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思想之智求实践之是,贷款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贷款 3
金融观察 见思想之智 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协办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 求实践之是 学术南京大学商学院支持南京财大经济学院 2020年5月20日星期
江苏微金信融公报众道号
3 江微 主编:邵小华 南时信公组版:滕方 报众 校对:洪波 社号 邮箱:jsjr369@ 金融科技赋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探微 □李一平 在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家银行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质量,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
利用创新因子发力,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这是农商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非常深远的课题。
金融科技正在不断改变银行业的商业模式 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3.0时代,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等,都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战略,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布局力度,旨在借助科技手段,增强获客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水平,通过加快科技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从大型银行看,工农中建交集中携手BAT,通过深化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快智能获客、智能风控和智能客服进程。
如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农业银行与百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中国银行与腾讯,工商银行与京东,交通银行与苏宁金融等等。
从股份制银行看,招商和华为、中信与大众点评、浦发与宜信民生与“360”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尤其是招行新近搭建了基于金融科技的零售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打造零售业务智能风控的铜墙铁壁;平安银行持续打造知识库平台、生物特征识别平台等AI中台建设,实现了信用卡、投顾、客服、移动柜面和远程运营等40多项业务场景应用。
农商行加快科技银行转型势在必行 互联网不仅使客户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发生深层次变化,而且也悄然改变着传统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产品、渠道、服务方式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都释放出显著的推动力和鲜明的活力,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银行与军事领域一样,处于时代的风口,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为敏感,“金融+场景”“银行+数字”“线上+线下”等等,将日益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然而,相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还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
首先是观念上的束缚,认为金融科技赋能是大银行的事,非小银行发展迫切需要;其次是客户上的制约,由于历史沿革,农商行的客户群体大多在县域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不高且老年客户占有相当的比例,“触网”能力先天不足;再次是技术上的局限,科技建设滞后,开发迭代缓慢,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数据质量不高,支撑能力不强,科技风险隐患突出。
另外,受品牌及工作环境影响,对高端技术人才吸引力匮乏也成为农商行发展的“掣肘”。
但农村经济和乡村百姓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了变化,抓住了机遇,农商行惟有与时俱进,积极发展金融科技,主动拥抱大数据,不断加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步伐,才能直面挑战,勇立风口,在 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科技赋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当前来看,金融科技赋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以互联网的思维与规则,加快产品、销售、服务、运营、风险控制乃至商业模式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质的变迁,重构股东、员工、客户和银行全价值链的运作框架,积极打造“互联网+”的金融新业态。

1.坚持“小法人+大系统”的总体思路,加快科技转型步伐。
从农商行现行的管理模式出发,坚持“小法人+大系统”的信息科技建设架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要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满足需求,做到“常规需求统筹规划、紧急需求及时响应、个性需求个别处理”,大力推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创新和运用,切实完善核心业务系统,并为法人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开发留下接口和余地。
同时,要牵头进行数据治理,并将其纳入公司治理范畴,整合不同条线、不同系统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有效破除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法人机构要强化创新驱动理念,坚持自主研发外围的、特色化系统和各种技术产品,不断夯实向科技银行转型的“地基”。

2.坚持“金融+场景”的基本架构,提升科技赋能水平。
农商银行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的触角,发挥自身对乡风民俗的深刻洞察,回归本源,服务乡村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以及生产与经营,将“科技”嵌入“场景”,让客户享受智能化、交互式体验,在业务场景中进行探索 和实践。
主动贴近民众的金融需求,与医院、学校、社区共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和“智慧社区”等,开展实景体验、扫码支付、智能拍照等互动活动,加快构建场景服务新生态,通过“金融+场景”“金融+公共”“金融+三农”“金融+普惠”“金融+生活”等新方式,使百姓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加强对本区域产业集群、商品交易、餐饮旅游、务工经商、产品经纪、婚丧嫁娶等金融消费场景或事件性行为的全面梳理,研发相应的场景式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金融科技赋能进程。

3.坚持“线上+线下”的主要方式,扩大科技应用质效。
随着农村宽带覆盖率持续增长,农村上网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线下客户开始向线上迁移,农商行的主战场在农村,更要学习和借鉴一些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做法,加快业务和服务的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打造双线互动生态圈。
利用员工数量的优势搞“人海术”,利用铺天盖地的物理网点搞“全覆盖”,早已时过境迁。
必须加快业务的线上化步伐,在线上场景中嵌入其账户、支付、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
就网点转型而言,要对网点价值进行系统评估,功能重新定位,模式优化调整,分类推进网点转型,包括“网点智能化升级”“、网点多样化改造”“、网点综合化转型”“、网点标准化管理”“、网点走出去营销”,激活并整合人力、渠道和空间资源,释放低效、简单占用的人力、财力资源,解决人力资源的“假性”短缺。

4.坚持“营销+风控”的核心支柱,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在数据化时代,任何事物尤其是金融工作,如果我们不能用数据去分析、去运营、去量化、去管理,就说明我们对其知之甚 少。
利用数字实现批量获客,解决“客从哪里来”的问题。
通过数据仓库系统和数据分析模型,对业内金融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民生保障数据以及信用司法数据等,进行整合、分析与挖掘,实行客户、交易和营销场景的数字化转换,为目标营销和网格化营销提供数字支撑。
利用数字精准响应客户需求,解决“如何经营客户”的问题。
大数据不仅能够“智能获客”、“智能客服”,而且可以发挥“管理者驾驶舱”功能,实现“智能运营”、“智能风控”,实时抓取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对象收款方式等多维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和模型输出结果,有效判别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将外部欺诈和伪冒交易发现并扼杀在萌芽之中。

5.坚持“自主+合作”的操作办法,有效整合内外资源。
目前,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均已陆续建立了各自的“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体现的是一种平台战略,即银行通过开放自身的数据端口,吸引外部合作机构加入其中,聚合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各行“开放银行”平台的陆续搭建,并把银行网点开到互联网上,农商银行的生存空间必将受到挤压。
一方面,农商行要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借助合作伙伴把自身的服务能力融入到用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使大数据、云技术和人工技能在业务运营、风险管控、队伍建设等应用场景中落地。
要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市场化引进、项目化训练、阶梯式培养等等途径,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开发之路。
(作者为江苏盐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关于农商行探索虚拟股权激励的思考 □佘俊 国内绝大多数农商行改制已超过10年。
10年来,农商行的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商行改制后很少新增职工股,导致现今的核心员工更多地关注个人薪酬、奖金等短期利益,难以与农商行长远利益协调一致、目标趋同。
农商行如何探索实施虚拟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的利益与农商行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工作,更注重农商行长远发展,更关注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成为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背景
1.在职职工持股比例逐年降低基于历史原因、未来IPO准备及参考上市农商行做法,南通农商银行在成立时即控制了职工股的占比,发起人中职工股占比9%。
后期增资扩股工作中均未新增职工股,以避免职工股超比例增加影响未来IPO计划。
随着退休员工的逐年增加,南通农商银行在职员工持股比例下降明显。
截至2019年末,南通农商银行原职工股中约46%的职工已退休,在职员工持股人数占比下降至54%,在职员工持股比例(占总股本比例)从成立时的9%下降至3.26%,在职中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占总职工股比例)降至14.58%。
随着更多年轻员工走向管理岗位,中层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员工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容易造成员工对农商行归属感的下降,造成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不协同。

2.员工流失率逐年上升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同业竞争逐步升级,加剧了金融人才争夺战。
以南通农商银行为例,2017年员工流失率为1.62%,其中中层等核心人员流失率0.52%;2018年流失率为3.64%,其中中层等核心人员流失率2.02%;2019年流失率为3.65%,其中中层等核心人员流失率1.22%。
近三年南通农商银行离职职工年龄基本分布在40周岁以下(主要35周岁左右),工作10年以下的年轻员工。
这些员工大多没有农商行股权,主人翁意识淡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容易受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工作条件诱惑而离职。
为了填补岗位空缺,农商行又要重招新人,花费时间、精力去培养,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3.普通股权激励受政策限制2008年,财政部发文明确指出,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搞股权激励,对于准备设立和已经在做股权激励的企业,都要暂停。
2010年,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0〕92号)规定:农村合 作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时,要以法人股东为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构外,不得再增扩新的自然人股东。
经查询,苏南五家上市农商行近十年间均未有向自然人股东募集案例。
农村商业银行实行普通股权激励制度可能性较小。
建立虚拟股权激励制度的意义
5.有助于破解员工“坐等食利”困境普通的股权激励,极易让员工持股后坐享分红和收益,成为新的“食利阶层”,造成矛盾和对立。
虚拟股权激励方式,可以灵活采取限期有效、强制结算制度,分期、分批逐年兑现虚拟股收益,并在一定年限后,强制结算老员工的虚拟股,从而解决老员工丧失斗志“食利”,新员工努力奋斗却“收益少”的问题。
“虚拟股权”也称“虚拟股”,是指公司根据内部员工的岗位、工龄、绩效等因素在企业内部发行的一种相对于真实股票而言的虚拟股票,持有人可以依据所持虚拟股份享有税后利润分红权和虚拟股升值所带来的收益,且员工与公司的相关权利义务由双方在公司内部自行约定的一种新型的激励制度。
虚拟股权是成熟的股权激励基础上的逐步完善,是在股票增值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激励方式。
且具有虚拟股权不改变股本结构、操作方式方便等特点。
建立虚拟股权激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助于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的工作强度不断上升。
现有的薪酬待遇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不相匹配,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虚拟股权激励,可以将员工利益与农商行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让员工与农商行风雨同舟、共荣共衰,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突围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2.有助于缓解农商行面临的薪酬压力随着员工人数的持续增加,以及工资增长的刚性需求,农商行薪酬支出的压力不断加大,通过虚拟股权激励方式,可以让股东让渡一部分利润,作为激励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福利,从而降低农商行的经营成本。

3.有助于防范员工的道德风险在现有的股权结构下,员工和股东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很容易出现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现象发生。
同时,少数从业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可能会铤而走险,产生道德风险。
通过虚拟股权激励方式,员工将与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员工的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4.有助于形成“留得住人、引得来人”的良好氛围通过虚拟股权激励方式,让能力强、贡献大、水平高的员工分配更多的股权,获得更多的分红和收益;让跳槽离职的员工,付出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代价,可以有效增强队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降低核心人才的流失率,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
同时,虚拟股权激励机制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盟发展。
实行虚拟股权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虚拟股权激励对象的范围虚拟股权激励的范围不宜过大、过广,主要针对优秀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和核心骨干。
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奋斗者导向,新员工只有在职业生涯中快速成长,成为农商行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业务骨干力量,才能纳入虚拟股权激励范围。
为了享受这种待遇,员工必须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与农商行的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内心驱动力。

2.形成虚拟股权激励的基金池在完成利润指标的基础上,如净利润增长达到预期,每年提取一定比例净利润,形成虚拟股权激励的基金池。
如未完成当年利润指标,则既不提取净利润,也不进行分红,从而使农商行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3.完善虚拟股权的配比机制期初,被激励对象可按每股净资产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份,并设定持有期限和配股上限,达到一定的股权数量,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
虚拟股权的分红每年兑现,由农商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到期后,持股员工再按每股净资产期末值回售给农商行,进行权益清零。

4.明确股权持有者的权属关系农商行要指定专门部门负责虚拟股的托管和日常运作。
同时,建立专门档案,记录员工所持虚拟股的数量、购股的时间、分红情况和股权变化情况。
在股权持有期间,员工辞职、辞退、退休时,由农商行回购股份。
虚拟股权激励能够将员工利益和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实现双赢。
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着诸多制约,比如农商行与员工只能以内部协议方式,签订虚拟股权激励协议,容易引发法律风险;员工购买虚拟股权,是否为监管部门认可也是未知数;随着虚拟股权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存在“实体股”和“虚拟股”两套体系,如何把虚拟股转化为实体股,也是一个难题,将给农商行上市带来不确定因素。
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虚拟股权激励的机制建设、方法步骤和实施路径,在法人治理和创新实践中取得最佳的平衡点。
(作者为江苏南通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年来,灌云农商银行坚持信贷全流程风控管理,通过搭建三个层面的科技系统模型,风险控制水平得到显著强化,新增不良贷款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塑造生产模型 一是聚焦数据治理和客户360视图。
自上而下推动数据治理,建立七大体系、三大原则,规范数据标准,重点建设数整平台,目前已完成基础数据整合,设计需求模型152个并持续更新。
利用大数据定量分析技术,整合客户信息等要素,形成客户画像,构建数字化标签体系。
按照价值分为存款、贷款、电子银行等九大类数据,动态完成包括客户基础信息、资产负债信息等内容的一套行内客户360视图或者客户画像,通过特定客群的画像标签自定义相关产品准入、额度、风控、定价模型,并实现管理标准化,整个营销管理过程形成闭环。
二是聚焦整村授信和授信年检。
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寻找薄弱环节、商机和增长点,建立客户标签规则、准入评级授信模型、欺诈风控模型,以整村授信为例,该行整村推进系统建设已历经七版,整村授信分成三区建设:基础内容区、流程建设区、推进视图区,大量数据由系统完成,减少人为收集,特别创新对户评议、现场及非现场评议、移动头像端评议、全流程数字化和无纸化,通过行内部分数据和评议数据,进行规则设定或者建模,找出“两头客户”:禁入客户和重点客户。
同时,借助年检系统,开展非现场和现场年检,强化“阳光信贷”授信年检结果运用,实现了存量农户的批量授信。
三是聚焦流程化管理和黑灰名单管理。
结合“百行进万企”“、百日万户大走访”等大走访活动,对前期走访结果及时回头看,实现了“走访、授信、签约、用信”的流程化管理;将“扫街查数、走村串户”与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相结合,对支行所在的街道,编制可随时更新的“金融生态图”,实现三公里覆盖的主阵地不动摇。
通过省联社信贷管理系统,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对黑名单、灰名单客户实施不同的信贷限制,对于黑名单客户,按风险严重程度采取禁止和限制两级管控措施,并结合该行暂缓授信的13种人,进一步提升新增授信贷款质量,防范不良贷款风险。
以授信为核心要素,组合审批模型 一是制定授信模型,搭建授信平台。
制定阳光信贷农户、扫码收单、个体工商户等客户批量授信模型,通过系统固定,并不断验证优化。
新增授信根据“农易贷”“、商易贷”“、丰收贷”等贷款模型,从资产负债、担保抵押、损益简表、财务简表、评级指标等维度测算额度,对于10万元以内的信贷工厂新增(增信)客户、综合授信、授信年检客户,可通过客户负债、授信及为他人担保情况,担保人情况以及13种人、本行非正常客户查询、年检、客户征信信用及拦截、汇法网信息等系统调查表填报,给出客户年检授信额度;线上阳光E贷等,根据客户资产负债、工作(或经营)及授信申请、调查(核查)等系统调查表填报,给出客户授信额度。
二是管控信贷全流程,提高授信质量。
所有授 搭信环节同时通过系统查询人行建征信、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网 站等,加强对客户征信情况的 系全方位分析。
该行还全面执行 贷款双录制度,客户经理与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签订合 统同时,进入信贷系统进行面谈 面签双录;对客户的授信从一年增加到三年授信,即一次性 模签订借款合同,授信三年内“随 用随贷、循环使用”,并利用贷 型后管理系统,以“活”字检查存 量贷款,实现对各类贷款多维 度筛选、贷款综合查询,并实现 对个人客户往来账号、企业客户往来账号、客户财务、客户大额变动、客户用信、客户抵押物 提到期的检测管理,一定程度上 防范了新增贷款的风险。
升以风险为核心要素, 搭建风控模型 新一是自主搭建“阳光信贷” 系统和网格化经营看板。
利用 增自身科技力量,搭建具有自身 发展特色的“阳光信贷”系统, 授实现了“阳光信贷”流程再造; 系统搭建客户授信模型系统。
自主设计了网格化经营看板, 信实现了全景视图新增客户拜 访、优化客户审批等功能,较好的管理客户、产品和活动,并在 质运管平台中新增运营、信贷、财 务、流水等自主查询模板40余 量个,极大地提高支行及业务部 门的数据查询效率,有助于提 高新增授信效率和质量。
二是 充分运用风险预警系统和不良 贷款系统。
充分运用省联社风 险预警系统,以“险”字提示风险,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贷前、 □开 贷中、贷后的使用,注重对风险 军义 预警信号的核实和提前做好风 险防范措施,仅2019年,该行累 计完成信号处置审批56552笔, 风险信号处置率达到99.5%。
上线运用不良贷 款系统,以“规”字管理不良贷款,实现对不良 贷款更全面、规范的流程管理,加强了不良贷 款台账和黑名单客户的规范化管理,并建立置 换贷款、抵债资产台账,实现五级分类不良贷 款、已核销贷款、置换贷款、抵债资产等的台账 管理,实现贷款到期前的规范管理、不良贷款 催收、诉讼执行全流程管理等。
三是有效建立 “三查”模板和风险探测库。
结合实际,提炼信 贷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审核和贷后检查要点, 建立阳光信贷类、个人经营类、消费类、按揭 类、信用卡类等主要信贷业务“三查”模板;通 过确定信贷客户风险探测模型,建立风险探测 库,筛选批量授信风险客户,切实防范批量授 信客户信贷风险。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农商银行) 稿约 本
版欢迎金融类政策研究、业务探讨、企业管理等理论大作,来稿在2500字以内为宜,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及联系方式。
来稿一经刊发,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单位及所属平台、本单位合作平台使用,不再另行支付费用。

标签: #时代 #分析师 #数据 #数据 #有什么 #特征 #学历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