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周刊,985大学有哪些学校排名

学校 5
微信公众号gaojiaotongbao 主编:储召生 编辑:徐倩 高教周刊纵横思想前沿推进改革创新 设计:丁京红校对:张静电话:010-82296650邮箱:gaojiao5@ QQ群:119117876 高端视点 弘扬传统凝练特色推进“双一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人民大学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学校80年建设和发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肯定了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饱含对人民大学的关心关爱之情。
学校要认真领会、践行使命,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继承红色基因,发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1 坚持特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规律 一流大学必须有深厚的积淀、鲜明的特色、辉煌的业绩和良好的声誉,这是办好高等教育的一条公理。
近现代以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都有显著的风格和特色。
在延安诞生的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等一批由我党创办的大学,尽管办学条件艰苦、发展历程曲折,但也以鲜红的底色、鲜明的办学特色著称于世,并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培养了一大批“有政治远见的”“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优秀革命分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和稳固提升的综合国力相比,高等教育还面临着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有些大学盲目模仿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食洋不化;有些大学在办学目标、办学方向上模糊不清,导致高校之间的同质化非常严重,使得“千校一面”。
正是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贺 春》都凝聚了人大校友的智慧和力量。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鼓与呼,用实际行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大学走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是经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形成的科学发展之路。
当前,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贺信要求,坚定不移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之路,既不盲目照搬国外大学模式,也不盲目复制国内大学样式,始终把“四个服务”作为办学立校的根本指南,沿着人民大学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走下去,努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树立起中国高等教育永远不倒的标杆。

4 全面推进“双一流”是当前人民大学的奋斗目标 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斯到访中国人民大学,获授中国人民大学名 誉博士学位,同时受聘该校拉美研究中心名誉顾问。
(资料图片) 信中不仅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辉历
史和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明了学校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而且对新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深入学习总书记贺信精神,就必须将发扬传统、坚持特色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规律来遵循。
高校的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员工应该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弘扬优秀办学传统,凝练基于大学目标、格局、学科、优势的办学特色。
可以说,办学传统是一所大学的底色和基石,决定着大学的根与脉;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体现了大学的精气神。

2 弘扬传统是办好人民大学的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
”这些论述高度肯定了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也鲜明指出了人民大学的红色源流。
作为一所始终与党和国家命运 紧密相连的高等学府,人民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继承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传承好“红色基因”。
这是人民大学独有的精神标识,也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校将进一步发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践行“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校风和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学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力争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民共和国建设者”。

3 做强人文社会科学是办好人民大学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人民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办好人民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贺信对人民大学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的高度肯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排头兵,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布局齐全、办学优势突出。
在教育部刚刚颁布的《关于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公示的通知》中,人民大学有14人入选,位居人文社科领域全国第
一。
人民大学的学者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产出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从人民大学毕业的学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繁荣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于一个关 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
”希望人民大学“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这些论述科学地阐明了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前,深入贯彻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双一流”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双一流”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入选“一流大学”A类高校,14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
日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有9个学科获评A+,总数位居全国第
四。
在人文社会科学排名中,人民大学名列全国第
二,A类学科数量排名全国第
二。
在未来的学校建设和学科发展中,学校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大局观和整体意识,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将推进“双一流”建设与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统一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一流为标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向新的发展,以优异的“双一流”建设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高等教育繁荣发展、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作出人民大学的独特贡献。
确保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王保民 学者观点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十九大精神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高等法学教育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流法治人才。
结合我国法学教育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九大报告具有以下创新性指导意义。
一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第一位的要求。
因此,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学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基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人才培养,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偏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为此,高校应该尽快更新教学内容,解决好“为谁教”的问题,确保法治人才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
优秀的法治人才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做到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法治人才培养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始终凸显“健全人格教育” 的理念。
我国法学教育实践中很大程度上 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偏差。
因此,高等法学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授业解惑、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明辨重大是非,正确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事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着力培养法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意识。
三是坚持中国立场,关注中国问题,养成文化自觉和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对西方思潮和理论,要辨析甄别、过滤净化,不能照单全收,当传声筒、扩音器”。
文化传承主要依靠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 偏重于西方法学理论,鉴别和批判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我国正处于从法治大国向法治强国转变、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该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鼓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法治事业中,培养学生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做中国学术的创造者、世界学术的贡献者。
四是创新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提升实践能力。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治人才素质的核心就是实践能力。
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要让法学专业学生多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提升法律素养;也要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治工作者来到学校,把法治建设和法律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带进课堂”。
法律实践严重不足是目前我国法学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我国应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特别是突破实践能力这个薄弱环节,加大力度推进协同育人、合作育人,完善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继续实施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落实高校与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共建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积极探索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国际合作与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等多种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引进国际化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国际化视野。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05 定高教观察在 位﹃ 历史 双一储召生坐 流﹄ 标中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
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最后以百日维新的闹剧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京师大学堂作为仅存的维新成果得以保存。
京师大学堂以及随后的国立北京大学,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上国立大学建设的先河,也为120年来的大学发展定下了“中国特色”的基调。
假如我们站在2018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点回望,新中国大学建设史上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不容错过。
凑巧的是,它们之间都相差了整整20年。
一是1958年,标志是一批新型大学的产生。
60年前的1958年,“超英赶美”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使我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总结起来有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触角从中心城市向地方和边远延伸,广西大学、吉首大学等一批大学由此成立;二是省级中医学院相继建立,改变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医“失宠”的局面;三是出现了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等,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分设的苏联模式。
无论是地方大学、中医学院,还是科学技术大学,都表明这一时期的大学建设开始探索“中国道路”。
二是1978年,标志是确定一大批全国重点大学。
40年前的1978年,改革开放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高等教育战线也开始了拨乱反正。
特别是这一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路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教育的新目标。
高考制度得到恢复,教学制度得以保证,一大批社会精英人才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正规的教育。
这一年,国务院确定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些大学能够集中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尽管此前已有全国重点大学的概念,1978年的88所重点大学得到了各行各业的支持,也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好大学”的标志一直影响至今。
三是1998年,标志是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0年前的1998年,随着新世纪的即将到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
特别是在这一年的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随之诞生了“985工程”。
这一年,高校开始了1952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合并重组,四校合并的新浙江大学等巨型大学开始出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始实施,吸引了一大批国外顶尖人才,也促进了高校人才制度的改革。
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各地开始出现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自此,我国大学的学科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特别是“985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今天的“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2018年年头,回望上述三个重要的时间点,我们会有太多的感慨。
特别是大学改革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
1958年的“大跃进”尽管给国家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后遗症,但在大学建设上,却开启了适应中国国情、继承传统文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改革创新之路。
1978年的重点大学建设和1998年的“985工程”,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其建设模式已被韩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借鉴和模仿。
更为关键的是,大学发展上这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对应的都是一个“特别的时代”。
1958年的“超英赶美”,1978年的“改革开放”,1998年的“新世纪”,客观上为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真刀真枪的实践舞台。
换句话说,只有在国家改革发展“特别的时代”,才会出现大学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双一流”建设无疑正赶上这个“新时代”和“新矛盾”。
岁末年初,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公布,这也是有关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个实际行动。
2018年,中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上将书写怎样的“奋进之笔”?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十大 #海南 #十大 #前十 #景区 #马桶 #一百名 #品种