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们一起分享“触电”的感觉,2016年1月21日

网上销售 5
星期
姬飞燕 0531-85193651 jfyan3651@163 跟他们一起分享“触电”的感觉 前丁村一个电商公司,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1个人1天网上的销量,抵得上整个集市的销量 农村大众报宁阳讯(通讯员程姣姣)年关在即,走进磁窑镇前丁村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笔者看到,十多个年轻人有的忙着做美工编辑,有的则忙着通过旺旺与买家沟通,在隔壁的一间屋子,打包的、接单的工人们忙个不停,门前小广场上等待发货的箱子堆起一座小山,一派繁忙景象。
“春节将至,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了,我们的农产品也到了销售旺季。
”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邹猛说。
磁窑镇前丁村在当地是一个 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因负责在网上销售当地的农副加工产品及特色产品,助力农民增收而家喻户晓。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本地的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4年,磁窑镇前丁村引进网络平台,利用物流发达的区位优势,由村“两委”牵头,10户村民投资100万元成立泰安蜂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在网上销售粮食、生姜、竹、木、禽畜产品、鲜果、蔬菜等各类农副产品,将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打出 品牌,让村民更好地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大大增加了大伙的收入。
“通过互联网这个销售平台,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更值钱了,销量也大大提高。
以生姜为例,因为本地是生姜种植区,集市上的姜一斤卖不到两元钱,一个集最多卖30斤,而到了网上,一斤能买到5元多,一天平均能销售500斤,一个人能顶整个集市的销售能力。
”邹猛介绍说。
他们不仅在网上销售本镇的生姜等农产品,还将业务扩展到周边几个乡镇,将富有特色的大枣、豆 腐皮、粉条、香椿、金蝉等卖到了全国各地,实现了经营者和农民双赢。
正在送货的葛石镇农民徐承里高兴地说:“我家以种生姜、大枣为主,以往都是我和家人赶集卖,行情不稳,卖不上价去,现在前丁村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帮我在网上销售,价格上去了,销量也比以前提高了,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存货。
” “农村销售渠道比较闭塞,很多优质的农副产品在本地卖不上价格,而互联网销售平台方便快捷, 将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发送到消费者手中,克服了传统流通模式的弊端。
”邹猛介绍说,目前,他们已经开设网上专营店10家,每天接单一二百个,多的时候超过300个。
同时,还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成功代理了中通等五家全国著名的快递公司在本镇的业务,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为淘宝店铺商品的集中管理、快速中转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外,为了打响品牌,前丁村还建立了100亩的养殖、种植基地,保证了供货质量。
邹猛介绍说,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同时,他们还通过免费培训、帮忙开网店等方式,带动30多户群众网上开店创业。
通过培训学习,村民王海林开起网店,专门销售自家腌制的腌菜,由于是祖传秘方,口感好,加上原材料新鲜,很快在网上打开了销路。
阳谷:小柳编“触电”变成大产业 1月7日,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南街村柳编专业合作社经理刘丽华正在打理准备电商销售的订单柳编制品。
刘丽华在当地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环保柳编制品,采取“合作社+农 户+电商”的形式,免费向社员提供技术和产品回收等服务。
目前,全县每年可生产各式环保柳编工艺品110多万件,产值达570多万元,带动周边1400多户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员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
(陈清林摄) 沾化:无花果“网销”结硕果 “去年无花果果形周正,口感也很好,通过真空包装和放航空冰保鲜,经淘宝、聚划算、京东等电商平台,一个多月就销售了200多万元鲜果和深加工产品。
”1月12日,位于沾化黄升镇的滨州永大三合无花果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贤对笔者说。
去年,该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无花果鲜果和深加工产品,每盒3斤装的鲜果卖到了99元。
目前鲜果销售结束后,无花果果脯、果茶、冻干又成为网上热销产品。
图为企业职工正将新加工的无花果果茶包装后进行网上销售。
(孟令旭摄) 微信扫码实时监控,科学种植严格管理 柏家韭菜微营销10元1斤卖得俏 农村大众报章丘讯(记者兰姬慧)“现在,微信购买优质农产品已不是新鲜事儿,但在我们的基地里,消费者不仅可以放心购买,还能通过识别微信二维码认证,直接链接韭菜园的实时生长画面,看中哪棵,咱就给您割哪棵!”1月5日,在章丘市高官寨镇的柏家韭菜专业合作社的一处基地里,合作社理事长柏东华一边演示着,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听了柏东华的介绍,记者赶紧拿出手机,想一探究竟。
果然,长按一张二维码图片识别后,画面马上转换为“柏家韭菜”基地里的实时监控画面:只见一排排翠绿油亮的韭菜在拱棚中健康生长,即使隔着一层塑料薄膜,韭菜苗依然在寒 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柏家韭菜专业合作社 位于高官寨镇柏家村,成立于2011年12月。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拥有社员81户,韭菜种植面积410多亩。
合作社理事长柏东华形容说:“现在是全村总动员,种出好韭菜!” 今年45岁的柏东华是一名复原军人,2011年被推选为柏家村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改变村里传统的种植结构,带领老百姓致富增收,柏东华开始在全村发展韭菜规模化种植。
“众所周知,韭菜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尤其是韭蛆,对韭菜的危害非常大!而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虽然能杀死病虫害,但导致韭菜药物 残留过多,影响其品质。
”柏东华说。
为了打破现有种植方式,生产出高品质的韭菜,柏东华严格规定:基地内杜绝使用高剧毒农药,拒绝使用不发酵的肥料,全部改为施用高效环保、发酵彻底的有机肥,并配合沼渣沼液的定期冲施。
“这样一来,保证了基地韭菜无农药残留,同时,韭菜的叶片翠绿,品质高,卖相好!”柏东华笑着说。
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消灭“韭蛆”,柏东华又从青岛引进物理杀虫植保机,通过高压电解的原理,将水和空气转换成臭氧水,直接冲施到土壤中,进而从源头将韭蛆虫卵直接杀灭。
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种植 方式,在柏东华的带领下,合作社社员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种植韭菜,打造出远近闻名的无公害韭菜品牌。
在此基础上,柏东华又成功注册了“柏氏田园”商标。
一时间,“柏家韭菜”的知名度和身价大幅提高,在韭菜市场价格为每斤3—5元的行情下,“柏家韭菜”最高卖到了每斤10元的“天价”。
眼下,春节将至,“柏家韭菜”靠着良好的市场口碑,借助微信平台,已经成功预订出500多箱。
“现在一共管理着23亩地,从2012年开始全部种韭菜,赶上好年景,一亩地纯收入12000多元!大家伙儿都感叹,一年管理一亩韭菜地,赶上忙活10亩田!”合作社社员柏东虎笑着对记者说。
汶上农民解辉: 粉皮网上卖 年销60多万张 农村大众报汶上讯(通讯员杨伟)“俺们家的粉皮从去年开始在网上买,一年卖了60多万张,纯盈利20多万元,这是我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1月15日,汶上县军屯乡解庄村农户解辉聊起他的粉皮销售之路,显得颇为兴奋。
军屯乡的纯色绿豆粉皮筋韧光滑、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食用佳品。
因投入少,收入高,易于手工制作,该乡有60多家粉皮手工作坊,粉皮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产品打不开销路。
2014年,该乡把电商引入农产品销售领域,分批次开展了网络营销巡回讲座等方面的培训,并根据农户需求,免费提供上门服务,对网店注册、电商推广等知识进行手把手、全方位指导,营造出了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解辉紧抓这一机遇,把粉皮的样品及食用方法发到了“济宁樱桃易购”农产品网上,还配上了照片。
没想到,当天济南的一家超市就打来了电话要看产品。
随即以每箱40元(20张)的价格一下子订了200箱粉皮。
绿豆粉皮一到济南超市就受到顾客的欢迎,连续月月下单,解辉从此与网络结下缘分。
粉皮网上销售解决了粉皮结构性过剩和“卖难买贵”的难题,突破了传统销售的地域局限,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额共同增长,市民能够及时品尝到美味产品,农民也能增加收入。
同时,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快速融合发展,网上销售为该乡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舞台,4000余名农民依靠互联网,实现了增收致富。
售葡萄苗 销售红巴拉多葡萄苗、葡萄盆景、雄株毛白杨苗、绿化海棠果苗、苹果树苗,价格面议。
电话:宋先生

标签: #商务网站 #网络营销 #效用 #昆明 #网络推广 #方式 #方法 #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