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品牌,地砖十大名牌排名都有什么牌子

都有 0
A22中國新聞兩地融通星期
一、三、五刊出 ■責任編輯:趙漢東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李永銓與他為慈善活動設計的卡通人物合影。
受訪者提供 李永銓,香港著名品牌設計師,活躍於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及意大利。
以「設計可以令品牌進化,可以令產品絕處逢生」「品牌需要進化、優化、融合」等理念,「革新」中國眾多歷史品牌,成為「中國製造」的國際代表。
在他眼裡,中國傳統產業存在品牌危機,「暫停」在某個時代定格中,沒有任何變化,造成行業老化、同質化,會讓品牌走向死亡。
■香港文匯報記者霍蓉雲南報道 ■李永銓到訪雲南講學,鼓勵學子要努 力,好好做設計。
霍蓉攝 「港革設計新師」李中永銓國跨歷時代史定品格牌■李永銓與他的工作團隊在進行 品牌設計。
受訪者提供 如今,在國際市場中有較強競爭力,代表「中國製造」水平的「大益」普洱茶、上海錶,「香港製造」的周生生珠寶、紅蘋果傢具、滿記甜品、英記茶莊……都是李永銓改良過的擁有悠久歷史的品牌,經歷了去腐迎新,蛻變成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高級品牌。
20多年品牌改良工作,李永銓總結出,中國傳統歷史品牌有通病,以為保留傳統性,就是一種責任,便笨笨、硬硬、死死地保留在那個時代,寸步不離地發展,導致大家相同的點子裡找同一個概念,同一個空間裡找同一個東西,慢慢就變成了兩兄弟,看不到品牌真正的實力。
他認為「民族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就應該有進化。
」「品牌設計,不一定是改變品牌,更多時候是進化、優化、簡化、融合」,中國的歷史品牌,需要和今天的文化一起流傳後世,是這個時代的責任。
品牌設計要進退有度 茶文化,是中國重要文化,也是送禮最重要的禮物之
一,形象越來越家常。
李永銓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每家的茶從包裝、內容、顏色都越來越接近,幾乎都用同一種手法表現……茶變得華麗浮誇,忘記最重要的是「追求的是一種沉澱,一種簡約,尋找的是一種平靜的心態,平靜的生活方式」。
雲南「大益茶」是目前中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大型茶業品牌。
當時的它有相同問題。
李永銓在雲南待了很長時間,看到雲南是充滿人文精神的地方,自在「慢」生活,不追逐名利。
「大益茶」應體現這樣的人文精神。
所以,在視覺設計中,他把茶裡面最重要的文化色彩拉高,把地方色彩慢慢地抹掉,把東方文化最重要的部分重新表現出來,「利用一棵樹,中間砍開的平淡無奇的木輪部分,以新手法變成古老的山景,有山水畫的感覺。
」從廣告、包裝、茶葉用品等所有的應用系統都採用這個概念,進退有度。
因為,中國做茶企業太多,進入國際市場的品牌「不單單是有民族性,地方性的,更要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被接受」。
塑造品牌要懂得歷史 他喜歡中國歷史,認為在中國打造品牌,就要知 道政治是怎麼一回事。
了解政治,一定要看中國歷史,了解中國幾百年來的變化。
還要看關於人性的書,「人性是人的重心,歷史是過程」,兩者都能明白,對現在做品牌絕對有幫助。
「上海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稱為「國錶」。
李永銓接手時,他在錶廠總部看到懸掛的黑白照片上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賀龍四位國家領導人,在等候外賓下飛機時,相互談論手上的「上海錶」,這提醒了他「上海錶」在中國製造史中的地位。
「中國製造」的高級品牌,在李永銓看來,離不開「個性、背後文化、附加值」三者同時提升,才能贏得高級品牌市場。
他邀請全球20位最主要的飛輪設計師中的EricGiroud,設計錶的全新陀飛輪,並把第一隻陀飛輪NO.1,安排進入歐洲歷史最悠久的邦瀚斯拍賣行拍賣,以50萬港元成交價,在「世界手錶收藏聚集地」香港發佈消息,配合公關工程,並用楓木、皮革、銅版雕刻等重做包裝,使「上海錶」從中國錶壇脫穎而出。
所以「一個成功的品牌設計,背後都經過嚴謹的市場調查和商業計算。
」 品牌視覺不僅是個商標 李永銓指出,取得市場認同的品牌,新的設計師接手時,沒必要為突出個人風格,把原品牌有效部分打破,他接手的「周生生」國際珠寶是把原商標做字體修正。
市場上「周姓」珠寶太多,而珠寶行業也沒令人過目難忘的門面。
他以水、魚的主要視覺元素「生生不息,年年有餘」的諧音,用魚群、波浪的流線型線條,將其電視、平面、燈箱廣告,商舖裝飾陳設、首飾盒、手提袋,公司卡片全部統
一,包括室內視覺也是線條組合,成功建立「周生生」的視覺DNA。
一時間,香港同行紛紛效仿,乃至整個珠寶行業的品牌系統都效仿。
因為,做品牌「我們眼前相似的太多,可能是100個1,000個視覺,花花綠綠在一起。
不可能一下子都接受」。
要把眼球搶回來,把焦點定在「我」心裡,要有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設計,視覺衝擊,方法就是「對焦」。
視覺系統不只是個商標,而且是品牌策略所做的一切。
■李永銓做品牌設計時為模特拍照。
受訪者提供 ■李永銓與他的工作團隊。
受訪者提供 ■李永銓在內地藝術展現場解說,同學們圍着他細心聆聽。
受訪者提供 ■李永銓在雲南講學與金獎獲得者李蓉麗進行交流。
霍蓉攝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賀龍四位領導人,在等候外賓 下飛機時談論手上的「上海錶」。
資料圖片 ■黃錫滔夫婦。
本報山東傳真 時隔多年,已是古稀之年的黃錫滔夫婦再次回到內地創業,在山東德州和朋友一起建立一座粵式酒樓。
雖然這些年陸續也有回內地投資,此次傾注的心力卻與以往有所不同,兩人彷彿又回到了16年前初到上海時的打拚歲月。
■香港文匯報記者殷江宏德州報道 港夫婦山東開酒樓三名廚助興寫佳話 黃錫滔,上世紀40年代在香港出生,60年代遠赴重洋去英國發展。
1998年,黃錫滔夫婦和朋友一起在上海建立內地首個主打魚翅的酒樓。
時隔多年,雖然這座酒樓早已結束,那段創業時光卻成為兩人心中彌足珍貴的回憶。
回憶往事難忘上海創業歲月 由於當時透過熟人在香港找到了物美價廉的魚翅貨源,酒樓裡魚翅的起價只有78元,還配有一份青菜,可惜卻很少有人來吃。
「他們都說,怎麼會有這麼便宜的魚翅,是不是假的?」黃太笑着說。
黃錫滔的普通話速度很慢,雖然離開香港多年,黃先生仍習慣講粵語,每到內地,黃太就成了他的翻譯和代言人。
回憶往事,兩人相視一笑,彷彿又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據黃太介紹,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兩人後來在酒樓搞了一次媒體見面會,請廚師一邊講解魚翅的種類一邊現場製作。
遺憾的是,對於這場活動的詳情,黃太已沒有任何 印象,突如其來的一場虛驚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當時我們帶着女兒一起到上海,女兒和阿姨一起去樓 下商場玩耍時,忽然就不見了。
阿姨哭着上來稟告,我當時就傻掉了……」事發後,黃氏夫婦和朋友立刻派人守住商場的各個出口,甚至還去了火車站和汽車站尋找,皆無消息。
幸運的是,一個多小時後,失蹤的女兒卻自己回來。
談起這段往事,黃錫滔夫婦仍然心有餘悸。
時隔多年,雖然上海的酒樓早已結束,很多人仍然記得這對和善的夫妻。
「這些年我們去上海,吃飯的時候服務員經常說沒有單,廚房裡有人結了,一定是當年的那些員工,我們都不太記得了,他們還認識我們……」說到這裡,黃太的眼睛有些濕潤。
黃錫滔夫婦今次到山東,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幾位餐飲界的老朋友看中當地一家五星級的酒店做餐飲,邀請他們過來考察,沒想到兩人最後竟成了大股東。
10月初,德州麗都大酒樓正式開業。
一大早,黃錫滔夫婦即率店裡的員工上香請廚神,祈禱開業大吉生意興 隆。
簡單的剪綵儀式後,更有昔日獲評「香港十大名廚」的譚奇超、林釗誼、關應秋等大師現場製做菜餚,令人食指大動。
這三位即是黃錫滔夫婦心中值得信任的朋友。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副主席、昔日香港十大名廚之
一、麗都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奇超表示:「現時內地有很多香港酒樓,但很少是真正由香港人在管理和經營,我們希望把香港的餐飲理念帶到內地,讓顧客享受到真正的香港美食。
」 內地客大魚大肉變注重養生 到內地發展近20年,譚奇超經歷了客人從喜歡大魚大肉到要求精緻美食,再到注重健康養生的全過程,譚奇超說,他們正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傳統做法,比如以前的老湯要用豬肉、老雞、火腿來燉,為了湯汁更為濃郁,還會加入豬皮和肥肉。
現在人們為了養生,喜歡吃的更為清淡,老湯已不再放入這些食材。
而健康和養生,亦將是餐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标签: #大学 #冰箱 #动物 #奶粉 #做什么 #数据 #有什么 #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