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装修板材品牌十大排名有哪些

十大 6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5.6.1编辑/童海华助理编辑/郭少丹美编/范凡校对/陈丽tonghaihua@821756437@ 地产B11 股价蹦极被指“妖股” 业绩不佳高银地产私有化危机 本报记者周丽北京报道 5月21日,高银集团两大主要业务部门高银金融(00530.HK)和高银地产(00283.HK)股价分别断崖式下跌43%和41%,盘中最高跌幅都曾超60%,两市值单日蒸发约1288亿港元。
5月23日,高银系两股则现报 暴涨暴跌成谜被指“妖股” 复式反弹,涨幅一度超过50%,此后几天连续上涨。
至28日,高银地产依然上涨14%。
高银系两股如此暴跌暴涨被指成“妖股”,而市值曾一度超千亿港元的高银地产背后却只有天津“高银天下”一个地产项目,业绩看上去也并不美丽。
某匿名香港基金经理直言,高银两只个股存在前期涨幅巨大、控盘比例过高的问题。
而部分香港券商分析师将高银系断崖式暴跌原因归咎于有外资机构坐庄操盘所致。
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置评,高银地产主要沽盘来自CreditSuisse及高盛,鉴于两家投行密集出货的方式,极有可能是获利后秘密出货。
从盘路看,高银地产及高银金融的股价分别于今年3月中“开车”,相信CreditSuisse等人沽货不难获利。
在此轮暴跌之前,高银系两只股票均经历了较为强势的股价飞升。
其中,高银地产股价从3月13日的约每股5港元一路飙涨,至5月20日盘中最高报29.5港元,涨幅近6倍。
对于股价暴跌原因,高银地产及高银金融发布联合声明指出,高银集团之董事会确认并不知悉导致价格及成交量波动的任何原因;高银集团的业务和营运一切运作如常;潘苏通对于两家上市公司之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潘苏通在5月21日晚召开的 电话会议中表示:“我做实业出身,做生意为主,持有股票是自己的责任,外边的人怎样做,我无法阻止。
自入主两家公司后,未曾沽出高银系股份,预期会长期持有。
对于两间上市公司发展充满信心。
” 话音刚落,5月23日,高银系两股出现报复式反弹,涨幅一度超过50%,此后几天连续上涨。
对于股价的再度反弹暴涨,高银地产5月26日公告表示,本公司董事会注意到于本公告日期本公司股份价格及成交量均上升。
经作出在相关情况下有关本公司的合理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并不知悉导致价格及成交量波动的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须公布以避免本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的资料。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表示,股票暴跌到暴涨,应该是有机构主力进入后拉升了股价,而且此类资金或从企业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并不会刻意减仓。
但对于普通股民,要少触碰此类股价波动性大的股票,否则可能成为牺牲品。
要求匿名的分析师则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如此暴涨暴跌成“妖股”,散户们“伤不起”。
高市值背后只有一个地产项目业绩乏善可陈 按照此前29.5港元的最高报价,高银地产市值一度高达1052亿港元,即使5月21日暴跌收盘之后,其市值依然保持在512亿港元,高于大多数二线中资地产股的体量。
吊诡的是,这家市值一度高达千亿港元的公司,实际只有一个地产项目在运作,即位于天津的新京津·高银天下。
高银地产官网显示,新京津·高银天下由中央商务区、高级豪华住宅以及上文提及的天津环亚国际马球会三部分组成。
中央商务区板块目前有一座正在兴建的高银117大厦共有117层,高银地产称,项目落成后,将为天津市中心地标,并成为全球十大摩天大楼之
一。
而项目中的豪宅部分“富国高银”2013年低调推出了首期产品,售价高达4万元/平方米。
其周边的住宅项目定价基本在万元左右徘徊,有天津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该住宅项目的销售并不太好。
事实上,该公司过去几年的经营业绩一直乏善可陈。
高银地产2014年中报显示,其纯利同比减少28%至约5.24亿港元;营业额按年减少74%至约4.89亿港元。
营业额减少的主要原因为本集团于本期间来自住宅物业销售的经确认收入减少所致。
而其主营利润在2008~2012年的5个财年均为亏损状态,仅依靠非经常性收益、物业公平值重估、可换股债券公平值重估等财务手段维持净利润勉强盈利。
直到2013年,公司旗下房地产开发业务才逐步进入回报期,当年取得27.93亿港元营业收入,且99%来源于物业销售,同期实现约8.55亿港元的盈利。
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关于高银地产在天津的项目是有争议的。
支持的声音认为此类项目对于天津市高端物业、高端生活圈的打造是利好。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该项目并非处于滨海新区核心区,那么后续能否获得自贸区各类利好效应的惠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把资金都投在一个地标项目上,风险太大。
私有化暗藏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银地产股价的断崖式暴跌,还有业内分析认为是市场对高银系港股的私有化丧失信心。
在高银地产股价开启上涨开关的同时,高银地产公告称接获大股东潘苏通的通知,正在考虑相关金融机构提出的私有化建议。
高银地产5月21日再度公告表示,董事会主席兼公司控股股东潘先生表示,仍在考虑所接获多间金融机构就有关可能私有化所作出之建议,自该等公告刊发以来,可能私有化并无任何重大发展。
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私有化的角度看,在股价暴跌后,加上私有化传言的刺激,投资者会加大持股比例,从而促使股价报复性的反弹。
不过倘若后续没有完成私有化的过程,那么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此类传言是在故意推高股价。
实际上,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但是风险也非常大。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私有化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好预期,从而有助 于公司股价短期上扬,但投资者同样面临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通常是早期介入的投资者获利空间较大,后期的炒作过程中,投资风险会逐渐增大。
”宋清辉指出,而对广大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最大风险是最终不能通过。
“私有化一旦中止,公司股价就会被打回原形,追涨买入的投资者可能面临着投资收益减少甚至被套、亏损的情况。
” 对于高银地产股价大幅下挫,有市场分析人士猜测暴跌的原因或与此前介入的炒家出逃有关,而公司的私有化程序一直没有实质进展也可能诱发公司股价的暴跌。
有港股投资人士透露,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就是为了增加公司股票的成交活跃度而抛出私有化建议方案,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提高公司市值。
而当公司股票市值被炒高之后,公司估值可能出现泡沫,投资者也将面临着超过其他股票标的的投资风险。
就上述问题,记者多次致电并致函高银集团,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德国精神的精髓是“创新”的落地能力 访诺菲博尔首席执行官赵焕录博士 本报记者周丽北京报道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创新、创意层出不穷,而如何将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德国工业4.0”战略对“双创”“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启发,其中 “德国精神”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那么“德国精神”的精髓在哪里?在德企诺菲博尔看来,“德国精神”的精髓不是形式上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而是将科研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创新”的落地能力,可谓“德国制造”领先世界的法宝。
诺菲博尔也正是这样做的。
作为定向结构麦秸板的独家制造商,其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以纯天然麦秆为原料生产板材,并真正实现甲醛零排放。
从麦田到“营造健康空间”,在诺菲博尔首席执行官赵焕录博士看来,这是践行“德国精神”为 从麦田到世博会 不仅推广了发展绿色经济的企业理念,同时也为低碳世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要以麦田里的麦秸为原料生产板材? 赵焕录:从微观来看,这种板材是零甲醛的,麦草和胶都不含甲醛,为使用麦秸板的家庭提供了健康。
从生态平衡来看,麦秸代替木材,可以保护森林资源。
一块18毫米厚的麦秸板,相当于一棵2米高、直径25厘米的树,能够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
同时,麦草 的收购使农民不必再将其作为废料焚烧,一块麦秸板(标准长宽高)可减少5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为本地农民带来了增收。
不仅推广了发展绿色经济的企业理念,同时也为低碳世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经营报》: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麦浪”建筑内室采用的是诺菲博尔的麦秸板材,诺菲博尔是如何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 国家馆“御用”板材的?赵焕录:麦秸板与米兰世博 会设计的麦浪是吻合的,与地球大自然相关,契合环保主题。
《中国经营报》:生产麦秸板投入大、耗费精力多、回报周期长,为什么要费力气做这件事?又为什么选择将生产线建在中国? 赵焕录:如果仅仅是为了回报经营的话,没有人会这么做。
促使我们这么做的是德国“社会企 消费者提供健康解决方案的环保哲学。
为什么别出心裁地以麦秸为原料生产板材?怎样从麦田里找到健康解决方案?作为一家致力于环保、健康的德国企业,又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与赵焕录博士进行了一对一访谈。
业家”这个理念。
企业家要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更多关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企业效益。
选择在中国,是因为世界上20%以上的人口都在中国,如果可以让13亿中国人保持健康,对全球环保、健康的贡献就不可估量。
此外,中国是农业大国,麦草的生产很多,此前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很大。
赵焕录 警惕家居建材“伪环保” 要相信市场选择的力量,由市场选择去慢慢完成行业洗牌期,最后留下的就是满足市场需求的。
《中国经营报》:诺菲博尔公司的理念是“营造健康空间”。
其中“健康”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赵焕录:“营造健康空间”包括健康的生存空间和健康的心理空间,包括身体健康、安全感、幸福指数等多重维度。
国内甲醛含量标准分为E0、E1、E2三个等级,E0为最高标准,小于等于0.5毫克/升,而我们板材的标准比国内最高标准还要严格25倍,是零甲醛的。
2014年诺菲博尔板材在德国科技部主办的会议上被评为德国最佳材料奖,此外,还获得了法国VOC检测A+认证、欧洲CE认证和日本F4星认证,这些表明诺菲博尔产品可以满足在污染以及排放方面最严格的要求,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健康的产品。
《中国经营报》:纵观板材行业这些年来的发展,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由于企业 的良莠不齐,造成了板材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服务不完善、环保问题不断涌现,对于行业乱象如何看待?你认为行业规范化的出路何在? 赵焕录:目前这个行业的确如此。
家具厂家和地板厂家使用的板材,很多是小厂家做的。
家具厂商自己做板材深加工的不多,贴牌代工等导致“鱼龙混杂”、质量问题严重。
行业规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具体途径有很多:生产厂家实名制,把商标打到自己的产品上;板材要有原产地证明;消费者可以要求得到产品的甲醛报告等等。
《中国经营报》: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很多品牌都打起“环保”的宣传旗号,这其中有很多“伪环保”的成分,如何看待这其中的“水分”? 赵焕录:有些板材的原材料部分,甲醛含量超出相关标准很多倍,但贴面加工后,成品板材 就可以被贴上绿色环保标签,这就涉及“伪环保”的问题。
之所以“伪环保”是因为真正去做环保太难了,成本高、回报慢、周期长、认知度低,还可能会受到行业挤兑。
《中国经营报》:基于在德国多年的经验,你认为家居建材行业真正的“环保”靠什么实现? 赵焕录:要相信市场选择的力量,由市场选择去慢慢完成行业洗牌期,最后留下的就是满足市场需求的。
事实上,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真正“环保”的东西需求越来越多,但供和求的差距太大。
好东西不缺市场和购买力,但真正做出好东西的又太少。
目前做环保,企业承担的责任太重,要拉动中国社会这辆大车还需要多方共同做很多工作:市场认知方面要下功夫,消费者的环保理念还需提升,企业联合政府、行业协会力量共同去推进。
不要追求“大而全”而要“专而精” 伴随着80、90后结婚、生小孩,装修新房、儿童房的时候,会很重视健康。
《中国经营报》:中国家居建材市场目前进入“红海”阶段了吗?市场中的“蓝海”又在哪里? 赵焕录:目前有成千上万家板材生产商,门槛很低,利润很少,有的加工一块板材才能赚一块多钱,这样看来是“红海”。
但针对市场痛点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并不多,这就是“蓝海”。
《中国经营报》:诺菲博尔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赵焕录: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产品,而是一套健康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家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特别是伴随着80、90后结婚、生小孩,装修新房、儿童房的时候,会很重视健康。
在他们具备思想认识的同时,我们间接地通过装修公司、家具厂家等为年轻人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不是卖最贵的东西,而是最合 适的东西。
材料本身成本并不是很高,比普通板材只高出20%~30%左右,买到的却是无价的健康。
等市场激发和释放出来,肯定是供不应求的,这也是我们的信念和动力所在。
《中国经营报》: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多少?有哪些市场案例? 赵焕录:从中国板材市场来看,需求是无穷大的,我们麦秸板的数量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但我们的生产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中国西安有,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
这个产品在世界上也只有我们公司有,不存在同类的产品比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市场占有率绝对是百分之百。
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市场案例,比如幼儿园、医院、高级酒店、会所的装修等。
《中国经营报》:目前多家企业纷纷跨界进入家装领域,对此跨界行为怎么看? 赵焕录:资本不代表一切。
中国社会“机会主义者”太多,盲目跨界不一定能很专业。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努力去做好一件事。
各个行业都规范了,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国家才能真正更好地发展,企业才能真正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中国经营报》:家居建材行业该“大而全”还是“精而专”?在家居建材市场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深入挖掘“领域经济”? 赵焕录:德国公司不会追求“大而全”,而是几代人从上到下 坚定不移地做一件事。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大而全”未必能做得很好,“专而精”做好就是精英和领导者。
踏踏实实把事情一步步做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重复的事情做精,做精了就是行业独一无二的,就能成为专家。
社会的作用是将各个 创新创业,重在“落地” 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科学规律;另一方面要实现共赢。
《中国经营报》:“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新主题,作为家居建材企业,怎么认识“创新”?未来将如何去“创新”? 赵焕录:我们公司名字前半部分就是“innovation”的缩写,是“创新”的意思,产品也一直在变化和更新,比如新产品开发方面、深加工方面等。
客户需求不一样,会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调整。
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 科学规律;另一方面要实现共赢,与合作伙伴共同找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在科学指导下实打实地去做事。
《中国经营报》:“创新”的关键在哪里?应该从“德国精神”中学习什么? 赵焕录:“创新”的关键是要“落地”,要转变为生产力,将科研 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之后成为产品,通过上下游的产业链服务社 会,这是德国所追求的。
认真、专注和严谨只是德国精 神的外在形式,其精髓是将科研转化为成果之后服务社会,这才是真正的逻辑,也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德国精神的精髓所在。
《中国经营报》:当下“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们有什么建议? 赵焕录:第
一,要明确做一件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第 有机部分融合到一起,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做,集合到一起社会就是良性循环的。
《中国经营报》:诺菲博尔从2007年创立品牌到今天已8年时间,你认为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赵焕录:最成功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将无人操作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实现24小时连续生产。
这个过程用了三四年时间。
从成立至今,每个技术改善都在德国和中国申请了技术专利,一块麦秸板就拥有五六十个专利。
将一件事做好做精,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中国经营报》:在专注一件小事的同时如何看待和衡量结果? 赵焕录: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如果过程对,结果会对的;过程不对,结果也不会对,即使对,也是虚假的。
所以德国公司强调通过过程控制来实现结果。

二,目的定下来之后做一下可行性报告和研究,包括:某个时间点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期望值是多少,正负偏差多少是允许范围之内的等等。
如果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的话,要不断权衡可行性,如果具备可行性就继续去做,如果条件不允许放弃也无所谓,只要过程努力了,结果没那么重要,享受过程最重要,就算不成功,也会收获经验,不要急躁。

标签: #十大 #姓氏 #品牌服装 #前十 #前十 #十大 #广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