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刊,中国出版社排名前十都有哪些

中国 2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主编:王珺 编辑:却咏梅 设计:王保英 校对:刘梦 电话:010-82296621 读书周刊邮箱:queym@QQ群:226839819好书点亮智慧阅读陪伴成长 封面话题 赢得下一代的阅读乐趣在孩子们眼中,电子书和纸质书并不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乐趣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适应这种变化,用未来的阅读方式——— 么悲观,他认为,成年人总觉得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其实在孩子们眼中他们是分不开的。
“我们应该适应这种变化,用未来的阅读方式赢得阅读的未来。
”他指的未来就是电子阅读。
“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乐趣的阅读。
”姜峰说,我们在美国作的调查发现,通过APP交互把孩子的阅读时间管理起来,每当他完成一个阅读任务就给他一个勋章,用这种方式把孩子的兴趣带进阅读习惯里。
据调查,在美国亚马逊公司发布Kindle阅读器后,Kindle读者的阅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近4倍,他分析是因为电子阅读使选择和购买图书变得更为便利。
“未来的孩子们会不会继续捧着纸书看?不一定。
但可以培养孩子数字化阅读的习惯”,姜峰说,“重要的是孩子们读的还是书。
” 在乐趣与挑战之间找到平衡点 意欲打造成“东方博洛尼亚”的2014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让 我们在全世界的目光中重新审视自己并思考未来。
周有光先生曾说:“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过去是从国家看世界,现在是从世界看国家。
”如果说过去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很难认清自身的话,那么,全球化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立足点。
佚名摄 ■本报记者却咏梅 日前,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落下帷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家知名童书出版与相关专业机构,向参观者全方位展示了超过5万种的中外最新童书,上千位中外少儿出版人、作家、插画家、阅读推广人参加,“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童书展”、“儿童互动阅读体验区”、“2014国际儿童分级阅读与教育论坛”、“未来教室”、“魔法故事屋”、“欧洲漫画精品展”等在场内外开展的专业性和开放性阅读文化系列活动轮番上演,并在整座城市铺开,成为少儿出版与儿童阅读的嘉年华。
与以往书展不同的是,上海民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约有3万多位小读者及其家长慕名而来,新书发布会、论坛、画展、童书阅读体验区等不再只是专业人士和媒体记者的特许地,一些教师、家长和小读者也参与其中。
尤其是最后一天公众开放日,人潮涌动,到处可以看到拖着行李箱买书的、坐在地上给孩子读书的、推着熟睡的婴儿在选书的身影。
“我是专门来听讲座的,想让自己更专业些。
”一位年轻妈妈在中外作家畅谈会上一边听一边记笔记。
都说遇见一本好的童书,是成人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人生财富,因为一本好书的视野和智慧,会带领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然而,面对茫茫书海、铺天盖地的推荐书目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什么是好书、怎么给孩子进行阅读指导,依然是书展上听到的最多的问题。
以全球视野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国的童书特别是图画书多以引进国外的获奖书、畅销书为主,但是今年,“中国原创”唱起了主角。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当网用整整一面墙展示了百余部中国原创童书精品;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出了一套《国粹戏剧图画书》,包括《三岔口》、《窦娥冤》、《盗御马》、《空城计》、《西厢记》等真正代 表中国传统戏剧思想和艺术水准的剧目,经过专业化脚本改创,以精湛、唯美的图画书形式呈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九色鹿》的故事,是作家保冬妮取材于敦煌莫高窟257窟的壁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创作的、以表现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图画书《兔儿爷丢了耳朵》,并举行了法国达高集团将投资拍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创作的《快乐小猪波波飞》动画片的签约仪式;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英国若意文化(BalestierPress)就“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中的《晒龙袍的六月六》、《水与墨的故事》签订版权输出合约,这套经过时间淘洗的绘本给人感觉清新、唯美,极富质感的纸张,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恰如其分地透露着时光隽永的耐心和温暖感,可以说它以最亲近孩子的方式呈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儿童的内心需要滋养,或关于生命、或关于友情,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的孩子能看到更多自己国家文化孕育出的原创优秀儿童作品。
”在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丁丁当当”系列图书发行200万册作品研讨会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说,“我们感觉国外嘉宾对中国故事的理解与我们有许多地方是一致的,说明好故事可以一起讲,也可以一起听。
”前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安徒生奖评委会现任主席帕奇·亚当娜认为:“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等,正是早些年前黄金时期世界儿童读物的宝贵品质,而这些品质在目前重市场、轻阅读的儿童图书日益商业化的大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BIB(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主席苏珊娜进一步指出,倡导正面的、共性的价值观,是世界儿童文学最根本的信息,因此“丁丁当当”系列图书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孩子都有阅读价值。
在接力出版社主办的“外国出版社会选择什么样的中国童书在国外出版”论坛上,帕奇·亚当娜和法国达高上海公司中国区项目总经理柏大卫在探讨中发现,符合中国文化特征、有创意的原创童书更受国外出版社的青睐。
谈及打造畅销书的 成功之法,美国企鹅出版集团旗下DialBooks青少年读物编辑部主任编辑纳瑞塔·特里帕蒂表示:“那些全新的故事、独特的声音,能在某种程度上感动读者的,这就是全世界孩子喜欢的东西。
” 其实,每一个中国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接受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看到更多中国本土的好作品,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的根。
接力出版社总编白冰坦言:“中国出版人和作家不但要阅读中国,更要阅读世界,运用世界共通的语言去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原创作品才能被今天的孩子所接受。
” 我们会不会失去下一代读者 除了传统优秀读物之外,不少出版社都加入到开发新媒体阅读的队伍当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首款涂鸦“4D绘本”亮相,工程师爸爸的“口袋故事”———听书系列新颖时尚,新蕾出版社与阿歇特出版集团发布了“大熊道格拉斯”系列数字出版战略计划,将共同完成“大熊道格拉斯”形象的互动电子书APP、故事书、手偶书、游戏书、玩偶等相关衍生品的开发,该系列先期推出《道格拉斯要抱抱》英文版互动APP,在英国下载数万次,一度排名儿童绘本类应用榜首……这一切都表明,尽管少儿图书仍在全球保持持续增长,但新的时代和读者不断提升的阅读水平无疑对其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在“全球少儿出版新常态与新趋势”论坛上,尼尔森图书市场研究总裁乔纳森·诺威尔展示了在2014年针对0—17岁孩子所做的一个“以何种方式打发一天”的调查:其中0至10岁年龄段的孩子都把读书作为首选,11—13岁孩子的业余爱好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电视、游戏、网络视频、体育和手机,阅读排在第六位,而在14—17岁的孩子中,排在前8位的分别是手机、社交网络、网络视频、电视、手机游戏、电视游戏、网络游戏和体育,但是根本没有阅读这一项。
乔纳森·诺威尔忧虑地说:“我们正在失去下一代读者,因为让他们重新形成阅读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全球面临的挑战。
” 亚马逊中国数字内容总监姜峰并不这 今年书展的一大亮点是论坛特别丰富也特别受欢迎,尤其是“2014国际儿童分级阅读与教育论坛”,不仅座位早早就被占满,连过道都席地坐满了人。
其实,分级阅读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欧美等国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2009年以来,中国相继成立了几个研究机构,如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新阅读研究所、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等,也办过相关研讨会,并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阅读指导,制订出了中国青少年分级阅读的内容标准和中国青少年分级阅读的水平评价标准。
“但是中国的分级阅读刚刚起步,面临很多的难点和挑战,而且多是民间的机构,实力不强、资源有限,很难做到全身心地投入。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分级阅读涉及心理、认知、教育评估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复杂的领域。
国外虽有成熟的分级阅读体系,如蓝思分级,但由于中英文字的差异,文化和背景的差异,不能直接拿来就用。
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和探索“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标准测评体系,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未来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技术以及脑科学、认知科学的理论进行儿童阅读行为研究。
对于儿童阅读,国内有一个黄金定律“:什么年龄读什么书。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国际阅读学会顾问、美国学乐出版集团的沃飞尔达解释“:即便是同年级、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就好像同龄的孩子也并不都穿同码的鞋子一样。
”在沃飞尔达看来,分级阅读的目标就在于要让孩子在阅读时获得乐趣与挑战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如果孩子们在合适的难度之下阅读,他们就读得更顺畅,并得到阅读的乐趣。
” 百道网研究院的马学海坦言,中国的儿童阅读重精读,轻泛读,阅读量不够,多样性也不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一个针对全球15岁学生进行的评估项目(PISA),在阅读能力这一项,2009年和2012年上海的学生连续获得最高分,且分数远高于平均值“。
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应试水平好,但日常阅读量恐怕就不是对手了,至于是否真的喜欢阅读,那就更难说了。
而且,由于现在图书产品太多,引导方式狭隘,发现体系不完善,教育导向单
一,儿童自主选书的动力和能力都不够。
” 在马学海看来,目前国内的出版商和研究机构使用的分级策略,基本还是人工选书、分类,未能解决阅读量和个性化的问题。
“儿童阅读分级的核心是要给所有的书提供一个特征标签,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和根据。
只有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和孩子,才能真正激发阅读的多样性。
” 书香充盈灵动校园 ■朱咏鹏 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是一所独具人文特色的学校,学校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创建“灵动校园、活力师生”为办学目标,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以此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学生家长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掀起周边学校的读书热潮。
绘本阅读课程化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持久和深入的阅读,学校成立了绘本阅读教学课题组,每学期初制定绘本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图书义卖、班级图书漂流、幸福书包传递、班级图书推介会、学生绘本阅读展示课(交 流研讨课)、创编绘本等活动。
另外,为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组织“读书小明星”读书能手评选活动,设立了荣誉称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孩子热爱读书,读得持久,也使得学生校园生活变得充实和快乐。
为了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我们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学校在每个学期定期举办“课本剧表演”、“绘本故事大赛”等活动,孩子们依据自己掌握的文学作品,使用自制的道具表演故事,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创造与表达的乐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经典诵读常态化经典不只是传统国学,而是世界文化最丰美的内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利用晨间、午间、离校前的时间组织孩子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讲传统经典小故事,让国学经典不断浸润学生的心田。
作为西北地区国学 经典吟诵的先行者,学校多次把中华吟诵协会的教授、理事请到学校讲学,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学习吟诵的热潮,还成立了第一个吟诵社团———“菊月吟诵社”,录制了最美的童声吟诵调,受到吟诵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许多学生从好奇吟诵到优美吟咏,校园吟诵一时蔚然成风。
校园文化特色化近两年来,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人文关怀,努力营造一个多元化的书香校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学楼每一层走廊的墙面,每一间教室的宣传栏、评比栏、图书角,都是一个个班级文化特色展示区。
在教学楼每一层最宽敞明亮的地方,学校还给孩子们布置了年级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图书馆,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图书,各楼层的特色图书角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片乐土。
学校正在投资建设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将给孩子们带来更丰富的图书资源,更便捷的借阅条件,让 更多的孩子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爱好,充实课余生活。
学校还组建音乐、手工、陶艺、围棋、科技、动漫等20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时时刻刻浸润在高雅艺术的环境之中。
为了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教师茶屋”,让教师们休闲时听听音乐、喝喝茶、聊聊工作、谈谈读书,说说孩子,述述郁闷,晒晒太阳…… 在民主西路小学师生的眼里,校园既是一个书香盈袖的圣殿,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欢歌笑语的乐园。
(作者系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校长) 漫步书香校园 Justbehappy让孩子爱上阅读 中国教育报主办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协办 09 老师,请分享好书 “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评选”启动 岁末,是回望的季节。
作为读书人,当我们谈论一年的收获,我们实际上是站在挤满书籍的书架前,掂量那些曾经阅读过的文字在头脑中的轻与重。
在过去的两年中,读书周刊成功地组织了2012年度、2013年度“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评选”。
每年年底,我们依据读者推荐、出版社自荐以及图书类报刊推介确定入围书单,由教师、教育管理者、书评编辑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当年出版的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心理、教育管理、家教亲子、人文社科等图书中,评出深受教师读者欢迎的“年度好书TOP10”和“年度好书90佳”。
从去年开始,我们增设了“教师推荐的十大童书”评选。
“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评选”凸显教师视角,既是对年度图书的检阅,也是对教师阅读趋向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读者选择教育类图书的重要参考。
从即日起,“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评选”启动,诚邀读者推荐自己在这一年读过的好书。
荐书范围:2014年出版的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心理、教育管理、家教亲子、人文社科类图书;荐书方式:请写清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推荐理由(每人最多推荐10本,每本书附200字左右的个性化推荐语);来稿请发dushuzhoukan@;截稿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为鼓励更多读者参与荐书,中国教育报微信“读书汇”微社区同时开放,全天候等待着您与小伙伴们分享阅读选择和阅读感受。
您不仅有可能成为“读书汇”的意见领袖,影响评选结果,我们还将从参与荐书的活跃者中抽出10名幸运读者,每人赠送两本教育类畅销书!请您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报微信,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进入“读书汇”微社区,指尖上的书香等着您! 本报读书周刊启 报眼态度 给阅读一个深度 ■胡志芳 阅读是有效的语言积累,是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
多读、不同形式的读固然有益,但是不是只要“多”就好呢?其实不然!那么,怎样才算把文本读好、读到位呢?我认为,必须给阅读一个深度,这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目标。
熟之,读得佳句在胸。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一篇陌生的文本,在熟读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出声朗读或默读,梯度性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做到字词句段篇的连贯,逐渐做到读得自然和流畅,最终达到熟读成诵,佳句在胸,这一过程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是表情朗读的过程,更是体验感悟的过程。
入之,读得自我陶醉。
诵读是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方法之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赛一赛、评一评”的方式,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力争让学生走进文本,达到“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相容”的目的。
当然,阅读一篇文本所需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得出来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出来的,最终促使学生、作者与文本的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三情和谐,形成共鸣。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的鉴赏》一文中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
什么是玩味语言?萧蕴先生就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
当学生进入阅读中的情境,是“入进去”,是性情的陶冶,是入境的体验,方能体味到阅读的乐趣。
疑之,读得自能生问。
阅读贵在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收获,这是阅读治学的至理。
首先,教师应该把分析文本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文本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以及表达方法、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研究。
其次,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在转换阅读角色中去读书,让学生一面经历阅读过程,一面进行换位思考,细心揣摩人物形象的生活境遇、思想斗争和心理趋向等,以便探索出一条阅读与思考、阅读与置疑相结合的学习思路。
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跳出文本,于疑问处探求文本理解的创新,文本的意义永远只对向它敞开自己历史的人呈现自身,读者的体验和解释是对作品的意义揭示的关键。
给阅读一个深度,我们期待琅琅阅读声的本色回归,期待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读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读出文本的精致内涵,读出文本的春华秋实。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

标签: #顶级域名 #十大 #书法 #卫生巾 #固始 #奶粉 #十大 #韩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