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第三次举牌成廊坊发展第一大股东,Company

股票代码 1
公司 主编:万鹏编辑:唐国亮2016年8月8日星期一Tel:(0755)83501921 AA116 恒大第三次举牌成廊坊发展第一大股东 见习记者张一帆 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又出手了。
8月4日,恒大地产在斥资91亿元抢购万科A的同时,也悄悄完成了对廊坊发展的第三次举牌。
廊坊发展8月7日晚公告称,8月4日,恒大地产斥资3.99亿元增持公司5%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15%,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
恒大地产3次举牌 廊坊发展公告称,恒大地产于2016年8月4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廊坊发展股票1900.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增持均价为20.98元/股,累计耗资3.9亿元。
至此,恒大地产累计持有廊坊发展股份达到15%,持股比例超越原第一大股东廊坊控股,成为上市公司的新第一大股东。
廊坊发展同时指出,恒大地产发来的权益变动资料,缺乏必备的“增持人所聘请的专业机构及相关人员在事实发生前6个月内持有或买卖被增持公司、增持人(若增持人也为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等有关资料,公司将继续敦促恒大地产履行披露义务。
纵观恒大地产的三次举牌操作,执行都非常果断。
此前,恒大地产于4月中旬第一次举牌后,廊坊发展即以重组为由宣布停牌。
在廊坊发展于7月19日宣布重组失败并复牌后仅仅半个月内,恒大地产即在7月底和8月初连续两次举牌,从而坐上了廊坊发展的第一大股东宝座之位。
据记者统计,恒大地产3次举牌和累计耗资9.57亿元,平均成本约为16.78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自恒大地产再次举牌的消息披露后,廊坊发展股价上周大涨41.59%。
在这样的背景下,恒大地产再次出手,导致恒大地产本轮的举牌成本远高于平均成本,达到了20.98元/股。
恒大地产曾表示,对于廊坊发展两次举牌的目的仅为“财务投资”。
然而,廊坊发展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据8月 4日公布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廊坊发展上半年营收仅1651.23万元,亏损额为1429.49万元,延续着近两年的亏损局面。
控股权之争打响 恒大地产前后斥资近10亿元,顺利拿下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但是如廊坊发展在公告中所表述的,“本次权益变动未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如果恒大地产下一步要把廊坊发展的控股权作为目标的话,争夺之路将异常艰辛。
廊坊发展股权结构极为分散,除非恒大地产继续大规模买入,并将持股比例提升至至少30%以上。
否则按照相关规定,在现有股权结构下,要做廊坊发展的控股股东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董事会席位。
对此,廊坊发展控股股东廊坊控股虽然在资金上不占优势,但是凭借控股股东的身份,已经大张旗鼓地在董事会周围筑起“防护墙”。
在恒大地产二次举牌后,廊坊控股以“原审议议案的决策程序尚未完成”为由,将临时股东大会延迟至8月10日召开,并提交了“改选董事会”及“修改公司章程”两项新议案。
在改选董事会方面,廊坊控股提名王大为、王瑞、王东坡、李彦伟任董事会董事;刘江、翟洪涛、段嘉刚、周静任独立董事;于海杰、王桂兵任监事会监事。
以上8名董事候选人名单中有7人在廊坊发展任职,6人为新提名人选。
有观察人士认为,通过重新选举董事会,为短期内重新改选增加了难度,即便有第三者成为第一大股东,廊坊控股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继续控制廊坊发展。
在修改公司章程方面,廊坊控股主要提出三点意见:
一、设立党组织:且强调党组织在公司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二、增加职工董事比例:规定职工董事代表、职工监事代表比例分别不得低于1/5和1/3;
三、严控董事和监事的改选比例:每年只能改选非职工董事中1/3和非职工监事中1/2,董事和监事选举实施累积投票,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选举实施分票选举。
以上修改规则意味着,廊坊发展的11人董事会将由4名董事会董事、4名监事会董事及3名职工董事构成,每年改选,只能在除职工董事外的8名董事中改选2至3名。
如此新规可大大提升 IC/供图翟超/制图 董事会的稳定性,廊坊发展将基本杜绝大规模改选董事会的可能。
如果8月10日廊坊控股的两项新提案全部得以通过,其对上市公司的绝对话语权无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恒大为何跻身万科“五霸”? 证券时报记者周少杰 “宝万之争”这出资本大战峰峦起伏,惊心动魄,波澜再起。
就在宝万之争由“宫斗”发展到“公堂斗”之际,恒大杀了进来。
上周
四,恒大公告斥资91亿元买入万科4.68%的股权,成为万科新晋的第五股势力。
那么问题来了,恒大为何插足万科“五霸”?恒大官方的说法是“财务投资”,真的就这么简单? “五霸”势力分布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捋清楚万科“五霸”的股权分布情况。
现任第一大股东宝能占了25%;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占15.29%;安邦在去年末举牌后继续增持至6.18%。
这是万科外部股东中的“前三霸”。
王石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王石、郁亮、王文金等管理层持有少量股份,万科工会和员工事业合伙人分别持有0.61%和4.14%,内部股东持股加起来约占5%;王石的“铁哥们”刘元生持有1.21%,也是站在万科管理层一边的;持股2.98%的德嬴1号曾传闻为万科事业合伙人一致行动人,但被万科否认,姑且算作“联盟”成员。
“联盟”合计持股比例约9%。
虽然安邦在去年末就宣布支持万科管理层,但由于在重组深铁一事上的分歧,做了16年大股东的华润站到了万科管理层的对立面去了。
因此,若要表决重大事项,前两大股东合计持有股份超过40%,足以否定任何董事会决议。
比如此前万科与深铁的重组方案,只要华润和宝能在股东大会上都投下反对票,基本没戏。
恒大无论站在哪一边都并不能有丝毫改变。
如果是改组万科董事会的话,按照惯例采取累积投票制,恒大连一个董事席位都很难得到。
这样看来,恒大这4.68%的持股就 显得“并没有什么用”。
然而,若考虑到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数”,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宝能的困境 众所周知,宝能的弱点就是资金的问题。
以宝能自身的能力是难以撬动市值超过2200亿的万科,但是有了“杠杆”就不一样了。
这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进场的,一部分是钜盛华通过自身的层层股权质押获得的融资资金,还有一部分资金是通过九大资管计划“配资”而来。
问题就出在宝能这九大资管计划里。
万科针对宝能九大资管计划的举报信,引发了最近一场监管风暴———证监会最近发布了资管业务新规,其中最致命的一项要求是:针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所发行的资管计划,资金杠杆比例必须由原来的高杠杆大幅下调,具体是权益类的杠杆下调至1∶
1。
宝能的资管计划杠杆比例是1∶
2,虽然目前尚无新规会规范存量的资管计划的说法,但已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员 IC/供图 工持股计划触线而被迫取消,宝能的资管计划受不受此影响尚无定论,但仍存在风险。
不过,证监会去年末开始规范“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尽管强调“存量业务可按合同继续履行”,但当时宝能“早已看穿了一切”: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回购了券商代持、钜盛华享有收益权的万科A股份,适时收手。
目前,前海人寿和钜盛华持股万科大约占了15%,通过九大资管计划增持部分大约占万科总股本的10%。
若是监管趋严,再加上万科股价继续下跌,宝能的资管计划就如一个“定时炸弹”。
宝能应对之策只能是进一步补充劣后级资金。
以当前九大资管计划236.25亿元的总规模计算的话,若杠杆下调至1∶
1,宝能需要再补仓约78.75亿元,对于当前宝能来说,或许难度不小。
考虑到监管政策的“变数”,宝能需要预留足够的“补仓”资金,因而进一步增持万科股票的“后劲”就明显不足了,这也解释了恒大介入之前,万科股票持续下跌,宝能为何仍按兵不动。
这个时候,恒大来了,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
恒大的妙棋 恒大来了,做什么?上周
四,恒大买入万科股票的消息“走漏”了,万科股票当天就涨停了,第二天股价仍然维持强势,悬在宝能头上的“爆仓”阴云旋即消散,效果立竿见影。
当然,仅仅只是炒一下股价显然也不是恒大的志趣所在,看看廊坊发展、嘉凯城就可知,恒大绝非“池中之物”。
另一方面,虽然此前在反对万科与深铁重组方案一事以及万科年度股东大会上的表现,宝能和华润似乎步调一致,但其实这对“冤家”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
此前,在宝能频频举牌万科之时,华润就曾与之“短兵相接”。
今年两会期间,傅育宁就曾表态支持万科发展。
只是由于与深铁重组方案存在分歧,华润与万科管理层之间才出现裂痕。
而此后宝能抛出的“罢免提案”,明显也没得到华润的支持,在答复交易所问询函时,双方更是矢口否认“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
按万科独董华生的说法,华润真正目的是逼退宝能,控股万科。
有关媒体报道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春节期间,宝能高管曾拜会华润高管,谈判接盘万科股份事宜,但当时华润出价过低,宝能不愿“贱卖”。
如果发展到这一步,华润又站到万科管理层一边,那么华润和王石“阵营”联手,在加上安邦,三方面的持股将超过30.47%,完败宝能。
此时,恒大持股的4.68%,对于持股25%的宝能来讲就显得举足轻重,拉拢恒大就足以抗衡“华润+安邦+王石”的联盟。
历时一年的“宝万之争”已经让宝能在资金上出现了疲敝,但仍骑虎难下。
那么,恒大此时亮相,或许是展示甘当“接盘侠”的“诚意”,或许是要充当“天平上的砝码”。
退一步讲,即便事件发展超出预期,恒大这不到举牌线的4.68%持股并不受“短线交易”的限制,随时可以获利了结,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万科陷股权纷争频遭交易所问询 证券时报记者于德江 上周(8月1日至5日)沪深交易所共发出问询函和关注函22件,涉及上市公司20家,中毅达、慧球科技连收两函,万科
A、康达尔再遭问询。
万科A频遭问询 去年底,万科A和康达尔先后陷入股权纷争。
自那时起,万科A接连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合计已有7件;康达尔受到公众关注虽比不上万科,但收到的关注函数量却有10件之多。
8月4日午后,受恒大买入万科A股票传闻的影响,万科A股价急速走高,并以涨停报收。
当日晚间,中国恒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公告,截至8月4日,公司通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共收购5.17亿股万科A股,占万科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68%,共斥资91.1亿元。
8月5日,万科A再度大涨,盘中一度接近涨停,最终收涨6.51%。
围绕恒大买入万科A股的传闻,深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万科说明是否存在私下提前向特定对象单独披露、透露或者泄露中国恒大集团收购万科股份的情况;公司股东名册保管、查阅等内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情况;近期股东申请查阅股东名册的情况。
深交所还要求万科向中国恒大核实后说明,中国恒大或相关人员是否直接或间接向市场发布“否认公司或许家印以个人名义买万科”等不实言论,中国恒大集团及附属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不实言论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况,中国恒大与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列示的前十大股东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万科A在8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不掌握股东持股的即时情况,从未向任何媒体透露中国恒大购买公司股份的事宜,也从未授权任何人士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公司已致函中国恒大,希望其能说明有关情况。
万科事件每逢关键节点,深交所必发函询问。
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到20.01%时,深交所追问宝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具体日期及其资金来源;在对万科的重组问询函中,深交所关注独董张利平回避表决的具体原因、标的前海国际的盈利模式等。
此后,又根据媒体报道,追问华润、宝能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华润、深圳地铁、宝能之间是否存在协议转让安排。
康达尔与京基集团争斗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万科事件。
7月29日,康达尔召开了2015年度股东大会。
康达尔表示,京基集团涉嫌违法违规被调查的情形可能影响京基集团及其疑似一致行动人深圳市吴川联合企业家投资有限公司所持股票表决权的效力,因此将如实记录各与会股东的表决结果,待监管部门作出明确认定后,认定股东大会的决议效力。
因此,康达尔公布了三个版本的投票结果,分别是全体与会股东均按有效表决计票的表决结果、京基集团的表决票按无效表决计票的表决结果、京基集团及其疑似一致行动人深圳市吴川联合企业家投资有限公司的表决票按无效表决计票的表决结果。
深交所对此表示关注,要求康达尔说明三种不同情形下的表决结果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相 关规定。
康达尔已多次收到深交所关 注函。
此前,有媒体质疑林志账户组的13人均为京基集团员工,深交所亦发出问询函追问真相。
京基集团1月5日回复称有2人是下属企业员工,深交所一再追问,京基集团6月21日回复称另有3人曾是下属企业员工。
深交所7月4日为此发出监管函,认为京基集团1月5日披露内容不完整,要求其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周两问中毅达 中毅达、慧球科技一周内分别收到了上交所两份问询函,此前也已因相关事件遭到多次问询。
中毅达8月1日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有关董事会决议事项问询函,要求公司披露对高管候选人的提名程序的具体情况,并说明是否合规。
稍早之前的董事会上,中毅达聘任李厚泽、陈飞霖、谭勇为公司副总经理的议案未能获得通过。
中毅达近期管理层变动较大。
2016年6月2日,中毅达董事马庆银、监事谢若锋等11名董监高人员向公司提出辞职。
此前的5月24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效军以及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林旭楠申请辞职。
上交所要求中毅达结合前期董监高人员的变动以及此次聘任高管议案未获通过的情况,核实并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尚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公司治理隐患,前述事项是否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紧接着8月2日,中毅达再次收到上交所问询函。
有媒体报道称,中毅达实际控制人何晓阳或已将其持有的大申集团股权进行转让和质押,可能涉及中毅达实际控制权的变更;中毅达新聘任的多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中技系”和成清波有关联;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中毅达生产管理非常混乱。
上交所要求中毅达对上述情况进行说明。
8月5日,中毅达做出回复,何晓阳及其他股东否认将大申集团股权转让给相关方,也不存在这一意向,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更;公司新聘任董监高均明确表明与“中技系”和成清波无关联关系;另对厦门中毅达实际经营情况做出了解释说明。
慧球科技同样一周收到两件问询函。
先是在8月1日,上交所问询增资及新设子公司相关事项,要求说明增资上海慧球1990万元及1亿元新设5家全资子公司的原因和必要性,并要求核实公司此次涉足新业务领域是否将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组建专业团队是否将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并影响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8月2日,慧球科技再次收到问询函。
深圳市瑞莱嘉誉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向上交所反映,其已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1973.96万股,持股比例为4.999978%,且已通知公司拟发布相关权益变动报告书,但公司一直未予以配合披露。
上交所要求慧球科技说明情况是否属实及其原因。
此外有市场质疑,公司新设子公司科赛威供应链(湖北)有限公司、科赛威智能(深圳)有限公司、科赛威(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匹凸匹原董事长鲜言控制的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间存在联系。
上交所追问是否存在关联。

标签: #伊利 #大智慧 #需要多少钱 #培训班 #多少钱 #培训班 #金色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