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智造升级,哪个航空公司有c919

航空公司 1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农历辛丑年三月廿
ECONOMICDAILY 今日12版经济日报社出版 中国经济网网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0014代号1-68第13810期(总14383期) 年底前高价值专利申请审查周期压至13.8个月 6月底前全面取消专利、商标申请阶段资助和奖励 本报北京5月8日讯(记者佘颖)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在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1年底前,实现高价值专利申请审查周期压缩至13.8个月,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部署的目标,同步压缩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后续业务的同时,全流程压减知识产权申请确权周期。
何志敏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 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
针对知识产权转化利用效率较低问题,《通知》提出全面开放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标准,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等新措施。
针对申请人对知识产权获权周期的不同需求,《通知》提出建立完善注册商标绿色通道加快模式,优化专利优先审 查机制,进一步优化专利依申请延迟审查机制,便利创新主体核心的专利布局。
《通知》还提出,不得直接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享受奖励或资质资格评定政策的主要条件,2021年6月底前,各地要全面取消专利、商标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
同时,将持续加强审查监管,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
产 南业 体 昌系 趋 航于 3月31日,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陆上运营项目落户南昌,将打造国内一流直升机通航综合基地;4月2日,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揭牌,将联合当地企业及高校攻坚宽体客机研发和航空复材研制;4月24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个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在南昌航空城竣工……近段时间,南昌航空产业亮点频现,发展势头喜人。
近年来,南昌抢抓国产大飞机、通航产业发展机遇, 将航空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推进。
随着C919大飞机在南 完昌审定试飞,ARJ21支线飞机在南昌交付,第三代高级 善空教练机“猎鹰”L15在南昌腾空而起,我国首个民企自主 知识产权通用飞机冠一通飞GA20在南昌研发、制造并 ,交付,南昌在我国航空产业版图中已占有重要位置。
集聚产本 在南昌东郊、瑶湖之畔的南昌高新区,一座现代化 报 航空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南昌航空城已迎来中国商飞 记 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阿努瓦复材零部件生产基地、中发 效者 天信航空发动机生产科研基地等60个企业和项目。
”南 应业赖 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德辉介绍,南昌航空城已初步形 不永 成以航空制造技术为依托,集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运 峰 营、配套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
断蓄在南昌航空城航空产业生态圈快速壮大的同时,距 刘 其约20公里的空港新城里,一个由多条产业链交织而成 凸的临空经济生态圈亦是生机勃勃。
这里的航空客运产业 显兴 链,以去年底春秋航空落地南昌为标志,正带动航空客运 势量高速增长;航空货运产业链,以江西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首航为标志,正不断扩大货运渠道;跨境电商产业链,以机场新国际货站、南昌国际邮件互换局、南昌国际快件监 待管中心、海关通关中心的投用为标志,去年实现进出口额增长25倍。
南昌空港新城正不断聚集航空管理、运营、维 ﹃修、物流和跨境电商等临空经济全产业链。
在两个生态圈之间,百亿元项目——赛鹏紫玄客改货和改装维修项目,一面把项目总部和研发机构设在南 飞昌航空城,一面把飞机维修基地设在昌北国际机场附近,通过对在南昌过夜或者有改装需求的飞机进行维修和拆解,把两个生态圈融合了起来“。
未来,以航空城和空港城 ﹄为‘双核’错位发展、有效协同,一个集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于一体,相互催化的完整航空产 —— 业体系将逐渐形成。
”南昌航空城管委会主任喻辉说。
航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南昌航空产业链“链长”肖云 介绍“,十四五”期间,南昌将围绕“双核一平台”(南昌航空城、空港新城,公共服务平台),集 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南昌航空科创城总部研发基地建设,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让 更多“硬科技”绽放航空工业之花、结下产业之果。

大国重器”智造升级 本报记者周雷崔国强 高铁风驰电掣,盾构穿山掘地,岸桥力拔千钧,国产计算机算力翻倍……中央企业倾力打造“大国重器”,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发力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近日,记者深入中铁装备、湖南长城、振华重工、中车长客等企业,调研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央企作为”。
抢占智能商机 蓝天白云之下,一座座颜色各异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巍然屹立,构成了东海口长兴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集装箱起重机被誉为“全球贸易之臂”,不同的码头运营公司定制的岸桥产品也是多姿多彩。
作为岸桥产品连续23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港机制造商,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接近“只要世界上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要有振华生产的起重机作业”的目标。
接下来,如何更上层楼? “系统集成与工程总承包是公司主营业务之
一,其中就包括全球第四代全自动化码头系统。
”振华重工副总裁山建国介绍,作为广州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的系统总承包商,振华重工提供整套自动化装卸系统及设备,主要包含12台自动化岸桥、35台自动化轨道吊、70台智能导引车(IGV)等设备,以及包含TOS在内的码头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系统,为其量 身定做全球首例“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智能导引车IGV、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港区全自动化”的“广州方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
记者在振华重工长兴基地看到,一排橙色小车驶来驶去,正在进行单机空载和重载功能测试。
振华研发的智能导引车,配备了卫星导航定位、激光雷达SLAM、视觉SLAM等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可化身灵活的“搬运工”,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
振华重工总工程师费国介绍,此前使用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的自动化码头需要埋下上万个磁钉以提供导航定位,限定其行进路线,而IGV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行进,更加智能灵活。
目前,众多旧码头需要进行自动化改造,新的技术路线具有高效、低 成本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振华重工的探索是装备制造业 抢占智能商机的缩影。
在吉林长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先进产品,在智能轨道交通设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疾驰在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上的列车,就是中车长客的得意之作。
记者走进复兴号CR400BF—C型智能动车组列车驾驶室体验时了解到,该列车自动驾驶功能强大,到点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自动速度控制功能精度达到2km/h以内,停车精度可控制在0.5m以内。
(下转第三版) 5月8日,湖南省资兴市唐洞街道香花村的农田与远山、树林、农房、小路 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资兴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水果、蔬菜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田园美与百姓富实 现同频共振,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科摄(中经视觉) 如何保障食用油料供给安全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 本报记者常理 食用油是人类营养素之
一,保障食用油有效供给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务中“保基本民生”的重点之
一。
当前,我国油料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样通过科技创新保障油料供给安全?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当前,我国油料产业面临怎样的形势?如何保障油料供给安全? 王汉中:我国是油料消费和进口大国,2019年全国油料消费总量达1.5亿吨,其中国产油料5600万吨,自给率仅37%;植物油消费总量3978万吨,其中,国产植物油约1200万吨,自给率不到31%,供需缺口巨大。
大豆是我国进口最多的油料作物,每年从国外进口大豆9000万吨左右。
受多重因素影响,食用油和饼粕蛋白饲料保供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的突出短板,而大豆进口的不确定性也将长期威胁我国食用油和蛋白 饲料的供给安全,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实施进口大豆替代行动,推进食用油原料供给国产化。
由于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且在生产上与玉米等粮食作物争地,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生产面积和产量增加潜力有限。
油菜和大豆均为油脂和蛋白兼用作物,但油菜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充分挖掘油菜生产潜力是实施进口大豆替代、保障食用油和饼粕蛋白饲料供给安全的有效途径之
一。
记者:我国发展油菜产业有哪些优势? 王汉中:油菜作为国产第一大油料作物,每年提供优质食用油约520万吨,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近50%,每年生产高蛋白饲用饼粕约8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饲用蛋白源。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面积扩展潜力大。
据测算,长江流域尚有1亿亩以上的冬闲田,其中有6400万亩以上可种植油菜。
二是单产增长潜力大。
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油菜种植平均单产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每亩达160公斤左右。
三是含油量提升潜力大。
我国已育成一批含油量 达50%左右的高油新品种,比种植的品种含油量提高7个百分点,相当于产油量提高16%以上。
四是科技进步潜力大。
我国科学家经多年探索已成功突破了油菜“超高密超高产”技术,育成了耐密植的抗病抗倒新品种,在超高密度栽培(每亩5万株至6万株)条件下单产可比传统品种的传统种植方式提高25%以上,有望推动一次新的油菜绿色革命。
记者:我国油菜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汉中: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油菜产业实现了从低产到中产、从中产到高产、从高产到优质高产的三次跨越。
2019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已达9874.6万亩,总产1348.47万吨。
在看到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仅限于一定面积的轮作补贴、良种补贴、生产大县补贴等。
二是种植效益较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因大田生产平均单产偏低而种植成本又偏高,导致种植油菜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是大中型加工企业产品单
一、同质化严重且附加值低。
受到低价进口原料影响,油菜主产区以加工国产油菜籽为主 的大中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开工率曾 低至5%左右。
四是菜油品牌建设缺位, 产业效益尚待提升。
公众对双低菜籽油 优异品质的认知不足,急需加强科普宣 传和品牌建设力度,实现优质优价。

是油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记者: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 路是什么? 王汉中:油菜产业发展要以满足消 费者优质健康食用油需求、提升油菜全 产业链综合效益为使命,以“三高”优质 (高产、高油、高抗、双低)新品种、全程机 械化生产技术装备、功能型菜油绿色高 质高效加工技术装备等为技术支撑,以 生产规模化、操作机械化、产品优质化、 产销一体化、经营品牌化为途径,以“
全高效”模式创建为引领,即全区域布局 (村、乡或县全区域)、全价值链发掘(榨 油、菜用、观花、蜜源、饲用等)、全产业链 开发(产加销一体化、品牌化发展),充分 利用长江流域的冬闲田发展优质油菜。
我们希望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 争将油菜冬闲田面积、单产、含油量和科 技革命等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 油菜面积1.6亿亩、单产160公斤、含油量 50%、超高密超高产品种和技术实现规模 化应用。
(下转第二版) 中世界卫生组织5月7日宣布,将中国国药集团 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列 国入紧急使用清单。
这不仅丰富了全球新冠疫苗实 施计划可采购疫苗的种类,而且为各国加快本国审批进程、进口和管理疫苗提供了信心。
中国推进新 疫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 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努力,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苗目前,新冠疫苗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富 裕国家与贫困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问 为题。
一方面,有的发达国家大搞“疫苗民族主义”, 大量囤积远超自身人口需要的疫苗,并对制作疫苗的原材料采取严格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许多发 全展中国家的疫苗供给严重不足,一些低收入国家 获取的疫苗数量更是少得可怜。
新冠疫苗实施计 球划本打算在2021年向全球分发20亿剂疫苗,但目 前只完成了约5000万剂。
抗疫苗分配不公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需郭 求远远得不到满足,疫情防控推进迟缓,增加了让 病毒带来新的传播和变异的风险。
目前,印度等言 疫国家的疫情已经出现新一轮大规模暴发,并出现 大量变异病毒,让全球疫情防控前景再度蒙上阴 提影。
因此,尽快提升新冠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 及性和可负担性,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国际合作,让 供新冠疫苗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作为新冠疫苗的重要生产国和供给国,中国 更有意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方一直坚定秉持疫苗 大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 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2020年10月,中国正式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加入新冠疫苗实 助施计划,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
目前,中 国已向80多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疫苗援 力助,向5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同10多个国家开展疫 苗研发生产和合作。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刊登的一篇报道说,在巴西、土耳其、智利等正接种中国疫苗的国家,当地研究人员已看到中国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产生的效果。
国药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意味着国药疫苗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等都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认同。
国药疫苗易存储,现有疫苗冷链系统甚至家用冰箱即可满足要求,这对基础条件欠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加可靠实用。
在被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后,相信国药疫苗能够为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疫情防控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早日战胜疫情提供更多助力。

标签: #frm #平台 #学编程网课哪个好 #少儿 #java #更有 #少儿 #伊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