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使者,怎么学好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4
2015年12月1日星期
基层新闻 主编:王友文编辑:张婷王琼设计:王星舟校对:冯华电话:010-82296607邮箱:zgjybjcxw@ 06 ■特别关注 从建立红色文化基地群落育人到帮助地方挖掘红色文化,浙江理工大学——— 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本报讯(通讯员石丛珊柴田)近日,浙江温州永嘉上塘镇来了5名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此行是为了在当地寻找红十三军的故事。
该项目是由浙江理工大学与永嘉县委共建的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的,当然,上塘镇也已成为学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
浙江理工大学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深化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红色文化基地,不仅重新发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育人,还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着力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思政课教学如何能叫好又叫座?如何让深刻的理论变得接地气、有人气?从2012年始,浙江理工大学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该校认为,思政课不仅仅停 留在书本中、课堂上,更应走出去,在课堂之外寻找历史的踪迹,把握经典脉络。
学校将红色文化教学作为研究重点,挖掘浙江省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调动、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次走出校门的实践教学改革,也是一场红色文化的追寻之旅。
在学校的推动下,一个个红色文化基地先后诞生:“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浙江省高校思政课省级实践教学基地”、“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它们构成了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群落。
学校借助基地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三进”工程———定期组织本科生、研究生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 学活动,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回答并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考察、红色之旅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和社情民意。
除了定期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考察、现场教学和实地调研,学校还规定,思政课教师也要定期前往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并通过调研,提供相关的思路。
“红色文化研究实践平台的搭建最终还要落实到实践育人上。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说,推行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根本是要进头脑。
为此,学校构建了一系列规范机制、设计机制和示范机制来帮助学生们从实践中找到灵感。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开 发,也让地方的合作基地切实尝到了“甜头”。
近些年来,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红色之旅”,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文化活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而学校的研究成果在丰富和扩展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当地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供了专业借鉴乃至发展规划设计。
2013级研究生胡雅敏在深入考察桐庐新合乡红色文化之后,提出了“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设计精品路线”等具体建议。
她的研究成果被当地政府采纳。
现在,公路路灯顶端安装了红色火炬图标,山桑坞路口竖起了“金萧支队革命教育基地”石牌,金萧支队纪念馆门前有了牌坊,一系列红色文化元素、标识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红色文化研究的日渐深入,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截至目前,学校已建立20个省级实践基地、156个校级基地,其中重点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5个。
凭借“追寻红色文化、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今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成功入选首批50家“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两创基地”的地方高校。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说:“近年来,学校与地方合作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在挖掘、宣传红色文化之余,还带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育人的根本目的上来说,了解了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会让学生们的思考变得理性和深邃。
” ■图片故事 美的使者 ■新闻速递 江西赣州 试凸验显“区洼建地设效应”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陈小兵)江西省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启动一年来,该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对口帮扶,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2014年以来累计获上级支持的教育项目资金30.4亿元。
各项扶持政策高效落地。
国家、省将赣州所有县(市、区)全部纳入了“全面改薄”中央资金支持范围。
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工作实施方案》,有效落实了对口支援和援县促市政策。
省教育厅连续4年执行单独面向赣州降分录取定向培养大学生政策,已累计支持省定向招生专项计划1415名。
重大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实施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工作”试点,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提升;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开展了“1+1慕课”试点,全市663所学校和两万余名教师加入了“国家基础教育共建共享联盟平台”;探索“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特教新形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并在全市逐步铺开。
部分薄弱环节有效突破。
2012年以来,全市筹集教育项目资金85.6亿元,实施11大类教育项目,新建校舍323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136万台、装备多媒体1万套,添置图书资料500余万册,校舍总面积扩大到1171万平方米。
每年完成教师培养培训10余万人次。
实施“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上门培训农村一线教师2.5万人次。
连续7年举办了高质量的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培训班。
与2010年相比,中小学及幼儿园专任教师增加1.54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提高。
五年前,特岗教师冯秋杰由运城学院应聘来到山西平陆县老城中心校,负责该校全部六个年级的美术教学,由于年级不同,他每周要备六种不同的课,上课十多节。
尽管很忙,冯秋杰觉得很充实。
冯秋杰的到来,使乡村学生受到美的启蒙教育。
五年来,老城中心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美术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冯秋杰也获评市、县两级模范教师。
图为冯秋杰辅导学生写生。
本报记者张学军摄 江苏如皋建立教师“县管校聘”交流机制 学校“捆”起来教师动起来 ■通讯员田小飞纪正兵 “以前,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将孩子送到城里去。
现在好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省心、省时、省力又省钱。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周志兵说。
如今,“择校”在如皋已经不再盛行。
该市推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让薄弱校也有了好师资。
人走关优质系师动资众校可共享 庄小丽原是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名教师。
2011年暑假,她通过抽签来到了成立不久的如城实验小学。
“从百年名校来到新建学校,当时确实有些心理落差,但后来也慢慢适应了这个转变,渐渐地爱上了这个新家。
” 教师交流出实效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教师交流机制。
如皋市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交流教师学年工作考核办法》,通过不定期地问卷调查、质量监 测等加强过程督查和结果考核。
同时,对于考核优秀的支教教 师,按全市教师人均绩效奖励数的1.2倍拨付到接受学校,接受学校按不低于本校同岗位优秀教师绩效奖励1.2倍的比例予以发放。
考核不合格的,至其他单位重新应聘或待岗培训。
在此基础上,如皋还着力通过任期轮岗式、名校输出式、多岗锻炼式等途径促进学校管理干部进行流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力量。
“我们接受的是双重管理,以学校管理为主。
双重的责任让我们对工作丝毫不能懈怠,必须更多担当,更多作为。
”一位支教教师说。
教师的均衡配置会不会出现‘削峰填谷’现象,使原来的优质 学校慢慢走下坡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家逐渐发现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如皋市实验初中几年前在当地是“热门学校”。
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重新洗牌”后,该校 来了三分之二的“新面孔”。
均衡之后的实验初中风采依然,而其他两所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突飞猛进。
中心城区的三所初中已由“一家独大”变成“三足鼎立”。
通过几年的实践,如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交流机制。
什么样的对象需要交流、需要交流到什么样的学校,制度上“一目了然”。
近五年,如皋共交流教师4496人。
强弱小校学结校盟教师成长有指导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地处中心城区,而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地处离城30公里外的长江边。
在如皋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两所学校成立联盟学区。
外国语学校选派到港城实验学校的支教教师有不少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学校中层干部、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们跟城区学校教育教学的互动每天都在进行,城乡教育不再遥远。
”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校长卢新龙说。
近年来,如皋将中心城区部分义 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农村及周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定点结对为联盟学区。
其中,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领盟学校,农村及周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联盟学校。
领盟学校每学年都应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前往联盟学校任教,联盟学校也要安排有发展潜质的教师至领盟学校顶岗学习。
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语文教师田如娟到如皋市安定小学“顶岗学习”已有两年。
中心城区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在她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对于“顶岗学习”,江苏省特级教师、如皋市安定小学校长姜树华打了个比方,“这些老师犹如农村学校的一粒粒种子,培育成功后定能大有作为。
” 如皋促进城乡教师交流的系列举措产生了显著成效。
以2015年中考为例,该市22所初中校际差距较3年前大幅度缩小,均分最高与最低的差距由均衡前的170多分缩小至50多分。
如今,“零择校”的理想正在照进现实“,家门口上好学”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选择。
政府搭平台中心搞销售学校建空间 天水农户搭上“互联网+”创业快车 本报讯(记者冲碑忠特约通讯员闫锁田)在甘肃天水一中上学的清水县秦亭镇百家村学生王艳艳再也不用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了。
“我们家的胡麻油和麻子都在‘一对一爱心网店’出售了。
”王艳艳日前高兴地对记者说。
王艳艳家的喜悦得益于天水市农业学校“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5年7月,该校和清水县科技局联手在校园内建立了清水县电商中心和众创空间,使1100多名在校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创客,参与策划当地特色产品苹果、核桃、庞公石等的销售,并引导贫困群众开办网店。
记者在天水农校清水县电商中心和众创空间看到,这个平台由创客工作室、创业实训室、电商中心三部分组成。
电商服务中心是全县电子商务运营的总部,主要承担全县电商发展规划制定和乡村网店建设指导、运营 服务和运行监管职能,通过线上线下、批发零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为网店经营户提供统一的货源组织、物流配送、财务结算、营销宣传等服务和支持,解决操作、推广层面的难题。
众创空间负责推行“1+1+N”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模式,为每个行政村率先培养1名大学生电商村官,带动培养1名电商带头人,引导更多贫困群众学习电商知识,让农民融入“互联网+”行动中来。
天水农校校长吴毅中介绍说,将电商中心和众创空间平台直接搭建在校园内,是为了发挥学校师资、科研、生源等优势,给学生创造一个创业锻炼的机会,实现学校和县内支柱产业的有效对接。
同时,通过校地合作,探索“县有中心、乡有门店、村有网点”的网络物流模式,可以打通农产品“最后 一公里”,让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从而实现双赢。
为了帮助天水农校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电商中心还制定了把学生培养成创客、把创客培养成老板和专家的“双培育”思路,将学生培养成电商专业人才,实现人人开网店、个个当老板。
郭丽娟是天水农业学校计算机1302班的学生,今年暑假她被清水县科技局选拔为创客空间创意员。
她带头在家乡山门镇玄头村开设网店,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花椒卖到了网上。
平常,大家遇到什么问题,小郭也耐心解答、热心帮忙,还为大家的电商营销出谋划策。
如今,郭丽娟这个致富带头人在当地已经有了名气。
连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都被吸引了来。
“从我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想着步入社会该怎么创业。
校园内建成 电商中心和众创空间后,我在学习的空闲时间开了自己的网店。
家乡的核桃上线后,不仅很快卖出去了,还卖了个好价钱。
”郭丽娟高兴地说。
探索“互联网+造血型公益扶贫”模式是这个平台的一大特色。
借助“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和爱心网站,建立“爱心人士+电商+贫困户”电商平台,使贫困农户脱贫搭上了“互联网+”快车。
清水县“一对一”爱心协会利用县平台成立了“一对一爱心网店”。
网店专门售卖农村贫困家庭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全县贫困户的核桃、大麻、鞋垫、胡麻油等众多土特产销量大增。
收入增加了,贫困户脱贫也有了信心。
目前,清水县已建成网店261个,与12个农业产业基地无缝对接,实现网上成交68118笔,成交额775.1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电商企业和农业产业的双向发展和互利共赢。
成大就学学创生业小园老板 本报讯(通讯员周燕龚莉红)近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伊文亚的事业有了大起色,他申请到了南京财经大学就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两年免费入驻机会。
之前他还一直在发愁,是把自己的公司落户在价格高昂的写字楼,还是蜗居在民房中?现在宽敞明亮的创业园一下就解决了他的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南京财经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南京财经大学开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占地2000平方米,目前已经有30多家公司入驻园区,基本上涵盖了学校的财经专业。
其中,电商类公司占23%,网络科技公司占17%。
同时,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多项优惠举措:首年驻园场地租金全免;次年视经营状况予以减免及优惠;为企业提供2000元到10000元的启动资金。
对于这么年轻就可以当上小老板,入驻园区的轩光跃同学说:“我大学毕业就可以自己开公司,在以前是想象不到的事情。
自主创业能增加我的收入,还能为我的小伙伴创造就业机会。
” 据学生处的王成杰老师介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每个学院推荐和学生自主报名的基础上,甄选出30个具有代表性和发展性的创业项目。
创业园不仅提供办公地点,还会对学生团队进行深入的指导,包括如何申请创业贷款、如何进行资金管理、如何防控风险等,全方位地为创业学子服务。
” 对学校的扶持政策,会计学院的创业学生刘畅非常感动。
“我在毕业之前就立志创立自己的公司,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公司开办之初,遇到很多政策难题,都是学校帮助解决的。
正是有了这样一份特殊的支持,我们这个团队才有机会慢慢成长。
现在,公司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宋学锋表示,下一步,学校还要把创新创业的有关知识和能力体现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一些专业课程,加强教学环节,弥补原来的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
一方面提高内部老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专门引进一些有创业经验的导师,二者结合起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一个全链条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不当让看农客村”老教师 本报讯(记者魏海政)“从事教师培训工作这么多年,还很少见到集中组织老教师进京参加高端培训的。
五莲县令人佩服!”近日,在山东五莲县老教师北师大培训班上,几位授课专家纷纷点赞。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教师队伍逐步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目前平均年龄46周岁,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尤为突出。
作为山区县,五莲目前仍有50所农村简易小学,一线任课教师大多在50岁以上。
怎样激发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五莲县教育局在抓好教师全员培养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老教师专门培训,强化业务引领和典型带动,努力让老教师感到“被尊重”“不被遗忘”,不让农村老教师“当看客”。
今年,五莲县教育局特别针对农村小学老教师实施了“星火计划”,请50所村小的50名老教师,到北师大进行为期一周的高端研修。
培训结束返校后,再通过他们感染带动身边的教师。
针对老教师培训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培训采用“订餐”模式,从培训内容的选择到培训方案的制定,都反复与北师大协调沟通,特邀王海燕、宗介华、柏继明等专家对老教师进行了教育理念、课程标准、阅读教育、优秀课堂案例研讨等方面的培训,并组织老教师们现场参观了4所名校。
“刚接到培训通知时,我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参加。
”59岁的张善本老师说出了当初大部分老教师的心声,“但是经过一周的培训,专家又引领我回到了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唤醒了我的工作激情,希望以后能多给老教师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
” 县教育局局长韩中杰介绍,五莲县近年来把老教师培养培训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针对老教师自身特点,制定了中长期培训提升规划,从师德、业务、政策等方面入手,抓好业务帮扶,强化典型带动,激发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在学校层面,五莲县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互帮对子”,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而新教师向老教师讲解新技术、新理念。
同时,除强化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外,还专门组织老教师开展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促进业务水平提升,让老教师感到“被重视”。
此外,五莲还重点面向教学一线教师,连续开展“五莲县十佳老教师”评选活动,表彰在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老教师,弘扬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精神。
评选不具体给学校分配推荐名额,由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参与评价,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下而上推选确定候选人,真正把德才兼备、具有公信力的优秀老教师评选出来。
随后,举行全县“十佳老教师师德报告会”“十佳老教师事迹展”等,多种形式宣传老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感人事迹。
近两年来,五莲县多名老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感动日照好教师”。

标签: #营销策划 #营业执照 #怎么做 #线上 #电子商务 #自己的 #商务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