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排名前十的婴儿奶粉有哪些品牌

前十 6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 C2 E-mail:xutan@611982679@编辑_徐昙美编_范凡校对_汪岚 智在公司COMPANY 解码公司OPERATION 管理混乱、人事动荡、价格战愈演愈烈 奥的斯坐困中国局 本报记者刘腾北京报道 7月5日上午,开通不到两年的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电梯逆行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27人轻伤的恶性事故,而事故背后的电梯制造商———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却迟迟没有出面回应,对于拥有150年历史,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公司来说,这多少有些显得不同寻常。
奥的斯在尴尬中沉默 根据北京市新闻办公室7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奥的斯公司在此次事故中因为“质量存在问题而且保养不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0年12月,同样型号的深圳奥的斯513MPE型电梯就曾出现了电梯逆行的事故,造成25人受伤,两次事故原因几乎一样。
“奥的斯电梯底座螺丝出现断裂,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应该发生的,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奥的斯的产品存在问题。
”北京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总工程师赵伯锐公布了初步断定结果的依据。
北京电梯商会专家组主任彭金声表示,螺栓的问题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螺栓设计不合理,可能是直径不够粗,这样的话奥的斯就存在设计缺陷;还有一种可能是螺栓系从国内配件厂商处购买,配件厂商提供的螺栓是“豆腐渣”产品。
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经理李明杰也表示,奥的斯的产品,零件一部分自己生产,也有一部分来自供应厂商。
也有行业人士称,地铁运营方京港地铁公司大幅压低了维护费用,出事的4号线,每台电梯的维护费只有市场上正常维护费用的一半。
“但合同是关键,”北京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评论说,“不管价格多低,奥的斯签下了维修合同,出了事情,奥的斯肯定需要承担维护不到位的责任。
” 京港公司新闻发言人杨苓称,4号线只有两家电梯维护商,分别是奥的斯公司和通力公司。
对于媒体的种种疑问,奥的斯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电梯制造商却更多选择了缄默。
在事故发生后7月5日、7月6日、7月7日连续3次有关方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奥的斯没有一个人露面,而对媒体的众多疑问,该公司也很少给予回应。
公司公关部多次拒接电话,甚至当记者来到奥的斯公司位于北京京汇大厦的办公地点时,也没有见到该公司的公关人员。
最大的远非最美 “我实在不能给你回答,因为在等最后的结果,结果出来以后我们才会有答复。
”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部经理李明杰在电话中回应。
奥的斯公司1984年进入中国,最早设立的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7月16日,是由美国奥的斯(OTIS)电梯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天津市电梯公司三方合资组建的。
1997年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合资方为天津泰康实业有限公司。
李明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奥的斯(中国)共经营着4个品牌,除了奥的斯、西子奥的斯、快速3品牌外,还有星玛电梯(Sigma)。
如此看来至少奥的斯集团在大连还有大连星玛电梯有限公司这一生产基地,目前,奥的斯中国生产基地的数量接近10家,合资公司的数量则更多。
大连星玛电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大连乐金(LG)产电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
行业人士透露,由于LG的电梯在中国卖不动,该公司最终转手卖给了奥的斯。
1999年LG与奥的斯开始合作,乐金(LG)电梯更名为星玛(SIGMA)电梯。
2005年10月,随着韩国LG股份的撤出,大连星玛电梯成为韩国OTIS电梯的全资子公司。
一家2005年即已全资加入奥的斯集团的子公司和一个独立品牌,却在奥的斯(中国)的官网上直到2011年都没有显示,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家集团的反应能力和管理问题。
当记者询问奥的斯在国内到底有多少家生产企业,哪些是合资,哪些是独资时,该公司公关部人士的回复却是“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核实”。
该公司的答复不能不让人感到吃惊。
根据目前收集的资料,奥的斯在国内经营着四大品牌,包括直梯和扶梯多种型号。
其中,位于杭州的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西子奥的斯,产品包括直梯和扶梯。
位于天津的天津奥的斯,生产奥的斯品牌的直梯,广州奥的斯主要生产奥的斯品牌的扶梯,而上海奥的斯则既生产奥的斯品牌的直梯,也生产该品牌的扶梯。
奥的斯设在苏州(100%控股)、西安和成都的3个工厂,主要生产“Express”(“快速”)牌电梯,而位于大连的大连星玛,则主要生产SIGMA电梯。
由此可知,此次出事的153MPE扶梯,应当由广州生产,但是天津泰达基地是奥的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
从上可知,奥的斯在中国有众多公司,这些公司有独资也有合资,进入奥的斯的原因也各异,而且处于各自独立核算的竞争状态。
这意味着,在中国,奥的斯集团不仅要面对来自市场上众多国际品牌白热化的竞争,甚至要面对来自集团内各个生产厂的激烈竞争。
记者曾致电西子奥的斯询问这家公司和天津奥的斯有没有关系,对方回答“完全没有关系”。
记者也曾询问天津奥的斯公关部人士西子奥的斯是否可以归属奥的斯(中国)管理,对方回答“也可以这么说吧”,可见,这家在中国庞大的电梯集团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紧密的集团,而是各品牌之间存在着极为松散的关系。
根据公开的资料,奥的斯公司2008年全球销售收入129亿美元,在全球拥有62000名员工。
奥的斯电梯公司由奥的斯先生创立于150年前,然而,现在的这家公司并非由奥的斯家族掌管,而是由美国联合技术集团控制。
和这家公司的复杂背景有些相像的是,奥的斯旗下公司在中国不仅关系松散,而且质量问题频频。
2007年12月21日,上海轨交4号线世纪大道站一部上行奥的斯自动扶梯突然倒行,导致乘客往后跌倒,发生挤压,事故造成5人重伤。
就在北京地铁4号线事故两天之后,2011年7月7日12时许,上海徐汇区一商务楼内的一台奥的斯客运电梯在运行时突然瞬间下滑,所幸未造成人员死亡。
面对事故,奥的斯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电梯制造商却更多选择了缄默。
图为天津泰达基地奥的斯仓库。
茅硕/摄影 有业内人士指出,奥的斯的种种问题可能来自于中高层人员的动荡。
5月,奥的斯中国区新任总裁李朝宝走马上任。
“换来换去的,也不知道为什么。
”一位行业人士评论说。
据记者了解,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奥的斯中国区总裁换了3任,其中美国人林浩伟从2005年工作到2008年,华人戈伟奇在2008年7月上任,直到2011年5月李朝宝接过帅印。
“这是高层,中层换的更频繁了,最近4年中,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就换了5个。
”一位接近奥的斯公司的人士说,他怀疑,这样频繁更换中层,每个上任的管理者都只关心销售额,怎么可能在维修保养上有长期的规划。
对此,李明杰并不愿正面回复。
激烈竞争压低行业利润 除了自身的问题以外,奥的斯面对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内电梯行业的竞争现状。
“实际上,国内电梯行业的利润率极低,很难超过5%,一般也就2%到3%,”北京电梯商会执行会长徐荣根介绍,“即便国际大牌也不例外。
” 2007年,奥的斯广州生产基地曾爆出“将员工工资降低60%”,按照“计件付酬”的新闻,让公众大吃一惊。
国内电梯行业呈现 戏剧性发展:一方面,电梯市场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市场;另一方面,涌入中国的各个国际大牌都面临着利润极薄的压力。
这些品牌分欧美和日本两系,包括奥的斯、迅达、蒂森、通力和日本的三菱、日立、东芝等等。
造成国内电梯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维保市场的混乱和杀价。
2008年年中,当时还在任的奥的斯中国总裁林浩伟曾表示,2008年奥的斯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维保,而在中国,虽然公司2007年维保收入增长了28%,但仍然占销售收入不到一半。
“前几年管得松,电梯行业维保企业还是批的有些多。
”彭金声介绍,以北京为例,目前有306家企业获得电梯安装、改造、维保资格,其中A级企业113家,B级企业152家,C级企业141家。
所谓A级、B级、C级,是过去建设部制订的标准,都有相关的规定,级别高的企业,相应可以承揽的工程也大。
激烈竞争导致不合理压价,本来应该被严格算入电梯销售成本的费用被严重忽视,一些电梯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甚至免费送用户两年的保养。
而这种保养按照要求15天就必须一次。
有的电梯维保企业甚至答应每台电梯每个月300元就能承担维护。
但实际上,他们只能是出了故障修修而已,根本不可能日常维保。
“7台电梯才能养一个维修工,你说维护保养怎么做?”彭金声表示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作坊的壳保养公司更容易获得订单,因为他们大量“节省”成本。
恶性竞争甚至表现在争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物上。
也许有的人认为能获得地标性建筑物的订单意味着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补偿,其实大错特错。
有行业人士表示,为了获得重要的订单,一些跨国公司不惜赔本赚吆喝,目的是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多获得份额。
“通力公司曾获得了国家大剧院的订单,一共50台,但那是赔本。
”一位行业人士透露。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奥的斯公司“斩获”的大单。
奥的斯公司曾经获得北京银泰中心的大单电梯合约,一共90台,但那也不能赚钱。
在混乱的竞争下,电梯公司面对的压力可见一斑。
上接C1 大量外包之患 广东茂名石化技术科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出事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属于高温油泵,有的工作温度高于300℃,一旦泄漏,只要产生静电或碰撞都可能引起爆燃。
另据这位工程师介绍,高温油泵是炼油厂发生事故概率最大的部件之
一,其耐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使用中要频繁巡查和检修,因此对操作工、检修工的责任心有较高要求,只要发现泵运行不稳定,就要进行检修。
一位参加过中海油惠州炼厂的部分设计任务的中石化人士向记者透露,“以我的经历来看,一般炼厂操作或者巡查过程中有不符合规范的地方,是造成炼厂事故的主要原因。
” 对此,马宏明则回应:“中海油惠州公司事故属小概率事件,与设备并无关系,不存在设备质量低、技术不成熟问题。
更不存在人为因素。
” 不过,据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7月,同样是这家惠州分公司也曾发生火灾,时间持续1小时左右。
曾在中海油当过检修工的刘建国告诉记者,项目外包过多也可能是导致的管理漏洞的罪魁祸首。
据刘建国透露,在中海油厂区工作的有来自不同公司和不同工种的人,虽然在一起工作,但并无归属感。
“有人在厂区偷偷抽烟,其他公司的人看见了也不会管。
” 记者了解到,中海油惠州炼化厂的设备检修外包给一家名为惠州市力联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的检修企业;而负责物流运输配套的叉车司机,就是由一家叫锦辉的劳务派遣公司负责招聘和管理;综合服务、保安、清污等岗位,也均分属不同的承包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认识了在中海油综合服务岗工作的老王。
“除了工厂操作工,厂区的其他工种全部外包或者派遣。
”老王告诉记者,他在公司做了4年了,仍然属于承包公司的员工。
而在管理上,中海油又明显内外有别,比如收入分配,目前老王的工资3000多元,但一名内部操作工一个月有6000多元。
“我干了没到一个月就辞职了。
”刘建国表示,这种经过外包、转包的岗位,员工收入差距太大,让人对工作极易产生倦怠。
有相关专家表示:“外包本来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但如果连设备检修这样的关键岗位也外包,显然风险不小。
” 就这一问题,中海油工会负责人陈贵云表示“,我们通过加强文化融合建设的一系列措施来消除可能带来的沟通隔阂。
” 中海油扩张 近年来,在业内有着“海大胆”之称的中海油,步子迈得超出外界想象。
记者在惠州炼化厂对面的工地看到,2008年启动,作为中海油惠州炼化项目二期工程的大油罐已初现雏形,这同样是家千万吨级的炼化厂。
建成后,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将拥有200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成为华南地区第二大成品油供应商。
而为了更加接近市场和扩大收入来源。
中海油集团也启动了一系列“登陆计划”:2009年4月,中海油组建了炼油及销售事业部,以整合炼油和成品油销售,加速中下游业务链的扩张;同年,获得成品油批发牌照后,首先进入珠三角加油站市场;2010年9月“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与山西签约清洁能源项目;接手珠海的城市燃气管网;投资150亿元的中海油南海天然气发电项目,将把登陆高栏港的天然气就地转化为电能等等。
有关专家认为,作为初入产业链下游的石油巨头,中海油在诸多配套能力上“战线过长”,可能会导致管理跟进有困难。
而金银岛分析师张永凯向记者表示:“中海油在炼厂管理方面缺少经验,是因为他们掌控的炼厂实在是太少了。
” 贝因美董事长辞职陷套现质疑 本报记者徐春梅广州报道 婴幼儿食品企业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002570.SZ,下称贝因美)创始人、董事长谢宏的意外辞职再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高管“套现”问题上。
7月5日,贝因美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健康原因,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宏请求辞去董事、董事长及公司总经理等职务,辞职后谢宏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并已经获董事会接受。
此时,距离贝因美2011年4月12日上市不足3个月,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市值超过30亿元的谢宏辞职让外界颇多质疑。
谢宏的辞职是否为了提前套现?而在这质疑声背后是投资者担心创业板高管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选择逃离。
目前,包括贝因美、雅士利、澳优等上市的国内奶粉企业都面临外资中高端品牌的激烈竞争。
套现质疑 由于此前创业板发生过一系列的企业高管辞职套现的案例,也有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辞职,如朗科科技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国顺辞职,所以谢宏的意外辞职让外界质疑是为个人套现。
公开资料显示,贝因美的第一大股东是贝因美集团,持有上市公司38.66%的股份,而谢宏通过持有贝因美集团55%股权而间接持有贝因美21.26%的股份,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按照辞职公告第二天7月6日公司股票的收盘价35.88元/股计,谢宏所持股票市值超过32亿元。
而根据深交所的规定,除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其所持有的原始股需要在新股上市后锁定一年才能解禁;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持股的锁定期限为3年。
同时,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25%,这意味着高管至少要用5年以上时间才能将股票套现完毕;但是在高管离任起18个月期后,其所持股份全部解锁。
而控股 谢宏 股东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虽然大股东辞职后股票仍有3年锁定期,但是如果不辞职的话3年期满后每年只能套现25%;辞职的话3年后就可以全部套现。
对此,优势资本总裁、合伙人吴克忠认为,创业板的估值明显偏高,但如果没有企业高增长的支撑,高估值最终将回归正常价值,所以高管们希望早日套现。
“现在创业板的企业经营好坏与股票价格背离太大,发行价可能比未来股票的价格还要高,所以套利的机会比股票升值的机会更大,这就鼓励了高管尽快选择套现。
” 同时据公开资料,在贝因美前十大股东中,除了贝因美集团占总股比38.66%以及自然人吴红心持股3.47%外,另8大股东都是风投,合计持股比例高达28.66%,这个比例相当高。
“由于风投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溢价,所以一般风投的蜂拥而至会推高公司股票的发行价。
同时作为股东,风投会不断要求企业经营者做高业绩以便支撑高股票,从而使它在退出时获取更多的利益。
此外,虽然众多风投表面上没有联合,但由于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都会给经营者造成很大的压力。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如果风投在所持股份一年锁定期到时选择退出,也可能将对公司的股价造成不小冲击。
针对外界的质疑,贝因美公众事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谢宏的辞职确实是个人健康原因,不存在套现的问题。
” “但不论对于监管机构还是投资者来说,企业上市时,谢宏是作为团队的成员来推荐的,而上市不久后就离开,这对投资者是不负责任的。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贝因美在公告中表示谢宏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但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核心人物,谢宏的辞职将对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创业高管的淡出对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
曾担任贝因美销售总监、营销专家俞雷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谢宏辞职应该是身体出了状况,以他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公司的管理权。
谢宏一直亲抓业务而不放权,同时其用了大量的亲戚、同学以及同乡等,因此贝因美本质上像个家族企业。
所以这次谢宏离职,公司在人才体系上可能存在对接的问题,但是他的离开也可能会创造出新的贝因美。
” 业绩压力 事实上,在套现质疑声背后是投资者对创业板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担忧。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公司的高管,对公司的情况知根知底并能提前感受到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
而目前我国创业板的估值普遍偏高,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无法支撑起目前的高估值,所以高管有尽快套现的冲动,同时逃离巨大的业绩压力。
而上述贝因美业务经理也向记者直言,“目前公司的最大挑战是外资品牌的强势竞争以及消费者过度依赖外资品牌。
” 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告诉记者,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不断地攻城略地,蚕食了大量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在一线城市,洋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内奶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受到严重挤压。
另一方面,多美滋、美赞臣等洋品牌通过推出中低端产品以及将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市场,已经将战火烧到国内奶粉的主力市场。

标签: #品牌 #品牌 #品牌 #奶粉 #分类信息 #兼职 #有哪些 #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