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上攻,世纪创想·自主上攻C10助理编辑

变速箱 3
/何勇美编/李琼校对/彭玉凤heyong@611982666@ 2012.11.26CHINABUSINESSJOURNAL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2.11.26 助理编辑/何勇美编/李琼校对/张国刚heyong@611982666@ C11 世纪创想·自主上攻 自主上攻之北汽篇 2006年以前,由于北京奔驰刚刚起步、北京现代的成长略显蹒跚,北汽集团始 战终没法将发展重心从合资项目转移至自主品牌业务上,也致使其多年来的自主业务发展相对薄弱。
但随着首款自主中高端车型C70G上市,这也宣告北汽自主品牌今年将正式开始接受市场考验。
北汽:高端谋略 文/熊斯思 “高举高打,不走低端起步的老路”是北汽集团此前为自主品牌发展制定的方针。
与很多自主品牌起步阶段一样,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始终坚持由上至下的发展模式,他认为,这样的模式更容易打响自主品牌发展的“第一枪”。
随着首款自主中高端车型C70G上市在即,北汽集团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声“枪响”传播得 更远。
据悉,刚刚成立的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 责北汽自主品牌轿车和微车业务,以下简称“北京汽车”)将在2012届的广州国际车展上,首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全新参展,此外,北京汽车酝酿已久的全新品牌也将在此次车展上正式发布。
这一信号的释放,证明北京汽车正式迎来品牌和产品发展的关键期,也预示着北汽集团的自主业务正开始迈入一段新征程。
高端切入 C70G车型是一款主打中高端商务轿车市场的产品,这款车源自于北汽集团的全新平台M-Trix,该平台是基于萨博9-5平台开发的,以求达到“源于萨博,高于萨博”的造车理念。
与此前上市的E系车型不同,即将推出的C70G车型对于北京汽车而言极具象征意义,因为这款中高级车的诞生见证了北京汽车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里程。
据了解,C70G车型是一款主打中高端商务轿车市场的产品,这款车源自于北汽集团的全新平台M-Trix,该平台是基于萨博9-5平台开发的。
为了更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北汽除了对C70G进行外观重新设计外,还对该车的车身尺寸进行了大幅度提升。
同时,该车还增加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轻量化底盘设计以及后轮随动转向技术等,以保留萨博的“运动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C70G将有80%以上的零部件来自于萨博原供应商。
目前,C70G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并将于明年初正式上市。
北京汽车相关人士表示,随着 C70G的下线,北京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基地也将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该基地共投资50亿元,最终年产能规划为30万辆,产能将分两期工程建成,第一期的15万辆产能即将投产,这代表着北汽自主正在为大规模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其实,早在2009年收购萨博核心知识产权时,北汽集团为了充分消化、吸收萨博技术,就投资了上百亿元建立独立研发基地,并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
随后,大量的投入也让北汽集团较快地取得收获:基于萨博三个整车平台、两款发动机系列、两款变速箱知识产权以及技术核心“Know-How”,研发团队为北汽股份打造出全新四大平台体系。
在这些新平台中,北汽集团在多项技术上还继续做出提升,以求达到“源于萨博,高于萨博”的造车理念。
全面拓展 北汽集团将投资200多亿元用于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生产基地的建设,以使北汽集团形成包括轿车、SUV、军车、MPV、交叉型车、商用车、新能源车、动力总成在内的完整的汽车产品制造体系。
目前,北汽自主大幕已经拉开,但对于北京汽车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能使C70G“头炮”打响,基于此,北汽集团的自主版图才能得以逐步展开。
据徐和谊透露,北汽集团将投资200多亿元用于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生产基地的建设,以使北汽集团形成包括轿车、SUV、军车、MPV、交叉型车、商用车、新能源车、动力总成在内的完整的汽车产品制造体系。
此外,为了更好地积攒自主品牌的竞争实力,北汽集团近两年在核心技术的国际化合作上也开始加大力度,力求让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在未来有所突破:北汽集团与梅赛德斯-奔驰技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北汽集团提供从产品预研、概念设计、工程开发到生产导入和市场导入的整个产品开发过程的实质性支持;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集团下属子公司)与美国密歇 根大学共同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以求在经济化制造、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汽车数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北汽集团还在意大利都灵设立了造型工作室,并加强了与博世公司合作开发CVT变速器技术。
“下一步,北汽集团还将在瑞典设立动力总成研发中心,并在美国、日本设立整车和内饰研发机构,一张全球化的自主研发网络正在拓展。
”据徐和谊透露,以上技术研发工作,其实都是北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内容的一部分。
而按照北汽的“十二五”规划,北汽集团将建成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动力总成、内饰和底盘在内的7个国内一流的工程院和设计中心。
据悉,北汽集团“十二五”的产能规划为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产销就要达到90万辆。
目前,在自主品牌发展上已经落后的北汽集团,如今正处在加速“奔跑”状态。
然而,北京汽车的市场发力并没有赶上好时候。
2012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自主品牌上半年的市场份额骤减,整体汽车行业利润下滑严重。
其中,北京汽车并未能幸免:今年上市没 术多久的北京汽车A0级车型E系,就遭遇了“超万元”的价格大幅优惠。
而本打算今年内推出的中高端车型C70G,也被推至明年初正式上市。
与此同时,老生常谈的北汽股份港股上市计划,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延后至2013年。
面临如此严峻的市场竞争氛围,北京汽车还想要继续“加速奔跑”,就必须要付出更大的魄力和代价。
操盘手 刘宇:从“技术输血”到“技术造血” 刘宇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由董海洋带领的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汽车”)新团队,正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推进中。
接下来,这支营销团队不仅要在萎缩的销售环境中力挽狂澜,还要让北京汽车品牌在业界树立招牌,这对于已“落人一截”的北京汽车而言不是
件易事。
针对北京汽车今后的发展方向,履新不久的北 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宇表示,即将上市的C70G是北京汽车消化吸收萨博核心技术的最显著的成果,也是北京汽车首款高端战略车型,它表明北京汽车在经历了消化吸收萨博技术的“技术输血”阶段后,已经全面进入到自主升级设计研发的“技术造血”阶段,也表明北京汽车以“技术立本”战略思想的落地实施。
但一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品牌高端化的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瓶颈,而且在品牌和产品溢价的努力上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坚持“走高端路线”的北京汽车是否能解决好这个难题?对此,刘宇表示,北汽的自主发展不能走老路,一定要高举高打,提供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我们确定了“技术立本,打造国际化的自主品牌”的战略方针,目的就是要增强消费者的“信赖感”。
自主上攻 ★★★★★★★COMBAT 战争之神阿瑞斯 编者按/自主品牌最困难的时期似乎已经过去。
根据中汽协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继9月份自主品牌销量实现逆转后,10月,自主品牌总体上又跑赢了全国车市增长的大盘。
当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8.32万辆,环比增长0.75%,同比增长14.87%,而全国车市10月同比也只有5.32%的增长。
从原因上分析,自主品牌的增长与日系车近两个月的颓势不无关系。
但从内因来看,这也说明近些年本土品牌在研发上大力投入已经初见成效。
全国乘联秘书长饶达甚至预言,在内外环境改善的情况下,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增长率有可能由负转正。
但这也意味着真正的战争其实刚刚开始。
自主上攻之广汽篇 自主上攻之观战者说 自主品牌:从防守到进攻 文/迟亦枫 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第一产销大国的宝座,而从那时起,汽车强国成为每一个中国汽车人的梦想。
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120多年。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工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我们走的是一条以合资为主的发展之路。
而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却仅仅有十几年的短暂历史。
从产销数量讲,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30%~40%的市场份额,但其薄弱的基础、起起伏伏的市场表现却一直是人们关注以至担忧的焦点。
2011年,随着各项鼓励政策的退出以及北京限行的示范作用,车市进入了微增长时期,而受影响最大的即是自主品牌。
进入2012年,这种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且有逐步加剧的趋向。
至今年8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整个乘用车销量已经降至36.43%,比1月份的42.05%降低了5.62个百分点。
面对不利的市场局面,不少人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悲观的预测,甚至发出了 自主品牌将会消亡的警示。
但进入今年9月份,局面却发生了 变化。
当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6.19万辆,环比增长26.55%,同比增长7.51%。
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总数的42.72%,环比增长6.2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11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的增长率和市场占用率不仅基本收复了前期的失地,而且在总体上跑赢了全国车市增长的大盘。
形势可喜可贺。
自主品牌的上述变化,从表面看是日系品牌9月份遭遇中日钓鱼岛争端导致销量直线下滑进而致使其他车系重新分割市场的结果,而深入分析,实际上是自主品牌近年来苦练内功,坚持全面升级的结果。
从车型级别的升级来看,自主品牌在巩固A0级及A00级传统阵地的基础上,稳步进军A级车市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仅以9月份为例,吉利EC7销售了近1.6万辆,成为自主品牌A级车的销量冠军。
这一销售纪录,已经超过了许多合资品牌A级车的月销量。
另一方面,面对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车型下探,自主品牌并没有在低端车型被动防守,而是依据近年的市场开拓和技 术提升不断提高车型档次。
他们不仅在A级车市场逐步站稳了脚跟,并且以此为基础,构筑了向B级车发展的通道。
奔腾B70、比亚迪G6、广汽传祺、上汽荣威等均在B级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车界有一句名言“:得中级车者得天下”。
自主品牌在A级车和B级车市场的表现,将为自主品牌车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技术水平的发展来看,自主品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曾几何时,自主品牌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车型抄袭,零件拼凑成为自主品牌发展初期的深深印记。
“知耻近乎勇”,十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早已告别了起步初期的迷茫,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技术升级之路。
国际知名的汽车咨询服务企业
J.D.Power亚太公司年初发布了2011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报告。
报告认定,与去年相比,中国自主品牌在车辆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大幅度缩小了34%。
可以说,在自主品牌的升级进步中,各项先进技术被广泛采用,不少已经接近、赶上甚至超过了合资品牌的中高端车型。
从海外市场的开拓来看,自主品牌已经在包括南美、东南亚和中东等广大 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出口渠道,今年有望形成超过100万辆的出口规模。
2011年,作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的巴西成为中国汽车的第一大出口国,江淮、奇瑞、哈飞均位列巴西市场销量的前20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的对外业务已经不仅仅限于整车出口,奇瑞、江淮、力帆、长城等厂家已经在不少国家设立整车或零部件工厂,成为当地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自主品牌发展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汽车强国之路的亮点之
一。
从总体看,我国自主品牌车的升级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重大的突破,但是对比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内强势的合资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反映在技术、品牌、规模、营销能力等方面,从深层次讲,还反映在理念、国家战略、产业管理、政策支持、舆论氛围等方面。
自主品牌的升级是具有历史和战略意义的宏观课题,真正破题,还需要中国汽车人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
回顾自主品牌十多年卓有成效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此抱有充分的信心。
作者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截至目前,广汽乘用车仍仅靠传祺轿车和传祺GS5打天下,但按照广汽乘用车的未来战略,今后每年将推出一款自主新车,构建涵盖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的完善产品体系。
如果传祺1.8T车型上市后的售价合理的话,或许能够改变广 战汽自主的市场现状。
广汽:组合出击 文/余跃 眼下对于仅有两款自主车型的广汽乘用车来说,正是发力投放新车的时候。
日前,来自广汽乘用车的消息显示,按照其此前公布的2012~2013年的新车计划,广汽乘用车今明两年将推出三款新车,包括搭载1.8T发动机 的GS5、传祺1.8T以及传祺AF车型,而其也将在广州国际车展上亮相。
对于广汽而言,第一代传祺轿车的定位在于对相关技术的消化、学习; 而到SUV车型GS5的上市,则是技术消化过后再提升的过程;而眼下广汽乘用车即将进入打造完全独立研发平台的第三阶段。
密集投放 根据广汽乘用车已有的车型规划,广汽将于2012年年底推出1.8T传祺GS5,自主研发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将装到传祺轿车上,并于明年一季度上市。
与此同时,明年7月传祺首款A级车将上市,搭载1.6L发动机。
到明年年底,这款A级车型还可能搭载菲亚特的1.4T发动机。
“此外,未来我们还预计推出一款A0级车型。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 表示,广汽自主车型未来将呈现两大体系、四个平台的产品序列。
B级车和C级车是两个平台、一个体系,而A级车和A0级车型则是另两个平台、一个体系。
据吴松介绍,眼下广汽已经自主开发了1.8T、1.8LD-VVT、2.0LD-VVT发动机,下一步还准备研发1.3T和1.5T发动机,将有望搭载于未来上市的A级和A0级车上。
眼下,对于此前仅有2款车型的广汽乘用车而言,接下来的车型投放可谓密集。
实际上,与国内多数汽车集团自主品牌不同的是,广汽首款车型是一款B级车,而后续推出的SUV车型GS5除了担负开拓新的细分市场的诉求之外,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要与相同价格区间的外资品牌SUV车型贴身肉搏,在形成一定市场口碑后,继而 寻求传祺品牌车型的向上和向下延伸机会。
按照广汽方面的想法,GS5的“高调”登场将开启广汽传祺品牌的第二阶段———基于此前自主品牌并不强大的品牌积淀和市场口碑,传祺品牌正试图从小步快跑进入大踏步前进的扩张期。
而后续A级车的推出,无疑是要在前两款车型开拓出的品牌氛围中追求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
合纵连横 据广汽集团“十二五”规划要求,自主品牌要达30万辆。
但在“产品为王”的口号下,仅凭现有2款车,显然不足以达到广汽的目标。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欲募资20亿元资金,部分奖金用途将用于“广汽乘用车公司增加车型和新发动机平台建设上”。
“广汽传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系统以及底盘。
”此前广汽一位高层在接受《中国经 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广汽还会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吸收新技术,包括合作、购买技术等。
“从2012年开始,广汽已经开始大力实施这个计划。
” 眼下,广汽同奇瑞技术合作人的战略联盟已经建立。
“合资没有错,但合资换不来技术,技术研发需要靠自己人,与别人合作,不如与自家兄弟合作。
”吴松在谈及上述合作项目时表 示,除技术研发外,吴松认为,双方在平台、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较大合作空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广汽以中高级车型为主,奇瑞以中低端车型为主,两者取长补短,有助于建立较完整的自主体系,追赶合资车企,并最大程度地实现广汽冲击国内车企第一阵营的目标。
“目前本土车企所掌握的技术仍处于初步阶段,只有开诚布公,集中资 源,才有可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吴松表示。
“奇瑞已经形成的研发、配套体系正是广汽所稀缺的。
同时,奇瑞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的经验,也将为广汽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帮助。
”一位汽车分析人士认为。
在国内自主品牌发展持续遇阻的背景下,广汽与奇瑞此次的合作无疑能使双方相互取长补短,抱团取暖。
在发力自主品牌之前的十年,几乎是广汽与日系车企(本田、丰田) 合资的十年。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日系车企对于汽车的品质要求
分严苛,而在下一个十年的自主品牌运作上,广汽已有的合资经验毫无 疑问将得到有效运用。
术 作为后来者,广汽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因此在自主品牌运作 上,广汽始终按照自己的步骤———首款传祺轿车做大品牌基础,而后续 推出的SUV车型则开拓一个细分市场,同时完成广汽自主B级车开 局,而接下来的A级车则是向下延伸的策略体现。
操盘手 吴松:走出自主价值误区 吴松广汽乘用车总经理 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存在着这样的消费误区———外资品牌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和优势地位始终是自主品牌所不可比拟的。
对于这样的误区,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营销,国内消费者普遍对自主品牌汽车不信任,合资品 牌在迅速抢占市场后,随着保有量逐步攀高,优势越来越大。
对于传祺来说,上市以来也遭遇了这样的困惑。
吴松称,传祺现在销量不佳,主要是在上市初期由于竞品车型纷纷打折促销以及自身经销网点营销不足导致的。
传祺的价格设定相比同类合资品牌车型便宜3万~4万元,但在当前严峻的市场态势下,传祺的高性价比优势已荡然无存。
而另一方面,由于广汽当时对自身估计不足,导致传祺的经销网点建设有些滞后,截至今年中旬传祺全国也只有64家4S店。
吴松表示,他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为此,广汽未来会加大网点建设力度,预计今年底4S店要达到100个,明年底之前店面铺设要达到地市级。
“当前畅销的外资品牌,很多都是百年老店,传祺问世至今才两年,品牌正处于培育期,指望其一举实现超越并不现实,但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传祺一定会走出过去的误区。
”吴松表示。
C70G 技尺寸长4860mm宽1820mm高1461mm售价12万元~18万元配置搭载2.0T和2.3T涡轮增压发动机,并匹配5速自动变速箱油耗待公布对手奔腾B70、荣威750、广汽传祺 1.8T传祺 尺寸长4800mm宽1819mm高1484mm售价10.98万元~17.98万元配置搭载广汽自主研发的1.8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0kW,传动系统会搭载现款车型上的5速自动变速箱油耗8.8L/百公里对手上汽荣威550、东风风神A60、一汽奔腾B70 荣威950 尺寸长4996mm宽1857mm高1502mm售价18.89万元~31.99万元配置搭载2.0L、2.4L、3.0L三款缸内直喷自然吸气发动机,全系搭配CONTIGEAR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四路多频CAN-BUS车身集成总线系统油耗9L/百公里~10.3L/百公里对手帕萨特、天籁、凯美瑞、雅阁等 自主上攻之上汽篇 作为上汽自主品牌研发第二阶段的开篇之作,荣威950是上汽2012年的 战重量级新品,它也是上汽荣威品牌产品线从B级向B+级车型的一次飞跃。
得益于公车采购新政,上汽希望该车能够挤入政府公车采购市场,也因此在上汽内部,荣威950被称为“上汽奥迪”。
上汽:自主逆袭 文/何勇 “荣威950上市以来,荣威品牌已经得到了明显提升,对于上汽自主品牌而言,我们将借助荣威950实现自主品牌的高端突破。
”近日,上汽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本届广州国际车展展出的重点车型,今年4月份上市的荣威950,是上汽推出的首款进入B+级细分市场的产品,也是上汽投入巨资打造的首款中高级产品,对从诞生伊始就以中高端切入市场为目标的荣威品牌来说,荣威950直接进入竞争最为激烈、合资品牌云集的中级汽车市场,也对上汽自主寻求高端突破提出了挑战。
换代2.0 荣威950的推出标志着上汽自主品牌将进入第二代产品投放阶段,也就是“上汽自主换代2.0阶段”。
可以说,荣威950的推出标志着上汽自主研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按照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集团乘用车总经理陈志鑫提出的上汽发展“阶段化”的观点,即2011年及以前,上汽按计划完成了自主品牌第一阶段的产品布局,实现了各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而从接下来的2012年开始,上汽自主品牌将进入第二代产品投放阶段,也就是“上汽自主换代2.0阶段”。
“荣威950和MG5的上市,标志着上汽从2006年以750为始的第一阶段产品投放期结束,上汽集团第二代自主品牌战略已经开启。
”陈志 鑫表示,无论是在研发还是量产车型上,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均已进入第二阶段。
在上汽看来,这个阶段绝不是简单的产品改款和换代,而是一个全新车型平台和全新技术投放的时代,“无论荣威还是MG,都将竞争对手锁定在国际汽车品牌和合资品牌。
”陈志鑫这样描绘上汽自主第二阶段的愿景。
事实上,荣威950源于通用最新的主力平台EpsilonII,这一平台上诞生了上海通用旗下的君威、君越、迈锐宝3款车型。
而且,自从荣威品牌推出之后,一直致力于其中高端品牌形象的打造,近几年的积淀也让上汽乘用车有了一定的底气。
品牌突破 荣威950的任务更重要的在于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如果此次品牌上探获得认可,对于荣威品牌而言,可谓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
如今,上汽内部对荣威950这款产品寄予了厚望。
“我们希望这款B+级产品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
中国自主品牌能否真正站稳中高端市场,与一线合资品牌同台竞技,市场地位非常重要。
现在,包括一些二线的合资企业也做不了20万元以上的B+级高端产品,所以荣威950对上汽来说,意义非常深远。
”陈志鑫称。
在荣威950身上,上汽共投入了高达18亿元的研发费用。
据了解,今年上汽乘用车制定了20万辆的销售任务,相比去年增加了近4万辆,但上汽乘用车自身却并没有什么压力,因为荣威950的任务更重要的在于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如果此次品牌上探获得认可,对于荣威品牌而言,可谓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
而今年,自主品牌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让荣威950生逢其时。
随着今年国内公务车采购向 自主品牌倾斜,业界普遍认为自主品牌势必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在工信部2月份公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集稿中,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和MG共有45款车型入围,入围车型数量排名第
三。
而来自上汽方面的消息显示,目前上市半个月的荣威950已经接到不少订单,且大部分客户来自国企和其他事业单位。
“在荣威950已有的意向客户中,既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也有企事业单位的高管,既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私营企业家。
从这些意向客户来看,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定位还是认可的。
”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品牌总监褚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荣威品牌能否破局成功将对上汽自主品牌下一阶段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荣威950,作为“上汽自主换代2.0阶段”的另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上汽投资44亿元的上汽技术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这将为上汽自主换代第二阶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撑。
除此之外,在2015年前,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汽还将为自主品牌再投资 术222亿元,打造7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而这一投资也使得上汽在荣威和MG品牌的总投资达到450亿元。
“这样的大手笔投入,可见为了做好自主品牌,上汽是铁了心要‘下血本’了。
”全国乘联会会长饶达表示。
在自主品牌普遍困扰于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的时候,上汽坚持不懈地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值得借鉴。
操盘手 蒋峻:发展自主品牌仍缺“火候” 蒋峻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荣威950作为上汽自主研发第二阶段的开篇之作,是上汽荣威品牌产品线从B级向B+级车型的一次飞跃。
但上市半年多来,荣威950并没有取得上汽预想的成绩,对此,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表示,荣威950在上市后,企业订单开始 上量,但今年B级车板块的竞争由于受到豪车价格下压影响,挑战确实很大。
“我们开发荣威950的初衷是争取公务车和企业客户的市场,并由此带动荣威品牌的市场认知度,现在来看,荣威950正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蒋峻称。
正如蒋峻所言,今年中级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很多竞争对手价格连续下探,此时荣威950的推出多少有点儿生不逢时。
但蒋峻却认为,上汽打造中国强势自主品牌的战略没有错,缺的是“火候”。
“有人说我们产品价格偏高,但忽略了上汽乘用车的产品每个零部件都跟大众、通用完全一样,发动机的管理系统、EMS跟大众、通用采购的是共线生产的零部件。
我们相信,如果荣威品牌能够设计、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并且在服务领域全面树立行业标杆,让消费者信服,荣威950一定能在中高级车市场上站稳脚跟。
”蒋峻表示。

标签: #更准确 #amt #ct #光源 #工资 #我想学 #奔驰e级和c级哪个好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