
”华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海蛟说。
陈海蛟负责该校教学督导工作。
在他看来,在线授课的情况下,督导专家见到的是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课件,无法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也就很难判断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开展在线教学的平台和工具众多,课程呈现方式、教师使用的熟练程度不
一,加之平台登录拥堵、网络卡顿等因素,给在线教学和督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孟宁补充说,尤其是理工科课程,不能总是依赖PPT翻页,学生会有听、看与思考不同 步的感觉,所以需要板书做理论推导和演算。
在线教学会由于条件所限,教师讲得多而写得少。
拿手写笔在PPT页面书写,字迹受到中央留白或字体潦草的影响,有时会因表达不清或由于省略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们也在寻找线上资源来解决。
这时候,如果按照传统课堂的要求一味强调“督”,教师的心理压力就会陡增,手忙脚乱之际影响的必然是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线督导专家们转换一种思路。
在这场因疫情匆忙上阵的在线教学过程中,高孟宁、陈海蛟等不约而同地将督导的重点转向了检查教学秩序、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生反馈,以及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收集优秀案例向教师推广上来。
在陈海蛟看来,“眼下‘督’的味道可以淡一些,更多的是为教师、学生提供服务。
”比如前期遇到登录拥堵的问题,督导专家及时向教师建议更换平台、错峰登录。
作为一所侨校,华侨大学有5000多名境外生,一些境外生反映存在时差且网络信号不好等问题。
督导专家建议任课教师做好与境外生的沟通工作,必要时调整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力争线上教学一个都不掉队。
难点与亮点并存 在线课程加入班级群后,韩广才发现师生在班级群里答疑、交流很多。
但是,有的教师还是互动性不够。
学生上课总盯着电脑比较枯燥,如果不吸引学生,学生会“跑进跑出”。
“一开始在线教学时,学生满意度高,教师教学自评满意度较低。
一段时间后,情况出现反转,教师适应了在线教学,满意度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却低了,对在线教学的互动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韩广才说。
“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真实情况,是督导的 一大难点。
不能仅仅看在线人数,因为学生可能同时在做其他事情。
”高孟宁建议,教师或有关部门可以对学生做在线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意见和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在线教学的吸引力,以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生动的案例、师生积极的互动、教师有情感的声音,吸引学生关注课堂。
“就师生互动而言,有些在线课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面对面教学高。
这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不习惯当众表达,而在线时没有这一顾虑;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这对疫情结束后的正常教学或有启发。
”高孟宁说。
不久前,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王贞涛以其主讲的《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为示范,演绎了一把“小型网络公开课”。
听众除了学生以外,还有该校党委书记、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袁寿其以及学院领导。
在平时,是很难一下子“集齐”这么多重量级督导专家的。
袁寿其边听边记录,课后还和王贞涛交流了听课感受。
在陈海蛟看来,在线督导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检查。
“传统课堂的教学督导,一上午最多听4门课,但是在线上,督导专家可以一上午听十几门课程。
督导专家可以随时从一门课程跳到另一门课程中。
这种督导方式对于开展全校范围的教学检查和多校区运作的教学督导很有帮助。
” 高孟宁对随时随地的督导略有担心,因为人的本能是不希望被打扰的,“倘若时间长了,教师、学生也许会适应这种督导环境,但此次在线教学毕竟是应对疫情的短期行为,应以保障 教学秩序、了解教学状况为主,督导专家不应给一线教师太多心理压力”。
在线督导的启示 如何借鉴此次经验,在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进一步提升教学督导工作? 陈海蛟表示,近几年,在线教学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在线教学督导工作任重而道远。
未来的教学督导,或许专家可以不必进教室,而是在一个专门的督导室里,通过教学监控设备,随机查看几十甚至上百个班级的上课情况。
2019年,中国药科大学在教室试点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的全程监控,如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是否闭眼、打瞌睡等。
但是,也有人质疑摄像头是否会侵犯学生的隐私。
这也是陈海蛟的一重顾虑。
“技术上已经成熟了,如何把听课环节设计得更规范合理,从而避免侵犯隐私,是下一步线上教学督导工作中应考虑的事。
” 高孟宁则希望在疫情结束后,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发线上教学产品,“尤其是一些思政课、外语课、基础课,以及品质优良的专业课,如果学生能够广泛地享受这些资源的话,对于整个国家的教学来说是一件好事”。
另外,对于新进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学问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如果有优良的网络课程资源供其学习、观摩,还能减少他们“走弯路”的时间。
“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还涉及教师录课的报酬、课程的所有权、使用范围等问题,但却是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可以着重思考的方向之
一。
”高孟宁说。
: 西南石油大学 姻本报记 网者温才 上妃通讯 助员李 力学生﹃双创﹄阳 这个春季学期,西南石油大学2019级博士生申鑫有些焦虑。
原来,他和团队成员准备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的线下培训指导无法进行。
就在这时,西南石油大学为像申鑫一样的同学送来了“及时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线上直播公益辅导公开课。
“像申鑫这样的学生在其他高校还有不少。
我们何不把课程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让全国大学生同上‘辅导一堂课’?”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姚远说。
让姚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开放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线直播课火了。
据统计,课程直播期间点击量累计超过520万人次,课均点击量超过50万人次,观看师生所在的高校超过200所。
4所高校直接将直播课程列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选修课,进行学分认证。
面对疫情,西南石油大学双创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大赛在线指导新模式,研发了“在线宣讲”“在线培训”“在线互动指导”等模块化、全流程的大赛在线直播指导课程体系。
特别是他们与企业合作,克服了大规模人数在线情况下,多路视频信号同时开展参赛项目实时互动指导的平台直播技术障碍,开创了学生学科竞赛利用数字平台进行互动指导的新模式。
其课程内容涵盖“如何做好互联网+大赛网上备赛“”如 何创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参赛) 团队“”大赛关键问题解析”等主 题。
直播导师包括全国大赛组委 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省级大赛评委会委员、国家 级金奖获奖项目负责人等“金牌导师”。
据了解,第一期课程从
3月9日一直持续 到3月17日,共计九门直播课程,邀请到10位 全国大赛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3位省级大赛 评委会委员、3名国家级金奖获奖项目负责人和 4名2020年参赛选手参与,内容不仅涵盖“网上 备赛“”团队创建“”关键问题解析”等专题辅导, 还包括“历届大赛国赛金奖项目路演与点评” “参赛项目在线指导”等互动课程。
“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导师阵容,都是根 据学生参赛的实际情况精心选定的,后续还会 不断完善。
我们将大赛直播课做成了一门优质 的在线精品课程,服务全国师生。
”西南石油大 学创新创业导师张磊说。
“专家们不仅分享了赛道比赛规则、PPT 制作等干货,还同时在线为我们的项目进行了 直播指导,非常受益。
”通过学习,申鑫悬着的 心终于放了下来。
“西南石油大学整合专家资源,搭建线上 学习平台为参赛同学指点迷津,让身处全国各 地的参赛同学同上大赛辅导课,真的是太赞 了。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赵娜通过朋友圈知道 了这次系列直播课,经过认真学习,“参赛有了 更多底气”。
3
月25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活动中,工作人员正在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进入校园的师生的体温。
据悉,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返校后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演练内容包括开学校门检测、疫情突发处置、疑似病例转诊、七步洗手法演示、用餐演练、食堂消杀演练等。
本报通讯员刘积舜摄影报道 山东科技大学开通“云上”实验课 本报讯(记者廖洋通讯员韩洪烁)近日,记者从山东科技大学获悉,疫情期间,该校利用多年来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物理、化学、采矿、通信等理论与实践联系较深的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解决了实验教学难题,在疫情防控时期实现“实验课不停步”“教学质量不走样”。
据山东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李春晖介绍,近年来,该校十分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科研能力,相继建设了一批国家虚 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一流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
线上教学期间,这些项目为学生在“云上”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了解,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依托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资源和环境,不受空间、时间和仪器限制,实现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具体实验项目的仿真操作。
“理工科的很多教学内容仅仅靠‘嘴’ 说,少了一些说服力。
这时候,虚拟仿真实验就能印证这些理论,让学生直观地触摸和体验科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该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鹏说,“这次虚拟仿真实验‘实战’,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虚拟实验教学的众多优势,接下来会继续开发钻研,上好云端的每节实验课。
” 据介绍,疫情发生期间,山东科技大学已在线上推出50余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已有6000余名大学生应用操作了虚拟仿真实验。
浙江农林大学:劳动成为“必修课” 姻本报记者陈彬通讯员陈胜伟 “我们班的菜园不知道怎么样了。
原本准备这个学期种植有机花菜,现在还没开学,不知道还来得及不?”“去年我们种的油菜,应该都开花了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至今还没有开学返校,但是不少学生已经在思念自己管理的草坪、绿地和农作园的各种农作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该意见的发布,也引起了浙江农林大学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支持。
在校园里开辟“农田” 浙江农林大学建校于1958年。
自建校之初,该校就将劳动课设置为学生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学校老校区的不少老房子、运动场也是学生参与建设的。
随着时代变化,劳动课程的形式开始转变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地管护等劳动方式。
为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从2015年起,浙江农林大学在鼓励学生参加常规劳动的同时,还专门在校园里开辟了面积达百亩的学生农作园, 并将其分配给大
一、大二农学类专业班级,鼓励这些班级的学生在菜地里种瓜、种菜,利用课余时间管理菜地、开展生产劳动。
俞丹锋是该校农学专业学生。
从小没有干过农活的他,如今干起农活已经有模有样。
“作为农学专业学生,从事基本的农业劳动是我们的必修课。
”他说“,通过参加耕种,我不仅学到一些基本技能,加深了对农业的感情,通过集体参加劳作,还提升了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该校专门聘请附近农民,指导学生参与施肥、翻整、起垄等劳动生产,同时选育了各种果蔬的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
该校农作园技术指导叶志明表示:“鼓励大学生干农活,自己动手种植果蔬,使他们见证果蔬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增强从事农业必需的动手能力。
同时,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对于他们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积累。
” 将所学用于田间 有了属于班集体的菜地后,学生们获得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作生活的机会,将栽培学、农作学、园艺设施学等课程所学用于田间。
如何经营管理好这块菜地,也成为了每个班级的同学共同关心的事情。
有的班级按照学号组织同学除草、施肥、浇水,有的班级每周组织全班同学到菜园劳动,有的班级把菜地里种植的蔬菜尝试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管好菜地种好菜,是每位农学类学生的基本技能。
”该校学生处副处长朱军曾长期指导学生参加农作劳动。
他表示:“通过几年的尝试,鼓励学生到农作园劳动的成效比较明显。
同学们不仅劳动热情提高了,同时也增强了对农作物的了解,学会了一些劳作的基本技能。
” 每到农作园蔬菜成熟时,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的“种菜课”考试也开始了———近千名学生平时上课的地点在菜园,期末考试地点也是在菜园。
考试方式就是由全体学生对各班级的菜地进行打分,菜园管得好不好、菜种得好不好、同学们参与度高不高都是打分的依据。
在田野上施展才华 已经毕业的浙江农林大学学生陈佳敏,在校期间曾和同学们先后深入金华市黄宅镇的7个行政村,跟着村干部参与当地的基层党建、美丽庭院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等工作。
在这一过 华中科大为儿童新冠肺炎防护支招 本报讯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同济医院儿科教授罗小平和方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出版的国内首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科防护手 册》已在各大网络图书平台线上发行。
该书编写团队全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书中重点介绍了儿童新型冠状 病毒的防控要求和群体防控措施。
其内容包括新型冠 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特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定义和分类、流行趋势和预后情况,高危儿童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风险评 估,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评价、三级预防及 实施,儿童群体防控策略和要点。
(陈彬) 浙江农林大学学子发起天文讲座 本报讯
3月23日,由浙江农林大学天文爱好 者协会组织的线上知识讲座《望远镜之前的天文 学》正式开讲。
科普作家高爽应邀为来自全国25 个省份、近28所高校的186名学生讲解天文学知 识。
和以往在校园里讲座不同,这场天文讲座并 不是通过学校邀请的,而是一群在网络上相识的 学生通过网络邀请专家,并在同一时间在线观 看、交流。
本次“众筹”讲座发起人之
一、该校天文协会 成员朱佳逸表示,云端的天文讲座打破了时间与 空间的限制,增进了同学们对天文的认识,让大家 与星空的距离更近。
(陈胜伟) 北林大中标冬奥会景观设计项目 本报讯近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李 雄领衔,姚朋、肖遥、尹豪等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风 景园林规划设计团队,中标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 会张家口赛区核心区景观设计项目。
太子城遗址公园是张家口赛区核心区的景观 中心,承载赛会服务、赛事宣传和奥运主题游憩的 事件性景观。
该设计团队结合场地独特的地理水文 和植被条件,形成“自然山林—滨水花甸—乡土花 园”的层进式景观结构,在山水结构的基础上植入 多个乡土花园,以园艺方式集中展示具有典型代表 性的乡土植物资源。
(刘尧
李佳) 南开青年学子服务机场防疫 本报讯近日,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 风险增加,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 地的国际航班旅客入境。
为了服务入境人员和工作 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等沟 通协调工作,南开大学应需选派外国语学院师生成 立了“突击队”。
据介绍,首批招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学生来 自南开德语、俄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等相关专 业,共有
25名师生,另有超额招募的15名师生志愿 者组成第二批后备队伍随时准备出征。
自3月21日 以来,志愿者突击队已派出13人次执行任务,工作 时长累计达195小时,共完成120余名服务对象的 入境问询、分流安置等工作。
(蓝芳聂际慈) 扬州大学云上培训辅导员能力 本报讯日前,扬州大学通过QQ群语音会议的 形式,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用心战‘疫’技巧”的辅导员 战“疫”沙龙线上活动。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除 了是在线上举办外,参加的对象不仅有校内辅导员, 远在广东、江西、山东、宁夏等地高校的
100多位辅导 员也主动申请参加旁听学习。
据悉,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成长服务 工作,扬州大学开启辅导员“云服务”能力提升在线课 堂,围绕“云”端心理战“疫”术、“云”上就业创业指导 等主题开设线上沙龙,为辅导员派发特殊时期学生工 作的“能量包”。
(戴世勇
张硕) 程中,陈佳敏增长了见识,也更了解农村。
“最关键的是,通过与普通农民一起劳动,培 养了我对农民的感情,树立‘知农、学农、爱农、志农’的理想信念,丰富农村工作知识和实践体验。
”她说。
在陈佳敏的同学中,有她这样经历的不在少数。
为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浙江农林大学连续多年实施学生暑期驻村劳动项目。
学校与多地开展合作,利用暑假选派学生“进驻”到相关县市区的各个乡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等主题的大学生驻村劳动。
驻村劳动期间,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帮助村民设计庭院、深入茶园调研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状况、指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深入调研农村情况、学习务农技术,并在实践后提交实践报告,最终可以获得两个实践学分。
在采访中,该校指导老师叶斌表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我们鼓励同学们到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劳动,帮助他们在劳动中掌握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方式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对于引导他们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标签: #视频 #留言 #手机 #不能下载 #剪辑 #电脑 #下载链接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