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其他故障维修100例,主机怎么换显卡

显卡 7
第10章其他故障维修100例 10.1CNC的故障维修21例例401.PLC主板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10系统的数控机床,其PLC采用S5-130W/B,一次发生通过NC系统PC功能输入的R参数,在加工中不起作用,且不能更改加工程序中R参数的数值的故障。
分析及处理过程:通过对NC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现象的分析,确认PLC的主板有问题。
与另一台的主板对换后,进一步确定为PLC主板的问题。
经厂家维修后,故障被排除。
例402.NC系统存储器板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NUMERIK810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其加工程序编辑后无法保存。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现场多次试验发现,机床可进行手动、手轮、MDI操作,但在编辑完程序,关机后重新起动,发现程序丢失,但系统参数仍然存在,因此可排除电池不良的原因,据初步诊断可能为存储器板损坏导致。
与另一台机床上同规格的存储器板更换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03.NC系统主板弯曲变形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采用德国HEIDENHAIN公司TNCl55的数控铣床,工作时系统经常死机,停电后经常丢失机床参数和程序。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现场分析与诊断,出现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1)电池不良。
2)系统存储RAM出错。
3)系统软件本身不稳定。
根据以上分析,逐条进行了如下检查:首先用万用表直接测量系统断电存储用电池,发现正常:测量主板上的电池电压,发现时有时无,进一步检查发现当用手按着主板的一侧测量时电压正常,而按住另一侧时则不正常,因此初步诊断为接触不良导致;拆下该主板,仔细检查发现主板已弯曲变形,纠正后重新试验,故障排除。
例404.控制系统主板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工业控制机作为主控制、采用西班牙FAGOR系统作为数控部分的仿形镗铣床,一次在加工完某一零件更换新的加工程序时,突然出现死机现象且无任何报警,强行关机后重新起动系统,此时主机无法起动,同时出现显示器黑屏现象。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显示器正常,加工程序无误,更换显卡和内存故障仍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判断,确认是主板出现问题。
更换一块新主板后,主机起动正常,机床正常运转。
例405.软件限位超程(设置不当)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10系统的专用数控铣床,在批量加工中,NC系统显示2号报警“LIMITSWITCH”。
分析及处理过程:2号报警意为“Y轴行程超出软件设定的极限值”,检查程序数值并无变化,经仔细观察故障现象,当出现故障时,CRT上显示的Y轴坐标确认达到软件极限,仔细研究发现是补偿值输入变大引起的。
适当调整软件限位设置后,报警消除。
例406.NOTREADY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PM0系统的数控车床,开机或加工过程中有时出现NOTREADY报警,关机后重新开机,故障可以自动消失。
分析及处理过程:在故障发生时检查数控系统,发现伺服驱动器上的报警指示灯亮,表明伺服驱动器存在问题。
为了尽快判断故障原因,维修时通过与另一台机床上同规格的伺服驱动器对调,开机后两台机床均能正常工作,证明驱动器无故障。
但数日后,该机床又出现相同报警,初步判断故障可能与驱动器安装、连接有关。
将驱动器拆下清理、重新安装,确认安装、连接后,该故障不再出现。
例407.机床参数混乱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0M系统的加工中心,在加工过程中程序不能正常执行,换刀和Z轴功能丧失,同时出现910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910报警意为“RAM存储板出错”,因此按以下方法排除:①首先检查后备电池电压正常;②将系统内存参数记录下来然后全部清除:③利用RS-232接口将以前备份的机床参数文件调入系统;④机床参数恢复完毕后断电重新起动机床,故障消除。
例408.电池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10系统的数控机床,一次NC系统加上电后CRT不显示。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发现NC系统上“COUPLINGMODULE”板上左边的发光二极管闪亮,指示故障。
对PLC进行热起动后,系统正常工作;但过几天后,同一故障又重复出现。
经对发光二极管闪动频率进行分析后,确定为电池故障。
更换电池后,故障消除。
例409.整流变压器匝间短路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10系统的数控机床,有时在自动加工过程中,系统突然掉电。
分析及处理过程:测量其24V直流供电电源发现只有22V左右,电网电压向下波动时,引起这个电压降低,导致NC系统采取保护措施,自动断电。
经确认为整流变压器匝间短路,造成容量不够。
更换新的整流变压器后,故障排除。
例410.线圈对地短路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10系统的数控机床,当系统加上电源后,系统开始自检,当自检完毕进入基本画面时,系统掉电。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检查,故障原因是X轴抱闸线圈对地短路。
系统自检后,伺服条件准备好,抱闸通电释放。
抱闸线圈采用24V电源供电,由于线圈对地短路,致使24V电压瞬间下降。
例411.插头上有短路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FANUC-0T数控车床,开机后CRT无画面,电源模块报警指示灯亮。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维修说明书所述,发现CRT和I/O接口公用的24EDC电源正端与直流地之间仅有1~2Ω电阻,而同类设备应有155Ω电阻,这类故障一般在主板,而本例故障较特殊。
先拔掉M18电缆插头,故障仍在,后拔掉公用的24EDC电源插头后,电阻值恢复正常,顺线查出插头上有短路现象。
排除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12.集成滤波器开路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FANUC7M数控4轴铣床,开机后发生05、07报警,进步检查B轴位置超差。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分析为位置环反馈部分有问题。
检查7M内部位置控制板,发现个集成滤波器开路,造成反馈信号中断。
换一个滤波器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13.联锁信号故障的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大森R2J50M的专用数控机床,在大修后发现机床A轴无法旋转,床无法进行正常加工。
分析及处理过程:机床通电后,发现除A轴外,其他轴运动和功能均正常,机床无报警。
经分析与检查,可初步判断故障是由于A轴驱动电缆线连接不良引起的,但检查后发现电缆连接正常:进一步检查驱动器进线电压正常,输出电压为0V,与另一台机床上同规格的驱动器更换后,机床故障仍然存在,被交换的其他轴动作正常。
因此可判断驱动器正常。
深入仔细检查PLC程序,发现为了防止A轴与夹具之间的碰撞,在A轴上装了一个联锁开关,而该输入信号为“0”,检查后发现由于维修人员在大修过程中将该按钮拆去后未装上,导致该输入信号为“0”,重新接上该按钮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14.机床无法起动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机床型号为XK5038-
1,配套系统为FAGOR8025MG。
合上电柜总开关,机器通电,按CNC送电钮,机床无反应。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机床起动顺序为:①总开关合上,BUG、
X、Y、Z轴伺服单元通电;②起动CNC,CNC、PLC通电自检,主轴单元通电:③起动液压润滑系统。
机床无法起动可能的原因有:①按钮损坏;②控制电源不正常:③CNCPLC通电自检不能通过;④液压润滑系统无法起动。
对后两种情况可根据CRT显示器提示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一般常见的是急停开关被压上,或液压、润滑油路过滤器堵塞报警及导轨润滑油位低报警:对前两种情况则应针对相应部位进行检查。
打开电柜,检查为CNC、PLC及控制继电器供电的+24V电源,发现其输出电压表指针超出最大量程,即+24V电压输出失控,电源损坏。
拆下+24V电源,打开检查,发现5个输出功率管(DDl5)中有一只c、e极间被击穿,取样管(3DGl2C)c、e极间被击穿。
更换新管通电,用灯泡作负载,测输出电压稳定在+24V。
注:该电源为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为输出大电流,采用5只功率管并联作输出管,若参数不一致,则容易造成某一管负荷电流大而被击穿,故在换管时,从同一批功率管中挑选了5只功率管更换,以保证参数一致,各管负荷平衡。
将修好的+24V电源按原样装上,开机,CRT依然无显示,无讯响,停机打开CNC操作站后盖,拧下CNC接口熔断器,发现被烧断,根据熔断器烧损轻微判断,CNC内应无击穿短路。
换上同型号熔断器,通电后机床恢复正常。
注:CNC输出由一+24V电源供电,输出级供电电压最大不得超DC30V,最小不得低于DCl8V,输出电流最大不得超过100mA。
由于+24V电源被击穿,导致电压太高,超过DC30V引起输出过流而使熔丝熔断。
例415.加工中途停机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机床型号为XK5038-
1,配套系统为FAGOR8025MG。
机床使用两年后,加工中途经常自动停机报警,有时机床其他电磁阀动作(如换刀)它也会立即停机报警,机床显示LAN(节点)错误,报警时加工信息丢失。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报警显示,查CNC与PLC通信时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确实相差较大,可判断CNC与PLC通信受干扰。
因机床工作两年后才出此故障,故先检查接地情况,发现接地螺栓锈蚀,电阻变大,重接地线后开机,故障依然存在。
后打开CNC与PLC通信电缆插头检查,发现PLC端插头有两线相靠太近,用手拽线,线头出现相碰。
处理后试机,机床恢复正常,此后未再出现此故障。
故障原因是机床加工中的振动造成线头轻微相碰,对CNC与PLC通信造成干扰,当输出数据与接收数据误差超过一定范围时,CNC报警停机:另外接地不良增加了其他机床的干扰,也造成报警。
例416.死机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6M系统的加工中心打雷后出现死机。
分析及处理过程:出现死机的原因有:软件方面的问题,如控制软件缺陷、参数混乱;电路板有故障,特别是主板和存储板。
首先查系统参数,发现有许多参数与备份不一致,重新输入后,开机,机床恢复正常。
经检查,发现该机床地线接头锈蚀严重。
除锈重新联接,并用兆欧表测量,以确保接地电阻小于4Ω,以后未再出现类似故障。
例417.CRT闪烁、发亮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TD系统的数控车床,在调试中时常出现CRT闪烁、发亮,但无字符显示。
分析及处理过程:分析引起故障的原因主要有:1)CRT亮度调整不当。
2)系统参数设定不当。
3)系统的主板和存储板不良。
调整CRT的亮度和灰度旋钮,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重新设定参数后,显示恢复正常。
例418.PLCI/O单元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D系统的四轴四联动数控铣床,开机后,发现操作面板上“NC.ON”指示灯不亮,但开机过程正常,无报警,手动回参考点时CRT显示:坐标轴无使能。
机床无法工作。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机床此前工作一直很稳定,且从表面上看这两个故障没有直接的联系,故首先要排除指示灯不亮的故障。
经测量,指示灯管脚两端无电压,而且没有发现线路上有开路或短路现象。
查看PLC状态表,“NC.ON”指示灯输出信号为“Q1.4=1”,同时又发现机床自动润滑输出信号为“Q0.5=1”时,润滑电动机并不工作。
经检查,线路没有问题,因此怀疑PLCI/O单元可能已损坏。
更换同类机床的PLCI/O单元,更换后机床工作正常。
由此可见,包括“坐标轴无使能”在内的一系列故障系PLCI/O单元损坏引起的。
经检测,发现该单元上一个熔丝已烧断,从而导致故障的产生。
例419.车球有凸台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KNDl00T的数控车床,在加工个凹型半球面完成后发现所加工的工件有一锅底状的小凸台。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了解,发现可能是由于机床反向间隙引起的。
重新运行该程序,并用百分表进行检测,发现机床大修以后Z轴产生了0.03mm的反向间隙;补偿该间隙后机床即恢复正常。
例420.系统无法起动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PM0的数控机床,开机后系统无法起动,控制器正面的绿色指示灯“EN'’不亮。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系统DC24V电源输入状况,检查结果为DC23.6V(在DC24V±10%范围内),属正常。
关机后,检查控制器正面的熔断器F1,发现熔断器已烧断;更换F1后,系统故障排除。
例421.401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PM0的数控车床,时常出现401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多次试验,该机床并不是一直出现该报警号,而是时有时无。
从故障的现象上来看,该类故障一般不大可能是原理或设计故障,而极有可能是某处连接不良而引起。
参考FANUCPM0维修手册,并检查各处电缆的连接状况,发现数控系统至伺服的连接电缆松动;重新连接后故障排除。
10.2伺服进给系统故障维修31例例422.伺服电动机故障的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NUMERIK810T系统的数控车床,一次刀塔出现故障,转动不到位,刀塔转动时,出现6016号报警“SLIDEPOWERPACKNOOPERATION”。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刀塔转动是由伺服电动机驱动的,电动机一起动,伺服单元就产生过载报警,切断伺服电源,并反馈给NC系统,显示6016报警。
检查机械部分,更换伺服单元都没有解决问题。
更换伺服电动机后,故障被排除。
例423.位置反馈板故障的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采用直流伺服系统的美国数控磨床,E轴运动时产生“EAXISEXECESSFOLLOWINGERROR”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观察故障发生过程,在起动E轴时,E轴开始运动,CRT上显示E轴数值变化,当数值变到14时,突然跳变到471,分析确认为反馈部分存在问题。
更换位置反馈板后,故障消除。
例424.反馈电缆折断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数控磨床,E轴修整器失控,E轴能回参考点,但设定在自动或半自动修整时,运动速度极快,直到撞到极限开关。
分析及处理过程:观察发生故障的过程,发现撞极限开关时,其显示的坐标值远小于实际值,故确认是位置反馈的问题。
但更换反馈板和编码器都未能解决问题。
后仔细研究发现,E轴修整器是由Z轴带动运动的,一般回参考点时,E轴都在Z轴的一侧,而修整时,E轴修整器被Z轴带到中间。
为此我们做了这样的试验,将E轴修整器移到Z轴中间,然后回参考点,这时回参考点也出现失控现象,为此断定由于E轴修整器经常往复运动,导致E轴反馈电缆折断,而使接触不良。
找出断点,焊接并采取防折措施后,故障消除。
例425.SIEMENS系统Profibus总线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02D系统的四轴四联动的数控铣床,开机后有时会出现380500Profibus-DP:驱动A1(有时是
X、Y或Z)出错。
但关机片刻后重新开机,机床又可以正常工作。
分析及处理过程:因为该报警时有时无,维修时经过数次开关机试验机床无异常,于是检查总线、总线插头,确认连接牢固、正确,接地可靠。
但数日后,故障重新出现;仔细检查611UE驱动报警显示为“EB280”,故障原因为电流检测错误,测量驱动器的输入电压,发现实际输入电压为406V。
重新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机床恢复正常,报警从此不再出现。
例426.换刀故障的维修故障现象:一台数控铣床发生打刀事故,按急停按钮后,换上新刀,但工作台不旋转。
分析及处理过程:通过PLC梯形图分析,发现其换刀过程不正确,计算机认为换刀过程没有结束,不能进行其他操作。
因此,按正确程序重新换刀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27.机床过载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0M系统的数控立式加工中心,在加工中经常出现过载报警,报警号为434,表现形式为Z轴电动机电流过大,电动机发热,停上40min左右报警消失,接着再工作一阵,又出现同类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检查电气伺服系统无故障,估计是负载过重带不动造成。
为了区分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将Z轴电动机拆下与机械脱开,再运行时该故障不再出现。
由此确认为机械丝杠或运动部位过紧造成。
调整Z轴丝杠防松螺母后,效果不明显,后来又调整Z轴导轨镶条,机床负载明显减轻,该故障消除。
例428.电动机联轴器松动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常出现径向尺寸忽大忽小的故障。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控制系统及加工程序均正常,然后检查传动链中电动机与丝杠的联接处,发现电动机联轴器紧固螺钉松动,使得电动机轴与丝杠产生相对运动。
由于半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器件在电动机侧,丝杠的实际转动量无法检测,从而导致零件尺寸不稳定:紧固电动机联轴器后故障消除。
例429.压力开关损坏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40C系统的加工中心,一次开机后B轴不能运动。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检查,B轴电磁阀已动作,但PLC显示B轴未放松,故判断压力开关有问题。
拆下后经检查,发现该开关触点损坏;换一个压力开关后,故障消除。
例430.B轴伺服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加工中B轴出现伺服报警ALARMA:“SVP速度指令越限,B轴11F9FD76”。
分析及处理过程:按复位后,报警消除。
分析报警内容,估计转台阻力大或是速度反馈有问题。
将快速进给倍率开关拔到10%,MDI方式下转动B轴,B轴上升后,抖动一下立即报警,同时有机械冲击声,感觉是B轴转不动,怀疑转台上升未到位或是机械卡滞,或是B轴电气有问题。
MDI方式下执行M20、M21指令升起、落下转台,查PLC数据IAXBUl在转台上升后能亮显,用尺检查转台上升的高度值正常,不应存在上下鼠齿盘未完全脱开的问题;再打开护板及转台侧盖查电动机插头和传动蜗轮蜗杆,在拉B轴电动机电缆时,发现B轴电动机三相电缆磨破,有一根电缆断裂。
将电缆修复后开机,B轴运转恢复正常。
例431.转台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早上开机后转台转位后下落时显示“2870旋转工作台夹紧检测器异常”,同时工作台上升到旋转准备位置。
分析及处理过程:复位后,报警清除。
根据报警内容应查转台夹紧开关,由于转台转位前是正常的,根据经验,笔者怀疑其准确性。
在MDI方式下执行M20工作台夹紧指令,工作台下落后又报警上升,经仔细观察,发现工作台下落缓慢,故怀疑下落时间超时而报警;让两个人站在工作台上,再执行M20指令,工作台落下明显加快、不再报警,证实了判断。
该转台设计为上升时,液压缸压缩转台夹紧弹簧将转台顶起,夹紧时靠弹簧力将液压缸内油挤出,压紧工作台液压缸堵塞节流,弹簧力变小,油粘度增大等均会导致油流速变慢而引起转台下落超时。
让机床热机10min,其间连续执行M20、M21指令,等液压油温上升后再转转台正常。
由于天气转冷,液压油随温度下降变稠,液压缸中油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超时报警。
例432.转台回零不准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转台回零不准,回零后工作台歪斜。
分析及处理过程:出现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转台回零开关不良、行程压块松动或开关松动。
关机后将转台侧盖打开,用手压行程开关正常,查行程压块正常,查开关座正常,估计行程开关压合断开点变化。
将开关座向正确方向调整小段距离后开机,故障消除。
例433.转台分度不良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转台分度后落下时错动明显,声音大。
分析及处理过程:转台分度后落下时错动明显,说明转台分度位置与鼠齿盘定位位置相差较大;如果回零时位置同时也有错动,则可调节第4轴栅格偏移量(参数0511)来解决:如果转台传动有间隙,则可调节第4轴间隙补偿(参数0538);如果机械螺距有误差,则相应调整第4轴螺补。
本例中发现转台回零后也有错动,调整0511数值后解决。
例434.X轴振荡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加工中X轴负载有时突然上升到80%,同时X轴电动机嗡嗡作响;有时又正常。
分析及处理过程:现场观察发现X轴电动机嗡嗡作响的频率较低,故判断X轴发生低频振荡。
发生振荡的原因有:1)轴位置环增益不合适。
2)机械部分间隙大,传动链刚性差,有卡滞。
3)负载惯量较大。
经查X轴位置增益未变,负载也正常,经询问,操作工介绍此机床由于一直进行重切削加工,X轴间隙较大,刚进行过间隙补偿。
经查X轴间隙补偿参数0535,发现设定值为250,用百分表测得X轴实际间隙为0.22,看来多补了;直至将设定值改为200后,X轴振荡才消除。
注:X轴这么大间隙,要想提高加工精度,只有消除机械间隙。
例435.X轴间隙太大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X轴间隙太大。
分析及处理过程:X轴间隙由联轴器间隙、轴承间隙、丝杠间隙、机械弹性间隙等组成。
拆下X轴护板,停电关机,用手握住丝杠,来回转动,感觉自由转角较大,有较大间隙;调整X轴丝杠轴承间隙,拧紧螺母将其调紧也没有改善,故怀疑丝杠螺母有问题。
将丝杠螺母与工作台松脱,检查,并未发现间隙;再打开轴承座法兰,检查丝杠轴承,发现两角接触轴承(背靠背)内圈已调紧到一起,正常情况下应有间隙,说明该对轴承间隙已无调整余地。
按该轴承外径,车一厚lmm的小圆环垫在该对轴承外径中间,减去原间隙,这样该对轴承内圈就有0.8mm左右的间隙调整裕量。
安装后将轴承背紧螺母适当调紧,将参数0535置
0,用百分表测X轴间隙为0.02mm,再将参数0535设为15,测X轴间隙为0.01mm,X轴间隙得以消除。
例436.X轴编码器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319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查维修手册,提示故障原因为X轴脉冲编码器异常或通信错误,查诊断号760,发现其多位置位,维修手册提示为脉冲编码器不良或反馈电缆不良。
先检测X轴编码器电缆插头M185正常,故判断是X轴串行编码器有问题。
为确认,在电柜内将M184与M194、M185与M195及相应电动机三相驱动线进行交换,发现故障报警变为339,故障变为Z轴,证实X轴编码器不良。
更换后,故障排除。
例437.超程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X轴回零时产生超程报警“OVERTRAVEL-X”。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发现X轴报警时离行程极限相差甚远,而显示器显示的X坐标超过了X轴范围,故确认是软限位超程报警。
查参数0704正常,断电,按住P键同时接通NC电源,在系统在对软限位不作检查的情况下完成回零;亦可将0704改为-99999999后回零,若没问题,再将其改回原值即可;还可按P键和CAN键开机以消除报警。
例438~例439.进给轴报警的故障维修例438.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X轴报警,显示器显示“Xaxisnotready”。
分析及处理过程:送电起动机床,正向移动X轴,无报警;负向移动机床,报警出现。
打开X轴右侧导轨护板,发现护板内部有许多切屑,估计由切屑卡死引起。
将护板拆下清洗,并清除内部切屑,安装护板后开机,机床正常。
例439.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X轴报警,显示器显示“X axisnotready”。
分析及处理过程:停电半小时后起动机床,无报警;机床空运行时应正常,但刚切削加工即报警,故怀疑X轴伺服驱动单元有问题。
打开电柜检查X轴伺服单元,发现X轴有一个输出端子发黑,怀疑氧化造成接触不良。
停电半小时后(伺服单元内有大容量电容,让其将电放掉,以防触电和损坏)用砂纸将X轴端子打光,拧紧后开机试切削,故障消除。
例440.进给轴漂移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工件铣削精度超差,镗孔失圆。
分析及处理过程:查已加工件,发现误差出现在横向,纵向正常;而横向加工对应X轴,故怀疑X轴有问题。
手动移动X轴,发现X轴定位后位置坐标示值在0.05范围波动,而正常波动为0.001,同时X轴 电动机有轻微嗡嗡声,估计X轴漂移。
打开电柜,在X驱动单元上找到标志为drift的电位器,仔细调节,使X轴示值波动回复到0.001。
再进行加工,精度恢复正常。
例441.进给轴频繁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机床频繁出现进给轴报警,多则一天一次,少则5~6天一次,停机断电半小时后开机又正常。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故障现象,判断电气接触有问题。
先查供电,将机床停下用万用表测伺服电源BUG电压正常,+24V供电正常;再查控制线路,CNC到PLC、到X轴伺服单元电缆接触良好,X轴伺服到X轴电动机电缆正常;测电动机亦无断路、短路、发热现象,故确认电气无问题。
再查机械传动,用手拧X轴丝杠,转动轻松、灵活,无阻滞、卡死现象,则判断机械应该没问题。
鉴于伺服断电半小时后开机又正常,有时几天不报警,故判断伺服及电动机不应有大问题,检查陷入困境。
因任务紧,机床暂时带病工作。
后加工时无意中测量一控制变压器进线380V电压,发现只有290V,比正常值低90V左右,且不稳定;跟踪查到电柜总空气开关,测开关进线电压正常,开关出线有两线线电压偏低且波动较大;机床各轴停下时,电压又上升至380V左右。
至此,故障根源终于找到。
停电拆下总空气开关,发现有一触点烧蚀,造成接触不良。
机床不加工时,总电流小,空气开关不良触点压降小,看上去供电正常,不易察觉;机床切削加工时,总电流大,不良触点压降相应增大,造成伺服单元电源不正常而报警停机。
例442.光栅尺故障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M系统的进口加工中心,出现114#报警,手册提示为Y轴测量有故障,电缆损坏或信号不良。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机测量采用海德汉直线光栅尺,根据故障内容查Y轴电缆正常。
为判断光栅尺是否正常,将Y轴光栅尺插到与其能配用的光栅数显表上通电,用手转动Y轴丝杠,发现Y轴坐标不变,则说明光栅尺故障。
拆下该光栅尺,发现一光电池线头脱落:重新焊接好后,通电检查,数显表显示跟随光栅变化;再将光栅尺装回机床,开机报警消除,机床恢复正常。
例443.检测信号断线引起坐标轴故障的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系统的卧式加工中心,在工作过程中机床突然停止运行,CRT出现NC报警104;重新起动机床,报警消除,可以恢复正常,但工作不久,故障重复出现。
分析及处理过程:查询NCl04报警,其含义为“X轴测量系统电缆断线”。
根据故障现象和报警,我们先检查读数头和光栅尺,光栅密封良好,里面洁净,读数头和光栅没有受到污染,并且读数头和光栅正常;随后检查测量电路板,经检查未发现不良现象,经过这些工作后,把重点放在反馈电缆上。
测量反馈端子,发现13号线电压不稳,停电后测量13号线,发现有较大电阻,经仔细检查,发现此线在X轴运动过程中有一处断路,造成反馈值不稳,偏离其实际值。
经重新接线后,机床故障消除。
例444.快速移动时出现414和41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0M系统的立式加工中心,X轴快速移动时出现414和41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414和410号报警的含义是“速度控制OFF”和“X轴伺服驱动异常”。
鉴于此机床在故障出现后能通过重新起动消除,但每次执行X轴快速移动时就报警,故初步判定故障与伺服电动机有关。
检查伺服电动机电源线插头,发现存在相间短路;重新连接后,故障排除。
例445;414、401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系统的数控车床,开机后就出现414、401号报警。
分析与处理过程:FANUC0数控系统的414、401号报警属于数字伺服报警,报警的具体含义分别是“
X、Z位置测量系统出错”,“
X、Z轴伺服放大器未准备好”。
向操作人员询问得知,因工厂基建,该机床刚搬至新址不久,第一次开机就出现上述状况,此前该机床工作一直很稳定,因此怀疑在搬运过程中导致电动机、驱动器等元器件的连接损坏。
用万用表测量电动机各电缆的连接,经检查未发现异常。
将插头插拔确认连接牢固、无错误后再开机,报警仍未解除。
于是,按“SYSTEM”键进入系统自诊断功能,检查0200号参数,发现该参数第6位显示为“1”及“#6(LV)=
1,参阅维修手册,提示此时为低电压报警。
检查驱动器输入电压,发现无输入电压:依据电器原理图继续检查,发现空气开关QF4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更换新的开关,重新开机,机床恢复正常工作。
例446.FANUC0系统351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系统的数控磨床,国庆长假后第一次开机出现351号报警。
分析与处理过程:FANUC0数控系统的351号报警属于数字伺服报警,该报警的含义为“串行脉冲编码器通信出现错误”。
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得知,放假前对该机床进行了维护、保养,并对电气柜进行了打扫,因此首先怀疑是工作人员在打扫过程中误碰驱动器的连接线导致该报警的产生。
将驱动器的连接插头重新连接牢固后重新开机,报警解除。
数日后报警又出现,再次连接驱动器插头仍无法解除报警。
于是按“SYSTEM”键进入系统自诊断功能,检查0203参数,发现该参数第7位显示为“1”及“#7(DTE)=
1,提示为串行脉冲编码器无响应。
导致此类状况的原因有:1)信号反馈电缆断线。
2)串行脉冲编码器的+5V电压过低。
3)串行脉冲编码器出错。
检查信号反馈电缆,拆下Z轴信号反馈电缆插头即发现插头内有数根电线脱落。
重新连接后再开机,报警解除,机床恢复正常工作。
例447.FANUC0系统401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系统的数控磨床,开机后出现401号报警。
分析与处理过程:FANUC0数控系统的401号报警属于数字伺服报警,该报警的含义为“
X、Z轴伺服放大器未准备好”。
遇到此类报警通常作如下检查:首先查看伺服放大器的LED有无显示,若有显示,则故障原因有以下3种可能:1)伺服放大器至PowerMate之间的电缆断线。
2)伺服放大器出故障。
3)基板出故障。
若伺服放大器的LED无显示,则应检查伺服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电压正常则说明伺服放大器有故障:电压不正常就基本排除了伺服放大器有故障的可能,应继续检查强电电路。
根据上述排查故障的思路进行诊断,经检查发现伺服放大器的LED无显示,检查伺服放大器的输入电源电压,发现+24V的输入连接线已脱落。
重新连接后开机,机床恢复正常。
例448.31号伺服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3MA系统的数控铣床,在运行过程中,Z轴产生3l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查维修手册,31号报警的含义为“误差寄存器的内容大于规定值”。
根据31号报警提示,将误差定值放大,于是将31号报警对应的机床参数由2000改为5000,然后用手摇脉冲发生器驱动Z轴,发现31号报警消除,但又产生了32号报警。
32号报警意为“Z轴误差寄存器的内容超过±32767,或数模转换的命令值超出了-8192~+8191的范围”。
为此将设定的机床参数由5000再改为3000,32号报警消除,但31号报警又出现,故暂无法排除故障。
误差寄存器是用来存放指令值与位置反馈值之差的,当位置检测装置或位置控制单元故障时,就会引起误差寄存器的超差,故将故障定位在位置控制上。
位置控制信号可以用诊断号800(X轴)、801(Y轴)和(Z轴)来诊断。
将三个诊断号调出,发现800号X轴的位置偏差在-1与-2之间变化,801号Y轴的位置偏差在+1与-1之间变化,而802号的Z轴位置偏差为
0,无任何变化,说明Z轴位置控制有故障。
为进一步定位故障是在Z轴控制单元还是在编码器上,采用交换法,将Z轴和X轴驱动装置和反馈信号同时互换,Z轴和X轴伺服电动机都不动;此时,诊断号801数值变为0,802数值有了变化,这说明Z轴控制单元没有问题,故障出在与Z轴伺服电动机连接的编码器上。
更换新的编码器后,机床即恢复正常。
例449.工作台爬行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GSK980M系统的数控磨床,在进行多次维修和长时间不用后,发现Y轴在运动过程中有明显的爬行。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检查,发现当手轮移动Y轴0.1mm时,工作台连续移动0.7mm左右后再以另一种速度缓慢移动至0.1mm,因此可能是由于移动速度太快或工作台阻力太大引起故障。
调整机床导轨镶条并减小工作台移动速度,故障未排除。
在多次运行后发现每次工作台慢速移动的距离都差不多,因此打开参数页面,发现029号参数(Y轴直线加减速时间常数)为600,而对于步进电动机来说一般设定为450。
修改后再试,故障排除。
例450.失步现象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GSK980M系统的数控机床,在自动或手动运行时,X轴经常产生失步现象。
分析及处理过程:本机床配置为GSK980M+步进驱动。
失步是步进电动机传动特点之
一,当阻力或速度超过某一固定值时,步进电动机传动常会产生失步现象。
因此,降低X轴移动速度重新运行,发现在某一位置仍会产生失步。
排除该原因后进一步检查导轨与工作台的工作阻力,加大液压泵的供油压力,使工作台处于悬浮状态,试验后发现故障依然存在。
断电后卸下同步带轮,手动旋转滚珠丝杠;发现在某一点处阻力稍大,拆下滚珠丝杠请生产厂维修,发现在丝杠螺母中有一粒滚珠受损。
更换滚珠重新装配后,故障排除。
例451.41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PM0系统的数控机床,开机后出现41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报警的含义为“停止时的位置偏差量超过了1829号参数设定值”。
检查机床参数,发现设定正确。
进一步检查发现,用户在出现故障前曾经移动过第四轴转台,造成了电动机动力线连接不良,重新连接后,故障排除。
例452.FANUCPM009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PM0的系统数控机床,在回参考点时发生09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机床为专用数控机床,调试时发现只要X轴执行回参考点动作,CNC就出现090报警。
FANUCPM0出现090报警可能的原因有:起始位置离参考点太近;回参考点速度太低等。
在排除以上原因后,机床故障仍然存在。
利用诊断参数检查DGNXl.4信号,发现X轴在正常位置(参考点挡铁未压上时)信号为“0”,但电气原理图规定该信号应为“1”,由此可知故障原因。
更改连接线后,重新执行返回参考点动作,机床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10.3主轴驱动系统故障维修9例例453.流量检测开关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SINUMERIK810系统的数控磨床,出现故障报警F31“SPINDLECOOLANTCIRCUIT",指示主轴冷却系统有问题。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冷却系统并无问题,查阅PLC梯形图,这个故障是由流量检测开关B9.6检测出来的。
检查这个开关发现已损坏,由于开关问题,导致报警错误;更换新的开关,故障消失。
例454.液压压力不稳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专用数控铣床,在零件批量加工过程中发生故障,每次故障都发生在零件已加工完毕,Z轴后移还没有到位时。
加工程序中断,主轴停转,并显示F97号报警“SPINDLESPEEDNOTOKSTATION2”,指示主轴有问题。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主轴系统并无问题。
因其他问题也可导致主轴停转,于是用机外编程器监视PLC梯形图的运行状态,发现刀具液压卡紧压力检测开关F21.1在出现故障时瞬间断开,它的断开表示铣刀卡紧力不够,为安全起见,PLC使主轴停转。
经检查发现液压压力不稳;调整液压系统压力使之稳定后,故障被排除。
例455.主轴刀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出现“主轴刀具检测异常”报警,系统处于急停状态。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故障多是由于系统认为主轴无刀时人为在主轴中插入了刀具;或在系统认为主轴有刀的状态下,人为取下了主轴刀具,再换操作方式后发生。
而主轴传感器SQl0、SQll、SQl2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小。
只要将方式切换回零方式,复位起动后,将主轴中刀具取下或插上,保持实际状态与系统内主轴刀具状态一致即可。
如果不是由于上述人为原因发生的故障,则要打开PLC数据或梯形图检查上述三开关信号ISPTCl、ISPTL、ISPTUl是否能正常接收,再依此检查开关有无故障。
按如上所述检查发现SQll开关插头进油接触不良,处理后正常。
例456.加工时主轴停转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镗孔加工过程中,主轴突然停转,而Z轴进给继续,机床亦无任何报警,造成刀具、工件损坏。
分析及处理过程:此故障出得奇怪,一时难以确定。
为确认故障,将工件拆下,让机床空走程序,此故障出现的机率不等,有时长时间无故障,有时接连发生。
为确定是否因干扰造成,将其他机床停下,将接地重新处理,故障依然存在。
后又从与主轴控制相关的信号着手,检查PMC输入与梯形图中相关寄存器的状态。
检查中发现,当故障出现时PMC→CNC信号G120.6(主轴停止)为高,未向CNC发出主轴停指令(G120.6低,主轴停);再检查与主轴转向相关的G229.4、G229.5时,发现正常时G229.4高亮,主轴正转,故障出现时G229.4熄灭。
当主轴维持正转时,R728.4通过X04.5常闭R705.1,R728.4常开,X016.7常开,R728.0常闭,R728.5常闭,X016.1常开,X016.2常闭保持导通(高亮显示)继而保持G229.4导通(见图10-1),这些触点中只要有一个断开,正转就会停止:继续观察中发现,是X016.1短暂的闪烁导致R728.4断开,故怀疑X016.1有问题。
X016.1为主轴刀具夹紧到位检测信号,将对应行程开关SQl2拆下打开检查,发现其弹簧片已快完全断裂。
换新后,再开机检查,未再出现故障。
维修体会:此故障暴露了该机PMC控制设计上的一个小缺点,笔者认为如果在进给保持G121.5信号的控制上串联X016.1作为联锁信号,就可以避免主轴停而进给继续的情况,避免工件、刀具甚至机床损坏;同时,这样可增加一条信息显示作为故障指示,便于维修查找。
对于X016.1损坏,PMC控制中给出了相应的报警但是该报警是延时后才发生,如果延时内X016.1触点又闭合,该报警就不会出现;本例中,开关X016.1就是由于弹簧片快断裂脱落,在振动影响下形成时通时断的情况。
对很多故障,借助PMC梯形图及各寄存器进行查找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例457.主轴编码器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O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主轴编码器出现“1001SpindleAlarm”、“409ServoAlarm(serialerr)”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主轴伺服数码管显示“AL-42”,维修资料提示为主轴编码器一转信号未产生。
检查编码器电缆正常;将主轴编码器拆下,拆开发现其玻璃光栅上有一层油雾,用无水酒精清洗晾于,安装后开机,故障消失;将主轴定向重新调整后,投入正常生产。
例458~例459.主轴伺服驱动单元损坏的故障维修 例458.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系统,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某天开机,主轴报警,显示器显示“Saxisnotready”(主轴没准备好)。
分析及处理过程:打开主轴伺服单元电箱,发现伺服单元无任何显示。
用万用表测主轴伺服驱动BKH电源进线供电正常,而伺服单元数码管无显示,说明该单元损坏。
检查该单元供电线路,发现供电线路实际接线与电气图不符,如图10-2所示。
该单元通电起动时,KM5先闭合,2~3s后,KM6闭合,将电阻R短接。
电阻与扼流圈L的作用是在起动时防止浪涌电流对主轴单元的冲击。
实际接线中三只电阻却接成了三相并联形式,起不到保护作用,导致通电时主轴单元被损坏,同时三只电阻因长期通电烧糊。
按电气图重新接线,更换新主轴单元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59.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系统,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梅雨季节某天开机,主轴伺服电箱放炮,显示器显示“Saxisnotready”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打开主轴电箱,闻到一股焦味,电箱底散落有黑色碎片,拆下主轴伺服单元,发现功率晶体管模块炸裂,损坏严重,估计难以修复。
经在用户中了解证实该主轴单元损坏率较高,换同型号已无意义,更换新型号价格又偏高,遂决定用变频器对主轴单元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主轴单元,接线简化,功能不变,主轴起停柔和,满足了生产要求,另外改造后的机床干扰反而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例460.主轴不能换档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GOR8025MG系统,型号为XK5038-1的数控机床,随着气温升高,操作工反映主轴换档时间变长,液压站油温升高后,主轴无法换到高速档(1000r/min以上)。
从操作面板看,高速档灯不亮,主轴手动钮闪亮,提示点动主轴;按点动钮,主轴转动,高速档灯依旧不亮,主轴手动钮继续提示点动。
分析及处理过程:高速档灯不亮说明要么换档机构不能换档,要么PLC收不到高速档在位感应器信号。
考虑到听不见齿轮换档声响,决定先检查换档机构。
打开主轴箱盖,见换档齿轮落在低速档,手动方式输入1200r/min转速听见换档电磁阀动作,而换档齿轮不动,用手拔,拔不动,估计存在卡死现象。
将换档摆动缸拆下,再拨动换档齿轮,上下灵活,无问题:再拧摆动缸轴端齿轮,无法拧动,打开检查发现其矩形密封断裂,形成泄漏,同时断裂密封卡在叶片与缸体之间,将其卡死。
此缸为进口件,一时找不到配件,后与橡胶厂联系,用硅橡胶自制了一组密封换上,使用至今正常。
例461.Z轴过载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厂一台新机床,系统为FANUC-OMC,生产中出现430号报警,Z轴电动机发热;将机床停机半小时后再开机,报警消失,可接着再工作一阵,故障依旧。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故障现象,估计Z轴过载,而伺服出故障的可能较小。
通过CRT观察Z轴负载,发现Z轴停止时为40%左右,移动时达80%以上。
为区分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将Z轴电动机联轴器拆下,让机械脱开,再运行故障不再出现;停机用手拧Z轴丝杆,发现费劲,故确定为机械问题。
将Z轴导轨镶条略微调松后,Z轴负载明显下降,停止时为20%左右,移动时为40%左右,故障排除。
10.4自动换刀装置故障维修13例例462.换刀故障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换刀过程中,机械手未将主轴刀具拔出,随后显示2873“交换臂拔出检测器异常”报警,同时主轴负载逐渐增加,到80%时被迫关机。
分析及处理过程:按下急停钮,给CNC上电,在自动运行方式下输入“CHGCOND”,随后显示方式画面,将光标移到测试方式,按F1方式设定,断电后再上电,按软键PLC测试→扩展→找到调试画面,找到610参数将其改为
0,按参数设定键,将任选参数16Bit7改为
1,翻页将任选参数56BIT7改为
1。
切换到手动方式,同时按下ATC、互锁解除两键点亮ATC灯,按扩展→PLC运行。
这时机床应能起动,翻到M06调整画面,查看换刀调整画面将EACHOPERATIONPOSSIBLE改为
1,再先后将SPINDLETOOLUNCLAMP(主轴松刀)、ARMFRONTMOVE(手臂向前)菜单COM位设为
1,按单步退执行,如果刀具非机械卡死,则用小橡皮榔头轻轻敲击刀柄,刀柄应从主轴拔出,然后如上所述设置执行RIGHTFINGERUNCLAMP(右手指松)、LEFTFINGERUNCLAMP(左手指松),将手臂上刀柄取下,然后将手臂各动作调整到准备状态,再将EACHOPERATIONPOSSIBLE改为0退出,按参数设定将任选参数16Bit7改为
1,任选参数56Bit7改为
0,同时按ATC、互锁解除两键将ATC灯熄灭。
这时就可按常规检查刀具未拔出是油压低还是刀柄拉钉、或是刀柄、松刀液压缸引起。
本例中经查发现油压偏低,将液压泵压力略调高0.2MPa后故障排除。
调试正常后再将610号参数恢复到原来状态,找到方式转换画面,将方式设定为通常状况,断电开机后系统正常起动。
例463.刀具设置错误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换班后,操作工设置刀具表时,显示“2714刀具数据设定出错”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查看刀具刀位表,所要设3号刀位表中确实没有,设入即报警,估计该号刀可能在主轴上,而主轴却是其他刀具。
再查看刀具表其他页面,发现3号刀数据前有一红星号,证实3号刀确实应在主轴上。
手动将3号刀换上主轴,MDI方式下执行M61、M63指令将主轴上刀具还回刀库后,再打开刀具刀位表,3号刀已显示在当前刀位,证实判断。
经询问,交班前,前一班的操作工在手动换刀方式下用其他刀临时将3号刀换下,交班后又未交待,故造成人为故障。
例464.换刀错误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换刀中1号大刀未插回大刀刀位,大刀刀位插着其他刀,实际刀号刀位与机床控制系统中刀号刀位不符,即换刀错误,机床无报警,幸亏操作工细心,及时发现停机。
分析及处理过程:换刀错误是一种危险的故障,由于无报警,机床将继续工作,直到发生设备事故报警。
由于换刀与众多位置开关和PLC控制程序及CNC处理过程有关,应重点检查这几部分。
手工将实际刀具刀位调整到与控制系统中的一致,再执行换刀,发现除换1号刀外,其他换刀过程均正常。
手动方式下,打开刀库侧门,按刀库上行或下行键,旋转刀库刀链,观察刀位表中当前刀位变化,发现在1号与30号刀位过渡时,刀位显示与实际刀位相差一个刀位,原来是刀库在过零点时出现刀位错误。
关机后检查零点开关插头、刀库旋转计数开关插头与FUB-P4M4相关插头,发现进油。
将插头清理后再重新插好,过20min再开机,换到手动方式,打开刀库门。
手动上行、下行移动刀库,观察刀库在过零点时刀位显示正常,再切换到MDI方式,输入T1M6执行换刀,再输入T30M6执行换刀。
经查实际刀位刀号与刀位刀具表中一致,进行正常加工,未出现错误。
多次维修证明,各位置开关均采用插头联接是该机床电气一大缺陷,容易接触不良引起故障。
由于刀库零点开关与刀库旋转计数开关共用一个插头供电,当插头接触不良而刀库又过零点时,易引起刀库旋转计数开关闪烁,导致错误计数。
例465.刀库报警的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出现“2722、刀库刀套号0”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报警的含义为“刀库刀套号的数据不定”。
切换到手动运行方式,打开刀库门,按上行或下行键,让刀库过一次零点,故障未能排除;打开PLC数据查各开关状态,发现IMGRCT信号有闪烁,怀疑接触不良,关机将刀库内各传感器插头拔出,发现进油。
清除油污再插好,开机后故障排除。
例466~例467.刀库门报警的故障维修例466.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换刀过程中出现2834“刀库关门检测器异常”报警,刀库门未关上,随后出现1728“刀库防护门电动机断路器”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出现“2834,刀库关门检测器异常”报警,原因有:刀库门未关上,超时报警,传感器SQ8不良或线路不良。
根据故障现象,估计本例中刀库门未关上应该是刀库门关上动作超时报警。
据操作工介绍,刀库门近期动作迟缓、停顿,似乎很费力,而1728报警说明刀库电动机过载,刀库门卡滞。
关机后将刀库门驱动电动机传动带拆下,用手推拉刀库,确是有卡滞,仔细检查,发现刀库门滚珠导轨由于无防护,导轨槽中有细小切屑:用油冲洗,直到用手推拉灵活自由后,将刀库门关上,装上传动带。
打开电柜,将热继电器FRM6复位,开机,将参数P16bit7设定为
1,将P56bit7设定为1;再切换到手动运行方式,按“ATC+互锁解除”,ATC灯亮,按扩展→PLC测试进入M06调整方面,设EACHOPERATIONPOSSIBLE为
1,设MAGAZINEDOOROPEN为
1,按单步退,打开刀库门,再设MAGAZINEDOORCLOSE为
1,按单步退,如此多次,刀库门开关正常;再将M06调整画面恢复到准备状态,按“ATC+互锁解除”,关闭ATC灯,设定参数P16Bit7为
1,P56Bit7为
0,切换到MDI方式,用T#、M06指令换刀正常。
例467.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故障现象同上例。
分析及处理过程:关机后,拆下刀库门电动机传动带,用手推拉刀库门很轻松,无卡滞现象,负载很小,也不应是传动带松动的问题(传动带松动不会引起刀库门电动机过载保护)。
查电动机供电正常,于是怀疑电动机本身的问题;送电开机按上例进入M06调整方面,打开、关闭刀库门,由于传动带未安装,这时需人为用手模拟将刀库门打开或关闭,同时观察刀库门电动机轴的转动情况,发现电动机轴转动有卡滞,证实电动机部分确有问题。
断电关机,将电动机拆下检查,该电动机为普通微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轴端加了一级电磁抱刹,结构原理类似交流伺服电动机上的电磁刹车。
在电动机要运转时,电磁线圈级通电吸合铁心,松开刹车,电动机带动刀库门运转;动作结束,电磁线圈断电,弹簧将刹车抱紧。
如果该电磁刹车不良,则也会导致电动机过载。
将电磁刹车拆下检查,机械正常,用手拧电动机轴正常,用表测电动机绕组,无不平衡及碰壳短路现象:将电磁抱刹接上96V直流电源,观察衔铁未吸合到位,正常情况,通电后铁心应清脆地吸合;铁心未吸合到位,刹车不能完全解除,导致电动机过载;因为电压正常,而电磁力不足,说明电磁线圈有点问题。
由于配件一时不易购到,临时将刹车弹簧加载螺钉调松,到铁心能清脆吸合即可;再安装回电动机,接通96V直流电,用手拧输出轴,手感轻松灵活。
将该电动机装回机床,装上传动带,按上例,再调整刀库门,正常,恢复状态,退出后到MDI方式下,换刀正常。
例468.刀库不停转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刀库在换刀过程中不停转动。
分析及处理过程:拿螺钉旋具将刀库伸缩电磁阀手动钮拧到刀库伸出位置,保证刀库一直处于伸出状态,复位,手动将刀库当前刀取下,停机断电,用扳手拧刀库齿轮箱方头轴,让空刀爪转到主轴位置,对正后再用螺钉旋具将电磁阀手动钮关掉,让刀库回位。
再查刀库回零开关和刀库电动机电缆正常,重新开机回零正常,MDI方式下换刀正常。
怀疑系干扰所致,将接地线处理后,故障再未出现过。
例469.刀库位置偏移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在换刀过程中,主轴上移至刀爪时,刀库刀爪有错动,拔插刀时,有明显声响,似乎卡滞:分析及处理过程:主轴上移至刀爪时,刀库刀爪有错动,说明刀库零点可能偏移,或是由于刀库传动存在间隙,或者刀库上刀具重量不平衡而偏向一边。
因为插拔刀别劲,估计是刀库零点偏移;将刀库刀具全部卸下将主轴手摇至Y轴第二参考点附近,用塞尺测刀库刀爪与主轴传动键之间间隙,证实偏移;用手推拉刀库,也不能利用间隙使其回正;调整参数7508直至刀库刀爪与主轴传动键之间间隙基本相等。
开机后执行换刀正常。
例470.刀库转动中突然停电的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换刀过程中刀库旋转时突遇停电,刀库停在随机位置。
分析及处理过程:刀库停在随机位置,会影响开机刀库回零。
故障发生后尽快用螺钉旋具打开刀库伸缩电磁阀手动钮让刀库伸出,用扳手拧刀库齿轮箱方头轴,将刀库转到与主轴正对,同时手动取下当前刀爪上的刀具,再将刀库电磁阀手动钮关掉,让刀库退回。
经以上处理,来电后,正常回零可恢复正常。
例471.换刀过程有卡滞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换刀过程中,刀时有卡滞,同时声响大。
分析及处理过程:观察刀库无偏移错动,故怀疑主轴定向有问题,主轴定向偏移会影响换刀。
将磁性表吸在工作台上,将百分表头压在主轴传动键上平面,用手摇脉冲发生器,移动X轴,看两键是否等高。
通过调整参数6531,将两键调平;再换刀,故障排除。
例472.换刀不能拔刀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换刀时,手爪未将主轴中刀具拔出,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手爪不能将主轴中刀具拔出的可能原因有:①刀库不能伸出;②主轴松刀液压缸未动作;③松刀机构卡死。
复位,消除报警:如不能消除,则停电、再送电开机。
用手摇脉冲发生器将主轴摇下,用手动换刀换主轴刀具,不能拔刀,故怀疑松刀液压缸有问题。
在主轴后部观察,发现松刀时,松刀缸未动作,而气液转换缸油位指示无油,检查发现其供油管脱落。
,重新安装好供油管,加油后,打开液压缸放气塞放气两次,松刀恢复正常。
例473.换刀卡住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换刀过程快结束,主轴换刀后从换刀位置下移时,机床显示1001“spindlealarm408servoalarm(serialerr)”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现场观察,主轴处于非定向状态,可以断定换刀过程中,定向偏移,卡住;而根据报警号分析,说明主轴试图恢复到定向位置,但因卡住而报警关机。
手动操作电磁阀分别将主轴刀具松开,刀库伸出,手工将刀爪上的刀卸下,再手动将主轴夹紧,刀库退回;开机,报警消除。
为查找原因,检查刀库刀爪与主轴相对位置,发现刀库刀爪偏左,主轴换刀后下移时刀爪右指刮擦刀柄,造成主轴顺时针转动偏离定向,而主轴默认定向为M19,恢复定向旋转方向与偏离方向一致,更加大了这一偏离,因而偏离很多造成卡死;而主轴上移时,刀爪右指刮擦使刀柄逆转,而M19定向为正转正好将其消除,不存在这一问题。
调整刀库回零位置参数7508,使刀爪与主轴对齐后,故障消除。
例474.换刀时间过长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KNDl00T系统的数控机床,在指定2号刀位时刀架旋转直至产生05号报警后停止。
分析及处理过程:05号报警的含义为“换刀时间过长”。
从刀架开始正转,经过Ta时间后指定的刀架到达信号仍然没有接收到,故产生报警。
因此可适当延长Ta的值,但延长后仍然会产生报警。
仔细多次观察换刀过程发现有时2号刀位能找到,有时找不到,通过检查发现换刀过程中刀架到位信号找不到,进一步检查发现刀架与刀架控制模块之间接触不是太好。
重新连接后,故障排除。
10.5辅助装置故障维修12例例475.脚踏开关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PM0系统的数控内球面磨床,踩了脚踏开关后工件没有夹紧动作。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机床电气原理图,首先检查脚踏开关的PMC输入点X4.4的状态。
当压下脚踏开关后,X4.4的状态为“1”,说明PMC卡紧的控制信号已经发出,脚踏开关工作正常。
再检查PMC控制工件夹紧对应的输出信号Y0.7的状态,检查发现该输出信号也正确无误。
考虑到工件夹紧阀是通过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控制的,测量电磁阀线圈上的电压为24V,说明继电器工作正常;检查液压站工作压力正常;断电检查电磁阀线圈的电阻值,发现线圈已烧断,更换后机床恢复正常工作。
例476.中间继电器损坏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数控机床,一次出现故障,负载门关不上,自动加工不能进行,而且无故障显示。
分析及处理过程:这个负载门是由气缸来完成开关的,关闭负载门是PLC输出Q2.0控制电磁阀Y2.0来实现的。
用NC系统的PC功能检查PLCQ2.0的状态,其状态为
1,但电磁阀却没有得电。
检查发现PLC输出Q2.0通过中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Y2.0,中间继电器损坏引起这个故障。
更换新的继电器后,故障被排除。
例477.工作台不旋转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数控机床,工作台不旋转,NC系统没有显示故障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根据工作台的动作原理,工作台旋转的第一步应将工作台气动浮起。
利用机外编程器,跟踪PLC梯形图的动态变化,发现PLC这个信号并未发出,根据这个线索继续查看,最后发现反映
二、三工位分度头起始位置检测开关的19.7、I10.6动作不同步,导致了工作台不旋转。
进一步确定为三工位分度头产生机械错位。
调整机械装置,使其与二工位同步后,故障消除。
例478.转台分度时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OKUMAOSP700系统,型号为XHAD765的数控机床,加工中,转台分度时出现2871“旋转工作台放松检测异常”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报警原因可能是转台放松到位传感器SQl3不良或CNC未收到转台夹紧信号,因为以前出现类似故障却由插头接触不良引起。
为确认,打开转台侧盖,将一小锯条薄片靠近SQ13端部:SQl3灯点亮,证明SQl3正常,同时观察PLC及梯形图数据IAXBUl能亮显,说明系统能收到信号。
故怀疑液压部分有问题,可能是液压压力不够、转台上升液压缸漏油、转台上升时有机械卡滞,致使转台上升不到位。
查液压压力,机床停止运动时压力正常为5.5MPa,而当转台或机械手动作时,发现系统压力表指针明显抖动,同时液压泵有明显噪声,故怀疑液压泵吸入空气:再查油箱油位,发现油箱没油。
将油箱加油后,再转转台,正常。
该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在液压无动作时,系统保压,液压泵吸油少,油箱油位基本满足,而动作时,液压泵要供油,因油箱油量不够用而吸空,引起系统压力不够,导致转台上升不到位。
半小时后,该机床又报警,再看油位,油又没了,说明液压系统漏油:最后查得转台上升油管破裂、漏油;更换后,故障完全排除。
例479.低压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一台配套FANUC0MC系统,型号为XH754的数控机床,出现油压低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首先检查气液转换的气源压力正常,检查工作台压紧液压缸油位指示杆,已到上限,可能缺油,用螺钉旋具拧工作台上升、下落电磁阀手动钮,让工作台压紧气液转换缸补油,油位指示杆回到中间位置,报警消除。
但过半小时左右,报警又出现,再查压紧液压缸油位,又缺油,故怀疑油路有泄漏。
查油管各接头正常,怀疑对象缩小为工作台夹紧工作液压缸和夹紧气液转换缸,查气液转换缸,发现油腔端Y形聚胺酯密封有裂纹,导致压力油慢慢回流到补油腔,最后因油不够不能形成油压而报警,更换后故障排除。
例480.液压系统故障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数控铣床,换刀不能进行,无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机床换刀利用液压机构,不能换刀的可能原因有1)PLC到电磁阀之间电气线路故障。
2)液压系统压力异常,电磁阀卡死或损坏。
3)换刀机构卡死。
为判断液压系统是否正常,手动方式下执行主轴换档,不能完成,再试其他液压功能均不能完成,故怀疑为液压系统故障。
查系统保压1.5MPa正常;执行换刀,查换刀压力1.5MPa,执行过程中压力表无变化,怀疑电磁阀未动作;用螺钉旋具推换刀电磁阀,铁心伸缩顺畅,无卡滞。
拔下电磁阀电源插头,测电磁阀线圈电阻,正常。
测电磁阀供电电压,发现只有15V且波动。
再查电磁阀电源整流电桥,发现有一二极管断开;更换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481.死机现象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40D系统的卧式加工中心,调头镗孔同轴度严重超差。
分析及处理过程:影响调头镗孔同轴度的因素主要有:1)转台中心X轴坐标是否准确。
2)X轴是否有间隙,导轨的垂直度、直线度,工作台与导轨的平行度,以及主轴与Z轴的平行度是否超差。
3)转台分度是否准确。
4)编程是否有误。
查编程没有问题;用百分表查X轴间隙正常;将千分表座吸在工作台上,主轴上换上标准验棒,转台转180º测转台中心X轴机械坐标,正确。
用角铁测转台180º分度精度,正常。
再查
X、Y、Z三轴导轨垂直度与工作台平行度误差,发现转台平面与导轨不平行,全长误差达0.15mm之多;将工作台升起,发现下部有一处有切屑嵌入,导致转台没能回落到位,清除后,该平行度误差全长变为0.012mm,试切检查合格。
例482.弹性夹具无法张开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GSK980M系统的数控磨床,在装卸工件时,发现夹具无法张开。
分析及处理过程:本机床采用的是液压弹性夹具(液压系统原理图见图10-3),靠液压缸压力顶开夹具进行工件装夹。
经检查后发现夹具顶开的行程远远不够,因此调整夹具行程,调整后发现效果不佳,工件仍很难装夹。
因此,进一步检查电气控制回路,发现DC24V电磁阀线圈两端电压为22V(属正常),检查液压管路,发现管路正常,手动控制液压阀,使其处于左位机能,工件装夹正常:拆开电磁阀,发现阀心处一固定螺钉松脱,导致电磁阀在得电过程中,阀心不能准确到位,引起部分用于顶开液压缸的液压油处于卸荷状态。
拧紧该螺钉,重新调试夹具行程后,故障排除。
例483.液压泵噪声大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PM0系统的数控专用磨床,在机床大修后发现机床起动后液压泵噪声特别大。
分析及处理过程:据用户反映,在机床大修前,液压泵起动声音较小,而在维修后液压泵反而噪声变大了。
根据用户反映和现场分析可知产生该原因可能是由于液压某处管路堵塞、液压泵损坏等原因造成,因此拆开液压油管和液压泵,发现泵和油管均正常,在拆的过程中,偶尔发现液压油粘度特别高,核对机床使用说明书,发现液压油牌号不正确,故障时正值冬天,从而使液压泵噪声变大。
更换液压油后,机床故障排除。
例484.润滑油路电磁阀的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810T系统的数控立式车床,一次出现刀架上下运动时,刀架顶端进油管路出现异常连续冒油,系统报警油压过低。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液压系统管路无损坏,PLC控制系统正常,进一步检查液压系统控制元件,发现刀架润滑油路中的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线圈烧坏,阀心不能回位,使得刀架润滑供油始终处于常开状态。
更换电磁阀后,故障消除。
例485.刀塔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0TC系统的数控转塔冲床,转塔启动后一直旋转不停,并出现报警“2007TURRETINDEXINGTIMEUP”即:转塔旋转超时。
分析及处理过程:出现故障时,按"RESET"转塔停止旋转,但系统又出现“2031TURRETNOTCLAMP”(转塔没有卡紧)报警。
检查发现转塔没有卡紧的动作,检查PMC输出点Y46.
2,证明卡紧的信号已经发出。
进一步检查控制卡紧转塔的电磁阀的电源断路器过载,说明电磁阀线路存在短路,更换连接电缆后,机床故障消除。
例486.液压卡盘失效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0TD的数控车床,在开机后发现液压站发出异响,液压卡盘无法正常装夹。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现场观察,发现机床开机起动液压泵后,即产生异响,而液压站输出部分无液压油输出,因此,可断定产生异响的原因出在液压站上,而产生该故障的原因大多为以下几点:1)液压站油箱内液压油太少,导致液压泵因缺油而产生空转。
2)液压站油箱内液压油由于长久未换,污物进入油中,导致液压油粘度太高而产生异响。
3)由于液压站输出油管某处堵塞,产生液压冲击,发出声响。
4)液压泵与液压电动机联接处产生松动,而发出声响。
5)液压泵损坏。
6)液压电动机轴承损坏。
检查后,发现在液压泵起动后,液压泵出口处压力为“0”;油箱内油位处于正常位置,液压油还是比较干净的,因此可以排除以上第1、2、3点。
进一步拆下液压泵检查,发现液压泵为叶片泵,叶片泵正常,液压电动机转动正常,因此,可排除以上第5、6两点。
而该泵与液压电动机联接的联轴器为尼龙齿式联轴器,由于该机床使用时间较长,液压站的输出压力调得太高,导致联轴器的啮合齿损坏,从而当液压电动机旋转时,联轴器不能很好地传递转矩,从而产生异响。
更换该联轴器后,机床恢复正常。
10.6操作、编程故障维修14例例487.SIEMENS802C1211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211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报警显示通道1段N50句法不能解释。
切换至编辑状态,找到N50句…… N50G02X-50Y-50CR50F100……仔细分析N50句,重新计算圆弧半径与圆弧终点是否矛盾,并未发现异常。
查阅操作手册,发现圆弧插补的正确格式为:“G02(G03)XYCR=F”,将程序修改为:“N50G02X-50Y-50CR=50F100”。
按复位键消除报警,重新启动程序,工作正常。
例488.SIEMENS802C218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218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报警显示通道1段N60算术变量R1未定义。
切换至编辑状态,找到N60句:……N60R1=R2‐‐
5 ……仔细分析N60句,发现R1赋值错误,将程序修改为:“N60R1=R2-(-R3)”。
按复位键消除报警,重新启动程序,工作正常。
注:在编写零件加工程序特别是编写用户宏程序时,要正确使用括号等符号,清楚地写出表达式,这样有助于提高程序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例489.SIEMENS802S1211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S的数控铣床,执行某加工程序时出现1211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检查发现该零件加工程序段中有如下程序: ……N110G01110X20.0Y30.0F800;……程序段中编程的地址与句法定义的有效的G功能相矛盾。
线性程序段中不可以编程插补参数,将程序修改为:N110G01X20.0Y30.0F800;按复位键消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工作正常。
例490.SIEMENS802C14011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4011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14011号报警的含义为“调用的程序不存在,或者没有供执行”。
检查零件加工程序段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错误,但程序中使用M98指令调用了子程序,程序如下:N20M98P0010;于是,检查子程序,但发现找不到该子程序。
从正在运行的零件程序中(主程序或子程序)调用所要调用的程序,但是它在NC存储器中不存在,因此产生此报警。
消除方法:正确修改零件程序,并1)在调用的程序中检查子程序名称是否正确无误。
2)检查被调用程序的名称是否正确无误。
3)检查程序是否已经传送到NC存储器。
按复位键消除报警,修改程序,重新启动零件程序例491.SIEMENS802C14012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4012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14012号报警的含义为“超出最大的子程序嵌套级”。
对配套SIEMENS802S/802C系统的机床而言,显示该报警号即:超出最大为4级的嵌套级。
如果从主程序调用子程序,从主程序出发只能调用3级。
消除方法:修改加工程序,缩小嵌套级。
比如:通过编辑器把下一个嵌套级的子程序拷贝到所调用的程序中,取消该子程序的调用,这样可以使嵌套级减少一级。
按复位键消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
例492.SIEMENS802C14013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显示14013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14013号报警的含义为“子程序调用次数不正确”。
根据报警提示检查零件加工程序,发现如下程序:N80M98P200102100;很显然,在这里“P200102100”是错误的,根据如下所示,修改调用次数和子程序号。
通常情况下,在使用M98指令调用子程序编程时编程的调用次数不能为0或为负值时,同时,子程序调用次数的范围为1~9999,不应超过,否则机床报警。
消除方法:正确修改零件加工程序,选择合适的子程序调用次数。
按复位键消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
例493.SIEMENS802C14095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4095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配套SIEMENS802C系统的机床无法完成编程半径为0的圆加工,故以下程序错误。
N50G02X50.0Y50.0CR=0F100;且圆弧半径CR有正负之分,当圆弧小于或等于半圆时,CR为正;当圆弧大于半圆时,CR为负。
消除方法:正确修改零件加工程序,选择适当的CR值。
按复位键消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
例494.SIEMENS802C1476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系统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4760号报警,报警显示:一个功能组中的某个辅助功能被多次编程。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检查发现该零件加工程序段中有如下程序:N40G91G01X10.0Y20.0M03M03S400; 显然,出现此报警很可能是因为编程者程序输入错误。
删去其中一个M03指令,用复位键删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即可。
通常情况下机床生产厂商已经通过机床数据把M功能分成各个功能组,并根据需要设定成变量。
划分各个功能组时,使每个组中各个功能之间相互排斥。
在一个功能组之内仅可以有一个辅助功能有效。
只要不是编程者重复输入同一M指令,基本可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例495.SIEMENS802C1490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系统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4900号报警,报警显示:使用了圆心或终点编程。
分析及处理过程:在用张角编程一个圆弧时不仅编程了一个圆心点,此外还编程了圆弧终点,导致所编程的圆弧超静定而出现报警。
故以下程序错误。
N50G20X50.0Y40.0I10J-10AR=105;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应选择合适的编程变量,以便能从工件图样中方便、正确地获得尺寸。
消除方法:修改零件程序,选择合适的编程变量,删除多余的限制条件,用复位键删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
例496.SIEMENS802C1480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系统的数控车床,执行某加工程序时出现14800号报警,分析及处理过程:CRT显示:编程的路径速度小于等于零。
检查程序段,发现如下程序:N20G96S1200LIMS=2000F00;很显然,旋转进给率F的值没有给定,为“00”。
经查问,原来是操作人员修改程序时不小心将F值误删除了。
在有G94、G95或G96的程序段中F值不能为零或为负值,在使用公制系统编程时其值范围为0.001到999999.999[mm/min、mm/r、(º)/min、(º)/r),使用英制系统时范围为0.0001到39999.9999[in/min、in/r]。
消除方法:修改零件程序,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编程路径速度,用复位键删除报警,重新启动零件程序。
例497.SIEMENS802C14910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802C系统的数控铣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14910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编程者用张角编程圆弧时编程了一个负的张角,或者编程了一个大于或等于360º的张角,而允许的张角编程的数值范围是0.0001~359.9999度。
N20X50.0Y35.0AR=720;消除方法:修改零件程序,写入合适的张角角度。
用复位键删除报警;重新起动零件加工程序。
例498.FANUC0“NO.078号”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FANUC0系统的数控车床,执行某零件加工程序时出现NO.078号报警。
分析及处理过程:报警显示:找不到地址P指定的子程序号检查零件加工程序,有如下程序:N20M98P0010:于是,检查M98调用的子程序,但找不到该子程序,原来操作人员将程序号输入错误,导致程序找不到所要调用的子程序。
修改所调用子程序的程序号,重新启动程序,恢复正常。
例499.指令值与实际值运动不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GSK980M系统的数控机床在Y轴运动过程中发现指令值与实际值经常出现不等的情况。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多次增量和MDI进给后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增量进给未生效,在MDI方式时,输入G91,工作台仍按G90方式运行。
打开“SETTING”页面发现设置值“绝对编程=1”,更改该值,使“绝对编程=0”后再试,故障排除。
例500.大森R2J50M“400:秩序请求出错”报警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某配套R2J50M的数控机床在手动操作后,产生400“秩序请求出错”报警,机床停止工作。
分析及处理过程:本机床为该单位委托某机床生产厂专门生产的专用数控机床。
阅读机床生产厂家资料后,发现为防止Z轴与工作台上夹具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碰撞,而故意设置的联锁开关。
按住限位解除开关,手动移动两轴,使其离开该区域,重新起动机床恢复各坐标轴位置后机床报警排除。

标签: #主机 #电脑主机 #电脑主机 #游戏开发 #电脑主机 #电脑主机 #显示屏 #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