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澎湃新动能,102021.3.1

航空公司 2
星期
■编辑:李洋(010)68667266转256E-mail:Liy@■组版:王新明 双创动态 聚焦“高”和“新”澎湃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本报特约通讯员易颖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
五年来,贵阳高新区直管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8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自2017年起年增速始终保持20%以上,占贵阳市比重的5.3%。
园区企业整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贵阳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557亿元;工业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76亿元;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预计累计完成365亿元…… 回望“十三五”,这串亮丽的数字,无不展示着贵阳高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五年来,贵阳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战略部署,全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等六大新产业,构建“4+5+N”实体经济体系,全力以赴做强实体经济。
培大育强工业经济壮腰杆 在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其自主研发的生产线上,割膜、叠膜、卷膜、包装、检测等一系列程序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们各司其职做着手上的工作,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于2001年入驻贵阳高新区的时代沃顿,用了近20年时间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卷式膜分离制造商,这背后不仅有企业不断创新提升生产技术和工艺,更有园区的扶持和引导。
“十三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坚持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把“强实体”发展三年攻坚战与工业倍增计划结合起来,着力构筑以中高端制造、中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4+5+N”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了时代沃顿等 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如今,时代沃顿已拥有9个系列50 多个规格品种的复合反渗透膜和纳滤膜产品,全系列反渗透膜产品皆采用先进的低污染技术,反渗透膜产品已通过美国NSF认证和WQA金印认证,远销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各地拥有自己的代理经销商和固定客户群。
创新驱动铸就发展新动力 “现在我们的产品已成为中国航发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美国通用公司(GE)、美国普惠公司(P&W)、英国罗罗公司(RR)、德国MTU航空发动机公司、法国赛峰公司(Safran)、法国斯莱克玛公司等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成为世界一流航空零部件供应商。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朝辉说。
作为一家地处西南地区的民营企业,航宇科技为何能在世界级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内外知名企业看中的,正是我们生产的航空发动机锻件的性能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追溯性。
”刘朝辉一句话解开了谜底。
2017年,航宇科技依托“大数据+智能制造”,新建一条民用航空发动机用机匣环件精密制造生产线,并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建设航空数字化智慧工厂。
“在国内,航宇科技率先实现航空产品锻造过程智能化、数字化全过程控制技术。
”刘朝辉介绍,也就是说,从生产、质量检查、理化测试均是数字化控制,并有后台自动采集数据。
在航宇科技的炉温控制室,挂在墙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车间各种加热 炉的温度;生产车间里,各种生产锻件的标号、当前状态等信息也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
“以前生产炉温不可控,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并提前预警,如果加热炉出现故障,很容易造成锻件报废、浪费原材料等问题。
如今,工人可随时查看生产数据,并根据数据来调整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刘朝辉说:“科技改造后,航宇科技关键设备的数控化率达到98%,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了30%,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高到99%。
”刘朝辉说。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阳高新区积极推进贵州省“万企融合”大行动及贵阳市“千企改造”“千企融合”大行动,实施省级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13项、融合示范项目110项,带动191家企业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优化环境打造投资新洼地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大自然二期项目建设如期进行,雅光电子新厂房已正式投产……“十三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共计100余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一个个项目建成投产,背后是贵阳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时代沃顿三期建设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当初落地时,修建完现有厂房后还有部分未用场地,但是未用场地中间规划有一条市政道路,这使我们不便于规划厂区三期建设项目。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贵阳高新区动力小镇园区管理办公室项目专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区规建局和国土分局,经过各方努力,最终取消原规划道路。
目前,三期项目已顺利开工,总投资 2.8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十三五”期间, 贵阳高新区推进达沃斯、加来众科、中航发黎阳、雅光电子、航宇科技、顺络迅达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中航发黎阳、汉方制药、达沃斯(一期、二期)、高科一号、标准厂房(一期、二期)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我们每周都会走访企业,现场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会详细记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解决。
”贵阳高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根据年初计划的时间节点、目标进度和工作任务,建立县级以上领导联系服务包保制度,通过调研服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定期举行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工作协同、综合施策,推动有效投资扩大、项目落地满产、营商环境优化,为重大项目落地满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尤其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贵阳高新区化“危”为“机”,报销员工返岗交通费,开启“包保制”“云招聘”,“手把手”指导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推动企业“跨界”生产,迅速出台《贵阳高新区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加快发展的十五条政策措施》,对规上企业、中小型企业在产量、人工的增加方面给予奖励,在防疫物资上给予保障,在融资上给予帮扶,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发展上。
这一年,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均逆势增长,圆满收官。
聚焦“高”和“新”,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贵阳高新区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如今,戴尔、戴尔、比亚迪、赛峰、浪潮等500强企业纷纷聚集贵阳高新区,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
图片新闻 2月21日,重庆高新区、重庆市黔江区签署对口协同发展2021年度合作协议。
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联动”的原则,充分发挥重庆高新区产业、资本、市场、人才等优势,深度立足黔江区资源、生态、旅游、人文等条件,明确从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等十个方面携手合作,共同推进黔江区渝东南中心城市建设,齐心协力打造重庆市“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典范。
邹乐/摄 春节不打烊 厦门火炬高新区冲刺首季开门红 ▶管轩本报特约通讯员李幼君 春节期间,戴尔厦门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依旧火热,作为企业中国区总部,戴尔厦门基地一季度订单销售情况良好,为赶工期、保进度,超过80%员工选择留在厦门过年;宸鸿科技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增投的全球最大纳米银触控模组生产基地已在去年底竣工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春节期间,企业不停工不停产,接续奋斗实现首季开门红…… 农历大年初
二,园区企业弘信电子生产车间的气压声、齿轮转动声、机器打孔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钻孔产线、成压产线、丝印产线等,每个车间一派忙碌景象。
钢片组装车间的组长黄宝正紧盯电脑屏幕,进行熟练操作,这一天下来他大概能组装1万多张。
黄宝是四川人,本来今年打算回老家的,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加上工厂产能利用率饱和,稼动率处于高峰,每天生产任务都很重,最终选择留厦坚守岗位,这是他留厦过年的第 四个年头。
“作为带班班长,我更应该以身作则。
”黄宝说,仅他们车间留厦过年的就有100多人,来自五湖四海。
抓取mark点、吸钢片、自动检测,弘信电子的员工为企业冲刺开门红接续作业着。
弘信电子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培育成长起来的国内领先柔性电子龙头企业,2020年,弘信电子逆势扩张,进行最大规模的产能布局,加速向高端消费电子与汽车等新型领域渗透。
作为各类智能终端不可或缺的元器件,柔性电子在手机、工控、医疗、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开春以来,该公司各个业务板块全面开花,尤其是厦门的春风厂“软板+”基地投入使用后,在卫浴、运动健康、可穿戴等领域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今年他们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充分把握国内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的时代机遇,攻城拔寨,推进企业实现重大跨越,助力厦门柔性电子产业大发展。
农历大年初
三,光莆股份M6厂区内灯火通明,各生产线已开动起来,工人们一早就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从前端的底盘自动上线、自动点胶,焊接、自动锁螺丝,点灯测试、老化,到末端的包装,一盏盏办公照明灯具,经由半自动化产线源源不断产出。
这些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将“点亮”北美市场。
光莆股份一直深耕半导体光电技术及新材料,围绕半导体光电技术,持续拓展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的应用,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半导体产业领军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春节期间,其3个生产基地均制订工作计划。
生产线上,来自云南的小伙方林飞做得仔细。
“往年一般是大年初八开工,今年响应公司号召,我们大多都选择留厦过年。
为保证交货,很多人主动放弃春节休息时间,支持产线生产。
”令方林飞难忘的是,“年三十晚上,公司特别为 我们在厦门过年的员工准备了团圆饭,公司高管和员工一起包饺子,董事长还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员工家属送祝福!” 以建设中的软件园三期河南山隧道为背景,喻锐敏和工友们一手拿着新年红包,一手比出胜利的手势,在镜头前露出灿烂笑容。
这是农历大年三十早上,软件园三期市政道路五期项目现场的一幕。
今年春节期间,这一重要配套项目不停工,力争为实现年内竣工目标奠定基础。
喻锐敏来自湖北襄阳,自去年6月河南山隧道动工以来就在项目从事隧道工程施工作业。
软件园三期市政道路五期项目包含8条道路,项目全长2.447千米,建成后将使软件园三期的南北研发片区连成一片,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和员工,助推招商引资工作。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做好春节施工安排外,项目组也做好节后工人返岗准备工作,努力冲刺新年“开门红”。
沈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再创新高 本报讯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辽宁省2020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的复函》称,辽宁省61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133家企业来自沈阳高新区。
至此,沈阳高新区2020年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52家,总数达到786家,同比增长47.2%,占沈阳市的30.6%,总量及增量均列沈阳市第
一。
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片区核心区、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重要承载区和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沈阳高新区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动力源”,厚植培优发展沃土,加速释放发展活力,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创新发展活力、实力快速提升。
2020年以来,沈阳(浑南)科学城完成规划编制,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组建,苏州医工所沈阳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沈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正式落户,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 图片来源:沈阳高新区 造学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建设……区域内各类研发机构达272家。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沈阳高新区围绕人才、金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举措,丰富政策和服务供给,推动资源向企业汇集;通过走访调研、培育储备、培训辅导等工作,有效提高创新企业培育效率。
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连续2年净增超过200家;瞪羚企业及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总数达23家,居辽宁省前列;2020年获批省级雏鹰企业349家,占沈阳市45%,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总数1152家,是2017年的4.8倍。
2021年,围绕辽宁省、沈阳市确定的发展目标,沈阳高新区将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扩容提质等工作,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大力推动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研发机构等各界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睢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加快打造全域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沈阳(浑南)科学城。
金晓玲 常州高新区力争今年引进优质项目120个 本报讯近日,作为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民用航空交付中心完成建设,并接到2021年首批无人机定单。
据悉,总投资15亿元的启赋安泰创新载体项目,除航空交付中心外,还建有碳纤维材料中德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检测服役实验室。
成功为国产大飞机929研制了机身框,实现一次性交付。
春节后,一批设备即将到位,为商业飞机批量化生产做准备。
预计今年下半年这里还将投入空客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生产。
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晋华说,预计公司建设的德国研发中心今年年底完成,将立足欧美并将其优势资源集成起来,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进行 研发创新。
目前,常州高新区的4个江苏省 重大项目和一批市、区重点项目都在 加快推进建设。
2021年,常州高新区 将力争全年签约引进优质项目120 个,其中超3000万美元优质外资项目 15个。
并以重大项目招商推进服务 专班为引领,协力形成板块、部门、企 业一体化推进项目的工作体系,实现 项目落地无缝对接、项目建设系统服 务、项目竣工闭环运行,确保全年新 建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达到 100%,续建项目年内竣工率达到
70% 以上。
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新北区 区长乔俊杰表示,常州高新区将聚焦 “三新经济”“五型经济”项目,主动布 局未来产业,力争在空间信息、区块 链、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 领域有新突破。
谢佳妮 苏州工业园区
100多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本报讯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100多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超800亿元,同时还有近百个优质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入驻。
据悉,此次签约的项目人才、技术、资本密集,其中36个总部、研发服务及先进制造项目,包括松下住建空间中国销售总部、GNC亚太区总部、住友商事城市业务总部、摩丽茂中国总部、博世MEMS传感器测试项目、日立汽车新能源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大金中国研发中心等;12个科技创新项目,包括Certik中国总部项目、科林利康临床CRO平台项目等;1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包括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嘉会国际医院等;12个跨境投资项目,包括卡塔尔CGI中国投资总部、创疆科技跨境并购平台等;12个产业基金项目,包括荷塘天使基金、上交大人工智能天使基金等。
近百个集中开工、竣工、入驻项目包括:丹纳赫诊断联合研发制造基地、微软亚太研发苏州二期、硕腾生物疫苗研发制造项目、赛诺菲生物医 学研究院、SGS汽车无线天线测试项 目、贝康医疗、苏桥生物(苏州)、亘喜 生物、艾博生物、信诺维医药科技等。
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坚持科 学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聚焦创 新发展、人才汇聚、产业转型,瞄准产 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在全球范 围
汇聚配置创新资源、引进优质项 目。
2020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9.7 亿美元,增长100.6%,创历史新高。
新增注册内资738亿元,一批区域总 部、研发服务、先进制造项目落地,为 园区夺取“双胜利”注入了强劲动 能。
园区进一步以高质量项目推动 高质量发展,此次签约的项目,产业 层次高,大多来自世界500强、国内外 行业领军企业、领军团队,集中在生物 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结构优,业态涵盖 区域总部、研发服务、先进制造、科技创 新、现代服务、跨境投资等领域;预期效 益好,资源集约水平、单位面积产出、项 目综合效益标准高,充分体现了园区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 经济的显著成效,反映了园区高质量 发展的蓬勃态势。
严春霞

标签: #frm #平台 #学编程网课哪个好 #少儿 #java #更有 #少儿 #伊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