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观天下A09—12

培训机构 5
2021年7月8日星期
责编:汪庆版式设计:贡如清校对:周雨龙 在追赶新闻的路上传递着品牌的力量 机构数量众多、办学资质不
一、质量良莠不齐…… 暑期校外培训小心这些“坑” 暑期渐近,可能有些家长已经着手或者正在筹划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
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及不菲的培训费,中消协
7日发布校外培训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看待、慎重选择。
教育部等4部门2018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校外培训机构已超过40万所。
中消协指出,目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办学资质不
一、质量良莠不齐,校外培训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
从中消协7日发布的消费提示看,当前,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
思维导图、卓越教育、邦德、蓝天、新东方等机构被点名。
合同纠纷问题最为突出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
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如,2020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消费者吴先生为其小孩报了当地一家培训机构的思维导图培训班,缴纳培训费用9000元,双方签订了培训合同。
其小孩学习了19天后,吴先生感觉小孩对该课程没有兴趣,遂要求该培训机构按照合同载明的“未学满一个月,按70%退款”的条款约定,退还自己现金6300元,但培训机构只同意退款5000元,于是消费者投诉至阆中市消委会。
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最终退还了消费者剩余款项。
此外,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若培训机构关门停业或者负责人跑路,消费者将面临既上不了课,又拿不回钱的处境,有的甚至还要继续还贷款。
如,近年来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相继停业关门,深陷资金链危机,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损失金额较大。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在虚构原价方面,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案例中的邦德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2020双12‘邦德大促’”活动信息,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
实际上,该套餐是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
在虚假优惠折价方面,如卓越教育在其官网选课中心页面以划线价2600元、划线价5250元分别作为数学培训班1和数学培训班3的被比较价格。
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据。
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 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
一,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
如,市场监管部门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的执法中发现,蓝天宣传其121人的教研团队“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事实上毕业于985或者211大学的老师仅有18人,占比不到15%;新东方“名师风采”栏103名教师中,76名教师的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到73.8%。
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但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
教育部等4部门2018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有关通报显示,截至5月在摸排到的近13万所校外培训机构中,证照不齐的占到六成以上。
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引发消费者不满。
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 当前,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
“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
中消协敦促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政策要求,摒弃不良营销手法,诚实守信、合理收费,切实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要不断提高培训服务品质,用心育人、规范发展,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中消协提醒广大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要主动了解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孩子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从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提高孩子实践能力等方面协调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为充实的暑期。
(中新网) 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 国宝“降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在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
像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中新网) 暑期托管班来了 老师和学生都没寒暑假了吗? 近期,暑期托管班的话题持续引发舆论热议,这个暑假到底怎么过?也成了家校之间讨论最多的话题。
学生们感叹,假期未到,“第三学期”已来?家长们担心,孩子在托管班里能学点啥?教师们则疑惑,自己的寒暑假是否还存在?暑期托管,到底怎么管? 多地试水暑期托管,明确不授课、不超前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公告,将由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暑期托管服务。
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托管服务承办学校,学生以就近的原则参加托管服务。
暑假托管服务内容包括为同学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
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
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
上海市的爱心暑托班为小学生提供公益性暑期看护服务,从最基本的学生暑期托管到学生作业辅导,进而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层层递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上海学籍的小学生(不含小升初学生)均可报名,无户籍限制。
再如,宁波市北仑区托管班依托于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假日学校的三位一体暑期托管体系。
托管期间对学生开放学校操场、图书馆、教室等功能室、功能设施。
老师以辅导学生假期作业、带领孩子阅读和体育运动、参加劳动、学习科技知识、培养课外兴趣、拓展课外知识等为主,不上新课,更不超前教学。
学生们第三学期,老师们取消假期? 在各地暑托政策出台后,不少网友表示,担心暑托班会挤压孩子的暑假时间,甚至成为“第三学期”。
还有网友表示暑托班的开办,也让老师们失去了利用暑期休息和“充电”的机会。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各地的暑托服务政策都是基于自愿原则,给家长特别是低龄段孩子家长一个选择的机会,因此,托管只是假期生活的一种选择,开展暑期托管并不等于取消孩子们的暑假。
在专家看来,暑托班是否等于“第三学期”主要取决于各地对于暑托班的功能定 位。
“如果交由学校提供托管服务,且假期时间都在学校的话,暑假托管很可能成为‘第三学期’。
如果依托社区、学校外部资源以及志愿者开展托管服务,那暑期托管将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
那么,暑托班的到来,是否变相取消了教师的假期?其实,从目前各地实践情况来看,暑托班的场地并没有局限于学校,辅导老师来源也较为多元,诸如社区干部、社工、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都有参与。
熊丙奇分析,归根到底,假期是属于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假期时间应该交给教师和学生自主安排。
暑期托管绝非一托永逸 暑期托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假期 期间孩子无人看管的状况。
但暑托班不能 “一托了之”,不少家长担心,在托管过程中孩 子的安全责任、心理健康都需要有更细致的 配套监管政策。
对于暑托班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南京师 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殷飞对媒体表示,暑托 班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不能代替家庭 教育。
家长要让孩子在暑假期间参与家庭生 活劳动,孩子学会订计划,学会自主安排,培 养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暑假很重要 的功能。
储朝晖认为,暑托班只是一种兜底服务, 主要还是适合低年龄段孩子“。
年龄更大、独 立性更强的孩子,还是应该利用假期更多参 与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一些活动,而不是放 在托管班里。
” 针对舆论对于家长在校外培训和暑期托 管之间的选择,不少专家都表示,社会要对中 小学生减负有更清晰的认识。
熊丙奇说,不改革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 而是把所有学生都纳入一个跑道比拼的竞技 化教育环境中,通过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以及 开展平时和暑期的课后服务、托管服务,都只 是治标,而不治本。
(中新网)

标签: #压缩文件 #传输文件 #格式 #彻底删除 #把手 #备份 #模式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